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马岛海战

雷伊泰灣海戰的一部分


萨马岛海战(英语:Battle off Samar)是在1944年10月25日菲律宾的萨马岛附近的菲律宾海发生的一场历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的核心行动之一。这也是美军唯一一次在开战前毫无准备的大规模海战。历史学家将萨马岛海战称为是海军史上最伟大的背水一战之一。美军即使伤亡惨重、胜算很低,但最终仍然战胜了一支庞大的舰队──由栗田健男中将所指挥的日本帝国海军主力部队。

萨马岛海战
二战太平洋战争中的菲律宾战役莱特湾海战的一部分

在萨马岛海战中的护航航空母舰甘比尔湾号被炮火击中后燃烧的早期样子,她被日军的巡洋舰舰炮齐射之后不久沉没(略微地出现在照片的背景的中间右边处)。
日期1944年10月25日
地点
萨马岛以东
结果 美军胜利
参战方
 美国  大日本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美国 克利夫顿·斯普拉格 大日本帝国 栗田健男
参战单位

第七舰队

大日本帝国 联合舰队

兵力
  • 6艘护航航母 (塔菲3号)
  • 3艘驱逐舰
  • 4艘护航驱逐舰
  • 约400架飞机(来自塔菲1、2、3号)
  • 4艘战舰
  • 6艘重巡洋舰
  • 2艘轻巡洋舰
  • 11艘驱逐舰
  • 30架飞机 (来自神风特攻队)
  • 伤亡与损失
  • 2艘护航航空母舰沉没
  • 2艘驱逐舰沉没
  • 1艘护航驱逐舰沉没
  • 23架飞机被击落
  • 4艘护航航空母舰损坏
  • 1艘驱逐舰损坏
  • 2艘护航驱逐舰损坏
  • 1,161人阵亡或失踪[1]
  • 913人受伤
  • 3艘重巡洋舰沉没
  • 3艘重巡洋舰损坏
  • 1艘驱逐舰损坏
  • 52架飞机被击落
  • 阵亡或受伤人数未知,可能在25~750人之间,或更多[2]
  • 另外一支,由日本帝国海军航舰部队的剩余舰队(包含有偷袭珍珠港的成员中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瑞鹤号)所组成的诱饵,成功引诱美国海军上将小威廉·哈尔西(William Halsey Jr.) 带著他强大的第三舰队以及他所能指挥的所有船舰前往追击,导致这个地区只剩下美军第七舰队的三支护航航舰分遣舰队;这些护航航舰和护航驱逐舰是为了保护慢速的护航航舰舰队免受潜艇攻击而建造的,当时这类部队已习惯于派出舰载机攻击地面目标,其舰载机队几乎是不装载鱼雷的,因为他们通常都是依靠哈尔西的舰队来保护他们免受武装水面舰的攻击。

    当时海上最大、炮火最猛的超级战列舰大和号所带领的日军舰队此前已遭到重创,美军认为其已撤退,但实际上这支舰队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与美国海军少将克利夫顿·斯普拉格所指挥的三支护航航舰分遣舰队中位于最北端的第77.4.3分遣舰队(代号"塔菲3")猛然遭遇。塔菲3的三艘驱逐舰和四艘护航驱逐舰既没火力也没有足够的装甲能够去对抗装备有46厘米(18英寸)炮的大和号所领军的23艘日本海军战舰,但他们仍然奋勇以仅有的5英寸(127mm)/38口径炮鱼雷发动攻击,借此掩护他们的慢速“吉普航舰[注 1]”们撤退。来自塔菲1、2、3三支护航航舰的美军舰载机队,包括了F4F战斗机F6F地狱猫战斗机TBF复仇者式轰炸机,也纷纷对日军进行扫射,或以鱼雷火箭弹深水炸弹等武器发动攻击,甚至在弹药已经用完的情形下,仍然发起多次的“假动作”攻击来干扰或拖慢敌方。[3]

    美军损失了两艘护航航舰、两艘驱逐舰、一艘护航驱逐舰和几架飞机。超过一千名美军丧生,这个数量相当于珊瑚海和中途岛所损失的人员和船只的全部数量。美军击沉了三艘日军巡洋舰,并让另外的三艘巡洋舰无法作战,其反击火力同时产生了混淆效果,造成栗田中将过度高估眼前美军的实力,因而决定重新集结舰队,最后下令撤退,不再继续追击莱特湾里的美军舰艇和补给舰。整个莱特湾海战中阵亡的美军之中,有一半是在这场海战中丧生的。虽然,大和号和剩余的日军舰队返回了日本,但这场战斗标志了日本帝国海军最终的失败,这些舰艇在战争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留在港口,而不再是有用的海军力量。 [4]

    背景

    编辑

    日军在莱特湾的整体战略是一项被称为“捷一号作战”的计画──由海军中将小泽治三郎的北方部队利用一支明显已是不堪一击的航母舰队作为诱饵,引诱美军第三舰队远离在雷伊泰岛登陆的盟军登陆部队没了第三舰队的空中掩护,随后将会受到从文莱出发的栗田健男中将的中央部队和西村祥治中将的南方部队,从西边和南边同时攻击。栗田的中央部队由五艘战列舰组成,包括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并且由巡洋舰和驱逐舰为她们护航。西村的小型舰队有两艘战列舰,还有海军中将志摩清英的三艘巡洋舰追随其后。

    10月23日夜晚,美军的潜艇鲦鱼号镖鲈号探测到中央部队进入巴拉望航道英语Palawan Passage。在向哈尔西警告之后,潜艇用鱼雷击沉了两艘巡洋舰,也打残了第三艘并迫使其撤退。其中一艘下沉的巡洋舰正是栗田中将的旗舰,不过他获救了并将他的旗舰转移到大和号。

    随后,第三舰队的航母群在锡布延海对栗田的部队发动了一系列空袭,打坏了几艘舰艇并击沉了武藏号,一开始时还迫使了栗田撤退。第三舰队的另一波飞机也袭击了西村的南方部队,造成轻微损伤。与此同时,大西泷治郎中将从吕宋岛的机场对哈尔西的部队发动空袭,有一颗炸弹击中了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引发爆炸,导致她自沉。

    同一天晚上,由西村的两艘战列舰、一艘重型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所组成的南方部队从南边接近并即将与栗田的部队一起协同作战。南方部队的第二部份,是由志摩清英中将指挥的三艘巡洋舰和七艘驱逐舰所组成的,此时落后于西村40海里(74千米;46英里)远处。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中,西村的舰船掉入了致命的陷阱里面。他本身的火力就不如美军第七舰队的支援部队,先是被28艘鱼雷快艇与28艘驱逐舰所组成的鱼雷交叉火网打得满目疮痍,接著又遭到来自6艘战列舰(其中的5艘是珠港袭击事件的幸存者)和8艘巡洋舰的雷达精确引导的炮火攻击,他被歼灭。接下来,在志摩的部队遇上了西村的残存船只时,它也受到了攻击,但勉强撤退了。在西村的全部舰队中,只剩一艘驱逐舰存活下来。

    而在锡布延海战中,哈尔西的第三舰队重创了日军的中央部队,该部队在由北边开往美军的登陆部队的途中早已被发现。中央部队缺乏任何空中掩护来抵御来自五艘舰队航空母舰无畏号、埃塞克斯号、列星顿号、企业号和富兰克林号以及轻型航空母舰卡博特号总共259架次的攻击,由17枚炸弹和19枚鱼雷的联合效果击沉了大型超级战列舰武藏号(大和号的姊妹舰)。[5] 看起来,栗田已经被打到撤退了,但由于美军的攻击大多数都是针对单一艘战列舰去击沉,即便那股压倒性的战力也没能阻挡他。除了一艘被鱼雷打残的巡洋舰之外,包括大和号在内的其他舰艇仍然保有战斗力。

    哈尔西的第三舰队就快要赶不上那场战斗了,他朝恩加尼奥角海战前进,那边有小泽的北方部队,由一艘舰队航母、三艘轻型航母所组成,此二者共部署了108架飞机(略多于一艘大型的舰队航母的正常编组),还有两艘战列舰、三艘轻巡洋舰和九艘驱逐舰所组成。哈尔西深信北方部队才是主要威胁,这刚好就是日军计画里带有牵制作用的牺牲打。 哈尔西带走了第38特遣队(TF 38)的三个分队,以拥有5艘飞机航母和5艘轻型舰队航母,此二者共携带有600多架飞机,而且,还有6艘快速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40多艘驱逐舰,能压倒性地强过小泽的北方部队。哈尔西轻而易举地摆平了那些后来才显露出并非重大威胁的诱饵舰队。

    哈尔西的决定的后果,就是美军向栗田门户洞开。当栗田一开始撤退时,美军以为日军已经开始撤退了。但后来栗田在夜幕的掩护下掉头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直往摧毁美军的登陆部队的道路上前进。此时只有那些配属在第七舰队之下用来支援登陆部队的小型“塔菲”部队站出来,挡住了栗田的去路。他们向来都是在哈尔西的舰队航母的保护之下,装配的武器也都是用来攻击地面部队或潜艇的,而不是用来对抗栗田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此时的栗田已经不用烦恼那六支舰队和一堆轻型航母的联合攻击。由于哈尔西的错误,将“塔菲”们推上舞台,成为这场声东击西惨烈战役的主角,“塔菲”们必须立刻扛起责任去成为友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以保护他们的登陆部队。

    各方军力

    编辑

    日军中央部队现在由战列舰大和号、长门号、金刚号和榛名号;重巡洋舰鸟海号、羽黑号、熊野号铃谷号筑摩号利根号;轻巡洋舰矢矧号、能代号;以及总共11艘的不知火型、夕云型和岛风型等驱逐舰所组成。[6]虽然这支部队没有航空母舰,但日军军舰携带少量弹射式飞机,这些飞机可以被发射出去,但无法回到船上降落;例如大和号就携带有七架这型飞机。在这场战斗中,日军飞机就用来做神风特攻队自杀式袭击。这些战列舰和巡洋舰全副武装对抗“塔菲3”的5英寸(127毫米)舰射弹。他们加起来有几十门大口径火炮,包括大和号的九门18.1英寸(460毫米)炮,可以打到25英里(22海里;40千米)远。水面火炮由光学瞄准器控制,这个瞄准器负责给计算机辅助火控系统提供操控,尽管它们不如美军驱逐舰上的雷达控制系统来得那么高科技。

    除了火炮外,日军的许多舰艇还搭载了93式长枪鱼雷。盟军不知道这些鱼雷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它们的射程至少是盟军鱼雷的两倍,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气泡尾流;日本帝国海军(IJN)把它们列为是决定性的武器。这些鱼雷在推进系统中使用的是纯氧而不是压缩空气。然而,与压缩空气鱼雷相比,93式鱼雷更容易因冲击而被引爆(例如船舰旁有鱼雷的引爆而产生的冲击),造成装载这些鱼雷的船只沉没或严重损坏。

    第七舰队的第77.4护航航空母舰战斗群(TG 77.4)的三支分遣舰队中,每支都有六艘小型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或是大一点的桑加蒙级护航航空母舰(CVE),由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保护。驱逐舰有五门5英寸(127毫米)炮,护航驱逐舰则有两门,而护航航舰只有一门在船艉的5英寸(127毫米)“刺针”火炮。大多数飞行员和水手都是预备役,战斗经验不足,由于他们的任务是对抗地面部队和潜艇,因此这些航舰只分配到几枚穿甲弹或鱼雷,以对抗来自其他船舰的、他们应该不太可能会遭遇到的攻击. [7] ]

    由于“塔菲3”没有任何舰艇装备射程超过10英里(8.7海里;16千米)的大型火炮,看起来完全不是拥有远程大型火炮的日军的对手。尽管日军某些舰艇,例如金刚号,的确在近距离时击中了目标,但仍显现出日本海军的局部自动火控在对战远距离的机动舰艇时并不十分有效。尽管日军军舰使用重装武器在最远射程开火并有一些命中弹或迫近弹,让炮弹的爆炸产生重大的破坏,但一般而言还是要美军舰只进入其火炮射程时,日舰火炮的火力才能真正产生效果。相比之下,美军的驱逐舰(不是护航驱逐舰)拥有Mark 37火控系统,可以同时针对多个快速机动的水面和空中目标进行自动、准确的瞄准射击。美军飞行员的报告也指出:日军舰艇缺乏类似系统,导致其防空火力无效。

     
    甘比尔湾号和她的护航舰在战斗初期施放烟幕。

    海军少将Thomas L. Sprague(第77.4护航航舰战斗群指挥官兼第77.4.1分遣舰队指挥官)的第77.4.1分遣舰队(塔菲1),此时包括了第22航舰分队的护航航舰桑加蒙号苏万尼号桑提号彼得罗夫湾号(“塔菲1”的其余两艘护航航舰,是隶属于乔治·R·亨德森少将指挥的第28航舰分队(carrier division)的 切南戈号萨基诺湾号,这两艘护航航舰已于10月24日启程前往荷属东印度群岛莫罗泰运载其他航空母舰上需要维修的飞机。他们带着替换的飞机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归队)。

    海军少将费利克斯·斯坦普的第77.4.2分遣舰队(塔菲2),包括了第24航舰分队的护航航舰纳托马湾号马尼拉湾号,以及海军少将William D. Sample的第27航舰分队所辖四艘护航航舰马库斯岛号卡达珊湾号萨沃岛号奥曼尼湾号所组成。

    海军少将克利夫顿斯普拉格的第77.4.3分遣舰队(塔菲3),包括了第25航舰分队的护航航舰范萧湾号圣罗号白色平原号加里宁湾号,以及海军少将拉尔夫 A. Ofstie的第26航舰分队的护航航舰基昆湾号甘比尔湾号。负责掩护“塔菲3”六艘护航航舰的是驱逐舰霍尔号赫尔曼号强斯顿号,以及护航驱逐舰丹尼斯·J·巴克利号约翰·C·巴特勒号雷蒙德号塞缪尔·B·罗伯茨号

    虽然每艘护航航舰都不大,平均搭载约28架飞机,但这三支分遣舰队的“塔菲”们合计16艘护航航舰,仍拥有约450架舰载机,这相当于是五艘大型舰队航舰的舰载机数量。虽然他们的最高速度17.5节(32.4千米每小时;20.1英里每小时)足以护送货轮船队或提供地面支援,但这速度不利于近距离水面战斗,也不足以让这些特遣舰队快速逃离战场。由于护航航舰的舰载机主要是用于对地攻击、抵御空中的敌机和反潜战,因此从“塔菲3”起飞的第一架飞机只装备了机枪深水炸弹高爆弹和对人有杀伤性的航空炸弹,这对敌军官兵、飞机、潜艇和驱逐舰都具备攻击力,但面对有拥有装甲的战舰巡洋舰就不是很有攻击效果。后续来自“塔菲2”的美军舰载机,就有足够的时间装载鱼雷和穿甲弹,这类武器对日军舰队的攻击效果才比较好。

    战斗

    编辑
     
    战斗中的双方的移动

    栗田的部队于1944年10月25日凌晨3:00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沿着萨马岛海岸向南航行,栗田希望哈尔西上钩,带走他大部分的舰队,就跟哈尔西实际已经做了的事一模一样。栗田被告知西村的南方部队已经在苏里高海峡被摧毁,不会加入他在莱特湾的部队。然而栗田并没有收到电报,说北方部队已成功引走哈尔西的第三舰队的战列舰和舰队航母。在战斗的大部分时间里,栗田都被哈尔西实际位置的不确定性搞得疑神疑鬼的。风来自东北偏北,能见度约为23英里(37千米),伴有低阴和偶尔的狂风暴雨,美军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将利用这些风暴进行隐蔽。[8]

    塔菲3号受到攻击

    编辑

    在萨马岛以东航行约60海里(110千米;69英里)之后,在10月25日黎明前,圣罗号派出了四架反潜巡逻机,而塔菲3号其余的航母在为当天的海滩登陆的空袭做准备。06:37分,威廉 C. 布鲁克斯少尉驾驶格鲁曼 TBF Avenger从圣罗号出发,看到了好几艘应该是来自哈尔西第三舰队的船只,但它们好像是日军。当斯普拉格上将接到通知时,他也不太相信,他要求确定身份。布鲁克斯飞进去仔细观察,报告说:“我可以看到宝塔型桅杆。我看到了我看过的最大的肉丸旗插在最大的战列舰上!”。光一台大和号的大小就跟塔菲3号的所有单位加起来一样大。 [9] [10]布鲁克斯已经发现了日军三支进攻部队里最大的那一支,包含有四艘战列舰、六艘重型巡洋舰、两艘轻型巡洋舰和大约十艘驱逐舰。

    他们从西北偏西方向正在接近,只离17海里(31千米;20英里),最靠近的特遣单元已经在他们的舰炮射程和目视范围内,那就是塔菲3号。此时的飞机仅配备深水炸弹以防遇到敌方的潜艇,然而飞行员仍然进行了第一次攻击,投下了几枚深水炸弹,让巡洋舰的船头仅仅抖了几下。

    塔菲3号的瞭望台看到了往北边打的防空炮火。在06:45,日军突袭了塔菲3号,达到了完整的战术上的出其不意。大约在同一时间,塔菲3号的其他人已从地面雷达和日军无线电通信中发现到目标。大约在07:00左右,大和号从17海里(31千米;20英里)远处开火。由于它没有美军的火炮雷达、以及福特仪器公司的Mark I型火控计算机,它只需要火炮指挥人员指向目标就会自动提供对应的射击解决方案,日军的火控依靠机械式计算器去计算弹道学,以及其他由光学测距仪所得到的自己和目标的航向和速度相关的事。然后,在战列舰的穿甲弹中装上了由颜色区分的染料,以便每艘船的观察员能够识别自己的落弹点,这是在许多国的海军里,主力舰上常见的做法。 [11]不熟悉战列舰战斗的美军很快就被五颜六色的间歇喷泉的景象所震惊,因为在第一批的炮火齐射中就找到了美军的距离范围。长门号使用了亮粉色; 榛名号使用了一种黄绿色,美军有的说是绿色、有的说是黄色。金刚号使用血红色染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呈现红色或紫色甚至蓝色。大和号没有使用染料,所以她的炮弹飞溅呈现白色。 [12]

    栗田在他的识别手册中没有找到这种小型护航航母们的轮廓,让他误以为她们是大型的舰队航母,并认定他的炮火之下的是第三舰队。他的首要任务是消灭航母的威胁,他立刻下令“全面进攻”:他的特遣队中的各个师团之间,与其小心翼翼地精心策划,还不如各别单独进攻。日军的编队才刚刚换成圆形的反空袭编队,这个命令造成了一些混乱,让斯普拉格可以把日军的进攻引导成追击,这限制了日军的舰船只能使用前方火炮,也同时限制了他们的高射炮。斯普拉格的舰船在这个追击中不会像日军一样少了那么多的火力,因为他们的船艉武器比船头炮多,并且他的航母还可以起降飞机。

    向东边跑

    编辑

    06:50,斯普拉格上将下令将编队航向更改为090,指示他的航母转向、边跑边发射飞机,然后撤退到东边的风暴中,希望不好的能见度能降低日军炮火的准确性。他命令护航舰到编队后方去制造烟雾掩护撤退的航空母舰,并命令航空母舰采取回避行动,例如透过“追炮弹的水花”以甩开敌人的瞄准,然后发射所有可用的FM-2野猫战斗机TBM复仇者鱼雷轰炸机,不论他们装了什么样的武器。有些人有火箭弹、机关枪、深水炸弹,或者什么都没有。只有很少有人携带反舰炸弹或空投鱼雷,能让飞机击沉重型装甲的战列舰。野猫战斗机被认为是更适合这种小型航空母舰,而不是那种更快、更重,在较大型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F6F地狱猫战斗机。他们的飞行员奉命“攻击日军特遣队并前往莱特岛上的塔克洛班简易机场,重新装填弹药和加油”。许多飞机在消耗完弹药和武器之后选择继续“空跑”以扰乱敌人的注意力。大约在07:20编队进入风暴,日军由于没有可以穿透雨水和烟雾的射控雷达,火力明显减弱。[13]

    与此同时,栗田已经体会到他下令进行全面进攻的后果了,因为他的第五巡洋舰师和第十驱逐舰师在匆忙靠近美军航空母舰的情况下,抄近路穿过了第三战列舰师的航线,逼得战列舰金刚号转向北方退出编队。造成金刚号在剩馀的战斗中只能独立行动。[14]栗田担心他的驱逐舰在追击他认为的快速航母的过程中会消耗过多的燃料,同时也阻碍他的战列舰的火力线,于是他在07:10下令他的驱逐舰移到他的编队后方,这个决定产生了直接的后果,因为第十驱逐舰中队就在他们正要接近美国编队的右翼时被迫转身离开。对于第二驱逐舰中队来说,后果更严重,尽管不是那么直接:矢矧号和她随行的驱逐舰被下令排在第三战列舰师的后面,他们从栗田编队南边的位置向北边驶去,去寻找师团的旗舰金刚号,却没有留下任何部队可以拦截那些将会在07:30回到南边的美军航母。尽管栗田下达了全面攻击命令,但他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却还是不断下令给舰队改变航向。[15]

    美军驱逐舰与护航驱逐舰反击

    编辑
     
    塔菲3号的驱逐舰正在炮火下制造烟雾。

    美军的三艘驱逐舰和四艘小型护航驱逐舰的任务是保护护航航母免受飞机和潜艇的攻击。那三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因其缺乏装甲而被昵称为“锡罐头”──的速度够快,足以跟上一支快速的航母特遣队。虽然每一艘都有五门单座5英寸(127毫米)炮和几门轻型高射炮,但这些炮都不足以对抗有装甲的战列舰。只有他们的十门21英寸(533毫米) Mark 15鱼雷──安装在舰舯的两个可旋转的五管发射器中──可对战列舰和巡洋舰构成严重威胁。

    美军驱逐舰的一个优势是雷达控制的Mark 37火炮火控系统,它能协同自动发射船上的5英寸(127毫米)炮,只要火炮指挥员指著目标。Mark 37是高平两用系统,它的炮火控制雷达和防空的优异性能,即使是在能见度低或是船舰自身正在做激进的规避移动的情况下,能让驱逐舰的炮火保持打在目标上。日军则是透过光学测距仪来定位,辅以炮弹的颜色编码染料和机械式计算器,造成他们难以穿透雨和烟识别目标,并限制了他们的船在射击时仍然保持机动的能力。日本炮弹打在美军船只的旁边,击中水面时溅起的不同颜色的水花,促使一名美军水手打趣地说:“他们正用水彩打我们!”

    四艘约翰·C·巴特勒级护航驱逐舰较小较慢,因为它们的设计是来保护慢速的护卫货轮免受潜艇的攻击。他们装备了两门没有自动火控的5英寸(127毫米)炮和三枚鱼雷,尽管他们的船员很少接受鱼雷攻击的训练。由于这些鱼雷的射程只有大约5.5海里(10.2千米;6.3英里)远,所以它们最好是在夜间使用:因为在白天,对重型战列舰的攻击可能必须要通过一个25海里(46千米;29英里)距离的火网。在这场战斗中,它们将与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所带领的舰队展开战斗,尽管这些舰艇的烟囱和化学烟雾发生器原本就有产生浓厚的烟雾的能力,但这却大大的影响了这场战斗的进程。

    美军在布下烟雾给航母躲藏免于日军的炮手,之后,他们马上利用烟雾隐蔽,进行了鱼雷殊死战。这些船的外型和侵略性使得日军以为驱逐舰是巡洋舰、而护航驱逐舰则是标准尺寸的驱逐舰。更由于缺乏装甲,穿甲弹可以直接穿过船体而不会爆炸,直到日本炮手改用高爆 (HE) 炮弹,才造成了更大的损伤。它们的速度和敏捷性使一些舰艇能够在发射鱼雷之前完全闪避开炮火。有效的损坏控制、推进和电力的备援系统使它们即使在被击沉之前承受了数十次的命中之后,仍能继续运行和战斗,尽管此时的甲板上应该到处都是死者和重伤者。南面的塔菲2号驱逐舰们也发现自己遭到炮火攻击,但当他们被发出援助信号的甘比尔湾号发现时,他们被命令返回以保护他们自己的航母。[16]

    07:00,驱逐舰强斯顿号的指挥官欧内斯特·E·埃文斯(Ernest E. Evans)通过布下保护性烟幕和“之”字形前进,来回应那些属于他护航的小组的、正被不断接踵而来的炮火包围的航母们。大约在 07:10,枪械军官罗伯特哈根开始向最近的攻击者开火,当时有8.9海里(16.5千米;10.2英里)远,记录了有几次命中前导的重型巡洋舰。日军瞄准约翰斯顿号,很快,炮弹的飞溅就包围了驱逐舰。埃文斯马上回应,而且没有与他的上级指挥官商量,他命令约翰斯顿号“战斗速度,左满舵”;[17]约翰斯顿号仍在制造浓烟和蜿蜒前进,以最大的加速朝日军前进。

    07:15,哈根集中火力攻击前导的巡洋舰中队的旗舰,重巡洋舰熊野号。 [18]在他的5英寸(127毫米)炮的最大射程10海里(19千米;12英里)发射,约翰斯顿号在熊野号的上层建筑上打了中几发,上层建筑马上爆出了火焰和烟雾。 [19]

    07:16,斯普拉格命令指挥官威廉·道·托马斯(William Dow Thomas)登上原本是负责掩护的小型驱逐舰霍尔号,去进行攻击。三艘小驱逐舰霍尔号、赫尔曼号和塞缪尔·B·罗伯茨号努力地组成攻击编队,进行了长距离冲刺,进到鱼雷的射击位置。

    约翰斯顿号加强了攻击,它在适度的海浪中采取回避路线,发射了超过两百发以上的炮弹,使其成为一个不好打的目标。 [18]约翰斯顿号持续接近鱼雷的最大射程,在到达4.4海里(8.1千米;5.1英里)的时候,十枚鱼雷全部齐射。 [17]07:24,两或三枚击中熊野号,打掉他的船头。 [19]几分钟后,在 07:33,有四枚鱼雷很靠近但错过金刚号。(莫里森断言金刚号被迫转向北方以避开这些鱼雷,但这并没有反映在金刚号自己的行动报告中。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鱼雷是由约翰斯顿号或是霍尔号发射的。) [20] [21]遭受空袭伤害的重型巡洋舰铃谷号也被带离战场,因为她停下来协助熊野号。约翰斯顿号进攻的效果是让日军指挥官的心中产生了混乱,他们以为他们是在跟美军的巡洋舰交战。埃文斯随后倒转航向,在他的烟幕掩护下,在他的船和敌人之间拉开了距离。

    07:30,三枚主炮炮弹穿过约翰斯顿号甲板进入左舷的机舱,将驱逐舰的速度减半至17节(20英里每小时;31千米每小时)并破坏了她的船后炮架的电力供应。 Hagen的报告说它们是来自金刚战列舰的14英寸(356毫米)炮弹,从7海里(13千米;8.1英里) 远的地方,但这不太可能,因为金刚号在日本编队的远处,金刚号的行动报告称她当时没有与任何目标交战,因为她在暴风雨中什么都看不见。根炮弹的方向和下落的角度,它们更有可能是大和号从10.229海里(18.944千米;11.771英里)远的地方发射的18.1英寸(460毫米)炮弹,片刻之后,三颗来自大和号的6.1英寸(155毫米)炮弹击中了约翰斯顿的舰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并切断了指挥官埃文斯的左手手指。这艘船严重损坏,已死亡和垂死的水兵散布在她血腥的甲板上。大和号报告说在 07:27 用主炮齐射击沉了一艘“巡洋舰”(日本人一直高估跟他交战的美军军舰的尺寸)。 [22]当时也在朝约翰斯顿号开火的驱逐舰岸波号在07:28也报告“大和号击沉了一艘敌方巡洋舰”。 [23]

    然而,约翰斯顿号却没有沉没。她在战斗前就已经耗尽燃油,剩余的燃油储备并没有引发灾难性的爆炸。[19]这艘船在暴雨中找到了庇护所,让船员们有时间可以修复损坏,三个船艉炮座的动力恢复了两个。约翰斯顿号的搜索雷达坏了,乱七八糟地倒在甲板上。同样受损的火控雷达很快恢复使用。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让约翰斯顿号的主炮台和雷达重新上线使用;大约07:35,约翰斯顿号从它在雨中的位置,向4.9海里(9.1千米;5.6英里)外的日军领头驱逐舰发射了数十发炮弹。射击后又马上转移目标到那些从东面来的巡洋舰上,对著距离5.4海里(10.0千米;6.2英里)外、离他最近的敌舰再射击几十发。 [18] [19] [24]由于这两个目标都无法用肉眼看到,因此没有被识别;约翰斯顿号认定的巡洋舰很可能是战列舰榛名号。 [25]

    07:37,托马斯准将透过语音无线电下令进行鱼雷攻击。约翰斯顿号和赫尔曼号收到了。 [26]当约翰斯顿号继续远离日本人时,她遇到了由受损的霍尔号所率领的冲锋掩护部队。埃文斯让约翰斯顿号重新加入进攻,为托马斯的小型中队在鱼雷攻击中提供火炮支援。 约翰斯顿号靠近到6,000码(3.0海里;5.5千米) 的距离去攻击东边编队的领头重型巡洋舰利根,由于失去了SC搜索雷达,现在射击效率降低,但仍然记录了多次的命中。 [19]

    在战斗中,埃文斯与更强大的日军对手进行了几次决斗。在 08:20,约翰斯顿号从浓烟和暴风雨中钻出来,遇上了一艘36,600吨的金刚号级战列舰(可能是榛名号 ,它报告中说大约在这个时候用她的副炮与一艘美军驱逐舰交战。) [27]约翰斯顿号打了至少40发炮弹,并且观察到击中战列舰的上层建筑超过15次以上。约翰斯顿号倒转航向并消失在烟雾中,避开榛名号的14英寸(356毫米)的还击。08:26和08:34二次,托马斯要求对航母东侧的重巡洋舰进行攻击。 [26]08:30,约翰斯顿号回复击败一艘正在向无能力的甘比尔湾号开火的巨大巡洋舰,然后接近至6,000码(3.0海里;5.5千米)向一个更大型、配备更精良的对手开火十分钟,可能是羽黑号,打中了许多发。 [19]

    08:40,一个更紧迫的目标出现在船艉正后方:排成两纵队的七艘日本驱逐舰,正要靠近要去攻击航母。 [18] [19]埃文斯反转航向拦截,试图穿过前面的编队,制造出“T型编队” (一种经典的海军操作,可以限制敌舰的火力)。埃文斯命令约翰斯顿号火炮向日军驱逐舰们开火,还击的驱逐舰数次击中约翰斯顿号。日军领头的驱逐舰舰长或许是看到了自己的劣势,下令转向西边。哈根从近得不能再近的7,000码(3.5海里;6.4千米)远的地方开火,在领头的驱逐舰丢下锚转向之前,打中它十几次,然后将炮火转移到下一艘纵队里的驱逐舰,在它也掉头之前打中了五次。令人惊讶的是,整个日军中队全都转向西边以避开约翰斯顿的炮火。这些日军驱逐舰终于在09:20,从 5.2海里(9.6千米;6.0英里)远处勉强地发射了鱼雷。[18]有数枚鱼雷是被航母的飞机低空扫射或防御炮火给引爆,其余鱼雷未能击中目标。

    现在,日军和美军的船只纠缠在一片乱斗中。到08:40时,浓烟使能见度变得很差,使得约翰斯顿号在穿越编队与驱逐舰交战时差点撞上赫尔曼号,[26][19][28]迫使塞缪尔 B. 罗伯茨避开他们俩。 [29]甘比尔湾号和霍尔号正在下沉。日军要寻找目标并不难。09:00后,随著霍尔号和塞缪尔·B·罗伯茨号退出战斗,残废的约翰斯顿号就是一个不费力的目标了。她与四艘巡洋舰和许多的驱逐舰彼此交火。

    约翰斯顿号不断承受日军的炮击,日军打掉了主炮座,杀死了许多人。到09:20,埃文斯被爆炸的弹药逼出了舰桥,他在舰艉向手动操作船舵的人大喊他的命令,指挥着船。在09:40,日军的炮火击毁了仅存的引擎,约翰斯顿号在水中等待死神来临。攻击她的人将火力都集中打在她,而不是在逃跑的航母。约翰斯顿号被击中太多次了,有一位幸存者回忆说:“他们无法以足够快的速度修补破洞以让她浮著。”

    09:45,埃文斯终于下令弃船。25分钟后约翰斯顿号与它的186名船员一起沉没。埃文斯和他的船员们一起弃船,但他从此再也没有看到。他被追赠授与荣誉勋章。当日军的驱逐舰雪风号在附近缓慢巡航时,罗伯特·比利和其他几名船员看到她的船长向沉没的约翰斯顿号致敬。 [30]

    塞缪尔·B·罗伯茨号护航驱逐舰

    编辑
     
    在海上的塞缪尔·B·罗伯茨号

    尽管护航驱逐舰被认为是便宜的小型舰艇,可以保护缓慢的货运船队免受潜艇的攻击,但它们依然保留有鱼雷和5英寸(127毫米)炮。塞缪尔·B·罗伯茨号在这场战斗中以“像战列舰一样战斗的护航驱逐舰”与装甲巡洋舰(其设计可承受 5 英寸炮火)作战而著称。 07:40左右,罗伯特·W·科普兰中校驾驶他的小船避开正在冲锋的赫尔曼号;看着那艘驱逐舰接近敌人,科普兰意识到[31]他自己的船的航向和位置正是教科书里教的理想位置,可以对领头的日军重型巡洋舰发动鱼雷攻击。他在他船上向全船广播告诉他的船员“这将会是一场极为不利的战斗,有如九死一生。但我们将尽我们所能造成损害。”他并没有收到命令,实际上他是违背命令,他下令全速前进,随著赫尔曼一起去攻击日军巡洋舰。

    罗伯茨号在驱逐舰所布下的烟幕的掩护下没被日军查觉。科普兰不想引起日军对他的小船的注意,一再拒绝他的炮长用5英寸(127毫米)炮开火;即使目标清晰可见且在射程内,他还是想要从5,000码(4.6千米)远的距离发射鱼雷。在08:00,一枚可能是本来想打他附近的一艘驱逐舰的流弹击中了罗伯茨号的桅杆,桅杆倒下并卡住了鱼雷发射架。后来恢复了,罗伯茨号在 4,000码(3.7千米)远,在没有被开火的情况下向鸟海号发射几枚鱼雷。罗伯茨号迅速倒转,消失在烟雾中。瞭望员报告至少有一枚鱼雷击中,在08:23被打残的鸟海开始失去速度并落到纵队后方。[32] [33]

    在08:10,罗伯茨号正在接近航母编队。日军重巡洋舰筑摩号穿过烟雨之后现身,舷炮齐射向航母开火。科普兰改变路线进行攻击并告诉他的炮长,“伯顿先生,你可以开火了。” [34]罗伯茨号和筑摩号开始舷侧互轰。 现在筑摩号将她的火力分配给航母和罗伯茨号。筑摩号受到近距离射程和缓慢射速的阻碍,她这个小而快的对手变得不好打。 (在战斗初期,当罗伯茨号明了必须去保护护航航母免受水面攻击时,总工程师“幸运”特罗布里奇中尉绕过了发动机的所有安全机制,使罗伯茨号能够以28节(52千米每小时;32英里每小时) 的速度前进) [26]但罗伯茨号没有筑摩号射速慢的问题。在接下来的35分钟内,在尽可能接近的4.8千米(2.6海里)远的地方 ,她几乎把她的5英寸(127毫米)炮的全部的库存弹药都打出去了──超过600发炮弹。 [26]在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战斗中, 筑摩号整条船被打得体无完肤。然而,罗伯茨号的船员并不知道,就在罗伯茨号与筑摩号交战后不久,赫尔曼号也将她的炮对准了筑摩号巡洋舰,使她陷入了致命的交叉火力。筑摩号的上层建筑被穿甲弹、高爆弹、防空炮弹,甚至连能让金属板著火的照明弹...等等一连串的狂轰滥炸给撕裂了。筑摩号的舰桥被毁,上层建筑起火,她的第三号炮座不再能用了。 [35]

    然而,这不是筑摩号独有的,很快,日本舰队齐射的彩色水花就把罗伯茨号包围起来了,事后证实她正受到来自大和号、长门号和榛名号的攻击。[26]科普兰为了避开来袭的炮弹孤注一掷,下令全速后退,让日军的齐射没命中。可是,现在他的小船变成是个容易挨打的目标了,并且在08:51,日军巡洋舰找到了他们的炮弹标记,打坏了她的一个锅炉。罗伯茨号只剩17节(31千米每小时;2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一直在挨打。最后那个决定性一击的功劳让给了金刚号,在09:00,金刚号击毁了她仅剩的引擎。 [26]死者在海水里渐渐沉没,罗伯茨号的战斗结束了。[36]

    火炮军士Paul H. Carr负责船艉的5英寸(127毫米)炮座,在炮管过热所引起的后膛爆炸之前,他在35分钟内发射了几乎所有库存的325发炮弹。卡尔被发现垂死在他的炮站,挣扎地要人帮忙将他抱着的最后一发炮装进后膛。[37]他被授予银星勋章和后来的导弹护卫舰卡尔号(FFG-52)以他的名字命名。而导弹护卫舰塞缪尔·B·罗伯茨号(FFG-58)和科普兰号(FFG-25)以本船及船长命名。

    陪同的队友护航驱逐舰丹尼斯号(DE-405)、约翰·C·巴特勒(DE-339)和雷蒙德号(DE-341),她们也发射了鱼雷。虽然他们没打中,但这有助于减缓日本人的追逐。丹尼斯号被两枚巡洋舰炮弹击中,而约翰·C·巴特勒在交战一小时后打完炮弹后停火。

    霍尔号驱逐舰

    编辑

    由指挥官 Leon S. Kintberger担任舰长的快速驱逐舰霍尔号是掩护塔菲3号的小型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的旗舰。随着日本炮弹的飞溅开始包围特遣舰队的船只时,霍尔号开始之字型航行同时铺设烟雾以保护正在逃离的护航航母。当日军接近到18,000码(16千米;10英里)时 ,Kintberger开火,但反过来也成为日军的目标。大和号的6.1英寸(150毫米)炮在14,000码(13千米)远处击中了霍尔号的舰桥 ,打掉了所有的语音无线电通信,造成四人死亡,金特伯格和旗舰指挥官威廉·道托马斯受伤。 [38]

    斯普拉格上将随后命令托马斯用鱼雷攻击日本人。他在受损的霍尔号上,尽其所能将他指挥的三艘驱逐舰排成列队,并在07:40下令“列队出发”。[39]穿过阵雨和浓烟,霍尔号蜿蜒地向日本舰队驶去,赫尔曼号和塞缪尔·B·罗伯茨号紧随其后。约翰斯顿号潜伏在雨中,她的雷达瞄准毫无戒心的日本巡洋舰。

    随着距离的迅速接近,金特伯格现在不得不尽快选出一个目标。在战斗信息中心里,执行官弗雷德格林迅速提出了一条航线,让霍尔能够攻击带头的“战列舰”,可能是金刚号,或是重型巡洋舰羽黑号。金特伯格毫不迟疑下令霍尔号进入航线。这条航线将霍尔号带入对日军中央部队的冲锋当中。 [40]

    枪炮军官比尔·桑德斯中尉指挥霍尔号的五个5英寸(127毫米)主炮做快速密集攻击且命中数次,这引起了日本舰队相当程度的注意。很快,各类口径的炮弹往驱逐舰接踵而来。

    在07:27附近的某个时间,霍尔号在范围9,000码(8.2千米)远的地方发射了半齐射的鱼雷然后反转航向。 [38]这次齐射没看到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有几份历史报告称,羽黑号被迫急剧转向远离鱼雷攻击,并脱离领头的位置、落后到利根的后面, [41]但这一说法与羽黑的详细行动报告相抵触,其中的记录变成是在10,300码(9.4千米)远的地方与“敌方巡洋舰”( 霍尔号 )交战 ,且对方不是鱼雷攻击。 [42]

    在霍尔号打完她的第一次的半次齐射[注 2]不久,一系列毁灭性的多口径炮弹迅速连续击中霍尔号,造成第二组船艉的所有主炮和副炮失效、左舷引擎停止了,并丧失她的Mark-37火力控制指向器、FD雷达和舰桥转向控制。他的船减速到17节、只能手动操纵,金特伯格意识到他必须尽快发射剩余的鱼雷,在他还有有能力的时候。 [43]

    金特伯格指挥官在他最初的鱼雷攻击后转向西南方向,他大约在07:50左右转身向西,向一艘“重型巡洋舰”(可能是大和号或榛名号,双方在能见度差的情况下难以识别目标)发射了他的第二次鱼雷齐射。这一次,霍尔号的船员们得到了回报,他们似乎看到了沿著目标旁边的大水柱。然而,鱼雷击中的数量无法确认。喷水柱有可能只是炸弹落在船旁边。日军的行动报告显示,霍尔号的目标可能是大和号,它在07:54努力地转向左舷以躲避鱼雷齐射,它被迫向北行驶,直到鱼雷耗尽燃料,将栗田带离战场并导致他失去对他的部队的追踪。 [44]

    霍尔号现在被打残了而且被敌人包围,她的速度降低到17节。几分钟之内,后舵室就将舵机恢复了。金特伯格下令向南驶向塔菲3号。在如同鱼尾般摇摇晃晃和之字形移动的过程中,她用她仅存的两门火炮朝最近的敌舰不断地射击。终于,粗估约是08:30时,[38]在承受了40多发5—16英寸(127—406毫米)的炮击之后,一颗8英寸(200毫米)炮弹毁了她仅剩的引擎。她的引擎舱已在水下,一号弹药舱正着火,这艘船开始向左舷倾斜,全靠船艉撑著。弃船命令在08:40下达,许多幸存的船员从船上游走。

    一艘日军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靠近到2,000码(1.8千米)以内,这给了霍尔号的炮长Chester Fay所领导的两门前炮一个够大且够近的目标。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里,他们与一艘利根级巡洋舰互相齐射。当几艘驱逐舰减速并靠近到1,000码(910米)左右,她们也开炮了。日军的炮火直到08:55才停止,那时霍尔号侧翻沉入8,000码(7.3千米)深的海底,在强忍著90分钟的苦头之后。 [45]

    霍尔号是塔菲3号里第一艘沉没的船只,并遭受了最严重比例的损失:全体船员只有86人幸免于难;253名官兵随船葬身海底。金特伯格指挥官以海军少将退休,他在一篇海员的墓志铭中描述了霍尔人对职责的勇敢奉献:“完全知道与如此强大的部队交战的必然结果,这些人依旧冷静地且有效率地执行了他们被赋予的职责,一直到他们的船被他们所击败的人击中。”

    赫尔曼号驱逐舰

    编辑

    赫尔曼号--由指挥官阿莫斯-T-海瑟威所率领--在战斗刚开始时是在与航母们一起的远离战场的那一边,在7:37,他接到托马斯准将的命令,做"小男孩(small boys)[注 3]"纵队的领头,去攻击正在接近的敌人舰队。赫尔曼以战斗速度穿越"小平头"编队进入战斗,在穿过烟雾和间歇性暴雨时,能见度有时降低不到1,000码(910米),有两次不得不紧急全速后退以免与友舰相撞,第一次是与塞缪尔·B·罗伯茨号,然后在07:49与霍尔号,因为霍尔要在编队的头前位置准备进行鱼雷攻击。[39]

    07:50 ,赫尔曼号在匆忙地准备半齐射鱼雷攻击的同时用她的5英寸(127毫米)火炮与羽黑号交战。在混乱的战斗中,二号鱼雷架上的鱼雷兵错误地多发射了两枚额外的鱼雷,才被负责的上尉拦住,同时一号鱼雷架也同样发生。在发射了七枚鱼雷后,赫尔曼号改变航向,与已经朝她开火的三艘战列舰组成的纵队交战。 [39]

    海瑟威现在可能要为引发一系列可能对战斗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事件负责。他指示5英寸(127毫米)炮火向纵队的领头者战列舰榛名号开火。然后,他很快地靠近到仅仅有4,400码(4.0千米)的距离并发射了他最后的三枚鱼雷。 [39]榛名号避开了所有的鱼雷,但历史学家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 )断言,大和号被夹在赫尔曼号的两枚鱼雷的平行航线上之间,并有10分钟,它被迫向北远离战斗,而历史学家伦德格伦则基于日军和美军两方资讯的比较结果,断言鱼雷来自霍尔号在07:53所发射的第二波鱼雷齐射。[46]不论是哪一种情形,栗田和他最强大的战舰都暂时退出了行动。日军现在已经失去了主动权。顽固的美军防御已经完全压过了日本进攻的气势。

    08:03,海瑟威相信其中有一枚鱼雷击中了战列舰,于是在浓烟的掩护下之字形前进,设定航母编队的航线。赫尔曼号的炮仍然完好无损,能够穿过烟雾和雨水向附近的目标开火。现在在持续的炮火笼罩下,赫尔曼号开始了与长门号之间的不对等决斗,而长门号的齐射正在来袭,而且是那么令人不安地接近。 [39]在08:08至08:25之间的某个时间点,赫尔曼号在与一艘日本驱逐舰之间的距离非常非常靠近,持续了几分钟,然后被浓烟隔开。在此期间,两艘船都没有向对方开火,两者都有更高优先的目标。 [47]

    08:26,托马斯指挥官要求向巡洋舰开火以掩护从东面来的护航航母们。海瑟威回应了,但首先他必须穿过航母和护卫队的编队。这项任务被证明是危险的。赫尔曼号以战斗速度全速航行,又有两次险些撞上,这次是范肖湾和约翰斯顿号。

    最后,赫尔曼号在前往攻击敌方巡洋舰的航线上,却偶然遇到了严重受损的甘比尔湾号,该舰在'近距离平射射程'内被狠狠地击溃。赫尔曼号在 12,000码(11千米)处与筑摩号交战,就在筑摩的炮正在扫过甘比尔湾号时。筑摩号现在陷入了与赫尔曼号和塞缪尔·B·罗伯茨号之间的交叉火力之中,并承受了相当的苦头。在这一阶段的战斗,赫尔曼号遭到了大批的日本舰队的攻击。有红色的、黄色的和绿色的彩色水花表明她正被金刚号和榛名号盯上。还看到了许多没染色的飞溅水花,很可能来自筑摩所领军的那一队重型巡洋舰。 08:45, 赫尔曼号的舵手室被击中,三人当场阵亡,另一人重伤。[39]一连串的8英寸(200毫米)炮弹击中造成船的前部进水,将她的船首往向下拉以至于她的锚在水面下拖著、以及造成她的其中一门炮被打掉。

    08:50,来自VC-10的飞机接近现场,并由塔菲3号通过VHF引导到东边的巡洋舰。到08:53,筑摩号和其馀四艘重型巡洋舰遭到猛烈空袭。在09:02,在赫尔曼号、罗伯茨号和舰载机上的炸弹、鱼雷和低空扫射的共同努力下,筑摩号终于脱离了战斗,但仍然在它撤退时沉没了。 [39]

    09:07,重型巡洋舰利根号与赫尔曼号互相开火直到09:10利根也转头离开。到了09:17,斯普拉格命令海瑟威在护航航母们的左舷艉部布置烟雾,到了09:30,美军的任务小组已重新调整到正常的编队并向南驶去。 [39]

    由于美军抵抗得猛烈,栗田深信他面对的是一支更大的部队,他在09:00下达了“停止行动”命令,并指示到北边会合。如此,出乎人意料之外,日军开始脱离战斗调头离开。

    尽管赫尔曼号严重损坏,它是唯一幸存的驱逐舰。

    向南跑

    编辑
     
    一台来自美军桑提号的复仇者式轰炸机

    在暴风雨中暂时安全了,斯普拉格上将有一个艰难的选择必需决定。偏向东边的航线会将敌人拉得太靠近圣贝纳迪诺海峡,并且远离了南边的奥尔登多夫海军上将的部队可能提供的帮助,栗田将会获得他的队形的迎风面,这将不利于他的烟雾效果。因此,在07:30,斯普拉格下令改变航向,先向东南,再向南,并下令他的护卫舰进行鱼雷攻击,以掩护航母从风暴中现身。这对斯普拉格来说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因为会这让栗田有机会穿过斯普拉格的弧线并将他切断。

    然而栗田错失了良机,他的部队跟随塔菲3号在外圈,他早先决定将他的驱逐舰们调到后方,把他们从一个可以拦截或阻止美军编队转弯的位置移开。[48]塔菲3号的护航航母转南并以17.5节(20.1英里每小时;32.4千米每小时)的最高速度穿过炮火撤退。六艘航空母舰在暴雨中进进出出,偶尔会转向迎风发射他们剩下的几架飞机。

    一小时后,日军已将追击追至航母们的10英里(16千米)以内。航母已成功躲过被消灭,这加强了日军相信他们在攻击的是快速的舰队航母。美军产生的浓重的黑白烟雾,让目标观测变得异常困难。08:00,斯普拉格命令航母“只要射程没问题,吹箭也可以拿来射”[注 4]。船艉追逐也有利于小型航母的唯一反舰武器,就是单人手动控制的船艉5英寸(127毫米)刺针炮,尽管它们装的是防空炮弹。[49]来自护航航母们的刺针炮弹被认为是击中了那些冒险进入5英寸(127毫米)炮射程内的日本军舰,并导致重巡洋舰鸟海号的沉没。[50]一群高射炮手们看起来有点失魂落魄,一名军官鼓励他们,大声喊道:“孩子们,只要再等一会儿就好,我们正把他们骗进40毫米炮的射程内。”

    航母受到攻击

    编辑

    在向东奔跑的过程中,这些船只被险些击中。 08:05,护航航母加里宁湾被8英寸(200毫米)炮打中,航母们开始受到直接攻击。然而,日军舰艇发射的是穿甲弹(AP),但这些炮弹通常直接穿过无装甲的护航航母而不会引爆。尽管护航航母们被普遍称为是“可燃(Combustible)易损(Vulnerable)的消耗品(Expendable)”[注 5],但它们最终证明,在先躲避再吸引重型炮弹这个方面上,以及,在击落攻击的神风特攻队飞机的这个方面上,是很耐用的。

    白原号航空母舰

    编辑

    当大和号在 06:59 开火时,估计射程大约是17海里(31千米) ,她的前四次齐射是朝白原号打。大和号的第三次齐射是在 07:04 ,是一次很靠近的跨射。这次齐射的一枚近失弹在靠近她的右舷船后机舱的142号框架附近的左舷船下方爆炸。虽然这艘船没有被直接击中,但爆炸在龙骨下方的雷炸效应严重损坏了她的船体,扭曲了她的右舷机械,并触发了她电网中的所有断路器。及时有效的损坏控制在三分钟内恢复了电力和通信,她能透过超速运转她的左舷引擎的补偿来保持编队。爆炸冲击产生的一大团黑烟使大和号(以及当时也朝白原号发射她的主炮的长门号)确信他们已经直接命中并将火力转移到其他目标。[51]向南的转弯让白原号处于编队的领头位置,她躲过了日军火力的进一步打击。

    在行动的水面作战阶段,白原号的5英寸(127毫米)炮的组员声称有六次击中重型巡洋舰鸟海号,[16]鸟海号不久之后被空投的炸弹击中。

    甘比尔湾号航空母舰

    编辑

    当日本炮手集中在最近的目标上时,甘比尔湾号将注意力从其他逃离航母的身上有效地转移到自己。08:10,筑摩号接近至5海里(9.3千米;5.8英里)以内 ,最后击中了最没有遮蔽的甘比尔湾号飞行甲板。随着日军改用高爆弹,接连的几次命中和近距离未命中,先是导致甘比尔湾号失去速度,很快她就在了海中无法动弹了。当约翰斯顿号等驱逐舰未能成功地将火力从这艘注定失败的航母上引开的时候,三艘巡洋舰接近到了近距离射程。炮火席卷了满目疮痍的护航舰。她于09:07倾覆,并于09:11消失在海浪之下。4台格鲁曼TBM复仇者鱼雷轰炸机与甘比尔湾号一起下沉。 [52]两天后,她的近800名幸存者中的大多数被从莱特湾派出的登陆巡逻艇救出。甘比尔湾号是唯一一艘在二战中被海军炮火击沉的美军航母。 [53]

    圣罗号航空母舰

    编辑
     
    圣洛号在神风特攻队袭击后爆炸。

    圣罗号在向东奔跑的过程中,多次被敌军跨射,她在战斗的水面作战阶段中躲过了严重的破坏。到07:38,从圣洛号的左舷艉部处靠近的日本巡洋舰已接近到14,000码(13千米)的距离。圣罗号用她的单装5英寸(127毫米)炮快速射击回应了他们的齐射炮,并宣称在利根级巡洋舰上击中三发。10:00,她发射了一架装载了鱼雷的复仇者,去加入基昆湾号在10:13发起的攻击。10:51,敷岛号中队队长关行男中尉将他的A6M零式从船艉正后方撞进她的飞行甲板内。机库内产生的爆炸和火灾迫使麦肯纳船长在11:00下令弃船。圣罗号于11:25翻覆、连同114人沉没。6架格鲁曼 FM-2野猫战斗机和5架格鲁曼TBM复仇者鱼雷轰炸机与圣罗号一起下沉。 [52] [54]

    加里宁湾号航空母舰

    编辑

    做为先锋的护航航母的尾船,加里宁湾转向南下,遭到敌军密集的炮火。尽管受到烟雾、及时的暴雨以及掩护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的反击的某个程度保护,但她在07:50受到15次直接命中中的第一次。从敌方战列舰发射的大口径炮弹(14英寸(360毫米)或16英寸(410毫米))击中了机库甲板的右舷,就在前电梯的后面。

    到08:00,在左舷艉部远处的日军巡洋舰(利根号和羽黑号)已接近到18,000码(16千米)。加里宁湾号用她的5英寸(127毫米)炮回应了他们跨射的齐射炮。三发8英寸(200毫米)穿甲弹在几分钟内击中了她。08:25,航母从16,000码(15千米)远直接命中在一艘那智级重型巡洋舰的2号炮塔上,很快又第二次命中,迫使日本舰暂时退出编队。

    08:30,五艘日本驱逐舰从她的右舷艉部处驶过地平线。他们从大约在14,500码(13.3千米)远处开火。当掩护舰与巡洋舰交战并隐藏烟雾时,加里宁湾号转移了她的火力,并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与第 10 驱逐舰中队进行了交火。没有驱逐舰击中加里宁湾号,但她又承受了十多发来自现在被遮掩的巡洋舰的203毫米(8英寸)炮弹。一枚炮弹穿过飞行甲板进入通讯区,摧毁了所有的雷达和无线电设备。大多数命中发生在08:45之后,此时利根号和羽黑号已接近10,100码(9.2千米)以内了。[55]

    09:15,来自圣罗号的一架复仇者──由(j.g.) Waldrop中尉架驶的──低空扫射并引爆了在加里宁湾号的船艉正后方大约100码(91米)航迹里的两枚鱼雷。加里宁湾号的一发5英寸(127毫米)炮弹使第三艘船偏离了与她船艉碰撞的路线。大约在09:30时,随着日本舰艇发射告别的齐射并转向北上,加里宁湾号直接击中了一艘正在撤退的驱逐舰的舰舯。五分钟后,圣罗号停火并与塔菲3号的其他幸存者一起向南撤退。

    大约10时50分左右,特遣单元遭到集中的空袭。在长达40分钟的战斗中,这是二战中神风特攻队的第一次攻击,除范肖湾号外,所有护航航母均受损。四架低空飞行的飞机从船艉正后方和右舷艉部攻击加里宁湾号。两架在接近时被击落,但第三架撞向飞行甲板的左舷,严重损坏了它,第四架毁了左舷后烟囱。加里宁湾号在上午的激烈行动中遭受了广泛的结构破坏,造成60人伤亡,其中5人死亡。确认了十二次直接命中和两次大口径的近失弹。这两次的近失弹在她的船艉下爆炸,对船的生存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

    基昆湾号航空母舰

    编辑

    基昆湾号在水面作战的初期、向东边跑的过程中多次遭到敌军跨射,当时她在编队的后方与白原号并排一起,在向南转弯后, 她朝向编队的前方并躲过了严重损坏。10:13,她发射了五架复仇者(四架配备鱼雷,一架配备空投炸弹)去攻击撤退的日军。10:35,五架(连同圣罗的一架)袭击了大和号,但没结果。11:08遭到神风特攻队袭击,她自己的和范肖湾的防空炮成功抵挡。她是斯普拉格的唯一一艘完好无损地逃脱的航母。

     
    基昆湾号准备发射她的野猫战斗机,而白原号正被18英寸(460毫米)炮的炮弹跨射。

    范萧湾号航空母舰

    编辑

    斯普拉格的旗舰范萧湾号在行动初期被金刚号和榛名号盯上(红色、黄色和蓝色的炮弹飞溅),在向东边跑的期间躲过了严重损坏,并且在向南边跑的期间是在编队远端、甘比尔湾号的对面。在后来的神风特攻队袭击中, 范萧湾号将一架近乎命中的神风特攻队击落、帮助击落了一架即将撞进基昆湾号的飞机,并给已沉没或受损的姐妹舰的飞机降落。范萧湾号遭受了四死四伤。

    战列舰大和号

    编辑

    大和号在萨马岛与敌方水面部队交战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于在锡布延海战中三枚穿甲弹造成了3000吨的水灾,大和号的舰艏下沉两米、速度被限制在26节,进入战斗。大和号于06:59开战,在19.616英里(17.046海里;31.569千米)远处向白原号开火,在第三次齐射中,几发近失弹击伤了白原号。被击中的航空母舰产生一团团的浓烟掩盖了目标,使大和号相信她已经被摧毁,所以他们在07:09停止了射击。07:27,大和号报告说她的主炮和副炮击中在11.541英里(10.029海里;18.573千米)远的一艘"敌方巡洋舰",其时间、距离和方位都与约翰斯顿号驱逐舰被击中的情形一致。[22]在07:51,她将副炮转向在5.736英里(4.984海里;9.231千米)远的雷蒙德号,然后用力向左转以避开霍尔号在07:54发射的鱼雷齐射。07:55,大和号用她的5英寸(127毫米)高射炮向霍尔号开火,然后被美军反击的5英寸(127毫米)炮击中。在右舷的榛名号和左舷的她的驱逐舰的夹击下,大和号被迫向正北方向逃跑,直到鱼雷燃料耗尽,最终在8点12分掉头。[56]

    08:23大和号的F1M2“皮特”零式水上观测机报告说,一发主炮击中甘比尔湾号,但金刚号也同样声称这个击中。 而甘比尔湾号自己的记录里报告说,大约在这个时候,一发战列舰的大口径近失弹造成了一些损坏。 [57]08:34大和号的副炮正对著另一艘“轻型巡洋舰”,可能是霍尔号,她被观察到在08:40下沉。[58]在 08:45,大和号看到了三艘美军航母,美军的烟幕阻挡她看到整个美军编队。在09:06到09:17之间,大和号被美军飞机多次低空扫射和鱼雷攻击,并声称一架美军飞机在09:15被击落。据报道,战斗机飞行员理查德·W·罗比中尉攻击了驱逐舰,再用他的.50英寸(12.7毫米)机枪把大和号的甲板和舰桥轰了一轮,进一步阻挠她。[59]然而,美国报告声称,在大和号被美军飞机袭击之前,她已靠近到美军船只的2,400码(2.2千米)以内,但这一点并没有被大和号的行动报告所支持。[60]在09:11,栗田命令他的船只重新集结向北,并在09:22,大和号减速至20节并转向到040的航道,最终在09:25设定航向000(正北)。栗田报告说,他的部队击沉了两艘航母、两艘巡洋舰和一些驱逐舰,很显然是认定大和号确实用她的前四次齐射击沉了白原号。[61] [62] [63]栗田的部队实际上击沉了一艘航母、两艘驱逐舰和一艘护航驱逐舰。如果以大和号所声称的所有的命中(一些未经证实或有争议),她的火炮很可能贡献了四分之三的沉没,除去塞缪尔·B·罗伯茨不算。

     
    在萨马尔附近的大和号和一艘日本重型巡洋舰,可能是利根或筑摩号

    日军的损失

    编辑

    日军巡洋舰鸟海号被来自驱逐舰和护卫驱逐舰的5英寸(127毫米)炮瞄准,被很可能是来自白原号的单装5英寸(127毫米)炮击中舰舯、右舷。[50]炮弹无法穿透船体装甲,但这是人们的认为,直到201年对这艘巡洋舰的残骸的一次探勘才发现她的鱼雷仍然完好无损,它所包含的7英磅(3.2千克)炸药可能引爆了八枚安装在甲板的敏感的93型鱼雷“长枪”[注 6]。几分钟之内,一架美军飞机投下了500英磅(230千克)炸弹在她的前机房。鸟海号的方向舵和引擎受损,导致舰只脱离编队。大火开始肆虐,她在水里等待死神来临。当天晚些时候,她被驱逐舰藤波号的鱼雷自沉或是被塔菲2号的护航航母奥曼尼湾号的飞机投弹击沉,。

    羽黑号的详细行动报告指出,鸟海号的无法动弹是由08:51的炸弹袭击造成的损坏。[64]鸟海号可能是在走进金刚的射击火线时被金刚的14英寸炮弹击中的。

    在约翰斯顿号用一枚Mark 15鱼雷炸毁熊野号的船头后,这艘日军舰艇向圣贝纳迪诺海峡撤退,在那里她又受到了一次空袭的轻微破坏。

     
    日军巡洋舰筑摩号在鱼雷损坏之后进行操纵移动。

    筑摩号与美军护航航母交战,协助击沉甘比尔湾号,但遭到赫尔曼号炮击和猛烈的空袭。一般认为野分号驱逐舰带走了筑摩号的幸存者,然后在11°25′N 126°36′E / 11.417°N 126.600°E / 11.417; 126.600处将其自沉,此时是1944年10月25日的早上,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筑摩号是在空袭的影响下沉没的,野分号只是及时从水中接走幸存者。[65]

    在从战场撤退时,野分号自己沉没了,除了筑摩号的一名幸存船员外,其他所有人都丧生了。

    与航母交战的重型巡洋舰铃谷号虽然没有被直接命中,但受到来自空中的致命伤害。在战斗初期,她被十架来自塔菲3号的复仇者飞机袭击。一颗TBM的近失高爆弹在靠近船艉左舷的地方,使得铃谷号的一个螺旋桨失去作用,将她的最大速度降低到20节。10:50,她又遭到30多架舰载机的袭击。另一枚近失弹,这次是在舰舯右舷,引爆了一枚装在右舷发射架上的长枪鱼雷。爆炸引发的大火很快蔓延到附近和更远的其他鱼雷,随后的爆炸损坏了一个锅炉和右舷机舱。11:50下令弃舰,没多久,大火在10分钟后引燃了剩余的鱼雷和她的主弹药舱。13:22,铃谷号侧翻沉没。 401名军官和船员被驱逐舰冲波号,随后美军船只进一步救援。

    栗田撤退

    编辑

    虽然栗田的战列舰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坏,但空中和驱逐舰的攻击已经破坏了他的编队,他失去了战术的控制。他的旗舰大和号被迫向北转向以避免鱼雷,导致他与他的大部分特遣队失去联系。塔菲3号的坚决、集中的海空攻击的凶猛程度已经击沉或削弱了重型巡洋舰鸟海号、熊野号和筑摩号,似乎向日本人证实他们正在与主要舰队单位交战,而不是护航航母和驱逐舰。栗田一开始并不知道哈尔西已经上钩了,而且他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早就已经远离了。空袭的凶猛程度[66]进一步加剧了他的迷惑,因为他认为这种毁灭性的打击只会来自主要舰队单位,而不是护航航母。来自小泽的信号最终使栗田确信他并不是与整个第三舰队交战,如果他在该地区逗留太久,哈尔西部队的剩余部队可能会接近并摧毁他。 [67]

    最后,栗田接到消息,他即将要遇见的南方部队在前一天晚上被摧毁了。考虑到这场战斗不值得有再多的损失,并认为他已经击沉或损坏了几艘美军航母,于是栗田在09:20中止了交战,并下令:“所有船只,跟著我航向北,速度20。”他给莱特湾设定了航线,但被北边的另一个美军航母群的消息分散了注意力。他宁愿将他的舰船用于对抗主力舰,而不是运输舰,他没看到敌方舰队的踪迹之后转向北方,最终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撤退。

    当他向北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然后向西撤退时,规模较小且受损严重的美军继续推进战斗。看着日军撤退的时候,斯普拉格上将听到附近的一名水手惊呼:“哦,可恶!他们逃跑了!”

    第七舰队的求救

    编辑

    08:00后不久,不顾一切的求救讯息开始从第七舰队传来。托马斯·C·金凯德中将发来的一封邮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道:“我的情况很危急。或许,快速战列舰和空中攻击的支援,可以阻止敌人摧毁护航航母并进入莱特岛。”

    08:22,金凯德用无线电广播:“现在莱特湾急需快速战列舰”。 [68]

    09:05,金凯德用无线电发出:“需要快速战列舰和空中支援”。

    09:07,金凯德播报出了他无法匹敌的舰队的对手:“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正在攻击我们的护航航母”。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在3,000海里(5,600千米)之外的珍珠港,听到了从塔菲3号传来的呼救信息,然后向哈尔西发出了一条简洁的信息:"TF 34你在哪里?"。为了使解密工作复杂化,通信官要在信息的两端各加上一句没意义的话,在这个例子里,前缀是"火鸡小跑步到水里",后缀是 "全世界都想知道"。接收电报的人重复了这个电文的 "在哪里"部分,而他的人员没有删除后面的“全世界都想知道”。远方主管的一个简单询问,通过三个水手的随机动作,变成了一个刺耳的斥责。

    哈尔西被激怒了,因为他不承认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冗句,这句话可能是因为当天是轻旅冲锋队成立90周年而被选用。他把帽子扔到甲板上,开始咒骂。

    哈尔西派出由海军中将约翰·S·麦凯恩指挥的第38.1特遣支队(TG 38.1)去协助。[69]哈尔西回忆说,他直到10:00左右才收到金凯德的重要信息,后来又声称他知道金凯德有麻烦,但做梦也没想到危机的严重程度。相比之下,麦凯恩早已监听了斯普拉格的信息并让TG 38.1转向前去帮助斯普拉格,甚至是在哈尔西的命令到达之前(在尼米兹的催促下),这让哈尔西的反辩之词受到质疑。

    10:05,金凯德问道:“谁在守著圣贝纳迪诺海峡?”

    麦凯恩冲向战场,短暂地转向顺风来回收返航的飞机。10:30,一支有俯冲者轰炸机、复仇者和地狱猫的部队,从大黄蜂号汉考克号胡蜂号在330海里(610千米;380英里)的极限航程处起飞。虽然这次袭击造成的损伤不大,但它更坚定了栗田撤退的决定。[70]

    11:15,哈尔西的旗舰在收到第一条求救信息的两个多小时后,他下令第34特遣队调头向南追击栗田,但日军已经逃走。

    在他被尼米兹责备几小时后,哈尔西的部队摧毁了他之前追击的所有四艘敌方航空母舰。然而,尽管第三舰队完全没有出力对抗日军主力,但塔菲3号拼了命的奋斗还有那些一同协助的那些特遣队,已经击退了日本人。松了一口气的哈尔西在12:26向尼米兹、金凯德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发送了以下信息:“可以肯定地宣布,日本海军已被第三和第七舰队击败、击溃和击破。”

    幸存者的磨难

    编辑

    部分是由于第七舰队内部的灾难性通信错误以及不愿将搜索船暴露于潜艇攻击的结果, [71]有大量来自塔菲3号的幸存者,包括那些来自甘比尔湾号、霍尔号、约翰斯顿号和罗伯茨号的人,在漂流两天后直到10月27日才获救。[72] [73]有一架飞机发现了幸存者,但无线电传回的位置却不正确。许多人到获救时,因暴晒、口渴和被鲨鱼袭击而死亡。最后,当任第78.12务编组的登陆艇步兵抵达时,其队长使用几乎是区分敌我的标准方法,提出了一个关于一个全国性的热门运动问题,[74] [75]作为幸存者杰克·尤森,他说道:

    我们看到有艘船来了,它在我们周围盘旋,有个人正拿着扩音器站在桥上。他喊道:“你是谁?你是谁?”我们都大喊“塞缪尔·B·罗伯茨号!”他还在转圈,所以我们就咒骂他。他回来大喊:“谁打赢了世界大赛?”我们都大喊:“圣路易斯红雀队!”然后我们听到引擎停止了,货网被扔到我们身边。我们就是这样获救的。

    后果

    编辑

    日军成功引诱哈尔西的第三舰队放掉了掩护入侵舰队的职责,但剩余的轻型部队被证明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哈尔西无意中留下的部队里携带了大约450架飞机,这相当于是5艘舰队航母的兵力,尽管不是那么强大的机型、不是装配用来攻击装甲船的武装。船只本身,虽然速度缓慢,几乎没有武装,但在混乱的战斗中,加上天气和烟幕的帮助,大部分都幸免于难。他们的飞机虽然没有适当的武装,但还是击沉并打坏了几艘船,并在很大程度上混淆和骚扰了中央部队。

    日本的通讯失灵让栗田不知道小泽的诱饵计画给他的机会。栗田在水面交战期间对部队的不当指挥进一步加剧了他的损失。尽管哈尔西未能保护第七舰队的北翼,塔菲3号以及支援的飞机,阻挡了日军自从中途岛海战以来派出的最强大的水面舰队。美军舰艇的制空权加上谨慎及时的机动、日本海军上将的战术失误以及美军卓越的雷达技术、火炮和航海技术都促成了此一结果。

    在交战中,日军拥有众多大口径战列舰和巡洋舰主炮,射程和威力都比美军大得多,但日军主炮缺乏盲射能力,并被暴雨和美军掩护的驱逐舰所布置的烟雾所挫败。日军的火控系统是针对固定航向目标的手动计算解决方案,正在与不断改变航向的美军驱逐舰作战。日本的视觉瞄准系统产生的是“包围”射击;美军舰艇的船员由于MK-37雷达引导火控系统及其计算机以及更快的装弹速度,能迅速地操作移动以避免接下来日军的准确炮弹,同时仍然能够准确地射击。塞缪尔·B·罗伯茨号和赫尔曼号摧毁了巡洋舰筑摩号的上层建筑。这就是例子。

    此外,美军由雷达和计算机控制的准确的5英寸(127毫米)炮和40毫米防空火力击落了几架神风特攻队,由于日军缺乏类似的系统,它的舰艇容易受到美军飞行员的攻击。最后,进攻的日军最初使用的穿甲弹对没有装甲的船只几乎没有效果,因为它们直接穿过而没有爆炸。美军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的设计有足够的冗余度,可以承受数十次这样的打击。

    当无法在射击时进行机动的日本大型舰艇进入美军护航航母上的5英寸(127毫米)小炮的射程内时,航母就进行打击。

    综上所述,日本人建造了最大的战列舰,但舰队普遍地不完善,技术限制和弱点众多,指挥官犯错误,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弱点,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美国海军拥有先进的技术,虽然指挥官犯了一些错误,但这些是有限的,美国有足够数量的各种舰艇和武器来弥补错误。

    也许有人会说,在太平洋战争的所有战斗中,萨马尔最能证明空袭和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对大型水面舰艇的有效性。日本人的战术很谨慎,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正在与一支更强大的部队作战。

    嗯,我认为这真的只是一个决心,决心真的代表着某些事。我真不敢相信他们没有直接进去把我们消灭掉。我们让日军非常疑惑。我想这让他们不敢了。这是个伟大的经历。

    ——塞缪尔·B·罗伯茨号的幸存者Thomas Stevensen[76]

    克利夫顿斯普拉格的特遣单元失去了两艘护航航母:被水面攻击的甘比尔湾号,和被神风敢死队攻击的圣洛。在七艘掩护舰中,不到一半,只有两艘驱逐舰(霍尔号和约翰斯顿号)和一艘护航驱逐舰(塞缪尔·B·罗伯茨号)和几架飞机损失。其他四艘美军驱逐舰和护航舰受损。尽管这是一个如此小的特遣单元,但却仍有1,500多名美军阵亡,这与盟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的萨沃岛海战中击沉四艘巡洋舰所遭受的损失相当。这也与珊瑚海海战中543人和3艘船的总损失,再加上中途岛海战中的307人和2艘船的总损失相当。

    在比较表的另一边,日本人失去了三艘重型巡洋舰,第四艘失去了舰艏,重伤返回基地。除了大和号以外,栗田的所有战列舰都遭受了相当的损坏,所有其他重型舰艇都在其基地中处于静止状态,整个日本海军在战争的剩余时间里都处于无效状态。美军在莱特湾行动中丢失六艘船,总计37,000长吨(38,000公吨),其中有五艘是来自塔菲3号。在莱特湾的战斗中,日军损失26艘舰船,共计306,000长吨(311,000公吨)。 [77]

    战斗发生在很深的菲律宾海沟上方的水域,大部分沉船的水域都超过6,000米(20,000英尺)深。已发现的残骸包括将近17,000英尺(5,200米)深的日军鸟海号号,[78][需要较佳来源]和截至2021年4月 (2021-04)调查出最深的沉船,在21,180英尺(6,460米)深的美军约翰斯顿号。[79][80]2022年,塞缪尔·B·罗伯茨号在深度6,895米(23,000英尺)的海床上被发现.[81]

    对哈尔西的批评

    编辑
     
    海军上将威廉·F·“公牛”·哈尔西──美军第三舰队在莱特湾的指挥官

    哈尔西因决定带走TF 34向北追击小泽而受到批评,但在金凯德第一次寻求帮助时未能派遣部队。哈尔西行为的美国海军俚语是“Bull's Run”,这个短语结合了哈尔西在报纸上的绰号“公牛”(在美国海军,绰号“公牛”主要由士兵使用,哈尔西的朋友和同事称他为“Bill”)暗指美国内战中的Bull Run战役[82]

    哈尔西在战后发文中给出了他做出决定的理由如下:

    10月24日下午我的舰载机的搜索发现了北方的航母部队的存在,这就完成了对敌人所有的海军力量的描述。由于静态地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对我来说似乎很幼稚,我在夜间集中了TF 38,并在黎明时分向北驶去攻击北方部队。我认为,中心部队已在锡布延海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能再被认为是对第七舰队的严重威胁了。[83]

    哈尔西还表示,他曾担心在没有航母支援的情况下留下TF 34去保卫海峡,将让它容易受到陆基飞机的攻击,而留下一支快速航母群来掩护战列舰又将会大大降低向北打击小泽的空中武力的集中度。

    莫里森在脚注中写道:“然而,李海军上将在战后表示,如果那时被下令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掩护圣贝纳迪诺海峡,他会十分乐意。” [84]如果哈尔西与第七舰队进行了适当的沟通,那么第77特遣舰队的护航航母本可以为TF 34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这总比那些护航航母保护自己不受栗田重型舰艇的猛攻,要容易得多。

    也许有人会说,在哈尔西的舰队的大部分都向北冲锋以攻击日本航母的时候,他在其中一艘战列舰上,并且“当时不得不留下来”与TF 34在一起,这个情形有可能促成了那个决定。然而,将第三舰队的两艘最快的战列舰爱荷华州和新泽西州中的一艘或两艘与航母一起追击小泽,同时将战队里的其余部队留在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这在当时是完全可行和合乎逻辑的。(事实上,哈尔西原本打算组成的TF 34是它只有包含第三舰队的四艘战列舰,而不是全部六艘。 )因此,以强大的战列舰部队来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与哈尔西搭上新泽西州号亲自北上是可共存的。

    哈尔西似乎是受到了他的参谋长罗伯特“米克”卡尼少将的强烈影响,他也全心全意地支持带著所有第三舰队的可用部队北上进攻日本航母部队。

    第77.4.3特遣单元在萨马尔战役中的指挥官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后来对哈尔西的决定以及他没有明确地告知金凯德和第七舰队他们的北翼不再受到保护,他苦涩地批评道:

    没有任何讯息表明圣贝纳迪诺海峡的这个出口不再是被封锁的,不能让我们的北翼在没有充足警告的情况之下毫无掩护,这才是合乎逻辑的想法。

    关于哈尔西在第七舰队第一次收到在萨马岛附近部队的援助请求时,并没有让TF 34转向南下,莫里森写道:

    如果在金凯德第一次紧急求援后,提前几个小时派遣TF 34,并将驱逐舰们留在原地,因为它们的加油造成了两个半小时以上的延误,那么由海军最有经验的战斗中队指挥官李上将指挥的六艘现代化战列舰组成的强大战队将及时赶到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与栗田的中心部队对战。...若不考虑海战中一些常见的意外,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李将会对栗田四舰队施展T型交叉,完成摧毁中心部队。[85]

    莫里森还观察到,“第三舰队战队的强大炮火,比整个日本海军的炮火还要大,除了用在了结一两艘受损的轻型舰艇外,从未真正投入战斗。” [a] [87]也许最有说服力的评论是由海军中将威利斯·李在他作为TF 34指挥官的行动报告中简洁地提出的:“在作为第34特遣队行动时,没有让敌人导致、也没有让敌人承受,由船舰所造成的战斗伤害。” [88]

    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提交的硕士论文中,肯特·科尔曼中校认为,第三舰队的指挥层级划分是哈尔西向尼米兹上将汇报,而第七舰队是金凯德中将向麦克阿瑟将军汇报,这是栗田的攻击几乎成功的主要贡献者。科尔曼总结说:“分裂的美国海军指挥链加剧了哈尔西和金凯德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问题。这种分散的指挥在决定战斗进程方面比哈尔西做出的战术决定更重要,并导致这个不团结美军的努力奋斗,这几乎让栗田的任务成功。”[89]

    总统单位奖状

    编辑

    塔菲3号被授予总统单位奖状

    表彰1944年10月25日在菲律宾萨马岛海战中对抗强大的日军舰队单位的非凡英勇精神。 …特遣单元的英勇战列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对抗拥有优越的速度和火力的正在进犯的敌人 … 该部队的两艘英勇的驱逐舰和一艘护航驱逐舰直接地向战列舰冲锋,并用最后的鱼雷来拼命防御整个集团,为时两个半小时的巅峰持续而激烈的战斗,最后在敌人的重型炮弹下沉没。具有勇敢决心和出色团队合作的官兵们,他们与有装载的飞机进行作战、他们操纵第77.4.3特遣单元的船只,在那些威胁我们的莱特岛入侵行动的敌对部队的撤退上起了重要作用,并符合最高要求的美国海军传统。 [90]

    传世

    编辑

    许多军舰以那场战斗的参加者和战列舰来命名,包括柯普兰号(FFG-25)、埃文斯号(DE-1023)、克利夫顿·斯普拉格号(FFG-16)、卡尔号(FFG-52)和、霍尔号(DDG-13)和约翰斯顿号(DD-821)。当塞缪尔·B·罗伯茨号 (FFG-58)于1988年触雷,她的船员们奋力去拯救这艘船的时候,一个船员触摸了一块纪念最初的船员牌匾。[91]

    这场战斗不断地被记录在莱特湾海战的历史记录中的同时,电视节目“日本海军之死”的主题,是驱逐舰加上护航驱逐舰与大和号加上日本军队之间的决斗。[92]那一集以及历史频道的纪录片都是根据詹姆斯·D·霍恩菲舍尔(James D. Hornfischer)所撰写的《罐头航母水手们的背水一战》改编的。美国英雄频道还有一集《终极战争》,名为《海上勇气》。

    幸存者们组成一个协会,仍然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并筹集资金在中途岛号(CV-41)博物馆当前所在地附近的圣地亚哥建造纪念碑,其中包含一个甘比尔湾号的模型。

    注记

    编辑
    1. ^ In fact, Task Group 34.5 only finished off the straggling destroyer Nowaki. This was not achieved by the battleships, but rather by their escorting light cruisers and destroyers.[86]

    译者注释

    编辑
    1. ^ jeep carrier,源自英文的"General Purpose"的简写GP,演变为“jeep”。
    2. ^ “半”指的是:每个双联装的炮座都有两支炮,但只有一支同时开火。
    3. ^ 美军用语,指比航母小很多的巡防舰或是驱逐舰。
    4. ^ 给我使劲打!
    5. ^ 可燃的(Combustible)、脆弱的(Vulnerable)、消耗品(Expendable)三个英文字首组合的CVE,正是护航航母的代号。美国水兵们以此挖苦护航航母护甲的薄弱。
    6. ^ 此为美军的称呼。

    参考

    编辑
    1. ^ H-Gram 036. www.history.navy.mil. [14 Sept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2. ^ US Pacific Fleet Carrier Division 22 Action Report: Leyte Operation from 12 October to 29 October 1944, p.31. U.S. Navy. n.d. [June 9, 2012]. (原始内容 存档于February 9, 2016) –通过bosamar.com. 
    3. ^ US Pacific Fleet Carrier Division 24 Action Report: Reoccupation of Leyte Island...25 October 1944. U.S. Navy: 13, 14, 20. n.d. [June 9, 2012]. (原始内容 存档于February 9, 2016) –通过bosamar.com. 
    4. ^ Navy Cmdr. Ernest Evans' Courage Helped Sink Japan's Hopes In World War II.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May 27, 2011 [September 3,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27, 2012). 
    5. ^ Leyte Gulf: The Pacific War's Greatest Battle. Naval History Magazine. Vol. 23 (U.S. Naval Institute). October 2009 [24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9). 
    6. ^ Hornfischer 2004,第153页.
    7. ^ Potts, J. R. USS Samuel B. Roberts (DE-413). Military Factory. [September 24,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8. ^ Lundgren 2014,第15页.
    9. ^ Thomas 2006,第21页: "A single one of Yamato's gun turrets, weighing almost 3,000 tons, was heavier than the largest American destroyer."
    10. ^ Roblin 2019: "At 65,000 tons, [Yamato] alone out-grossed all six escort carriers, three destroyers and four destroyer-escorts in Taffy 3."
    11. ^ DiGiulian, Tony. Definitions and Information about Naval Guns - Ammunition Definitions - Splash Colors. NavWeaps. 2 March 2021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12. ^ Lundgren 2014,第21–22页.
    13. ^ Lundgren 2014,第86页.
    14. ^ Lundgren 2014,第20页.
    15. ^ Lundgren 2014,第59页.
    16. ^ 16.0 16.1 Hornfischer 2004,第308–310页.
    17. ^ 17.0 17.1 USS Johnston (DD-557): Loss of Ship – Report Of , p. 1.. U.S. Navy. November 10, 1944 [June 14, 2012]. (原始内容 存档于February 9, 2016) –通过bosamar.com.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Hagen 1945.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USS Johnston (DD-557) Action Report – Surface Engagement off Samar, P.I., 25 October 1944. U.S. Navy. November 14, 1944 [August 3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20. ^ Morison 1958,第258页.
    21. ^ Lundgren 2014,第81页.
    22. ^ 22.0 22.1 Lundgren 2014,第70页.
    23. ^ Lundgren 2014,第78页.
    24. ^ HIJMS NOSHIRO: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Rev. 2. Bob Hackett and Sander Kingsepp. [June 9,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25. ^ Lundgren 2014,第74页.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Combined Action Report, Surface Engagement off Samar, Philippine Islands, and Report of loss of USS Samuel B. Roberts (DE-413) on 25 October 1944 (PDF). U.S. Navy. November 20, 1944 [August 3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02). 
    27. ^ Lundgren 2014,第124页.
    28. ^ Hornfischer 2004,第256页.
    29. ^ Lundgren 2014,第142页.
    30. ^ Ash, Leonard D.; Hill, Martin. In Harm's Way. The Retired Officer Magazine. Vol. L no. 10 (Alexandria, Virginia: The Retired Officers Association). October 1994: 42 [May 27,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31. ^ Hornfischer 2004,第198–201页.
    32. ^ USS Kalinin Bay (CVE-68): Action Report of 25 October 1944. U.S. Navy. n.d. [June 9,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9, 2016) –通过bosamar.com. 
    33. ^ Hornfischer 2004,第253–255页.
    34. ^ Hornfischer 2004,第286页.
    35. ^ Hornfischer 2004,第285–289页.
    36. ^ Hornfischer 2004,第325–332页.
    37. ^ Hornfischer 2004,第332页.
    38. ^ 38.0 38.1 38.2 Combined Action Report and Report of Loss of USS Hoel (DD-533) on 25 October, 1944. U.S. Navy. November 15, 1944 [August 3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39. ^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USS Heermann (DD-532): Action Report – Philippine Operation; Battle East of Samar Island, 25 October 1944 (PDF). U.S. Navy. November 1, 1944 [August 3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02) –通过HyperWar Foundation. 
    40. ^ Hornfischer 2004,第222–224页.
    41. ^ Morison 1958,第259页.
    42. ^ Lundgren 2014,第80页.
    43. ^ Hornfischer 2004,第229页.
    44. ^ Lundgren 2014,第109页.
    45. ^ U.S. Destroy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by Norman Friedman.
    46. ^ Lundgren 2014,第111页.
    47. ^ Hornfischer 2004,第256页. "......水手长哈罗德-惠特尼,是一名海瑟威舰长的传令兵,......他看到尖锐上翘的船头、块状的上层建筑、双炮的主支架,以及穿著外国制服、指着美军驱逐舰乱窜的水手,他意识到了,这艘船是日军。惠特尼说:“我本来可以扔个土豆,打到那个在那里跑来跑去的小子”。"
    48. ^ Lundgren 2014,第86–87页.
    49. ^ Battleship Yamato Battles. Battleshipyamato.info. [March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5, 2010). 
    50. ^ 50.0 50.1 Hornfischer 2004,第309页.
    51. ^ Lundgren 2014,第29–36页.
    52. ^ 52.0 52.1 https://www.aviationarchaeology.com/src/USN/LLOct44.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53. ^ CVE73. Bosamar.com. [March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54. ^ Lundgren 2014,第222–223页.
    55. ^ Lundgren 2014,第175页.
    56. ^ Lundgren 2014,第110页.
    57. ^ Lundgren 2014,第131页.
    58. ^ Lundgren 2014,第153页.
    59. ^ Dogfights: Death of the Japanese Navy
    60. ^ Lundgren 2014,第159页.
    61. ^ Battleship Yamato Battles. Battleshipyamato.info. [March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4, 2010). 
    62. ^ Reynolds, Clark G (1982).
    63. ^ Yamato (Battleship, 1941–1945) – in 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22–26 October 1944. Japanese Navy Ship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美国海军部. May 13, 2000 [March 7,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2, 2000). 
    64. ^ Lundgren 2014,第184页.
    65. ^ Anthony P. Tully, 'Solving some Mysteries of Leyte Gulf: Fate of the Chikuma and Chokai ', Warship International No. 3, 2000, pp. 248–258, especially p. 251.
    66. ^ Thomas J. Lupo & Taffy 3. Bookscrounger.com. December 11, 2015 [October 2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67. ^ L, Klemen. Rear-Admiral Takeo Kurita. Forgotten Campaign: The Dutch East Indies Campaign 1941–1942. 1999–2000 [202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68. ^ Battleship Musashi. Home.earthlink.net. October 24, 1944 [March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2, 2011). 
    69. ^ McCain, John; Salter, Mark. Faith of My Fathers. Random House. 1999: 40–41. ISBN 0-375-50191-6. 
    70. ^ Wasp IX (CV-18). 美国海军军舰辞典. 美国海军部历史与遗产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71. ^ Heavy Metal: Destroyers television show
    72. ^ USS PC 623 War Diary, 25-28 October 1944. U.S. Navy. [June 12,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9). 
    73. ^ USS PC 1119 War Diary, October 1944. U.S. Navy. [June 12,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9). 
    74. ^ The Battle Off Samar – Taffy III at Leyte Gulf. bosamar.com. [May 17,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75. ^ Hornfischer 2004,第390–391页.
    76. ^ Hornfischer, James D. Interview with Thomas Stevenson, Lt. (jg), USS Samuel B. Roberts. 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 (Audio book). Random House. February 12, 2004a. End track of audiobook. ISBN 9780739309087. OCLC 870704396. 
    77. ^ Cox 2010Chapter 14.
    78. ^ Discoveries of R/V Petrel in 2019. VisitPearlHarbor.org. 2020 [5 April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November 2020). 
    79. ^ Caladan Oceanic. 写于Offshore Samar Island, Philippines Sea. Submersible crew completes the world's deepest shipwreck dive in history (USS Johnston) (PDF) (新闻稿). Dallas, Texas. 2021-03-21 [2021-04-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02). 
    80. ^ AFP. US Navy ship sunk nearly 80 years ago reached in world's deepest shipwreck dive. The Guardian. April 4, 2021 [202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81. ^ USS Samuel B Roberts: World's deepest shipwreck discovered. BBC News. 2022 [22 June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82. ^ Potter 1985,第378页.
    83. ^ Morison 1958,第193页.
    84. ^ Morison 1958,第194页.
    85. ^ Morison 1958,第330页.
    86. ^ Navy and Marine Corps Awards Manual, NAVPERS 15,790 (Rev. 1953); recommendations for changes to.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英语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U.S. Navy. August 19, 1954 [September 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87. ^ Morison 1958,第336–337页.
    88. ^ Task Force 34 Action Report: October 6, 1944 – November 3, 1944. U.S. Navy. December 14, 1944 [September 2,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7). 
    89. ^ Coleman, Kent S., LCDR, USN. Halsey at Leyte Gulf: Command Decision and Disunity of Effort (PDF) (M.M.A.S.论文). 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 iii. 16 June 2006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02) –通过美国国防技术资讯中心. 
    90. ^ TG 77.4.3 ("Taffy 3") 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and Other Awards.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英语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U.S. Navy. [24 August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4). 
    91. ^ Hornfischer 2004,第425–427页.
    92. ^ Dogfights: Death of the Japanese Navy. Tv.com. [March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4). 

    引用作品

    编辑

    其他作品

    编辑

    记录或报告

    编辑

    影视媒体

    编辑
    • Lost Evidence of the Pacific: The Battle of Leyte Gulf. History Channel. TV. Based on book by Hornfischer, James D. (2004). The 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
    • Dogfights: Death of the Japanese Navy. History Channel. TV. Based on book, and with interview by Hornfischer, James D. (2004). The 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