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汉之战

(重定向自魏灭蜀之战

曹魏灭蜀汉之战,或称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263年,曹魏政权实际掌权者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锺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汉军则以大将军姜维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相持一段时间,魏军一度进退两难。后邓艾率精兵冒险偷渡阴平攻占涪城绵竹关,进逼成都城下。汉后主刘禅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锺会,蜀汉灭亡,开启终结三国鼎立时代的统一战。

魏灭蜀汉之战
三国战役的一部分

魏灭蜀汉之后的疆域
日期魏景元四年八月十一月
263年9月尾-264年1月初
地点
汉中、益州(今陕西、甘肃、四川)
结果 曹魏成功吞并汉,锺会之乱爆发
参战方
曹魏 蜀汉
指挥官与领导者
司马昭
锺会
邓艾
诸葛绪
刘禅 投降
姜维
诸葛瞻 
兵力
约18万人 约10万2,000人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过程

编辑

双方形势

编辑

247年至262年间,蜀汉大将军姜维不断向魏发动战争,力量日渐消耗(详见姜维北伐),加上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政日非。姜维曾弹劾黄皓,但反被黄皓逼害欲以阎宇取代姜维之位,刘禅也对姜维多次主张伐魏感到反感而疏远姜维。姜维惟有迁军沓中屯田避开黄皓迫害并北防曹魏,蜀汉内部产生严重分歧。

曹魏方面,司马氏在高平陵之变后控制魏国政权,皇帝已成傀儡。对外方面,将领邓艾多次打败姜维的北伐军,而司马昭也在寿春打了胜仗,也意图挽回因魏帝曹髦遇弑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开始筹备伐蜀以统一天下,朝内群臣都认为不可能,邓艾对此也不乐观,惟独锺会支持。司马昭坚持伐蜀,并斩杀反对的将领邓敦

司马昭决定先讨蜀汉、后伐孙吴,命人造船以备灭汉后快速攻吴,另派锺会镇守关中,准备南下。姜维闻得魏国的举动,把情况上报刘禅,并建议加派兵力防守阳平关阴平之桥头。但刘禅听信黄皓的鬼巫之说,不理会姜维的建议,也不让朝内群臣知道此事。

南下汉中

编辑

263年八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征西将军邓艾所率的三万人,出狄道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由镇西将军锺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刘禅闻讯后,忙命右车骑将军廖化增援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到阳平关防守锺会军。九月,魏军正式全面发动攻势,刘禅却不等援军到达,就命汉中的汉军撤退,令魏国东路军长驱直进。锺会遂亲自带兵攻阳平关,再派前将军李辅攻防守乐城的监军王含,护军荀恺攻驻守汉城的绥武将军蒋斌,刘钦由子午谷出与主力会师,护军胡烈阳平关。阳平关守将、关中都督傅佥想坚守,但部将蒋舒因被降职而怀恨在心,遂鼓动傅佥出城迎战魏军并假意答应他会守住后路,傅佥出城后,蒋舒立即开城投降魏军并堵住傅佥军回城之路,孤立无援的傅佥不愿投降而奋战至死全军覆没。魏军进占阳平关,东路军继续长驱直入,直逼剑阁

西路军也同时展开攻势,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率兵分别从东、西、北三面进攻沓中,不过姜维因获悉魏军主力大军已进入汉中,担心阳安关失守,剑阁孤危,便不恋战,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剑阁援助。但诸葛绪军已从祁山进达阴平之桥头,切断了姜维的退路。姜维为引开魏军,便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诈称攻击雍州。诸葛绪怕自己的后路反被姜维切断慌忙后退三十里,姜维立即回头过桥。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想追击时,汉军早离桥头已远,追赶不及。姜维从桥头至阴平,一路马不停蹄迅速向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汉军援兵会合。当时阳平关已陷落敌手,汉军惟有退守重要关卡剑阁,抵抗魏军。

偷袭涪城

编辑

邓艾率军抵达阴平,他挑选精兵,想与诸葛绪联合经江油避开剑阁,直取成都。但诸葛绪以自己只受命攻击姜维,不可自作主张为由,拒绝邓艾联军之议,率军东去,与锺会军会合。不过,锺会为扩大军权,密告诸葛绪畏懦不前,结果诸葛绪反被征还治罪,其直属兵力尽归锺会所有。

锺会率军进向剑阁,剑阁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利用这种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而刘禅也派人向东吴求救,吴国派出丁奉丁封孙异攻打寿春以救汉。锺会兵力远高于守关蜀军进攻多日却屡攻不下,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加上魏军粮食不继,军心开始动摇萌生退意,众人都担心前功尽废。

此时,邓艾认为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向锺会建议从阴平抄小道到达涪城,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可取剑阁,若汉军不来救,便可切断姜维后路,也可直接威胁成都。这条计策被接纳,并由邓艾执行。邓艾以三万多的人马从阴平出发,沿途高山险阻,人迹罕至,十分艰难,不过也因如此,汉没有在此设防。十月,邓艾率军自阴平小道,走了七百多里(魏制里)的荒无人烟之地,一路凿山造桥,面对不能开道、绝险之地,邓艾身先士卒,以毡自裹,顺着斜坡而下,攀木缘悬崖,一路鱼贯而进。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江油守将马邈慌乱之下毫无抵抗就降于邓艾,邓艾率魏军乘胜进攻涪城。

蜀汉灭亡

编辑

江油失守后,刘禅派卫将军诸葛瞻抗击邓艾,尚书郎黄崇劝告诸葛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但诸葛瞻犹豫不决,被邓艾夺取了险地。诸葛瞻督军到涪城并遇魏军发生战斗,邓艾大败诸葛瞻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邓艾遣使致书诸葛瞻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诸葛瞻怒斩使者。邓艾立即派其子邓忠师纂等,从左右两面进攻汉军。魏军失利,邓艾大怒,扬言要斩邓忠、师纂,命二人再战以将功补过。结果二人大破汉军,斩杀诸葛瞻及尚书张遵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等人,魏军进占绵竹,并立即进军成都。

当时汉兵多在剑阁,而成都兵少。当朝中君臣闻魏军到来国都之外时,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议先逃向南中地区,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其中光禄大夫谯周则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十一月,刘禅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魏军占领成都,同时派遣太常张峻令姜维等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而在坚守剑阁的姜维,先闻诸葛瞻兵败,但未知刘禅确切消息,恐腹背受敌,便放弃剑阁引军东入巴中。锺会大军进驻涪城,另派胡烈田续庞会等人率军追击姜维其部队。姜维再退到县,得知刘禅降魏后,走投无路的姜维只能率廖化、张翼、董厥等将领及直属部队投降锺会军。

结果

编辑

邓艾在灭蜀汉后,对司马昭说应该封刘禅为扶风王,结果使司马昭猜忌邓艾,锺会、胡烈等人趁机诬告邓艾欲叛。结果邓艾父子被捕,押往洛阳。邓艾被捕后,锺会独大于蜀中,姜维见锺会有野心便煽动锺会反司马昭,于是锺会与希望恢复汉室的姜维联合发动叛乱。

锺会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攻打孟津、洛阳,夺取天下。但出乎锺会意料之外,司马昭派万余兵占据斜谷,自领十万兵屯于长安。锺会惊惧之下决定先占据,割据西南,姜维建议锺会屠杀牙门骑督以上官职的人,但锺会犹豫不决,结果胡烈起兵反抗。锺会、胡烈还有不少牙门将于成都城内激战,姜维率先被杀,不久魏兵杀死锺会,死伤数百人。在锺会被杀后不久,邓艾的亲兵想把邓艾迎接回来,但卫瓘派田续攻击邓艾,双方在绵竹附近遇上,邓艾父子被杀,至此锺会的叛乱结束。

重要参战人物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诸葛)瞻长子(诸葛)尚,与瞻俱没。”
  2. ^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张)苞子(张)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
  3. ^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次子(赵)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4. ^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李)恢弟子(李)球,羽林右部督,随诸葛瞻拒邓艾,临陈授命,死于绵竹。”
  5. ^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权留蜀子(黄)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瞻却战至绵竹,崇帅厉军士,期于必死,临陈见杀。”
  6. ^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
  7. ^ 钟会《平蜀奏》《三国志集解》:钱大昭曰:爰𩇕疑即爰邵之子倩。倩字君幼,见荀绰《冀州记》。赵一清曰:爰𩇕乃殄虏护军爰邵之子,见《邓艾传》注引荀绰《冀州记》。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