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视剧

電視劇類型
(重定向自台劇
本条目属于
台湾系列


前往台湾主题页

  台湾艺术 总览
  台湾历史 详细

台湾电视剧(简称台剧)是指台湾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

发展历程

编辑

台湾电视剧自1960年代开始,历经60余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变迁中,主要历经如下几个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

草创期:政治宣传需求下的电视剧(1960-70年代)

编辑

1960年5月20日,中华民国首次试播了蒋介石继任总统的大典实况现场转播,这是台湾首次展示电视传媒的效应,亦标志着台湾电视发展的起点。台湾第一出电视剧是台湾电视公司(简称台视)在1962年10月开播后所播出的台语单元电视剧《重回怀抱》。当时这出戏在市场的播出情形良好,不但奠定了电视台在午间时段固定演出台语电视剧的基础,也使得台视陆续增加由民间故事或歌谣改编成的台语古装剧,如《吴凤》、《周成过台湾》等。在国语电视剧方面,单元剧《浮生若梦》为台湾第一次正式播映的华语电视剧,紧接着此剧之后,台视又推出了数出单元剧,此时台湾电视剧尚无所谓的“连续剧”类型。此剧播出后引起了影剧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不过,台湾电视处于起步阶段,肩负政宣任务的重任,因此节目多倾注于新闻及宣教节目,软性的电视剧不仅少,其是编剧或制播方面,都因经验不足而水平不高。

1969年台湾第二家商业电视台中国电视公司(简称中视)开播,并推出第一部国语连续剧《晶晶》,在每周一至周六每天播出15分钟。由于此剧剧情连贯、人物连续、故事感人,播出后受到热烈反响,于是应观众要求,节目长度由原先15分钟延长至20分钟,之后又延长为30分钟,一共播出102集。自此之后,“连续剧”便成为台湾主要的电视剧形态,成为电视台的重要商业命脉。1970年,中视推出中华民国第一部台语连续剧《玉兰花》,何基明导演,共播出70集。

中视与台视两家电视台的丰硕经营,对早先以教育为主的教育电视广播电台造成很大的冲击,该台于是在1971年改组成立中华电视公司(简称华视),每日播出8小时节目,除上午则维持播放教育节目外,其余时间维持商业经营。这段时期台湾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数量持续增加,彩色电视机以数倍增长,使得高收视率的连续剧跟着大幅增多,1974年华视播出《包青天》(350集)、《保镖》(256集)等剧,不仅节目数长达两百多集,收视率更是高达40%~50%,开创了连续剧播放时间最长的辉煌纪录,也带领台湾连续剧进入了黄金时期。

台湾连续剧市场随着华视的开播,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这个竞争促进了电视剧制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不过,当时台湾仍处在“戒严”的政治大环境,节目内容均需经过管理单位先审核才能播出,电视剧重视社教功能而轻娱乐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产业背景,三家电视台分别为台视由台湾省政府主导,中视主要为国民党资金服务,而华视的建立与中华民国国防部及教育部的需求有关,在权威意识形态下,台湾的电视台也与中国的电视台一样需要肩负政治宣导工作,扮演政治教化功能,复制官方意识形态。在加上当时两岸对立的局势,更造就了台湾电视剧一种特殊的现象:灌输推导“反共复国”的政治理念。其间,包括《晶晶》、《心桥》、《春雷》等在内的电视连续剧制作都带有浓厚的政宣意味。三台更以联手合作制作联播方式,制播了《寒流》、《风雨生信心》、《河山春晓》等一系列的电视连续剧。其中67集的《寒流》更是由台湾“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亲自策划监制。在此过程之中,“电视剧在两岸政治抗衡的角色,成为一种净化人心的工具”,也成为当时连续剧一种特殊的现象。

“武侠”与“言情”迭起的商业里程(1980年代)

编辑

1980年代的台湾电视剧的类型除了原先既有的古装剧之外,同时也发展出台湾武侠剧的黄金期。1982年中视播出的《楚留香》,此部戏剧挟着第一部港剧“新鲜感”的优势,缔造46%惊人的高收视率,当时只要开播时间一到,台湾一时万人空巷全守在电视机前,而陆续引进的香港武侠剧《射雕英雄传》、《碧血剑》、《雪山飞狐》都有好评,收视榜上节节攀升,接二连三地创下收视奇迹,对于同时段的电视节目倍感压力外,也引发台湾电视演员对港剧的抗议,限制港剧的播出时间。

这些武侠剧几乎全改编自两大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古龙的作品,打斗场面精彩又不失侠骨柔情,其中并将中华武术、仁义道德等精神贯穿于内,捕获许多观众的喜好。为了应对外来戏剧的竞争和适应形势,台湾电视剧在编剧选材和拍摄包装等各方面开始积极求变,并尝试拍摄武侠剧。从1983至1986年3年间,是武侠剧在台湾最为风行的年代,其中有几档戏所引起的影响,连当时风靡台湾的港剧也都有所不及。

19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电视剧出现极大地反转,言情剧成为台湾视坛上另一股潮流,尤其是改编自琼瑶小说。琼瑶自1986年首出电视连续剧《牵情》播出后,如同她的小说一样一鸣惊人,接连推出了《几度夕阳红》(1986年)、《烟雨濛濛》(1986年)、《庭院深深》(1987年)、《在水一方》(1988年)、《海鸥飞处彩云飞》(1989年)、《六个梦系列》(1990年)等一系列的言情剧,部部收视率超过50%,《庭院深深》一剧更曾突破60%的收视大関。琼瑶的言情剧情多半描述才子佳人相恋过程中的种种波折,其中情节曲折、画面意境秀美,加上当时俊男美女演员担纲演出,配以琼瑶式的隽永对白,特别博得妇女观众的认可和感动。此外,中视制播的古装连续剧《一代女皇》(1985年)创下51.7%的高收视率。

1980年代可以说是台湾电视产业走向资本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因受到1970年代台湾十大建设的刺激,经济快速起飞,台湾社会呈现出信息化、多元化、都市化的发展趋势。电视台为顺应社会大众消费文化与商业经营的要求下,逐步向宽容、自由与多元转变,强调大众、通俗与娱乐,契合观众口味的电视剧的创作自然孕育而生。 1986年台湾解除几近四十年的戒严,为海峡两岸恢复互动交流奠定了基础,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电视戏剧节目交流亦随之展开。1989年,台湾新闻局颁布《现阶段大众传播事业赴大陆地区采访、拍片、制作节目报备作业规定》,为台湾电视剧的制作人员到中国取景拍摄创造了条件;一些中国演员也参与到台湾电视剧的制作中。是年,陈冲担任台湾连续剧《随风而逝》女主角的演出,是标志着两岸电视剧交流的全面展开的里程碑。

开放竞争下的乡土剧风潮(1990年代)

编辑

1990年代是台湾电视产业结构重要转型阶段,电视产业由三台封闭寡占转变为开放竞争的型态。1993年“有线电视法”的公布实施,原先非法利用电缆传输内容的“第四台”随即合法化,在各种专业频道、综合型频道开始大量增加,在逐渐瓜分原有传统三台的市场的情况下,各家电视台对电视节目需求遽增,节目回归到消费者需求,分众市场取向逐步打开,许多有别于过去传统的境外电视剧,如大陆剧日剧韩剧等开始被陆续引进,并开始与台湾本地的各类电视剧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掀起激烈的收视率之争,使台湾电视进入了战国时代。

正因为处在这种外来剧与本地电视剧的竞争局面下,台湾电视剧出现了“本土化”的趋势,许多呼应此种本土化氛围的乡土剧顺应而起。1990年华视推出的八点档连续剧《》,即为台湾首部剖析省籍情节,并以国语、台语夹杂的方式,融合本省、外省族群题材而成的乡土剧,不仅正式开启国内乡土剧的潮流,更使得“乡土剧”成为台湾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电视剧类型之一。

1993年,《广播电视法》取消对方言的限制后,以台语对白的乡土剧更得 以大量涌现,如中视的《牵手出头天》、华视的《兄弟有缘》、台视的《台湾水浒传》等。1997年,民间全民电视公司(简称民视)的开播对于台湾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民视创立之后,在乡土剧创作方面更是煞费苦心,1998年,由白冰冰主演的《春天后母心》赢得八点档收视率的冠军宝座。在台湾,乡土剧的盛行与台湾社会的脉动有着密切相関。随着时代转变它的的剧型与题材而有不同,早年的乡土剧大多采用国语、台语混合,主要是以纯朴写实的手法拍摄成电视剧,使得这类戏剧大多富有浓厚乡土味,并强调家庭伦理与爱国情操。然而,就在民视、三立电视台(简称三立)相继开播后,原先的乡土剧被带到更为本土的境界,纯然的台语发音,使得更加台湾化的乡土剧能有别于外来戏剧如韩剧、日剧与港剧,成为抵制外来剧最强的声音。在题材方面,除了包容过去的乡土情节之外,现代都会生活形态,将许多社会议题等素材纳入内容当中,并采用年轻演员来诠释,使台湾乡土剧展现不同以往的新兴面貌,其收视族群也从早期局限于老人与家庭主妇为主的观众,逐步扩大到上班族以及学生等年轻族群。

两岸开放三通以来,两岸戏剧节目合作的往来日渐频繁,电视剧相互销售播映版权也成常态。1990年至1995年间,台湾共向中国输出电视剧83部,合作电视剧方面,以琼瑶作品为最多,其中畅销两岸的《还珠格格》就是两岸电视剧制作业通力合作的结晶。这种以两岸或者是两岸三地演员为组合的演出,也成为当今电视剧中的一大噱头及收视保障。

商业化时代的偶像剧(2000年代)

编辑

随着政策和频道开放,2001年底台湾已经有37家有线电视台,2008年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调查,台湾有线电视普及率高达81%,远高于美国加拿大的67%,德国的56%,香港的29%,为亚洲最高。台湾在不断受到外来电视文化产品的冲击,如“日风”、“韩流”,使得消费者对传统的电视剧类型失去兴趣,另外,年轻的收视族群的成长和他们的强大消费能力,受到电视台的重视,于是台湾的电视剧界开始模仿和学习制国外的偶像剧。2001年,以日本漫画《花样男子》为蓝本的偶像剧《流星花园》创下最高平均收视率6.43%,该剧同时捧红F4徐熙媛(大S)等一批明星,风靡全亚洲戏剧市场,台视则制播完全以本土剧本为主的 《吐司男之吻》同样获得好评,三立则以唯美浪漫的《薰衣草》同样获得高收视的认同,偶像剧在台湾此时成为主要剧种,并如雨后春笋般争相而出。从2002年起每年出产10部左右,2003年《名扬四海》更以“台湾趋势剧”自居,希望以朴实自然的故事与演出,力求贴近台湾社会中小人物真实生活的样貌。到2004年以后,台湾每年均有20部左右的偶像剧产出。而台湾偶像剧的盛行,也带动了一波台湾流行音乐、流行文化的风潮,更为电视台和演艺经纪公司赚进大笔收入。因此,台湾多家电视台争相模仿,先后投入偶像剧的拍摄工作,偶像剧一时间几乎占据各家电视台的主要时段,与本土剧为目前台湾电视剧分庭抗类型。

自《流星花园》创下6.43%的最高平均收视率后,2005年《王子变青蛙》又以6.99%的最高平均收视率刷新偶像剧收视纪录。2008年《命中注定我爱你》再以10.91%的最高平均收视率刷新并创下偶像剧的最高收视纪录,打败长据收视率冠军的本土剧,同时也在当年金钟奖上夺得“戏剧节目奖”,赢得了市场与评审的双重认同。

台湾偶像剧的成功之道,归纳起来有五项特色:一、演员以年轻的俊男美女为主;二、剧情走向现代青春、都会与爱情路线;三、画面讲求唯美,制造浪漫氛围;四、影片风格梦幻化;五、大多改编自成名漫画。另外,台湾偶像剧边拍边播的权宜之策,将欲行销之商品适时安排在剧情当中,延伸了外围商品效益。在收视人口的年轻化与都会化下,台湾偶像剧具有时代所具备的大众化、通俗化、以及商业化的特色,而其流行、新鲜的元素更契合了现代社会的视觉需求。

除了本土剧与偶像剧外,“文学剧”亦为台湾电视剧当中常见的一种喜剧类型。最早开启台湾电视改编小说先河的电视剧为1970年由台视改编自徐吁的小说《风萧萧》,此剧推出后收视率相当不错,使得台视进而又推出琼瑶的《星河》与王蓝的《蓝与黑》,正式将文学剧带入台湾电视剧市场。

真正使文学大戏成为台湾电视热潮的为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简称公视)。公视是一个非民营、非国营的公营电视台,鉴于商业电视台为收视率而制作节目不择手段,政府当局、企业赞助与民间共同捐款,于1998年成立的致力于文化、教育性节目,并関注弱势族群的一个公众媒体。文学剧在公视经营下系统地被规划出来,公视的“文学剧场”系列,便以改编自著名文学作品为主,慢慢形成台湾电视一股文学大戏的浪潮。2000年公视推出由两岸合作的年度大戏《人间四月天》,播出后佳评如潮,将文学大戏的浪潮推到高峰,引发文化界对有関徐志摩话题的探讨热,同时也带动了新一波文学剧的热潮。2009年推出的公视电视剧《痞子英雄》,以时事为背景的警匪片偶像剧,在公视创下非常好的收视,因拍摄地点位于高雄市,因此带动了高雄市的观光热潮,当年又碰上2009年世界运动会于高雄举办,戏剧因此成功行销高雄的城市之美。

其后,2001年公视根据琦君半自传小说改编的《橘子红了》、白先勇的《孽子》,成为新一波文学大戏的成熟代表作。这些“文学剧”不但奠定了公视良好的节目收视率基础,同时也成为公视的招牌节目,不仅打响市场口碑,也为公视拿下不少“金钟奖”。

在这期间,台湾电视剧丰富多元胜过以往,其中包含多部中国大陆电视剧与韩剧。在韩剧不断侵袭亚洲各国电视市场之际,台湾也无幸免。台湾“电视剧节目观众评价”的调查显示,2004至2005年台湾地区晚8点至10点时间段,收视率最高、观众最喜爱的前5个电视剧节目中,有3部是韩剧,而且播出总量均占各类戏剧节目类型之冠。相比之下,曾经备受台湾观众推崇的日剧则在近年大受冷落。

偶像剧的最后一个高峰,约落在2008至2010年之间。这三年间接连有《命中注定我爱你》、《败犬女王》、《下一站幸福》、《小资女孩向前冲》、《犀利人妻》等平均收视率破7的高收视且口碑亦正面的偶像剧。2008年的《命中注定我爱你》,及往后的《败犬女王》、《小资女孩向前冲》,可看出其企图进攻都会上班族女性市场的决心。然而角色设定虽然较具现实感,整体叙事结构仍难跳脱爱情童话框架。产业的困窘,连带使得戏剧题材趋向保守,更让偶像剧显得疲态。

历经低迷后积极转型的复苏期(2010年代至今)

编辑

2010年以军教题材为背景的军教剧新兵日记》以11.74%的最高平均收视率夺下当年本土剧收视宝座,随后2011年的《我可能不会爱你》则被视为偶像剧最后的收视高峰。随着韩剧跟陆剧的引进,新鲜的题材、高质感的制作,而台湾戏剧逐渐开始没落。2010年初期至中期,台湾偶像剧因为主题模式、剧情安排、人物类型越来越不能满足观众需求。受中国大陆日渐崛起的电视剧势力影响,台湾剧集的卖方市场渐渐没落,大批资深电视工作者、演员远赴大陆淘金,台湾本土市场渐渐萎缩,入不敷出。曾经盛极一时的偶像剧与操着台语方言的乡土剧则于此时开始走下坡路。[1]

2010代中期年台湾类型戏剧崛起,中视数位台仿造美剧《CSI:犯罪现场》,推出《鉴识英雄》,玩起推理悬疑的戏码。从客家电视台推出极为少见以礼仪师为主题的《出境事务所》、公视推出的《麻醉风暴》讲述麻醉师与医疗纠纷,到历史题材《一把青》,“类型剧”、“职业剧”可说是带来台剧的新风潮。

2010年代末期起,台湾电视剧兴起一股复苏潮流,从2019年改编自台湾社会议题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播出后高收视率,引起广泛社会大众的讨论,体现出戏剧反思社会的功用。另外2020年结合穿越、浪漫爱情、悬疑推理等多重元素的《想见你》,错综复杂的剧情与精彩的戏剧架构得到高分评价,该剧也在东亚兴起风潮。剧集首播播毕后,相继在韩国、香港、日本等地播出,热度及话题讨论度仍持续不断;由此可见台剧有着一定的制作水准并且得以走入国际,渐渐呈现复苏的趋势。

鉴于网络媒体串流平台时代来临,近年来台剧更转型尝试多方与国际串流平台合作;不管是HBONetflixFOXLINE TV,在台湾已经合作出产了不少优质电视剧,如《罪梦者》、《谁是被害者》、《华灯初上 (电视剧)》等,跨国平台合作激发出台剧更多的潜能。台湾秉持着纯熟的影视工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力求创新和与时俱进,逐步为沈寂许久的台剧注入活水,形塑成独树一帜的影剧风格,慢慢步入正轨。

主题曲与片尾曲

编辑

早期的电视剧只有片头,并没有片尾,因此只有主题曲,而没有片尾曲,每集电视剧播完后就直接结束。1980年代中期,电视台才开始为电视剧加上片尾,也从那时起才开始有片尾曲。早期台视中视华视等俗称为“老三台”,1990年代中期之前老三台的大部分戏剧(尤其是八点档国语连续剧)都有“量身订做”的主题曲与片尾曲,用来让观众了解剧情大纲。这些主题曲与片尾曲,与戏剧本身有着相辅相成的效果,不仅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后也都成为知名的老歌。1990年代中期之后,台湾各家电视台播映戏剧的主题曲与片尾曲都改为由唱片业者提供旗下歌手的当时最新主打歌来充数,结果是经常出现“歌曲内容与戏剧内容完全无关”的情形,也造成歌曲与戏剧都不容易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剧目下档,就没有人记得该剧的主题曲与片尾曲。[2]

播出时段

编辑

依目前情况,如果可能会随时间变更。以下是粗略的介绍:

播出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中午 午间档
晚上 七点档
八点档
九点档
周五十点剧
周六九点档
十点档
十一点档
周日八点档
十点档
  • 中午时段,12:00~14:00/12:30~13:20的时段,以大爱电视台长情剧展,每集约30分钟,大多为5~10集左右,偶而最多30~40集。
  • 晚上时段,19:00~24:00的时段,每集约90分钟,大多为13集内。七点档三立台湾台鸟来伯与十三姨》及《戏说台湾》最为著名,每集约30分钟。八点档多为乡土剧,早期虽然集数有100集以内,但也有集数多的剧种,例如三立及民视八点档每集约120分钟,为200集~300集,之后为300~530集,也偶然平日档有中国剧或韩剧当作垫档。周五十点档、周六档、周日档为偶像剧剧种,每集约90分钟,集数不多,有40集以内。
  • 台湾电视剧同期播出的影集繁多,例如台视及三立合播偶像剧与民视及八大合播偶像剧等。

主要戏剧种类

编辑

乡土剧

编辑

又称“台语连续剧”,目前多由民视三立台湾台所制播,并拥有相当固定的收视族群,其八点时段即使换档,仍持续保有收视佳绩,但由于剧情过于狗血、道具使用不当或是夸张不实的故事及表演,往往让其品质及口碑出现负面评价。另由大爱电视,以真人真事改编,透过主角人生经历,呈现台湾历史轨迹,以发扬社会光明面的连续剧,在台湾也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并有稳定的收视观众群,早期知名乡土剧一线演员包括:陈昭荣叶全真王识贤张凤书等,近年则是由以下几位包括:黄文星王瞳傅子纯王振复陈珮骐蔡东威吴婉君苏晏霈等人。

偶像剧

编辑

偶像剧无线电视台与卫星频道策略联盟播出下,创造周末晚间偶像剧收视时段,如三立电视台视联盟播出的《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败犬女王》、《下一站,幸福》、《小资女孩向前冲》等剧收视亮眼,其中《命中注定我爱你》更是创下目前台湾偶像剧收视最高纪录。八大电视台与各家电视台联盟播出的《恶作剧之吻》、《爱杀17》、《公主小妹 (电视剧)》、《恶作剧2吻》、《海派甜心》、《我可能不会爱你》等都有不错的收视表现。除了以往的周日晚间时段,周五晚间的偶像剧场,开始发挥收视效果,如三立电视台视联盟制播的《犀利人妻》等、如八大电视台视联盟制播的《妹妹》等,以及三立都会台的戏剧《我的自由年代》、《料理高校生》皆有亮眼收视,甚至《1989一念间》的收视更创下近期台湾偶像剧最高收视。近年来三立电视开出的平日八点时段成功创造高收视,如《真爱找麻烦》、《两个爸爸》、《我的宝贝四千金》、《军官·情人》等。TVBS概念剧与各家无线台合作播出,开出全新周六晚间的偶像剧场,其中《16个夏天》创下同期偶像剧最高收视。公视电视剧痞子英雄》以时事为背景的警匪片偶像剧,在公视创下非常好的收视,并带动公视的电视剧发展。

三立电视台视联盟-周日偶像剧
八大电视-周日偶像剧
中视-周日偶像剧
三立电视台视联盟-周五偶像剧
三立电视-华剧八点档
公视电视剧
八大电视台台视联盟-周五偶像剧
  • 妹妹》(单集最高收视:1.30)
三立都会台-周五偶像剧
TVBS概念剧公视

军教剧

编辑

新兵日记》(单集最高收视:11.74) 《女兵日记

两岸合拍剧

编辑

自从中国广电总局2008年开放与台湾的合拍剧,可在中国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后,近几年两岸合拍剧大幅增加,其收视表现有好有坏,但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无论是在题材、剧情、演员等各方面,台湾主创人员及主要演员占有极高比例(99.9%以上),在台湾收视表现也较佳。截至2010年止,两岸合拍剧在台收视率前十名者如下:

  1. 命中注定我爱你(中国播出时名为“爱上琉璃苣女孩”)
  2. 转角*遇到爱
  3. 就想赖着你(中国播出时名为“就想爱着你”)
  4. 深情密码
  5. 美乐。加油(中国播出时名为“爱上查美乐”)
  6. 我的亿万面包(中国播出时名为“我的爱情面包”)
  7. 又见阿郎
  8. 泡沫之夏
  9. 美味关系(中国播出时名为“美味的童话”)
  10. 牵牛花开的日子(中国播出时名为“记得我爱你”)

国语连续剧

编辑

国台语单元剧

编辑

类戏剧

编辑

电视剧列表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来源:腾讯娱乐. 台湾电视剧没落. 腾讯网>娱乐>娱乐观>第71期. 2012年10月20日 [2012年10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中文(简体)). 
  2. ^ 中国电视公司音乐节目《恋恋金曲》第20集的〈流行音乐史〉单元:〈连续剧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