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海峽兩岸關係/存檔二

由点亮台湾在話題兩岸對比作為單獨條目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 年前

{{兩岸四地貨幣}}模板的標題怎麼寫比較合適?


如題--苞米() 2017年12月19日 (二) 13:30 (UTC)

這模板最初就是中國貨幣,不懂為啥要把台灣也列入,這不是在吃豆腐嘛。硬要說中華民國也曾是中國的話,頂多就是列模板: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而已。建議改為原名模板:中國貨幣Zenk0113留言2017年12月19日 (二) 14:06 (UTC)
會不會有人堅持(比如說該模板的一些編輯)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導致堅持要納入?現在用「兩岸四地 」作為妥協或許還可以(至少同時隸屬於中華民國貨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這兩個分類)。題外話:那麼之前舊台幣還有日本的台灣銀行券呢?應該有台灣貨幣史模板之類的模版而非中國貨幣模版來收納。-- Matt Zhuang留言2017年12月19日 (二) 17:30 (UTC)
如果這個先例開了,以後不就以兩岸三地為名去創任何模版或條目了,請依外交條目處理方式該屬中國範疇的列入,其他刪掉(跨語言的內容也只是中國貨幣,結果連來中文版本卻是兩個國家的貨幣,不懂中文的人還想說是不是統一了)。貨幣是國家發行,兩岸三地是政治用語完全不同分類。這不是像語言,可以跨國家或跨族群成立中文電影華人地區的延伸。Zenk0113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01:56 (UTC)
所謂「兩個國家」只是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人才那樣認為而已,並不等於就是事實。--苞米() 2017年12月20日 (三) 03:16 (UTC)
(!)意見:閣下的認知有嚴重錯誤。--Kolyma留言2017年12月28日 (四) 17:54 (UTC)
@Baomi:你這樣想彷彿認為現在中華民國已經真的完全滅亡而現在在台灣的政權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叛亂組織嗎?這樣在一些人眼裏跟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也就是一個中國,又有什麼不同?現在台灣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際控制的國土了沒?現在兩岸(ROC和PRC)就是互不隸屬的國家級組織。我認為貨幣也是政治一部分,這議題也就牽扯到台灣問題。既然中共還沒吞併台灣,還是刪除台灣部份回歸原來的模板:中國貨幣並且備註未實際統治台灣,台灣部份另外掛模板:台灣貨幣算了。 -- Matt Zhuang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09:45 (UTC)
@Mattc123456c:有些歪樓了,現在我們討論的不是你怎麼想或者我怎麼想,而是這個模板應該怎麼樣。現在的模板並不會讓人有「現在中華民國已經真的完全滅亡而現在在台灣的政權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叛亂組織」的感覺,就可以了。--苞米() 2017年12月21日 (四) 04:08 (UTC)
乾脆把圖格里克也併在一塊好了[開玩笑的] -KRF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10:23 (UTC)
@Mattc123456c:首先,我的確認為「台灣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其次,我怎麼認為其實和維基百科關係不大。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維基百科現有方針是不承認也不否認「台灣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一觀點。--苞米() 2017年12月20日 (三) 11:26 (UTC)
@Baomi:我知道了。雖然我是否定論者,不過我們可以繼續尋求共識。-- Matt Zhuang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11:43 (UTC)

貨幣的概念是國家發行。請問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過新台幣了嘛? Zenk0113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03:23 (UTC)

貨幣並不一定是國家發行的,國家、地區、地方政府、國家聯盟等都可以發行貨幣--苞米() 2017年12月20日 (三) 03:30 (UTC)
這幾套錢幣有什麼關聯性?如果沒有,這就是沒有必要的模板 -KRF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09:04 (UTC)
如果關聯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還是刪除未實際統治的台灣部份然後改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吧。 -- Matt Zhuang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09:45 (UTC)
兩岸在法理上是同一個國家,四個地區的關聯性自然就在這「同一個國家」上,對於這個國家是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個人認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屬於兩岸關係的討論範疇,這個貨幣模板現在的條目名是可以規避這個分歧的。--苞米() 2017年12月20日 (三) 11:26 (UTC)
但是現在的事實就是未實際統治台灣,如果有標示會更好;而跨語言導致混淆也是問題。-- Matt Zhuang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11:43 (UTC)
直接斷開他們的跨語言應該也是一個處理措施,畢竟,英語版的裏面有古代貨幣部分。--苞米() 2017年12月20日 (三) 11:47 (UTC)
法理是什麼東西?維基百科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規行事。而且既然你自己都承認兩岸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你自己的個人觀點,那就不該以這個人觀點創建模板。-KRF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12:28 (UTC)
@Kerolf666:,法理上兩岸同屬一國,是指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兩岸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我個人認同這個觀點;而中華民國憲法的觀點是「兩岸同屬中華民國」。至少在兩個政府修改憲法相關論述之前,兩岸在法理上是一個國家。再次重申,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維基百科現有方針是不承認也不否認「台灣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一觀點。--苞米() 2017年12月20日 (三) 13:10 (UTC)
照以往模版處理經驗,也不會將兩地政府的相關條目擺在一起(維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所以我也建議了改回原名並列入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貨幣就差不多了。跨語言的部分,更不建議更動,原本就是中國貨幣模板翻成日文或英文,現在為了你的想法又要改名然後斷掉跨語言連結??那原中國貨幣模板怎麼辦???Zenk0113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13:46 (UTC)
@Zenk0113:原中國貨幣模板被我拆分了,這個模板下方的幾個連結就是,而這個模板是1949年之後的貨幣連結。另,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有個專門的模板{{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苞米() 2017年12月20日 (三) 16:09 (UTC)
跨語言的部分應該去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模板。這個模版不應該使用中國貨幣歷史那排連結,就把兩邊的國旗都放上吧。 Zenk0113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16:49 (UTC)
之所以沒有像{{中國歷史(按行政區分)}}模板一樣刪掉台灣,而加腳註,是因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和1949年之後的台灣貨幣有承繼關係。而為了避免陷入兩岸議題的爭論,沒有使用「中國人民共和國貨幣」或「中國貨幣 (1949年後)」等名稱,而是用了「兩岸四地貨幣」。另,港幣和澳門幣條目只有一個,包含了回歸前的內容,也是當時沒有使用「中國人民共和國貨幣」的一個原因--苞米() 2017年12月20日 (三) 17:51 (UTC)
不管使用「中國人民共和國貨幣」或「中國貨幣 (1949年後)」都包含港澳回歸前後的時間點,所以這個考慮不存在。另外現在有Template:台灣貨幣,我看不出為啥要把台灣加進去的理由,就算你覺得同屬一個中國,但現階段的模版就是沒有人把這兩個國家的東西擺在一起。唯一有的應該就是Template:台灣海峽兩岸主題,所以兩邊國旗都上去了。再來就是像Template:中國駐外大使一樣用附註的方式。同時有Template:台灣貨幣Template:中國貨幣Template:兩岸四地貨幣或許就一次解決大家的問題了。但這三個模板代表不同意思就是Zenk0113留言2017年12月21日 (四) 02:29 (UTC)
還可以有一個{{中華民國貨幣}},收錄從1912年至今的中華民國貨幣連結,包括現有的{{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和新台幣,但是疊床架屋的並無必要。--苞米() 2017年12月21日 (四) 04:05 (UTC)
(~)補充過往中國想把台灣列入的模版的討論,模板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軌道交通。大概就是2008年吵到2014年。Zenk0113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15:24 (UTC)
既然維基百科不承認也不否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那你要以主張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來認為這四個地區屬於同一個國家並以此將四者歸於同一個模板,不就違反方針了嗎?不然按中華民國憲法,蒙古還是中華民國的,那我是不是能把中港澳和蒙古的各個條目都放進中華民國的模板底下,再畫蛇添足地註釋一番?-KRF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14:09 (UTC)
這就抬槓了,台灣能不能獨立也不是我們幾個可以決定的  囧rz...。實際統治蒙古的蒙古國政府並沒有在憲法寫蒙古國和中國大陸或者台灣是一個國家,曾經不承認過的只有某一個時期的台灣政府而已。而與之不同的是台海兩岸的兩個政府的現在在用的憲法中都說台灣和中國大陸是一個國家。--苞米() 2017年12月20日 (三) 17:40 (UTC)
我認為法理上台灣和中國大陸不是一個國家,台灣的國家名叫中華民國;中國大陸的國家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大家的憲法除自己領土外都包括對方治理領土,兩部憲法也沒互相從屬,就是地球有兩個可以簡稱為中國的國家就這樣而已。Silvermetals留言2017年12月20日 (三) 18:52 (UTC)
@Silvermetals:台灣能不能獨立也不是我們幾個可以決定的。現狀是台灣還沒有獨立,中華民國的主權範圍依然沒有排除中國大陸。--苞米() 2017年12月21日 (四) 04:05 (UTC)
參見一個中國,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在法理上主張全中國主權。—— Jyxyl9批判一番 2017年12月23日 (六) 16:31 (UTC)
(*)提醒:建議不要討論兩邊的「法理」問題。即使兩部「憲法」都「說台灣和中國大陸是一個國家」(實際上中華民國憲法有好幾種詮釋方法,所以這也不一定),但是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這兩部憲法,維基百科也不用管這些。注意到WP:BIAS_POLITICS:「維基對於海峽兩岸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所選擇的立場是保持沉默。」,並不是這兩部憲法的「共識」就是維基百科要遵循的。這個問題有點麻煩,含糊帶過其實就可以。我覺得現在的標題(「1949年後兩岸四地的貨幣」)就很好了,沒啥必要改。--140.112.102.5留言2017年12月21日 (四) 05:26 (UTC)
(:)回應:我對WP:BIAS_POLITICS「維基對於海峽兩岸究竟是一個國家或是兩個國家所選擇的立場是保持沉默」的理解是,編輯者可以選擇合適的方式自行處理,存在爭議時,爭議雙方可以討論尋求合適的處理方式。--苞米() 2017年12月21日 (四) 08:06 (UTC)

(!)意見:改成T: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另有{{台灣貨幣}}。內容應該以地區或主導而非管轄權主張為名,否則附屬國、爭議地區也能列入(雖然並非始終不可)。
這樣修改可以嗎。{{中國貨幣索引}}沒想好怎麼改,以{{PRC}}主導(國際承認)還是加括號或豎線(有點怪)。寫或更名{{中華民國貨幣}},會有上面提到的蒙古、中國大陸等主張問題。模板中是否不需要彰顯主權問題(已使用內部連結解釋),或者WP:PB是要求明確標註(比如「未直接管轄」)才能避免地域中心?目前的版式雖然互有一定關係,但沒有體現出足夠的關聯性。--YFdyh000留言2017年12月21日 (四) 06:40 (UTC)

(:)回應:「兩岸四地貨幣」的名稱是為了規避相關主權問題,
如果在{{台灣貨幣}}底下加上中國歷代貨幣模板的導航{{中國貨幣索引}},鐵定是不合適的。而將台灣貨幣從這個模板刪除,並將這個模板改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則從{{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往後就需要分為兩支了,一個是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一個是新台幣。--苞米() 2017年12月21日 (四) 07:40 (UTC)
再提供一種思路,將{{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和{{兩岸四地貨幣}}合併。缺點是會變得很臃腫,這也有違我當初拆分這個模板的初衷,退出來大家參考一下。另,{{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是一個不完善的模板,1912年-1949年間發行的各式各樣的貨幣海了去了,已經被列入模板的只是一部分而已--苞米() 2017年12月21日 (四) 07:45 (UTC)
目前寫法感覺使主題有點模糊不清,兩岸四地偏向一個地理概念而非主權或管轄權概念(且還欠缺來源,有原創研究之嫌),僅從名稱上看,加入出現在這些地區的非法定貨幣(包括網絡貨幣、虛擬貨幣)好像也是合理的。大陸與台灣的貨幣關聯性也未見體現。索引中寫「1949年後:共和國政權民國政權」可以嗎。不希望變得太臃腫,不利於排版和定名。--YFdyh000留言2017年12月21日 (四) 16:23 (UTC)
@Walter Grassroot:看到閣下回退了這個模板的上一個編輯,邀請您來參與這個討論--苞米() 2017年12月21日 (四) 11:02 (UTC)
您好,我只是看到有編輯人在其他條目上亂編破壞,跟到這個編輯上了。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7年12月21日 (四) 12:04 (UTC)

(※)注意:我看你們討論這麼多字,真辛苦,恕我暫時沒精力看完;我就把我在Template Talk上的留言複製一下,苞米其實應該複製才對的:

個人感覺目前的「兩岸四地」之模板地址名和標題(編輯戰的一方5k8421最後的妥協編輯)就挺好,如果讀者想要點擊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的連結,橫幅【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經濟·香港經濟·澳門經濟·中華民國(台灣)經濟】和左側分類條不都有了嗎?總之,現在就挺好,別搞了。
所以我的意見是,採用「兩岸四地」這個詞,地址(名字空間)和橫幅標題都採用;不知WG兄怎麼看。換句話說,我覺得採用哪種方案,不應該受編輯戰、破壞的影響,不能因為某個(詞語)方案被破壞者用過,所以就不能再用了。--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7年12月21日 (四) 23:46 (UTC)
不認同此觀點,目前沒有展現出內鏈的相關性,不能為方便而形成堆砌,「兩岸四地」也缺乏來源。Wikipedia:導航模板:「只適合條目之間關連性或同質性非常高的主題」,各版人民幣與新台幣的關係在哪裏。如果只為地域或文化,「金磚國家貨幣」也可以嗎。--YFdyh000留言2017年12月22日 (五) 14:23 (UTC)
我認為閣下對「只適合條目之間關連性或同質性非常高的主題」的理解過於苛刻,{{亞洲貨幣}}{{歐洲貨幣}}{{非洲貨幣}}{{後蘇聯國家貨幣}}並不比這個模板的關聯性更強。--苞米() 2017年12月25日 (一) 06:42 (UTC)
目前主要擔憂兩點,「兩岸四地」的可供查證,「各版」貨幣間的關聯性。如果模板只表述貨幣名稱(不分各版,讀者需要可以在條目中找),內鏈關聯性會高一些,不然有點堆砌信息給讀者。--YFdyh000留言2017年12月29日 (五) 16:39 (UTC)
現有分類就已經可以達到這個功能了 [[Category:各國貨幣]]。真的要把兩國的內容當成模板串在一起就是參考現有的做法而已(外交模板或是兩岸關係模板)Zenk0113留言2017年12月31日 (日) 08:54 (UTC)
你們真無聊;1949年後的兩岸,有什麼問題嗎?--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7年12月27日 (三) 00:21 (UTC)

(!)意見:插個嘴,貨幣這個東西一般是由對該地區具有主權管轄權力的政權授與發行的,中國人民銀行不會在台灣發行人民幣,相對的台灣銀行也無法在大陸發行新台幣。在使用面來說大陸、台灣的一般商店也不會收受新台幣及人民幣,所以個人認為{{兩岸四地貨幣}}或許可以改為{{大中華區貨幣}}以避免政治觀點爭議。最終大陸(含香港、澳門)貨幣與台灣貨幣模版各自存在是比較務實的方法 -- Hoyalang留言2017年12月22日 (五) 14:32 (UTC)

Template:華人地區貨幣,如果跨國或跨組群好像這個名稱或許可以。不過照現在華人地區的定義是四地跟新馬汶跟耶誕島。Zenk0113留言2017年12月22日 (五) 15:05 (UTC)
@HoyalangZenk0113:「大中華地區」自身就是個有歧義的概念,而「華人地區」的概念還不如兩岸四地來的明確。--苞米() 2017年12月24日 (日) 12:52 (UTC)
「同屬一國」是爭議性觀點,法理上是「兩岸一中原則」,在憲法上是「有他就沒有我的」(水火不容)或雙方實際上的「兩個中國」。兩岸四地貨幣是以「同屬一國」所建立的高度政治爭議性模板,或說中國官方一中框架的維基實踐。這類東西應該先確認「建立的絕對必要性」,再來討論,否則只會浪費彼此時間糾結在政治議題。——219.85.159.179留言2018年1月8日 (一) 10:13 (UTC)

分成兩個系列的提議

(!)意見:支持將{{兩岸四地貨幣}}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把新台幣放到{{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改成{{中華民國貨幣}};{{台灣貨幣}}保留。這樣形成並行的兩個系列:一是朝代系列,從商朝到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二是地域系列,例如台灣、江西、福建等等。這也是維基過去解決類似問題的一種思路。Sgsg留言2017年12月23日 (六) 12:47 (UTC)

其實有沒有拆開,只要兩岸四地並列都還是有些政治表態啦。至少就不會有人做什麼「日本海周圍國家貨幣」或者「環太平洋各地貨幣」的模板。--Reke留言2017年12月23日 (六) 13:38 (UTC)
我的意見就是把這個模版拆開,把人民幣、港元、澳門元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里,把新台幣放到{{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改成{{中華民國貨幣}}。Sgsg留言2018年1月11日 (四) 05:06 (UTC)
您把臺灣和江西、福建並列是又要另起紛爭了?-KRF留言2017年12月24日 (日) 13:32 (UTC)
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將台灣與江西、福建並列並不會起紛爭,因目前按中華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台灣省和福建省、江西省等等均為中華民國的省份,僅有地處自由地區與否的分別。這種並列同時符合目前兩岸憲法和法律。Sgsg留言2018年1月11日 (四) 05:02 (UTC)

挑起紛爭?

用戶Zenk0113將台灣貨幣移出中華民國貨幣,一是不顧政治現實,二是吃豆腐把金門馬祖大陳列入台灣。--58.182.235.9留言2018年1月6日 (六) 12:42 (UTC)

我看不懂您在講啥。提出差異再討論 Zenk0113留言2018年1月6日 (六) 12:48 (UTC)

我們投票吧

由於又有IP用戶修改模板內標題,而上面的討論爭議較大,現在從頭理一下。按以下思路逐步進行投票和討論。

1、(在命名合適的情況下)能夠接受四個地區的貨幣條目並列在一個模板中

A1、模板命名「Template:兩岸四地貨幣」不需要修改
A2、模板命名「Template:兩岸四地貨幣」需要修改
A2-1、修改方案1:「??」
A2-2、修改方案2:「??」
……
B1、模板標題「1949年後台海兩岸及香港澳門的貨幣」不需要修改
B2、模板標題「1949年後台海兩岸及香港澳門的貨幣」需要修改
B2-1、修改方案1:「??」
B2-2、修改方案2:「??」

2、完全不能接受四個地區的貨幣條目並列在一個模板中

進一步討論拆分或者與其他模板合併後的處理

我們先從最基本的能不能接受四個地區的貨幣條目並列在一個模板中開始投票。暫定投票要求和規則如下:

每個用戶只允許投一票,可以支持、反對和中立;只有註冊用戶的投票有效,無簽名視為廢票,IP用戶投票視為廢票。投票周期定為7天,超出期限的票視作廢票,一方得票數超過3/4,且多出其他任一個的選項不少於5票時投票提前結束,認為已達成共識,進入下一步投票和討論。未提前結束的投票,到截止日期時,若僅2個選項,一方得票數超過2/3且多出另一個的選項不少於5票時,認為已達成共識,進行下一步討論和投票;若多於2個選項,一方得票數超過1/2且多出其他任一個的選項不少於5票時,認為已達成共識,進行下一步討論和投票。

將新建一個章節開始投票。@Zenk0113Mattc123456cKolymaKerolf666Silvermetals、@Jyxyl9YFdyh000Walter GrassrootSzMithrandirHoyalang、@SgsgReke:誠摯地要求各位參與投票,在此先謝謝各位。請積極參與模板修改的各位IP用戶登錄您的賬戶或者註冊一個賬戶並登錄後參與本次投票。--苞米() 2018年1月10日 (三) 13:53 (UTC)

第一步投票

再次出現改名爭議

近期多次出現IP用戶修改該模板的內標題,是否可以視為破壞?--苞米() 2018年1月27日 (六) 06:35 (UTC)

投票沒過,是否該考慮回歸原模版名稱Template:中國貨幣了,把台灣相關內容移除僅留中華民國(大陸時期)。Zenk0113留言2018年1月28日 (日) 08:20 (UTC)
@Baomi:你這樣直接拆開模版不是讓原模板中國貨幣的編輯歷史消失了。然後讓一個爭議高的名稱繼承這些過往歷史嘛?Zenk0113留言2018年2月1日 (四) 16:00 (UTC)
@Zenk0113:要不申請合併吧--苞米() 2018年2月1日 (四) 16:10 (UTC)
不懂? 你要怎麼處理? Zenk0113留言2018年2月1日 (四) 16:12 (UTC)
申請刪除了,刪掉之後移動回去再改吧--苞米() 2018年2月1日 (四) 16:30 (UTC)
管理員可能覺得還沒有共識。所以也沒動靜吧。是也不急就是Zenk0113留言2018年2月5日 (一) 03:41 (UTC)

再開個討論:合併歷代索引

將{{兩岸四地貨幣}}模板移動回{{中國貨幣}},並將歷代中國貨幣索引模板{{先秦貨幣}}、{{秦漢貨幣}}、{{魏晉南北朝貨幣}}、{{清代貨幣}}、{{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合併至此模板。效果如下:

這樣基本可以規避台獨支持者反覆修改模板名稱的問題,希望大家發表下看法。--苞米() 2018年2月5日 (一) 06:00 (UTC)

討論區

R大指的事,遷台後無法代表中國這段嘛? 除了參考目前外交模板或兩岸關係模板的使用方式外,那段可以在討論就是。Zenk0113留言2018年2月5日 (一) 15:27 (UTC)

移動投票

@HoyalangKerolf666SgsgYFdyh000Zenk0113、@月立龍头:由於之前單獨編輯過{{中國貨幣}},{{兩岸四地貨幣}}移動回{{中國貨幣}}需要申請移動,在Template_talk:兩岸四地貨幣#建議改名:「Template:兩岸四地貨幣」→「T:中國貨幣」有投票,希望大家可以移步,發表下意見。--苞米() 2018年2月9日 (五) 12:10 (UTC)

  • 其實不用開兩個投票,這邊形成了共識執行就行,畢竟移動和改模板應該同時進行,我剛只看到移動請求的第一反應也是要反對的。--Kuailong 2018年2月9日 (五) 21:46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海峽兩岸關係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8日 (五) 05:56 (UTC)

中國駐薩爾瓦多大使列表是否應該收錄中華民國駐薩爾瓦多使節

巴拿馬斷交的時候,曾經討論過一次,見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7年7月#中華民國-巴拿馬關係和中國-巴拿馬關係的歷代部分,最終未達成共識。現狀是中國駐外使節列表收錄大清以來的全部使節,中華民國駐外使節列表保留不合併。近日薩爾瓦多轉與北京建交,中國駐薩爾瓦多大使列表中的中華民國大使部分被Beta Lohman君刪除,未避免起編輯戰,特來尋求共識。@Beta Lohman:召喚大神前來討論--苞米() 2018年8月24日 (五) 02:18 (UTC)

我與Zenk0113說定,2000年以後(陳水扁政府上台)的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要與中國分拆,之前的維持不變。我的立場是Zenk0113要是同意改回PRC和ROC並列在中國駐外大使列表,那我就支持樓主的建議。否則的話,就屬於有爭議的情形。
還有雖然我支持台灣獨立,那又什麼關係呢?只要取得一致的意見,政治立場無關緊要。甚至有中國人還支持上海獨立來着。中國也不是100%都支持國家統一,對此立場持保留意見。--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8月24日 (五) 13:01 (UTC)
現在中國大部分時候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從那時候分界比較適當,上次討論是沒有共識的。所以中國列表原有中華民國的部分,就繼續編。但是我不懂的事 這次的例子很明顯就是吃中華民國豆腐阿。只要中國搶過去,中華民國的大使紀錄就變成中國大使的一部分(這個條目還是這幾天才創 )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3:16 (UTC)
如果大家想討論中國駐外列表是否列入中華民國的分界的話。一個就是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結束,遷台後(或是退出聯合國)。另一個就是2000年中華民國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畢竟後來應該不會有人認為台灣可以代表中國吧? 大家只是想找個富爸爸。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4日 (五) 13:43 (UTC)
個人建議將兩者分拆,並且併入各自與該國的雙邊關係條目中。例如中華民國駐薩爾瓦多大使併入中華民國-薩爾瓦多雙邊關係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比照辦理,不另設條目。這樣如何?—AT 2018年8月24日 (五) 13:20 (UTC)
@AT:不反對閣下的建議,不過大清的使節如何處理?如果有保留價值,是否應另設「大清國駐外大使列表」? - Oxbqskeptzwizkgdcxakhnrb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0:49 (UTC)
當初大使列表就是單純的名單。近期加入異動的歷史。這樣應該是會跟外交關係的條目內容會有重疊的部分。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1:37 (UTC)
歷史內容不宜太多,簡單寫一下建交、斷交時間,國號變動之類的就可以了,應避免與關係條目重疊--苞米() 2018年8月25日 (六) 03:26 (UTC)
  • 其實我覺得歸根結底是「中國」的問題。既然名字是中國駐外使節列表,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節列表,那麼大清國、中華民國的駐外使節都應該收錄進去。畢竟別管是漢賊不兩立時期,還是在台獨意識抬頭之後,中華民國的駐外機構也沒有正式改稱為「台灣國駐外大使館」的。@Beta Lohman:以2000年為標準劃線的依據經不起推敲,過於主觀。@Zenk0113:之前首次建交時已是中華民國,之後一直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的,「中國駐XX大使列表」是不能創建的,會被刪除。@AT:要考慮到有些大使列表很長的問題--苞米() 2018年8月24日 (五) 14:02 (UTC)
那你要看中華民國幾時可以代表中國。幾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當中華民國不能代表中國的時期,卻還是把他列入中國就是很奇怪的事。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01:37 (UTC)
  • (:)回應,既然是「中國」的問題,那就將條目名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薩爾瓦多大使列表」,也就沒有該列入誰的問題。自2000年以後,PRC和ROC已經各自為政,就算我同意你這次更改,下次仍然有其它用戶將其分割。我提議,尤其是最近與北京當局建交的國家,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薩爾瓦多大使列表」和「中華民國駐薩爾瓦多大使列表」。

--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8月24日 (五) 14:26 (UTC)

    • 按照派遣國「中國」國號變動拆分了,是不是也要按照駐在國國號變動拆分?這樣「中國駐德國大使列表」得拆分成「大清出使德國欽差大臣」、「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帝國公使」、「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帝國公使」、「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帝國大使」、「中華民國(汪精衛政權)駐德意志帝國大使」「滿洲國駐德意志帝國公使(這個是現在條目附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大使」「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而且長短不一,有很多小條目。所以我傾向於兩國都用通稱是最佳方案。--苞米() 2018年8月25日 (六) 03:31 (UTC)
(+)支持,雖然我認為只有近期與北京建交的國家才要拆分。德國部份,拆分過程可以簡化,中華民國駐德國大使列表(大使公使都是同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國大使列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東德大使列表。滿洲國隨需要列在相關條目。--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8月25日 (六) 09:57 (UTC)
  • (!)意見,大清的本質是滿蒙聯姻聯盟帝國,1988年起全非中國出生的民選總統政府代表的就是早已事實獨立的島國臺灣。把袁世凱大總統所派公使與李登輝總統所派大使並列已實屬不得已,若將光緒皇帝所派公使與蔡英文總統所派大使並列則純屬毫無道理可言。所謂「中國駐XX大使」是非常不精準的概念依官銜完整全銜之分至少將大清、ROC、PRC駐外大使三分應屬最基本,1950年後臺灣派往建交國之大使完全沒必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往建交國之大使並列,不但世界都知道兩邊的差異越來越大,分立這類條目列表也完全符合維基規範,可避免庸人自擾的無謂無盡衝突。--WildCursive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10:21 (UTC)
(+)同意三者分拆,以後也不用為了中國怎麼代表或是駐華這類簡稱的問題去做界定。可省很多麻煩。不然多次討論都沒有定案。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11:16 (UTC)
(?)疑問滿洲國的大使又該如何歸屬? 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11:36 (UTC)
列在滿洲國外交。--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8月25日 (六) 16:22 (UTC)
  • 台灣什麼時候「早已事實獨立」這個真心不好說,不同立場的人看法不一致,維基原則上應該是不設立場。如果最終共識是拆分,有以下的幾點問題:
  1. 是否雙方均按照國號的不同進行拆分?(僅按其中一方,是否有地域中心的嫌疑)如「中國駐德國大使列表」得拆分成「大清出使德國欽差大臣」、「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帝國公使」、「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帝國公使」、「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帝國大使」、「中華民國(汪精衛政權)駐德意志帝國大使」「滿洲國駐德意志帝國公使(這個是現在條目附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大使」「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
  2. 「中華民國駐外大使列表」中時候保留清朝的使節,汪偽政權使節?
  3. 如何處理因拆分而產生的短小條目?
  4. 是否應當以「相關條目」的形式,互相加入連結?

--苞米() 2018年8月25日 (六) 11:37 (UTC)

應該不用使用關條目,大部分xx大使列表都是跟xx與關係有連結(理論上 印象之前跟誰討論)。而所有的中國與xx關係跟中華民國與xx關係也都有互相提示,大使列表就可以簡單化就好。何況底下都還有模版提示。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5日 (六) 15:18 (UTC)
  • (:)回應@Baomi::我先回答,關於台灣是否早已「事實獨立」,答案是肯定的。
2007年,在聯合國大會美國代表就提及台灣的「事實獨立」[5]。國際法早有事實獨立(de facto independence)的專有名詞。當然有些人可以說,美國人就支持台獨,還用說什麼。可按照國際法的解釋,也是沒辦法否認的現狀。Baomi 也曾參加過相關討論,我不知道閣下為何沒注意到這個問題。--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8月25日 (六) 15:38 (UTC)
  • (!)意見,還是先決定要不要分成三個列表,再來討論要不要細分。但是我感覺疑問,中華民國駐德意志帝國公使不是一樣嗎?都列在中華民國駐德國大使列表。為何是地域中心?我不知道嫌疑在哪裏。駐外國使節一欄就按照原本方式處理,至於需不需要分拆應交由其他人討論。可是目前好像僅Baomi主張要將德國政權分拆。現階段的主要問題是先分拆中國政權的駐外大使列表。至少,中國駐薩爾瓦大使列表多先分成PRC、ROC。
回答樓上的問題。
  1. 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汪精衛政權仍然是中華民國的大使。
  2. 短小條目的問題以列表形式立項,只要達成50個漢字就成立。最多只是增加一些字。
  3. 相關條目可寫或不寫。

--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8年8月25日 (六) 15:50 (UTC)

之所以問要不要再相關條目處加連結,是因為:

  1. 不可否認,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對外關係是中國對外關係,當時的使節可以叫中國駐外使節,當時和後世的文獻也是怎麼叫的。但維基現狀是,「中X關係」消歧義頁沒是沒有中華民國與X國關係的連結的。我認為這是傾向於台獨意識的人為割裂。
  2. 無可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節和中華民國駐外使節是有特殊關係的,兩者一般情況是不可共存的職務。這種關係,與兩者和其他政權的駐外使節有明顯的不同。維基現狀是,在中華民國駐外使節列表中,沒有連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節列表,我曾試圖添加過幾次,均被回退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也是傾向於台獨意識的不中立做法。
  3. 似乎一些編輯者希望在維基百科國際關係條目營造「中國」就是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輿論,在「中國-X國關係」「中國駐X國大使列表」等條目中,只保留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內容。這是不能接受的

--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0:45 (UTC)

其實依照我自己的意願,建議依照中國大陸政府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承認(至1949年)劃線拆分,似乎不影響台獨人士的特殊願望:

  1. 保留「中國駐外使節列表」條目,條目中保留自清朝以來的使節(可以考慮剔除遷台後的),方便與其他語言的條目連結。1949年遷台之後的可以考慮不加入條目,僅以文字簡述一下外交關係變遷即可。另立中華民國駐外使節列表,收錄包括大陸時期和台灣時期的全部中華民國使節,不保留清朝使節,僅以文字簡述外交關係發展即可。--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0:45 (UTC)
  2. 對於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但最早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建交的,建立指向中華民國駐外使節列表的中國駐外使節列表(曾建立過,被人指吃豆腐,刪了)
  3. 對於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但最早在清朝建交的,建立中國駐外使節列表,收錄清朝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使節;中華民國使節使節列表中僅保留中華民國的使節,刪除清朝的。

存在的問題:

  1. 民國和共和國在追溯與他國的建交歷史時,可能會一直追溯到清朝。中華民國是大清的繼承國這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華民國的繼承國則爭議頗多。
  2. 很多駐外大使的任期使跨越1949年的
  3. 中華民國政府在遷台早期是自認為代表中國的,其駐外大使是可以通稱為中國大使的--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0:45 (UTC)

我以為分拆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這個尷尬的時期。分拆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好處,以後中國開頭的外交條目就是中國了。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5:55 (UTC)

  • @Zenk0113:閣下所,說的「這個尷尬的時期」是指什麼?我的建議是:鑑於支持台獨的各位傾向於拆分列表,另立「中華民國駐X國大使列表」即可;「中國駐X國大使列表」保留,然後大家討論是刪除或不刪除中華民國遷台後的使節--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6:22 (UTC)
對阿 所以中國大使列表中 中華民國那個時間可以代表中國? 那段時間放入中國列表即可。所以上述討論我才提了兩個時間點 遷台後還是2000年後。至於日後要不要禁用中國大使列表這種命名,就看大家意見。上述看下來,現在有一派的意思,應該是不要用中國大使列表這種命名條目,該階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xx列表。避免日後爭議。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6:30 (UTC)

我是反對禁用中國大使列表這種命名的,按照1949年將中華民國使節剔除後,中國駐薩爾瓦多大使列表大概會變成這樣「User:Baomi/沙盒/1」--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6:36 (UTC)

ok。我沒其他問題了。對了 你的標題應該是中國(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有扯到中國大使列表,應該要把中國所代表的政權都列出)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6:49 (UTC)
(?)疑問汪精衛政權的大使歸在中華民國大使? 那滿州國大使列入滿洲國外交條目? 模板的駐中國大使/中國駐外列表就可以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了?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6:56 (UTC)
滿洲國和汪精衛政權的可以附列到條目中。(?)疑問汪精衛政權的使節有和重慶政府的使節同時存在的嗎?模板不建議掛國旗,沒什麼意義。題外話,二級標題掛國旗我都覺得不合適(這個以後討論)。--苞米() 2018年8月26日 (日) 07:09 (UTC)
附列在誰的大使列表?Zenk0113留言2018年8月26日 (日) 07:27 (UTC)

中國駐OO使節是哪個中國?太過含糊了,如果要用這一詞(而且對方也視目前建交的那邊為"中國唯一的代表",可代表整個中國),最好還是同時列出。(至於台灣統獨問題,我的觀點是:只要台灣還沒從中華民國獨立或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那麼台灣還不是國家也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是中華民國的一部份,這應該是大部分的維基人的常識)-- Matt Zhuang寫條目時,請尊重各地的中文使用者。 (按「此」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17:04 (UTC)

@Mattc123456c:我覺得閣下說的有道理。--苞米() 2018年8月27日 (一) 00:47 (UTC)

(!)意見:百科應該是需要讓人容易找資料(一個頁面與多個頁面哪個方便?就算資料多,需要拆分,也會在主頁面留下連結)。用中華歷代駐OO使節(代表)如何?以民族的角度,所有政權都可以列入(如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汪精衛政權等),免得不清楚這裏區分政權或年代規則的人,找不到資料。當然,用「中國」去檢索的人應該佔多數,而這只需要重定向就好了。這樣可以避免誰代表「中國」的爭議。--幽月暗影2018年8月30日 (日) 01:30 (UTC)

@Baomi:所以目前共識是把大清 中華民國 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拆開。分界就從1949年後的中國就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命名依然使用中國?(只是跨及1949年前的中國大使列表需要說明代表那個政權)Zenk0113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9:02 (UTC)

@Zenk0113:並無共識,現狀是「中國駐X國大使列表」收錄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駐的所有使節(附錄滿洲國、汪偽政權派駐的使節,中國大陸的代表),另立「中華民國駐X國大使列表」收錄中華民國政府派駐的使節(附錄代表處代表)--苞米() 2018年9月1日 (六) 09:08 (UTC)
我先拆大清吧。這點應該大家沒有爭議。中國的問題大概有得討論了。Zenk0113留言2018年9月1日 (六) 09:26 (UTC)
我是反對按國號拆分的。我認為「A國駐B國大使列表」列表內應該完整的羅列A國向B國派駐的大使,不能隨政權變更而拆分。這類列表的國家名用通稱是慣例,其他各國都是用的通稱,其繼承國也都在列表內。所以我認為應該保留完整的「中國駐X國大使列表」,至於完整的列表是否應該包括中華民國台灣時期的,可以討論--苞米() 2018年9月1日 (六) 10:13 (UTC)

中國駐外大使列表應該收錄那些中華民國使節

  • 方案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
  • 方案二: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之前
  • 方案三:1990年5月20日(李登輝出任中華民國總統)之前
  • 方案四: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出任中華民國總統)之前
  • 方案五:台灣獨立,或以台灣名義派駐大使之前的
以上,歡迎大家提出其他方案,或就上述方案發表意見--苞米() 2018年9月1日 (六) 10:39 (UTC)

討論

視乎該國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合法政府期間就收錄。兩國的外交也該考慮對方的觀點。-- Matt Zhuang寫條目時,請尊重各地的中文使用者。 (按「此」留言) 2018年9月1日 (六) 11:31 (UTC)

(?)疑問@Mattc123456c:駐在國有沒有這麼認為怎麼判斷?--苞米() 2018年9月1日 (六) 12:16 (UTC)
(:)回應@-{苞米}:一個中國原則是目前海峽兩岸奉行的外交原則。所以可以認為與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是與中華民國代表的「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參見一個中國Cbz1998留言2018年11月14日 (三) 12:41 (UTC)

關於不在兩岸對比列表當中增加(台灣)標籤的簡述

對2019年1月18日的回退操作作出以下闡述「列表以兩岸對等原則進行信息劃分,則不宜在兩岸法定國名上作出修改,進而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進行對等排列,其表內內容也以對等關係進行排列,請勿添加(台灣)或(中國大陸)等地區標籤在國名之後,以免中立立場失責。」—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Flyinet對話貢獻)於2019年1月18日 (五) 09:40 (UTC)加入。

幫忙補充:維基百科不斷言PRC和ROC是一個國家或兩個國家,因此條目中也不宜將兩者都描述為「國」。--Matt Smith留言2019年1月18日 (五) 12:02 (UTC)

海峽兩岸關係臺海現狀

是否存在重複/焦點不清晰的問題?如果有,是否有改善的方法?--42.3.121.105留言2019年9月14日 (六) 14:49 (UTC)

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 為啥放入台灣?

老問題 模版中華人民共和國XXXX又被納入台灣了。@Softyu:連討論都不想就提破壞了,可否您麻煩發表高見。--Light0113留言2020年5月5日 (二) 11:54 (UTC)

但我提出的事 過往中共xx的模版 要放台灣相關的內容 都有曾經的討論 但也都沒放入台灣ex.中國地鐵模板 等族繁不及備載。除了使用台灣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非現實的條目。不然我還真的找不到相關的例子。你的WP:PB不要打一半 另一條是您也認同中華民國宣稱中國大陸領土也是其一部分 基於這兩條,大家還是老實地撰寫實質的管理地區即可Light0113留言2020年5月6日 (三) 14:42 (UTC)
那不如這樣子,互列宣稱領土就好了pigppp\\まふ最高!// 2020年5月6日 (三) 15:46 (UTC)
存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台灣省代表團這一實際應用,另外Template:中華民國原法理行政區劃的存在也正是WP:PB後一半的體現,此外您所舉的T: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軌道交通是以城市為對象且在下方註明了「不包含未實際統治地區的城市」,而討論對象的模板則是以「各省級行政區」為對象,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的一個行政區,寫入台灣是沒有問題的。--無所事事/想要狗帶 2020年5月6日 (三) 18:49 (UTC)
  • 似乎有點誤解。WP:PB表示「維基百科不會贊成或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稱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換言之:並非只有「不會反對」,同時也「不會贊成」。且WP:PB也表示:「維基百科對於..選擇的立場是保持沉默」。基於以上,相關模板不應特別列入然後再強調未實際統治,除了有違沉默,也大幅增加編輯戰風險,恐浪費社群精力。以上愚見供參考。--Hjh474留言2020年5月7日 (四) 03:24 (UTC)
    把未實際稱爲法律/法理宣稱似乎好一點pigppp\\まふ最高!// 2020年5月7日 (四) 04:45 (UTC)
所以我打從開始就說你point了,你沒有打算對於您提出的WP:PB去尋求專業解釋嘛?Light0113留言2020年5月7日 (四) 13:47 (UTC)
「沉默」就是沉默,怎會「先到」?更遑論「先得」。如果是「先到先得」,政治相對狂熱的編者必然會巡查條目到處去「先到」「先下手為強」,又如何能「沉默」。自始就不該寫,寫只是引編輯戰,就像現在。--Hjh474留言2020年5月7日 (四) 14:32 (UTC)
維基百科:五大支柱中「維基百科採用中立觀點」是「必須按照中立、準確的立場來撰寫條目」而不是「可能存在爭議而不寫會引發爭議的條目」。--無所事事/想要狗帶 2020年5月7日 (四) 17:22 (UTC)
竊以為「沉默」與「不中立」無關,這是錯誤的引用與解讀。但若閣下仍認為「沉默」有違「中立」,建請閣下以此為理由擬定欲增刪之條文於WP:VPP邀請社群修改WP:PB,修好之前,懇請按原方針編輯。。。事實上,WP:PB已相當明白提醒大家:中文維基不想淌這種政治渾水,不要拉維基社群進入這種無意義的內耗,這種渾水短時間之內只有爭議而難有共識,否則WP:PB不會那樣寫。--Hjh474留言2020年5月8日 (五) 01:52 (UTC)
WP:PB中「沉默」是指「不對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對」,而不是不提及雙方觀點,也就是不在條目內評判其合理性,而不是連提都不提。--無所事事/想要狗帶 2020年5月8日 (五) 06:37 (UTC)
「不會反對也不會贊成」被解讀為「不會反對」;「沉默」被解讀為「先到先得」、違反中立、僅限「在條目內評判其合理性」時。。。可否停止各種原創解讀。「沉默」有這麼難理解嗎。。。「提都不提」?這部分在中文維基(政治、地理、歷史等等條目)提的還算少嗎。現在連導航模板也不放過,要不斷強調「PRC未統治台灣」,然後導航到與PRC政府運作無關的條目,如此除了引編輯戰之外,實在想不到對維基編者或讀者有何良善美意。另好奇請教:模板導航到台灣大專院校列表是怎麼回事,請創建台灣省高等學校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者很明顯和PRC現有政策或政府運作沒有關係。--Hjh474留言2020年5月8日 (五) 08:43 (UTC)
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台已經在走提刪程序,台灣省高等學校列表重定向到台灣大專院校列表是2014年IP用戶創建的,已經提刪,其他有您覺得不合適的您也可以親自提刪。另外導航模板和條目的中立性是有哪裏不同嗎?條目可以提的東西導航模板不能寫,寫了就是「不放過」?。--無所事事/想要狗帶 2020年5月8日 (五) 16:16 (UTC)
①感謝提刪。②以醫學導航模板為例,紅鏈通常改成綠鏈,提醒編者可以擴充,WP:WTAF(紅字連結應避免,除非這些條目很可能被建立)雖非方針,也非毫無意義,「中國台灣相關條目」短時間之內不易創建,這些紅鏈沒有導航功能,也無助於編者創建條目,純為意識形態,無建設性用途,何苦一再告知讀者「PRC未統治台灣」,加之WP:PB沉默原則,誠摯建議本案之導航模板刪除台灣相關紅鏈。感謝。--Hjh474留言2020年5月9日 (六) 03:14 (UTC)
我建議如果要寫入的話,直接説明是「宣稱為」領土。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5月7日 (四) 05:47 (UTC)
這邊是中文百科 你一直舉非中文語系國家的例子 也不會有韓國人跟印度/巴基斯坦人跟你吵這個問題。—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Light0113對話貢獻)加入。
永暑礁的信息框。—曾晉哲留言·Q616551602020年5月7日 (四) 16:11 (UTC)
User:Light0113不要地域中心(將中文維基視為僅華語圈國家使用也是地域中心的一種),另外長沙縣 (越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越南等國的爭議領土,但Template:慶和省行政區劃也是以加注的形式寫入,而不是不列入,Template:高雄市行政區劃同樣列入了包括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馬來西亞等多個華語圈政體的爭議領土東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無所事事/想要狗帶 2020年5月7日 (四) 17:22 (UTC)
有爭議就刪掉, 所以您認同我幫忙刪掉Template:高雄市行政區劃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的爭議內容了喔?Light0113留言2020年5月9日 (六) 06:59 (UTC)
@Softyu:不如把這段爭議的語法全改成台灣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然短期內中國也不可能在台灣成立臺灣省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高等檢察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高等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隨着使用該模板使用越多 只會產生更多不可思議的平行時空的人事時地物,這樣也是改沒完。Light0113留言2020年5月9日 (六) 07:16 (UTC)
現況是使用這個模板就會變成違反地域中心的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法單位就會連結到中華民國立法院了。Light0113留言2020年5月9日 (六) 07:02 (UTC)
或者參考T:亞洲題目的大量定向的處理。雖然對「台灣」(地理或政治實體)的歸屬不應該表達意見,但對於行政省份的台灣省並沒有不可不表態。要考慮是否特定主題字不生成連結,或者修改為無「省」的對應連接(也就是只反映現實)。——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5月9日 (六) 11:15 (UTC)
翻了一下舊有版本,發現如我的推斷,台灣組是通過獨立的模板組合能避免「台灣」帶有「省」,對於台灣是反映現實的連向,雖然可以肯定不會有通過導航回鏈的情況(也就是包含導航的A頁面通過導航跳到B之後肯定無法通過導航跳回A,因為B沒有對應導航)。——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5月9日 (六) 11:25 (UTC)
我個人是支持Special:diff/59551639這筆編輯後的效果,台灣省對應條目不是目前中華民國實際的各機構而是紅鏈的台灣省人民政府等頁面。--無所事事/想要狗帶 2020年5月9日 (六) 16:10 (UTC)
主要要考慮對於「台灣」的特殊情況,如果反映主題詞的話,是應該反映現實還是反映法定。至少在原有代碼就是反映現實,而且也給出了比較充足的說明。——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5月10日 (日) 03:08 (UTC)
@cwek:「現實」應該不是把中華民國政府機構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導航模板裏面。同理不會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機構放在台灣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的導航模板裏面。請求復原。誠摯感謝。--Hjh474留言2020年5月10日 (日) 10:33 (UTC)
反映現實,本質如此。——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5月10日 (日) 11:50 (UTC)
參考模板中的例子,考慮到實際上法定「台灣省」而存在的主題事物實際上部分是存在的,另外還要考慮應該反映法定(反映法定就意味着部分主題物可能尚不存在的,包括對應條目)還是反映現實。——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5月10日 (日) 11:56 (UTC)
其實也僅有極少數(一個吧),目前所有的引用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台灣省代表團是屬於中國,其他都是吃中華民國豆腐而已。這種模版目前明明就是針對中國各省的共用性條目去設計了解各省狀況,應要把中華民國扯進來,只會讓日後有打不完的地域中心編輯戰而已Light0113留言2020年5月10日 (日) 16:14 (UTC)
還有曾經存在的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曾晉哲留言·Q616551602020年5月11日 (一) 02:35 (UTC)
那調整了一個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台鏈出來吧,既考慮特例,也考慮是否存在條目,都沒有的話,只保留顯示名稱,但不生成連結。畢竟現階段還不會存在像台灣省人民政府的條目,但也要考慮到已經存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台灣省代表團」的存在。——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5月11日 (一) 03:29 (UTC)
模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團比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更能夠清楚表達現況,所以唯一需要存在的情況已解決。目前此模板不需要使用語法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XXXX的條目串連起來。Light0113留言2020年5月12日 (二) 00:05 (UTC)
目前已排除特例,此模版的台灣語法就改成連結台灣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另外刪除地域中心的台灣語法[[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台鏈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級行政區/台避免不必要的編輯戰。Light0113留言2020年5月15日 (五) 14:35 (UTC)

兩岸對比作為單獨條目

這個條目里關於兩岸對比的表格篇幅巨大,足以成為獨立條目。點亮台灣留言2022年1月26日 (三) 09:42 (UTC)

返回 "海峽兩岸關係/存档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