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

香港新界北地方

军地(英语:Kwan Tei,亦作Kwan Ti),位于香港新界北区,位于龙跃头之东北、孔岭之西南、坪𪨶以南,沙头角公路龙跃头段途经该地。除军地村外,东面有新塘莆村高莆村,北面有军地北村高埔北村,南面则有虎地排村布吉仔村,西面有马料水新村

军地蔬菜产销有限责任合作社

地名、历史与沿革 编辑

有传因为军地附近有新围军营皇后山军营两个英军军营,军地因而得名,但此说实在有商榷的余地,因为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从1898年7月1日起,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方及附近二百多个离岛,为期99年。当时认可乡村名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里北区名单,显示军地是在1898年之前已存在的村落。而且根据《新安县志》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成书,新安县知县舒懋官主修、王崇熙主纂的版本,《卷二.舆地略一.都里》记载,当时为属官富司管属的村庄。由此证明,军地村的历史可追溯比1898年更久远的历史。根据现时皇后山公共运输交汇处及皇后山社区会堂之间的通道展板显示,13世纪宋朝军队为保护当时末代皇帝赵昺而避难至新安县(即现香港及深圳一带),并于皇后山附近建立军地村。

关于军地的描述,亦可见于《香港地理—山海依旧风物在》一书(商务印书馆2015出版,苏子夏编1939年编于香港,原稿为出版用作当时的中学教科书,按编者自序,多以1936年的数据为依归)下篇地方志卷廿三粉岭 上水有以下的记载︰

目前军地村是条多姓原居民村,分别有、官、陈、李和姓族人在村居住,同时亦有其他外来姓氏、少量中国大陆移民与及南亚裔移民居住。

村内有两座祠堂,一座为刘氏祠堂曾在八十年代借用作幼稚园,另一座为大众祠堂。过去在祠堂里有家族举行“太公分猪肉”和在添丁时进行点灯仪式。由于分猪肉是私人仪式,因此不会邀请其他村民参加。[1]

从前村民大都靠务农及饲养家畜与家禽维生,但现在农业遂渐式微,劳动人口多转到市区工作,只有少数长者或农户种植蔬菜,并把农产品送到联和墟出售。

军地村客家原居民祠堂系列 编辑

历史建筑 编辑

沙头角支线洪岭车站 编辑

 
洪岭站

九广铁路曾在1912年使用兴建英段(今东铁线)时拆下的窄路轨兴建一条由粉岭站沙头角的铁路(沙头角支线)。1927年沙头角公路启用时,铁路由于乘客量不如理想,在1928年已停用。现在铁路余下的遗迹,除了部分的旧铁轨外,最大型为位于沙头角公路近坪𪨶路的洪岭站(即现孔岭)。现在车站被荒废在马路一旁,而门及窗皆被锁上。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评定为三级历史建筑

军地北村三栋屋 编辑

军地北村有一座很瞩目的建筑物,由三栋青砖房屋组成,名为三栋屋,是新界名人李仲庄在一九一○年代兴建,历时四年。李为客家人,出生于高莆村,曾考获秀才。由于具有社会地位,乡议局成立时他获推举为首任主席,致力为乡民排难解忧,争取权益。一九四七年底他与多名乡绅成立联和置业有限公司,兴建联和墟,对粉岭发展有很大贡献,一九五三年获颁授英女王加冕勋章。一九六八年五月十七日他在三栋屋离世,享年九十五岁,丧礼有近二千五百人参加,备极哀荣。

皇后山军营印度庙 编辑

位于前皇后山军营内,邻近山丽苑,建于1960年代,相信供信奉印度教的印度裔军人使用。

学校 编辑

  • 1980年代前由军地村民借出祠堂作幼儿园。
  • 军地幼稚园(已结业)
  • 军地敬仁幼稚园(已结业)
  • 军地公立学校(已结业,1960年代由军地村前村长官锦桂及周边乡民村代表向政府申办筹建,于1965年秋天由创校校长陈勉始创立。由1960年代上六甲校友提供,敬录修缮)
    • 救世军中原慈善基金皇后山学校(2021年创办)
    • 东华三院曾宪备小学(2021年创办)
      • 保良局叶吴彬彬皇后山幼稚园(1995年创办)(位于皇顺楼平台;由粉岭嘉盛苑迁入;原名保良局戴苏小韫幼稚园)
      • 东华三院方树福堂幼稚园(1991年创办)(位于皇汇楼地下,将由柴湾小西湾邨迁入)
      • 香港道教联合会蓬瀛通善皇后山幼稚园(2001年创办)(位于皇澄楼地下;由蓝田康逸苑迁入;原名香港道教联合会飞雁幼稚园)

公共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巴士
专线小巴
公共小巴

区议会议席分布 编辑

由于军地人口不足以成为一个区议会选区,所以往往跟邻近的龙跃头孔岭等乡村范围划为同一个选区。

年度/范围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整个军地
皇后山选区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樂地·生根-大埔·粉嶺》. 文化葫芦. 2014-01: 194-19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