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

君主更迭形式
(重定向自受禅

禅让制“禅”,拼音shàn注音ㄕㄢˋ),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没有血缘关系的禅让更是不把权位当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让给贤能的人,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选出来。

起源

编辑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中国传说中的禅让

编辑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是部落联盟推举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诸侯表决,以多数决定。

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相传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为继承人,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死后,继位,同样用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之子为王。继承而确立夏朝家天下的开始,使上古时代的禅让制度结束。

王莽新政时期,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记载蜀王杜宇禅让于开明

1993年郭店一号墓出土的〈唐虞之道〉与2002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收录的〈子羔〉、〈容成氏〉三篇都记载上古的禅让。《唐虞之道》推崇禅让,指出“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

对禅让传说的怀疑

编辑

许多学者与书籍质疑远古禅让传说的真实性,怀疑是后起之秀以暴力夺权,并冠上“禅让”的虚名。

  •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对尧的儿子丹朱亦称呼为“帝”。
  • 荀子在《正论》中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
  • 韩非子在《说疑》一文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察四王之情,贪得人之意也;度其行,暴乱之兵也。然四王自广措也,而天下称大焉;自显名也,而天下称明焉。则威足以临天下,利足以盖世,天下从之。”
  • 竹书纪年》认为:“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1]
  • 《汲冢琐语》云:“舜放尧于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受为疑”。
  • 广弘明集》十一引《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今见有囚尧城”
  • 曹丕篡位汉献帝后,跟群臣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三国志·文帝纪·魏氏春秋注》)
  • 顾颉刚指出:“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又说“这是墨家为了宣传主义而造出来的”[2]。1936年,他还发表《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中国历史上的禅让

编辑

最早信史有记载的禅让,发生在燕国,由燕王哙禅让王位于宰相子之,这次是一次自愿禅让,动机是燕王哙希望效法禅让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如“王莽篡汉”、“曹丕篡汉”),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禅让

编辑

2013年5月,宋鲁郑刊文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的更替具有传统的禅让色彩,但又打破了古代禅让终身制的局限,其特点为“一党领导、全国选拔、长期培养、年龄限制、定期更替”[3]。但程晓农”认为,禅让真正意义在于政权的更替跟继承不局限在少数权贵集团圈内,而是传位给一个有能力有人望的领导者,也就是所谓“传贤不传子”,如今中共虽然严格讲不是家天下,但“政权交接权力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上”,是否可以称做禅让很有争议。[4]

年表

编辑

以禅让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见下表:

汉→魏→晋→宋→齐→梁→陈

编辑

(东)魏→齐

编辑

(西)魏→周→隋→唐→梁

编辑

吴→唐

编辑

汉→周→宋

编辑

清→中华民国

编辑

1912年,在《清室优待条件》、《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与《乞共和第二电》后,宣统皇帝颁布《清室退位诏书》,禅让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中华民国接管“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历代王朝内禅

编辑

其它

编辑

以下是其余在中国历史上曾完成禅让程序,但随即以失败告终的政权

兰芳共和国

编辑

华人在南洋婆罗洲建立的兰芳共和国,总长实行禅让和选举结合的形式。

注释

编辑
  1. ^ 司马贞《史记正义》,《括地志》有一段话:“故尧城在濮州鄄城县东北十五里。……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城,在县西北十五里。《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2. ^ 古史辨》第七册
  3. ^ 宋鲁郑. 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求是. 2013年5月1日 [2013年5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1日). 中国今天的制度是在其政治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长期、内生性演变的结果。以领导权力的更替为例。中国最高权力的更替一方面具有传统的“禅让”色彩,但又打破古代“禅让”终身制的局限,实行的是一党领导、全国选拔、长期培养、年龄限制、定期更替。 
  4. ^ 焦点对话:中共接班制度是禅让吗?. 美国之音. [2017-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研究书目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