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
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英语译名: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简称TBS、台湾公广集团、台湾公广、公广集团、公广,是台湾第一个、亦是目前唯一的公共媒体事业群,由公视基金会和中华电视公司两个中华民国政府捐赠出资的媒体机构组成,于2006年7月1日成立。现阶段以经营电视媒体为主,未来计划纳入广播服务,远程发展以英国的BBC、美国的PBS、日本的NHK、韩国的KBS等国际知名公共媒体机构为目标[1]。
类型 | 无线电视、数码电视、卫星电视、网络电视、OTT服务 |
---|---|
品牌 | 华视、公视、客家电视台、Taiwanplus |
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开播 | 2006年7月1日(18年174天) |
可收视地区 | 台澎金马、部分海外地区 |
创立 | 2006年7月1日 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中华电视公司 |
口号 | 看新电视,看好风景。 |
总部 | 台北市内湖区康宁路三段75巷50号(公视、客家电视、Taiwanplus) 台北市大安区光复南路116巷7号(华视) |
持有者 | 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中华电视公司 |
重要人物 | 董事长:胡元辉 总经理:徐秋华(公视总经理) 刘昌德 (华视总经理) |
华视主频 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 华视新闻资讯台 国会频道1台 国会频道2台 公视主频 公视台语台 小公视 客家电视台 Taiwanplus | |
官方网站 | https://info.pts.org.tw/ |
注释 旗下另设公民新闻网站《PeoPo公民新闻平台》 |
沿革
编辑2001年
编辑- 10月29日:行政院新闻局长苏正平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时表示,行政院新闻局将推动“无线电视公共化”,首先的目标是台湾电视公司(台视)与中华电视公司(华视);他说,政治势力退出台视与华视,将是媒体公共化的基础。[2]
2003年
编辑2004年
编辑- 3月:媒体改造学社(媒改社)等团体发起“媒体要改革,公民来连署——让我们催生公共广播电视集团”连署行动。[4]
- 5月17日:行政院新闻局针对台视与华视处理办法举办公听会,但并未邀请任何媒体改革团体与民间团体参加。同日上午10:30-11:00,媒改社、传播学生斗阵(传学斗)、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媒观会)、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民间司改会)、台湾促进和平文教基金会、台湾人权促进会(台权会)、台湾国际劳工协会(TIWA)于台北国际艺术村共同召开“抢救广电公共财,反对贱卖台华视”记者会,抨击:“据闻新闻局竟有意提出将台、华视私有化,出卖给财团的解决方案。过去三、四十年来被党(政党)、政(政府)所不当‘占用’的广电公共财,不但没有回到全民手中、为全民服务,反而被政府擅自出售给少数财团,成为财团生财工具,继续不当‘占用’!我们认为,此举至少有三点严重错误:㈠广电频谱属于公共财,必须要为公共所有所用,出售私人财团不符正义;㈡财团经营的商业电视是台湾电视生态恶化的病源,将台、华视私有化只会继续恶化电视环境,无法为公民提供良善公共服务;㈢将台、华视私有化,完全违背甫连任的陈水扁总统2000年竞选时的‘无线电视公共化’政策主张。”[5]同日,这些团体共同发起“党政军滚出来,烂财团不要来”抗议行动,在行政院新闻局前抗议,要求陈水扁政府落实陈水扁于2000年竞选总统时提出的《传播政策白皮书》,落实华视与台视公共化,以及成立一个公共广播电视集团。[6][7]同日,行政院新闻局局长黄辉珍在立法院接受访问时表示,对于台视与华视的未来,“尚未做政策决定”,但新闻局已研拟三个方案,“包括‘两台公共化’、‘两台民营化’及‘一公一民’(一台公共化、一台民营化),至今没有排除任何一项方案”,目前不会急着决定,将由行政院组成委员会或小组来决定。[8]
- 6月5日:行政院新闻局局长林佳龙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时表示,将以“具有民营化活力的公共化方案”为无线电视公共化政策方向。[9]
- 6月6日:林佳龙向行政院院长游锡堃报告台视与华视转型规划案,初步拟由政府出资新台币20亿元收购台视与华视的民股,再将公股捐给公视,组成“公共媒体集团”;台视与华视纳入公共媒体集团经营后,仍可营利、播广告,兼具民营化性质[10];游锡堃对此案表达原则支持,并要求与各界继续沟通。[11]林佳龙说:“具有民营化活力的公共化提案,它目的就是要提醒党政军退出媒体。所以在未来公共化集团形成后,政府不但不会掌握媒体,而且可以促成党政军退出媒体。”[12]同日,针对台视与华视可能统一由公视统筹营运的争议,民主进步党立法委员彭添富表示,台视、华视等6家电视台“公视化”,就要受公视非营利性质的限制,国家财政负担相当庞大,即使在党内也有不同意见,阻力很大;台湾团结联盟立法院党团副总召集人程振隆则说,行政机关不应过度介入媒体营运,台视与华视公共化将有“国营化”的疑虑、不利媒体正常营运;亲民党立法委员庞建国则说,他不反对丰富国内公共电视资源,但他质疑台视与华视都公共化的必要性。[11]
- 6月23日:行政院会议召开第2895次会议,决议通过函送行政院新闻局所拟《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草案》至立法院审议。[13]
- 9月20至21日: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公视基金会)于国家图书馆国际会议厅举办“台湾电视媒体大未来”国际研讨会,“深入探讨公共化、国际合制、黄金时段经营策略;并且探索极端化报导趋势下,媒体促进多元包容的存在价值。”[14]
2005年
编辑- 4月1日: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姚文智接受中央通讯社(中央社)专访时表示:⑴该年底前完成华视与台视释股之后,希望朝“华视公共化,台视民营化”方向规划;⑵未来的公共广播电视集团是“华视、公视、客家电视台再加原住民电视台”,政府将投入更多资源,希望制作更优质节目。[15]
- 5月18日:行政院会议决议通过《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草案》,确立“一公一民”政策:⑴华视公共化,台视民营化;⑵让华视与台视公股于立法后完成释股,股权捐给公视基金会后,由公视基金会成立公共化集团,主导无线电视制播公共化节目,提升公共化品质。[16]
- 8月24日:行政院会议决议通过《公共广电与文化创意、数位电视发展两年计划》,未来两年内从扩大公共建设特别预算投入新台币92亿元建构“海外国际频道”、“境内外语频道”、“儿童少年频道”及“公民美育频道”,发展高清数码电视(HDTV)、可传送数位互动电视节目的流动电视(DVB-H/IPDC),建构无线数码电视第二单频网以提供30个无线数码电视频道,建立数位典藏片库以妥善保存公共影像资源。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姚文智说,海外国际频道希望以台湾的观点制播国际新闻,并让世界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听到台湾的声音,从台湾内部与国际接轨;境内外语频道预计2006年开播,主要使用英语,服务境内的外籍人士、观光客、外籍劳工、外籍新娘等族群;儿童少年频道预计2007年开播,主要服务儿童及少年,还可让他们享有自主传播权;公民美育频道预计2007年开播,与教育部合作培养公民美学、涵养文化艺术。公视基金会总经理胡元辉解释,新台币92亿元中,58亿元用于建置硬件设备,34亿元用于节目制作及行政人事费用,所以海外国际频道、境内外语频道、儿童少年频道、公民美育频道与即将公共化的华视合计两年内每月营运经费不到新台币三千万元。[17]
- 8月25日:华视总经理江霞说,可以要华视公共化,但绝不能是要华视“公共电视化”:“公共电视基金底下,在内湖的公共电视,跟公共化以后的华视,其实应该是平行的,不是溶在一起的。这一定要分得非常清楚。因为华视必须在商业机制下,去自给自足,才不会被淘汰。”华视执行董事林奎佑(鱼夫)则说,行政院新闻局规划10个公共频道,但这是没有必要的规划:“英国BBC一年要(新台币)2000亿(元)的预算,日本NHK也是(新台币)2000亿(元);如果这样做下去,我们一年大概要编列一个退辅会的预算吧!”[18]
- 9月20日:艺人方芳带领华视员工前往立法院陈情,担忧华视公共化过程会剥夺华视员工的工作权。[19]
- 10月3日: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经建会)委员会议决议,将行政院新闻局《公共广电与文化创意、数位电视发展两年计划》及教育部《全民终身学习、文化知识教育养成专案计划》纳入“新十大建设计划”,两者总经费分别为新台币80.92亿元及新台币11.25亿元。[20]
- 10月16日:中华电视公司企业工会(华视工会)提出一份措辞强硬的说帖强调,华视工会不反对华视公共化政策,但反对粗糙的政策推行。
- 12月15日:媒改社与媒观会合办“媒体改革不能跳票”记者会并发布共同声明稿,要求陈水扁政府落实“党政军退出无线电视”及“无线电视公共化”承诺,反对陈水扁政府改采信托方式处理华视与台视公股。声明稿中,媒观会与媒改社表示有条件接受华视与台视“一公一民”,亦即“华视百分之百公共化,台视私有化”。媒改社主张:“由于近年来政府所派任之华视经营团队在政治立场与内部管理上都有不适任之争议事件发生,因此媒改社主张:华视公共化过程中,撤换官派董事的同时,也应撤换总经理。有关华视总经理江霞企图将董事身份由‘政府法人’转为‘自然人法人’之传闻,我们表达强烈的反对,同时主张:华视高层立即停止任何重大公司决议,进行看守工作,维持华视内部稳定运作。”[21]
- 12月25日:该日傍晚,台视董事长赖国洲、台视总经理郑优、华视董事长周蓉生、华视总经理江霞、台视公股董监事与华视公股董监事集体请辞,并发表〈代表公股董监事共同请辞声明〉:⑴请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迅速觅定适当接手人选,务使台视与华视得以稳定营运,并确保所有同仁之工作权益;⑵请立法院朝野政党捐弃成见,早日完成《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之立法程序,让“党政军退出媒体”的改革政策尽快迈开步伐。[22][23][24]
- 12月26日: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姚文智说,当初政府承诺编列预算购买华视民股以让华视完全公共化,但因财政部与行政院主计处有意见,所以将华视公共化方式改为公视自己购买华视股份,行政院新闻局要达成华视百分之百公共化的态度从来没变;但媒观会认为,这项新方案过于草率,因为股权交换牵涉到太多精密计算,行政院新闻局的改变会让华视公共化充满变数,如果无法百分之百公共化,那么以后公共广播电视集团将面临严重的运作危机。[25]
- 12月28日:姚文智投书《中国时报》表示,现在政府的媒体政策是:第一,要把华视重建为具有民营化活力的公共化电视台,行政院新闻局认为公视有能力买下华视民股,因此政府不会再编列预算;第二,为了解决南北资讯落差,行政院新闻局要求华视必须在五年内把电视台迁移到南台湾;第三,媒体改革过程中,一定会保障员工权益,兼顾公平正义原则。同日,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主任冯建三表示,好不容易朝野政党都已经同意要以编列预算的方式让华视尽快完全公共化,要不是行政院新闻局临时变卦,《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早就可以三读通过。[26]
2006年
编辑- 1月3日:立法院会议三读通过《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草案。
- 1月18日:《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公布实施,该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明定:“政府机关(构)应将持有公共化无线电视事业之股份,附负担捐赠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以下简称公视基金会)”、“政府编列预算招标采购或设置之客家电视、原住民电视、台湾宏观电视等频道节目之制播,应于本条例公布施行后之次年度起交由公视基金会办理。”在附带决议中要求:为平衡南北发展、缩减资讯落差,支持公共广电集团未来五年内朝向“南部设台”发展,并于未来列入《公共电视法》修法。中国国民党立法委员洪秀柱表示,《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通过后,公共广电集团未来将整合成为庞大的媒体集团,每年政府光是编列经费就要新台币数十亿元,“恐怕会是大钱坑”;民主进步党立法委员管碧玲则坦承,“公共化来得太快”,目前只能“且战且走”。[27]
- 1月13日:公视基金会公开征求外界推荐华视总经理人选,并成立华视总经理审荐小组,进行遴选作业。
- 1月16日:黎明文化事业基金会捐赠华视股份给公视基金会。
- 2月20日:华视总经理推荐人选产生,小野获得公视基金会董事会三分之二以上董事投票通过接任华视总经理。
- 3月20日:公视基金会董监事联席会议决议:为强化华视未来营运效能,将全数参与华视董监事会之运作。
- 3月31日:公视基金会的十一位董监事及其推荐的六位专业人士,与六位民股代表组成华视董事会,并召开第一次董监事联席会议。会中,选出公视基金会董事长陈春山为“无给职”(无薪资)的华视董事长,亦通过总经理小野、副总经理高武松及多位相关主管的人事任命案。华视达成公共化的目标。
- 7月1日:公广集团正式成立,分别在公视基金会与华视举行揭牌仪式;同日下午,公广集团在国立国父纪念馆举行“I Love TBS:公广集团开跑嘉年华会”,孙翠凤、张玉嬿、王晓书等艺人一同出席响应公广集团发起的“新电视运动:我,健康看电视”。[28][29]
- 7月12日:公广集团原住民族电视台及客家电视台咨议委员会正式成立。
- 12月22日:亲民党立法委员李永萍召开《公共电视法》修法公听会,前公视基金会董事长吴丰山及胡元辉等前后任公视主管全数出席;未受邀请的客家电视台及原住民电视台员工到场抗议,公视基金会用不公开透明的考试变相裁员,违背保障员工工作权之承诺,造成客家电视台36%员工及原住民电视台50%员工面临失业或被强迫接受三个月的定型契约;小野批评,公视基金会处处干预华视、强迫华视照公视的方式走,导致华视成为“非公非商”的“四不像”,他不惜辞职捍卫华视权益;胡元辉强调,这是误会,公视基金会愿意好好检讨。[30]
2007年
编辑- 1月1日:依据《无线电视事业公股处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客家电视台、原住民电视台、台湾宏观电视加入公广集团。原住民电视台同时改名为“原住民族电视台”。
- 3月5日:公视基金会副总经理陈申青表示,预计5、6月间选出公广集团在南台湾建台的场地,希望两年内完成建台,“目前规划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新电视台,而不是先前所传将公视或华视南迁。”[31]
- 4月:公广集团成立公民新闻网站《PeoPo公民新闻平台》,网址定为“www.peopo.org”。
- 8月8日:行政院新闻局局长谢志伟表示,行政院新闻局正在与专家学者及相关媒体规划成立“台湾国际频道”,以英语与华语为台湾发声,但经营形式非官方性质,预计八个月到一年内筹设完成,所需经费约新台币二十余亿元,相关细节将再研议;他强调,这个国际频道不会是“政府的”,目前还未敲定最后方式,最理想的状况是成立独立的电视台[32]。谢志伟强调:许多国家除拥有本国语言发音的国际频道外,至少还有一个英语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有华语台、英语台,实际作为是“包抄台湾”,将推广中国形象、政治论述应用得淋漓尽致;因此,台湾成立国际频道已非常急迫了。[33]但舆论普遍认为“台湾国际频道”是陈水扁政府架空公广集团、操控媒体、背叛“党政军退出媒体”之举,“台湾国际频道”无疾而终。
- 8月9日:媒观会董事长管中祥抨击行政院新闻局:
新闻局在台湾国际频道规划的远程目标便载明:制订“台湾国际电视频道设置条例”,由政府每年编列预算出资成立财团法人,指挥体系则由行政院、国安会层级组成“指导委员会”作为上位指导机关;该财团法人设立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旗下设总经理,统筹营运管理业务。从新闻局的规划来看,未来台湾国际频道“独立电视台”虽然为财团法人,但仍将受制于行政院、国安会层级的“指导”;这样的远程目标充分曝露了,新闻局脑中的国际频道仍未脱离政治控制与政策宣传的思维。
其实,会有这样的思维与规划,并无须讶异。民进党政府并无心于媒体改革与媒体的独立自主:从过去台、华视领导阶层的安排,以及不从制度、法律解决外资(包括中资)操控本地媒体与财团垄断问题来看,便可清楚民进党执政后的媒体政策思维。另一方面,此次“台湾国际频道”的设立规划更显露出:民进党政府口中的公广集团的媒体改革政策,只是自我背叛的承诺。……
新闻局的举措一再自打嘴巴,几任的新闻局像是一个个“创意总监”,却缺乏苦干实干、脚踏实地的台湾精神,不仅在玩弄公广集团,也背叛自我的承诺。如果民进党政府真有心改革媒体,新闻局真的希望成立一个独立、非官方的海外国际频道,就踏踏实实完成2005年所作的规划,进行相关的游说与修法,并且立即编列华视的负附担捐赠,修改《公共电视法》,让公广集团更有能力负起展现多元文化、促成文化交流职责;否则,不仅台湾的海外频道只不过是在复制50年代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宣传产物,而媒体改革恐怕也将断送在一个个眼高手低的“创意总监”之手。[34]
- 8月12日:管中祥与媒改社召集人罗世宏抨击行政院新闻局:
新闻局这次在“台湾国际频道”规划草案远程目标载明:制订“台湾国际电视频道设置条例”,由政府每年编列预算出资成立财团法人,指挥体系则由行政院、国安会层级组成“指导委员会”作为上位指导机关。开什么玩笑?如此界定政府与海外国际频道的关系,未来这个“独立建台”的台湾国际频道将受制于行政院、国安会层级的“指导”。……
另设台湾国际频道,并非现阶段善用国家资源发展广电事业的最佳作法。新闻局不如尽速修订公共广播电视法。公广集团自去年7月起陆续纳入华视、客家、原民、宏观等频道以来,亟需一部合身的公共广播电视法,明订充足与稳定的经费来源,尽速实现政府过去对壮大公广集团所许下的诸多承诺。此外,政府各权责部门优先振兴台湾影视产业疲弱不堪的制作与发行能量,并且根本性的改善新闻频道泛滥造成的种种媒体乱象,远比设立以英语和华语播出的国际频道更为迫切。
我们建议:由公广集团主导,是最能兼顾国际频道独立性、本土文化价值和公共性的选项,也最没有政媒不分、党同伐异的后遗症或副作用。况且,由侨委会编列预算、自今年1月起纳入公广集团的宏观卫星电视已经存在多年,不需再叠床架屋了。[35]
有影响力的国际新闻频道,不可能局限于宣扬或推销单一国家形象。这些频道的新闻会获得国际媒体采用,其观点足以影响国际视听,主因正是在报导走向上做到不为特定政治立场服务。……新闻局长既已表明成立国际频道是要对抗中国、突破国际封锁,赋予如此鲜明的政治任务,却又声称频道采独立经营,已是自我矛盾。……
新闻局规划的国际频道,要在第一年拿出(新台币)二、三十亿(元)补助,且在一年内开始运作;但第一年之后呢?如果只是抱着且战且走的心态,势必是一场灾难。
事实上,如果新闻局不健忘,两年前该局提出的“公共广电与文化创意、数位电视发展两年计划”中已载明,希望在成立公共广电集团后,结合原有的宏观频道发展为“海外国际频道”。这原本就是一个较能符合上述理想标准的规划。新闻局既荒怠这项现成计划,除了证明其执政无能之外,打的算盘要不是另起炉灶以方便控制、就是选举到了乱开支票。[36]
- 9月7日:行政院新闻局公广集团选址小组决定,将公广集团筹设的南部营运中心设于高雄市,并以位于高雄多功能经贸园区内的原台湾铝业公司(台铝)厂房为基地[37];公广集团计划投资新台币三十四亿元,以三年半的时间兴建南部营运中心。[38]
2008年
编辑2010年
编辑- 10月14日:媒观会与澄社发起“公视董事会提名审查应透明化与公共化——我们对‘灾后重建公视’的呼吁”连署,声明稿同时抨击中国国民党与民主进步党:
民进党执政时,虽修法促成党政军退出广电媒体,宣布成立公广集团;但却未曾积极修改法规,公广集团并未真正公共化。而2007年,民进党举行第四届公视基金会董监事改选时程序草率,也为公视发展立下不当示范:不仅部分董事当选人未获征询,亦有公开反对成立公共广电集团者获得提名;立院进行审查时,审查委员当场才看到候选人资料,愤而离席抗议过程太过匆促草率,造成公视董监事提审过程严重瑕疵。
国民党长年利用国会多数冻结公视运算,使公广集团无法正常运作。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不仅未提出完整的传播政策,也不愿解决公广集团法规未臻完备及财政不足的窘境;相反的,却利用国会多数,作出干预公视营运的决议。后更扩增公视董事会人数,将手伸入公视,过程粗暴,使公广集团的运作陷入政治恶斗的漩涡,不仅公视员工士气受挫,多年来台湾公共媒体建立的正当性与公共性也面临风雨飘摇的困境。[41]
2011年
编辑- 5月,赵雅丽接任公广集团董事长,成为公广集团首位女性董事长。
2012年
编辑- 5月20日:行政院新闻局遭裁撤,文化部成立,文化部影视及流行音乐产业局接手管理公广集团。
- 8月17日: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传播营运管理处专门委员詹懿廉说,因应电视数码化政策,NCC已提出《有线广播电视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修正后华视教育文化频道将与原住民族电视台及客家电视台一样列为有线电视业者必载频道,保障公共教育、文化推广功能。[42]
2013年
编辑- 6月29日:台湾客家智库、台湾客家联盟与台湾客社在立法院举行记者会,台湾客家智库理事长曾年有说,客家电视台不应再“妾身未明”、以“指定标案”形式存在,盼政府重视客家电视台定位问题;前客家电视台执行长陈板说,外界一直认为客家电视台是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成员,实际上客家电视台未被纳入《公共电视法》,客家电视台只是以“指定标案”方式由客委会编列预算委托公视基金会办理,公视基金会董事会中有“客家电视咨议委员会”管理客家电视台,客家电视台整体制度面不完备、没有开创性、更无从谈及未来展望;客家电视台创台筹备小组召集人杨长镇则说,公视基金会第五届董事会好不容易成立,其中却没有客籍董事,不仅违反《公共电视法》“选董事应顾及性别及族群之代表性”规定,也令人担忧客家电视台未来发展[43]。
- 7月29日:曾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的公视董事长邵玉铭兼任华视董事长。
2014年
编辑- 1月1日:原住民族电视台改由原住民族文化事业基金会经营,退出公广集团,总部迁入中国电视大厦五楼。
- 2月20日:公布华视新任总经理人选,由王麟祥接任;同年3月3日正式上任。
2015年
编辑- 7月上旬:公视董事会正式通过华视资产活化案。
2016年
编辑- 7月1日: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成立10周年。
- 7月6日:公视频道和型态进行调整,公视HD台更名为“公视3台”,公视主频、2台跟客家电视台升级HD讯号播出[44]。而原住民族电视台自当日起也获得公视协助租用频道,至31日止以HD讯号试播节目。
- 8月1日:公视受原住民族电视台委托,即日起正式以HD代播该台节目。
- 9月26日:前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郁秀接任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董事长,成为公广集团第2位女性董事长。
- 12月22日,华视第23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郭建宏获得超过半数董事支持当选公广与华视总经理[45]。
2017年
编辑- 2月3日,因配合直播立法院会议,华视综合娱乐台停播,国会频道1台与国会频道2台无线电视平台开播;网络直播讯号提前在2月2日开播。
- 12月21日,华视宣布和爱尔达电视合作直播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相隔16年后世界杯足球赛直播重返华视。
2018年
编辑- 1月1日,台湾宏观电视停止营运。
- 1月11日,华视总经理郭建宏去年风光上任,原任期到2020年,遭无预警解职后,他召开记者会反驳董事长陈郁秀的“指控”[46]。华视董事会说出7大罪状,并提出一张数千元报销发票,指称是郭建宏不在国内的支出,以此逼退郭建宏下台。郭建宏表示,全部都是莫须有的事、恶意抹黑,他一定提告[47]。
- 1月18日,文化部表示,文化部自从郑丽君上任部长以来,即启动公广集团发展之检讨,并展开研拟修正《公共电视法》为“公共媒体法”;本次修法,将因应数位汇流发展趋势,整合公视、中央社及中央广播电台(央广)资源以扩大公共媒体服务体系,也将检讨董监事选任程序,确保营运本诸独立自主精神及落实公共课责[48]。
- 1月24日,郑丽君表示,文化部正在草拟“公共媒体法”,整合公视、华视、中央社、央广,并明定设立“公共媒体发展基金”以维系公共媒体独立性[49]。此言引发异议[50]。
- 3月8日,华视董事会选出原华视新闻部经理庄丰嘉接任总经理。
- 8月8日,华视工会在华视大楼前抗议华视“人力精实计划”预计裁员80人,公视工会、中央社工会、央广工会都出席声援,高喊“完善公广政策,反对恶意资遣”。台北市产业总工会总干事陈淑纶批评,总统蔡英文声称台湾要有好的公共媒体、要搞“大公广”,但公广集团每次上面一换人、一换政策,旗下媒体不是裁员就是劳动条件下降[51]。
2019年
编辑2020年
编辑2021年
编辑- 2021年3月31日,NCC委员会议通过中嘉网路旗下12家有线电视系统业者及联维、宝福、南国有线电视申请华视新闻资讯台递补52频道案[52];全台约124.5万观众将可在52频道收看华视新闻资讯台,市占率约25.58%。[53]当天华视也宣布中嘉网路为华视新闻资讯台有线电视上架总代理。
- 2021年4月19日,中嘉网路旗下有线电视系统业者及联维、宝福、南国有线电视,上架或移频华视新闻资讯台至第52频道。
- 2021年6月16日,NCC委员会议通过台湾数位光讯科技旗下有线电视系统业者及大台中数位有线电视申请华视新闻资讯台递补52频道案[55];全台约176万观众将可在52频道收看华视新闻资讯台,市占率约36.4%。
- 2021年7月1日,公广集团成立届满15周年。
2022年
编辑- 2022年4月20日,华视新闻资讯台误将两岸开战测试跑马播出;引发恐慌 。时任董事长陈郁秀和时任代理总经理陈雅琳隔日请辞负责。4月26日选出时任董事郑自隆接任华视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
- 2022年5月9日,选出第7届董事会;5月21日胡元辉当选新任董事长。
- 2022年8月1日,胡元辉兼任华视董事长。
- 2022年9月3日,三立电视新媒体事业群前副总经理蓝宜桢出任华视总经理。
- 2022年10月3日,Taiwanplus电视频道正式开播。
2023年
编辑- 2023年6月8日,客家电视台举办20周年台庆活动记者会,并更新公布客家电视台第二代官方识别标志。
- 2023年6月21日,总统令修正公布《公共电视法》[56],客家电视台正式成为公视基金会所属频道。
- 2023年7月1日,公广集团成立届满17周年、公视成立届满25周年、客家电视台成立届满20周年。
- 2023年10月3日,Taiwanplus电视频道正式开播届满1周年。
- 2023年10月12日,蓝宜桢因健康因素而请辞华视总经理,由公视总经理徐秋华暂时代理兼任。
- 2023年10月31日,华视成立届满52周年。
2024年
编辑- 2024年6月17日,公广集团(华视、公视)团队取得2024巴黎奥运&残奥转播权
- 2024年8月13日,原“公视3台”改版更名为小公视,由8月13日至8月19日试播,8月20日正式播出。
历任首长
编辑董事长
编辑任 | 姓名 | 任期 | 备注 |
---|---|---|---|
第1任 | 陈春山 | 2006年7月1日-2007年12月 | 律师、大学教授、首任公广集团董事长。 |
第2任 | 郑同僚 | 2007年12月-2010年9月 | 国立政治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曾任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董事长。 |
第3任 | 陈胜福 | 2010年9月-2011年5月 | 明华园团长。 |
第4任 | 赵雅丽 | 2011年5月-2013年10月 | 淡江大学教授,首位公广集团女性董事长兼任总经理。 |
第5任 | 邵玉铭 |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 | 曾任行政院新闻局长、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 |
第6任 | 陈郁秀 | 2016年11月-2022年4月22日 | 曾任行政院文建会主委、第2位公广集团女性董事长。 |
代理 | 郑自隆 | 2022年4月29日-2022年5月19日 | 国立政治大学广告系专任教授。 |
第7任 | 胡元辉 | 2022年5月20日-至今 | 现为国立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教授、台湾事实查核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公视董事长(兼任华视董事长),曾任台视总经理、中央通讯社社长、公视第三任总经理。 |
总经理
编辑任 | 姓名 | 任期 | 备注 |
---|---|---|---|
第1任 | 李远 | 2006年7月1日-2008年1月 | 作家、首任公广集团总经理,现任文化部部长。 |
第2任 | 陈正然 | 2008年1月-2010年9月 | 蕃薯藤数位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 |
第3任 | 王麟祥 | 2010年9月-2011年2月21日 | 高点电视台董事长。 |
第4任 | 周建辉 | 2011年2月21日-2012年1月20日 | 曾任台北市政府市政顾问、 现任台湾索尼音乐娱乐中国大陆暨台湾首席执行官。 |
第5任 | 赵雅丽 | 2012年1月20日-2012年9月14日 | 以董事长身份兼任。 |
第6任 | 关尚任 | 2012年9月14日-2014年3月1日 | 曾任国科会台湾科普传播事业发展计划主持人、 公共电视第一届董事。 |
第7任 | 王麟祥 | 2014年3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 第二度回锅担任,高点电视台董事长。 |
第8任 | 郭建宏 | 2016年12月31日-2018年1月11日 | 映画传播董事长 |
代理 | 陈郁秀 | 2018年1月11日-2018年3月8日 | 以董事长身份暂代。 |
第9任 | 庄丰嘉 | 2018年3月9日-2022年1月21日 | 曾任台湾日报总编辑、中央社副总编辑、新头壳总制作、 公民监督国会联盟公民资讯频道小组召集人、华视新闻部经理 |
代理 | 陈雅琳 | 2022年1月22日-2022年4月22日 | 以华视新闻资讯台台长身份暂代。 |
第10任(暂兼) | 郑自隆 | 2022年5月4日-2022年8月1日 | 中华电视公司第二十三届第十一次临时董事会议决议由郑自隆暂兼总经理。 |
代理 | 刘俊麟 | 2022年8月2日-2022年9月3日 | 副总经理暂代。 |
第11任 | 蓝宜桢 | 2022年9月3日-2023年10月12日 | 曾任三立电视副总经理、东森电视副总经理 |
代理 | 徐秋华 | 2023年10月13日-2024年1月27日 | 公视总经理暂代兼任。 |
第12任 | 刘昌德 | 2024年1月28日- | 曾任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助理教授、教授、中正大学传播系助理教授、报导者基金会董事长、公视董事、华视董事 |
经费来源
编辑- 公视的经费来源,除了金额逐年递减的政府捐赠之外,主要有:
旗下频道
编辑新闻平台与相关服务
编辑依据公广集团“资源整合”的原则,华视新闻部与公视新闻部的资源(人力资源、新闻影片等)是共享的,称为“公广集团新闻平台”,简称“公广新闻”,2006年8月正式上线,是公广集团第一个整合的部门;但是磨合不到八个月,公广集团新闻平台即正式宣告暂停运作。
2006年中华民国直辖市市长暨市议员选举开票日(2006年12月9日)晚上,公广集团新闻平台首度以华视主频道、公视主频道联播的方式报导最新开票结果,由余佳璋担任主播。
2020年2月起,公视各节新闻在公视新闻网YouTube频道发布的版本,会删掉华视提供的新闻画面[57]。
与广播电台的策略联盟方面,华视新闻部是与好事联播网、亚洲广播网合作,公视新闻部是与KISS Radio、高雄广播电台合作,客家电视台新闻部是与苗栗客家文化广播电台、全球之声广播电台、高屏溪广播电台合作[a]。
旗下主播群
编辑相关服务
编辑- 公视于2017年成立的OTT影音平台公视+
评论
编辑- 媒体改造学社认为:“公共广电集团是以公共服务为目的,他们也就能真正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提供满足公众需求和必要的内容安排。”[58]
- 媒观会董事长管中祥认为,公视员工与华视员工的担忧“谁是老大”,公视与华视不同的组织文化与经营取向,政府部门原应编列的特别预算及附负担捐赠的未到位,《公共电视法》修正草案(提供长期且稳定的公广集团法定财源)仍未步出行政院,以及公广集团未能有效整合内部能量与汇集社会力量向政府部门施压,都是公广集团整合过程所面临的问题。[59]
- 前华视新闻部经理陈季芳批评:“两年多前(2006年7月1日),公视硬把华视拉进所谓的公广集团,华视有变好了吗?恐怕更差吧!公视和华视现在是‘两个董事会一班人马’,华视是商业体质。如果你们那么厉害,那么华视就应该大赚钱去贴补公视了;结果呢,是两边都赔,全体国民贴钱。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公视拖着华视可不是表面上的什么‘频道公有’,而是想华视上百亿的资产和土地吧!假如纯粹是频道公有,那么,公视有自己的大楼、用不完出租了,华视有更多的大楼、也出租了,这些用不完而闲置而出租的资产以及非本业的收入,是不是该还给政府或全体国民;就像中广不当取得的资产一样,好好算一算,该还就还?当初给钱是用于做优质节目,可不是房地产。这也是立法院必需严格监督的地方。这些资产和土地,公视以‘独立自主’的说法给卖了,钱也花了,该怎么办?”[60]
- 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暨前华视总经理关尚仁认为,公广集团把服务的理想放在华视身上,却又要求某些时段不能播映广告,把公视该做的事延伸到华视,这是结构性问题;主管单位必须检讨,华视是“帮助公视”还是“拖垮公视”。[61]
- 人间卫视总监汪仁玠批评:“所谓的公广集团更不过是虚有其表罢矣!表面上看来,公广集团旗下拥有公视、华视、客家、原民、宏观五个频道;但与其名之为‘集团’,毋宁视之为‘集合’。华视因须自负盈亏,而必须与其他商业电视台在资本市场进行红海战争;客家、原民两台看似在集团旗下,但仍须由公视参加客委会、原民会的招标,且预算动支均须预先通过这两个部会核批;纯粹采取购片模式的宏观卫视,也不过是侨委会将采购工程交付公视而已。”[62]
- 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郑自隆认为,台湾公共媒体的困境在于民主成熟度不够,制度怎么改都难避免政党色彩,造成每次政党轮替后执政党都将官方媒体高层“大换血”换成自己人马,蓝绿皆然。国立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教授胡元辉表示,公广集团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要有好的治理团队[50]。胡元辉说,中央社董事长与公广集团董事长都是有任期保障的,“执政者至少要先尊重他们的任期,不能一上台就想把前朝的人换下来”[63]。
注释
编辑- ^ 详见客家电视各节新闻片尾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陈炳宏. 自由廣場》支持大而壯的公廣集團. 自由时报. 2017-09-30 [2022-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5) (中文(繁体)).
- ^ 陈鹏宇. 蘇正平:要將臺視華視公共化. 劲报. 2001-10-29 (中文(繁体)).
- ^ 白倩瑜; 高志宏; 杨育昇. 民進黨決議:黨政軍退出媒體!. TVBS新闻网. 2003-02-11 [2015-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中文(繁体)).
- ^ 媒體要改革,公民來連署——讓我們催生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媒体改造学社. 2004-03-16 [2015-01-13]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社運團體搶救廣電公共財緊急記者會. 媒体改造学社. 2004-05-16 [2008-10-11]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搶救廣電公共財 社運團體大串連. 苦劳网. 2004-05-17 [2008-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中文(繁体)).
- ^ 袁世忠. 搶救台、華視 社運團體要求公共化. 联合晚报. 2004-05-17 (中文(繁体)).
- ^ 杨雅颖; 李淑华. 民間阻財團購無線台. 苹果日报. 2004-05-18 [2008-03-23] (中文(繁体)).
- ^ 新聞局浪子回頭 公共化千金不換. 传学斗电子报 (202). 2004-06-07 [2008-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中文(繁体)).
- ^ 冯昭. 台視華視公共化方案本週送政務委員審議. 大纪元. 中央通讯社. 2004-06-06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中文(繁体)).
- ^ 11.0 11.1 苏永耀; 李欣芳. 林佳龍:電波頻率不能賣. 自由新闻网. 2004-06-07 [2008-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10) (中文(繁体)).
- ^ 程沐真; 李皇龙. 游揆允林佳龍提案 台視華視公共化. TVBS新闻网. 2004-06-06 [2005-05-10] (中文(繁体)).存档副本. [2012-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5-13.
- ^ 行政院第2895次院會決議. 行政院万维网. 2004-06-23 [2008-10-11] (中文(繁体)).
- ^ 「台灣電視媒體大未來」國際研討會. 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2012-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1) (中文(繁体)).
- ^ 杨嘉慧. 姚文智:華視台視朝一公一民規劃. 大纪元. 中央通讯社. 2005-04-01 [200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李顺德. 黨政軍退出三台 政院通過. 联合报. 2005-05-19 (中文(繁体)).
- ^ 王贝林. 2年92億 公視將成六頻道集團. 自由电子报. 2005-08-25 [200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7) (中文(繁体)).
- ^ 江霞奇想!華視18:00前全播新聞. TVBS新闻网. 2005-08-25 [2005-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17) (中文(繁体)).
- ^ 方芳領軍捍工作權 華視員工陳情. TVBS新闻网. 2005-09-20 [2008-05-03] (中文(繁体)).[失效链接]
- ^ 政府為展現維護文化自主之決心,將編列預算協助公共電視台擴大公共服務範圍.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 2005-10-03 [2008-03-11]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1215媒體改革不能跳票記者會-媒改社與媒觀之共同聲明稿. 财团法人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 2005-12-15 [200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中文(繁体)).
- ^ 程沐真; 杨清波. 黨政軍退出媒體 賴國洲、江霞請辭. TVBS新闻网. 2005-12-25 [2008-05-03] (中文(繁体)).[失效链接]
- ^ 徐珮君; 杜伟莉. 退出三台行動 黨政軍俱跳票. 苹果日报. 2005-12-26 [200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中文(繁体)).
- ^ 陈玲玲. 台視華視 公股董監事請辭. 自由电子报. 2005-12-26 [2007-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31) (中文(繁体)).
- ^ 陈信聪; 郭俊麟. 華視公共化新方案 學者憂政治力. 公视晚间新闻. 2005-12-26 [2008-05-03]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陈信聪; 郭俊麟. 新聞局長投書 暢談政府媒體政策. 公视晚间新闻. 2005-12-28 [2008-05-03]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李明贤. 無線電視公股條例三讀 公共化來臨. 自由电子报. 2006-01-04 [200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8) (中文(繁体)).
- ^ 公廣集團開跑嘉年華會. 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 [201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中文(繁体)).
- ^ 臺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正式成立,孫翠鳳、張玉嬿、王曉書等人共同響應「新電視運動」. 公视基金会. 2006-07-03 (中文(繁体)).
- ^ 陈志平; 江聪明. 小野批公視:把華視搞得四不像. 联合报. 2006-12-23 (中文(繁体)).
- ^ 涂建丰; 陈奉秦; 宝智华. 南部4縣市 爭公視建臺. 苹果日报. 2007-03-06 [2008-03-11]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吴素柔. 新聞局籌設台灣國際頻道 預計明年成立. 中央通讯社. 2007-08-08 [200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3) (中文(繁体)).
- ^ 蔡慧贞; 杨明𬀩. 〈利用國際頻道發聲 各國不惜重金〉. 中国时报. 2007-08-09 (中文(繁体)).
- ^ 管中祥. 媒體觀察 自我背叛的「創意總監們」. 台湾立报. 2007-08-09 [2008-03-11] (中文(繁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管中祥; 罗世宏. 〈設國際頻道,捨本逐末〉. 中国时报. 2007-08-12 (中文(繁体)).
- ^ 唐士哲; 魏玓. 〈新聞局做國際電視大夢〉. 苹果日报. 2007-08-13 (中文(繁体)). [永久失效链接]
- ^ 程启峰. 公廣集團設高市 陳菊:有助南北媒體平衡. 大纪元. 中央通讯社. 2007-09-07 [200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中文(繁体)).
- ^ 王淑芬. 公廣落址高雄 市府盼保留活化台鋁舊廠房. 大纪元. 中央通讯社. 2007-09-23 [200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繁体)).
- ^ 南部發聲 呈現在地觀點 公廣集團南部多功能攝影棚落成. 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2008-08-26 [200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 台湾: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 2010-06-30: 160 (中文(繁体)).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无线电视年鉴编纂委员 编纂
- ^ 公視董事會提名審查應透明化與公共化--我們對「災後重建公視」的呼籲. 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 2010-10-14 [2010-10-22] (中文(繁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陈伟婷. 看教育頻道 業者應供機上盒. 大纪元. 中央通讯社. 2012-08-17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中文(繁体)).
- ^ 曾盈瑜. 客台十年 客家社團籲討論定位. 中央通讯社. 2013-06-29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公視全面升規HD Q&A. 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2016-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中文(繁体)).
- ^ 郭建宏當選總經理 期許帶領華視逆轉勝. 华视新闻. 2016-12-22 [2017-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8) (中文(繁体)).
- ^ 萧方绮. 總經理郭建宏遭請下台 華視員工這樣議論. 自由时报. 2018-01-12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中文(繁体)).
- ^ 毛敬智; 张瑞振; 郭妤. 【華視總經理下台】郭建宏挨批7大罪狀 以業績反擊「11年來最好」. 苹果日报. 2018-01-11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1) (中文(繁体)).
- ^ 文化部研修公共媒體法,重新定位華視(新聞稿).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18-01-18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2) (中文(繁体)).
- ^ 郑景雯. 整合公廣 文化部擬設公共媒體發展基金. 中央通讯社. 2018-01-24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3) (中文(繁体)).
- ^ 50.0 50.1 何定照. 大公廣集團靠國家養?學者憂成超大黨媒(即時新聞). 联合报. 2018-01-30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繁体)).
- ^ 王颢中. 華視新團隊搞裁員 引工會抗議. 苦劳网. 2018-08-08 [2018-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台湾)).
- ^ 陈世昌. 中嘉、南國等有線電視敲定《華視新聞資訊台》19日上架CH52. ETtoday新闻云. 2021-04-13 [2021-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中文(繁体)).
- ^ 空頻4個月定案!NCC通過華視上架52台 124萬觀眾可收看. 新唐人亚太台. 2021-03-31 [2021-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中文(繁体)).
- ^ 罗仕伦. 陳雅琳5/3接1900華視晚間新聞重任 阿信主播精神領軍52前行. 华视新闻. 2021-04-28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30) (中文(繁体)).
- ^ NCC准台數科等8系統業者 52台播華視新聞. 华视新闻. 2021-06-16 [202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中文(繁体)).
- ^ 增訂、刪除並修正公共電視法條文.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2).
- ^ 20200210 公視中晝新聞. 公视新闻网. 2020-02-10 [2022-11-26] (中文(繁体)).
2分54秒起原为华视的新闻带,因版权因素而删减
- ^ 公共廣電集團問與答. 媒体改造学社. [2006-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2) (中文(繁体)).
- ^ 管中祥. 公廣集團只是「半個」集團 -媒改推動者如何看待公廣集團整合受挫. 目击者杂志. 2007-05 [200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中文(繁体)).
- ^ 陈季芳. 鄭同僚的神話與屁話. 中时部落格. 2008-12-22 [2008-12-22] (中文(繁体)).存档副本.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9.
- ^ 黄慧敏. 公共利益商業扞格 華視發展走向受關注. 中央通讯社. 2009-03-07 [2009-03-07] (中文(繁体)).[永久失效链接]
- ^ 汪仁玠. 馬英九能打金溥聰嗎?. 大众时代. 2009-05-27 [2009-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1) (中文(繁体)).
- ^ 吕苡榕. 公共媒體,何時逃出政黨控制魔掌?. 端传媒. 2016-03-01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中文(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