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

上古文明

编辑
  • 早期存在肃慎濊貊东胡山戎等各民族地方政权。“肃慎国”,与中国中原王朝有往来,漢四郡中的真番郡可能與他們有關。
  • 濊貊,濊貊族是濊族與貊族的合稱,以农业城栅为特点,不同於游牧族。濊人原居住在松嫩流域,後來逐渐向东南迁移[1],濊族從事農業漁獵業成為濊人的主要食糧。此時的濊族進入原始社會晚期,過著定居生活。濊族是有很多分支,其中高夷(后来的沸流國)在浑江流域,良夷在今大同江中下游(即古朝鲜人,乐浪夷)。东濊是分布在今朝鲜江原道
  • 东胡山戎,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
  • 肃慎,秦、汉时被称为“挹娄”、“勿吉”。
  • 濊貊,秦漢之際,松嫩平原出現第一個國家——「濊王國」,在漢代人們發現了「濊王之印」,其「國有故城」,濊貊人的北支為索離族,飼養豬、馬、牛,又善於狩獵。索離人生活在嫩江以東、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帶。嫩江下游肇源縣白金寶遺址就是索離人(貊人)的文化遺存。索離人的社會內部已出現私有制和階級對立,已跨入文明的門坎。索離族人東明稱王,不用濊族和索離族名,而採用鳧臾族名,中原漢族王朝譯作夫餘,後改為扶餘。漢時受玄菟郡管轄,漢末三國初改屬遼東公孫氏,晉朝時由東夷校尉管理。漢朝曾經在濊貊人地方置滄海郡。
  • 东胡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后被燕将秦开击败。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

魏晋南北朝

编辑

491年,北魏孝文帝冊封高句丽長壽王為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辽东和吉林成为高句丽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隋唐五代

编辑
  • 貞觀十七年(643年),高句丽百济联合攻打唐的友邦新罗,新罗请唐援。唐太宗便以此下令攻打高句丽百济。贞观十九年(645年),李勣率军从陆路,张亮率舟师从水路,兵分两路进攻高句丽,唐太宗亲自到辽东前线督战。唐军攻下辽东城后,接着攻打安市城(今辽宁海城),自六月二日至九月十八,历时三月没有攻下。
  • 公元668年唐朝新羅的聯軍滅高句麗後,唐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高句丽旧都國內城為唐朝安东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
  •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史稱安史之亂。大同江以北包括今天的吉林全部被后来崛起的渤海国占据。
  • 渤海國時期,為其西京所辖的桓州等地,吉林地为渤海国長嶺府(現在的樺甸县), 扶余府(现在的扶余县), 鄚頡府等。
  • 五代时契丹人灭亡渤海国,此地成为辽国的核心部分,仍为桓州。

辽金元

编辑
  • 辽朝时分属于东京道、上京道、中京道。
  • 金朝时大部分地区属东京路统辖,其余分属咸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 元朝时部分地区属辽阳行省开原路咸平府。

民国时期

编辑

现代

编辑

到了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後將東北九省調整為:黑龍江、吉林、松江、遼寧、遼西五省。 接下來到1954年以後,改回東北三省:吉林、遼寧、黑龍江。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民族探幽:夫余与秽貊. [2018-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2. ^ 張縉彥,《域外集》〈六博圍棋說〉,頁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