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传统节日

(重定向自中國傳統節日

汉族传统节日或称为中华传统节日汉人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汉人随着季节、时间和物候转移,开展具有特定主题的风俗和纪念意义的社会活动日,并因应时地环境代代相传,反映汉人累积的传统智慧和生活情趣以及人与自然、人际关系等,以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最为有名。汉族传统节日类型多样化,根据《通胜》的载录,年中最少有9个主要节日、24个节气和140多个神诞。这些节日可分为农业耕作、宗教祭祀、人伦孝悌、驱瘟避邪四大类[1]。主要汉族节日包括元旦人日元宵春社寒食清明上巳端午三伏七夕中元盂兰秋社中秋重阳冬至腊八除夕等等[2][3]

一般民俗节日

编辑
日期 名称 别名 备注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新年年节大年 一年之始,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古代此日,百官朝会天子。
正月初四 接神日 迎神日 民间诸神回到人间的日子,故家家户户虔诚祭拜,迎接诸神。
正月初五 隔开日 破五节 新春禁忌全部取消。春节假期正式结束,各商社、机关开始工作。
农历正月初七 人日 众人生日,传说女娲创造苍生,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
农历正月初八 谷日 传说女娲创造苍生,于第八天造出谷子来,故此初八为谷的生日。
农历正月初八 顺星节 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祭拜顺星祈福。
农历正月初九 天日节 玉帝诞、玉皇诞 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
农历正月初十 地日节 传说这是土地与石头的生日。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上元节、天官诞、小正月、元夕、灯节 新年第一个望日,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有赏花灯、吃汤圆的习俗。由于是古代少有能让未婚男女外出赏灯相见的日子,也被视为“中国情人节”之一。
农历正月二十 天穿节 流行于客家民系,源于古代女娲补天传说,为客家人感念女娲补天相助的特殊节庆。
农历正月廿五 填仓节 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农历正月三十 正月晦 晦节 此日无月,正月的晦日受到汉族格外的重视,被当做一个节日来过。
农历二月初一 中和节 太阳生日。
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 春龙节、龙头节 流行于中国北方,为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也意谓著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也有人认为“龙抬头”指的是百虫开始于初春苏醒。
农历二月初二十二十五 花朝节 花神节、花神会 流行于中国北方,百花之神生日。
农历二月初二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春社 土地诞、福德正神诞、头牙(部分地区) 春社是古代祈求农作丰收、感谢土地神的日子,为立春后第五个[4][5]。部分地区后来将春社和农历二月初二合并,变成土地公诞辰日和做头牙的日子[6]
清明节前一天 寒食节 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这天不生火,只吃冷食。
二十四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祖。
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 轩辕黄帝诞,玄天上帝(北方真武上帝)诞。 古代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举行“除畔浴”的驱邪活动,后来固定为三月三日。此日在古代也是青年男女能借机在水边相会,谈情说爱的时日。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五月节端阳节、午日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浴兰节 夏季驱瘟散疫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加入纪念屈原
农历五月二十 分龙节 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相传这天小龙会离开老龙,至廿五会聚。
农历五月廿五 会龙节 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分龙节时小龙离开老龙,至廿五会聚。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头伏日 初伏 北方农村俗语:头伏日吃饺子
农历六月初一六月十五 半年节 流行于福建、台湾,漳州裔较为重视,拜谢上半年之保佑,并祈求下半年之平安。
农历六月初六 天贶节 六月六、洗节、天贶节、晒虫节、虫王节、回娘家节、姑姑节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 二伏日 中伏 北方农村俗语:二伏日吃面条。《魏氏春秋》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汤煮的面食,似今日之汤面)。《荆楚岁时记》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农历六月廿四 观莲节 莲花生日。
农历六月廿五 五谷母节 稻谷收成之时,是庆祝丰收之时,农户会大拜谷神。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终伏日 末伏 北方农村俗语:三伏日吃烙饼摊鸡蛋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 传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是亦乞巧许愿之日。
农历七月十四 盂兰盆节 (华人),中元节盂兰盆节合并的佛教节日 盂兰盆节、盂兰节、鬼节 佛教祭祀孤魂野鬼及开焰口施食的日子。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地官大帝诞,中元节盂兰盆节合并的道教节日 中元节、地官诞、七月半、鬼节 道教地官大帝诞和祭祀孤魂野鬼的日子。
农历七月廿二 财神节 玄坛真君得道日
农历七月廿九 地藏节
农历八月初一 天灸日 天医节
农历八月十五十六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 土地公得道日(部分地区) 秋社是古代庆祝农作丰收、感谢土地神的日子。有些地区将秋社提前至中元节,有“斋田头”的习俗。另一些地区有牙祭之俗,以八月十六为秋社,并和中秋节合并,会在中秋日立“土地公拐”。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秋夕、八月节、月节、团圆节 赏月、吃月饼、玩灯笼等。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重九节、菊花节 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习俗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农历十月初一 寒衣节 授衣节、冥阴节 祭祀祖先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十前后 十成节 重十节、双十节、丰收节 庆祝丰收的日子。
农历十月十五 下元节 消灾日、水官诞、水官节、下元水官节 水官大帝的生日。
二十四节气冬至 冬至 冬节、亚岁 休养生息的时节,回家团圆,在冬至日吃汤圆或水饺、馄饨。古代此日,天子祭天、百官朝贺
农历十二月初七 驱傩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古代于冬至后第三戌日蜡祭百神,后来固定为腊月初八。相传此日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故又称“佛成道日”。
农历十二月十六 尾牙 东南沿海地区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演变为工商界年终酬谢员工聚餐活动。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 祭灶日 谢节、灶王节、祭灶、送神日、小年 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
农历十二月廿九(小月)或三十(大月) 除夕 年三十晚、除夜、大年夜、大晦日、岁除 一年最后一天。

宗教节日

编辑
特定宗教信徒所过的节日
日期 名称 别名 备注
农历正月初一 元始天尊 原始天尊生辰,天地旦生。
农历正月初二 车公诞 车公诞辰。
农历正月初六 清水祖师生日 清水祖师诞辰,各地祖师庙皆有庆典。
农历正月初九 玉皇诞 玉皇大天尊诞辰。
农历正月十九 丘处机诞 道教节日,丘处机诞辰。
农历二月初二 土地神生日 土地神诞辰。
农历二月初三 文昌诞 文昌帝君诞辰。
农历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出家日 佛出家日 佛教节日,佛祖释迦牟尼出家日,各佛寺中举行庄严典礼、法会。
农历二月十五 佛灭日太上老君诞 释迦牟尼佛入灭太上老君诞辰。
农历二月十九 观音诞 观音诞辰。
农历三月廿三 天后诞 天后宝诞、天妃诞、妈祖诞、妈祖生 妈祖诞辰。
农历四月初八 浴佛节 佛诞 佛教节日,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各佛寺中举行庄严典礼、法会。
农历四月十四 吕祖诞 道教节日,吕洞宾的诞辰。
农历四月十五 佛显日 佛教节日,相传是释迦牟尼佛早年显示祥瑞,天龙八部皆来礼拜的日子。
农历六月十六(少数地区为五月十三 关帝诞 关公诞、关爷生 民间传说中关羽的生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得道日 观音得道的日子。
农历六月廿四六月廿六 川主诞 川主李冰父子的生日
农历七月十四 盂兰节 俗称鬼节 目连救母破地狱
农历八月初八 太乙救苦天尊得道日 太乙真人得道日 道教地狱至尊的得道日子,次日(八月初九)下凡救渡诸众生、寻声求苦,是为太乙救苦日。
农历九月十九 观音出家日 观音出家的日子
农历十一月十一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真人 道教地狱至尊的旦辰及救赎地狱众生的日子,也是救渡诸众生、并寻声求苦的天尊
农历十一月十七 弥陀诞 永明延寿禅师生日,佛寺订为阿弥陀佛佛诞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節慶起源概說. [2013-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8). 
  2. ^ 董斯张《广博物志》引罗颀《物原》:“伏羲初置元日,神农初置腊节,轩辕初置二社巫咸初置除夕节,周公初置上巳,秦德公初置伏日,晋平公初置中秋,齐景公初置重阳、端午,楚怀王初置七夕,秦始皇初置寒食,汉武帝初置三元东方朔初置人日。”
  3. ^ 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
  4. ^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
    洪亮吉《卷施阁甲集》:“社祭土戊日属土,故古之社日皆用戊。《召诰》戊午乃社。白六帖引郑康成礼记注(白氏六帖所引为李林甫等人编修的《唐月令注》,非郑玄注)元日谓近春分前后戊日元吉也。杜佑亦云周初未制礼之时社日犹用戊,后乃定用甲日,郊特牲及月令郑注是矣。”
    王廙《春可乐》:“吉辰兮上戊(仲春月上戊日),明灵兮唯社”
    《钦定礼记义疏》:“《唐月令注》元日,近春分前后戊日,与郑不同”
    洪亮吉《卷施阁甲集》:“宋时方书亦以立春后苐五戊日为社日(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统天万年历》:“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如戊日立春、立秋,则不算也。”)。近代礼又以秋分后戊日祭社。是民间社日皆承用戊日可知”
  5. ^ 林金泉. 敦煌寫本〈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 十二年曆日〉綜研 (PDF). 成大中文学报. 2008 [2023-01-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3-01-01). 北魏社用二月、八月戊日,见载于《通典》卷四十五……而此太平真君十一年历,二月廿七日(戊午),八日月一日(戊午);太平真君十二年历,二月四日(戊午),八月十六日(戊辰)下皆注“社”,正与“二月、八月,日用戊”合。……与《统天万年历》所载毕同。则后代社日用立春、立秋后五戊日,应以北魏为嚆矢,据此二年历日,即可征知。 
  6. ^ 洪亮吉《卷施阁甲集》:“今吴俗社日则率以二月二日,又未知始于何时”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