维基百科:争议解决指引

(重定向自Wikipedia:TTC

维基百科是一个协作社群,但是有时编者们会因为如何编辑或立场不同而产生争议。如果您对争议有不同的意见,请找出适合的理据来支持您的观点,并尽可能地在争议解决前减少编辑频率

避免争议扩大为争执的理想方式就是在一开始就妥善处理争议。进入正式程序或寻求第三方介入之前,有许多方式能够协助编者们解决争议。本指引收录了许多方式,能让您学习如何解决争议和避免争执。

指引说明

任何维基人都要有长远的眼光,请不要与其他编者发生编辑战,因为这对争议的解决并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任何意义。

切记,请勿违反维基百科方针、指引和行为准则,所有争议解决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帮助编者和谐地编辑百科全书,而不是用来赢得任何胜利或成就。

为了避免争执,遵循本指引上的方式也许能让争议和平结束、降低争执发生的几率,尽管效果有限但不至于引发更大的伤害,但是请务必留意:

  • 请使用最理想的方式,即讨论代替争执
  • 本指引仅适用于解决双方或多方争议,不适用于群体或团体争议。
  • 明显的破坏者或屡次违反维基百科方针、指引和行为准则的用户,任何用户都能将其提报,并交由管理员快速处理,结果可能会导致该用户被封禁。
  • 如有用户被提报有不当行为,管理员可依照本指引提供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这并不代表提报者为争议参与者,这些提报者仅代表社群做出决定。
  • 请根据争议的类型和各争议端的意愿来选择适当的方式,并尽可能地保持冷静,杜绝不文明的行为。

解决争议

请尽量在争议扩及的范围极大或讨论没有共识时才提报到互助客栈,否则请在该页面之讨论页进行讨论:

寻求第三者的协助

当解决争议的过程不顺利或您需要参考中立的意见时,寻求中立的局外者协助可能会是您的好选择,这对厘清问题或许会有额外的帮助。有时,提供意见的第三者会愿意协助调解争议,您也能借此学习调解的方式,未来您也能帮助更多用户,但是请务必留意:

  • 仅限只有两人的编辑争议
  • 第三者的意见并没有强制性,但是其意见仍可供参考。

参考布告板的意见

提报到互助客栈的条目探讨区有被忽略而被直接存档的风险。

开启调查

如果单靠讨论而无法达成共识时,那么您或许能进行民意调查来厘清讨论的议题,但是请留意:

如果您认为某些用户忽视讨论的共识,那么开启调查也无法强迫他们接受这个共识,尽管这个共识能协助用户更容易理解有关议题的各种观点,但是这也很容易产生关于特定调查是否具有公平和代表性的相关问题。

避免争执

多数的争执都起因于无法妥善解决争议,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不认同而强迫改变他人的习惯和行为模式。然而,只要善用下列方式,或许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执。

仅关注事件

最初却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要针对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或解决,而不是责怪或检讨对方的现在和先前的行为。

善用编辑摘要辅助说明

当您发现页面中有内容错误时,请尽您所能改善。如果很难改善,而您又不同意页面中所表达的理念、观点或意见时,请尝试使用您认为较中立的方式来修正页面,而非一删了事

  • 如果该次编辑引发争议,请您解释为何如此修改,如此修改对页面有何益处。
  • 如果您的解释较复杂,请在该页面的讨论页开启一个新的讨论并清楚地解释,也请在编辑摘要中注明“详细内容可到讨论页查看”等语句。
  • 如果您的编辑被撤销还原回退,您也能在该页面的讨论页上针对此问题与对方或其他编者进行讨论。

请留意:对于条目,根据Wikipedia:可供查证没有列明来源的内容可能会遭到标记或移除

冷处理

大多数争议并不需要紧急处理,请给自己和对方一些时间。此时,深呼吸并睡一觉对情绪缓和很有帮助。千万不要着急!休息放松之后,您能随时到该页面的页面历史找到您最后编辑的版本,并将其和现行版本对照是否还有您认为需要修改的内容。

在稳定自己情绪的同时,您或许能尝试编辑其他页面,而您也可能会在这些页面中做出许多具建设性的贡献;您也能在适当的时候继续编辑该页面,此时之前的争议或许已不存在或顺利解决了,而对方也可能已经释怀,更好的是页面可能获得了改善。如果争议又重启了,其他编者也许会对此议题感到好奇进而提出更多不同的观点,而您也能从这些观点中得知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此方式在解决与新手的争议中格外有效,因为这样能给新手一个熟悉维基百科方针、指引、行为准则和社群策略的机会,而资深的用户也能借此累积解决争议的经验。

文明态度

 
尽管他的后方就是被导弹袭击起火的房子,这位车臣市民仍然在冷静地祈祷

不同的态度价值观也会导致争执的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他人身上,因此只要善用下列方式,争执发生的几率或许能大幅降低。

友善看待,假定善意

当争议发生时,首先应该带着友善的态度去理解相关编者的想法并作为参考,随后向对方解释您觉得哪里有争议和理由。

多数在维基百科上的编辑都是许多编者努力付出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假设任何编辑都是出自于善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许多新手很容易会担心因为编辑出错而导致被其他用户责备、责骂或攻击,但是通常您只要使用多数用户能接受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立场,就不会有人针对您。

对于资深的用户,我们应该要用友善的态度看待新手的编辑。当新手的编辑出错时,我们应该要友善地指导他们,而非教训他们。

推己及人,逆来顺受

 
请待在反驳金字塔的上三层。

如果您遇到粗鲁、不文明或不适当的行为,切记不要以牙还牙。请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并假定他人是基于善意而做出编辑,这能让您更明白对方的想法,除非您有明显的证据来反驳这一点。如果确定对方并非善意,此时您可能必须寻求第三者的协助

沟通是让每个个体和群体能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缺乏沟通可能会让他人减少对您的同理,更可能阻止您之后寻求解决争论。反之,持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讨论,即使未成功,但是至少能表现出您对解决争议的热诚。

如果您在争议中先行妥协,其他用户就能充分审视争议的过程和内容,更能让其他用户站在您的立场同理,这在当您寻求外部意见时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快速处理

如果争议明显不是因为单纯的行为模式和立场问题,而是因为不具建设性的编辑而产生时,为了避免争议影响的范围持续扩大,任何用户皆可参考下列步骤,但是请留意:

  • 请勿于布告版多次提报相同的争议。
  • 管理员不是仲裁员,处理滥用编辑的能力仍有限。
  • 管理员布告板不是针对页面内容展开讨论的地方,如有需要可到争议页面之讨论页或Wikipedia:互助客栈提出。

如果您认为您被封禁的理由存在争议,而希望管理员能解除封禁,请您将{{Unblock|(您的解封理由)}}添加到您的讨论页上,您也能使用电子邮件向封禁您的管理员进一步询问。

态度问题

编辑问题

行政问题

涉及不能公开的资料

基于这些争议的相关资料(尤其是涉及敏感、法律追诉、对受害人造成骚扰和侵害其隐私的资料,又或是因著作权、隐私问题而不能在维基百科列出的内容)不能公开给任何人士,因此这些争议都不能直接在维基百科上解决。

由于维基百科方针对上述有相关规定,因此我们假定移除隐私资料的编辑是基于合理的理由进行:

这是因为知道理由的人士未必能即时回答这些疑问,可能是未能抽空回答、需要一些时间翻查先前资料或咨询其他人士的意见,因此草率地进行回退反而会对受害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有时页面的讨论页会存在关于该编辑的重要信息,因此询问前请先翻查讨论页的记录。如果该用户解释后仍未能解决您的疑虑,则上述编辑应交由监督OTRS重新审核。

参见

方针

指引

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