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烏克蘭

由YFdyh000在話題是否違反中立原則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 個月前
基礎條目 烏克蘭屬於維基百科地理主題的基礎條目。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國家和地區專題 (獲評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國家和地區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地理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烏克蘭專題 (獲評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烏克蘭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烏克蘭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侵權內容的來源

編輯

2007年10月3日移除的內容來自:

--Mewaqua 2007年10月3日 (三) 11:28 (UTC)回覆

建議將「親俄群眾 闖烏東3城政府公署」段落併入「2014克里米亞危機」

編輯

這段落實在太像新聞敘述,而且寫作風格也不太適合本條目。— lssrn45 | talk 2014年4月17日 (四) 05:43 (UTC)回覆

 完成移到烏克蘭歷史條目。-- 2016年1月18日 (一) 10:54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烏克蘭中的5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15:2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烏克蘭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8日 (日) 05:1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烏克蘭中的7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9日 (六) 18:5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烏克蘭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30日 (六) 14:11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2-02-25

編輯

  請求已處理

請求修改「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為「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 理由為根據頁面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4%E5%B9%B4%E5%85%8B%E9%87%8C%E7%B1%B3%E4%BA%9E%E5%8D%B1%E6%A9%9F有關入侵行為不被聯合國大會承認為合法 「合併」一字無法表達有關事件的嚴重性 而「併吞」/「佔領」更符合有關事件的描述--Kaiay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03:14 (UTC)回覆

OK.--誠心誠意。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1:36 (UTC)回覆
順帶一提,合併這個詞語原本的用法是錯誤的。這個詞語的用法應該是A與B合併,不是A合併B。--誠心誠意。留言2022年2月25日 (五) 11:44 (UTC)回覆
請求已被處理故關閉。~~Sid~~ 2022年2月25日 (五) 12:24 (UTC)回覆

烏克蘭地名音譯方案

編輯
DUPLICATE:
請移玉步至互助客棧討論。 ——魔琴 [ 留言 貢獻 ] 2022年3月25日 (五) 01:27 (UTC)回覆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有鑑於過去蘇聯的影響,蘇聯相關的地名,在其他國家大多以俄語作為音譯的標準。

目前烏克蘭的地名音譯多沿用俄語音譯方案,不過目前烏克蘭的唯一官方語言是烏克蘭語。

我建議維基百科條目上有關烏克蘭地名的條目,能改用烏克蘭語的音譯。

就如同許多國家,逐漸將拉丁化的基輔,取代 Kiev 改用 Kyiv 。同理

其他地名音譯也應該改用烏克蘭官方的名稱作為音譯的依據。

我嘗試在條目中直接編輯,不過其他用戶不討論語言的問題,直接視為破壞,我相當遺憾。

看來這可能需要時間跟大家討論,或許取得社群的共識會更好。有任何想法的歡迎在這邊討論。

Xingengjiwu留言2022年3月20日 (日) 15:43 (UTC)回覆

WP:外語譯音表把烏克蘭語參照俄語翻譯是嚴重的錯誤。見俄語音系烏克蘭語音系,兩種語言的發音有很大不同。比如烏克蘭語沒有俄語的ы音,俄語的г烏克蘭語讀作[ɦ],烏克蘭語的元音沒有俄語中的弱化(A音化)。另外人名地名也有很大區別,比如俄語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爾)烏克蘭語寫作Володимир(沃洛迪米爾),俄語Николаев(尼古拉耶夫)烏克蘭語寫作Миколаїв(米可拉伊夫)。鑑於2014年烏克蘭革命以後烏克蘭已經更改大量俄語地名,以及現在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入侵,有必要對中文維基百科上烏克蘭的人名地名翻譯做一個全面的修訂。
願榮光歸烏克蘭。🇺🇦閃光之刻 (留言) 2022年3月22日 (二) 02:40 (UTC)回覆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各國地名音譯方案

編輯

近日烏克蘭相關主題受大眾矚目。

中文界目前音譯的烏克蘭地名,多是沿用過去蘇聯時期,俄文的音譯。

目前烏克蘭的唯一官方語言是烏克蘭語。

本來音譯也都是採用通俗,大家熟悉的用法。

然近年來俄羅斯政權對於烏克蘭的種種侵略,使得其他國家注意到應該不再使用俄語的音譯,而應該以烏克蘭語的發音為準。

所以可以看到如英文界媒體,一些開始捨棄過去的 Kiev 而使用 Kyiv 來拼寫基輔。 這方面也是烏克蘭當局樂見的。

其他用戶主張,名稱應使用通俗熟悉的名稱,而不接受任何其他理由討論, 依照這樣的邏輯不知變通,那這樣是否 Kiev 變成 Kyiv 就是毫無意義呢?

如果任何正名活動,都單純因為大家還不知道,不是大家通用的形式,而不應施行,那正名應該要如何推行呢?

這是早晚都會發生的事,其他用戶以烏克蘭語音譯不常用為由回退,而不討論正名事宜,非常可惜。

Xingengjiwu留言2022年3月20日 (日) 16:09 (UTC)回覆

@Xingengjiwu:看得出來你很有熱情,但並不熟捻維基百科自有一套運作機制,條目的命名依據並非認為是「正名」即可套用,更直白的說,哪怕是白俄羅斯官方自稱為「白羅斯」,但現在條目依舊維持「白俄羅斯」的命名,就是因為後者譯名用的人極少,而維基百科:命名常規寫明清楚「命名原則優先於主要命名慣例」,你的主張「按照烏克蘭語發音」,充其量只是「名從主人」(何況請問烏克蘭官方有表態中譯名稱使用你的譯名嗎?),屬「命名慣例」,而「使用常用名稱」屬「命名原則」的一部分,因此規則上翻譯自不是你原創或按照那張翻譯表的那些無人用譯名(除非有關地名根本沒有中文譯名),類似情況如不會將英國移動為「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美國移動為「合眾國」(United States)。也許你不清楚你行為造成的破壞性,「尼古拉耶夫」此一著名海港城市,Google搜尋量高達863,000項結果,被你移動至梅科萊夫,不僅是搜尋量降至41,400項(20分之一),且羅列的結果全為某支烏克蘭女性足球隊的內容,除了維基百科本身的條目,用戶根本無法從這個名字找到對應的城市,即為了「正名」而把條目改了一個沒人認識的名字。最後,我不認為其他用戶「不接受任何其他理由討論」這項指控合理,請問你自己有考量到Talk:尼古拉耶夫_(尼古拉耶夫州)中反對的用戶的意見嗎?請問你是不是在取得共識前對條目自行進行大批移動了呢?--Aizag留言2022年3月20日 (日) 16:35 (UTC)回覆
(!)意見這樣的理由是導果為因,就是因為有正名的理據才要去推正名。會查到數量少,也是因為那不是以前用的音譯當然數量少。你說的白羅斯還沒有改,也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你把一個暫時性、階段性的狀態現象,說成正名沒道理的依據。Xingengjiwu留言2022年3月20日 (日) 18:31 (UTC)回覆
(:)回應:沒有什麼因果問題,一切僅以現況為主,當前使用的名字何種多就移動至何者,未來若有你那譯名普遍通用也方可移動之。還有你講白俄羅斯是「早晚的問題」,你可以看看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的搜尋結果(如下表),又或是Google搜尋「''白俄羅斯''」為4,430,000項結果,而「''白羅斯''」僅182,000 項結果(還提示「你是不是要查: "白俄羅斯"」),從開始有這議題的2018年至今已經四年過去了,中文圈仍普遍使用舊名,這「早晚的問題」沒有依據,基於現狀當然維持舊名。規則就寫在Wikipedia:命名常規,要不提出符合其方針的理據,要不提請修改其方針,僅此而已。
年份 白俄羅斯 白羅斯
2018 圖書:90、期刊:397、報紙:922 圖書:5、期刊:21、報紙:16
2019 圖書:32、期刊:313、報紙:846 圖書:3、期刊:16、報紙:6
2020 圖書:15、期刊:287、報紙:1544 圖書:0、期刊:8、報紙:2
2021 圖書:14、期刊:256、報紙:1386 圖書:0、期刊:10、報紙:0
2022 圖書:0、期刊:22、報紙:620 0

--Aizag留言2022年3月20日 (日) 18:47 (UTC)回覆

WP:外語譯音表把烏克蘭語參照俄語翻譯是嚴重的錯誤。見俄語音系烏克蘭語音系,兩種語言的發音有很大不同。比如烏克蘭語沒有俄語的ы音,俄語的г烏克蘭語讀作[ɦ],烏克蘭語的元音沒有俄語中的弱化(A音化)。另外人名地名也有很大區別,比如俄語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爾)烏克蘭語寫作Володимир(沃洛迪米爾),俄語Николаев(尼古拉耶夫)烏克蘭語寫作Миколаїв(米可拉伊夫)。鑑於2014年烏克蘭革命以後烏克蘭已經更改大量俄語地名,以及現在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入侵,有必要對中文維基百科上烏克蘭的人名地名翻譯做一個全面的修訂。
願榮光歸烏克蘭。🇺🇦閃光之刻 (留言) 2022年3月22日 (二) 02:44 (UTC)回覆
這樣不就是在維基上搞正名運動?請參看WP:命名常規及我在 上面的提及。別隨意把現實情緒或觀點混淆到維基項目的編輯中。 ——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2日 (二) 03:28 (UTC)回覆
(-)反對這樣做。維基百科可不是用作「正名」和政治宣傳的場所。雖然我更傾向於名從主人,但是查閱網頁、書籍及新聞可知,目前華語圈最常用的譯名大多數仍舊使用的俄語譯名。因此強烈反對這樣違反方針的原創譯名大規模改動行為。進行這種討論沒有必要。我認同Reke的觀點,正名必須是由外部發動並成為主流,之後維基百科才隨之更改;而英文維基百科之所以將「Kiev」改為「Kyiv」,那是因為「Kyiv」這個譯名現已逐漸成為主流。如果未來有一天烏克蘭語譯音的譯名成為媒體主流的話,我才支持採用你這種的方案。--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22年3月23日 (三) 14:50 (UTC)回覆
在中文世界(簡中、繁中,或者陸港澳台新馬等)廣泛改用新譯名之前,(-)反對由中文維基率先使用新譯名。而且僅就正名論,也不是非用不可。科特迪瓦/象牙海岸政府要求各國以法語拼寫「Côte d'Ivoire」作為該國國名在各國語言中的拼寫方式,中國大陸因此由意譯「象牙海岸」改為法語音譯「科特迪瓦」,台灣仍然使用意譯「象牙海岸」,英文維基仍然以英文拼寫「Ivory Coast」。--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2年3月25日 (五) 13:43 (UTC)回覆
我雖然不支持更名,但注意到聯合國大會第ES-11/1號決議中文版用的是卢汉斯克州,而不是卢甘斯克。 ——魔琴 [ 留言 貢獻 ] 2022年3月26日 (六) 13:12 (UTC)回覆
(-)傾向反對:關於烏克蘭地名的翻譯問題,我有幾點看法。
首先烏克蘭語和英語都是字母系統,而漢字不是;烏克蘭語和英語的轉換是非常容易的,而與中文的轉換較為困難。另外關於烏克蘭地名之所以在英語維基百科能夠迅速通過,首先烏克蘭語本身的拉丁化要容易許多,而基於英語使用者的讀者來說則沒有太大的閱讀障礙,除此以外英語使用者更容易接受新概念新事物。相反中文對於烏克蘭地名的翻譯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事情,想要一下子改變,真的很困難。
另外,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他們影響的主要是英語世界的人,相反對中文圈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假如在2014年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和台灣交往頻繁,使得大多數台灣人對於烏克蘭地名的音譯應該採用烏克蘭語標準而非基於俄語的標準。而在2022年匆匆忙忙的改名已經為時已晚。
最後,如果某地區的官方文件宣佈城市更名,則應服從於該地的官方通知,比如2019年3月20日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
BuenosDías 2022年3月29日 (二) 02:36 (UTC)回覆

再談烏克蘭地名譯名問題

編輯

注意到用戶@罗放:開始把一些烏克蘭地名移至按照烏克蘭語讀音的譯名。據2022年3月份的討論結果(Talk:烏克蘭),那時社群傾向於保留原有按照俄語讀音的譯名。現在快半年過去了,可能至少在台灣的媒體上使用烏克蘭語讀音的譯名逐漸增多。希望社群再次討論一下該如何處理烏克蘭地名譯名問題。 --萬水千山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06:51 (UTC)回覆

(:)回應:部分譯名是否應暫順從被媒體使用的俄語發音誤譯有待討論。但例如「霍斯托梅/戈斯托梅利」之類目前網上烏語發音使用更為廣泛的例子,並無理由使用既不符合名從主人原則,也不符合約定俗成的俄語音譯。--羅放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15:43 (UTC)回覆
還不是時候。——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8月17日 (三) 09:56 (UTC)回覆
(:)回應:可以注意到大多數關於此類地名的中文報道都是在戰事波及相應地區後才出現。而此類新聞參考的中文譯名有不小可能就是來自於維基百科。因此除已被一些中文媒體使用的俄語發音誤譯有必要討論外,網上尚無新聞報道的地名(例如「因霍爾河」/「因古爾河」)以及中文報道中俄語發音誤譯少於烏語發音翻譯的例子(例如「霍斯托梅」/「戈斯托梅利」,前者搜索結果多於後者),改為烏語發音似無任何爭議點。--羅放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15:37 (UTC)回覆
烏克蘭媒體也是沿用中文譯名,比如因古列茨河[5] 烏克蘭國家通訊社),移動後的「因霍列茨河」在Google上沒搜到任何結果。像因古爾河,在其他語言的維基上音譯成Ingul和Inhul的都有。移動到「因霍爾河」,中文啥搜索結果都沒有。--Kethyga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10:57 (UTC)回覆
(:)回應:「因古爾河」除了維基百科以外亦沒有其他什麼中文搜索結果。此類情況有何理據保留俄語發音的誤譯?此外不知您為何移除「因霍列茨河/因古列茨河」內容中的「烏克蘭河流」分類標籤?--羅放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15:13 (UTC)回覆
此河已經在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河流分類了,就不用也寫烏克蘭河流分類--葉又嘉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20:17 (UTC)回覆
主要是,烏克蘭媒體也採用了此俄語譯名。。。--葉又嘉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20:19 (UTC)回覆
關於「因霍列茨河」/「因古列茨河」的譯名問題我正致信ukrinform諮詢。但後面這個「因古爾河」/「因霍爾河」譯名問題,則因目前關注度較少未發現除維基百科外的其他地方使用,後一種情況我認為使用烏語音譯應沒有爭議。--羅放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21:15 (UTC)回覆
1. 由於按命名常規的常用名原則,霍斯托梅較您的編輯所用的戈斯托梅利常用,且符合名從主人慣例,在這種情況下不適用先到先得原則,故已回退您對這一詞條的編輯。
2. 「因霍爾河」和「因古爾河」兩個音譯均無百科外的搜索結果,參考名從主人慣例回退至因霍爾河的譯名。
3. 「因古列茨河」之譯由於目前已被不少中文媒體使用,故不做修改待今後討論或較權威譯名出現。--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3:29 (UTC)回覆
  • (!)意見譯名從主人,且不論俄國侵略問題,用別國的語言去翻譯烏克蘭地名本身就有不妥之處。且這個問題應當分類討論:
第一類:現有的一些以俄語(尤其是以「古/葛」音取代正確的「霍」的發音)的地名譯名甚至是在今年俄國入侵後才被中國媒體使用(很多是由於其新聞自俄宣轉譯),且在不少情況完全說不上約定俗成。例如安東諾夫機場所在地「霍斯托梅/戈斯托梅利」目前在Google俄語音譯搜索結果僅有12,600,000,少於烏克蘭語發音搜索的結果13,400,000,這類甚至使用廣泛程度不如烏語發音的俄語譯名按照通常標準應當轉用烏語音譯。而類似因霍爾河/因古爾之類地名甚至因為絕少被中文互聯網提及,兩者都沒有什麼搜索結果的譯名,更毫無保留俄語譯名的必要,甚至都不涉及誤譯是否被廣泛使用的問題。未見到有任何保留此類俄語音譯的理由。
第二類:而一些媒體報道存在普遍使用俄語發音誤譯的情況,這類情況建議參考中文權威機構翻譯,例如中華民國教育部發佈的地名中文譯文便是覆蓋面較廣的來源。而類似情況參考英語維基百科對基輔Kiev和Kyiv的處理,現在大多數過去以俄語翻譯的烏克蘭地名均已改為以烏克蘭語轉寫來作為主要翻譯,哪怕使用新譯名時網上仍然存在大量Kiev之類俄語轉譯。--羅放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14:32 (UTC)回覆
  • (!)意見,如果某烏克蘭語發音的中文譯名比較常見了,那應該轉成烏克蘭音的譯名。 反之 應該保留原俄語發音的--葉又嘉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20:11 (UTC)回覆
  • (!)意見,如果是中文媒體對地名譯名 還較少見時,建議以烏克蘭語音為譯名較為恰當--葉又嘉留言2022年8月17日 (三) 20:14 (UTC)回覆
  • (?)疑問:另外問@罗放:那Kyiv的烏克蘭語譯音又是什麽?從「基輔」改成基府是嗎?這樣體現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的意義,而且又對抗衡俄羅斯侵略上展現烏克蘭民族的定位。--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 2022年8月18日 (四) 01:50 (UTC)回覆
    這就有抬槓之嫌疑了。中文音譯兩者並無差別,但在英文中把強行用俄語轉譯的Kiev改為Kyiv則是世界主流做法。同樣,Gostomel的翻譯被更正為Hostomel也是類似的情況非常明顯的例子。尤其是強行使用「戈斯托梅利」等中文媒體都較烏語音譯少用的俄語音譯,倒是如同把現在的長春依然稱為新京一般。而觀中文維基百科其他條目對此類地名爭議的處理方法,甚至連俄國實際控制的海參崴都依然保持被佔領前的名稱,更何況是未被俄國佔領的烏克蘭呢?--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2:13 (UTC)回覆
    只要中文媒體這麼譯,而且多數都這麼譯,那麼不用去管譯名是否準確之類的問題。只要有可靠來源是這麼譯的,維基百科就不應該自創譯名,無論這個譯名多麼準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8月18日 (四) 02:21 (UTC)回覆
    如果按您的意見,至少「因古爾河」,「戈斯托梅利」等既未被多數中文媒體使用,又不知其來源的俄語發音翻譯應當沒有爭議地改為烏語音譯。對於這一類,目前暫未看到保留俄語音譯的理由。而其他已被中文互聯網使用的俄語音譯則有待後續討論或是待更加權威的譯名標準出現。
    當然了,這還暫未討論到一些因戰爭熱度在中文媒體多次出現的翻譯有可能是本來就來源於維基百科,而可能存在循環引用的問題。--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2:29 (UTC)回覆
    此外,還有一類情況是過去被用戶批量創建的定居點小作品中自創的俄語發音譯名。對於這類並無來源並只存在於中文維基百科的俄語音譯,將其改為烏語也無不妥。--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2:38 (UTC)回覆
    通用譯法怎麼弄我們就怎麼弄,我們中文又不是別的語言的轉寫,雖然中文以音譯為大體原則,但中文譯名本來不一定和人家讀音一一對應。WP:COMMONNAME是原則,名從主人只是慣例。維基百科的音譯標準沿用國標,我也不知道維基百科用戶又什麼權威提出烏克蘭語的命名標準,這種翻譯本身就是自我引用,如果有學界提出新的翻譯標準就歡迎告知我們。--方的1P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2:47 (UTC)回覆
    暫不討論已被中文媒體多使用的那些譯名。按照這種說法例如「戈斯托梅利」等被強行使用俄語音譯,且不如霍斯托梅名稱通用(前者在搜尋引擎出現次數較少)的例子並無理由被保留。此外,命名常規並無討論到常用名稱以外的爭議問題,且名從主人,根據本來語言而非英語俄語之類通用語發音進行音譯本身就是中國通常使用的新華社譯名原則之一,只有在原譯已廣泛通用且無更新官方譯名時才會有例外。 --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3:02 (UTC)回覆
    (:)回應:我剛剛沒打上留言,誤以為是補簽名結果不小心冒充樓下IP。繼續說下,烏克蘭語的譯音就看情況。比如台灣媒體以前是用「頓內次克」,後來2022年2月俄烏衝突開始後中央社等台媒都改用「頓內茨克」。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改用烏語譯音。--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 2022年8月18日 (四) 04:25 (UTC)回覆
    這個比較難說,幾個讀音聽起來都類似。當然如果有試聽過該地發音的話會發現無論頓涅茨克還是頓內次克似乎略有差異,頓內茨克更像一些。當然了,在這一譯名被大陸或台灣官方收錄或是稱為更常用的名稱之前修改條目的必要性是不大的。而比較矛盾尖銳的則集中在Γ的發音,對於那些中文發G同烏克蘭語發音的H差得離譜的例子,如果不是已經成為約定俗成最常用譯名,沒有更權威譯法就先作為例外暫時保留的話,還是改掉為好。--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4:26 (UTC)回覆
  • 羅放說的在理。我的看法是比照「漢城」和「首爾」。倘若烏克蘭政府沒有去信要求中文各大媒體改名,而且用俄語譯名就是支持俄羅斯的立場為由,都要用烏克蘭語譯音,沿用俄語舊稱也未免不可。--115.43.25.70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3:48 (UTC)回覆
    對於有中文媒體已大量使用俄語發音的情況可先這麼處理,待權威譯名出現。
    而對於中文媒體更多使用烏語發音更多的情況,如霍斯托梅,克里維里赫等,依據命名常規的常用名原則,就沒有理由保留使用較少且不符合名從主人慣例的俄語譯名。此外,一些譯名如「克里維里赫」有大陸較權威地名翻譯詞典使用[1],同時其他一些譯名也有台灣教育部網站的譯名規範可供參考。--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4:14 (UTC)回覆
    如果沒有改名要求就不用改,如果要求了,也有「奧巴馬」「歐巴馬」「洪森」「雲升」的不改名先例,通用譯名就不需要改,而且維基百科又沒有資格出譯音表。第二點,烏克蘭語和俄語都是當地通行語言的地區(譬如烏克蘭東部地區),應該沒有必要一定使用烏克蘭語音譯,有必要討論一下烏克蘭語言政策,2012-2018年地區黨執政時期曾經出台法律賦予俄語區域性語言地位,2019年才要求統一使用烏克蘭語,我不覺得烏東地區早一點的譯名使用俄語存在太大問題。--方的1P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4:25 (UTC)回覆
    如果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常用名稱,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沒有烏克蘭官方或者中文世界權威譯名之前可以暫時保留。
    而對於那些俄語發音的中譯在網上使用本就較烏語譯名少的,如在網上較少見的「戈斯托梅利」等等,那問題反而應該是維基百科上的舊條目使用了非通用譯名,根據命名常規當然該更改,無需等烏克蘭官方要求。
    地區黨14年之後就完蛋了,而烏克蘭官方語言從來就是烏語。關於烏東和克里米亞的問題,使用中文為主要語言的陸台港等地都承認是烏克蘭領土,沒有人去承認「烏東地區」。具體可參考官方各地出版的地圖。沒必要因此違背名從主人的習慣不用烏語用俄語。此外,烏克蘭存在的俄語族裔也不代表就支持俄國,反對烏語官方地位。地區黨在2014年亞努科維奇叛逃之後就立馬將他開除出黨了,而很多俄語母語人士也在當時俄國入侵之後開始學習烏語,來自克里維里赫的澤林斯基總統就是一個例子。 --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4:35 (UTC)回覆
    按照ENWP的Language policy in Ukraine,2012-2018年期間「2012 Law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State Language Policy」生效期間,烏克蘭東部地區(不管是不是俄羅斯佔領區),俄羅斯語都是合法的區域語言。不討論政治認同,這個地區俄語和烏克蘭語都是通用且獲得官方認可(不管誰更通用,也不管當地人是否反對烏克蘭語官方地位),不管用烏克蘭語翻譯,還是俄羅斯語也好,翻譯過來都應該是正確的譯名,沒有你所謂的中文一定要使用烏克蘭語譯名。--方的1P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5:31 (UTC)回覆
    簡而言之,只要俄語是當地的通用語言之一,就有必要保留其俄語譯名。至於哪個是正式譯名,應該按照烏克蘭政府要求規定,維基百科還沒有權威決定哪個譯名更加標準。--方的1P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5:44 (UTC)回覆
    在沒有官方譯名的情況下,更通用->名從主人兩者都是是優於先到先得的。因此在烏語音譯網上見得更多的情況下,標題和主要的正式譯名應當更換為烏語發音的譯名。而不論俄語是否曾經在某些地區有法定地位,如果過去基於俄語的譯名既未因通用而被視為約定俗成在有官方譯名之前被接受,也因按現行法律沒有官方語言地位不符合名從主人原則,沒有必要保留。--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12:49 (UTC)回覆
命名常規中地方名從不是這樣使用的吧:「國家、地方等:如果代表該國或該地的政府或其上級政府的官方中文資料中有提供中文名稱的(主權有爭議者除外,先到先得為主),以該中文名稱來命名」。所以主要還是看常用原則,在多個中文區共同常用越多的越可能常用,而且考慮到這些地區存在兩個語言的原名,不應該只考慮政治正確而排斥另一個及對應的譯名。——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8月18日 (四) 06:07 (UTC)回覆
不用排斥,可以作為又譯為xxx。但標題只有一個,對於烏語發音在中文網絡已經更常用的情況,無論考慮常用原則還是名從主人都不應保留俄語發音為標題。--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12:52 (UTC)回覆
你似乎理解錯了?對於條目命名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按照WP:命名常規去處理,而導語詞一般情況下是跟隨條目命名,至於導語段是否保留其他命名作為次導語詞,一般情況都保留。也就是一般情況下,根據大部分情況,是取常用的作為條目命名並作為主導語詞,其他此常用或曾經出現過的作為次導語詞後列。至於是來自於俄語語源、烏克蘭語源,還是以前這裏的翻譯循環引證的,一般情況沒必要關心。如果俄語語源的譯名更常用,那就不應該因為政治正確性而排斥。——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8月19日 (五) 02:11 (UTC)回覆
Wikipedia:維基百科不是什麼#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Kethyga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06:19 (UTC)回覆
所以不應以「把(俄據時期)歷史放哪裏了」作為反對更名的理由。如果一個頁面存在的烏克蘭地名的俄語發音音譯已不符合Wikipedia:命名常規,那主動地將其修改為官方譯法-更常用原則/更符合名從主人慣例的譯名是合適的。而「先到先得」慣例在此是不適用的。--羅放留言2022年8月18日 (四) 12:59 (UTC)回覆
關於在維基百科上正名的問題,比如土耳其的官方縮寫已經改成Türkiye,英語Republic of Türkiye,主流印歐語系中沒有一個改的。捷克的更名在英維也被否決了。--Kethyga留言2022年8月20日 (六) 12:35 (UTC)回覆
@Ericliu1912 你看此人又急迫地給移動回去了, 因霍爾河 (Special:Diff/73284125/73336619)。此外,還在條目內夾帶私貨, 盧甘斯克 (Special:Diff/72440070/73257148),「敘利亞,朝鮮等俄羅斯衛星國」。且不說,有不少書籍中曾用過因古爾河。--Kethyga留言2022年8月23日 (二) 09:04 (UTC)回覆
Turkiye這個才是剛出現的情況,並無可比性。如果事事都能舉個例來看,Kiev之譯在英語維基百科等等地方已近乎絕跡又說明了什麼?敘利亞,朝鮮等的地位您可在個別頁面發起討論,與此討論無關故不認為有在此進一步討論的必要。但請注意,您提到的俄國傀儡盧甘斯克共和國的主要僅有軍事或經濟依賴俄國的從屬國承認是當前的客觀情況。--羅放留言2022年8月23日 (二) 10:12 (UTC)回覆
前者已經回退。若情況未有改善,應當提請管理員對相關頁面進行移動保護。——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8月23日 (二) 09:05 (UTC)回覆
如果您認為「因古爾」已成為常用名應當先提理據,而非未經討論進行回退操作。此外霍斯托梅/戈斯托梅利這個條目的個別問題已經在相應頁面發起了討論,建議附上您的依據而非進行編輯戰未經討論就多次進行回退操作。--羅放留言2022年8月23日 (二) 10:07 (UTC)回覆
我認為閣下才應提供合理之移動理據。另外,所謂「因霍爾河」顯係原創譯名,相對原名還沒有採用的理由。——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8月23日 (二) 11:52 (UTC)回覆
不好意思,我有致電中央社問關於地名翻譯的問題,中央社客服是說他們有自己的版本,但他們沒有提供自己的譯名表,不過就內容來看跟國教院的版本不同,另外國教院的譯名是一般人可以提出修改建議的。--Twistinez-Taiwaner留言2022年8月30日 (二) 03:27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 [2022-08-17] (中文). 


未通過的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哪一個國家有「歐洲糧倉」之稱?
    烏克蘭條目由Ghren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非一人主編或主編者非註冊用戶,屬於「country」類型,提名於2023年2月4日 04:49 (UTC)。
    •   說明:感謝U:A Chinese ID撰寫了當中數節的內容。Ghren🐦🕛 2023年2月4日 (六) 04:49 (UTC)回覆
    • (!)意見:請補充交通、教育、醫療保健等章節。「地理」章節應該拆出「氣候」、「生態」等章節。另外媒體章節才兩句話。--Allervous留言2023年2月4日 (六) 06:22 (UTC)回覆
    • (-)反對,條目章節組織有點別扭,且改寫後的歷史一章估計是受限於引用的中文書籍廣度深度所致,些許部分明顯內容還可以寫多一點,也可以按照英維加些插圖。而有些地方比如「紅白俄內戰時期」,直接改成「俄國內戰」時期不就好了,省得打這麼多字,看起來也得花點時間琢磨一番。總而言之就是,我認為一些部分還有擴編的可能,還有進步的空間,當然過個DYKC大概也夠了。以上是我的個人意見。藍莓味綠茶🍵 2023年2月4日 (六) 06:49 (UTC)回覆
    • (?)疑問,新版本如歷史章節是移動到最底部,還有刪除掉邊框一些訊息,對比起來是大幅改變內容結構,想問主新採編人可否解釋如此操作是如何滿足本版所列舉之評定條件?——約克客留言2023年2月4日 (六) 08:52 (UTC)回覆
    • (-)反對:這樣講可能不太厚道,但我認為本條目的編寫者在國家型條目可能沒什麼經驗,使條目內容與常規作法相異(歷史章節丟最後,頗令人費解)或流於形式(音樂就這?),也有不少維基化不足的語法(重複內連、外文紅連、如在有藍連的情況下旁邊附上外文名稱,而且都是非官方語言的英文?)。另外我個人認為,烏克蘭大饑荒作為嚴重影響俄烏關係、並延續至今的歷史問題,其受害人數忽略不計的寫法幾乎可類比提及南京大屠殺而忽略受害人數。儘管有人願意出手翻修條目是正面之事,但質量未達個人標準。--Aizag留言2023年2月4日 (六) 09:53 (UTC)回覆
      • 烏克蘭大饑荒——個人習慣有爭議的東西就不寫,不然數據準不準,中立不中立會成問題,加上了。
      • 重複內連——使用duplinks.js,整文大約有三四十個紅框,絕大多數是合理的重複內連。改掉重連1條。
      • 如在有藍連的情況下旁邊附上外文名稱...——非方針,但也改掉了。不過「加利西亞(Halych)與華倫(Volynia)」確實是硬傷。以上。Ghren🐦🕚 2023年2月4日 (六) 15:06 (UTC)回覆
    • 我不知道誰吞了我的話,我將話再貼一次:

「紅白俄內戰」那個改掉了。章節順序我是照抄大英百科全書的,不清楚「別扭」在哪。另外我也很同意條目有很多地方需要擴充,比如說「軍事」一節,本來寫好了「海軍」一節,但又發現「陸軍」變動太繁了,不好寫,於是就沒寫,然後為了章節上的平衡唯有註釋掉了。但是標準不過是「近期、原創、符合維基編輯規則,而且具有一定長度的中文條目」,沒有什麼內容就不能上新條目推薦似乎不合理嘛。交通也可以寫,然而戰爭都炸掉一半了,寫來有啥意思?另外,「反對」意味就是條目不合DYK的標準,哪有又反對,又覺得「過個DYKC大概也夠了」?  囧rz……Ghren🐦🕓 2023年2月4日 (六) 08:17 (UTC)

--Ghren🐦🕗 2023年2月4日 (六) 12:28 (UTC)回覆
  • 您維大部分國家條目都是歷史一章節優先,然後依下排的,就烏克蘭這國家條目最特殊了屬於是  囧rz……藍莓味綠茶🍵 2023年2月5日 (日) 16:20 (UTC)回覆
    • 同樣認為歷史一節應該放在最上方,現在條目的排版太奇怪了。歷史章節也有分段過度的問題,「獨立後」一節分成六段,每段僅兩三行字,讓我感覺像是在看年表  囧rz……——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2月6日 (一) 12:53 (UTC)回覆
      • 再仔細查看後決定投下(-)反對,國家類條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決定使用更嚴格的標準來評判DYK。條目內容不夠充分,「獨立後」一節缺少許多內容,不僅與英維相比少了很多,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如:1990年代的經濟衰退、克里米亞遭吞併、頓巴斯戰爭等都是一帶而過。此外有些語句有明顯的親俄POV,如「同月24日,普京宣佈將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使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完全採用俄方說辭,不指明是入侵),「自2014年起,烏克蘭在外交上「一面倒」向美國」(引用的PRC外交部的來源,明顯造成親俄觀點)。此外外交一節也實在太短了,烏克蘭參與了哪些國際組織,簽訂了哪些條約都完全沒提啊。——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2月6日 (一) 13:13 (UTC)回覆
  • (+)支持。針對上述 @藍莓味綠茶的看法,本人認為在沒有有關國家條目的格式方針確定的情況下,任何國家條目的框架都有理由不同。--     2023年2月6日 (一) 03:11 (UTC)回覆
  • (-)反對:本站不是大英百科全書,沒有必要捨過往之習例而據其排列條目章節。——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2月6日 (一) 05:16 (UTC)回覆
    不過,除了章節排版以外,我個人認為此條目之內容基本是符合新條目推薦標準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2月7日 (二) 13:57 (UTC)回覆
  • (▲)同上(-)傾向反對另外本人無意與條目主編交惡,主編對我提名過的DYK提過的意見我基本上是全盤接受,但是主編所言「但又發現『陸軍』變動太繁了,不好寫,於是就沒寫」和「交通也可以寫,然而戰爭都炸掉一半了,寫來有啥意思」給我的直觀感覺是有點不太負責任。BIT0865 · Discussion · 燕房線永遠的神! 2023年2月6日 (一) 09:04 (UTC)回覆
  • (=)中立:雖然不構成非常明顯的問題,雖然並沒有強制規則要求這一點,但請主編尊重既定慣例,維基百科是一個合作項目,根據MOS的精神,編者有必要維持編輯風格的相,而不是不顧全局單單改從其他百科。----Cat on Mars 2023年2月6日 (一) 08:13 (UTC)回覆
    • CatOnMars:MOS的精神雖是「有必要維持編輯風格的相對一致」,但是單純更改這個章節編排並不使「維基百科更易閱讀使用,並讓撰寫和編輯變得更加方便」,並沒有特別的收益。在我印象中,無論是中維的格式手冊,英維的Manual of Style的主、子指引乃至也從來沒有對正文章節任何約束。在我看來,對讀者來說歷史這一部份很多的內容對於閱讀下文並沒有大的幫助,而且大英百科對於「Place」幾乎都是這格式,我認為至少是一種廣被接受,而且經大英編輯們討論後得出的方案,那總被參照不可靠來源,而且沒有明文的方案為好。我移動只是因為不想煮下去而已。另外關於條目內容的問題,要是內容確是很重要的內容,我認為確實應該寫。但是如果不是必須的內容,我認為不會的就不寫,對讀者更負責任,「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謝謝。Ghren🐦🕘 2023年2月6日 (一) 13:28 (UTC)回覆
      關於ENWP對正文沒有約束其實並不正確,可見en:Wikipedia:WikiProject Countries/Templates,這東西2006年就有了,並且ENWP已經按照這套規則寫出來不少樣板條目,這套規則也從ENWP傳播到其他語言。根據我對中國條目的調查,這一規則在2006年就傳播到了ZHWP。從我的角度,這種風格符合你所說的「廣為接受」,並且目前在站內屬於主流,習慣的力量還是非常可怕的。----Cat on Mars 2023年2月6日 (一) 14:08 (UTC)回覆
  • (!)意見:序言方面的編寫有流水賬之嫌,事實上可平鋪為:
  1. 在9至12世紀,烏克蘭大部分地區都屬於基輔羅斯。
  2. 13世紀,烏克蘭到蒙古人的入侵。14世紀,烏克蘭受立陶宛和波蘭的統治。
  3. 15世紀,烏克蘭民族大致形成。
  4. 1654年,東烏克蘭併入沙俄。
  5. 18世紀80年代,西烏克蘭也併入俄國。
  6. 1917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成立,是烏克蘭歷史上首個民族國家。
  7. 1922年,烏克蘭加入蘇聯。
  8. 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將東波蘭併入為西烏克蘭。
  9. 1941-1944年間,烏克蘭被納粹德國佔領。
  10. 1944年12月28日,烏克蘭解放。
  11. 1945年,外喀爾巴阡與烏克蘭重新合併。1954年克里木半島被劃歸烏克蘭。
  12. 1991年8月24日,宣佈從蘇聯獨立。
其中除去散文編體的敘事方式,實質上忽略介紹概況如何,爲什麽會這樣的原因,從而直接給出了一個可能使讀者摸不着頭腦的結論,這點並不友好。我如果要是英文維基編輯,以此形式介紹中國大陸歷史,大約為「in the 16th to the 3rd centuries B.C,China adopted a feudal system、In the 3rd century BC, China was unified under a centralised government...In 1911,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established、In 1949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established.」然後把這些貼在序言界面上,那其實直接竪着寫下來也沒有什麽區別。個人建議編寫時應考慮文化、歷史形成脈絡之原因。而以流水賬取代散文編體,並不能體現對當事國之尊重。此外,一下刪除近一半的字節,恐難不引發爭議。當然,我相信主編只是對國家條目編輯的經驗有欠缺之處。另一篇明朝的條目就寫的很好。還望多吸取意見,以提升編寫之技巧。 謝謝您。——WMLO留言)。 2023年2月6日 (一) 21:12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烏克蘭國歌問題

編輯

諸位編者,現在烏克蘭的模板中連個國歌的音頻文件都沒有,正值其國家遭遇侵略之際,還請各位快些找到能自由使用的版本,否則條目實在有些簡陋,謝謝。——Yankees from Canada

是否違反中立原則

編輯

地圖描述寫「被俄羅斯暫時佔領的東、南部地區及克里米亞」,是否違反中立原則--Gdagys留言2024年9月27日 (五) 21:49 (UTC)回覆

不違反,但不準確。誰知道到底會不會變成長期佔領。——暁月凜奈 (留言) 2024年9月28日 (六) 03:21 (UTC)回覆
「暫時」的態度不太中立。「目前」是否{{when}},是否該改成日期起或者別的。--YFdyh000留言2024年9月28日 (六) 08:57 (UTC)回覆
返回 "乌克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