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章(?—187年),本名边允,金城人,汉朝官员,后来被凉州叛军劫持而加入叛军并成为叛军中的重要人物。[1]

边章
叛军首领
国家中国
时代东汉
主君孝灵帝、北宫伯玉
允→章
姓名边章
逝世不详
凉州

生平

编辑

叛乱

编辑

边允曾就任新安令。[1]

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凉州义从胡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宋扬王国等叛乱,诈称求见当时在西州素来知名的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从事韩约。韩约不肯相见,在金城太守陈懿劝说下才前去,王国等趁机劫持韩约等数十人为人质,并杀护羌校尉泠征、陈懿,而留下了边允、韩约的性命。二人为了活命,一起成为北宫伯玉叛军的军师,被任以军政大事。[2][3][4]陇西地区发布檄文,称韩约、边允为贼,分别悬赏千户侯捉拿。边允大约在此时因此改名边章,韩约也因同样原因改名韩遂[1][5]凉州刺史左昌趁乱盗用钱财数千万。[6]

叛军杀死陈懿后,边章等聚众十余万,攻烧州郡,[3]天下震动。汉灵帝因此征曹操为典军校尉。[7]边章等进围左昌于冀县。左昌召汉阳长史盖勋等来救。盖勋到冀,责怪边章等人背叛之罪,边章等人都说:如果左使君早些听了盖勋的话,发兵威胁他们,他们尚可改过自新;现在他们的罪已经重了,不能投降了。于是解围而去。[4][6]

后来边章等率数万骑进犯三辅地区,朝廷以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和中郎将董卓为正副帅征讨之。皇甫嵩请求调动乌桓三千人,北军中侯邹靖却上言称乌桓兵弱,应该招募鲜卑。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受命商议此事,大将军掾韩卓以为乌桓兵少,又与鲜卑世代为仇敌,若乌桓被调动,则鲜卑必定袭击乌桓老家,乌桓闻讯一定会弃军回救,这样无论是对军情还是军心都没有帮助;而邹靖驻地接近边塞,若令其招募鲜卑轻骑五千,必有破敌之效。车骑将军掾应劭驳斥,称鲜卑多为不法,难以制约,建议招募善守且不背叛的陇西羌胡,选拔精勇者,多给奖赏;陇西郡太守李参沉静有谋,必能给予奖励,得其死力。韩卓不服,与应劭辩论。于是汉灵帝诏百官大会朝堂,百官都认同应劭的建议。[8]

虽然皇甫嵩率扬武都尉陶谦攻打叛军取胜,[9]但因中常侍赵忠张让陷害,皇甫嵩以无功被免职召回,[10]而边章、韩遂等势力大盛。[3]董卓征讨无功。[11]

中平二年(185年)八月,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征讨边章等。张温表请别部司马孙坚参军事,屯长安。拜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张温,陶谦为司马、参军事。[9][12]隐士张玄建议张温趁手握大军之机剪除宦官、任用忠良,则边章之徒不足为忧,张温不能采纳。[13]张温以诏书召董卓,问责其无功,董卓很久才到,出言不逊。孙坚耳语张温,建议张温以军法处置董卓,历数董卓罪状,称边章、韩遂跋扈多年,应当抓紧时机进军征讨,而董卓却说未可,有碍军情也让众人生疑,这是他的第二罪;未果。[11]但董卓仍以此事记恨,为后来其杀张温埋下伏笔。张温合并诸郡步骑兵,共计十馀万,屯美阳,保护园陵。边章、韩遂亦进兵美阳。张温、董卓与其交战,不利。[3][4]

十月,谏议大夫刘陶上《陈要急八事疏》称“天下前遇张角之乱,后遭边章之寇,今西羌逆类已攻河东,恐遂转盛,豕突上京”,称边章及羌人叛军已经攻打河东,有可能势力更大而攻打长安,此祸皆由宦官而起。结果刘陶反被宦官诬陷而死。[4][14]

十一月,夜间有流星如火,光长十馀丈,照亮边章、韩遂营中,驴马都嘶鸣。叛军以为不祥,想回到金城。董卓闻之,高兴,次日与右扶风鲍鸿等合兵攻打叛军,大破之,斩首数千级。边章、韩遂败走榆中,张温派周慎率三万人追讨。孙坚劝说周慎:叛军城中无粮,必然要经过外面转运粮食;他请求率万人断其运粮之道,周慎再以大兵继后,叛军必困乏而不敢战,若其逃入羌中,众军并力征讨,则凉州可定。周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边章、韩遂分屯葵园狭,反断周慎运道。周慎害怕,于是弃了辎重而退兵。[3]

董卓奉张温命攻打先零羌,亦被围,粮尽,他筑堤坝装作捕鱼为食,其实趁敌军松懈涉水逃脱,其所筑堤坝导致水位升高,敌军无法追杀,于是成为众军中唯一全身而退的,屯扶风,封斄乡侯,邑千户。[3]中平三年(186年)冬,朝廷因战不利而班师。[11][15]

影响

编辑

张温出征时,调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前中山相张纯自荐统军,张温却让涿县令公孙瓒统军。结果这些乌桓军队都叛归。张纯因不被用而怀恨,对前泰山太守张举说“今乌桓既畔(通“叛”),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认为汉朝要灭亡了,趁机作乱。[12]

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被议郎傅燮以《议弃凉州对》驳斥,灵帝采纳傅燮之言。[6]

上军校尉宦官蹇硕畏惧忌惮大将军何进,于是与诸常侍一同说服灵帝派何进西击边章、韩遂。灵帝从之,赐兵车百乘,虎贲斧钺。何进秘密知道蹇硕之谋,于是称已派中军校尉袁绍东击徐、兖二州黄巾军,需要等其回来了再出兵,以图延迟行程。[16]

金城人麹胜趁乱袭杀祖厉长刘隽。县吏张绣伺机杀麹胜,郡内以为义。[9]

敦煌太守赵岐等新获除授的诸郡太守数人行至襄武,都被边章等所扣留。叛军欲胁迫赵岐以为帅,赵岐撒谎脱身,辗转回长安。[17]

结局

编辑

中平四年(187年)四月,韩遂杀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馀万,进围陇西。[3]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边章也在这一年被韩遂杀害;《典略》的记载则是病死。华峤《汉书》称董卓后来掌握朝政后,想迁都长安,司徒杨彪不肯,董卓作色反问杨彪是否想阻拦他的计划,还称边章、韩约曾来书信想让朝廷务必迁都,似边章仍在世,未详是否为马腾的误记。

评价

编辑
  • 孙坚:“章、遂跋扈经年(边章、韩遂跋扈多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献帝春秋
  2. ^ 《后汉书》卷八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后汉书》卷七十二
  4. ^ 4.0 4.1 4.2 4.3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5. ^ 典略
  6. ^ 6.0 6.1 6.2 《后汉书》卷五十八
  7. ^ 《三国志》卷一
  8. ^ 《后汉书》卷四十八
  9. ^ 9.0 9.1 9.2 《三国志》卷八
  10. ^ 《后汉书》卷七十一
  11. ^ 11.0 11.1 11.2 《三国志》卷四十六
  12. ^ 12.0 12.1 《后汉书》卷七十三
  13. ^ 《后汉书》卷三十六
  14. ^ 《后汉书》卷五十七
  15. ^ 《三国志·孙坚传》载“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但沈家本据《后汉书·灵帝纪》《董卓传》指出,朝廷和叛军有交战,边、韩也并没有投降。
  16. ^ 《后汉书》卷六十九
  17. ^ 《后汉书》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