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大學

澳洲公立研究型大學

悉尼大學(英語:The University of Sydney),簡稱悉大USYD,是位於澳大利亞悉尼公立研究型大學。學校創立於1850年,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為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學術殿堂和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悉尼大學目前名列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9名[3]、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51名[4]、2021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27名[5]。其中悉尼大學商學院在《經濟學人》亞太二十五大商學院排名第15名[6],同時也是獲得商學院三重認證的全球頂尖商學院[7],其MBA於2024年由金融時報評比為全澳第一。根據2022年QS畢業生就業力排名,悉尼大學緊隨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之後,排名世界第四位。[8]

悉尼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校訓Sidere mens eadem mutato
中譯繁星縱變,智慧永恆
創辦時間1850年
學校類型公立研究型大學
捐贈基金A$40.7億 (2022年)[1]
校監貝琳達·赫金森英語Belinda Hutchinson
校長馬克·史考特英語Mark Scott (businessman)
教師人數3,574 (2022年)[2]
職工人數4,909 (2022年)[2]
學生人數69,200 (2022年)[2]
大學部人數39,507 (2022年)[2]
研究生人數29,693 (2022年)[2]
博士生人數3,669 (2022年)[2]
校址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悉尼
33°53′16″S 151°11′14″E / 33.88778°S 151.18722°E / -33.88778; 151.18722
校區市區、園林式
代表色紅、黃、藍    

                 

橙、黑(INSPIRED)     

           
隸屬澳洲八校聯盟
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英聯邦大學協會
世界大學聯繫網英語Worldwide Universities Network
全球管理教育聯盟
東南亞高等教育機構聯合會英語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網站官方網站
位置
地圖

悉尼大學是澳洲八校聯盟和六所砂岩學府的成員之一。悉尼大學同時也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大英國協大學協會及全澳唯一入選全球管理教育聯盟CEMS)的成員。

悉尼大學歷史上培養了一系列著名及重要的人物,包括八位澳大利亞總理、兩位澳大利亞總督、五位澳洲首席大法官聯合國大會主席、國際法院院長、世界銀行行長、澳洲歷代首富,人數均為南半球最多。此外有七位校友獲得諾貝爾獎克拉福德獎,以及110名學生獲得羅德獎學金

校史 編輯

19世紀 編輯

 
原菲舍圖書館、現麥克羅蘭堂(MacLaurin Hall)內的花玻璃
 
19世紀70年代的悉尼大學主樓(前方的道路為帕拉馬塔路
 
悉尼大學大禮堂內的威廉·溫特沃斯雕像和管風琴
 
主樓方場英語University of Sydney Quadrangle

悉尼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8年,當時的新南威爾士名流威廉·溫特沃斯英語William Wentworth在立法會議上提議將1830年建立的悉尼學院(Sydney College)擴大成一所大學。當時的新南威爾士正在經歷一場關於這片土地的未來和命運的大辯論。從這個殖民地初創時開始,延續了60多年的在新南威爾士流放英國罪犯的政策在1840年被終止,而同時自願前來謀生的移民越來越多。像溫特沃斯之類的活動家開始鼓吹結束總督獨裁,由選出的民意代表來負責政府決策。溫特沃斯認為一個想要實現自治的社會必須有一所無教派的公立大學;公立大學能夠給予每個孩子機會,不論出生階級,來「為了他的國家的命運成為一個偉大和有用的人...不論他是摩西耶穌默罕默德毗濕奴還是的信徒。」可是溫特沃斯的設想經過了兩次提議才最終通過。

1850年10月1日,新南威爾斯總督簽署了《悉尼大學法》[9],澳大利亞的第一所大學正式成立。兩年後的1852年10月11日,悉尼大學在市中心學院街(College Street)原悉尼學院的「大教室」正式開課(這裡現在是悉尼文法學校的校址)。1858年2月27日,維多利亞女王授予悉尼大學皇家特許狀,准許悉尼大學頒布的學位和英國本土的大學擁有相同的地位。[10]1859年,悉尼大學遷至現址,當時屬於近郊的坎伯當。

1858年通過的新南威爾士《選舉法》規定,一旦悉尼大學擁有100位高等學位畢業生,就能成為新南威爾斯殖民地立法院的一個選區。1876年,這個議會席位選出了第一個議員。但在1880年,這個選區的第二任議員,後來成為首任澳大利亞總理埃德蒙·巴頓當選後,選區被廢止。

1880年,悉尼大學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捐贈。富商和慈善家約翰·亨利·查雷斯英語John Henry Challis在遺囑中將他的大部分遺產贈予悉尼大學。經過身為最高法院法官的校監威廉·蒙塔古·曼寧英語William Montagu Manning爵士和英帝國稅務官的不斷鬥爭,最終悉尼大學在1889年收到了遺贈的大部分,總額20萬英鎊(相當於現在的2900萬澳元)的巨款。第二年,悉尼大學利用這筆捐贈設立了七個新的教授席位:解剖學、動物學、工程學、歷史、法律、邏輯和精神哲學以及現代文學。同樣重要的是,這筆捐款促使殖民地政府增加了大學的年度預算,在以後的十年裡大學得以迅速的發展。1880至1891年之間,悉尼大學建立了理學院;而19世紀50年代建立的負責專業資格考試的法學院和醫學院得以開始授課;大學聘請了一系列高素質的教授,在這個時期聘請的教授中,有四個後來成為了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885年,富商托馬斯·菲舍(Thomas Fisher)遺贈了3萬英鎊(相當於現在的400萬澳元),規定用於建立和維持圖書館。悉尼大學利用這筆捐款建造了作為主樓的擴建部分的菲舍圖書館(現在是麥克羅蘭堂(MacLaurin Hall))。菲舍圖書館在20世紀60年代搬出原址,搬到現在的圖書館樓。

悉尼大學從1881年開始招收女生,並且和男生同等入學,成為世界上最早實現男女平等的大學之一。

20世紀 編輯

 
悉尼大學畢業的澳洲首任總理、末任悉尼大學選區議員埃德蒙·巴頓

二十世紀上半葉,悉尼大學開始為澳洲貢獻溫特沃斯所說的「偉大和有用的人」,其中包括第一任聯邦總理埃德蒙·巴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悉尼大學作出了情報、科學諮詢和材料測試等方面的貢獻,數千個畢業生參軍,數百個畢業生們為國家和帝國捐軀。戰爭的需要使得研究(與教學相比)開始得到重視。同時,傳統的文、理、法、醫四大院系以外的實用學科也開始受到重視。悉尼大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傳統四大院系之外建立了六個新的科系,即牙醫系、建築系、農業系、獸醫系和經濟系。

二戰之後,悉尼大學經歷了大規模的擴張和重心的改變。一方面,由於戰後出生率的高速增長、大規模的移民和政府鼓勵退伍軍人入大學的政策,使得大學不得不迅速的擴張。1944年到1989年之間,悉尼大學的學生人數增加了4倍。同時,學校的教學和研究重心也很快的從過去的抽象學術和理論轉向實際和應用。50和60年代,悉尼大學建造了一大批新校舍,其中包括多次得獎的新菲舍圖書館——這座現代主意設計的建築打破了此前悉尼大學建築風格上的統一——此前的主要建築都採用了哥特式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古典式。學校的主校區至此已經擴張到坎伯當校址的極限,因此悉尼大學開始在毗鄰的達令頓英語Darlington, New South Wales購地建房。同時,政府的並校政策使得悉尼大學增加了包括悉尼音樂學院在內的一批專業學院和分校區。

二戰之後,特別是越戰期間,悉尼大學開始以示威、抗爭和激烈辯論聞名全國。60年代後期,關於開辦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課程的辯論引發了教授離席抗議、學生示威遊行和大規模鬥毆。[11]其他主要抗爭議題包括越南戰爭、種族和解,以及由圖書館罰款引發的關於學生參與治校決策的問題。

21世紀 編輯

2000年以後,悉尼大學開始規劃一批新的建築和設施,包括新的信息科技樓,新法學院,和新的中心行政和學生服務樓。2010年代末,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科系調整,包括拆開原來的經濟和商學系,商學科系建立單獨的商學院,而社會科學和政治經濟等則歸入文科系。計算機系則從理科系併入工程系。

2008年,悉尼大學宣布啟動大型籌款活動「INSPIRED Campaign」,目標是大學在未來十年(至2017年)籌得6億澳元,主要用於大學建設及慈善事業。[12] 「INSPIRED Campaign」亦是澳洲高等教育史上最大的籌款活動。2014年中,悉尼大學宣布「INSPIRED Campaign」已經達到籌得4億澳元的里程碑。[13]相關籌款更廣泛應用於大學的醫療等方面研究。[14]2015年6月2日,悉尼大學宣布「INSPIRED Campaign」已經達到籌得5億澳元的里程碑。[15]

校區 編輯

 
位於主校區坎伯當校區的主樓(正立面)

悉尼大學有一個由兩個毗鄰的校區組成的主校區組合,八個分校區和其他研究設施。大學的主校區分布在坎伯當達令頓英語Darlington, New South Wales,其哥特式的主樓和其它歷史建築是重要的文物遺產,並被英國《每日電訊報》和美國《赫芬頓郵報》評為世界上最美的十所大學之一。此外悉尼大學還在悉尼市中心、主校區周圍和其他地區擁有可觀的非教研用不動產,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市中心正中馬丁廣場2號的查雷斯大樓英語Challis House

主校區 編輯

 
位於主校區坎伯當校區的大禮堂
 
位於主校區達令頓校區的研究所大樓(Institute Building)
 
位於主校區坎伯當校區的衛斯理書院(Wesley College)

主校區位於悉尼內城區,中央商業區西南的兩個區:坎伯當達令頓英語Darlington, New South Wales,面積72公頃(包括學校自有的50.6公頃和各附屬書院擁有的21公頃)。[16]

悉尼大學建立伊始曾在市中心學院街(College Street)的悉尼學院(Sydney Institute)原址授課;現為悉尼文法學校。1855年,新南威爾士政府將當時離市中心三公里的格柔斯農場(Grose Farm)授予悉尼大學,也就是現在的坎伯當校區。建築師愛德門·布萊克特英語Edmund Blacket為新校園的中心部分設計了新哥特主義的主樓,主樓設計為長方形的方場,正立面中央是方形的大塔樓。主樓方場的正面建築,包括大塔樓,於1862年竣工,用料則選用了悉尼本地產的砂岩。主樓最壯觀的部分是兩座禮堂:仿西敏廳大禮堂和原為圖書館閱覽室的麥克羅蘭堂(MacLaurin Hall)。兩座禮堂都擁有精美的花玻璃和雕塑裝飾,以及壯觀的托臂梁屋頂。主樓正立面中央的大塔樓是學校的鐘樓,內置一組54鈡的排鍾。[17]排鍾在每週日和學期內的週二有定期表演,並在重要儀式前演奏。[18]

20世紀下半葉,由於學校的迅速發展,學校在毗鄰的達令頓購置土地,也就是現在的達令頓校區。坎伯當校區和達令頓校區一起組成了主校區。

主校區是悉尼大學的行政總部,有文科、理科、工程、建築、教育和社工、藥學、獸醫和商學等科系,同時也是法律和醫學系的總部。(法學院的部分研究和授課設施位於悉尼市中心。醫學院在全州各地擁有附屬醫院。)主校區也是學生課外生活的中心,是悉尼大學學生會英語University of Sydney Union學生代表委員會英語Students' representative council的總部。學生會在主校區擁有三座建築,提供餐飲和休息娛樂場所,以及供學生使用的會議和活動設施。每年三月新學年開始之前,學生會都會舉辦迎新周活動,其中重點是由各學生社團在主樓前的草坪上設立的攤位。主校區還包括6所半獨立式學院

近幾年,悉尼大學在主校區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建設,以更新設施並增加教研和學生活動空間。[19]這個計劃中最早完成的2006年竣工的新信息技術學院。在菲舍圖書館和醫學院附近建造的新法學院則在2009年揭幕。同期完成的還有新行政和服務大樓,其中包括由原先散布校園各處的理工科圖書館合併而成的新科技圖書館。工程還包括將坎伯當校區的主幹道,東大道(Eastern Avenue)變成步行區,並把路旁的梧桐樹和榕樹移除,代以本土樹種,桉樹。

自2007年以來,悉尼大學每年都在期末考試期間利用靠近達令頓的艾菲立英語Eveleigh, New South Wales舊火車場舉行部分考試。

主校區交通便捷,離雷德芬火車站英語Redfern railway station步行只要10分鐘,離悉尼中央車站步行大約20分鐘。主校區北邊的帕拉馬塔路以及坎伯當和達令頓校區的界路——城路(City Road)都是悉尼的重要巴士走廊。[20]

分校區 編輯

 
悉尼音樂學院
 
聖詹姆士校區,原悉尼法學院大樓
 
莫倫谷射電望遠鏡

174年以來,悉尼大學逐漸發展了數個分校區,以及其他不在主校區的教研設施。這一方面是歷史上應學生和教職員工的需要,一些科系(例如牙醫系和法學院的部分課程)設在市中心,以方便在職人士下班後進修及兼職教授下班後授課,並同時增進科系和專業領域的聯繫;另一方面,由於學校在20世紀後半葉以來不斷擴充及合併,亦使校區的數量增加(例如併入悉尼大學的悉尼音樂學院)。悉尼大學的分校區有:

  • 麥勒街(Mallett Street)校區(悉尼內西區)——主要為護理學系使用,以及語言學校和臨床研究中心。
  • 坎伯蘭校區(悉尼西區)——衛生科學系。這座位於悉尼西區的利德肯姆區英語Lidcombe, New South Wales校區原是獨立的坎伯蘭衛生學院,20世紀80年代被政府併入悉尼大學。在此的衛生科學系包括了除醫科以外的其他衛生科系,例如理療、語言治療、放射治療、職業病治療,以及健身科學和衛生信息管理。校區得名於坎伯蘭衛生學院,而衛生學院得名於悉尼大都會區的郡級區劃,坎伯蘭郡(歷史上曾有郡政府,現已停止運作,但土地管理制度下仍有此建制)。
  • 薩里山(Surry Hills)校區(悉尼市中心)——牙醫系,並包含悉尼牙醫院英語Sydney Dental Hospital。牙醫系的另一附屬醫院部門是在威斯密英語Westmead, New South Wales的威斯密醫院內的威斯密口腔衛生中心。
  • 聖詹姆士(St James)校區(悉尼市中心)——法學系。這座位於市中心菲臘街,新南威爾士最高法院對面的大樓過去是悉尼大學的法律系,悉尼法學院。2009年,悉尼法學院大部搬入了位於主校區的新法學院大樓,而聖詹姆士校區現在主要用於研究生課程。校區得名於大樓對面的聖詹姆士教堂及以此命名的聖詹姆士教區。
  • 洛澤爾校區(悉尼內西區)——悉尼藝術學院。散布在這座三面環水的花園式校區內的歷史建築現在是悉尼大學的美術系——悉尼藝術學院的校舍。這組名為科克布萊德建築群的建築建於1878年到1884年,由當時新南威爾士的政府建築師詹姆士·巴奈特英語James Barnet設計。這裡原來是一座大型精神病醫院,凱蘭園精神錯亂和犯罪精神病人瘋人院英語Callan Park Lunatic Asylum for the Mentally and Criminally Insane[21]20世紀末,精神病醫院搬入半島西部的新院院舍,悉尼藝術學院隨之搬入科克布萊德建築群。
  • 悉尼音樂學院英語Sydney Conservatorium of Music(位在悉尼市中心)——音樂系。原新南威爾斯州立音樂學院在1990年併入悉尼大學,成為悉尼大學音樂系的一部分(音樂系的另一部分在主校區)。音樂學院的校舍坐落在皇家植物園內,悉尼歌劇院附近。主體建築是一座城堡式的古典建築,1815年建成,新南威爾士早期著名流放犯建築師弗朗西斯·格林威英語Francis Greenway設計。這座當時被稱為「馬的宮殿」的建築19世紀時是總督府的馬廄, 1915-1916年改造成音樂學院。1994年校方調查後發現音樂學院校址不敷使用,開始考慮遷校。1997年決定將全校搬出,原址擴建,在保護主樓建築的同時,在內部,主樓地下和周圍地下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將入口改為主樓前的一個沉降式廣場,擴建了大規模的教學和表演空間。2001年改擴建工程竣工,音樂學院搬回原址。悉尼音樂學院的附屬中學,音樂學院中學,也在這座建築內。
  • 卡姆登(悉尼郊區)校區——獸醫系和農業系。位於悉尼農郊的坎姆頓校區是獸醫系和農業系的試驗農場和牧場。
  • 伯倫街(Burren Street)校區(悉尼內西區)——交通運輸及物流研究所(Institute of Transport and Logisitics Studies),位於主校區附近的紐鎮

悉尼大學的醫學系——悉尼醫學院英語Sydney Medical School下屬8所臨床學院,分別負責各所附屬醫院內的臨床教學。除此之外,悉尼大學的其他教研設施基地包括位於大堡礁上的獨樹島地質學研究基地,位於新南威爾斯昆士蘭邊界的納拉布賴植物研究中心,位於澳洲首都領地莫倫谷天文台英語Molonglo Observatory Synthesis Telescope,位於北領地馬寧格里達英語Maningrida, Northern Territory的科學考察基地營,位於古爾本的亞瑟草地(Arthursleigh)莊園、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藝術工作室,以及位於希臘雅典澳大利亞考古研究所英語Australian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at Athens等。此外悉尼大學授權位於悉尼滑鐵盧英語Waterloo泰勒學院英語Taylors College開辦針對希望進入悉尼大學的海外學生的預科課程。

院系 編輯

學院架構 編輯

 
物理學院
 
安德遜·斯圖亞特樓(醫學院總部)
 
悉尼藝術學院英語Sydney College of the Arts(科克布萊德樓)
 
工程系區域的草坪和歷史建築「舊小學校」
 
信息科技學院
 
新法學院樓
 
查理·珀金斯中心英語Charles Perkins Centre內景

悉尼大學的教學研究組織結構仿照牛劍,第一級機構是系(Faculty),下轄各學院(School)和研究所(Institute),學院下轄各科(Department)或專業(Discipline)。這個結構不同於美國和亞洲一些大學通用的以學院為基本單位的組織結構,但是一部分學院不隸屬任何系(或者自成一系但沒有系級機構),行政級別上和系是同等的。過去各系分屬三個牛津式的大學院(College)——人文、理工和醫藥(相當於劍橋的學院(School)或亞洲一些大學的「部」),但是2000年代末悉尼大學取消了大學院的建制。大學現有16個系和獨立學院 (依字母順序排序)[22]

  • 農業、食品及自然資源系(Faculty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Natural Resources)——雪大農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開課的農業專業,全系現有100個教研員工,現有三個研究專業:農業和資源經濟、農作物和食品系統、農業環境系統。此外該系下屬還有植物繁殖研究所。該系與獸醫系和理科系組成雪大的自然科學院系組。
  • 建築、設計及規劃系(Faculty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Planning)——建築係由四個專業組成:建築與關聯工藝、建築及設計科學、設計計算學和認知學、城市和鄉村規劃和政策。建築系畢業生包括數位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建築師。
  • 文科及社會科學系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文科系是全校歷史最悠久的院系,1852年開始授課,1856年任命第一個系主任,歷任系主任包括了澳大利亞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學者、作家和科學家。2011年,原來的經濟與商學系下的經濟學院被併入,系名隨之改為現在的名字。該系下轄五個學院:文學、藝術及媒體學院;語言文化學院、哲學及歷史研究學院、社會及政治學院、經濟學院,此外還有國際安全研究所和政府學研究生院。
  • 悉尼商學院 (Sydney Business School)——創建於1920年的經濟系在20世紀90年代發展為經濟與商學系,下轄經濟學院和商學院。2008年開始,學校決定將原經濟學院下的科系逐步轉入文科系,成為文科系下的兩個學院和兩個研究所。2011年,經濟與商學系重組,由原商學院和原經濟學院的少數學科組成獨立商學院。下轄八個專業:會計、商業分析,商務信息系統、商法、金融、國際商務、市場行銷、工作和組織學(管理學及人力資源管理和勞資關係),以及兩個研究生院:交通運輸及物流研究所和勞資關係研究所,其中會計和金融專業在2013年QS學科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九。[23]從1999年至2005年悉尼大學曾與新南威爾士大學合辦澳大利亞管理研究所 (AGSM) ,於2005年結束與該校的合作後,於2010年和2012年分別推出「全球高階工商管理碩士」(Global EMBA)課程和「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工商管理碩士在2017和2019年兩年一度的《澳洲金融評論報》《BOSS》副刊排名全澳第一。在相同的排名中,全球高階工商管理碩士於2013、2015年和2019年排名全澳第一,並於2018年Ivy Exec排名亞太第九,全澳第一。[24]此外,悉尼大學商學院的管理碩士 (Master of Management) 也是全澳洲唯一獲選加入全球管理教育聯盟的學位課程,於2020年於QS全球管理碩士程排名第34名[25],以及2019年《金融時報》排名全球第29名[26],皆為全澳第一、亞太前五。同時,悉尼大學商學院是榮獲AACSBAMBAEQUIS商學院三重認證)的世界頂尖1%商學院。[27]
  • 牙醫系 (Faculty of Dentistry)——創建於1901年的牙醫系是澳大利亞第一座牙醫學院。下轄兩所附屬醫療設施:位於悉尼市中心的悉尼牙醫院,和位於西區威斯密的威斯密口腔衛生中心。
  • 教育及社工系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Work)——原教育系成立於1910年,1989年悉尼教育學院(前身為1906年建立的悉尼教師學院)併入。原文科系下的社會工作與政策學院成立於1940年。2003年教育系與社會工作與政策學院合併成為教育及社工系。
  • 工程及資訊科技系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1920年成立的雪大工程系是澳洲第一所工學院,至今仍是全澳洲數一數二的工學院之一。根據2020年QS學科排名,雪大工程系在土木工程方面排名世界第14、全澳第二。工程系最早是1883年開課的理學院工程專業,1909年成立工學院,1920年升為獨立系。20世紀5、60年代,工程系隨着大學的擴招和科技的發展迅速發展,以至於學校新設立的達令頓校區的大部都為工程系使用。現在工程系除了在坎伯當校區有一座風洞外,其餘設施都在達令頓校區。工程系下轄六個學院:航天、機械及電子機械工程學院;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電氣及資訊工程學院、資訊科技學院、工程及資訊科技學系研究生院,此外還有十多個各領域的研究所。
  • 衛生科學系 (Faculty of Health Sciences)——衛生科學系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坎伯蘭衛生學院,1979年遷至位於悉尼西區的現校區,1989年併入悉尼大學,1994年護理專業併入悉尼護理學院。下轄九個科:衛生行為和社會學、健身和體育學、衛生信息學、醫療放射學、職業病治療、視覺矯正、物理治療、康復諮詢、語言病理學。
  • 悉尼法學院 (Sydney Law School)——1855年成立的悉尼法學院是澳洲最早成立的法學院,是澳洲公認的質量、名譽最高的兩所法學院之一。在2020年QS學科排名中,悉尼法學院名列第13,全澳第二。在學術論文的下載量方面,社科研究網絡英語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SSRN)在2016年將悉尼法學院排在世界第22、全澳第一,而在世界法學研究機構中排名第四。悉尼法學院曾五度贏得世界最高等級的國際法模擬法庭賽,傑薩普賽(Jessup Moot)的冠軍(最近一次是2017年),成績世界第一。悉尼法學院的校友包括一位聯合國大主席,一位國際法院院長,四位澳洲總理,23位澳洲最高法院法官(超過總數的50%),以及24位羅德獎學金獲得者。澳洲歷史上至少發生過兩次(1974-1975年和1998-2001年)國家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首長(總督、總理和首席大法官)都是悉尼法學院畢業生的情況。和悉尼醫學院相似,悉尼法學院的本科課程入學要求包括必須同時入讀或已完成至少一個其他本科學位。如學生獲得錄取同時入讀(即「雙學位課程」),則在修習其他本科學位同時開始基礎法律課程,但要在完成其他本科學位之後才能開始其他法律課程。
  • 悉尼醫學院 (Sydney Medical School)——1856年成立的悉尼醫學院是澳洲最早成立的醫學院,是澳洲乃至亞太地區最負盛名的醫學教學和研究機構之一。在2020年的QS世界學科排名中,悉尼醫學院排名全球第18名、全澳第二。悉尼醫學院的附屬教學醫院遍布新南威爾斯州,其中七所是悉尼大都會區的大型醫院,兩所是鄉鎮地區大型醫院,其他還包括數座較小型的醫院。醫學院下轄八所臨床學院負責在這些醫院的臨床教學。醫學院下轄還有兩所學院和一個科:公共衛生學院和醫療科學學院,以及鄉村衛生科。和悉尼法學院相似,悉尼醫學院的本科課程入學要求包括必須同時入讀或已完成至少一個其他本科學位。如學生獲得錄取同時入讀(即「雙學位課程」),則在完成其他本科學位之後方可開始醫學課程。悉尼醫學院的醫學學士雙學位課程入學分數線是澳大利亞所有大學本科專業中最高的。
  • 悉尼護理學院 (Sydney Nursing School)——悉尼護理學院的前身是1970年設立的坎伯蘭衛生學院的護理學院。1990年,原來的悉尼技術教育學院下轄的護理學院併入了悉尼大學,次年以此為基礎在校本部也設立了護理系。1994年原坎伯蘭衛生學院的護理學院行政上併入了護理系。2005年,所有護理科系併入麥勒街校區。到2004年為止,新南威爾斯州所有註冊前護理課程都由悉尼大學授課,但在2004年悉尼大學以學生人數過多負擔太重為由,經過聯邦政府批准把註冊前護理課程分散到全州其它大學,使得悉尼大學得以專注高質量的雙學位護理課程、研究性課程和研究生教育。2005年該系改名護理與接生學院,2009年改組為悉尼護理學院,使得護理系在名稱上和其它兩個專業系(醫學院和法學院)得以一致。
  • 藥學系 (Faculty of Pharmacy)——藥學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開始的藥學專業課程。1949年開始藥學研究項目,並開始任命藥學教授,1960年開辦藥劑學士課程。2000年藥劑科獨立建學院,成為澳洲第一所藥劑學院, 每年培訓藥劑學學士, 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多成為澳洲執業藥劑師,學術或藥廠製藥研究人員。
  • 理學系 (Faculty of Science) ——悉尼大學開始授課的1952年就開始了理科課程並任命了數學與自然科學教授,但是要到1882年才將文理科分系,建立了理科系。理科系下轄七個學院和一個學院級研究組(Unit),11個其它專業,以及12個各領域的科學研究所。學院(研究組)分別是:生物學院、化學院、地學院、科學的歷史與哲學研究組、數學統計院、分子生物學院、物理學院、心理學院。其它專業(大部分是與其他院系合辦或合作的)分別是:農業化學、解剖及組織學、信息技術、疾病學、藥學、生理學、環境科學、人類營養學、傳染病和防疫學、分子生物技術、土壤科學。
  • 悉尼藝術學院 (Sydney College of the Arts)——悉尼藝術學院是悉尼大學的視覺美術系。校址在位於悉尼西區的洛澤爾校區。藝術學院的工作室包括陶瓷、珠寶和飾物、玻璃、攝影、影像與數碼藝術、繪畫、印刷藝術、雕塑、表演和裝置藝術、理論研究。
  • 悉尼音樂學院 (Sydney Conservatorium of Music)—— 悉尼音樂學院是澳洲歷史最悠久、最具盛名的音樂學院之一。1915年新南威爾士政府撥款將原總督府馬廄改建為音樂學院。1916年3月6日新南威爾斯州立音樂學院正式成立,1918年附屬中學成立。1935年音樂學院建立了美聲學院。此後悉尼音樂學院按照「社區(業餘)、中等(中學)、高等(學院)」的三部教育模式逐漸發展成了完整的音樂專業大學。1990年音樂學院併入悉尼大學,改為現名。悉尼音樂學院培養了包括澳洲和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例如台裔美籍小提琴家林昭亮、小號家詹姆斯·莫里森、指揮家西蒙娜·揚等。
  • 獸醫系 (Faculty of Veterinary Science)——獸醫學院創辦於1910年3月22日,當時是澳洲第二所獸醫學院,但隨着1930年墨爾本大學獸醫學院的關閉,現在已是全澳洲教研歷史最長的獸醫系。1923年獸醫學院升為獸醫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澳洲唯一的大學獸醫科系。1936年獸醫系開始在悉尼遠郊購置牧場和實驗設施。獸醫系的附屬教學醫院和診所包括:悉尼小型動物醫院、坎姆頓大型及小型動物醫院、牲畜獸醫服務、以及鳥類、爬蟲與稀有寵物醫院。

學生人數 編輯

2020年註冊學生總數是60,968人,其中全職學生48,118人,兼職學生12,744人;男生25,676人,女生35,160人。按照2020年學籍統計數字,學生人數最多的五個院系依次為:文科及社會科學系、醫學暨健康系、商學院、理科系、工程系,這五個院系包括了全校近8成8的學生。[28]

行政和標誌 編輯

 
諾曼·麥克羅蘭英語Henry Normand MacLaurin(1896-1914年任校監)身穿校監禮袍的肖像

悉尼大學的最高行政機構是校董會(另譯:大學理事會、校務委員會[29];英語:Senate),其權力由《悉尼大學法》規定並由新南威爾斯州議會問責。[30]除校監、校長和教務長之外,其他19位校董中有六位由新南威爾斯州政府指定和一位由校董會指定的外部校董,和由教研職工(四位)、其他職工(一位)、本科生(一位)、研究生(一位)和畢業生(五位)分別選擧的校董。校董會的主席是校監(另譯:校委會主席)[29]。校監由校董會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歷史上擔任校監的包括新南威爾斯總督、其他殖民地、州和聯邦的高官、州和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知名學者等。2013年上任、並在2016年連任的現任校監是金融和商界人士貝琳達·赫金森英語Belinda Hutchinson,她是歷史上首個當選悉大校監的商人,是悉大經濟系的畢業生。校監的禮袍是牛津式的黑底金飾長袍。[31]校監的副手是助理校監(Deputy Chancellor)。

學校的日常行政長官是副校監(校長)(Vice-Chancellor,Principal)。歷史上的副校監多為教授和法官。現任副校監是馬克·史考特英語Mark Scott (businessman),此前的職位是新南威爾斯州教育部秘書長。[32]

此外,根據英國大學的傳統,學校形式上的最高長官是校督(Visitor),《悉尼大學法》規定校督為現任新南威爾斯總督(所以2007-2013年之間,總督瑪麗·巴舍爾女爵士兼任校監任內,校督與校監為同一人)。但自從1990年《悉尼大學法》修正後,校督只有儀式上的職責而沒有任何行政權力。[33]

校徽和校訓 編輯

1857年,倫敦紋章院授予悉尼大學盾章

悉尼大學的紋章由幾部分組成。上部三分之一(紋章學稱「主帶」)是同時象徵英格蘭劍橋大學「行守之獅」英語Leopard (heraldry)(Lion Passant Guardant,三足着地,前右足擡起,身體側面、面部正面朝觀者)。主體下部是點綴四枚八角星的藍十字,類似當時已作爲新南威爾士的非正式標誌使用的「南十字星」圖案,不過一般十字上會有五顆星——中心一顆,四腳上各一顆,且一般使用五角或六角星。[34]有研究認爲在雪大校徽上使用八角星是反映了1830年代授予英國國教會澳洲教區的徽章。此外,校徽上的中央位置上則放置了一本象徵牛津大學的打開的書(不過此標誌在學術機構徽章中使用相當廣泛)。紋章下方是載有校訓的綬帶。[35]

悉大的校旗設計與盾章相似。

悉大的校訓為 Sidere mens eadem mutato(拉丁文,意思即:繁星縱變,智慧永恆;英文譯作: "Though the constellations change, the mind is universal"),原本寓意是說「即使南、北半球的星象不同,享有的知識和智慧卻是一樣的」[36]。後來衍生出來的涵義為「悉尼大學在南半球傳承了北半球古老名校們的傳統」[36]

澳洲著名作家與悉尼大學校友克萊夫·詹姆斯英語Clive James在他在他1981年發表的自傳體小說《Unreliable Memoirs》中,打趣地將悉尼大學校訓誤翻為:「悉尼大學實際上是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橫向平移了大約12,000英里」[37]

2010年,悉尼大學開始使用新設計的校徽。新標誌保留了1857年授予的正式盾章,但是簡化了紋章的組成部分,除掉了紋章下的校訓綬帶,並把外形改成了簡單的盾形。[38]在少數正式場合和正式文件(如畢業證書)上仍繼續使用1857年的紋章。[39][40]

權杖 編輯

悉尼大學的權杖(Mace)於1854年製成,象徵著校董會的權力,由當時的新南威爾士總督代表維多利亞女王並以她的名義賜予悉尼大學。杖頭用白銀打制,杖身為硬木。杖頭上用黃金分別飾以皇家、新南威爾士殖民地和悉尼大學的紋章,四周的裝飾主題則是英格蘭玫瑰、蘇格蘭薊和愛爾蘭三葉草。杖頭頂端是英國皇冠樣式,下部飾有拉丁文格言「DOCTRINA PARET VIRTUTEM」(意即讓教育推動美德)。[41]

權杖的正式執杖官是總儀仗官(Esquire Bedell),在畢業典禮和其他正式儀式的入場和退場隊伍中,持權杖走在校監之前。在大禮堂進行儀式時,權杖放置在臺上的特製權杖架上。[41]

此外,悉尼大學的另一柄儀式用杖是赫爾舍姆子爵夫人紀念杖(Lady Hailsham Staff),塔斯馬尼亞黑木製杖柄,頂端從下到上依次是愛爾蘭大理石球、銀制蘇格蘭薊、和子爵夫人小冠冕,飾有斯里蘭卡藍寶石。在正式儀式上由侍從儀仗官(Yeoman Bedell)持杖。[42]

學術泛論 編輯

大學排名
全球排名
QS》世界排名[43]19
泰晤士》世界排名[44]51
ARWU》世界排名[45]60
US News》世界排名[46]27
萊頓》世界排名[47]32
國內排名
QS》本國排名[48]2
泰晤士》本國排名[49]2
ARWU》本國排名[50]3
US News》本國排名[51]2
萊頓》本國排名[47]2
 
聖約翰書院,富理希爾塔樓底部

悉尼大學在2024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19名[3],在2021年度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27名[5],在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全球51名[4],在2022年度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名列全球60名[52]。此外,根據2020年度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悉尼大學排名世界第二。[53]

悉尼大學的科研競爭力在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公布的評估結果中排名世界第41位、澳洲第一。[54]在2022年度由國立台灣大學發布的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表現排名,悉尼大學排名世界26位,澳洲第二。[55]此外,根據2022-2023年度土耳其中東理工大學學術表現大學排名英語University Ranking by Academic Performance,悉尼大學排名世界第18位、澳洲第一。[56]

2018年,在澳洲研究委員會英語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三年發表一次的研究質量報告《2018年度澳洲傑出研究報告》英語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中,悉尼大學所有領域皆「高於世界水平」或「遠高於世界水平」。[57]根據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過去十年的引用次數排名,悉尼大學有13個科目(總共22個科目)位列全澳前三;並在臨床醫學,動植物科學,工程和社會科學的表現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為澳大利亞表現最好的大學。此外,悉尼大學在體育、社會活動、辯論、戲劇、音樂等領域皆居領先地位。

悉尼大學是澳洲培養最多高資產淨值人士的學府。2013年經統計其個人淨值超過三千萬美元的校友為247人[58],在除美國以外的全球大學中排名僅次於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排名全球第五、澳洲第一[59]。美國《紐約時報》對全球2500個HR部門和2000位企業的CEO發出了問卷,排名選出他們最想招聘的畢業生所來自的大學,悉尼大學名列全球第49位。[60]此外,根據《ABC NEWS》報導,悉尼大學的富有校友數量在美國以外世界第五,僅次於牛津大學孟買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61]商業雜誌《史匹爾財富管理調查英語Spear's Wealth Management Survey》將悉尼大學列為「全球培養億萬富翁的前100名大學」中的世界第44名、澳大利亞第二名。

著名校友 編輯

     
高夫·惠特蘭 H.V.伊瓦特 瓊·薩瑟蘭
     
吉曼·基爾 詹姆士·沃芬森 麥肯·滕博爾

作爲澳洲的第一所大學,悉尼大學174年來培育出了不少著名人士。

在澳洲國家領導人方面,悉尼大學的校友包括了八位澳大利亞總理(分別是埃德蒙·巴頓厄爾·佩奇威廉·麥克馬洪高夫·惠特拉姆約翰·霍華德東尼·艾伯特麥肯·騰博安東尼·艾班尼斯),是澳大利亞各大學中最多的;兩位澳大利亞總督(威廉·帕特里克·迪恩約翰·克爾),以及五位澳洲首席大法官加菲爾德·巴維克英語Garfield Barwick梅師賢紀立信羅伯特·弗蘭奇英語Robert French)。澳大利亞歷史上發生過兩次(1974-1975年和1998-2001年)國家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首長(總督、總理和首席大法官)都是悉尼大學畢業生的情況。國際組織方面,悉尼大學的校友包括了聯合國大會主席H.V.伊瓦特國際法院院長珀西·斯潘德英語Percy Spender世界銀行行長詹姆斯·沃芬森等。悉尼大學擔任其他國家領導人和要職的有湯加國王陶法阿豪·圖普四世,以及英國上議院的兩位貴族議員。其他校友還包括澳洲各州和領地的州長、州督和最高法院法官、澳洲儲備銀行(央行)行長,以及澳大利亞、英國、香港、印度等地的法官和州、市長等。

科學方面,悉尼大學培養了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兩位克拉福德獎得主,諾獎得主分別是約翰·康福思(1975年化學獎)及其導師羅伯特·魯賓遜(1947年化學獎)、約翰·海薩尼(1994年經濟獎)、伯納德·卡茨(1970年醫學獎)及其在悉尼大學附屬醫院時的導師約翰·卡魯·埃克爾斯(1963年醫學獎)。[62]兩位克拉福德獎獲得者分別是羅伯特·梅英語Robert May, Baron May of Oxford(1996年生物科學獎)和埃德溫·薩爾皮特(1997年天文學獎)。此外,悉尼大學培養的科學家中有許多成爲了英國皇家學會澳大利亞科學院的院士,其中包括一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和六位澳大利亞科學院院長。其他科學領域知名校友包括心臟外科醫生張任謙、一位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主席和三位宇航員。悉尼大學校友發明的重要科技成果包括飛行記錄器(黑匣子)、人工耳蝸心律調節器超聲波診斷儀、Wi-Fi無線網路技術[63]Thiele/Small參數等。

文化方面,悉尼大學校友包括女權主義作家吉曼·基爾普利策獎得主潔羅丁·布魯克斯英語Geraldine Brooks (writer)、詩人萊斯利·穆雷、作家凱特·格倫維爾英語Kate Grenville等。其他校友還包括電影人珍·康萍杜可風布魯斯·貝爾斯福德英語Bruce Beresford,演員羅絲·伯恩杜夫·朗格林賈桂琳·費南迪斯,指揮家西蒙娜·揚,女高音瓊·薩瑟蘭等。

校園生活 編輯

悉尼大學擁有上百多座階梯教室英語Lecture theatre,數百間實驗室,和數倍於此的其它研討室和工作室。同時有數十個國家級研究所附屬於各系或直接由大學管理。除了前文里提到的農場、牧場、附屬醫院診所等,其它設施包括南半球數一數二的圖書館系統,數座博物館和美術館,劇場和表演中心,音樂廳和完善的體育運動設施。此外,悉尼大學的主校區包括六座學院和三所其它住宿設施。悉尼大學的軍事組織,澳洲陸軍悉尼大學團英語Sydney University Regiment的團部也在悉尼大學的主校區。

圖書館 編輯

 
新菲舍圖書館。左邊的建築是開放式圖書館(總共5層,從此視角可看見三層),右邊是銅制外墻的書庫(9層),兩座建築之間有兩層高的門庭建築連接。
 
早期的悉尼大學圖書館(1908年以前),現為校董會會議室
 
1908年,即將落成的菲舍圖書館。右邊的坡頂建築是圖書館和閲覽室,左邊靠後的建築是書庫;可以看見書庫再往左的主樓西北翼尚未興建。

悉尼大學的圖書館系統由一個總圖書館——悉尼大學圖書館英語University of Sydney Library和14個分圖書館組成。悉尼大學圖書館是最大的學術圖書館[64],截至2009年(至今發布的最新數據)圖書館共有藏書477萬餘冊,實體期刊6734種,電子期刊93680種,電子書34萬餘種,總共館藏510多萬冊(種),此外還有大量的圖片和聲像資料[65]。悉尼大學圖書館對公眾開放,任何校內外人士都可以免費閱讀和查閱資料,且任何人士都可以辦理借閱卡(本校和關聯機構教師學生職工以及外校教師免費)。[66]

雪大圖書館創建於1851年。1885年,得益於托馬斯·菲舍(Thomas Fisher)的捐贈,悉尼大學興建了第一座圖書館大樓(1908年建成),並把圖書館改名「菲舍圖書館」。這座維多利亞新哥特式的圖書館坐落於主樓方場的西南角,包括氣勢宏大的三層閱覽室大樓(其中頂層閱覽室大廳現在是主要禮堂之一的麥克羅蘭堂)和相連的書庫,書庫內部使用了(當時屬於高新技術的)鋼結構,而外部保持了與方場保持一致的、比較折衷的哥特式樣。這座圖書館大樓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1962年新菲舍圖書館大樓揭幕,1967年相連的書庫大樓完工。新圖書館使用了國際現代主義設計,並獲得澳洲和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的兩項設計獎,書庫大樓使用了較特別的銅質外墻。現在的菲舍圖書館分為開放式的大學圖書館,和開架型書庫式的參考圖書館。此外,在菲舍圖書館大樓內還有專藏中、韓、日等語言書刊資料的東亞圖書館,負責保管珍貴書籍文獻的珍稀圖書圖書館,以及教育資料庫。

其它12所圖書館分館大多和各院系有聯繫。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包括大規模的輝皓法律圖書館(Freehills Law Library)和醫學圖書館(Medical Library),在美術資料領域有獨特優勢的謝斐美術圖書館(包括鮑沃當代藝術研究圖書館)(Schaeffer Fine Arts Library,Power Research Library of Contermporary Art),由原建築、工程、科學和數學圖書館合併而成的新科技圖書館(SciTech Library)。

博物館 編輯

 
尼可遜博物館所藏古埃及文物

悉尼大學有多個校內博物館,其中對公眾開放的有尼可遜博物館英語Nicholson Museum麥克雷博物館英語Macleay Museum、大學美術館(University Art Gallery)和周澤榮博物館英語Chau Chak Wing Museum

尼可遜博物館於1860年創建,收藏古文物。尼可遜博物館擁有澳洲和整個南半球規模最大的古文物收藏。[67]博物館以創辦人查理·尼可遜英語Charles Nicholson爵士命名。藏品主要是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文物和其他中東近東古代歐洲的文物,其中包括174年來收購的文物和本校考古專業在中近東和其他地區考古發現所得。尼可遜博物館在澳洲考古和歷史界有着重要地位,歷任館長都是古典史界的著名學者,包括後來成為英國國防大臣的伊諾·鮑威爾。尼可遜博物館的陳列室在主樓西南角的原菲舍圖書館底樓,對公眾免費開放。

麥克雷博物館是澳洲最重要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博物館的基礎是悉尼殖民時代的望族,麥克雷家族的昆蟲標本收藏。此收藏被悉尼大學購入之後,1887年在此基礎上建成了麥克雷博物館樓,此後經過校內外科學家的採集、捐獻和博物館的收購建設成了綜合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藏品專長是昆蟲學民族學、科學器材和歷史照片。藏品中的標本包括已滅絕和珍稀的物種,另外部分標本本身由於收集者的身份具有歷史意義——包括查爾斯·達爾文和他最早的追隨者之一,生物學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米克盧霍-馬克萊。麥克雷博物館的陳列室在主樓北邊,科學路麥克雷樓,對公眾免費開放。

大學美術館始於19世紀60年代,館藏2600餘件展品。藏品以中國藝術品、日本木刻版畫和歐洲油畫為主,其他藏品包括油畫、版畫、水彩畫、硬筆畫、紡織、攝影、裝飾藝術、雕塑和陶瓷等各種介質藝術品。

周澤榮博物館(Chau Chak Wing Museum)由澳大利亞華人地產開發商周澤榮斥資1500萬澳元興建,匯集了悉尼大學的古董、自然歷史、歷史照片、文化手工藝品和藝術品。博物館擁有2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共四層,是1860年建成開放的尼可遜博物館的三倍。周澤榮博物館吸收了部分尼可遜博物館、麥克利博物館和大學美術館的館藏。博物館於2020年開放[68]

除此之外,菲舍圖書館的善本圖書館(Rare Books Library)收藏了相當數量的古籍和珍貴文獻,以及其他和圖書館學有關的文物。館藏書籍包括一本第一版的牛頓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和《巴拿巴福音》傳世的兩本孤本之一,以及80份中世紀手抄本。圖書館的陳列室在菲舍圖書館內。

劇場和表演設施 編輯

 
悉尼音樂學院的凡不魯庚音樂廳(Verbrugghen Hall)

悉尼大學主校區包括一座表演藝術中心和一座大型劇場。悉尼音樂學院擁有音樂廳和一系列音樂表演設施。此外各院系大都擁有自己的表演空間。

悉尼大學最大的表演藝術設施是西莫中心英語Seymour Centre,1975年建成,這座多用途專業表演中心包括一座半圓型伸展式舞台劇場(780席),一座鏡框式舞台劇場(605席),小型表演室(200席),卡巴萊舞廳(120席),以及音樂系使用的音樂房。除了校內各系的年度演出,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公眾音樂和戲劇在西莫中心演出,悉尼的各個藝術節也在西莫中心安排節目。

除此之外,校內的另一座大型劇場是天橋劇場(Footbridge Theatre)。悉尼音樂學院校內的音樂表演設施包括國際領先水平的音樂廳凡不魯庚音樂廳(Verbrugghen Hall)(497席),多用途音樂表演室(220席)、兩座演奏廳(各116席)、和合唱團禮堂(Choral Assembly Hall)(213席)。

書院和其他宿舍 編輯

 
聖約翰書院外景
 
女子書院
 
聖約翰書院大禮堂

悉尼大學有六所書院和其他宿舍機構。悉尼大學早期有向牛劍式書院發展的傾向,但是因為當時書院都是由基督教各教派所辦,與大學創辦人的公立、非宗教辦學宗旨格格不入,而後來學校擴招又使得大多數學生必須走讀而不可能住校,因此大學的書院雖然占據了主校區的相當一部分,但作為學校生活的一部分長期處在了邊緣,各書院也從未發展成牛劍式的獨立書院。現在悉尼大學有六所書院。書院在機構從屬上獨立於悉尼大學,其組織法都由新南威爾士議會分別立法並分別撥於土地產權,但學術上各書院只提供有限的輔導而基本不負責教學,且學校招生由大學而不是書院主導,所以這些書院的地位介於獨立和非獨立書院之間。書院的食宿費用和其他學生住宿相比比較昂貴。

最早成立的三所書院是聖保羅書院聖公會,1854年),聖約翰學院天主教,1857年)和聖安德烈書院英語St Andrew's College, University of Sydney長老會,1867年)。三個書院原先都只收男生,但自2000年以來聖約翰和聖安德烈書院都陸續招收了女生,現在只有聖保羅書院只收男生。三所書院可各容納200左右住宿學生。三所書院都擁有壯觀的19世紀歷史建築,其中聖保羅和聖安德烈兩院由大學主樓的設計者布萊克特設計,聖約翰則由布萊克特監工,由威廉·沃德爾英語William Wardell根據奧古斯塔斯·普金的「完美的天主教書院」理念設計,其建築是澳洲的哥特式建築中突出的代表。

後三所書院是女子書院英語The Women's College, University of Sydney(無教派,1889年),衛斯理書院英語Wesley College, University of Sydney衛理公會,1910年),和聖索菲婭學院英語Sancta Sophia College, University of Sydney天主教,1929年)。其中女子書院和聖索菲婭學院是女生書院,衛斯理書院兼收男女生。

除了六座書院以外,悉尼大學在坎伯當管轄的其他宿舍包括瑪麗王后大樓(Queen Mary Building),團管學生宿舍(Regiment Student Accommodation),達靈頓學舍(Darlington House)以及阿伯克龍比學生宿舍(Abercrombie Student Accommodation)。而達靈頓排屋(Darlington terraces)以及國際學舍英語International House,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重建計畫則暫無下文。

體育運動 編輯

 
校內體育:1910年方場上舉行的女子曲棍球
 
校內體育:網球

悉尼大學的學生組織雪大體育健身會英語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下轄43個體育項目俱樂部,各俱樂部都由學生組成,負責組織校隊的訓練和競賽和聯誼、參加各個項目的校外比賽,以及州隊和國家隊的選拔。

多年來,悉尼大學的學生代表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參加多次的世界性的運動競賽。悉尼大學參加奧運會的歷史始於1904年的聖路易斯奧運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悉尼大學有21名學生運動員參加比賽,其中20名代表澳大利亞,一名代表斐濟參賽[69],而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悉尼大學則有30餘名運動員代表澳大利亞參加比賽[70],奪得一銀一銅[71]。此外,悉尼大學也長期參加英聯邦運動會。在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上雪大學生運動員奪得了12金九銀二銅的歷史最佳紀錄[72],在2014年英聯邦運動會上也有17位雪大學生運動員參賽[73]

此外大批雪大運動員還參加澳大利亞大學生運動會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各校隊中參加全國聯賽的有女子籃球隊、男、女子足球隊、男、女子水球隊(其中男子水球隊2005年奪得全國冠軍)、擊劍隊等。雪大橄欖球隊(Rugby Union)隊創建於1863年,參加新南威爾斯州的橄欖球聯賽,最近一次奪得聯賽冠軍是2005年。其他參加州聯賽的有拳擊隊、籃網球隊、美式足球隊等。此外雪大啦啦隊在2006年贏得州際競賽冠軍。各校隊中,創建最早的是雪大划船隊,創立於1860年,自創立起至今每年都與墨爾本大學划船隊舉行對抗賽,並參加一系列全國和世界性的比賽(包括台灣宜蘭盃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並幾乎在每次奧運會都有隊員代表國家參賽,其中1952年奧運會奪得八人賽艇銅牌的澳洲隊全部是雪大划船隊成員。

悉尼大學的運動設施分爲由雪大體育健身會管理的全校性設施,和由各書院管理的書院私有設施。

主校區的校屬大型體育場地包括兩座橢圓形球場,大學球場英語University Oval, Sydney即第一球場(No. 1 Oval)[74]與第二球場(No. 2 Oval),以及一座方型運動場,「方場」(The Square)。第一球場是雪大的橄欖球足球板球澳式足球俱樂部的主場地,是橄欖球在澳洲的誕生地。方型運動場則用於各體育俱樂部的各種室外訓練,以及院系間競賽。此外聖保羅和聖安德烈兩所書院各有一座橢圓形球場、聖約翰書院有一座橢圓形球場和一座足球場。[75]小型室外場地方面,主校區各處散佈有近20座網球場,有一組板球訓練網,此外各書院都有自己的網球、籃球場。雪大女子划船俱樂部的船塢位於忌獵卑力屈度灣[76]雪大划船俱樂部的船塢原位於蘭蔻河上的林利角英語Linley Point, New South Wales,但這座歷史建築在2006年被縱火燒毀[77],船隊至今仍借用其他船塢,但當地政府正在申請在原地為雪大划船隊重建船塢[78]

由雪大體育健身會管理的室內體育健身中心有三處,分別是位於坎伯當校區的競技場(The Arena),其中包括悉尼規模最大的室內攀岩設施之一(在此訓練的除雪大攀岩俱樂部外還有新南威爾士大學攀岩俱樂部和悉尼科技大學攀岩俱樂部);[79][80]位於達令頓校區的體育和水上運動中心(Sports and Aquatic Centre),其中包括一座室內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英語Olympic-size swimming pool[81];以及位於悉尼內城區天丕的蘿賓·韋伯斯特體育中心(Robyn Webster Sports Centre)[82]。三座體育健身中心都對公衆開放。主校區的兩座體育中心還包括六座壁球場。此外各分校區還有較小規模的室內和室外運動設施。

學術競賽與榮譽 編輯

悉尼大學學生參與世界級的學術競賽。其中,悉尼法學院曾六度贏得世界最高等級的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於1996、2007、2011、2015、2017、2021年獲得世界冠軍,歷屆總成績排名世界第一。[83]悉尼大學辯論隊則在世界大學辯論賽八次獲得全球冠軍(最近一次是2019年),歷屆總成績排名世界第一。[84]

悉尼大學自1904年以來共有110名大學生獲得了羅德獎學金和19名研究生獲得蓋茲劍橋獎學金英語Gates Cambridge Scholarship[85]另外78年來有274名師生獲得福布萊特獎學金[86]

軍事參與 編輯

 
1927年悉尼大學團在雪大主樓前列隊迎接到訪的約克公爵(即後來的英王喬治六世)。

悉尼大學團英語Sydney University Regiment直屬於澳洲陸軍的第2師第5旅,是陸軍預備役軍官教導團,目前主要任務是培訓預備役軍官,並篩選合格學員至位於澳洲首都特區皇家軍事學院英語Royal Military College, Duntroon接受進一步軍事訓練。[87]團部設在悉尼大學的達令頓校區內。[87]

悉尼大學團最早是1900年建立的新南威爾斯州殖民地防衛軍的大學志願來福槍軍團(University Volunteer Rifle Corps)。1901年軍團的一百名志願役士兵併入新成立的聯邦中央軍;後於1903年改為悉尼大學偵察隊(Sydney University Scouts),1911年正規化為營級單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悉尼大學偵察隊有60%的成員參加了澳洲帝國軍,支援歐亞戰場。1927年悉尼大學偵察隊正式改稱為悉尼大學團英語Sydney University Regiment。1929年英王喬治五世批准悉尼大學團與英國皇家來福槍團建立對口關係。1956年悉尼大學團增設了工兵隊,1958年增設了炮兵隊。

1960年代開始,軍團轉型為澳洲陸軍預備役軍官的初階培訓與篩選重要單位。1965年澳洲國立大學連隊設立並開始招募預備役軍官,使得軍團的陣容更加堅強。1997年,悉尼大學團成為皇家軍事學院英語Royal Military College, Duntroon的下轄單位,為預備役軍官學員提供在職訓練,相當於皇家軍事學院的預科。2001年,新英格蘭大學連隊轉移至新南威爾斯大學團英語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Regiment

2002年,查爾斯史都華大學分隊、瑞福利納分隊設立,希望能在2003年各增加十名預備役軍官學員訓練績效。2008年,臥龍崗大學分隊轉移至悉尼大學團;悉尼大學團的直屬上級亦由澳洲皇家軍事學院改為澳洲陸軍的第2師第5旅。[8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University of Sydney 2022 Annual Report (PDF). University of Sydney.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16). 
  2. ^ 2.0 2.1 2.2 2.3 2.4 2.5 Annual Report 2022 (PDF). University of Sydney.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16). 
  3. ^ 3.0 3.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2023-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7). 
  4. ^ 4.0 4.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202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5. ^ 5.0 5.1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2019-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8). 
  6. ^ FT 2018 Americas and Asia-Pacific top 25 business school rankings. [2020-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9). 
  7. ^ Accreditation. [2020-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8. ^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 2022.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9. ^ University of Sydney Act 1850 (NSW). Documenting Democracy. [22 Febr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0月17日). 
  10. ^ Royal Charter of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PDF).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2-0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0-20). 
  11. ^ William West. Argumentative days over. The Australian. 1 January 1992: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p. 15. 
  12. ^ Collins, Sarah-Jane; Hurst, Daniel. Uni campaign turns to public. 6 May 2013 [10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3. ^ University of Sydeny:INSPIRED fundraising campaign soars over $400 million milestone. [2017-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9). 
  14. ^ Gilmore, Heath. Sydney University's Charles Perkins Centre a world first for collaboration.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6 June 2014 [24 Febr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15. ^ University of Sydeny:Our donors.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7-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7). 
  16. ^ Campus locations. University of Sydney. [13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3月1日). 
  17. ^ Carillon - About the Carillon. University of Sydney. [20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6). 
  18. ^ The Carillon. University of Sydney. [20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6). 
  19. ^ "Campus 2010 Building for the Future". University of Sydney. [11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0月6日). 
  20. ^ Getting to campus, "Getting to campu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3-04.. Retrieved 30 March 2007.
  21. ^ The Heritage of Australia, Macmillan Company, 1981, p.2/39-40
  22. ^ About the University: Faculties & schools. University of Sydney. 30 August 2011 [11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6). 
  23. ^ 存档副本. [2020-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24. ^ 存档副本. [2018-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25. ^ 存档副本. [2020-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26. ^ 存档副本.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8). 
  27. ^ Business School achieves 'triple crown' accreditation. [202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28. ^ Annual Report 2020 (PDF). University of Sydney.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16). 
  29. ^ 29.0 29.1 Annual Report (PDF). University of Sydney.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09). 
  30. ^ Senate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of Sydney. [16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9). 
  31. ^ Fellows of Senate - Academic dress. University of Sydney. [16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0). 
  32. ^ Vice Chancellor and Principal. University of Sydney. [16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6). 
  33. ^ Visitors of th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ydney. [20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4. ^ The Badge of New South Wales as adopted in 1876. Heritage Council of New South Wales. [2013-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1). 
  35.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s coat of arms. University of Sydney. 6 November 2009 [13 Febr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36. ^ 36.0 36.1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s coat of ar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7. ^ James, Clive. Unreliable memoirs. Pan Books. 1981: 127. ISBN 9780330264631. 
  38. ^ New decade, new dynamic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of Sydney. 8 January 2010 [22 Februar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39. ^ Report of the Vice-Chancellor and Principal (PDF). University of Sydney. 15 June 2009 [12 June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1-16). 
  40. ^ Sydney Alumni Magazine (PDF).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0-03 [12 June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5-07). 
  41. ^ 41.0 41.1 About Senate - Mace. University of Sydney. [19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2). 
  42. ^ Graduations - Senate - Lady Hailsham Staff. University of Sydney. [19 March 2012]. 
  43.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44.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Times Higher Education. 
  45.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2.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46. ^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47. ^ 47.0 47.1 CWTS Leiden Ranking 2020. Centr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48.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 Australia.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49.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 Australia. Times Higher Education. 
  50.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2 - Australia.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51. ^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in Australia.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52. ^ 2022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1-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8). 
  53. ^ 存档副本.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2). 
  54. ^ 存档副本. [2015-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55. ^ "Performance Rank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for World Universities". [2020-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56. ^ 存档副本. [2021-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57. ^ University of Sydney research shines in ERA results,[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8. ^ The Australian, Alumni offer a wealth of experien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9. ^ List of Global Universities With Richest Alums. [2013-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60. ^ New York Times, 'What the job market wants' ranking of universiti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1. ^ Top 20 Global Universities With the Wealthiest Alum. ABC News. [2020-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62. ^ Australia's Nobel Laureates and the Nobel Prize.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14-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4). 
  63. ^ WATCH: 5G WiFi Will Help Integrate Wireless Networking Into Everyday Lives. The Huffington Post. [2014-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31). 
  64. ^ Hanfling, Su. A Library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generations, new models (PDF). Discover Newsletter. University of Sydney Library. 2005-10 [2008-02-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7-22). 
  65. ^ University of Sydney Library (2009) Facts and Figures 2009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11-21.
  66. ^ University of Sydney Library (2012) Library cards and membership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5-01.
  67. ^ The Nicholson Museum, Sydney University Museums,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2-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31). 
  68. ^ Xiao, Alison. University stands by donor amidst UN bribing scandal. Honi Soit. 2018-05-24 [2019-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6 dead-url=no). 
  69. ^ Twenty-one Sydney athletes bound for Beijing.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2-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70. ^ University of Sydney athletes in action as London Olympics get underway.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2-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71. ^ Sydney Uni Olympians take medals at London 2012.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2-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72. ^ Sydney students dominate at Commonwealth Games.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73. ^ Sydney stars to shine at games.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5-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74. ^ University Oval, Sydney. CricketArchive. [2009-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75. ^ Grounds and Notices. 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英語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76. ^ Boatsheds. 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英語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5). 
  77. ^ Edmund Tadros. University boatshed destroyed in latest suspicious fire.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6-06-30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78. ^ Danielle Nicastri. Zoning change for Sydney University Boat Club. North Shore Times. 2012-02-21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3). 
  79. ^ The Arena. 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英語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80. ^ The Ledge. 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英語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81. ^ Sports & Aquatic Centre. 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英語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5). 
  82. ^ Robyn Webster Sports Centre. 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英語Sydney Uni Sport and Fitness. [201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83. ^ Phi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 [2021-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84. ^ 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 [2020-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5). 
  85. ^ Rhodes Scholars. University of Sydney. [2012-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9). 
  86. ^ Fulbright Scholars. University of Sydney. [2020-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87. ^ 87.0 87.1 87.2 Australian Army (2012) Sydney University Regiment - Australian Arm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