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公爵列表
北魏前期的爵位均為虛爵,分為正爵、假爵兩類,正爵可世襲,假爵不可世襲,追贈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襲。道武帝登國元年(386年)始賜五等爵,天賜元年(404年)規定公為第二品。[1][2][3]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廢除假爵,改置開國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襲。開國公為實封,享有食邑,公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常侍、侍郎、上中下三將軍、中大夫等官。開國郡公、開國縣公的封地分別改郡太守、縣令為相。散公為虛爵,無封國、食邑和官屬。非太祖子孫及異姓為王者皆降為公,公降為侯。太和十八年(494年),制定租稅分食制,開國公三分食一。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制定的《後職員令》規定開國郡公為第一品,開國縣公、散公為從第一品[1][4]。自孝明帝、孝莊帝以來,出現了一地累封的現象,內史、相制度漸廢[5]。
北齊爵制基本沿襲北魏、東魏之制。開國公為實封,其中開國郡公為從第一品,開國縣公為第二品,公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常侍、侍郎、上下二將軍、上中二大夫、四令(典書、典祠、學官、典衛令)、四長(陵、廟、食官、廄牧長)、典府丞、執書、謁者、舍人等官。散公為虛爵,其中散郡公為第二品,散縣公為從第二品。[6]
西魏、北周對爵制進行了大幅改革,廢除了散爵,但開國爵卻走向虛散化,國官大量減省,食邑虛指,只有寄食別地者才享有實封收入。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在開國郡公之上增設國公,國公僅在名義上擁有封國,並無實際封地。[7]
下表列出北朝可考的郡公、縣公、國公。
郡公(正爵)
編輯北魏道武帝始賜爵
編輯北魏明元帝始賜爵
編輯北魏太武帝始賜爵
編輯北魏文成帝始賜爵
編輯北魏獻文帝始賜爵
編輯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編輯始賜爵者不詳
編輯淮南公
編輯淮南公[8]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淮南公 | 王倍斤 |
平陽公
編輯平陽公[9]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平陽公 | 賈愛仁 | ?—465年 |
南陽公
編輯南陽公[9]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南陽公 | 張天度 | ?—465年 |
廣川公
編輯廣川公[10]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廣川公 | 乙烏頭 |
順陽公
編輯順陽公[11]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順陽公 | 蘭延 |
濟陰公
編輯濟陰公[1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濟陰公 | 盧中山 |
西平公
編輯西平公[13]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西平公 | 安頡 |
南康公
編輯南康公(?—443年)[14]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南康公 | 狄鄰 | ?—443年 | ||
伏誅,爵除 |
南平公
編輯南平公[15]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南平公 | 娥延 |
南陽公/趙郡公
編輯南陽公/趙郡公[16] | |||||
由定安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南陽公→趙郡公 | 鄧宗慶 | 公 | ||
伏誅,爵除 |
新平公
編輯新平公[17]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新平公 | 周盆 |
北平公
編輯北平公[18]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北平公 | 馮夙 |
上谷公
編輯上谷公[19]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上谷公 | 張修虎 |
上洛公
編輯上洛公[20]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上洛公 | 穆相國 |
張掖公
編輯張掖公[21]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張掖公 | 穆應國 | |||
2 | 張掖公 | 穆度孤 | 穆應國子 |
西海公
編輯西海公[22] | |||||
由西海王降襲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西海公 | 穆龍仁 | 西海王穆翰子 | ||
2 | 西海公 | 穆豐國 | 穆龍仁子 |
上谷公
編輯上谷公[23]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上谷公 | 張儵 |
馮翊公
編輯馮翊公[24]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馮翊公 | 萬振 |
西平公
編輯西平公[25] | |||||
由魯陽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西平公 | 韓道仁 |
成周公
編輯成周公[26]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成周公 | 萬度歸 |
濟南公
編輯濟南公[27]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濟南公 | 羅拔 | |||
進爵為王 |
陳留公
編輯陳留公(?—492年)[28]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陳留公 | 李誕 | |||
2 | 陳留公 | 李崇 | ?—492年 | 李誕子 | |
開建五等,例降為侯 |
巴西公
編輯巴西公[29]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巴西公 | 宇文阿生 |
宕昌公
編輯宕昌公[30]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宕昌公 | 王慶時 | 488年 |
潁川公
編輯潁川公(?—492年)[31]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潁川公 | 晁暉 | |||
2 | 潁川公 | 晁清 | ?—492年 | 晁暉孫 | |
開建五等,例降為侯 |
廣平公
編輯廣平公[3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廣平公 | 王琚 | |||
進爵高平王 |
彭城公
編輯彭城公(?—492年)[33] | |||||
由鞏縣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彭城公 | 張宗之 | ?—492年 | ||
開建五等,例降為侯 |
郡公(假爵)
編輯在位皇帝 | 假爵時間 | 爵位 | 謚 | 姓名 | 本爵 |
北魏明元帝 | 416年—? | 假安平公 | 叔孫建 | ||
北魏太武帝 | 425年—? | 假滎陽公 | 閭大肥[34] | 其思侯 | |
北魏太武帝 | 假東海公 | 丘麟[35] | 淮陵侯 | ||
北魏太武帝 | ?—459年 | 假宣城公 | 文昭公 | 李孝伯[36] | 壽光侯 |
北魏太武帝 | 假梁郡公 | 游雅[37] | 廣平侯 | ||
北魏太武帝 | 假穎川公 | 晁暉[38] | 長平侯 | ||
北魏文成帝 | 452年—? | 假長廣公 | 陸馛[39] | 聊城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秦郡公 | 陳建[40] | 阜城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建平公 | 陸真[41] | 都昌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濮陽公 | 穆伏真[42] | 任城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范陽公 | 酈範[43] | 永寧侯 | ||
北魏文成帝 | 假鉅鹿公 | 李恢[44] | 高邑侯 | ||
假樂安公 | 陸龍成[45] | 永安子 | |||
假鉅鹿公 | 穆泥乾[46] | 臨安男 | |||
北魏獻文帝 | 假彭城公 | 畢元賓[47] | 須昌侯 | ||
北魏孝文帝 | 473年—483年 | 假廣川公 | 恭公 | 皮懽喜[48] | 南康侯 |
北魏孝文帝 | ?—492年 | 假魏公 | 元英[49] | ||
北魏孝文帝 | 假河內公 | 司馬躍[50] | |||
北魏孝文帝 | 假河內公 | 李佐[51] | 山陽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漁陽公 | 韓秀[52] | 遂昌子 | ||
北魏孝文帝 | 假山陽公 | 苟壽樂[53] | |||
北魏孝文帝 | 481年 | 假馮翊公 | 嚴雅玉[54] | 郃陽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廣平公 | 游明根[55] | 新泰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南陽公 | 鄭羲[56] | 滎陽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吳郡公 | 沈文秀[57] | |||
北魏孝文帝 | 假趙郡公 | 李安世[58] | |||
北魏孝文帝 | 假河南公 | 薛道次[59] | 安邑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陽平公 | 薛真度[60] | 河北侯 | ||
北魏孝文帝 | 假范陽公 | 胡泥[61] | |||
北魏孝文帝 | 488年 | 假平陽公 | 堯暄[62] |
郡公(贈爵)
編輯在位皇帝 | 追贈時間 | 爵位 | 謚 | 姓名 | 本爵 |
北魏道武帝 | 396年 | 高陽公 | 文 | 許謙[63] | 平舒侯 |
昌黎公 | 恭 | 屈須[64] | 信都侯 | ||
弘農公 | 簡 | 楊暉[65] | |||
北魏明元帝 | 417年 | 始平公 | 聲 | 司馬休之[66] | |
北魏明元帝 | 趙郡公 | 胡靈 | 法果[67] | ||
北魏太武帝 | 426年 | 廣平公 | 文恭 | 張蒲[68] | 壽張子 |
北魏太武帝 | 426年 | 交阯公 | 桓 | 周幾[69] | 交阯侯 |
北魏太武帝 | 429年 | 中山公 | 文懿 | 李先[70] | 壽春侯 |
北魏太武帝 | 430年 | 燕郡公 | 惠 | 尉地干[71] | 平舒侯 |
北魏太武帝 | 馮翊公 | 哀 | 寇脩之[72] | ||
北魏太武帝 | 假滄水公 | 康 | 高讜[73] | 蓨縣侯 | |
北魏文成帝 | 453年 | 南康公 | 昭 | 杜道雋[74] | 發干侯 |
北魏文成帝 | 453年 | 遼西公 | 簡 | 常亥 | |
北魏文成帝 | 461年 | 定襄公 | 康 | 閭延[75] | |
北魏文成帝 | 鉅鹿公 | 簡 | 李靈[44] | 高邑子 | |
北魏文成帝 | 高平公 | 烈 | 拓跋大頭[76] | ||
北魏獻文帝 | 河間公 | 宣 | 拓跋興都[77] | 樂城侯 | |
北魏獻文帝 | 467年 | 鉅鹿公 | 貞 | 李恢[44] | 高邑侯 |
北魏獻文帝 | 469年 | 武邑公 | 簡 | 賈秀[78] | 陽都男 |
北魏獻文帝 | 470年 | 陳留公 | 簡 | 來丘頹[79] | 晉興侯 |
鉅鹿公 | 靖 | 王隆保[80] | 姑臧侯 | ||
澄城公 | 王守貴[81] | ||||
樂浪公 | 王珍[82] | ||||
北魏孝文帝 | 陽平公 | 定 | 樓安文[83] | 霸城男 | |
北魏孝文帝 | 476年 | 新興公 | 奚買奴[84] | ||
北魏孝文帝 | 481年 | 廣平公 | 簡 | 張白澤[85] | |
北魏孝文帝 | 483年 | 勃海公 | 定 | 封磨奴[86] | 富城子 |
北魏孝文帝 | 恆農公 | 簡 | 楊懿[87] | ||
北魏孝文帝 | 488年 | 燕郡公 | 康 | 韓麒麟[88] | 魯陽男 |
開國郡公
編輯散郡公
編輯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編輯北平公
編輯北平公(492年—?)[89] | |||||
以開建五等,由北平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北平公 | 慎 | 長孫道 | 492年—? | 長孫嵩曾孫 |
2 | 北平公 | 長孫悅 | 長孫道子 |
上黨公
編輯上黨公(492年—528年,?—532年)[90] | |||||
以開建五等,由上黨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上黨公 | 長孫稚 | 492年—528年 | 長孫道生曾孫 | |
封上黨王 | |||||
1 | 馮翊公 | 長孫稚 | ?—532年 | 長孫道生曾孫 | |
以定策功,更封開國子 |
長樂公
編輯長樂公(492年—497年)[91] | |||||
以開建五等,由長樂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長樂公 | 穆亮 | 492年—497年 | ||
徙封頓丘郡開國公,以紹高祖穆崇爵 |
安城公
編輯安城公(492年—550年)[92] | |||||
以開建五等,由安城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安城公 | 萬纂 | 492年—521年 | ||
2 | 安城公 | 萬金剛 | ?—550年 | 萬纂子 | |
齊受禪,爵例降 |
琅邪公
編輯琅邪公(492年—497年)[93] | |||||
以開建五等,由琅邪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琅邪公 | 司馬徽亮 | 492年—497年 | 琅邪康王司馬金龍子 | |
坐連穆泰罪,爵除 |
東郡公
編輯東郡公(492年—550年)[94] | |||||
以開建五等,由東郡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東郡公 | 惠 | 陸昕之 | 492年—511年 | |
2 | 東郡公 | 陸子彰 | ?—528年 | 陸昕之從子 | |
封濮陽王,尋復先爵 | |||||
2 | 東郡公 | 文宣 | 陸子彰 | 528年—550年 | 陸昕之從子 |
齊受禪,爵例降 |
隴西公
編輯隴西公(492年—501年)[95] | |||||
以開建五等,由隴西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隴西公 | 源懷 | 492年—501年 | ||
改封馮翊郡開國公 |
趙郡公
編輯趙郡公(492年—?)[27] | |||||
以開建五等,由趙郡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趙郡公 | 康 | 羅拔 | 492年—? |
河東公
編輯河東公(492年—?)[96] | |||||
以開建五等,由河東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河東公 | 苟愷 | 492年—521年 |
彭城公
編輯彭城公(492年—515年)[97] | |||||
以開建五等,由彭城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彭城公 | 李平 | 492年—515年 | ||
封武邑郡開國公 |
零陵公
編輯零陵公(492年—?) | |||||
以開建五等,由零陵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零陵公 | 閭莊 | 492年—? |
博陵公
編輯博陵公(492年—?)[98] | |||||
以開建五等,由南郡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博陵公 | 李侃晞 | 492年—? |
中山公
編輯中山公(492年—550年)[99] | |||||
以開建五等,由中山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中山公 | 質 | 王襲 | 492年—501年 | |
2 | 中山公 | 穆 | 王忻 | ?—528年 | 王襲子 |
3 | 中山公 | 王子暄 | ?—528年 | 王忻子 | |
齊受禪,爵例降 |
高平公
編輯高平公(492年—?)[32] | |||||
以開建五等,由高平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高平公 | 靖 | 王琚 | 492年—496年 | |
2 | 高平公 | 王蓋海 | 王琚養子之子 |
河內公
編輯河內公(492年—?)[100] | |||||
以開建五等,由河內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河內公 | 趙熾 | 492年—? | ||
2 | 河內公 | 趙揆 | 趙熾長子 |
襄陽公
編輯襄陽公(492年—?)[101] | |||||
以開建五等,由襄陽王例降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襄陽公 | 剛 | 桓誕 | 492年—? | |
2 | 襄陽公 | 桓暉 | 桓誕子 |
北魏宣武帝始賜爵
編輯中山公
編輯中山公(500年代—?)[10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中山公 | 莊公 | 李惠 | 500年代追贈 |
北魏孝莊帝始賜爵
編輯代郡公
編輯代郡公(528年—?)[103] | |||||
以參立孝莊之謀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代郡公 | 元永 | 528年—531年 | ||
2 | 代郡公 | 元景安 | 531年—? | 元永子 |
趙郡公
編輯趙郡公(528年—550年)[104] | |||||
以拒葛榮之勳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趙郡公 | 貞 | 李育 | 528年—537年 | |
1 | 趙郡公 | 李惜 | ?—550年 | 李育子 | |
齊受禪,爵例降 |
趙郡公
編輯趙郡公(528年—?)[105] | |||||
以拒葛榮之勳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趙郡公 | 李孝怡 | 528年—548年 |
中山公
編輯中山公(?—530年代)[106] | |||||
以功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趙郡公 | 甄宣軌 | ?—530年代 | ||
伏誅,爵除 |
始賜爵者不詳
編輯河間公
編輯河間公[107]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河間公 | 宣 | 元德 |
縣公(正爵)
編輯北魏道武帝始賜爵
編輯九原公/平原公
編輯九原公(386年—?)/平原公(?—391年)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九原公→平原公 | 拓跋儀 | 386年—391年 | ||
進爵東平公 |
歷陽公/安邑公
編輯歷陽公/安邑公(?—398年)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歷陽公→安邑公 | 穆崇 | ?—398年 | ||
進爵宜都公 |
扶柳公/高邑公
編輯扶柳公(396年—?)/高邑公(?—408年)[108] | |||||
以軍功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扶柳公→高邑公 | 莫題 | 396年—408年 | ||
伏誅,爵除 |
濮陽公/真定公
編輯濮陽公/真定公(397年—?)[109]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濮陽公→真定公 | 王建 | 397年—? |
西昌公
編輯西昌公(398年—407年)[110] | |||||
以討離石胡帥呼延鐵、西河胡帥張崇之功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西昌公 | 庾岳 | 398年—407年 | ||
伏誅,爵除;太武帝時復爵 |
長蛇公
編輯長蛇公[111] | |||||
以率戶歸朝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長蛇公 | 怡寬 |
北魏明元帝始賜爵
編輯新息公/建城公/建陽公
編輯新息公(409年—?)/建城公/建陽公[11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新息公 | 王洛兒 | 409年—413年 | 贈建平王 | |
2 | 新息公 | 王長成 | 王洛兒子 | ||
3 | 新息公→建城公 | 王德成 | ?—450年 | 王長成弟 | |
4 | 建城公 | 王定州 | 王德成子 | ||
降為建陽侯,後復爵為公 | |||||
4 | 建陽公 | 王定州 | 王德成子 |
金鄉公/宣城公
編輯金鄉公(409年—?)/宣城公[113]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金鄉公→宣城公 | 車路頭 | 409年—421年 | 贈宣城王,諡忠貞 | |
2 | 宣城公 | 車眷 | 車路頭子 |
白馬公
編輯白馬公(415年—420年代)[114] | |||||
由白馬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白馬公 | 文貞公 | 崔玄伯 | 415年—418年 | |
2 | 白馬公 | 崔浩 | ?—420年代 | 崔玄伯長子 | |
進爵東郡公 |
丹陽公
編輯丹陽公(416年—?)[115] | |||||
降襲安城王叔孫俊前爵安城公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丹陽公 | 叔孫鄰 | 416年—? | 叔孫俊弟 | |
伏誅,爵除 |
藍田公
編輯藍田公(?—423年)[116] | |||||
以拒擊蠕蠕有功,由藍田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藍田公 | 長孫翰 | ?—423年 | ||
進爵平陽王 |
山陽公
編輯山陽公(?—423年)[117] | |||||
以伐蠕蠕之功,由山陽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山陽公 | 奚斤 | ?—423年 | ||
進爵宜城王 |
北魏太武帝始賜爵
編輯臨淮公
編輯臨淮公(427年—?)[118] | |||||
以從征赫連昌之功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臨淮公 | 簡 | 長孫石洛 | 427年—? | |
降襲臨淮侯 |
新安公
編輯新安公(427年—?)[119] | |||||
以從征赫連昌之功,由新安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新安公 | 於栗磾 | 427年—? | ||
2 | 新安公 | 於洛拔 | ?—458年 | 於栗磾子 |
濟陽公
編輯濟陽公(427年—?)[120] | |||||
以從征蠕蠕及赫連昌之功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濟陽公 | 莊 | 王度 | 427年—? | |
降襲濟陽侯 |
建業公
編輯建業公(430年—452年)[121] | |||||
以克虎牢之功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建業公 | 陸俟 | 430年—452年 | ||
進爵東平王 |
清水公
編輯清水公(433年—?)[12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清水公 | 恭 | 宋繇 | 433年—? | |
2 | 清水公 | 宋巖 | 宋繇長子 | ||
降爵西平侯 |
望都公
編輯望都公(434年—?)[123] | |||||
以迎左昭儀於蠕蠕之勞由望都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望都公 | 拓跋頹 | 434年—? |
東安公
編輯東安公(?—492年)[124] | |||||
由東安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東安公 | 簡 | 刁雍 | ?—484年 | |
2 | 東安公 | 刁遵 | ?—492年 | 刁雍子 | |
開建五等,例降為侯 |
北魏獻文帝始賜爵
編輯南鄉公
編輯南鄉公(465年—467年)[125] | |||||
由高都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南鄉公 | 慕容白曜 | 465年—467年 | ||
進爵上黨公 |
陽豐公
編輯陽豐公[126] | |||||
由陽豐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陽豐公 | 拓跋庫汗 | |||
2 | 陽豐公 | 拓跋古辰 | 拓跋庫汗子 |
安樂公
編輯安樂公[127]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安樂公 | 貞公 | 陸雋 |
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編輯馮翊公
編輯馮翊公(?—492年)[128] | |||||
由馮翊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馮翊公 | 穆泰 | ?—492年 | ||
開建五等,例降為侯 |
始賜爵者不詳
編輯安豐公
編輯安豐公(?—453年)[129][130]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安豐公 | 閭根 | |||
2 | 安豐公 | 閭虎皮 | ?—453年 | ||
進爵河間王 |
富城公
編輯富城公[131]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富城公 | 靜 | 穆乙九 |
安南公
編輯安南公[13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安南公 | 穆栗 |
宜陽公
編輯宜陽公[133]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宜陽公 | 伏樹 |
汾陰公
編輯汾陰公[134]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汾陰公 | 薛壽仁 |
縣公(假爵)
編輯在位皇帝 | 假爵時間 | 爵位 | 謚 | 姓名 | 本爵 |
北魏道武帝 | 假新安公 | 於栗磾[135] | |||
北魏明元帝 | 421年—? | 假安陽公 | 閭大肥[136] | 其思侯 |
縣公(贈爵)
編輯在位皇帝 | 追贈時間 | 爵位 | 謚 | 姓名 | 本爵 |
五原公 | 賀迷[137] | 長鄉子 | |||
北魏文成帝 | 高都公 | 簡 | 慕容琚[138] | 高都侯 | |
北魏孝文帝 | 489年 | 晉陽公 | 惠 | 辛紹先[139] |
開國縣公
編輯散縣公
編輯北魏孝明帝始賜爵
編輯臨涇公
編輯臨涇公[140] | |||||
由臨涇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臨涇公 | 孝穆→孝昭 | 胡寧 |
北魏孝莊帝始賜爵
編輯西河縣公
編輯西河縣公(528年—545年)[141] | |||||
以擁所部先降賜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西河縣公 | 任延敬 | 528年—538年 | ||
2 | 西河縣公 | 任冑 | ?—545年 | 任延敬子 | |
伏誅,爵除 |
北魏節閔帝始賜爵
編輯永固縣公
編輯永固縣公(531年—543年)[142] | |||||
以從高歡平鄴之功,由永固縣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永固縣公 | 薛孤延 | 531年—543年 | ||
進封永固縣開國公 |
東魏孝靜帝始賜爵
編輯武城縣公
編輯武城縣公[143]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武城縣公 | 李思道 |
集中縣公
編輯集中縣公(543年—?)[144] | |||||
以於邙山為流矢所中而卒,由集中縣侯進爵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集中縣公 | 閔莊 | 尉興敬 | 543年追贈 | |
2 | 集中縣公 | 尉士林 | 尉興敬子 |
北齊文宣帝始賜爵
編輯都昌縣公
編輯都昌縣公(550年—?)[14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都昌縣公 | 薛孤延 | 550年—? | 本封平秦郡開國公 |
始賜爵者不詳
編輯永豐縣公
編輯永豐縣公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永豐縣公 | 李和 | |||
公
編輯西魏恭帝始封
編輯周國
編輯周國(556年—557年)[145] | |||||
以岐陽之地為國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周公 | 宇文覺 | 556年—557年 | ||
即天王位 |
北周孝閔帝始封
編輯宋國
編輯宋國(557年)[146]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宋公 | 拓跋廓 | 557年 |
國公
編輯北周孝閔帝始封
編輯晉國
編輯晉國(557年—572年) | |||||
以佐命之功,由中山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一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晉國公 | 蕩 | 宇文護 | 546年—572年 |
趙國/魏國
編輯趙國(557年)/魏國(55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趙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趙國公→魏國公 | 武 | 李弼 | 557年 | |
2 | 趙國公→魏國公 | 李暉 | 557年—? | 李弼次子 |
燕國
編輯燕國(557年—60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常山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萬六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燕國公 | 文 | 于謹 | 557年—568年 | |
2 | 燕國公 | 安 | 於寔 | 570年—581年 | 于謹子 |
3 | 燕國公 | 於顗 | 於寔子 | ||
4 | 燕國公 | 於世虔 | ?—607年 | 於顗子 | |
《大業令》行,國除 |
楚國
編輯楚國(55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南陽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楚國公 | 趙貴 | 557年 | ||
伏誅,國除 |
衛國
編輯衛國(55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河內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衛國公 | 獨孤信 | 557年 | ||
自盡,國除 |
梁國
編輯梁國(557年—?) | |||||
以佐命之功,由彭城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梁國公 | 躁→莊閔 | 侯莫陳崇 | 557年—563年 | |
2 | 梁國公 | 侯莫陳芮 | ?—600年代 | 侯莫陳崇子 |
北周明帝始封
編輯韓國
編輯韓國(558年—607年,749年—750年,753年—?)[147][148][149][150] | ||||||
以魏後封 | ||||||
代數 | 世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一世 | 韓國公 | 元羅 | 558年—568年 | 北魏道武帝五世孫 | |
2 | 六世 | 韓國公 | 元謙 | 569年—? | 北魏孝文帝玄孫 | |
3 | 七世 | 韓國公 | 元菩提 | 元謙子 | ||
4 | 八世 | 韓國公 | 元寶琳 | ?—607年 | 元菩提子 | |
《大業令》行,改封韓公,唐初以已出二王後除;後以備三恪復封 | ||||||
5 | 十二世 | 韓國公 | 元伯明 | 749年—750年 | 元寶琳玄孫 | |
改以殷周漢為三恪,國除;復以魏周隋為三恪,復封 | ||||||
5 | 十二世 | 韓國公 | 元伯明 | 753年—? | 元寶琳玄孫 | |
6 | 十三世 | 韓國公 | 元紹俊 | 元伯明子 | ||
7 | 十四世 | 韓國公 | 元文贄 | 元紹俊子 |
魯國
編輯魯國(559年—572年)[151][152] | |||||
由輔城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魯國公 | 宇文邕 | 559年—560年 | 宇文泰第四子。即皇帝位 | |
2 | 魯國公 | 宇文贇 | 561年—572年 | 宇文邕長子 | |
立為皇太子,國除 |
齊國
編輯齊國(559年—574年) | |||||
由安城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齊國公 | 宇文憲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五子 | |
進爵為王 |
衛國
編輯衛國(559年—574年)[153] | |||||
由秦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衛國公 | 宇文直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六子 | |
進爵為王 |
趙國
編輯趙國(559年—574年)[154] | |||||
由正平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趙國公 | 宇文招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七子 | |
進爵為王 |
譙國
編輯譙國(559年—574年)[155] | |||||
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譙國公 | 宇文儉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八子 | |
進爵為王 |
陳國
編輯陳國(559年—574年)[156] | |||||
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陳國公 | 宇文純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九子 | |
進爵為王 |
越國
編輯越國(559年—574年)[157] | |||||
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越國公 | 宇文盛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十子 | |
進爵為王 |
代國
編輯代國(559年—574年)[158] | |||||
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代國公 | 宇文達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十一子 | |
進爵為王 |
冀國
編輯冀國(559年—574年)[159] | |||||
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冀國公 | 康 | 宇文通 | 559年—571年 | 宇文泰第十二子 |
2 | 冀國公 | 宇文絢 | ?—574年 | 宇文通子 | |
進爵為王 |
滕國
編輯滕國(559年—574年)[158] | |||||
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滕國公 | 宇文逌 | 559年—574年 | 宇文泰第十三子 | |
進爵為王 |
蔡國
編輯蔡國(559年—570年) | |||||
由天水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蔡國公 | 宇文廣 | 559年—570年 | ||
襲封豳國公 |
鄭國
編輯鄭國(559年—?) | |||||
由高陽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鄭國公 | 桓 | 達奚武 | 559年—570年 | |
2 | 鄭國公 | 達奚震 | 572年—580年代 | 達奚武子 |
楚國
編輯楚國(559年—607年) | |||||
由武陽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楚國公 | 昭 | 豆盧寧 | 559年—565年 | |
2 | 楚國公 | 襄 | 豆盧勣 | 567年—592年 | 豆盧寧弟子 |
3 | 楚國公 | 豆盧賢 | ?—607年 | 豆盧勣子 | |
《大業令》行,國除 |
許國
編輯許國(559年—586年) | |||||
由化政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許國公 | 穆 | 宇文貴 | 559年—567年 | |
2 | 許國公 | 宇文善 | ?—586年 | 宇文貴子 | |
坐宇文忻,國除 |
隋國
編輯隋國(559年—580年)[160] | |||||
由陳留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隋國公 | 康 | 楊烈 | 580年追封 | ||
隋國公 | 獻 | 楊禎 | 580年追封 | 楊烈子 | |
1 | 隋國公 | 桓 | 楊忠 | 559年—568年 | 楊禎子 |
2 | 隋國公 | 楊堅 | ?—580年 | 楊忠子 | |
進爵為王 |
庸國
編輯庸國(559年—580年) | |||||
由武威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庸國公 | 忠 | 王雄 | 559年—564年 | |
2 | 庸國公 | 王謙 | ?—580年 | 王雄子 | |
伏誅,國除 |
涼國
編輯涼國(559年—?) | |||||
由博陵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涼國公 | 景 | 賀蘭祥 | 559年—562年 | |
2 | 涼國公 | 賀蘭敬 | 賀蘭祥子 |
吳國
編輯吳國(559年—?) | |||||
由昌平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吳國公 | 武 | 尉遲綱 | 559年—569年 | |
2 | 吳國公 | 尉遲安 | 尉遲綱第三子 |
蜀國
編輯蜀國(559年—580年) | |||||
由寧蜀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蜀國公 | 尉遲迥 | 559年—580年 | ||
伏誅,國除 |
北周武帝始封
編輯鄧國
編輯鄧國(561年—?) | |||||
由廣武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別食資陽縣一千戶→樂陵縣一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鄧國公 | 恭 | 竇熾 | 561年—584年 | |
2 | 鄧國公 | 竇茂 | 竇熾子 |
邵國
編輯邵國(561年—580年)[161] | |||||
食邑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邵國公 | 惠 | 宇文顥 | 561年追封 | 宇文泰長兄 |
2 | 邵國公 | 景 | 宇文什肥 | 561年追封 | 宇文顥長子 |
3 | 邵國公 | 宇文會 | 561年—570年 | 宇文什肥弟子 | |
4 | 邵國公 | 宇文冑 | 570年—580年 | 宇文什肥子 | |
伏誅,國除 |
杞國
編輯杞國(561年—581年)[162] | |||||
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杞國公 | 簡 | 宇文連 | 561年追封 | 宇文泰第二兄 |
2 | 杞國公 | 烈 | 宇文元寶 | 561年追封 | 宇文連長子 |
3 | 杞國公 | 宇文亮 | 561年—580年 | 宇文連兄孫 | |
4 | 杞國公 | 宇文椿 | 580年—581年 | 宇文亮弟 | |
伏誅,國除 |
莒國
編輯莒國(561年—579年)[163] | |||||
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莒國公 | 莊 | 宇文洛生 | 561年追封 | 宇文泰第三兄 |
2 | 莒國公 | 穆 | 宇文菩提 | 561年追封 | 宇文洛生長子 |
3 | 莒國公 | 宇文至 | 561年—572年 | 宇文洛生兄孫 | |
4 | 莒國公 | 宇文賓 | 572年—574年 | 宇文洛生弟孫 | |
5 | 莒國公 | 宇文貢 | 577年—579年 | 宇文洛生弟孫 | |
伏誅,國除 |
虞國
編輯虞國(561年—581年)[164] | |||||
食邑三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虞國公 | 宇文仲 | 561年追封 | 北周德帝從父兄 | |
2 | 虞國公 | 靖 | 宇文興 | 565年—567年 | 宇文仲子 |
3 | 虞國公 | 宇文洛 | 569年—581年 | 宇文興子 | |
襲封介國公 |
宋國
編輯宋國(561年—574年)[165] | |||||
由武邑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一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宋國公 | 獻 | 宇文震 | 561年追封 | 宇文泰第二子 |
2 | 宋國公 | 宇文實 | 561年—574年 | 宇文震兄子 | |
進爵為王 |
紀國
編輯紀國(561年—574年)[166] | |||||
食邑一萬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紀國公 | 宇文康 | 561年—574年 | 宇文覺子 | |
進爵為王 |
霍國
編輯霍國(560年代—?) | |||||
以錄賀拔岳舊德,由清水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霍國公 | 賀拔緯 | 560年代—? | 賀拔岳子 |
唐國
編輯唐國(564年—607年,617年)[167] | |||||
以追錄李虎佐命之功,由隴西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唐國公 | 仁 | 李昞 | 564年—? | 李虎子 |
2 | 唐國公 | 李淵 | 572年—607年 | 李昞子 | |
《大業令》行,國除;後起兵 | |||||
2 | 唐國公 | 李淵 | 617年 | 李昞子 | |
進爵為王 |
徐國
編輯徐國(564年—?) | |||||
以追錄若干惠佐命之功,由長樂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徐國公 | 若干鳳 | 564年—? | 若干惠子 |
畢國
編輯畢國(564年—574年)[168]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畢國公 | 宇文賢 | 564年—574年 | 宇文毓長子 | |
進爵為王 |
酆國
編輯酆國(?—574年)[169]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酆國公 | 宇文貞 | ?—574年 | 宇文毓第二子 | |
進爵為王 |
漢國
編輯漢國(?—574年)[170]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漢國公 | 宇文贊 | ?—574年 | 宇文邕第二子 | |
進爵為王 |
秦國
編輯秦國(?—574年)[171]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秦國公 | 宇文贄 | ?—574年 | 宇文邕第三子 | |
進爵為王 |
曹國
編輯曹國(?—574年)[17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曹國公 | 宇文允 | ?—574年 | 宇文邕第四子 | |
進爵為王 |
申國
編輯申國(567年—607年)[173] | |||||
由安武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五千戶→九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申國公 | 明 | 李穆 | 567年—586年 | |
2 | 申國公 | 李筠 | 588年—601年 | 李穆孫 | |
3 | 申國公 | 李渾 | 604年—607年 | 李穆第十子 | |
《大業令》行,國除;大業六年改封李穆為郕公 |
蔣國
編輯蔣國(570年—607年) | |||||
以追錄梁禦佐命之功,由五龍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蔣國公 | 襄 | 梁睿 | 570年—595年 | 梁禦子 |
2 | 蔣國公 | 梁洋 | ?—607年 | 梁睿子 | |
《大業令》行,國除;大業六年改封梁睿為戴公 |
譚國
編輯譚國(570年—572年)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譚國公 | 宇文會 | 570年—572年 | ||
伏誅,國除 |
豳國
編輯豳國(570年—581年) | |||||
由章武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豳國公 | 孝 | 宇文導 | 570年追封 | |
2 | 豳國公 | 文 | 宇文廣 | 570年 | 宇文導長子 |
3 | 豳國公 | 宇文洽 | ?—581年 | 宇文廣子 | |
伏誅,國除 |
鄖國
編輯鄖國(570年—607年)[174][175][176][177][178] | |||||
由建忠郡開國公進封,食邑萬戶,真食江夏縣三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鄖國公 | 襄公 | 韋孝寬 | 570年—580年 | |
2 | 鄖國公 | 靜公 | 韋圓成 | 584年—588年 | 韋孝寬孫 |
3 | 鄖國公 | 韋匡伯 | 589年—607年 | 韋圓成弟 | |
《大業令》行,國除;大業六年改封韋孝寬為舒公 |
鄶國
編輯鄶國(571年—?)[179] | |||||
由昌寧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鄶國公 | 文 | 長孫儉 | 571年追封 | |
2 | 鄶國公 | 長孫懿 | ?—592年 | 長孫儉孫 |
薛國
編輯薛國(572年—607年)[180] | |||||
以誅宇文護之功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薛國公 | 長孫覽 | 572年—? | ||
2 | 薛國公 | 長孫洪 | ?—607年 | 長孫覽子 | |
《大業令》行,國除 |
郇國
編輯郇國(576年—?)[181] | |||||
以歸降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郇國公 | 韓建業 | 576年—593年 |
盧國
編輯盧國(576年—?) | |||||
由廣業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盧國公 | 中 | 尉遲運 | 576年—579年 | |
2 | 盧國公 | 尉遲靖 | 尉遲運子 |
溫國
編輯溫國(577年)[18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溫國公 | 高緯 | 577年 | ||
伏誅,國除 |
崇國
編輯崇國(577年—?)[183][184] | |||||
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崇國公 | 斛律光 | 577年追封 | ||
2 | 崇國公 | 斛律徹 | 577年—595年 | 斛律光孫 |
贊國
編輯贊國(577年—?) | |||||
由武當縣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贊國公 | 竇恭 | 577年—? | ||
伏誅,國除 |
郕國
編輯郕國(577年—586年) | |||||
由建威縣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郕國公 | 梁士彥 | 577年—586年 | ||
伏誅,國除 |
郯國
編輯郯國(577年—579年) | |||||
以平齊之功,由上黃縣開國公進封,食邑三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郯國公 | 王軌 | 577年—579年 | ||
伏誅,國除 |
管國
編輯管國(577年—?)[180] | |||||
以長孫覽平齊之功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管國公 | 長孫寬 | 577年—? | 長孫覽第二子 |
夔國
編輯夔國(577年—580年) | |||||
以平齊之功,由金水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夔國公 | 周搖 | 577年—580年 | ||
降封濟北郡開國公 |
北周宣帝始封
編輯楊國/郢國
編輯楊國(578年—581年)/郢國(581年—585年) | |||||
由平陽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楊國公→郢國公 | 王誼 | 578年—585年 | ||
賜死,國除 |
齊國
編輯齊國(578年—?)[185]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齊國公 | 於智 | 578年—? |
沛國
編輯沛國(578年—607年,617年—?)[186][187][188] | |||||
由歸昌縣開國公進封,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沛國公 | 達 | 鄭譯 | 578年—591年 | |
2 | 沛國公 | 鄭元璹 | ?—607年 | 鄭譯子 | |
《大業令》行,國除;大業六年改封鄭譯為莘公;隋末復封 | |||||
2 | 沛國公 | 簡 | 鄭元璹 | 617年—? | 鄭譯子 |
3 | 沛國公 | 鄭弘節 | 鄭元璹子 | ||
4 | 沛國公 | 鄭延休 | 鄭弘節子 | ||
5 | 沛國公 | 鄭彥湊 | ?—730年 | 鄭延休子 | |
6 | 沛國公 | 鄭坦之 | 鄭彥湊子 |
北周靜帝始封
編輯鄅國
編輯鄅國(579年—?) | |||||
以天左皇后之父,由淅陽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鄅國公 | 陳山提 | 579年—? |
翼國
編輯翼國(579年—?)[189] | |||||
以天右皇后之父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翼國公 | 元晟 | 579年—? |
鄂國
編輯鄂國(579年—?) | |||||
由張掖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鄂國公 | 威 | 王傑 | 579年追封 |
鄒國
編輯鄒國(580年—607年)[190] | |||||
食邑一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鄒國公 | 孔丘 | 580年追封 | ||
2 | 鄒國公 | 孔長孫 | 580年—? | 孔丘三十世孫 | |
3 | 鄒國公 | 孔嗣哲 | ?—607年 | 孔長孫子 | |
《大業令》行,國除;後封紹聖侯 |
鄯國
編輯鄯國(580年—?) | |||||
以追錄怡峰佐命之功,由樂陵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鄯國公 | 怡昂 | 580年—? | 怡峰子 |
彭國
編輯彭國(580年—597年)[191] | |||||
以追錄劉亮佐命之功,由長廣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彭國公 | 劉昶 | 580年—597年 | 劉亮子 | |
伏誅,國除 |
宿國
編輯宿國(580年—?) | |||||
由枹罕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宿國公 | 辛威 | 580年 | ||
2 | 宿國公 | 辛永達 | 辛威子 |
英國/杞國
編輯英國(580年—?)/杞國(?—586年)[192] | |||||
由化政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英國公→杞國公 | 宇文忻 | 580年—586年 | ||
伏誅,國除 |
觀國
編輯觀國(581年—?)[193][194][195] | |||||
以追錄田弘勳,由鴈門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觀國公 | 襄 | 田廣略 | 追封 | 田仁恭父 | |
1 | 觀國公 | 敬 | 田仁恭 | 581年—? | |
2 | 觀國公 | 田世師 | 田仁恭子 |
邘國
編輯邘國(580年—?) | |||||
由冠軍縣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邘國公 | 楊雄 | 580年—581年 | 進封廣平郡王 |
任國
編輯任國(580年—?) | |||||
由安平郡開國公進封,食邑五千戶,別食任城縣一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任國公 | 穆 | 於翼 | 580年—583年 |
密國
編輯密國(580年—?)[196] | |||||
食邑三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密國公 | 李雄 | 580年—? |
黃國/舒國
編輯黃國(580年—581年)/舒國公(581年—586年)[197] | |||||
以定策之功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黃國公→舒國公 | 劉昉 | 580年—586年 | ||
伏誅,國除 |
邵國
編輯邵國(580年—593年代)[198] | |||||
由竟陵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邵國公 | 楊瓚 | 580年—581年 | 進封滕王 | |
2 | 邵國公 | 楊綸 | 581年—593年 | 楊瓚子 | |
襲封滕王 |
滑國
編輯滑國(580年—?)[199] | |||||
以韋孝寬平尉遲迥之功,由永安縣開國侯進封,食邑五千戶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滑國公 | 定 | 韋壽 | 580年—590年 | |
2 | 滑國公 | 韋保巒 | 韋壽子 |
襃國
編輯襃國(580年—607年) | |||||
以平尉遲迥之功,由濮陽郡開國公進封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襃國公 | 恭 | 宇文述 | 580年—607年 | |
《大業令》行,改封許公 |
始封者不詳
編輯邢國
編輯邢國[200][201]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邢國公 | 李曜 | |||
2 | 邢國公 | 李故鄰 | 李曜長子 |
扈國
編輯扈國(?—580年)[202]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扈國公 | 宇文讓 | ?—580年 | 宇文純子 | |
伏誅,國除 |
蕃國
編輯蕃國(?—580年)[203]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蕃國公 | 宇文轉 | ?—580年 | 宇文達子 | |
伏誅,國除 |
箕國
編輯箕國(?—580年)[204] | |||||
代數 | 爵位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箕國公 | 宇文𥙿 | ?—580年 | 宇文逌子 | |
伏誅,國除 |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魏書 卷一百一十三 官氏志九第十九》
- ^ 張鶴泉. 北魏前期虛封爵的等級問題[J]. 社會科學戰線, 2014(1).
- ^ 張鶴泉. 北魏假爵制度考[J].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5):52-59.
- ^ 張鶴泉. 論北魏實封爵的實行及其爵位等級的確立[J]. 河北學刊, 2013, 33(6):62-68.
- ^ 《魏書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內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莊,寇難紛糾,攻伐既廣,啟土逾眾,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
- ^ 《隋書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 ^ 王安泰:《再造封建——魏晉南北朝的爵制與政治秩序》
- ^ 《魏書 卷四上 世祖紀第四上》:「詔淮南公王倍斤鎮慮虒,撫慰之。」
- ^ 9.0 9.1 《魏書 卷六 顯祖紀第六》:「車騎大將軍乙渾矯詔殺尚書楊保年、平陽公賈愛仁、南陽公張天度于禁中。」
-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詔敕文率步騎七千征吐谷渾慕利延兄子拾歸於枹罕,眾少不能制,詔遣安遠將軍、廣川公乙烏頭等二軍與敕文會隴右。」
- ^ 《魏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世祖西巡,詔浩與尚書、順陽公蘭延都督行臺中外諸軍事。」
- ^ 《魏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車駕伐蠕蠕,詔楚之與濟陰公盧中山等督運以繼大軍。」
- ^ 《魏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與西平公安頡攻虎牢,拔之。」
- ^ 《魏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潔與南康公狄鄰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餘人。」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子延,官至員外散騎常侍,賜爵南平公。」
-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進爵南陽公,除安南將軍、涇州刺史,徙趙郡公。」
-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高宗時,與新平公周盆擊劉駿將殷孝祖於清東,不克。」
- ^ 《魏書 卷十三 皇后列傳第一》:「生後與北平公夙。」
-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蘭弟修虎,都牧、駕部二曹給事中,上谷公,司農少卿。」
-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平國弟相國,官至安東將軍、濟州刺史、上洛公。」
-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正國弟應國,征西將軍、張掖公。」
-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子龍仁,襲爵,降為公。」
-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高祖詔邃與內都幢將、上谷公張儵率眾討蕭賾舞陰戍。」
- ^ 《魏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遷散騎常侍、寧西將軍、長安鎮將,賜爵馮翊公。」
- ^ 《魏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措推道仁為嫡,襲父爵,位至殿中尚書。進爵西平公。」
- ^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世祖遣成周公萬度歸討焉耆,詔和與伊洛率所領赴度歸。」
- ^ 27.0 27.1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敦弟拔,歷殿中尚書,賜爵濟南公。高祖時,進爵為王。除征西將軍、吏部尚書,改封趙郡王。後例降為公。」
- ^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年十四,召拜主文中散,襲爵陳留公,鎮西大將軍。」
- ^ 《魏書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祖阿生,安南將軍,巴西公。」
- ^ 《宕昌公暉福寺碑》:「散騎常侍、安西將軍、吏部內行尚書、宕昌公王慶時。」
- ^ 《魏書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祖暉,濟州刺史、潁川公。清襲祖爵,例降為伯。」
- ^ 32.0 32.1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稍遷為禮部尚書,賜爵廣平公,加寧南將軍……後降爵為公,扶老自平城從遷洛邑。」
-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以忠厚謹慎,擢為侍御中散,賜爵鞏縣侯,遂歷右將軍,中常侍,儀曹、庫部二曹尚書,領中祕書,進爵彭城公。」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出除使持節、冀青二州刺史,假滎陽公。」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出為瑕丘鎮將、假平南將軍、東海公。」
- ^ 《魏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世祖大喜,進爵宣城公……安民,襲爵壽光侯,司徒司馬。」
- ^ 《魏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出為散騎常侍、平南將軍、東雍州刺史,假梁郡公。」
- ^ 《魏書 卷九十一 列傳術藝第七十九》:「征虜將軍、濟州刺史,假寧東將軍、穎川公。」
- ^ 《魏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興安初,賜爵聊城侯,出為散騎常侍、安南將軍、相州刺史,假長廣公。」
- ^ 《魏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高宗初,賜爵阜城侯,加冠軍將軍。出為幽州刺史,假秦郡公……進爵趙郡公。」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尋遷安西將軍、長安鎮將,假建平公。」
-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出為兗州刺史、假寧東將軍、濮陽公。」
-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後除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假范陽公。」
- ^ 44.0 44.1 44.2 《魏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帝追悼之,贈散騎常侍、平東將軍、定州刺史,鉅鹿公,諡曰簡……進爵為侯,假鉅鹿公……顯祖愍之,追贈恢散騎常侍、鎮西將軍、定州刺史、鉅鹿公,諡曰貞。」
- ^ 《魏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加平遠將軍,出為安南將軍、青州刺史,假樂安公。」
-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後稍歷顯職,除冀州刺史,假安南將軍、鉅鹿公。」
-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後以元賓勳重,拜使持節、平南將軍、兗州刺史,假彭城公。」
-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詔假喜平西將軍、廣川公,領涼州、枹罕、高平諸軍,與上黨王長孫觀討拾寅。」
- ^ 《魏書 卷十九下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下》:「高祖時,為平北將軍、武川鎮都大將、假魏公。」
- ^ 《魏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代兄為雲中鎮將、朔州刺史,假安北將軍、河內公。」
-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遷冠軍將軍、懷州刺史,賜爵山陽侯。尋假安南將軍、河內公。」
-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後為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假漁陽公。」
-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安南將軍、懷州刺史,假山陽公,未拜。」
- ^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五年,出為平南將軍、東兗州刺史,假馮翊公。」
- ^ 《魏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後王師南討,詔假安南將軍、儀曹尚書、廣平公,與梁郡王嘉參謀軍計。」
- ^ 《魏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出為安東將軍、西兗州刺史,假南陽公。」
-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尋除持節、平南將軍、懷州刺史,假吳郡公。」
- ^ 《魏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出為安平將軍、相州刺史、假節、趙郡公。」
-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出為安西將軍、秦州刺史、假河南公。」
-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太和初,賜爵河北侯,加安遠將軍,為鎮遠將軍、平州刺史,假陽平公。」
- ^ 《魏書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出為幽州刺史,假范陽公。」
-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時蕭賾遣其將陳顯達寇邊,以暄為使持節、假中護軍、都督南征諸軍事、平陽公。」
-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贈平東將軍、左光祿大夫、幽州刺史、高陽公,諡曰文。」
-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卒,贈寧北將軍、昌黎公,諡曰恭。」
- ^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卒,贈弘農公,諡曰簡。」
- ^ 《魏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其追贈征西大將軍、右光祿大夫,諡始平聲公。」
- ^ 《魏書 卷一百一十四 釋老志十第二十》:「未殯,帝三臨其喪,追贈老壽將軍、趙胡靈公。」
-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贈平東將軍、廣平公,諡曰文恭。」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追贈交阯公,諡曰桓。」
-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詔賜金縷命服一襲,贈定州刺史、中山公,諡曰文懿。」
- ^ 《魏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贈中領軍將軍、燕郡公,諡曰惠,贈賜豐厚。」
-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讚弟謙之有道術,世祖敬重之,故追贈脩之安西將軍、秦州刺史、馮翊公,賜命服,諡曰哀公,詔秦雍二州為立碑於墓。」
- ^ 《魏書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卒,贈安南將軍、冀州刺史、假滄水公,諡曰康。」
-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贈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南康公,諡曰昭。」
-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和平二年,追諡後祖父延定襄康公,父辰定襄懿王。」
-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卒,贈高平公,諡曰烈。」
-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卒,追贈定州刺史、河間公,諡曰宣。」
-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贈本將軍、冀州刺史、武邑公,諡曰簡。」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贈寧南將軍、陳留公,諡曰簡。」
-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卒,追贈安東將軍、并州刺史,鉅鹿公,諡曰靖。」
-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遇既貴,追贈安西將軍、秦州刺史、澄城公。」
- ^ 《周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祖珍,魏黃門侍郎,贈并州刺史、樂浪公。」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高祖初,以其子毅貴,追贈安東將軍、冀州刺史、陽平公,諡曰定。」
- ^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高祖賜安國死,追贈買奴為并州刺史、新興公。」
-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太和五年卒,詔賜帛一千匹、粟三千石,遣侍御史營護喪事,冊贈鎮南將軍、相州刺史、廣平公,諡曰簡。」
- ^ 《魏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贈平東將軍、冀州刺史、勃海公,諡曰定。」
- ^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贈以本官,加弘農公,諡曰簡。」
- ^ 《魏書 卷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贈散騎常侍、安東將軍、燕郡公,諡曰康。」
- ^ 《魏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久之,隨例降為公,位右衛將軍……建義初,復本王爵,尋降為公。」
- ^ 《魏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子冀歸,六歲襲爵,降為公……莊帝初,封上黨王,尋改馮翊王,後降為郡公。」
-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尋遷司空,參議律令。例降爵為公。」
- ^ 《魏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子纂,字輔興,襲,依例降為公。」
- ^ 《魏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有寵於文明太后,故以徽亮襲。例降為公。坐連穆泰罪失爵。」
- ^ 《魏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有寵於文明太后,故以徽亮襲。例降為公。坐連穆泰罪失爵。」
- ^ 《魏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遷尚書令,參議律令。後例降為公……可依比授馮翊郡開國公,邑百戶。」
-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長子愷,累遷冠軍將軍,柔玄、懷荒、武川鎮大將,襲爵河東王,例降為公。」
- ^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後以例降,襲爵彭城公……靈太后乃封武邑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縑二千五百匹。」
-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先封南郡王,後以庶姓罷王,改為博陵郡公。」
-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襲王爵,例降為公。」
-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初為中散,襲黑爵,後降為公。」
- ^ 《魏書 卷一百一 列傳第八十九》:「十六年,依例降王為公。」
-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正始初,詔追崇惠為使持節、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定州刺史、中山公。」
- ^ 《北齊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自積射將軍為元天穆薦之於尒朱榮,參立孝莊之謀,賜爵代郡公。」
-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以拒葛榮之勳,賜爵趙郡公。」
-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以拒葛榮之勳,賜爵趙郡公,拜撫軍將軍、光祿大夫。」
- ^ 《魏書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永安中,以功賜爵中山公。中興初,坐事,死於鄴。」
- ^ 《魏書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忠弟德,封河間公。卒於鎮南將軍,贈曹州刺史。」
- ^ 《魏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以功拜平遠將軍,賜爵扶柳公,進號左將軍,改為高邑公。」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中山平,賜建爵濮陽公……遷太僕,徙為真定公,加散騎常侍、冀青二州刺史。」
- ^ 《魏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以功賜爵西昌公,進號征虜將軍。」
-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魏道武時,率戶歸朝,拜羽真,賜爵長蛇公。」
- ^ 《魏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其賜洛兒爵新息公,加直意將軍。」
- ^ 《魏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及太宗即位,拜為散騎常侍,賜爵金鄉公,加忠意將軍。後改為宣城公。」
-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尋拜天部大人,進爵為公。」
- ^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俊既為安城王,俊弟鄰襲公爵,降為丹陽公。」
- ^ 《魏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蠕蠕每犯塞,翰拒擊有功,進爵為公。世祖即位,徵還京師,進封平陽王,加安集將軍。」
- ^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拜天部大人,進爵為公,命斤出入乘軺軒,備威儀導從。」
- ^ 《魏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從征赫連昌,為都將,以功拜樂部尚書,賜爵臨淮公,加寧西將軍。」
- ^ 《魏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乘勝長驅,仍至三輔。進爵為公,加安南將軍。」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從征赫連昌,討蠕蠕,並有功,賜爵濟陽公,加散騎常侍,平南將軍。」
- ^ 《魏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與西平公安頡督諸軍攻虎牢,克之,賜爵建業公,拜冀州刺史,仍本將軍。」
- ^ 《魏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世祖拜繇為河西王右丞相,賜爵清水公,加安遠將軍。」
-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世祖以頹美儀容,進止可觀,使迎左昭儀於蠕蠕,進爵為公。卒。」
- ^ 《魏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太和中,例降為侯。」校勘記:按卷四下世祖紀下太平真君三年九月見「東安公刁雍」,墓誌集釋刁遵墓誌(圖版二二二)稱雍為「東安簡公」。是刁雍先曾進封為公,雍傳失書,這裏所謂「例降為侯」,便不可解。
- ^ 《魏書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高宗崩,與乙渾共秉朝政,遷尚書右僕射,進爵南鄉公,加安南將軍……皇興初,加白曜使持節、都督諸軍事、征南大將軍、上黨公,屯於碻磝,以為諸軍後繼。」
- ^ 《魏書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顯祖即位,復造高宗廟,拜殿中給事,進爵為公。」
- ^ 《魏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賜爵安樂公,甚見委任。」
-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進爵為公。出為鎮南將軍、洛州刺史。例降為侯。」
-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安豐公閭根率軍助敕文。」
- ^ 《魏書 卷五 高宗紀第五》:「安豐公閭虎皮進爵為河間王。」
-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以功賜爵富城公,加建忠將軍,遷散騎常侍、內乘黃令、侍中。」
-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寄生弟栗,涼州鎮將、安南公。」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世祖知為斤所誣,遣宜陽公伏樹覆按虛實,得數十事。」
-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祖壽仁,河東河北二郡守、秦州刺史、汾陰公。」
- ^ 《魏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大賜金帛,進假新安公。」
-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假大肥使持節、安陽公,鎮撫陳汝。」
-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卒,贈光祿大夫、五原公。」
- ^ 《魏書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卒於冠軍將軍、尚書左丞,贈安南將軍、并州刺史、高都公,諡曰簡。」
-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贈冠軍將軍、并州刺史、晉陽公,諡曰惠。」
- ^ 《魏書 卷八十三下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襲國珍先爵,改為臨涇伯,後進為公。」
-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榮敗,延敬擁所部先降,拜鎮遠將軍、廣寧太守,賜爵西河縣公。」
- ^ 142.0 142.1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破尒朱兆於廣阿,因從平鄴,以功進爵為公……從破周文帝於邙山,進爵為縣公,邑一千戶……入為左衛將軍,改封平秦郡公……齊受禪,別賜爵都昌縣公。」
-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子思道,儀同開府中兵參軍,武城縣公。」
-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贈涇、岐、豳三州軍事,爵為公,諡曰閔莊。」
- ^ 《周書 卷三 帝紀第三》:「十二月丁亥,魏帝詔以岐陽之地封帝為周公。」
- ^ 《周書 卷三 帝紀第三》:「封魏帝為宋公。」
- ^ 《周書 卷四 帝紀第四》:「甲辰,封少師元羅為韓國公,以紹魏後。」
- ^ 《周書 卷五 帝紀第五》:「八月乙丑,韓國公元羅薨……封魏廣平公子元謙為韓國公,以紹魏後。」
- ^ 《新唐書 卷七十五 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謙,後周韓國公。菩提,周襲公。寶琳,綏州刺史,襲公……伯明,陳王府諮議參軍,襲韓公。紹俊,襲公。文贄,襲公。」
- ^ 《通典 卷第七十四 禮三十四 沿革三十四 賓禮一》:「天寶八載七月,封後魏孝文十代孫元伯明為韓國公,以備三恪。九載,處士崔昌上封事,推五行之運,以國家合承周漢,其後周隋不合為二王後,請廢。下公卿議。集賢學士衛包因抗表,陳其議論。夜,四星聚於尾宿,天意昭然。遂從之。乃求殷、周、漢後為三恪二王後,廢韓、介、酅等公。至十二載五月,楊國忠奏「周漢寖遠,不當為二王後」。復以後魏、後周、隋依舊為三恪二王後,其本封韓、介、酅等公如故。」
- ^ 《周書 卷五 帝紀第五》:「年十二,封輔城郡公……武成元年,入為大司空、治御正,進封魯國公,領宗師。」
- ^ 《周書 卷七 帝紀第七》:「保定元年五月丙午,封魯國公。建德元年四月癸巳,高祖親告廟,冠於阼階,立為皇太子。」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魏恭帝三年,封秦郡公,邑一千戶。武成初,出鎮蒲州,拜大將軍,進衛國公,邑萬戶。」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魏恭帝三年,封正平郡公,邑一千戶。武成初,進封趙國公,邑萬戶。」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武成初,封譙國公,邑萬戶。」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武成初,封陳國公,邑萬戶。」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武成初,封越國公,邑萬戶。」
- ^ 158.0 158.1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武成初,封代國公,邑萬戶。」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武成初,封冀國公,邑萬戶。」
- ^ 《隋書 卷一 帝紀第一》:「冬十月壬申,詔贈高祖曾祖烈為柱國、太保、都督徐兗等十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隋國公,謚曰康;祖禎為柱國、太傅、都督陝蒲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隋國公,謚曰獻」
- ^ 《周書 卷十 列傳第二》:「保定初,追贈太師、柱國大將軍、大冢宰、大都督、恆朔等十州諸軍事、恆州刺史。封邵國公,邑萬戶。」
- ^ 《周書 卷十 列傳第二》:「封杞國公,邑五千戶;諡曰簡。」
- ^ 《周書 卷十 列傳第二》:「封莒國公,邑五千戶;諡曰莊。」
- ^ 《周書 卷十 列傳第二》:「封虞國公,邑三千戶。」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大統十六年,封武邑公,二千戶……進封宋國公,增邑並前一萬戶。」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保定初,封紀國公,邑萬戶。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 ^ 《周書 卷五 帝紀第五》:「封開府李昞為唐國公」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保定四年,封畢國公。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初封酆國公。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初封漢國公。建德三年,進爵為王,仍柱國。」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初封秦國公。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初封曹國公。建德三年,進爵為王」
- ^ 《隋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大象初,加邑至九千戶,拜大左輔,總管如故。」
- ^ 《周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三》:「進爵建忠郡公……恭帝元年,以大將軍與燕國公于謹伐江陵,平之,以功封穰縣公……天和五年,進爵鄖國公,增邑通前一萬戶。」
- ^ 《大隋豐寧公主墓志銘》:「公即太傅光祿大夫舒襄公之孫,左光祿大夫河南懷公之第二子也。」
- ^ 《鄭故大將軍舒懿公之墓誌銘》:「年十二,封黃瓜縣開國公。襲祖封鄖國公,食邑萬戶。」
- ^ 《隋使持節開府陳沈二州刺史鄖國靜公墓志銘》:「開皇四年, 詔襲祖爵鄖國公」
- ^ 《隋故尚衣奉御朝請大夫舒國公韋君墓志銘並序》:「十九年襲爵鄖國公, 食顯州江夏縣三千戶。」
- ^ 《大隋使持節儀同三司鄶國公蔡羅二州刺史長孫使君墓志銘》:「以文公先朝重臣,茅社未嗣,爰發明詔,襲封鄶國公,仍授儀同三司。」
- ^ 180.0 180.1 《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六》:「及誅宇文護,以功進封薛國公。其後歷小司空。從平齊,進位柱國,封第二子寬管國公。」
-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建業授上柱國,封郇國公,隋開皇中卒。」
- ^ 《北齊書 卷八 帝紀第八》:「送鄴,周武帝與抗賓主禮,並太后、幼主、諸王俱送長安,封帝溫國公。」
- ^ 《北齊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後入鄴,追贈上柱國、崇國公。」
- ^ 《故崇國公墓誌》:「建德六年九月,蒙除使持節、儀同大將軍,襲祖崇國公,戶邑如舊。」
- ^ 《周書 卷九 列傳第一》:「以於智為柱國,封齊國公。」
- ^ 《周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宣帝嗣位,授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中大夫,封歸昌縣公,邑千戶……尋遷內史上大夫,進爵沛國公。」
- ^ 《隋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進封沛國公,邑五千戶……以譯佐命元功,詔追改封譯莘公,以元璹襲。」
- ^ 《大唐故朝散大夫守台州別駕上柱國沛國公鄭府君墓志銘並序》:「曾祖元璹,皇民部尚書,贈幽州都督、沛國簡公……始以襲沛國公補左鷹楊衛、泉左衛二司戈。」
- ^ 《周書 卷九 列傳第一》:「以後父進位上柱國,封翼國公。」
- ^ 《周書 卷七 帝紀第七》:「可追封為鄒國公,邑數准舊。並立後承襲。」
-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遷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進爵長廣郡公,邑通前二千戶……以亮功,封彭國公,邑五千戶。」
- ^ 《隋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五》:「進封英國公,增邑三千戶……後改封杞國公。」
-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大統三年,轉帥都督,進爵為公……孝閔帝踐阼,進爵鴈門郡公,邑通前二千七百戶……朝廷又追錄弘勳,進恭爵觀國公。」
- ^ 《隋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九》:「奉詔營廟社,進爵觀國公,增邑通前五千戶。」
- ^ 《大隋故豫章郡西曹掾田府君之墓志銘》:「祖廣略,周柱國、太保、觀國襄公。」
- ^ 《周書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又別封子雄為密國公,邑三千戶。」
- ^ 《隋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高祖以昉有定策之功,拜上大將軍,封黃國公……及受禪,進位柱國,改封舒國公,閑居無事,不復任使。」
- ^ 《隋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周世,以太祖軍功封竟陵郡公……進位上柱國、邵國公……及受禪,立為滕王。」
- ^ 《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二》:「高祖為丞相,以其父平尉迥,拜壽儀同三司,進封滑國公,邑五千戶。」
- ^ 《周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耀既不得為嗣,朝廷以弼功重,乃封耀邢國公,位至開府。」
- ^ 《范陽公故妻李氏志銘》:「長兄,開府儀同三司、大丞相府中郎、新州刺史、邢國公故鄰。」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時隋文帝專政,翦落宗枝,遂害純,並世子謙及弟扈公讓、讓弟議等,國除。」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其年冬,為隋文帝所害,及其世子執、弟蕃國公轉等,國除。」
- ^ 《周書 卷十三 列傳第五》:「其年冬,為隋文帝所害,並子懷德公祐、祐弟箕國公𥙿、弟禮禧等,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