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校史

一所位于中国天津的大学的历史

南開大學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歷史悠久,由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嚴修張伯苓共同創辦,肇始於1904年成立的南開學校,1919年南開學校大學部正式成立。

位於南開大學八里台校區的主樓,是南開大學的標誌性建築物

1919年9月25日,南開學校大學部舉行首次開學典禮,標誌着私立南開大學正式成立。1921年,南開學校大學部正式更名為「天津私立南開大學」。1929年,南開大學改科為院,設立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及醫預科,共13個系。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伊始,南開大學即成為轟炸目標,校舍幾乎完全焚毀。1937年9月10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的師資設備為基幹,成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2日,行政院命令遷至昆明的長沙臨時大學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9年,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則在重慶市沙坪垻南開中學校園內恢復成立。

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正式解散,南開大學由「私立」變更為「國立」,南開大學各院系所陸續返回天津八里台舊址復校。1946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在八里台舉行復校典禮,這一日被定為南開校慶日。復校後的國立南開大學,設文學院、理學院、政治經濟學院和工學院,計16個系,另設有經濟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邊疆人文研究室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開大學延續了公立大學的建制。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南開大學正常教學秩序被破壞,大多數教師受到打擊迫害。其中,1966年至1971年五年未招生。1978年2月17日,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確定南開大學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94年,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併入南開大學。1995年,南開大學入選中國首批「211工程」院校。2000年12月25日,入圍「985工程」。2017年9月,南開大學入圍「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籌備辦學期間

編輯
 
南開學校舊址

南開大學最初為南開系列學校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系列學校均緣起於嚴修自家的私塾——嚴氏家館[1]。嚴修雖然是接受舊式教育長大,並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的官僚,但他和張伯苓都意識到改革教育的重要性,認為「中國自強之道,端在教育,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只有通過教育的革新才能改變國家日漸衰敗的命運。[2]1898年,曾任學政、主張廢除科舉的嚴修辭官回家,並開始着手建立新式學校。1904年,私立南開學校建立,嚴氏家館的塾師張伯苓擔任校長[3]。之後,在意識到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急切需求後,嚴修開始着手創辦大學教育。

1917年,在嘗試創建的專門部和高等師範班一年便失敗後,嚴修派張伯苓先期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大學經營之道[4]。同年,嚴修也親赴美國對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舊金山大學等著名私立大學的運作進行考察。1918年底回國之後,嚴修和張伯苓開始為南開大學的創建奔走。兩人先行前往北京,面見教育總長傅增湘及多位知名學者,討論大學成立事宜,又找到梁士詒曹汝霖周自齊等人,募集大學創建的資金。之後兩人又親自或派人前往多處,爭取各地軍閥支持[1]。張伯苓、嚴修曾拜會曾多次給南開捐款的天津籍江蘇督軍李純,懇請幫助籌款。1920年10月,李純臨死前立下遺囑,將家產的四分之一,約合50萬銀元捐給南開大學作為永久基金。為此,南開大學修建了秀山堂和李純塑像以紀念[5]。在籌備本學期間,除嚴修、張伯苓兩位主要創始人外,國民政府教育總長范源濂也曾參與南開大學的籌備、創辦,並擔任校董會的董事、董事長[6]

建校初期

編輯
 
1919年9月25日南開大學開學紀念照(最後排左一即為周恩來
 
1923年張伯苓與南開大學教師合影

1919年4月,南開學校開始在中學部以南興建大學部校舍[7]。5月,南開學校成立大學籌備課,擬訂校章,規劃系科並組織招生工作。9月7、8日,南開學校大學部舉辦招生考試,錄取周恩來馬駿等首批96名學生[7]。9月25日,南開學校大學部舉行開學典禮,標誌着南開大學的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南開學校大學部設文、理、商三個科系[7]

 
洛克菲勒基金會、袁述之捐贈並保存至今的思源堂(1923年落成)
 
李純捐贈、毀於日軍戰火的秀山堂(1924年落成)

1920年,李組紳捐款三萬洋銀予南開大學,增設礦科,是南開大學礦科之始,並為南開購地七百餘畝。1921年,南開學校大學部正式更名為「天津私立南開大學」。1921年9月12日起,梁啓超受邀到南開大學講《中國歷史研究法》,吸引了天津各校教員學生前來旁聽[8],此後梁啓超擬在南開大學設立東方文化研究院,主要研究孔孟思想和宋朝理學,得到嚴修、張伯苓支持,但終因響應者寥寥而作罷[7]。1922年,是美國羅氏基金會在到南開大學考察,在旁聽邱宗岳先生的定性分析課,決定捐助一座科學館。袁述之亦參與資助興建,故次年落成後命名為「思源堂」。1924年,南開大學發生「輪迴教育」事件。南開大學學生寧恩承在《南大周刊》發表了名為《輪迴教育》的文章,認為當時的教育已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輪迴」怪圈。這種教育無法救國,學生的學習無法為社會服務。該文一度令南大師生關係緊張,但在張伯苓的冷處理下漸漸緩和,張伯苓開始反思效仿歐美教育體制的缺點。不久,南開大學教務會議決定,除英文課外,所有課程均改用國語講授[9]。1926年,南開礦科解散,吳大猷等師生被轉入理科繼續學習。1927年2月,盧木齋出資興建南開大學圖書館,落成後被命名為木齋圖書館[10]。1927年9月,由何廉倡議,校長張伯苓支持下,南開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作為獨立不隸屬於任何學科的專門研究機構在秀山堂成立。同年10月,南開大學滿蒙研究會成立。1928年,張伯苓主持學校募款委員合制定了「南開大學發展方案」,提出「知中國、服務中國」的辦學宗旨[11],以及「以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為學術背景解決中國問題」的目標[12]。1929年,南開大學改科為院,設立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及醫預科,共13個系。同年9月,歷史學教授蔣廷黻、經濟學教授蕭蘧、植物學教授李繼侗三位留美骨幹教師因私立南開大學經濟實力薄弱,被羅家倫延攬至條件待遇優沃的清華大學任教[13]

 
南開大學早期建築木齋圖書館

1931年,南開大學成立經濟學院,創辦化學工程系和電氣工程系,附屬於理學院[14],陳芝琴捐資建成芝琴樓。同年9月,位於保定的河北大學被改組,部分法科學生轉入南開大學就讀[15]。1932年設立應用化學研究所,制定了《私立南開大學章程》[16]。1933年6月,經張伯苓遊說,南開大學被納入英國庚子賠款補助名單[17]。12月24日,南開學校召開董事會,商議南開大學接辦海軍醫學院的相關事宜,最終未能成功[18]。1934年春,南開大學廣播電台開辦,由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在思源堂地下室主辦,至次年春因經費不足停辦[19]。1934年秋,南開學校三十校慶的紀念會上,張伯苓將「公」、「能」二字定為校訓。

截止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前,早期的南開大學已有文、理、商3個學院,12個系及經濟、應用化學2個研究所。然而作為私立大學,學校的學生規模一直較小,1937年在校學生僅429人,但師資力量則十分雄厚,教職員工110餘人,凌冰姜立夫饒毓泰邱宗岳楊石先李繼侗熊大仕蔣廷黻李濟蕭公權徐謨何廉方顯廷陳序經李卓敏黃鈺生張彭春柳無忌司徒月蘭張忠紱馮文潛張克忠張洪沅劉晉年錢寶琮等學者曾就職於南開大學[7]。此外,竺可楨湯用彤蕭叔玉范文瀾羅隆基吳大猷等也都曾在南開短期任教[20]。經過多年的發展,私立南開大學已經形成了辦學嚴謹,技風優良,重視基礎,考試嚴格,辦學效率高的特色,並贏得了「私立學校中之成績卓著者」的社會評價[21]

抗日戰爭初期

編輯
 
日軍隨軍畫家向井潤吉當年所繪日軍炸毀後的南開大學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迅速侵略華北地區。7月24日,南開大學物資開始疏散。[21]至28日,天津、北平相繼淪陷。7月29日,日軍派遣飛機對天津市內重點目標進行轟炸,當時作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第38師一部據點的南開大學被列為目標之一,秀山堂芝琴樓等校園建築被全部或部分炸毀,木齋圖書館部受損。[22]

7月30日,日軍攻入南開大學校舍,劫掠並縱火焚燒部分空襲未被炸毀的建築。同日,日軍炮隊亦自海光寺向南開大學射擊,共中四彈,木齋圖書館隨即起火被燒毀。[23]30日下午,張伯苓接受《中央日報》採訪並發表講話:「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24]

 
南開經濟研究所等所在的秀山堂被炸後的殘跡

私立南開大學成為中日開戰後第一所因戰火被焚毀的高等學府,校舍幾乎完全焚毀,損失據估計高達663萬元法幣,占當時全國高等學校全部戰爭損失的十分之一。南開大學遭襲受到當時多方關注,蔡元培胡適茅盾郭沫若等知名人士紛紛發函慰問[25]。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約見平津教育學術界人士時,向張伯苓承諾將重建南開,並表示「南開為中國而犧牲,有中國即有南開!」[25]8月1日,蔡元培、蔣夢麟、胡適、梅貽琦等七人致電國聯知識界合作委員會通報日軍侵略南開等教育機構的暴行,呼籲國際人士給予日本方面制裁。[26]

在轟炸發生後,在國際上迅速引起關注,西方多國駐天津使領館即向日本發出抗議。英國牛津大學在內18所高校的170名教授聯名聲援並敦促英國政府制止日軍暴行[27]。日軍對此辯稱,系因對中國兵占據南開大學、北寧鐵路局等地有計劃地襲擊天津日租界及日本的主要機關的自衛反擊活動,同時日方認為各國應向中方抗議。[28]1937年10月17日,天津、南京校友聚會紀念南開學校成立三十三周年,並一致表示對南開復校充滿信心[29]

西南聯合大學時期

編輯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

1937年8月28日,中華民國教育部致函要求私立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長沙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指定三校時任長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為臨大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共同治理校務[30]。9月10日,國民政府教育部發布第16696號令:「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的師資設備為基幹,成立長沙臨時大學。」[31]10月13日,南京陷落,長沙臨時大學擬議再度南遷。[21]10月25日,長沙臨時大學開學,11月1日上課,設4個學院17個學系。至11月20日,在校生共1452人。1938年1月,南京被日軍占領,學校被迫遠遷雲南昆明。2月,第一學期結束後,器材書籍已陸續分批運往昆明,全校師生分海陸三途進入雲南[32]。部分同學自長沙乘火車至廣州,以嶺南大學為招待站,分批自廣州乘船經香港、安南海防,再由乘火車抵達昆明。陸路桑東旅行團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經柳州南寧安南入滇。湘黔滇旅行團經陸路自長沙出發,乘船至湖南益陽,再步行經常德沅陵,由沅陵經芷江晃縣乘卡車快速通過,再穿越雲貴高原抵達昆明,長途跋涉3000餘里,於4月28日抵達[33]。4月2日,中華民國教育部轉知:奉行政院命令,並經國防最高會議通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領導行政體系沿襲長沙臨時大學,並依據照國民政府1938年發《大學組織法》施行,設置常務委員會為最高權力機構,南開校長張伯苓、北大校長蔣夢麟和清華校長梅貽琦三人擔任常委[34]。因張伯苓、蔣夢麟在陪都重慶任職,梅貽琦則常駐昆明管理西南聯大[32]。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蒙自兩地開課。9月28日,日軍飛機轟炸聯大教職員宿舍。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等部分機構南遷至重慶南開中學校園內

1939年10月4日,西南聯大各學院集中至新校舍後開學。西南聯大時期,畢業生分南開、清華、北大、聯大四類學籍,合併前學生擁有原校學籍,合併後招生為聯大學籍[33]。同年,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在重慶市沙坪垻的重慶南開中學圖書館內恢復成立,在昆明設辦事處[7]

1940年,日軍攻入越南,西南聯大準備前往四川,在敘永暫設分校安置新生及先修生。次年夏,局勢穩定後,敘永分校結束。1941年至1945年間,西南聯大有數百名學生應徵作戰翻譯、參與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參加印度遠征軍[35]

西南聯大期間,三校師生以「剛毅堅卓」的校訓為指導,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開展教學、科研工作。1944年1月1日,國民政府為褒獎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終身從事教育,頒發一等景星勳章,以示嘉獎[36]

1945年11月25日,西南聯大、雲南大學等4校學生自治會組織6000多人,在聯大校舍草坪舉行反內戰時事晚會,錢端升等教授演講。國軍第五軍士兵在牆外鳴槍威脅,並有人員切斷電源擾亂會場,引起昆明學校學生成立昆明市中等以上學校罷課聯合委員會(簡稱罷聯),組織聯合罷課,並呼籲停止內戰、組建聯合政府。12月1日,在國民黨黨務主任李宗黃、雲南警備總司令關麟征、第五十五軍軍長邱清泉帶領下,軍政部第二軍官總隊百餘人襲擊聯大、雲大等院校,炸死4人,重傷25人,即為「一二·一」慘案。之後,罷聯舉行更大規模抗議活動,各校罷課、罷教、罷工[33]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有關三校復校的布告

天津復校

編輯
 
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合大學舉辦結業典禮,聯大正式宣告結束。

1942年春節前,張伯苓拜會蔣介石,商談南開大學復校問題。會談後,同年2月17日,南大復興籌備會首次會上,張伯苓表示:蔣介石「仍本有中國即有南開之諾言,允我校(南開)復校時,與國立大學同等對待」[37]

1946年1月,南開大學在天津市重慶道成立復校籌備處,收回天津八里台校舍853畝地以及六里台中日中學、農場、運動場、苗圃等110畝地。4月,蔣介石親自簽署了將私立南開大學變為國立大學的文件[17]。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解散,三所學校復校。國民政府共撥付北大、清華、南開三校70億元旅途費,30億元建設費(北大10億元,清華12億元,南開8億元),私立南開大學改為國立南開大學[17]。因貨幣貶值,教育部續撥南開3億元復校經費。由於淪陷八年間,校園成為日軍兵營,面目皆非,給復校工作帶來極大困難[21]。南開大學師生在修建教學、生活等用房的同時,向日方索還被日軍劫掠的財物。10月,南開師生返回天津八里台復校,從日本追回圖書194箱,在每本歸校的圖書扉頁上粘貼了「民國二十六年此書被日寇劫去勝利後由東京收回刊此以資紀念」的標記[38]

 
1946年10月17日,國立南開大學在校慶日正式開學復校

1946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在八里台勝利樓舉行復校典禮,宣布正式開學,20日開始上課[39]。10月17日被定為南開校慶日[40]。12月,南開經濟研究所從重慶遷回天津。復校後的國立南開大學,設文學院、理學院、政治經濟學院和工學院,計16個系[40],另設有經濟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及邊疆人文研究室吳大任卞之琳蕭采瑜傅築夫高振衡李廣田羅大岡汪德熙謝國楨張清常等學者到南開任教。1947年1月1日,南開大學與耀華中學南開中學等學校學生共3000人舉行抗議美軍暴行的遊行,後與北洋大學遊行隊伍會和後衝擊天津市政府,迫使時任天津市長杜建時同意學生主張。1月4日,南開、北洋兩校學生共同發表罷課宣言,開展美軍從中國撤退運動[7]。1948年,張伯苓校長離任,由何廉代理校長[7]。1948年冬季,南開大學學生會、教授會、講助會和職工會聯合組成「南開大學安全委員會」,與校行政負責人楊石先、黃鈺生等共同保護國共交戰時南開大學避免遭到破壞[7]

1949年至文革前

編輯
 
1958年落成的南開大學圖書館(文中館)

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天津市。3月,河北省立法商學院解散,大部分學生轉入南開大學相關科系入讀[41]。6月27日,《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關於南開、北大、清華、北洋、師大等校院系調整的決定》公布,決定取消南開大學哲教系、北京大學教育系和清華大學法律系、人類學系[42]。1949年底,南開大學的教育系併入北京師範大學[43]

1951年,南開大學在木齋圖書館原址上重建了圖書館,盧木齋先生的後人遵其遺願再度捐資[10]。1952年春,三反五反期間,起初南開大學作為高等院校校內比較平靜。化工系的一位副教授曾坦白曾私拿藥品回家使用並願意賠償,掀起了南開大學校內三反五反運動的高潮,致使南開大學秘書長黃鈺生一度蒙冤[44]。1952年5月,為了收拾殘局,教育部正式任命楊石先為校長,天津市軍管會任命王金鼎為校黨委書記。同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南開大學工學院併入天津大學,天津大學的數學系和物理系併入南開大學,津沽大學商學院的貿易、會計和企管系調入南開大學[45]。南開大學由包含文、理、政經、工四個門類的綜合性大學改為僅有文理科的蘇聯式綜合性大學,設有14個系,3個專修科。1957年,楊石先出任南開大學校長[46]。1958年10月3日,南開大學物理系二十餘名師生自主建成中國高校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南開一號[47][48]。同年,南開大學的貿易、企業管理、會計、金融、財政、統計等經濟管理科系調出,獨立組建的河北財經學院[7],原經濟研究所調出,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河北省分院經濟研究所,但仍設立於南開大學校內[49]

1960年,南開大學新增設立地質地理系、物理二系和哲學系,1961年地質地理系即停辦[7]。1962年,由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自南開大學拆分後組建的中科院河北分院經濟研究所準備停辦,周恩來指示由南開大學重新接管,復名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50]。同年,楊石先創辦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奠定了南開大學化學學科的基礎[46]。1965年,南開大學物理二系的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學兩個專業師生整體搬遷併入蘭州大學[7]

文革時期

編輯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南開大學正常教學秩序被破壞,大多數教師受到打擊迫害。1966年「文革」甫一開始,時任河北省委文教書記張承先到南開大學開始煽動。時任南開大學黨委書記的臧伯平隨即成立了由龐誦逄負責的文化大革命辦公室和劉世凱負責的大字報整理組[51]。同時,臧伯平令黨委宣傳部邢馥德,虛擬了一個黑名單,以副校長何錫麟、婁平為首,把吳大任滕維藻鄭天挺等南開大學一百餘名教師職工列為牛鬼蛇神,稱之為「何婁黑幫」[52],致使其遭到誣陷、綁架、毒打等非人道待遇。1967年4月27日,天津大學、河北工學院等高校青年匯集南開大學發生萬人武鬥事件[48]。1968年8月20、21日,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3600人進入南開大學,接管了學校的領導權。11月,南開大學當時熱衷文化大革命的領導層發布通告稱南開大學叛徒成團、特務成網、反革命成串。周恩來得知後不悅,並反駁「我了解南開大學,南開大學哪來那麼多叛徒、特務、反革命?」[53]1969年,南開大學298人被揪斗,占全校員工7.2%,包含510名教師幹部在內的總計538人被非法審查;160人在學習班被強制學習,其中教授、副教授占93%[52]

1970年4月18日,南開大學出現了反對文化大革命的標語,稱「四一八」案件[52]。同年,天津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停辦天津半工半讀工科師範學院,人員併入南開大學[54]。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南開大學8名教工和23名學生罹難,2177間房屋受損,面積達77548平方米,精密貴重儀器設備損壞43件,價值56.6萬元,直接經濟損失逾500萬元[7]。文革結束後,據校方統計文化大革命期間全校3000多名師生中,583人被非法立案審查,437人被牽扯進158件集團性冤假錯案,246人受到各種程度的衝擊,21人被迫害致死,其中有學校原黨委書記高仰雲、化學家陳天池教授等[7]。南開大學校內曾成立過南開大學「八一八」紅色造反團等紅衛兵組織[55],歷史系曾出現了文革中罕見的活人展覽,讓受害者在展廳中向觀眾當面說出自己的罪行[52]

改革開放後

編輯
 
1979年10月校慶60周年,校方在馬蹄湖湖心島樹立了周恩來同志紀念碑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南開大學的教學秩序開始逐漸恢復[7]。1978年2月17日,國務院轉發教育部《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確定南開大學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高等學校[48]。1979年,楊石先再度擔任南開大學校長[46],旅居加拿大的漢學家葉嘉瑩到南開大學中文系執教三個月。10月,建校60周年之際,南開大學在馬蹄湖的湖心島修建了周恩來同志紀念碑[56]。12月,由南開大學谷書堂教授主編的《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正式出版,成為中國大陸北方各高校通用的經濟學教科書,被稱為「北方本」[57],該書突破了蘇聯教科書的框架、吸取當時理論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並歷經多次修訂,在中國經濟學科教育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58]

 
1984年范曾捐建的東方藝術大樓

1980年,校長楊石先提出請辭,在當時的高教界極為罕見[46]。次年,中央政府接受請辭並任命他為南開大學名譽校長[46]滕維藻繼任校長,在任職期間,南開大學利用傳統支柱學科基礎好的優勢,先後建立了博物館學、法學、旅遊外語、旅遊經濟管理、金融學、保險學、審計學、國際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編輯學等一批新的學科專業,形成了專業、系科較為齊全的文科教育學科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於1983年恢復了經濟學院。同時,還建立了應用化學、電子學、計算機應用、生物醫學、生物工程等一批理工科交叉、邊緣和高新科技類專業。1984年9月8日,南開大學研究生院正式成立,同年范曾捐贈3000萬元在南開大學校內建設了東方藝術大樓,成為校園內的標誌性建築物[59]。1985年,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及化學系金屬有機化學研究組基礎上組建,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60]。1986年6月,在陳省身楊振寧的共同提議下,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室開始籌建[61]。1987年,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研究世界經濟方向的研究室單獨成立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62]。到1980年代中後期,南開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生命科學、管理科學及藝術等多學科的綜合大學。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

1990年8月29日,隸屬天津市一輕局的檸檬酸廠全建制調整給南開大學新技術實業集團公司,成為天津市第一家劃撥給高校的工業企業[48]。1991年,葉嘉瑩應邀在南開大學成立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並任所長[63]。1994年,外經貿部直屬的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併入南開大學,參與組建南開大學商學院[64]1995年,南開大學入選中國首批「211工程」院校。同年,侯自新接替母國光出任南開大學校長。1997年7月,在南開園被日軍炸毀60周年之際,南開大學重新鑄造校鍾懸掛於大中路旁。1998年5月,南開大學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簽定協議,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3.2億元人民幣在開發區建設南開大學泰達學院[54]。1990年代後期,中國大學合併浪潮中,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希望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根據「共建、調整、合作、合併」的方針進行合併,教育部和天津市領導以第十個入圍985工程的名額等條件向兩校施壓。但是,兩校均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辦學特色,且校友強烈反對,兩校的合併計劃最終失敗,辦學方針調整為「各自獨立辦學、相互緊密合作」,兩校之間連通的天南街也築起了圍牆[65]。同時,兩校合作建立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劉徽應用數學中心,在校園相接處選址建設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聯合研究大廈以作為兩校拒絕合併提議後的妥協[66]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研究大廈

2000年1月,數學家陳省身定居南開大學校園中由校方為其修建的別墅寧園[67]。8月,南開大學泰達學院正式成立。同年12月25日,南開大學入圍「985工程」。2002年,南開大學深圳金融工程學院成立[6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任名譽院長。2004年6月2日,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成立[69]。11月17日,南開大學與美國馬里蘭大學簽署協議建立北美洲第一家孔子學院——馬里蘭大學孔子學院[70]。2005年,南開大學下屬允公集團被發現共計4億元資金被違規使用。2006年5月,允公集團挪用資金案件被曝光[71]饒子和接替侯自新出任南開大學校長。2006年10月,南開大學體育中心竣工並投用。2007年12月24日晚,一輛別克轎車在學生活動中心刮蹭了一名騎自行車的學生並要求學生道歉,爆發衝突,被稱為「別克門事件」[72]。2009年,學校理念與深圳市政府願望、想法無法融合,導致雙方的合作破裂[73]南開大學深圳金融工程學院撤銷,校址由南方科技大學接收作為啟動校區[74]。2009年,南開大學將梁思成設計的學生第七宿舍樓重新修繕,變更功能為文科創新樓[75]

 
南開大學璣瑛青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2010年,國家旅遊局與南開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其直屬的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移交南開大學,與旅遊學系合併為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76]。同年,原定選址於靜海縣團泊湖畔的南開大學新校區計劃,因時任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的海河教育園區的主張,改為落戶海河教育園區[77]。2011年1月,以敢幹、敢闖著稱的校長饒子和被突然調離南開大學,引發諸多猜想[78]龔克出任南開大學校長。2013年,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參與組建成立了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同時還牽頭參與數學與科學前沿協同創新中心等協同創新中心的培育工作[79]。2014年7月15日,教育部第2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南開大學章程》。2014年,南開大學津南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80]。同年,南開大學璣瑛青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成立,是南開大學與天津市南開區共建的眾創空間[81]

 
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圖書館

2015年3月,南開大學參與組建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82]。6月,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相繼成立[83]。9月5日,南開大學津南校區正式啟用[84]。2016年9月,薛進文在擔任南開大學黨委書記長達14年後被免職,魏大鵬繼任[85]。10月,南開大學整建制接收天津市第四醫院,作為南開大學附屬醫院[86]。2016年11月,南開大學迎水道校區開始拆除[87]。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的名單》,南開大學入圍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入圍一流學科建設名錄[88]。2017年10月,南開大學與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天津市眼科醫院、天津市口腔醫院、天津市人民醫院、天津市胸科醫院、天津市環湖醫院、天津市南開醫院、天津市第二人民醫院、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五四醫院等12家三級甲等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各大醫院將承擔南開大學醫學院的臨床教學任務[89]。2018年1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免疫學家曹雪濤接替龔克擔任南開大學第十任校長[90]。2019年9月,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宣布啟動「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即實施「文科振興、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醫發展」四大計劃,構建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兩大獎勵體系,在校內建設10大交叉科學中心,攜手世界一流大學打造10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91]

2020年10月,南開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92],天津醫科大學校長顏華兼任南開大學醫學院院長。2024年12月4日,南開大學與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簽署共建天津市人民醫院協議,將其作為南開大學直屬附屬醫院,定名為南開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校史研究與著作

編輯

南開大學校史是中國近代史、教育史、抗日戰爭史的研究對象。江沛等學者對蔣介石與張伯苓及南開大學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認為由於1949年後大陸政治評判使得蔣介石在南開大學的校史記載中成為被忽略不計甚至是有意淡化的因素,但南開大學在動盪年代的得到持續的撥款與躋身西南聯大等方面的支持,離不開蔣介石與張伯苓的交往及諸多政治因素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17]。金國、胡金平等學者對私立南開大學國立化進程中的「府學關係」進行了研究,認為權力讓渡與資源獲取相輔相成,而私立南開大學的國立化進程,實際上是國民政府通過辦學資源的分配逐漸控制、消解私立大學辦學自主權的過程[93]。南開大學設立了校史研究室,研究南開大學、南開學校、張伯苓等校史相關議題。南開大學校史研究室先後牽頭或參與出版了《南開學人自述》《抗戰烽火中的南開大學》《抗戰烽火中的南開大學歷史圖集》等校史著作。

2004年,南開學校建校百年之際,由南開大學校史研究室參與設計的《百年南開》展覽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94]。2017年,南開大學1986級電子系校友發起拍攝《南開百年傳奇》紀錄片[95]。2017年12月18日,中央電視台、天津電視台聯合拍攝的《有個學校叫南開》電視紀錄片開播,紀錄了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系列學校的百年歷史[96]

目前,南開大學正在津南校區籌建校史館,以展覽南開大學建校以來的文物、史料[97]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梁吉生. 逝去的大学. 同心出版社. 2005. ISBN 9787805939537. 
  2. ^ 彭景暉; 李笑萌; 陳建強. 教育救国,知识分子抗战之路. 光明日報. 2015-09-24. 
  3. ^ 侯傑、秦方. 南开之父张伯苓. 文匯報. 2005-01-27. 
  4. ^ 欒樹清. 教育家办学机制研究. 上海師範大學. 2013-03-01. 
  5. ^ 佚名. 李纯与“秀山堂”. 今晚報. 2004-10-08. 
  6. ^ 慈波; 朱艷艷. 范源濂略论.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0-10-10, (2010年05期).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南開大學校史編寫組. 南开大学校史.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9-10. 
  8. ^ 林放. 最忆是南开:梁启超在南开. 南開大學出版社. 
  9. ^ 金衛國、李娜. 南开学校新教育中国化述评(1904-1937). 南開教育論叢. 2013-03-01, (3). 
  10. ^ 10.0 10.1 蘇莉鵬. 卢木斋:甘把自家变学堂. 城市快報. 2011-01-24. 
  11. ^ 閆廣芬、王樹時. “知中国,服务中国”:张伯苓的南开大学办学之路. 高校教育管理. 2009, (第5期). 
  12. ^ 南開大學辦公室、南開大學黨委宣傳部編. 南开大学.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0-04. 
  13. ^ 宋秋蓉. 1929年私立南开大学教授流入国立清华大学的分析. 現代大學教育. 2012-05-20, (5). 
  14. ^ 电气工程学系详情再志. 南大周刊. 1930-05-13. 
  15. ^ 朱健. 1931年保定河北大学改组始末. 黑河學院學報. 2014-08-25, (2014(4)). 
  16. ^ 李向陽; 高磊. 老南开的建章立制传统. 南開大學報. 2014-11-14. 
  17. ^ 17.0 17.1 17.2 17.3 江沛. 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民國檔案. 2011, (01): 69–79. 
  18. ^ 梁吉生. 张伯苓年谱长编(中卷).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ISBN 9787107208928. 
  19. ^ 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 (編). 天津通志·广播电视电影志(1924-2003).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4-12. 
  20. ^ 竺可桢:中国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奠基人. 人民網.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4). 
  21. ^ 21.0 21.1 21.2 21.3 南開大學校長辦公室. 日军毁掠南开暴行录.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5. 
  22. ^ 中央社对天津战事的报道. 申報 (天津). 中央社. 1937-07-30. 
  23. ^ 日机继续轰炸南开. 申報 (天津). 中央社. 1937-07-31: 第四版. 
  24. ^ 南开精神——《中央日报》社评. 中央日報. 1937-07-31. 
  25. ^ 25.0 25.1 江沛.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开大学的存续与发展. 團結報. 2010-07-29. 
  26. ^ 蔡元培等致电国联知识合作委员会. 申報. 中央社. 1937-08-02. 
  27. ^ 英国教授对我学校改毁致电同情. 申報. 中央社南京十五日電. 1937-10-16. 
  28. ^ 北支特辑号·支那事变. 滿鐵發行. 1937. 
  29. ^ 校友聚会纪念南开学校成立三十三周年. 大公報(武漢). 中央社南京. 1937-10-18. 
  30. ^ 趙雄輝.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历史述评. 船山學刊. 2003-03-30, (3). 
  31. ^ 彭未風、劉德勝、唐瑤. 天津高等教育变迁史. 每日新報. 2015-06-28. 
  32. ^ 32.0 32.1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清华漫话.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29–33. ISBN 978-730-212-865-6. 
  33. ^ 33.0 33.1 33.2 方惠堅,張思敬. 清华大学志(下册).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7-302-04319-1. 
  34. ^ 楊燕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常委”大学理念比较研究. 雲南師範大學. 2011-05-19. 
  35. ^ 沈克琦. 西南联大抗战服务的光辉一页. 清華校友通訊. 2005, (11): 72–74. 
  36. ^ 劉宜慶. 南开大学因何从私立变国立. 人民政協報. 2013-03-28. 
  37. ^ 張伯苓,「南大復興籌備會首次會」張伯苓報告,南開大學檔案館藏,1942-02-17。
  38. ^ 任悅. 南开校园被炸77周年:日本要反省 中国当自强. 每日新報. 2014-07-30. 
  39. ^ 王兆成. 1948年南开大学复校见闻录. [2016-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40. ^ 40.0 40.1 張國. 南开校庆充满亲情和学术味. 南開新聞網. 2006-10-18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41. ^ 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北洋法政学堂及其沿革(齐植璐).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第44辑》.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 
  42. ^ 中央檔案館.共和國雛形——華北人民政府[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0.413.
  43. ^ 李剛. 大学的终结——19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 中國改革. 2003, (8). 
  44. ^ 申泮文. 南开大学元老黄钰生教授. 炎黃春秋. 1998-03-15, (3). 
  45. ^ 李曉晨. 津沽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其影响. 史學月刊. 2011-07-25, (7). 
  46. ^ 46.0 46.1 46.2 46.3 46.4 王文俊. 杨石先的人格精神. 南開大學報. 2016-12-30. 
  47. ^ 魏安賜. “南开一号”原子反应堆略述. 物理通報. 1959, (3). 
  48. ^ 48.0 48.1 48.2 48.3 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 天津通志.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7年. 
  49. ^ 易仲芳. 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 華中師範大學. 2013-03-01. 
  50. ^ 李家斌. 钱荣堃教授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人民教育. 1981-04-15. 
  51. ^ 魏宏運. 1966年南开大学“八七花开”纪实. 讀書文摘. 2014, (21). 
  52. ^ 52.0 52.1 52.2 52.3 魏宏運. 南开大学文革往事. 炎黃春秋. 2014-04-04, (4). 
  53. ^ 侯自新. 周恩来与南开大学. 南開學報. 1999-09-20. 
  54. ^ 54.0 54.1 天津市志·高等教育志. 天津: 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 2007. 
  55. ^ 胡學常. 南开大学红卫兵与“六十一人案”. 百年潮. 2008-02-04, (2008年第2期). 
  56. ^ 張荷順. 周恩来同志纪念碑. 建築學報. 1980-03-31. 
  57. ^ 常修澤. 谷书堂主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编修纪略. 改革與戰略. 2015, (1). 
  58. ^ 逄錦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的先行者——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 南開大學報. 2017-03-24. 
  59. ^ 羅健敏. 东方艺术馆建筑设计构思. 建築學報. 1988-11-26, (1988年11期). 
  60. ^ 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實驗室. 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实验室介绍. 自然科學進展. 1990, (4): 107–108+111. 
  61. ^ 陳天. 南开大学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简介. 現代物理知識. 1990, (2). 
  62. ^ 南开经济研究所(中国·南开大学)简史. 經濟研究. 1997-03-05, (1997(03)). 
  63. ^ 張國. 叶嘉莹回国定居 九十岁后再出发. 中國青年報. 2014-11-23. 
  64. ^ 侯自新. 深化高教体制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南开大学合并天津对外贸易学院的过程模式. 中國高教研究. 1998年, 第2期. 
  65. ^ 鄺新華. 一所大学的失落与一种精神的缺失 南开大学九十年. 新周刊. 2009, (310). 
  66. ^ 張寶敏.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创新之路——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实施新的合作办学模式纪实. 中國高等教育. 2002-09-03, (2002(17)). 
  67. ^ 龍飛. 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几何人生. 北京晚報. 2004-03-31. 
  68. ^ 李海燕. 南大金融工程硕士国内首批昨日毕业. 每日新報. 2005-01-14. 
  69. ^ 聶際慈. 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十年 开源助力南开发展. 南開大學新聞網. 2014-06-26. 
  70. ^ 張蔚然. 孔子学院迎成立10周年 成中美教育文化交流成功平台. 中國新聞社. 2014-05-17 [2017-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7). 
  71. ^ 季譚、武風. 南开大学4亿资金被违规使用 重点疑犯已潜逃. 第一財經日報. 2007-02-05. 
  72. ^ 張國; 李新玲. "别克门"后南开请学生参与校园交通治理. 中國青年報. 2008-01-07. 
  73. ^ 徐維強. 南开深圳金融工程学院流产 副市长陈应春称双方想法利益不一致. 南方都市報. 2009-12-22. 
  74. ^ 張宏偉. 朱清时:不可能一下子实现“教授治校”. 華商報. 2012-06-28. 
  75. ^ 張國. 南开永远年青. 中國青年報. 2009-10-15. 
  76. ^ 国家旅游局与南开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國家旅遊局網站.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5). 
  77. ^ 孫滔; 陳丹. 当南开遇上饶子和. 科學新聞. 2009-04-01. 
  78. ^ 姚樹潔. 前南开校长饶子和卸任报告随想. 財新網. 2014-06-22. 
  79. ^ 鍾華. 数学与科学前沿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中國科學報. 2013-01-24. 
  80. ^ 南开大学津南研究院揭牌成立. 中國新聞網. 2014-05-18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81. ^ 趙濛. 渤海早报:玑瑛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成高校众创空间“标杆”. 渤海早報. 2015-11-11. 
  82. ^ 劉盾.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签约. 中國教育報. 2015-03-18. 
  83. ^ 張麗. 南开大学2015年新闻回顾. 南開大學新聞網. 2016-01-10. 
  84. ^ 辛文忠.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正式启用. 南開大學新聞網. 2015-09-05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85. ^ 張國. 魏大鹏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中國新聞社. 2016-09-05. 
  86. ^ 教育部,教育部關於同意南開大學接收天津市第四醫院作為附屬醫院的通知,教發函[2015]123號,2015-10-10
  87. ^ 姚華. 南开迎水道校区地块拟出让 含三宗天大周边地块. 城市快報. 2015-11-22. 
  88. ^ 江珊. 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 天津5所高校入围. 今晚報. 2017-09-22. 
  89. ^ 胡春艷、郝靜秋. 南开大学与12家医院签署合作协议 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中國青年報. 2017-10-17. 
  90. ^ 教育部. 曹雪涛任南开大学校长. 新浪網. 2018-01-03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7). 
  91. ^ 李鯤、張建新. 南开大学全面启动“4211计划”. 新華網. 2019-09-20 [2019-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1). 
  92. ^ 張建新、吳軍輝. 南开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签约 实质推进全面战略合作. 新華網. 2020-10-23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8). 
  93. ^ 金國; 胡金平. 权力让渡与资源获取:私立南开大学国立化进程中的“府学关系”. 高等教育研究. 2015-12-01, (2015-12). 
  94. ^ 王立文. 《百年南开》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天津日報. 2004-04-29. 
  95. ^ 郝靜秋. 南开校友总会第六届理事会2017年(扩大)会议暨第四届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举行. 新浪網. 2017-05-22 [2017-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96. ^ 陳慶濱. 《有个学校叫南开》于12月18日正式开播. 央廣網. 2017-12-12 [2017-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5). 
  97. ^ 南开大学征集校史文物资料启事. 南開大學新聞網.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