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田清隆

萨摩藩人,陸軍中將

黑田清隆(日语:黒田 清隆黑田 淸隆󠄁くろだ きよたか Kuroda Kiyotaka,1840年11月9日—1900年8月23日),小名为仲太郎了介。曾任第二代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在职期间:1888年4月-1889年10月,元老萨摩藩人。军衔为陆军中将位阶勋等爵位从一位大勋位伯爵

黑田清隆
日本 第2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
任期
1888年4月30日—1889年10月25日
君主明治天皇
前任伊藤博文
继任山县有朋
个人资料
出生(1840-11-09)1840年11月9日
萨摩国鹿儿岛郡新屋敷町(今鹿儿岛市
逝世1900年8月23日(1900岁—08—23)(59岁)
 日本东京市
墓地青山灵园
国籍 日本
配偶黑田清
黑田滝子
签名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黒田 清隆
假名くろだ きよたか
平文式罗马字Kuroda Kiyotaka
日语旧字体黑田 淸隆󠄁

早年生平 编辑

黑田清隆出生于天保11年(1840年),是萨摩国鹿儿岛藩一个年俸仅有四石的下级武士家庭的长子。文久2年(1862年)在6月,年约二十多岁的黑田清隆牵涉入引发萨摩藩及英国外交争议及随后文久3年(1863年)萨英战争生麦事件之中,黑田清隆在萨英战争中有着积极参与。在萨英战争结束不久后,黑田清隆前往江户学习炮术。

讨幕运动 编辑

 
年轻时的黑田清隆

经过数年学习,黑田清隆返回萨摩藩,开始参与倒幕运动并担当重要角色,在庆应2年(1866年)组织萨长同盟时,代表萨摩出使长州转达同盟意愿,并在促成了西乡隆盛桂小五郎的会面之后,再次作为使者前往长州藩缔结盟约。

庆应4年(1868年),黑田清隆在鸟羽伏见之战中担当萨摩藩步枪第一队长。同年3月,与山县有朋一起担任北陆道镇抚总督高仓永祜的参谋。和山县有朋攻取新潟,又和西乡隆盛联手令米泽藩庄内藩归顺。

战争结束后曾退出军队返回鹿儿岛,但随即在翌年1月重新被委任军职,征讨当时由榎本武扬率领、盘据北海道的旧幕府海军(自称为虾夷共和国)。2月于箱馆战争开始之时被委为公卿清水谷公考中将的参谋,3月率军由东京出港。途中,在宫古湾停泊时和旧幕府海军相遇,登陆北海道后担任战斗总指挥,在5月进逼箱馆城(今函馆),并于11日对箱馆发动总攻击,亲自率领少量兵力占据城后的箱馆山,力劝榎本武扬归降,17日取下函馆城。战后,黑田清隆强烈地要求新政府从宽处理榎本武扬等人,结果在明治5年(1872年)1月6日榎本武扬一干人等被释放。

开拓北海道 编辑

战后不久,明治2年(1869年)11月22日,黑田与妻子中山清结婚。鉴于俄罗斯帝国库页岛的势力扩展与日俱增(当日库页岛状态为两国杂居),黑田清隆在明治3年(1870年)5月就任北海道开拓使次官以整顿北疆。7月开始前往库页岛,和当地俄罗斯官吏交涉,并于视察北海道后返回江户。及后由明治4年(1871年)1月到5月,出国外游美国欧洲。旅途上中,同意美国的农务长官开普伦(Horace Capron)担任黑田清隆的开垦顾问,为日后更多外国顾问得以前往日本协助进行维新铺平了道路。回国后,在10月15日开拓使长官东久世通禧辞职后,着手领导开拓使的工作。明治7年(1874年)6月23日,黑田擢升成为陆军中将,及被任命为北海道屯田宪兵事务总理。同年8月2日,成为了参议兼开拓使长官。黑田清隆起用了以往在榎本武扬领导下曾在箱馆当职的旧幕臣参与北海道的开拓工作,依靠开普伦进行政策指导和技术传授,并按照开普伦的建议开始加大投资北海道的事业,以加强北海道的建设阻展俄罗斯势力日益南扩。然而,由于在短期内开拓官厅的支出严重超出,迫使黑田清隆在明治6年(1873年)时苦思积虑缩减开拓规模,道路、测量等基建项目均迅速了事,只选取部分具有效收益的产业活动重点进行投资。

外交 编辑

黑田清隆的外交主张不倾向急剧对外扩张,不随便对相邻的清朝及俄国作出挑衅。明治6年,明治政府内部出现支持征韩论与否的争议。当时黑田从重视内政的立场上反对了西乡隆盛等‘武治派’征伐李氏朝鲜的主张。并在明治7年(1874年)时,日本因琉球王国商家在台湾遇害出兵后,主张不和清朝全面开战,尽快进入外交谈判,防止清朝俄罗斯帝国对日本断然出兵。1875年,黑田利用江华岛事件,朝鲜军队炮轰于朝鲜水域进行测量的日本船作为契机,在2月份担当和朝鲜谈判的全权办理大臣,签订了日朝和睦条文规定

至于对俄关系方面,鉴于两国在1855年签订的日俄和亲通好条约中库页岛为两国共管,故常发生主权冲突的问题,故黑田清隆主张放弃遥远的库页岛,以免和俄罗斯有进一步冲突,并力促早日开发北海道作为防俄基地。在1875年并和俄罗斯商讨两国在库页岛的交界问题,派出榎本武扬作为特命全权公使出使圣彼得堡,负责和俄国人谈判缔结库页岛千岛群岛方面的条约。由于库页岛千岛群岛同是北海道开荒使的管辖范围,受理和让出当中的领土属黑田清隆的职务,故此黑田清隆竭力强迫虾夷族由北海道迁居至国境外的库页岛。而和他不合反对强迫迁居的官员,如札幌总厅的松本十郎便因此事而辞职了。

西南战争 编辑

在明治10年(1877年)发生西南战争时,黑田清隆于3月14日被任命为征讨参军。时值熊本城被西乡隆盛领导的武士军包围,与明治政府派出,从北而来的山县有朋主力军苦战。黑田清隆为了攻袭敌后而在八代附近登陆,战事从3月30日开始,持续至4月15日进入熊本城。次日,和山县有朋会师的黑田清隆,因不愿意亲手讨伐老长官西乡隆盛,随即提出辞职,政府于23日接受了请辞。

西南战争后,黑田清隆与大久保利通再也不敢回故乡萨摩,两人均成为萨摩公敌。

藩阀首领 编辑

明治11年(1878年)3月28日,黑田清隆那患有肺病的妻子中山清病逝了,而黑田因醉杀死妻子的传言亦相继传出,警视总监川路利良掘开了中山清的坟墓,起出其尸体以确认死因为病死。然而民间大都质疑调查有徇私之嫌,因为川路本人也是萨摩出身的,故此民间流传实情是川路包庇了黑田的所作所为。同年5月,大久保利通被暗杀,一般认为黑田清隆遂成为萨摩藩阀内的最有势力的大老。

早在明治4年(1871年),黑田清隆为建设北海道以作为防俄的基地,大肆开拓岛上的设施,并批出一千万白银以作为未来十年开发的预算总额。及至明治14年(1881年),北海道开拓使职务开始被准备裁撤,黑田清隆为延续对北海道开拓事业的经营,使令退职官员操办企业,并廉价承让当地官营企业以令这些官员能够顺利接手官产。以38万日元无利息30分年付款将总投入大概1400万日元的船舶、仓库、农场、煤矿、啤酒厂、炼糖工厂等官产售予开拓使大书记官安田规则一行人所建立了的北海公司,而由于北海公司本身没有资本的关系,整项交易乃由同和黑田清隆萨摩藩出身的钜商五代友厚所掌控的关西贸易商会所承担的。

可是,上述出售规则却受另一政府领袖大隈重信反对。而这项出售计划亦随即被报纸报道,在野人士强烈谴责了黑田清隆和五代友厚因同属萨摩一系而私相授受。伊藤博文为首的长州藩系和黑田清隆领军的萨摩藩系联手,认定是大隈重信统率的肥前藩系披露了有关信息,故此联手发动明治十四年政变,将大隈迫下台。可是由于丑闻曝光,黑田亦须辞任开拓使长官而退任内阁闲职。开拓使一职亦于翌年废止。

尽管贱卖官产丑闻和杀妻疑案事件皆损害到黑田的名声,却没有动摇他作为萨摩派系重要人物的地位。明治20年(1887年)他就任首次伊藤内阁的农商务大臣,又在伊藤博文之后的明治21年(1888年)4月继任为第二任内阁总理大臣。其在任中发生的最大事件,为公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只不过,黑田自己并没有对宪法的制订作出大幅度的干预。在宪法公布的次日,他在鹿鸣馆中表明‘政府不应被议会和政党的意思制约而应该贯穿其独断性’主张,被视为超然主义,政府可以不理外部声音而特立独行的代表作。黑田内阁由于大隈重信重返政府后主动要求和列强谈判修改不平等条约失败,大隈被右翼团体以爆弹所袭击而于翌年倒台。辞职后首相职务由内大臣三条实美代行了两个多月。而因修约事宜改由井上馨接手,对井上馨亦有不满,在1889年酒醉潜入井上馨的府邸后受到政府内部的指责而强令思过,谨慎从事。

晚年 编辑

黑田清隆在辞任首相后担任枢密院顾问官。在明治25年(1892年)8月8日,成为第2次伊藤博文内阁的递信大臣。伊藤内阁期间甲午战争爆发,不过,黑田清隆并没有在当中担当积极活跃的角色。在明治28年(1895年)时黑田转任枢密院议长。自明治26年(1893年),黑田清隆的身体情况开始转坏,阻碍他履行工作。最后在明治33年(1900年)8月23日,黑田清隆因脑出血而逝世。由榎本武扬担任黑田的治丧委员长。

虽说黑田清隆是萨摩派系的显赫重要的大老,不过因北海道开拓丑闻及杀妻疑案事件,引起了黑田在晚年和同样出身萨阀的旧日同志隔阂渐深,结果反而令黑田和旧幕臣的交往更为密切,特别在外交领域上黑田清隆重用榎本武扬。一般认为黑田清隆逝世后由榎本武扬出任治丧委员长,正是代表以往的萨摩同僚对他已是敬而远之、渐行渐远。

著书 编辑

  • ‘环游日记’、1887年(NDLJP:40005791)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官衔
前任:
伊藤博文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第2任:1888年-1889年
继任:
山县有朋
前任:
山县有朋
  日本枢密院议长
第6任:1894年-1900年
继任:
西园寺公望
前任:
后藤象二郎
  日本递信大臣
第3任:1892年-1895年
继任:
渡边国武
前任:
土方久元
  农商务大臣
第3任:1887年-1888年
继任:
井上馨
前任:
东久世通禧
  开拓长官
第3任:1874年-1882年
继任:
西乡从道
前任:
清水谷公考
  开拓次官
第2任:1870年-1874年
继任:
废除
贵族爵位和头衔
前任:
新设
黑田伯爵家
初代:1884年-1900年
继任:
黑田清仲
  1. ^ 此时为大日本帝国,天皇握有实权,首相听从天皇意旨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