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公爵列表
北魏前期的爵位均为虚爵,分为正爵、假爵两类,正爵可世袭,假爵不可世袭,追赠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袭。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始赐五等爵,天赐元年(404年)规定公为第二品。[1][2][3]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废除假爵,改置开国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袭。开国公为实封,享有食邑,公国置三卿(郎中令、大农、中尉)、常侍、侍郎、上中下三将军、中大夫等官。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的封地分别改郡太守、县令为相。散公为虚爵,无封国、食邑和官属。非太祖子孙及异姓为王者皆降为公,公降为侯。太和十八年(494年),制定租税分食制,开国公三分食一。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制定的《后职员令》规定开国郡公为第一品,开国县公、散公为从第一品[1][4]。自孝明帝、孝庄帝以来,出现了一地累封的现象,内史、相制度渐废[5]。
北齐爵制基本沿袭北魏、东魏之制。开国公为实封,其中开国郡公为从第一品,开国县公为第二品,公国置三卿(郎中令、大农、中尉)、常侍、侍郎、上下二将军、上中二大夫、四令(典书、典祠、学官、典卫令)、四长(陵、庙、食官、厩牧长)、典府丞、执书、谒者、舍人等官。散公为虚爵,其中散郡公为第二品,散县公为从第二品。[6]
西魏、北周对爵制进行了大幅改革,废除了散爵,但开国爵却走向虚散化,国官大量减省,食邑虚指,只有寄食别地者才享有实封收入。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在开国郡公之上增设国公,国公仅在名义上拥有封国,并无实际封地。[7]
下表列出北朝可考的郡公、县公、国公。
郡公(正爵)
编辑北魏道武帝始赐爵
编辑北魏明元帝始赐爵
编辑北魏太武帝始赐爵
编辑北魏文成帝始赐爵
编辑北魏献文帝始赐爵
编辑北魏孝文帝始赐爵
编辑始赐爵者不详
编辑淮南公
编辑淮南公[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淮南公 | 王倍斤 |
平阳公
编辑平阳公[9]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平阳公 | 贾爱仁 | ?—465年 |
南阳公
编辑南阳公[9]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南阳公 | 张天度 | ?—465年 |
广川公
编辑广川公[10]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广川公 | 乙乌头 |
顺阳公
编辑顺阳公[11]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顺阳公 | 兰延 |
济阴公
编辑济阴公[1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济阴公 | 卢中山 |
西平公
编辑西平公[13]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西平公 | 安颉 |
南康公
编辑南康公(?—443年)[14]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南康公 | 狄邻 | ?—443年 | ||
伏诛,爵除 |
南平公
编辑南平公[15]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南平公 | 娥延 |
南阳公/赵郡公
编辑南阳公/赵郡公[16] | |||||
由定安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南阳公→赵郡公 | 邓宗庆 | 公 | ||
伏诛,爵除 |
新平公
编辑新平公[17]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新平公 | 周盆 |
北平公
编辑北平公[1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北平公 | 冯夙 |
上谷公
编辑上谷公[19]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上谷公 | 张修虎 |
上洛公
编辑上洛公[20]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上洛公 | 穆相国 |
张掖公
编辑张掖公[21]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张掖公 | 穆应国 | |||
2 | 张掖公 | 穆度孤 | 穆应国子 |
西海公
编辑西海公[22] | |||||
由西海王降袭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西海公 | 穆龙仁 | 西海王穆翰子 | ||
2 | 西海公 | 穆丰国 | 穆龙仁子 |
上谷公
编辑上谷公[23]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上谷公 | 张儵 |
冯翊公
编辑冯翊公[24]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冯翊公 | 万振 |
西平公
编辑西平公[25] | |||||
由鲁阳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西平公 | 韩道仁 |
成周公
编辑成周公[26]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成周公 | 万度归 |
济南公
编辑济南公[27]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济南公 | 罗拔 | |||
进爵为王 |
陈留公
编辑陈留公(?—492年)[2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陈留公 | 李诞 | |||
2 | 陈留公 | 李崇 | ?—492年 | 李诞子 | |
开建五等,例降为侯 |
巴西公
编辑巴西公[29]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巴西公 | 宇文阿生 |
宕昌公
编辑宕昌公[30]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宕昌公 | 王庆时 | 488年 |
颍川公
编辑颍川公(?—492年)[31]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颍川公 | 晁晖 | |||
2 | 颍川公 | 晁清 | ?—492年 | 晁晖孙 | |
开建五等,例降为侯 |
广平公
编辑广平公[3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广平公 | 王琚 | |||
进爵高平王 |
彭城公
编辑彭城公(?—492年)[33] | |||||
由巩县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彭城公 | 张宗之 | ?—492年 | ||
开建五等,例降为侯 |
郡公(假爵)
编辑在位皇帝 | 假爵时间 | 爵位 | 谥 | 姓名 | 本爵 |
北魏明元帝 | 416年—? | 假安平公 | 叔孙建 | ||
北魏太武帝 | 425年—? | 假荥阳公 | 闾大肥[34] | 其思侯 | |
北魏太武帝 | 假东海公 | 丘麟[35] | 淮陵侯 | ||
北魏太武帝 | ?—459年 | 假宣城公 | 文昭公 | 李孝伯[36] | 寿光侯 |
北魏太武帝 | 假梁郡公 | 游雅[37] | 广平侯 | ||
北魏太武帝 | 假颖川公 | 晁晖[38] | 长平侯 | ||
北魏文成帝 | 452年—? | 假长广公 | 陆馛[39] | 聊城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秦郡公 | 陈建[40] | 阜城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建平公 | 陆真[41] | 都昌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濮阳公 | 穆伏真[42] | 任城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范阳公 | 郦范[43] | 永宁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钜鹿公 | 李恢[44] | 高邑侯 | ||
假乐安公 | 陆龙成[45] | 永安子 | |||
假钜鹿公 | 穆泥干[46] | 临安男 | |||
北魏献文帝 | 假彭城公 | 毕元宾[47] | 须昌侯 | ||
北魏孝文帝 | 473年—483年 | 假广川公 | 恭公 | 皮懽喜[48] | 南康侯 |
北魏孝文帝 | ?—492年 | 假魏公 | 元英[49] | ||
北魏孝文帝 | 假河内公 | 司马跃[50] | |||
北魏孝文帝 | 假河内公 | 李佐[51] | 山阳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渔阳公 | 韩秀[52] | 遂昌子 | ||
北魏孝文帝 | 假山阳公 | 苟寿乐[53] | |||
北魏孝文帝 | 481年 | 假冯翊公 | 严雅玉[54] | 郃阳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广平公 | 游明根[55] | 新泰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南阳公 | 郑羲[56] | 荥阳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吴郡公 | 沈文秀[57] | |||
北魏孝文帝 | 假赵郡公 | 李安世[58] | |||
北魏孝文帝 | 假河南公 | 薛道次[59] | 安邑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阳平公 | 薛真度[60] | 河北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范阳公 | 胡泥[61] | |||
北魏孝文帝 | 488年 | 假平阳公 | 尧暄[62] |
郡公(赠爵)
编辑在位皇帝 | 追赠时间 | 爵位 | 谥 | 姓名 | 本爵 |
北魏道武帝 | 396年 | 高阳公 | 文 | 许谦[63] | 平舒侯 |
昌黎公 | 恭 | 屈须[64] | 信都侯 | ||
弘农公 | 简 | 杨晖[65] | |||
北魏明元帝 | 417年 | 始平公 | 声 | 司马休之[66] | |
北魏明元帝 | 赵郡公 | 胡灵 | 法果[67] | ||
北魏太武帝 | 426年 | 广平公 | 文恭 | 张蒲[68] | 寿张子 |
北魏太武帝 | 426年 | 交阯公 | 桓 | 周几[69] | 交阯侯 |
北魏太武帝 | 429年 | 中山公 | 文懿 | 李先[70] | 寿春侯 |
北魏太武帝 | 430年 | 燕郡公 | 惠 | 尉地干[71] | 平舒侯 |
北魏太武帝 | 冯翊公 | 哀 | 寇脩之[72] | ||
北魏太武帝 | 假沧水公 | 康 | 高谠[73] | 蓨县侯 | |
北魏文成帝 | 453年 | 南康公 | 昭 | 杜道隽[74] | 发干侯 |
北魏文成帝 | 453年 | 辽西公 | 简 | 常亥 | |
北魏文成帝 | 461年 | 定襄公 | 康 | 闾延[75] | |
北魏文成帝 | 钜鹿公 | 简 | 李灵[44] | 高邑子 | |
北魏文成帝 | 高平公 | 烈 | 拓跋大头[76] | ||
北魏献文帝 | 河间公 | 宣 | 拓跋兴都[77] | 乐城侯 | |
北魏献文帝 | 467年 | 钜鹿公 | 贞 | 李恢[44] | 高邑侯 |
北魏献文帝 | 469年 | 武邑公 | 简 | 贾秀[78] | 阳都男 |
北魏献文帝 | 470年 | 陈留公 | 简 | 来丘颓[79] | 晋兴侯 |
钜鹿公 | 靖 | 王隆保[80] | 姑臧侯 | ||
澄城公 | 王守贵[81] | ||||
乐浪公 | 王珍[82] | ||||
北魏孝文帝 | 阳平公 | 定 | 楼安文[83] | 霸城男 | |
北魏孝文帝 | 476年 | 新兴公 | 奚买奴[84] | ||
北魏孝文帝 | 481年 | 广平公 | 简 | 张白泽[85] | |
北魏孝文帝 | 483年 | 勃海公 | 定 | 封磨奴[86] | 富城子 |
北魏孝文帝 | 恒农公 | 简 | 杨懿[87] | ||
北魏孝文帝 | 488年 | 燕郡公 | 康 | 韩麒麟[88] | 鲁阳男 |
开国郡公
编辑散郡公
编辑北魏孝文帝始赐爵
编辑北平公
编辑北平公(492年—?)[89] | |||||
以开建五等,由北平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北平公 | 慎 | 长孙道 | 492年—? | 长孙嵩曾孙 |
2 | 北平公 | 长孙悦 | 长孙道子 |
上党公
编辑上党公(492年—528年,?—532年)[90] | |||||
以开建五等,由上党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上党公 | 长孙稚 | 492年—528年 | 长孙道生曾孙 | |
封上党王 | |||||
1 | 冯翊公 | 长孙稚 | ?—532年 | 长孙道生曾孙 | |
以定策功,更封开国子 |
长乐公
编辑长乐公(492年—497年)[91] | |||||
以开建五等,由长乐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长乐公 | 穆亮 | 492年—497年 | ||
徙封顿丘郡开国公,以绍高祖穆崇爵 |
安城公
编辑安城公(492年—550年)[92] | |||||
以开建五等,由安城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安城公 | 万纂 | 492年—521年 | ||
2 | 安城公 | 万金刚 | ?—550年 | 万纂子 | |
齐受禅,爵例降 |
琅邪公
编辑琅邪公(492年—497年)[93] | |||||
以开建五等,由琅邪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琅邪公 | 司马徽亮 | 492年—497年 | 琅邪康王司马金龙子 | |
坐连穆泰罪,爵除 |
东郡公
编辑东郡公(492年—550年)[94] | |||||
以开建五等,由东郡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东郡公 | 惠 | 陆昕之 | 492年—511年 | |
2 | 东郡公 | 陆子彰 | ?—528年 | 陆昕之从子 | |
封濮阳王,寻复先爵 | |||||
2 | 东郡公 | 文宣 | 陆子彰 | 528年—550年 | 陆昕之从子 |
齐受禅,爵例降 |
陇西公
编辑陇西公(492年—501年)[95] | |||||
以开建五等,由陇西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陇西公 | 源怀 | 492年—501年 | ||
改封冯翊郡开国公 |
赵郡公
编辑赵郡公(492年—?)[27] | |||||
以开建五等,由赵郡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赵郡公 | 康 | 罗拔 | 492年—? |
河东公
编辑河东公(492年—?)[96] | |||||
以开建五等,由河东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河东公 | 苟恺 | 492年—521年 |
彭城公
编辑彭城公(492年—515年)[97] | |||||
以开建五等,由彭城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彭城公 | 李平 | 492年—515年 | ||
封武邑郡开国公 |
零陵公
编辑零陵公(492年—?) | |||||
以开建五等,由零陵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零陵公 | 闾庄 | 492年—? |
博陵公
编辑博陵公(492年—?)[98] | |||||
以开建五等,由南郡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博陵公 | 李侃晞 | 492年—? |
中山公
编辑中山公(492年—550年)[99] | |||||
以开建五等,由中山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中山公 | 质 | 王袭 | 492年—501年 | |
2 | 中山公 | 穆 | 王忻 | ?—528年 | 王袭子 |
3 | 中山公 | 王子暄 | ?—528年 | 王忻子 | |
齐受禅,爵例降 |
高平公
编辑高平公(492年—?)[32] | |||||
以开建五等,由高平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高平公 | 靖 | 王琚 | 492年—496年 | |
2 | 高平公 | 王盖海 | 王琚养子之子 |
河内公
编辑河内公(492年—?)[100] | |||||
以开建五等,由河内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河内公 | 赵炽 | 492年—? | ||
2 | 河内公 | 赵揆 | 赵炽长子 |
襄阳公
编辑襄阳公(492年—?)[101] | |||||
以开建五等,由襄阳王例降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襄阳公 | 刚 | 桓诞 | 492年—? | |
2 | 襄阳公 | 桓晖 | 桓诞子 |
北魏宣武帝始赐爵
编辑中山公
编辑中山公(500年代—?)[10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中山公 | 庄公 | 李惠 | 500年代追赠 |
北魏孝庄帝始赐爵
编辑代郡公
编辑代郡公(528年—?)[103] | |||||
以参立孝庄之谋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代郡公 | 元永 | 528年—531年 | ||
2 | 代郡公 | 元景安 | 531年—? | 元永子 |
赵郡公
编辑赵郡公(528年—550年)[104] | |||||
以拒葛荣之勋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赵郡公 | 贞 | 李育 | 528年—537年 | |
1 | 赵郡公 | 李惜 | ?—550年 | 李育子 | |
齐受禅,爵例降 |
赵郡公
编辑赵郡公(528年—?)[105] | |||||
以拒葛荣之勋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赵郡公 | 李孝怡 | 528年—548年 |
中山公
编辑中山公(?—530年代)[106] | |||||
以功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赵郡公 | 甄宣轨 | ?—530年代 | ||
伏诛,爵除 |
始赐爵者不详
编辑河间公
编辑河间公[107]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河间公 | 宣 | 元德 |
县公(正爵)
编辑北魏道武帝始赐爵
编辑九原公/平原公
编辑九原公(386年—?)/平原公(?—391年)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九原公→平原公 | 拓跋仪 | 386年—391年 | ||
进爵东平公 |
历阳公/安邑公
编辑历阳公/安邑公(?—398年)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历阳公→安邑公 | 穆崇 | ?—398年 | ||
进爵宜都公 |
扶柳公/高邑公
编辑扶柳公(396年—?)/高邑公(?—408年)[108] | |||||
以军功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扶柳公→高邑公 | 莫题 | 396年—408年 | ||
伏诛,爵除 |
濮阳公/真定公
编辑濮阳公/真定公(397年—?)[109]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濮阳公→真定公 | 王建 | 397年—? |
西昌公
编辑西昌公(398年—407年)[110] | |||||
以讨离石胡帅呼延铁、西河胡帅张崇之功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西昌公 | 庾岳 | 398年—407年 | ||
伏诛,爵除;太武帝时复爵 |
长蛇公
编辑长蛇公[111] | |||||
以率户归朝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长蛇公 | 怡宽 |
北魏明元帝始赐爵
编辑新息公/建城公/建阳公
编辑新息公(409年—?)/建城公/建阳公[11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新息公 | 王洛儿 | 409年—413年 | 赠建平王 | |
2 | 新息公 | 王长成 | 王洛儿子 | ||
3 | 新息公→建城公 | 王德成 | ?—450年 | 王长成弟 | |
4 | 建城公 | 王定州 | 王德成子 | ||
降为建阳侯,后复爵为公 | |||||
4 | 建阳公 | 王定州 | 王德成子 |
金乡公/宣城公
编辑金乡公(409年—?)/宣城公[113]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金乡公→宣城公 | 车路头 | 409年—421年 | 赠宣城王,谥忠贞 | |
2 | 宣城公 | 车眷 | 车路头子 |
白马公
编辑白马公(415年—420年代)[114] | |||||
由白马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白马公 | 文贞公 | 崔玄伯 | 415年—418年 | |
2 | 白马公 | 崔浩 | ?—420年代 | 崔玄伯长子 | |
进爵东郡公 |
丹阳公
编辑丹阳公(416年—?)[115] | |||||
降袭安城王叔孙俊前爵安城公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丹阳公 | 叔孙邻 | 416年—? | 叔孙俊弟 | |
伏诛,爵除 |
蓝田公
编辑蓝田公(?—423年)[116] | |||||
以拒击蠕蠕有功,由蓝田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蓝田公 | 长孙翰 | ?—423年 | ||
进爵平阳王 |
山阳公
编辑山阳公(?—423年)[117] | |||||
以伐蠕蠕之功,由山阳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山阳公 | 奚斤 | ?—423年 | ||
进爵宜城王 |
北魏太武帝始赐爵
编辑临淮公
编辑临淮公(427年—?)[118] | |||||
以从征赫连昌之功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临淮公 | 简 | 长孙石洛 | 427年—? | |
降袭临淮侯 |
新安公
编辑新安公(427年—?)[119] | |||||
以从征赫连昌之功,由新安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新安公 | 于栗䃅 | 427年—? | ||
2 | 新安公 | 于洛拔 | ?—458年 | 于栗䃅子 |
济阳公
编辑济阳公(427年—?)[120] | |||||
以从征蠕蠕及赫连昌之功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济阳公 | 庄 | 王度 | 427年—? | |
降袭济阳侯 |
建业公
编辑建业公(430年—452年)[121] | |||||
以克虎牢之功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建业公 | 陆俟 | 430年—452年 | ||
进爵东平王 |
清水公
编辑清水公(433年—?)[12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清水公 | 恭 | 宋繇 | 433年—? | |
2 | 清水公 | 宋岩 | 宋繇长子 | ||
降爵西平侯 |
望都公
编辑望都公(434年—?)[123] | |||||
以迎左昭仪于蠕蠕之劳由望都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望都公 | 拓跋颓 | 434年—? |
东安公
编辑东安公(?—492年)[124] | |||||
由东安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东安公 | 简 | 刁雍 | ?—484年 | |
2 | 东安公 | 刁遵 | ?—492年 | 刁雍子 | |
开建五等,例降为侯 |
北魏献文帝始赐爵
编辑南乡公
编辑南乡公(465年—467年)[125] | |||||
由高都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南乡公 | 慕容白曜 | 465年—467年 | ||
进爵上党公 |
阳丰公
编辑阳丰公[126] | |||||
由阳丰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阳丰公 | 拓跋库汗 | |||
2 | 阳丰公 | 拓跋古辰 | 拓跋库汗子 |
安乐公
编辑安乐公[127]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安乐公 | 贞公 | 陆隽 |
北魏孝文帝始赐爵
编辑冯翊公
编辑冯翊公(?—492年)[128] | |||||
由冯翊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冯翊公 | 穆泰 | ?—492年 | ||
开建五等,例降为侯 |
始赐爵者不详
编辑安丰公
编辑安丰公(?—453年)[129][130]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安丰公 | 闾根 | |||
2 | 安丰公 | 闾虎皮 | ?—453年 | ||
进爵河间王 |
富城公
编辑富城公[131]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富城公 | 静 | 穆乙九 |
安南公
编辑安南公[13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安南公 | 穆栗 |
宜阳公
编辑宜阳公[133]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宜阳公 | 伏树 |
汾阴公
编辑汾阴公[134]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汾阴公 | 薛寿仁 |
县公(假爵)
编辑在位皇帝 | 假爵时间 | 爵位 | 谥 | 姓名 | 本爵 |
北魏道武帝 | 假新安公 | 于栗䃅[135] | |||
北魏明元帝 | 421年—? | 假安阳公 | 闾大肥[136] | 其思侯 |
县公(赠爵)
编辑在位皇帝 | 追赠时间 | 爵位 | 谥 | 姓名 | 本爵 |
五原公 | 贺迷[137] | 长乡子 | |||
北魏文成帝 | 高都公 | 简 | 慕容琚[138] | 高都侯 | |
北魏孝文帝 | 489年 | 晋阳公 | 惠 | 辛绍先[139] |
开国县公
编辑散县公
编辑北魏孝明帝始赐爵
编辑临泾公
编辑临泾公[140] | |||||
由临泾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临泾公 | 孝穆→孝昭 | 胡宁 |
北魏孝庄帝始赐爵
编辑西河县公
编辑西河县公(528年—545年)[141] | |||||
以拥所部先降赐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西河县公 | 任延敬 | 528年—538年 | ||
2 | 西河县公 | 任胄 | ?—545年 | 任延敬子 | |
伏诛,爵除 |
北魏节闵帝始赐爵
编辑永固县公
编辑永固县公(531年—543年)[142] | |||||
以从高欢平邺之功,由永固县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永固县公 | 薛孤延 | 531年—543年 | ||
进封永固县开国公 |
东魏孝静帝始赐爵
编辑武城县公
编辑武城县公[143]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武城县公 | 李思道 |
集中县公
编辑集中县公(543年—?)[144] | |||||
以于邙山为流矢所中而卒,由集中县侯进爵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集中县公 | 闵庄 | 尉兴敬 | 543年追赠 | |
2 | 集中县公 | 尉士林 | 尉兴敬子 |
北齐文宣帝始赐爵
编辑都昌县公
编辑都昌县公(550年—?)[14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都昌县公 | 薛孤延 | 550年—? | 本封平秦郡开国公 |
始赐爵者不详
编辑永丰县公
编辑永丰县公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永丰县公 | 李和 | |||
公
编辑西魏恭帝始封
编辑周国
编辑周国(556年—557年)[145] | |||||
以岐阳之地为国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周公 | 宇文觉 | 556年—557年 | ||
即天王位 |
北周孝闵帝始封
编辑宋国
编辑宋国(557年)[146]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宋公 | 拓跋廓 | 557年 |
国公
编辑北周孝闵帝始封
编辑晋国
编辑晋国(557年—572年) | |||||
以佐命之功,由中山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一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晋国公 | 荡 | 宇文护 | 546年—572年 |
赵国/魏国
编辑赵国(557年)/魏国(55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赵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赵国公→魏国公 | 武 | 李弼 | 557年 | |
2 | 赵国公→魏国公 | 李晖 | 557年—? | 李弼次子 |
燕国
编辑燕国(557年—60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常山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万六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燕国公 | 文 | 于谨 | 557年—568年 | |
2 | 燕国公 | 安 | 于寔 | 570年—581年 | 于谨子 |
3 | 燕国公 | 于𫖮 | 于寔子 | ||
4 | 燕国公 | 于世虔 | ?—607年 | 于𫖮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楚国
编辑楚国(55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南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楚国公 | 赵贵 | 557年 | ||
伏诛,国除 |
卫国
编辑卫国(55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河内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卫国公 | 独孤信 | 557年 | ||
自尽,国除 |
梁国
编辑梁国(55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彭城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梁国公 | 躁→庄闵 | 侯莫陈崇 | 557年—563年 | |
2 | 梁国公 | 侯莫陈芮 | ?—600年代 | 侯莫陈崇子 |
北周明帝始封
编辑韩国
编辑韩国(558年—607年,749年—750年,753年—?)[147][148][149][150] | ||||||
以魏后封 | ||||||
代数 | 世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一世 | 韩国公 | 元罗 | 558年—568年 | 北魏道武帝五世孙 | |
2 | 六世 | 韩国公 | 元谦 | 569年—? | 北魏孝文帝玄孙 | |
3 | 七世 | 韩国公 | 元菩提 | 元谦子 | ||
4 | 八世 | 韩国公 | 元宝琳 | ?—607年 | 元菩提子 | |
《大业令》行,改封韩公,唐初以已出二王后除;后以备三恪复封 | ||||||
5 | 十二世 | 韩国公 | 元伯明 | 749年—750年 | 元宝琳玄孙 | |
改以殷周汉为三恪,国除;复以魏周隋为三恪,复封 | ||||||
5 | 十二世 | 韩国公 | 元伯明 | 753年—? | 元宝琳玄孙 | |
6 | 十三世 | 韩国公 | 元绍俊 | 元伯明子 | ||
7 | 十四世 | 韩国公 | 元文贽 | 元绍俊子 |
鲁国
编辑鲁国(559年—572年)[151][152] | |||||
由辅城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鲁国公 | 宇文邕 | 559年—560年 | 宇文泰第四子。即皇帝位 | |
2 | 鲁国公 | 宇文赟 | 561年—572年 | 宇文邕长子 | |
立为皇太子,国除 |
齐国
编辑齐国(559年—574年) | |||||
由安城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齐国公 | 宇文宪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五子 | |
进爵为王 |
卫国
编辑卫国(559年—574年)[153] | |||||
由秦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卫国公 | 宇文直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六子 | |
进爵为王 |
赵国
编辑赵国(559年—574年)[154] | |||||
由正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赵国公 | 宇文招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七子 | |
进爵为王 |
谯国
编辑谯国(559年—574年)[155] | |||||
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谯国公 | 宇文俭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八子 | |
进爵为王 |
陈国
编辑陈国(559年—574年)[156] | |||||
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陈国公 | 宇文纯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九子 | |
进爵为王 |
越国
编辑越国(559年—574年)[157] | |||||
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越国公 | 宇文盛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十子 | |
进爵为王 |
代国
编辑代国(559年—574年)[158] | |||||
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代国公 | 宇文达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十一子 | |
进爵为王 |
冀国
编辑冀国(559年—574年)[159] | |||||
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冀国公 | 康 | 宇文通 | 559年—571年 | 宇文泰第十二子 |
2 | 冀国公 | 宇文绚 | ?—574年 | 宇文通子 | |
进爵为王 |
滕国
编辑滕国(559年—574年)[158] | |||||
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滕国公 | 宇文逌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十三子 | |
进爵为王 |
蔡国
编辑蔡国(559年—570年) | |||||
由天水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蔡国公 | 宇文广 | 559年—570年 | ||
袭封豳国公 |
郑国
编辑郑国(559年—?) | |||||
由高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郑国公 | 桓 | 达奚武 | 559年—570年 | |
2 | 郑国公 | 达奚震 | 572年—580年代 | 达奚武子 |
楚国
编辑楚国(559年—607年) | |||||
由武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楚国公 | 昭 | 豆卢宁 | 559年—565年 | |
2 | 楚国公 | 襄 | 豆卢𪟝 | 567年—592年 | 豆卢宁弟子 |
3 | 楚国公 | 豆卢贤 | ?—607年 | 豆卢𪟝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许国
编辑许国(559年—586年) | |||||
由化政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许国公 | 穆 | 宇文贵 | 559年—567年 | |
2 | 许国公 | 宇文善 | ?—586年 | 宇文贵子 | |
坐宇文忻,国除 |
隋国
编辑隋国(559年—580年)[160] | |||||
由陈留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隋国公 | 康 | 杨烈 | 580年追封 | ||
隋国公 | 献 | 杨祯 | 580年追封 | 杨烈子 | |
1 | 隋国公 | 桓 | 杨忠 | 559年—568年 | 杨祯子 |
2 | 隋国公 | 杨坚 | ?—580年 | 杨忠子 | |
进爵为王 |
庸国
编辑庸国(559年—580年) | |||||
由武威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庸国公 | 忠 | 王雄 | 559年—564年 | |
2 | 庸国公 | 王谦 | ?—580年 | 王雄子 | |
伏诛,国除 |
凉国
编辑凉国(559年—?) | |||||
由博陵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凉国公 | 景 | 贺兰祥 | 559年—562年 | |
2 | 凉国公 | 贺兰敬 | 贺兰祥子 |
吴国
编辑吴国(559年—?) | |||||
由昌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吴国公 | 武 | 尉迟纲 | 559年—569年 | |
2 | 吴国公 | 尉迟安 | 尉迟纲第三子 |
蜀国
编辑蜀国(559年—580年) | |||||
由宁蜀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蜀国公 | 尉迟迥 | 559年—580年 | ||
伏诛,国除 |
北周武帝始封
编辑邓国
编辑邓国(561年—?) | |||||
由广武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别食资阳县一千户→乐陵县一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邓国公 | 恭 | 窦炽 | 561年—584年 | |
2 | 邓国公 | 窦茂 | 窦炽子 |
邵国
编辑邵国(561年—580年)[161] | |||||
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邵国公 | 惠 | 宇文颢 | 561年追封 | 宇文泰长兄 |
2 | 邵国公 | 景 | 宇文什肥 | 561年追封 | 宇文颢长子 |
3 | 邵国公 | 宇文会 | 561年—570年 | 宇文什肥弟子 | |
4 | 邵国公 | 宇文胄 | 570年—580年 | 宇文什肥子 | |
伏诛,国除 |
杞国
编辑杞国(561年—581年)[162] | |||||
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杞国公 | 简 | 宇文连 | 561年追封 | 宇文泰第二兄 |
2 | 杞国公 | 烈 | 宇文元宝 | 561年追封 | 宇文连长子 |
3 | 杞国公 | 宇文亮 | 561年—580年 | 宇文连兄孙 | |
4 | 杞国公 | 宇文椿 | 580年—581年 | 宇文亮弟 | |
伏诛,国除 |
莒国
编辑莒国(561年—579年)[163] | |||||
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莒国公 | 庄 | 宇文洛生 | 561年追封 | 宇文泰第三兄 |
2 | 莒国公 | 穆 | 宇文菩提 | 561年追封 | 宇文洛生长子 |
3 | 莒国公 | 宇文至 | 561年—572年 | 宇文洛生兄孙 | |
4 | 莒国公 | 宇文宾 | 572年—574年 | 宇文洛生弟孙 | |
5 | 莒国公 | 宇文贡 | 577年—579年 | 宇文洛生弟孙 | |
伏诛,国除 |
虞国
编辑虞国(561年—581年)[164] | |||||
食邑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虞国公 | 宇文仲 | 561年追封 | 北周德帝从父兄 | |
2 | 虞国公 | 靖 | 宇文兴 | 565年—567年 | 宇文仲子 |
3 | 虞国公 | 宇文洛 | 569年—581年 | 宇文兴子 | |
袭封介国公 |
宋国
编辑宋国(561年—574年)[165] | |||||
由武邑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一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宋国公 | 献 | 宇文震 | 561年追封 | 宇文泰第二子 |
2 | 宋国公 | 宇文实 | 561年—574年 | 宇文震兄子 | |
进爵为王 |
纪国
编辑纪国(561年—574年)[166] | |||||
食邑一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纪国公 | 宇文康 | 561年—574年 | 宇文觉子 | |
进爵为王 |
霍国
编辑霍国(560年代—?) | |||||
以录贺拔岳旧德,由清水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霍国公 | 贺拔纬 | 560年代—? | 贺拔岳子 |
唐国
编辑唐国(564年—607年,617年)[167] | |||||
以追录李虎佐命之功,由陇西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唐国公 | 仁 | 李昞 | 564年—? | 李虎子 |
2 | 唐国公 | 李渊 | 572年—607年 | 李昞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后起兵 | |||||
2 | 唐国公 | 李渊 | 617年 | 李昞子 | |
进爵为王 |
徐国
编辑徐国(564年—?) | |||||
以追录若干惠佐命之功,由长乐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徐国公 | 若干凤 | 564年—? | 若干惠子 |
毕国
编辑毕国(564年—574年)[16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毕国公 | 宇文贤 | 564年—574年 | 宇文毓长子 | |
进爵为王 |
酆国
编辑酆国(?—574年)[169]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酆国公 | 宇文贞 | ?—574年 | 宇文毓第二子 | |
进爵为王 |
汉国
编辑汉国(?—574年)[170]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汉国公 | 宇文赞 | ?—574年 | 宇文邕第二子 | |
进爵为王 |
秦国
编辑秦国(?—574年)[171]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秦国公 | 宇文贽 | ?—574年 | 宇文邕第三子 | |
进爵为王 |
曹国
编辑曹国(?—574年)[17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曹国公 | 宇文允 | ?—574年 | 宇文邕第四子 | |
进爵为王 |
申国
编辑申国(567年—607年)[173] | |||||
由安武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九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申国公 | 明 | 李穆 | 567年—586年 | |
2 | 申国公 | 李筠 | 588年—601年 | 李穆孙 | |
3 | 申国公 | 李浑 | 604年—607年 | 李穆第十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李穆为郕公 |
蒋国
编辑蒋国(570年—607年) | |||||
以追录梁御佐命之功,由五龙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蒋国公 | 襄 | 梁睿 | 570年—595年 | 梁御子 |
2 | 蒋国公 | 梁洋 | ?—607年 | 梁睿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梁睿为戴公 |
谭国
编辑谭国(570年—572年)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谭国公 | 宇文会 | 570年—572年 | ||
伏诛,国除 |
豳国
编辑豳国(570年—581年) | |||||
由章武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豳国公 | 孝 | 宇文导 | 570年追封 | |
2 | 豳国公 | 文 | 宇文广 | 570年 | 宇文导长子 |
3 | 豳国公 | 宇文洽 | ?—581年 | 宇文广子 | |
伏诛,国除 |
郧国
编辑郧国(570年—607年)[174][175][176][177][178] | |||||
由建忠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真食江夏县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郧国公 | 襄公 | 韦孝宽 | 570年—580年 | |
2 | 郧国公 | 静公 | 韦圆成 | 584年—588年 | 韦孝宽孙 |
3 | 郧国公 | 韦匡伯 | 589年—607年 | 韦圆成弟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韦孝宽为舒公 |
郐国
编辑郐国(571年—?)[179] | |||||
由昌宁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郐国公 | 文 | 长孙俭 | 571年追封 | |
2 | 郐国公 | 长孙懿 | ?—592年 | 长孙俭孙 |
薛国
编辑薛国(572年—607年)[180] | |||||
以诛宇文护之功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薛国公 | 长孙览 | 572年—? | ||
2 | 薛国公 | 长孙洪 | ?—607年 | 长孙览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郇国
编辑郇国(576年—?)[181] | |||||
以归降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郇国公 | 韩建业 | 576年—593年 |
卢国
编辑卢国(576年—?) | |||||
由广业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卢国公 | 中 | 尉迟运 | 576年—579年 | |
2 | 卢国公 | 尉迟靖 | 尉迟运子 |
温国
编辑温国(577年)[18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温国公 | 高纬 | 577年 | ||
伏诛,国除 |
崇国
编辑崇国(577年—?)[183][184] | |||||
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崇国公 | 斛律光 | 577年追封 | ||
2 | 崇国公 | 斛律彻 | 577年—595年 | 斛律光孙 |
赞国
编辑赞国(577年—?) | |||||
由武当县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赞国公 | 窦恭 | 577年—? | ||
伏诛,国除 |
郕国
编辑郕国(577年—586年) | |||||
由建威县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郕国公 | 梁士彦 | 577年—586年 | ||
伏诛,国除 |
郯国
编辑郯国(577年—579年) | |||||
以平齐之功,由上黄县开国公进封,食邑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郯国公 | 王轨 | 577年—579年 | ||
伏诛,国除 |
管国
编辑管国(577年—?)[180] | |||||
以长孙览平齐之功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管国公 | 长孙宽 | 577年—? | 长孙览第二子 |
夔国
编辑夔国(577年—580年) | |||||
以平齐之功,由金水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夔国公 | 周摇 | 577年—580年 | ||
降封济北郡开国公 |
北周宣帝始封
编辑杨国/郢国
编辑杨国(578年—581年)/郢国(581年—585年) | |||||
由平阳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杨国公→郢国公 | 王谊 | 578年—585年 | ||
赐死,国除 |
齐国
编辑齐国(578年—?)[185]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齐国公 | 于智 | 578年—? |
沛国
编辑沛国(578年—607年,617年—?)[186][187][188] | |||||
由归昌县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沛国公 | 达 | 郑译 | 578年—591年 | |
2 | 沛国公 | 郑元璹 | ?—607年 | 郑译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郑译为莘公;隋末复封 | |||||
2 | 沛国公 | 简 | 郑元璹 | 617年—? | 郑译子 |
3 | 沛国公 | 郑弘节 | 郑元璹子 | ||
4 | 沛国公 | 郑延休 | 郑弘节子 | ||
5 | 沛国公 | 郑彦凑 | ?—730年 | 郑延休子 | |
6 | 沛国公 | 郑坦之 | 郑彦凑子 |
北周静帝始封
编辑鄅国
编辑鄅国(579年—?) | |||||
以天左皇后之父,由淅阳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鄅国公 | 陈山提 | 579年—? |
翼国
编辑翼国(579年—?)[189] | |||||
以天右皇后之父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翼国公 | 元晟 | 579年—? |
鄂国
编辑鄂国(579年—?) | |||||
由张掖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鄂国公 | 威 | 王杰 | 579年追封 |
邹国
编辑邹国(580年—607年)[190] | |||||
食邑一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邹国公 | 孔丘 | 580年追封 | ||
2 | 邹国公 | 孔长孙 | 580年—? | 孔丘三十世孙 | |
3 | 邹国公 | 孔嗣哲 | ?—607年 | 孔长孙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后封绍圣侯 |
鄯国
编辑鄯国(580年—?) | |||||
以追录怡峰佐命之功,由乐陵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鄯国公 | 怡昂 | 580年—? | 怡峰子 |
彭国
编辑彭国(580年—597年)[191] | |||||
以追录刘亮佐命之功,由长广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彭国公 | 刘昶 | 580年—597年 | 刘亮子 | |
伏诛,国除 |
宿国
编辑宿国(580年—?) | |||||
由枹罕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宿国公 | 辛威 | 580年 | ||
2 | 宿国公 | 辛永达 | 辛威子 |
英国/杞国
编辑英国(580年—?)/杞国(?—586年)[192] | |||||
由化政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英国公→杞国公 | 宇文忻 | 580年—586年 | ||
伏诛,国除 |
观国
编辑观国(581年—?)[193][194][195] | |||||
以追录田弘勋,由雁门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观国公 | 襄 | 田广略 | 追封 | 田仁恭父 | |
1 | 观国公 | 敬 | 田仁恭 | 581年—? | |
2 | 观国公 | 田世师 | 田仁恭子 |
邘国
编辑邘国(580年—?) | |||||
由冠军县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邘国公 | 杨雄 | 580年—581年 | 进封广平郡王 |
任国
编辑任国(580年—?) | |||||
由安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别食任城县一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任国公 | 穆 | 于翼 | 580年—583年 |
密国
编辑密国(580年—?)[196] | |||||
食邑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密国公 | 李雄 | 580年—? |
黄国/舒国
编辑黄国(580年—581年)/舒国公(581年—586年)[197] | |||||
以定策之功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黄国公→舒国公 | 刘昉 | 580年—586年 | ||
伏诛,国除 |
邵国
编辑邵国(580年—593年代)[198] | |||||
由竟陵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邵国公 | 杨瓒 | 580年—581年 | 进封滕王 | |
2 | 邵国公 | 杨纶 | 581年—593年 | 杨瓒子 | |
袭封滕王 |
滑国
编辑滑国(580年—?)[199] | |||||
以韦孝宽平尉迟迥之功,由永安县开国侯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滑国公 | 定 | 韦寿 | 580年—590年 | |
2 | 滑国公 | 韦保峦 | 韦寿子 |
褒国
编辑褒国(580年—607年) | |||||
以平尉迟迥之功,由濮阳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褒国公 | 恭 | 宇文述 | 580年—607年 | |
《大业令》行,改封许公 |
始封者不详
编辑邢国
编辑邢国[200][201]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邢国公 | 李曜 | |||
2 | 邢国公 | 李故邻 | 李曜长子 |
扈国
编辑扈国(?—580年)[202]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扈国公 | 宇文让 | ?—580年 | 宇文纯子 | |
伏诛,国除 |
蕃国
编辑蕃国(?—580年)[203]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蕃国公 | 宇文转 | ?—580年 | 宇文达子 | |
伏诛,国除 |
箕国
编辑箕国(?—580年)[204]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箕国公 | 宇文𥙿 | ?—580年 | 宇文逌子 | |
伏诛,国除 |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魏书 卷一百一十三 官氏志九第十九》
- ^ 张鹤泉. 北魏前期虚封爵的等级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
- ^ 张鹤泉. 北魏假爵制度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5):52-59.
- ^ 张鹤泉. 论北魏实封爵的实行及其爵位等级的确立[J]. 河北学刊, 2013, 33(6):62-68.
- ^ 《魏书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内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庄,寇难纷纠,攻伐既广,启土逾众,王公锡社,一地累封,不可备举,故总以为郡。”
- ^ 《隋书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 ^ 王安泰:《再造封建——魏晋南北朝的爵制与政治秩序》
- ^ 《魏书 卷四上 世祖纪第四上》:“诏淮南公王倍斤镇虑虒,抚慰之。”
- ^ 9.0 9.1 《魏书 卷六 显祖纪第六》:“车骑大将军乙浑矫诏杀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于禁中。”
- ^ 《魏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诏敕文率步骑七千征吐谷浑慕利延兄子拾归于枹罕,众少不能制,诏遣安远将军、广川公乙乌头等二军与敕文会陇右。”
- ^ 《魏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三》:“世祖西巡,诏浩与尚书、顺阳公兰延都督行台中外诸军事。”
- ^ 《魏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
- ^ 《魏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与西平公安颉攻虎牢,拔之。”
- ^ 《魏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洁与南康公狄邻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余人。”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子延,官至员外散骑常侍,赐爵南平公。”
-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进爵南阳公,除安南将军、泾州刺史,徙赵郡公。”
- ^ 《魏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高宗时,与新平公周盆击刘骏将殷孝祖于清东,不克。”
- ^ 《魏书 卷十三 皇后列传第一》:“生后与北平公夙。”
-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兰弟修虎,都牧、驾部二曹给事中,上谷公,司农少卿。”
-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平国弟相国,官至安东将军、济州刺史、上洛公。”
-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正国弟应国,征西将军、张掖公。”
-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子龙仁,袭爵,降为公。”
- ^ 《魏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高祖诏邃与内都幢将、上谷公张儵率众讨萧赜舞阴戍。”
- ^ 《魏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二》:“迁散骑常侍、宁西将军、长安镇将,赐爵冯翊公。”
- ^ 《魏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措推道仁为嫡,袭父爵,位至殿中尚书。进爵西平公。”
- ^ 《魏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世祖遣成周公万度归讨焉耆,诏和与伊洛率所领赴度归。”
- ^ 27.0 27.1 《魏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敦弟拔,历殿中尚书,赐爵济南公。高祖时,进爵为王。除征西将军、吏部尚书,改封赵郡王。后例降为公。”
- ^ 《魏书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四》:“年十四,召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公,镇西大将军。”
- ^ 《魏书 卷八十一 列传第六十九》:“祖阿生,安南将军,巴西公。”
- ^ 《宕昌公晖福寺碑》:“散骑常侍、安西将军、吏部内行尚书、宕昌公王庆时。”
- ^ 《魏书 卷八十一 列传第六十九》:“祖晖,济州刺史、颍川公。清袭祖爵,例降为伯。”
- ^ 32.0 32.1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稍迁为礼部尚书,赐爵广平公,加宁南将军……后降爵为公,扶老自平城从迁洛邑。”
-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以忠厚谨慎,擢为侍御中散,赐爵巩县侯,遂历右将军,中常侍,仪曹、库部二曹尚书,领中秘书,进爵彭城公。”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出除使持节、冀青二州刺史,假荥阳公。”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出为瑕丘镇将、假平南将军、东海公。”
- ^ 《魏书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一》:“世祖大喜,进爵宣城公……安民,袭爵寿光侯,司徒司马。”
- ^ 《魏书 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二》:“出为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东雍州刺史,假梁郡公。”
- ^ 《魏书 卷九十一 列传术艺第七十九》:“征虏将军、济州刺史,假宁东将军、颖川公。”
- ^ 《魏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兴安初,赐爵聊城侯,出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相州刺史,假长广公。”
- ^ 《魏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二》:“高宗初,赐爵阜城侯,加冠军将军。出为幽州刺史,假秦郡公……进爵赵郡公。”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寻迁安西将军、长安镇将,假建平公。”
-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出为兖州刺史、假宁东将军、濮阳公。”
- ^ 《魏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后除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假范阳公。”
- ^ 44.0 44.1 44.2 《魏书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七》:“帝追悼之,赠散骑常侍、平东将军、定州刺史,钜鹿公,谥曰简……进爵为侯,假钜鹿公……显祖愍之,追赠恢散骑常侍、镇西将军、定州刺史、钜鹿公,谥曰贞。”
- ^ 《魏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加平远将军,出为安南将军、青州刺史,假乐安公。”
-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后稍历显职,除冀州刺史,假安南将军、钜鹿公。”
-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后以元宾勋重,拜使持节、平南将军、兖州刺史,假彭城公。”
- ^ 《魏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诏假喜平西将军、广川公,领凉州、枹罕、高平诸军,与上党王长孙观讨拾寅。”
- ^ 《魏书 卷十九下 景穆十二王列传第七下》:“高祖时,为平北将军、武川镇都大将、假魏公。”
- ^ 《魏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代兄为云中镇将、朔州刺史,假安北将军、河内公。”
- ^ 《魏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七》:“迁冠军将军、怀州刺史,赐爵山阳侯。寻假安南将军、河内公。”
- ^ 《魏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后为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假渔阳公。”
- ^ 《魏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安南将军、怀州刺史,假山阳公,未拜。”
- ^ 《魏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五年,出为平南将军、东兖州刺史,假冯翊公。”
- ^ 《魏书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三》:“后王师南讨,诏假安南将军、仪曹尚书、广平公,与梁郡王嘉参谋军计。”
- ^ 《魏书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出为安东将军、西兖州刺史,假南阳公。”
-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寻除持节、平南将军、怀州刺史,假吴郡公。”
- ^ 《魏书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一》:“出为安平将军、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
-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出为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假河南公。”
- ^ 《魏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太和初,赐爵河北侯,加安远将军,为镇远将军、平州刺史,假阳平公。”
- ^ 《魏书 卷八十九 列传酷吏第七十七》:“出为幽州刺史,假范阳公。”
- ^ 《魏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时萧赜遣其将陈显达寇边,以暄为使持节、假中护军、都督南征诸军事、平阳公。”
-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赠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谥曰文。”
- ^ 《魏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卒,赠宁北将军、昌黎公,谥曰恭。”
- ^ 《魏书 卷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六》:“卒,赠弘农公,谥曰简。”
- ^ 《魏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其追赠征西大将军、右光禄大夫,谥始平声公。”
- ^ 《魏书 卷一百一十四 释老志十第二十》:“未殡,帝三临其丧,追赠老寿将军、赵胡灵公。”
- ^ 《魏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追赠交阯公,谥曰桓。”
- ^ 《魏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诏赐金缕命服一袭,赠定州刺史、中山公,谥曰文懿。”
- ^ 《魏书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赠中领军将军、燕郡公,谥曰惠,赠赐丰厚。”
- ^ 《魏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赞弟谦之有道术,世祖敬重之,故追赠脩之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冯翊公,赐命服,谥曰哀公,诏秦雍二州为立碑于墓。”
- ^ 《魏书 卷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五》:“卒,赠安南将军、冀州刺史、假沧水公,谥曰康。”
- ^ 《魏书 卷八十三上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南康公,谥曰昭。”
- ^ 《魏书 卷八十三上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和平二年,追谥后祖父延定襄康公,父辰定襄懿王。”
- ^ 《魏书 卷十四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二》:“卒,赠高平公,谥曰烈。”
- ^ 《魏书 卷十四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二》:“卒,追赠定州刺史、河间公,谥曰宣。”
- ^ 《魏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赠本将军、冀州刺史、武邑公,谥曰简。”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赠宁南将军、陈留公,谥曰简。”
- ^ 《魏书 卷九十三 列传恩幸第八十一》:“卒,追赠安东将军、并州刺史,钜鹿公,谥曰靖。”
-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遇既贵,追赠安西将军、秦州刺史、澄城公。”
- ^ 《周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祖珍,魏黄门侍郎,赠并州刺史、乐浪公。”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高祖初,以其子毅贵,追赠安东将军、冀州刺史、阳平公,谥曰定。”
- ^ 《魏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高祖赐安国死,追赠买奴为并州刺史、新兴公。”
-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太和五年卒,诏赐帛一千匹、粟三千石,遣侍御史营护丧事,册赠镇南将军、相州刺史、广平公,谥曰简。”
- ^ 《魏书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赠平东将军、冀州刺史、勃海公,谥曰定。”
- ^ 《魏书 卷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六》:“赠以本官,加弘农公,谥曰简。”
- ^ 《魏书 卷六十 列传第四十八》:“赠散骑常侍、安东将军、燕郡公,谥曰康。”
- ^ 《魏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三》:“久之,随例降为公,位右卫将军……建义初,复本王爵,寻降为公。”
- ^ 《魏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三》:“子冀归,六岁袭爵,降为公……庄帝初,封上党王,寻改冯翊王,后降为郡公。”
-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寻迁司空,参议律令。例降爵为公。”
- ^ 《魏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二》:“子纂,字辅兴,袭,依例降为公。”
- ^ 《魏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有宠于文明太后,故以徽亮袭。例降为公。坐连穆泰罪失爵。”
- ^ 《魏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有宠于文明太后,故以徽亮袭。例降为公。坐连穆泰罪失爵。”
- ^ 《魏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二十九》:“迁尚书令,参议律令。后例降为公……可依比授冯翊郡开国公,邑百户。”
- ^ 《魏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长子恺,累迁冠军将军,柔玄、怀荒、武川镇大将,袭爵河东王,例降为公。”
- ^ 《魏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三》:“后以例降,袭爵彭城公……灵太后乃封武邑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缣二千五百匹。”
- ^ 《魏书 卷八十三上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先封南郡王,后以庶姓罢王,改为博陵郡公。”
- ^ 《魏书 卷九十三 列传恩幸第八十一》:“袭王爵,例降为公。”
- ^ 《魏书 卷九十四 列传阉官第八十二》:“初为中散,袭黑爵,后降为公。”
- ^ 《魏书 卷一百一 列传第八十九》:“十六年,依例降王为公。”
- ^ 《魏书 卷八十三上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正始初,诏追崇惠为使持节、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刺史、中山公。”
- ^ 《北齐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自积射将军为元天穆荐之于尔朱荣,参立孝庄之谋,赐爵代郡公。”
- ^ 《魏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以拒葛荣之勋,赐爵赵郡公。”
- ^ 《魏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以拒葛荣之勋,赐爵赵郡公,拜抚军将军、光禄大夫。”
- ^ 《魏书 卷六十八 列传第五十六》:“永安中,以功赐爵中山公。中兴初,坐事,死于邺。”
- ^ 《魏书 卷十五 昭成子孙列传第三》:“忠弟德,封河间公。卒于镇南将军,赠曹州刺史。”
- ^ 《魏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以功拜平远将军,赐爵扶柳公,进号左将军,改为高邑公。”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中山平,赐建爵濮阳公……迁太仆,徙为真定公,加散骑常侍、冀青二州刺史。”
- ^ 《魏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以功赐爵西昌公,进号征虏将军。”
- ^ 《周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魏道武时,率户归朝,拜羽真,赐爵长蛇公。”
- ^ 《魏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二》:“其赐洛儿爵新息公,加直意将军。”
- ^ 《魏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二》:“及太宗即位,拜为散骑常侍,赐爵金乡公,加忠意将军。后改为宣城公。”
- ^ 《魏书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寻拜天部大人,进爵为公。”
- ^ 《魏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俊既为安城王,俊弟邻袭公爵,降为丹阳公。”
- ^ 《魏书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蠕蠕每犯塞,翰拒击有功,进爵为公。世祖即位,征还京师,进封平阳王,加安集将军。”
- ^ 《魏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拜天部大人,进爵为公,命斤出入乘轺轩,备威仪导从。”
- ^ 《魏书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从征赫连昌,为都将,以功拜乐部尚书,赐爵临淮公,加宁西将军。”
- ^ 《魏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十九》:“乘胜长驱,仍至三辅。进爵为公,加安南将军。”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从征赫连昌,讨蠕蠕,并有功,赐爵济阳公,加散骑常侍,平南将军。”
- ^ 《魏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与西平公安颉督诸军攻虎牢,克之,赐爵建业公,拜冀州刺史,仍本将军。”
- ^ 《魏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世祖拜繇为河西王右丞相,赐爵清水公,加安远将军。”
- ^ 《魏书 卷十四 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第二》:“世祖以颓美仪容,进止可观,使迎左昭仪于蠕蠕,进爵为公。卒。”
- ^ 《魏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太和中,例降为侯。”校勘记:按卷四下世祖纪下太平真君三年九月见“东安公刁雍”,墓志集释刁遵墓志(图版二二二)称雍为“东安简公”。是刁雍先曾进封为公,雍传失书,这里所谓“例降为侯”,便不可解。
- ^ 《魏书 卷五十 列传第三十八》:“高宗崩,与乙浑共秉朝政,迁尚书右仆射,进爵南乡公,加安南将军……皇兴初,加白曜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征南大将军、上党公,屯于碻磝,以为诸军后继。”
- ^ 《魏书 卷十五 昭成子孙列传第三》:“显祖即位,复造高宗庙,拜殿中给事,进爵为公。”
- ^ 《魏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赐爵安乐公,甚见委任。”
-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进爵为公。出为镇南将军、洛州刺史。例降为侯。”
- ^ 《魏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安丰公闾根率军助敕文。”
- ^ 《魏书 卷五 高宗纪第五》:“安丰公闾虎皮进爵为河间王。”
-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以功赐爵富城公,加建忠将军,迁散骑常侍、内乘黄令、侍中。”
- ^ 《魏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寄生弟栗,凉州镇将、安南公。”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世祖知为斤所诬,遣宜阳公伏树覆按虚实,得数十事。”
- ^ 《北齐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祖寿仁,河东河北二郡守、秦州刺史、汾阴公。”
- ^ 《魏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十九》:“大赐金帛,进假新安公。”
- ^ 《魏书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假大肥使持节、安阳公,镇抚陈汝。”
- ^ 《魏书 卷八十三上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上》:“卒,赠光禄大夫、五原公。”
- ^ 《魏书 卷五十 列传第三十八》:“卒于冠军将军、尚书左丞,赠安南将军、并州刺史、高都公,谥曰简。”
- ^ 《魏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赠冠军将军、并州刺史、晋阳公,谥曰惠。”
- ^ 《魏书 卷八十三下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下》:“袭国珍先爵,改为临泾伯,后进为公。”
- ^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荣败,延敬拥所部先降,拜镇远将军、广宁太守,赐爵西河县公。”
- ^ 142.0 142.1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破尔朱兆于广阿,因从平邺,以功进爵为公……从破周文帝于邙山,进爵为县公,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改封平秦郡公……齐受禅,别赐爵都昌县公。”
- ^ 《魏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子思道,仪同开府中兵参军,武城县公。”
- ^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赠泾、岐、豳三州军事,爵为公,谥曰闵庄。”
- ^ 《周书 卷三 帝纪第三》:“十二月丁亥,魏帝诏以岐阳之地封帝为周公。”
- ^ 《周书 卷三 帝纪第三》:“封魏帝为宋公。”
- ^ 《周书 卷四 帝纪第四》:“甲辰,封少师元罗为韩国公,以绍魏后。”
- ^ 《周书 卷五 帝纪第五》:“八月乙丑,韩国公元罗薨……封魏广平公子元谦为韩国公,以绍魏后。”
- ^ 《新唐书 卷七十五 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谦,后周韩国公。菩提,周袭公。宝琳,绥州刺史,袭公……伯明,陈王府咨议参军,袭韩公。绍俊,袭公。文贽,袭公。”
- ^ 《通典 卷第七十四 礼三十四 沿革三十四 宾礼一》:“天宝八载七月,封后魏孝文十代孙元伯明为韩国公,以备三恪。九载,处士崔昌上封事,推五行之运,以国家合承周汉,其后周隋不合为二王后,请废。下公卿议。集贤学士卫包因抗表,陈其议论。夜,四星聚于尾宿,天意昭然。遂从之。乃求殷、周、汉后为三恪二王后,废韩、介、酅等公。至十二载五月,杨国忠奏“周汉寖远,不当为二王后”。复以后魏、后周、隋依旧为三恪二王后,其本封韩、介、酅等公如故。”
- ^ 《周书 卷五 帝纪第五》:“年十二,封辅城郡公……武成元年,入为大司空、治御正,进封鲁国公,领宗师。”
- ^ 《周书 卷七 帝纪第七》:“保定元年五月丙午,封鲁国公。建德元年四月癸巳,高祖亲告庙,冠于阼阶,立为皇太子。”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魏恭帝三年,封秦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出镇蒲州,拜大将军,进卫国公,邑万户。”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魏恭帝三年,封正平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进封赵国公,邑万户。”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武成初,封谯国公,邑万户。”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武成初,封陈国公,邑万户。”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武成初,封越国公,邑万户。”
- ^ 158.0 158.1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武成初,封代国公,邑万户。”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武成初,封冀国公,邑万户。”
- ^ 《隋书 卷一 帝纪第一》:“冬十月壬申,诏赠高祖曾祖烈为柱国、太保、都督徐兖等十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隋国公,谥曰康;祖祯为柱国、太傅、都督陕蒲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隋国公,谥曰献”
- ^ 《周书 卷十 列传第二》:“保定初,追赠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大都督、恒朔等十州诸军事、恒州刺史。封邵国公,邑万户。”
- ^ 《周书 卷十 列传第二》:“封杞国公,邑五千户;谥曰简。”
- ^ 《周书 卷十 列传第二》:“封莒国公,邑五千户;谥曰庄。”
- ^ 《周书 卷十 列传第二》:“封虞国公,邑三千户。”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大统十六年,封武邑公,二千户……进封宋国公,增邑并前一万户。”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保定初,封纪国公,邑万户。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 ^ 《周书 卷五 帝纪第五》:“封开府李昞为唐国公”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保定四年,封毕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初封酆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初封汉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仍柱国。”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初封秦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初封曹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 ^ 《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大象初,加邑至九千户,拜大左辅,总管如故。”
- ^ 《周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三》:“进爵建忠郡公……恭帝元年,以大将军与燕国公于谨伐江陵,平之,以功封穰县公……天和五年,进爵郧国公,增邑通前一万户。”
- ^ 《大隋丰宁公主墓志铭》:“公即太傅光禄大夫舒襄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河南怀公之第二子也。”
- ^ 《郑故大将军舒懿公之墓志铭》:“年十二,封黄瓜县开国公。袭祖封郧国公,食邑万户。”
- ^ 《隋使持节开府陈沈二州刺史郧国静公墓志铭》:“开皇四年, 诏袭祖爵郧国公”
- ^ 《隋故尚衣奉御朝请大夫舒国公韦君墓志铭并序》:“十九年袭爵郧国公, 食显州江夏县三千户。”
- ^ 《大隋使持节仪同三司郐国公蔡罗二州刺史长孙使君墓志铭》:“以文公先朝重臣,茅社未嗣,爰发明诏,袭封郐国公,仍授仪同三司。”
- ^ 180.0 180.1 《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六》:“及诛宇文护,以功进封薛国公。其后历小司空。从平齐,进位柱国,封第二子宽管国公。”
- ^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建业授上柱国,封郇国公,隋开皇中卒。”
- ^ 《北齐书 卷八 帝纪第八》:“送邺,周武帝与抗宾主礼,并太后、幼主、诸王俱送长安,封帝温国公。”
- ^ 《北齐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
- ^ 《故崇国公墓志》:“建德六年九月,蒙除使持节、仪同大将军,袭祖崇国公,户邑如旧。”
- ^ 《周书 卷九 列传第一》:“以于智为柱国,封齐国公。”
- ^ 《周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宣帝嗣位,授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封归昌县公,邑千户……寻迁内史上大夫,进爵沛国公。”
- ^ 《隋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进封沛国公,邑五千户……以译佐命元功,诏追改封译莘公,以元璹袭。”
- ^ 《大唐故朝散大夫守台州别驾上柱国沛国公郑府君墓志铭并序》:“曾祖元璹,皇民部尚书,赠幽州都督、沛国简公……始以袭沛国公补左鹰杨卫、泉左卫二司戈。”
- ^ 《周书 卷九 列传第一》:“以后父进位上柱国,封翼国公。”
- ^ 《周书 卷七 帝纪第七》:“可追封为邹国公,邑数准旧。并立后承袭。”
- ^ 《周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迁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进爵长广郡公,邑通前二千户……以亮功,封彭国公,邑五千户。”
- ^ 《隋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五》:“进封英国公,增邑三千户……后改封杞国公。”
- ^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孝闵帝践阼,进爵雁门郡公,邑通前二千七百户……朝廷又追录弘勋,进恭爵观国公。”
- ^ 《隋书 卷五十四 列传第十九》:“奉诏营庙社,进爵观国公,增邑通前五千户。”
- ^ 《大隋故豫章郡西曹掾田府君之墓志铭》:“祖广略,周柱国、太保、观国襄公。”
- ^ 《周书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二》:“又别封子雄为密国公,邑三千户。”
- ^ 《隋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高祖以昉有定策之功,拜上大将军,封黄国公……及受禅,进位柱国,改封舒国公,闲居无事,不复任使。”
- ^ 《隋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九》:“周世,以太祖军功封竟陵郡公……进位上柱国、邵国公……及受禅,立为滕王。”
- ^ 《隋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十二》:“高祖为丞相,以其父平尉迥,拜寿仪同三司,进封滑国公,邑五千户。”
- ^ 《周书 卷十五 列传第七》:“耀既不得为嗣,朝廷以弼功重,乃封耀邢国公,位至开府。”
- ^ 《范阳公故妻李氏志铭》:“长兄,开府仪同三司、大丞相府中郎、新州刺史、邢国公故邻。”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时隋文帝专政,翦落宗枝,遂害纯,并世子谦及弟扈公让、让弟议等,国除。”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其年冬,为隋文帝所害,及其世子执、弟蕃国公转等,国除。”
- ^ 《周书 卷十三 列传第五》:“其年冬,为隋文帝所害,并子怀德公祐、祐弟箕国公𥙿、弟礼禧等,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