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年代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1960年代中国大陆 / 1970年代中国大陆
年份 1936年中国 / 1937年中国 / 1938年中国 / 1939年中国 / 1940年中国 / 1941年中国 / 1942年中国 / 1943年中国 / 1944年中国
纪年 庚辰龙年)、中华民国29年
1940年
政治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 科技 – 铁路

文化娱乐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游戏 – 电视节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体育

体育 – 足球 – 篮球 – 棒球 – 台球

区域

中国 上海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日本 – 朝鲜半岛 – 马来亚 – 新加坡 – 欧洲 – 美国

分类

分类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维基新闻

大事记 编辑

  •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与关东军的战斗中阵亡,抗联大部被迫退入苏联境内整编[1]

1月 编辑

  • 1月1日——增援桂南昆仑关之日军及由昆仑关退却之日军在九塘、八塘附近占领阵地继续抵抗[2]:6184
  • 1月2日——香港当局宣布封锁港口,一切船舰不准驶入[2]:6186
  • 1月3日——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赴西藏主持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是日抵拉萨;陶希圣、高宗武宣布脱离汪精卫集团,是日秘密离开上海前赴香港[2]:6186
  • 1月6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邓龙光为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日本兴亚院会议决定关于汪精卫政权成立之《纲要》,以汪精卫“新中央政府为对手,开始正式调整邦交”[2]:6188-6189
  • 1月7日——蒋介石飞抵桂林,亲自指导南宁作战,1月10日飞抵柳州视察驻迁江之夏威第十六集团军司令部[2]:6190
  • 1月1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樊崧甫为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2]:6193
  • 1月12日——蒋介石致电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指示在南宁作战中“不可以侥幸求成”,“必须先求稳当,次求变化,未稳当以前,切不可遽求变化”;第三十六军姚纯部接替第五军杜聿明部防地,向昆仑关日军进攻,因日军抵抗顽强,姚部补给困难,虽力战数日,无法进展,成对峙状态,昆仑关战役结束[2]:6193-6194
  • 1月13日——桂林行营在迁江召开桂南会战高级将领会议,决定宾阳附近作战方针:目的为攻克南宁,先确保现势,待后续兵团集中完毕,对郁江两岸日军同时开始攻击歼灭,郁江南路由夏威指挥,郁江北路由吴奇伟指挥[2]:6194
  • 1月17日——国民政府令免鹿锺麟河北省政府主席职,任命庞炳勋河北省政府主席兼冀察战区副总司令[2]:6196
  • 1月21日——陶希圣、高宗武致书香港《大公报》,揭露汪精卫日本秘密签订之《日中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并详述汪日密约签订之经过,劝告汪精卫等“悬崖勒马,勿再受日阀之欺骗与用,以冀公私两全”[2]:6200
  • 1月23日——蒋介石发表《为日汪密约告全国军民书》,称日汪密约“把近卫声明‘东亚新秩序’的一字一句都具体化了”,“骨子里暗藏着机械利刃”,“比之二十一条凶恶十倍,比之亡韩手段更加毒辣”,号召中华国民“光复山河,荡涤汉奸腥膻,报复先烈仇恨”;国民政府决定行政院设立农林部,管理全国农林行政事宜[2]:6200-6201
  • 1月2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及兰为第九十四军军长[2]:6202
  • 1月27日——国民政府明令督办四川省肃清私存烟土事宜公署改为四川省禁烟督办公署,派蒋介石兼四川省禁烟督办,贺国光、徐孝刚为会办,派蒋经国为江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兼江西省第四区保安司令[2]:6205
  • 1月2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詹忠言为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日军第5师团主力在桂南八塘附近,一部在五塘附近协同向北攻击,1月31日日军攻陷甘棠[2]:6207
  • 1月30日——军事委员会命令,2月1日起,桂南作战由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政治部长陈诚协助;汪精卫以高宗武、陶希圣披露其密约,解除其“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职武,并任命周佛海为“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2]:6208-6209
  • 1月3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夏威、吴奇伟为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缪培南为第九集团军代总司令[2]:6209

2月 编辑

  • 2月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陈鸿远为第十四军副军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奉命正式改称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3个总队和3个主力团[2]:6210-6211
  • 2月3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商震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日军攻陷五原[2]:6213
  • 2月4日——桂林行营鉴于所部连日伤亡大且昆仑关失守,不宜在宾阳平地与日军决战,决定待后续兵团到达,再相机转取攻势[2]:6213-6214
  • 2月5日——国民政府明令特准青海灵童拉木登珠继任第十四世达赖喇嘛[2]:6214
  • 2月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马腾蛟为第八十一军军长[2]:6216
  • 2月9日——桂南各路日军开始南撤[2]:6217
  • 2月13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韩全为第七十二军军长、陈良基副军长;第四战区各部收复桂南宾阳、武鸣、武陵、上林[2]:6219-6220
  • 2月18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对新生活运动之基准礼、义、廉、耻作新解释:“礼”是严严整整的纪律,“义”是慷慷慨慨的牺牲,“廉”是切切实实的节约,“耻”是轰轰烈烈的奋斗[2]:6222
  • 2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李梦笔为第二十六军副军长[2]:6223
  • 2月2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罗卓英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日本中央部以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名义指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开展诱降蒋介石之“桐工作”,内容为:一、日中双方之会谈由中国派遣军指导进行;二、会谈要在建立汪精卫之新中央政权后进行,特别注意照既定方针,不能动摇建立新中央政权之根本工作;三、鉴国内外形势之微妙,应绝对避免急举行全面谈判或盼望谈判成功之态度,从而不丧失随时停止交涉之思想准备[2]:6224-6225
  • 2月22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农林水利部改为农林部,直隶行政院[2]:6225
  • 2月29日——国民政府明令裁撤各省市地方自治推进委员会[2]:6229

3月 编辑

  • 军事委员会任命梁培璜为第十九军军长[2]:6258
  • 何应钦检讨对日作战溃败原因:一、部队作战缺乏协同动作;二、无死守阵地之决心与必胜的信念;三、构筑防御阵地忽略纵深配备;四、谎报军情,过度夸大敌情,用意在减轻自己之责任;五、破坏交通线不要领,或迟或早或不彻底;六、指挥机关臃肿重迭;七、对上级命令不研究,奉行不力;八、鱼肉百姓,扰民作恶[2]:6258
  • 3月3日——日军攻陷苏北淮阴、宿迁、涟水、泗阳[2]:6232
  • 3月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张琼为第二军副军长[2]:6235
  • 3月12日——桂南灵山战役开始,国军第四十六军一部攻击大塘、小董间之日军,占领岽匡附近之高地及大路岭,第一八八师占领十二𡊨截断邕钦路[2]:6240
  • 3月15日——国民政府特任陈济棠国民政府农林部部长[2]:6243
  • 3月17日——汪精卫、陈公博等抵达南京[2]:6244
  • 3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陈公侠为第六十四军军长、张弛为副军长[2]:6245
  • 3月20日——国军五原反攻战开始;汪精卫政权中央政治会议在南京召开,汪精卫主持并致词,决议授权汪精决定中日新关系调整方针,通过政府名称为“国民政府”,政府成立日期为3月30日[2]:6246-6247
  • 3月2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莫与硕为第八十六军军长,冯圣法为第九十一军军长[2]:6247
  • 3月24日——日军反攻五原[2]:6251
  • 3月27日——五原战役结束,国军董其武部收复五原,日军走出城区向乌加河北逸去[2]:6253
  • 3月30日——汪精卫政权“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桂林行营命令桂南各部在坚守已占据之阵,同时络织各种出击队,袭击并破坏敌之交通、通信、政治、经济,并将主力集结整训,为尔后反攻南宁做好准备[2]:6255-6256
  • 3月31日——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抵重庆[2]:6257

4月 编辑

5月 编辑

  • 军事委员会撤销第十战区[2]:6303
  • 5月1日——枣宜会战开始,信阳随县钟祥三地之日军以战车引导,飞机及炮兵火力支援,突破第五战区临阵地线,向枣阳方向包围;国民政府任命钱昌照经济部资源委会副主任委员;军事委员会任命周祖晃为第四十六军军长[2]:6281-6282
  • 5月2日——信阳方面万余人附炮30门、战车60余辆进至小林店以西及毛集、竹沟一带,继续进攻泌阳方向[2]:6283
  • 5月3日——国民政府任命万福麟辽宁省政府委员兼主席,马占山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兼主席,邹作华吉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缪澄流为热河省政府委员兼主席;随枣方面国军第五十九军军长黄维纲指挥在新集一带与日军激战,而日军第三十九师团第六师团一部10万余人5月5日进至环潭镇唐县镇高城镇[2]:6283-6284
  • 5月4日——随枣方面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及第六师团一部,向国军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进攻,5月5日日军先后攻占黄部高城、安居等阵地[2]:6285
  • 5月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萧之楚为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国军第八十四莫树杰部与日军在枣阳东之环潭镇、唐县镇、高城镇一带交战,第一七四师唐县镇北侧击北走之日军,主力向日军外翼邓县附近后撤撤;信阳方面日军突破国军第三十军池城峰部防地,进陷桐柏[2]:6285
  • 5月6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李玉堂为第十军军长;日军攻陷唐河,与国军第二十七师、第三十师、第三十一师各部分别在西新集、固县、沙河铺激战,国军各部转进唐、泌间,与第三十一集团军汤恩伯部夹击西向之日军[2]:6286
  • 5月7日——随枣方面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第三十八、第七十四师在棘阳西南方家集与日军激战,歼敌千余,继向枣阳、双沟方面日军压迫;唐河日军一部进攻南阳,国军李仙洲第九十二军主力协同第十八军彭善部、第十三军张雪中部在源潭镇一带堵击,日军不支走向唐河,国军汤恩伯第三十一集团军主力由源潭镇向唐河包围,第九十二军主力绕至唐河以东,第三十军主力由唐河南阳大道以南袭击唐河,日军主力急走唐河西南,与第六、第三十九、第十三师团会合,在枣阳以北驻守[2]:6287
  • 5月8日——汤恩伯第二十一集团军一部与日军在唐河附近激战,克复唐河;日军向唐县镇进攻,并以战车从两翼包围,守备军第八十四军第一七师锺毅部受四面压迫放弃枣阳,向唐河、白河西岸转移,锺毅在突围中殉职,部下官兵伤亡惨重,日军得以逐次攻占随阳店、吴家店,占领枣阳;李及兰第九十四军、王缵斌第七军、陈鼎勋第四十五军等部以日军陷枣阳,乘机向敌后攻击;军事委员会任命刘雨卿为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免邓宝珊新编第一军军长职[2]:6287
  • 5月9日——随枣方面日军自唐河走新野、邓县以南地区,第二十军池峰城部第三十、第三十一师,第八十五军王仲廉部第三十二师及第十三军张雪中部第一一〇师协同夹击,将邓县之日军击溃[2]:6288
  • 5月10日——蒋介石电令李宗仁等:鄂北之敌经我多日围攻,粮弹殆尽,必向原阵地退却,第五战区应乘敌态势不利、退却困难之好时机,以全力围攻捕捉;军事委员会任命杨宏光为新编第三军代军长;国军张雪中第十三军第一一〇师围攻新野方面日军,克复新野,李洲仙第九十二军一部及池峰城第三十军二十七师攻克泌阳,日军伤亡惨重向枣阳南走[2]:6288-6289
  • 5月11日——国军第四十五军陈鼎勋部第一二七师克复随县西北吴家店,钟祥方面日军与第五战区李宗仁部守军在土桥铺、兴隆集一带激战,李宗仁部克复豫南武胜关[2]:6289
  • 5月12日——第五战区各部向枣阳日军反攻,收复唐河、泌阳,日军被迫向枣阳以南收缩;军事委员会任命赵锡光为第三十六军代军长[2]:6290
  • 5月13日——蒋介石电令李宗仁等,“应以遮断敌退路,断其补给为主眼,克服一切困难,迅速围歼枣阳一带敌之主力”;随枣方面第九十二军李仙洲部克复明港,第八十四军莫树杰部克复唐县镇,第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部在黄家垱、万家集、据家湾堵日南退,毙伤日军700多人[2]:6291
  • 5月1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梁仲江为第三十七军副军长;第五战区李宗仁部克复鄂南通山,日军北走;国军第八十五军王仲廉部克复枣阳北湖河镇,国军池峰城第三十军一部进抵苍台镇东北进击郭滩镇,国军第十三军张雪中部新编第一师由苍台镇东南侧击,日军以一部围沿襄河东岸南走,日军主力在枣阳一带筑构工事固守,国军汤恩伯部及第二十军攻占枣阳以北湖阳镇;张自忠率特务营及第七十四师主力驰往瓜店堵击,5月15日日军一部由峪南走至方家集,由张自忠及第三十三集团军总部人员围歼,日军不支突围南走;汪精卫政权官制改,军政部改为陆军部、与海军部一并隶属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裁参谋本部与政治训练部,军事训练部与兵监合建为三厅,军事委员会办公厅改称总务厅[2]:6292-6293
  • 5月15日——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第六战区,其作战区域并入第九战区;第二十九集团军王缵绪部在张家集、马家集,第七十七军冯治安部第一三二师在长寿店与日军激战,陈鼎勋第四十五军、莫树杰八十四军在唐县镇附近夹击日军一部由枣阳东南走[2]:6293
  • 5月16日——上午日军一部附炮20余门、飞机30余人架助战进攻枣阳南之南瓜店张自忠率第七十四师、骑兵第九师及总部特务营激战六七次,伤亡较重,日军复以大部向张部包围,张自忠登山督战,指挥所部与日军肉膊,大部阵亡,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至下午1时日军冲至山上,张自忠已身中数弹,右弹穿洞,左右劝其转移,张坚决不肯,为防落入敌手,乃拔枪自戕,临终对随官兵嘱称:“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大家要杀敌报仇。”;枣阳附近第五战区各部进攻枣阳,池峰城第三十军、舒荣第八十九师一部攻克七房岗、土桥铺,张雪中第三十三军一部克复枣阳[2]:6294
  • 5月17日——日军由枣阳东南增兵5,000余人,战车数辆,向枣阳反攻,第十三军猝不及防,日军攻陷枣阳,国军退至枣阳附近,5月20日枣阳附近各部除以小部迟滞日军北进外,主力向唐河西南、新野西北、白河以西转移[2]:6295
  • 5月1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罗树田为第十八军军长[2]:6295。国军克复信阳[3]:115
  • 5月2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冯治安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徐景唐为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2]:6298
  • 5月25日——国民政府明令陆军中将潘文华、王缵绪、王陵基特加陆军上将衔;军事委员会任命杨天民为第十五军副军长[2]:6298
  • 5月28日——蒋介石致电军事委员会及各军长、师长以上各主任、长官、司令,追述张自忠英勇抗战事迹,并称:“我三民主义之精神,实由荩忱(张自忠字)而发挥之;中华民国历史之光荣,实由荩忱而光大之。其功虽未竟,吾辈后死之将士,皆当志其所志,效忠党国,增其敌忾,翦此寇仇。”;张自忠灵柩运抵重庆,蒋介石及军政要员及重庆各界人士数百人前往朝天门码头迎灵,蒋介石亲为执绋,下午3时举行葬礼,旋运灵柩至北碚双柏树暂厝[2]:6299-6300
  • 5月29日——国民政府门令在政府机关、民众团体一律改称孙中山为国父,在党内称国父或总理均可,民间己印就之图书文字不必强令改易[2]:6301

6月 编辑

  • 6月1日——日军攻陷襄阳[3]:115
  • 6月3日——国军收复襄阳[3]:115
  • 6月6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裴昌会为第九军军长;日军攻陷荆门[2]:6308
  • 6月12日——日军攻陷宜昌;军事委员会任命孙兰峰为暂编第三军军长,董其武为暂编第四军军长[2]:6311-6312
  • 6月14日——第五战区彭善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反攻宜昌,日军一度退出宜昌,国军未及持续进攻,日军复返宜昌[2]:6313
  • 6月1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陶峙岳为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丁德隆为第一军军长[2]:6313
  • 6月16日——彭善第十八军、冯治安第七十七军、郑洞国新编第十二军第五师、王仲廉第八十五军第三十二师反攻宜昌、当阳,6月17日彭善部攻入市区克复宜昌城及附近阵地,日军乘夜东退[2]:6313
  • 6月19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再攻陷宜昌[2]:6316
  • 6月2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刘元塘为新编第十二军军长[2]:6317
  • 6月24日——蒋介石密令李宗仁、陈诚、薛岳、顾祝同等停止对宜昌日军之反攻,称:“为应付国际变化,保持国军战力,俾利整训之目的,第五战区应即停止对宜昌攻击,第二、第九战区亦应停止大规模攻击,而各以一部与敌保持接触,不断袭扰,牵制敌人。”;“满洲国”增设四平省[2]:6318-6319
  • 6月26日——国民政府令准江西省立中正大学为国立中正大学[2]:6320
  • 6月2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周绍轩为第十二军副军长;日军宣布封锁香港,香港总督奉命疏散妇孺,香港与内地水陆交通均告断绝[2]:6321
  • 6月29日——宜昌日军2,000余由美孚油栈附近渡长江南下,陈诚部在五龙口迄磨难山一带与日军激战[2]:6322
  • 6月30日——第一战区卫立煌部攻克河南开封,又克亳县、鹿县[2]:6322

7月 编辑

  • 中共中央任命任弼时为中央秘书长,负责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分管中央组织部、西北局和工、青、妇工作[2]:6345
  • 7月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苏祖馨为第四十八军军长,杨光钰为第九十军副军长,并决定重设第六战区,7月8日任命陈诚为司令长官;国防最高委员会任命第一集团总司令卢汉为滇越边防总指挥,总指挥部设滇越线要冲蒙自[2]:6323
  • 7月4日——军事委员会派遣白崇禧在鄂北老河口召开枣宜会战检讨会议,与会者有李宗仁及各集团军总司令、军、师以上人员[2]:6327
  • 7月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李文田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2]:6327
  • 7月7日——蒋介石通电全国,追述张自忠将军抗战功绩,称张自忠抗战以来,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三民主义之精神实由荩忱而发挥之,愿“吾辈后来者皆当志其所志,剪此寇仇,以完成荩忱未竟之志”;军事委员会任命周碞为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2]:6329
  • 7月8日——军事委员会重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陈诚,统辖湖南、湖北、四川、黔边地区战事,辖第二十集团军、第二十六集团军与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任命刘振三为第五十九军副军长[2]:6330
  • 7月1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设立战区货运稽查处,查缉敌货及走私;军事委员会任命关麟征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2]:6333
  • 7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教学研究会在重庆成立,蒋介石为名誉会长,陈立夫兼会长,甘乃光方治为副会长[2]:6333
  • 7月17日——国民政府明令定11月21日为防空节[2]:6335
  • 7月1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宗鉴为第八十五军副军长,佘念慈为第六十七军副军长[2]:6336
  • 7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霍揆彰为第二十集团军代总司令[2]:6337
  • 7月22日——朱德彭德怀左权等联名致电聂荣臻贺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等,并报中共中央军委,计划在华北大规模破袭交通,此次作战即后来之“百团大战[2]:6339
  • 7月2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陈瑞河为第七十一军军长[2]:6343
  • 7月30日——行政院会议决议设立全国粮食管理局,以统筹全国粮食之产、销、储、运,调节无求,特派卢作孚为局长,何廉、熊仲韬、何北衡为副处长,8月1日开始正式办公;军事委员会任命刘建绪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2]:6343

8月 编辑

9月 编辑

  • 9月1日——张治中就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职,以治事应公、严、勤、勇勖勉所属;军事委员会恢复铁道运输司令部,将公路与水道之军事运输划归后方勤务部管理[2]:6363
  • 9月5日——国防最高委员会设立物价审查委员会,谷正纲为主任委员,翁文灏张厉生、卢作孚、何浩若吴国桢等为委员[2]:6365
  • 9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定重庆为陪都;国民政府节约建国储蓄团成立,蒋介石为名誉总团长,孔祥熙为总团长,叶楚伧、何应钦、张群、陈诚、王世杰等副总团长[2]:6366
  • 9月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黄琪翔为预备集团军总司令(11月29日该集团军撤销);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6368
  • 9月10日——军事委员会任命何绍周为新编第十一军副军长;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结束[2]:6369
  • 9月1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刘和鼎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荣光兴为第五十九军代副军长[2]:6370
  • 9月1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欧阳棻为新编第二军副军长;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辞职,遗缺由李发暂代[2]:6371
  • 9月16日——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合发布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命令要求各部于9月20日开始战斗[2]:6372
  • 9月1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唐俊德为第五十四军副军长,沈克为第七十一军军长[2]:6373
  • 9月18日——国民政府特派朱家骅代理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2]:6374
  • 9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杨光钰为第十六军副军长,魏炳文为第三十六军副军长,李梦笔为第九十军副军长[2]:6375
  • 9月20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蒋光鼐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2]:6376

10月 编辑

  • 10月1日——行政院通过《重庆陪都建设委员会组织规程》,该会直隶行政院,孔祥熙任主任委员,周锺岩、杨庶堪为副主任委员;中国国民党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成立,蒋介石任委员长,孔祥熙、于右任任副委员长,张厉生任秘书长,党务组主任陈果夫、副主任张道藩,政治组主任蒋作宾、副主任蒋廷黻;中国国民党中央设计局成立,蒋介石任总裁,张群任秘书长,甘乃光、顾翊群任副秘书长;军事委员会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在重庆成立,主任委员郭沫若[2]:6384-6385
  • 10月2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免陈诚中央训练团教育长职,遗缺由王东原充任[2]:6386
  • 10月3日——黄桥战役开始:韩德勤部第八十九军第三十三师(欠一个旅)、第一一七旅、独立第六旅和李明扬、陈泰运部以及5个保安旅,总兵力25个团约3万余人进攻黄桥地区;新四军陈毅部仅3个纵队9个团,约7,000余人[2]:6387
  • 10月5日——新四军陈毅部第二纵队在第三纵队配合下围歼第三十三师,俘师长孙启人,10月6日又歼第八十九军军部及第一一七师,军长李守维坠入八尺沟河中溺毙,俘师参谋长张晤,黄桥战役结束,韩德勤部1.1万余人被歼,新四军伤亡900余人[2]:6388
  • 10月18日——滇缅公路重新开放,交通部次长曾养甫仰光主持通车事宜[2]:6394
  • 10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罗奇为第三十七军副军长[2]:6396
  • 10月24日——国民政任命谷正纲为社会部长[2]:6398
  • 10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通过,由张继、刘文岛、贺耀祖等组成中央党务工作考核委员会,张继任主任委员[2]:6402
  • 10月30日——国军收复南宁[2]:6403

11月 编辑

  • 11月2日——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在成都成立,蒋介石兼任委员长,黄季陆、徐堪、卢作孚、何廉等为委员,是日召开第一次会议[2]:6406
  • 11月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马法五为第四十军副军长,刘嘉树为第五军副军长[2]:6407
  • 11月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王仲廉为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李楚瀛为第八十五军军长,冯圣法为新编第九军军长,陈式正为第九军副军长[2]:6407
  • 11月1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黄维五十四军军长[2]:6411
  • 11月15日——国民政府令: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免本兼各职,以谷正伦为甘肃省政府主席,蒋介石请辞四川省政府主席兼职,派张群兼理四川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免本职,宪兵司令谷正伦免本职,派张群为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为宪兵司令兼重庆卫戍区副总司令[2]:6414
  • 11月1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刘广济为第一〇〇军军长[2]:6415
  • 11月23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宋克宾为新编第七军副军长[2]:6419
  • 11月29日——国民政府派潘公展为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委员会任命廖震为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王泽浚为第四十四军代军长,佘念慈为第六十七军军长,杜道周为第八十六军副军长[2]:6423
  • 11月30日——国军第十六集团军夏威、第三十五军集团军邓龙光部收复镇南关,桂南会战历时一年之久结束[2]:6424

12月 编辑

  • 12月1日——经济部合作管理局改隶社会部,局长寿勉成[2]:6427
  • 12月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许绍宗为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2]:6428
  • 12月5日——八路军总部宣布百团大战结束,历时3个月,大小战斗1,842次,毙、伤、俘、和投诚日军共2.1万余人,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2]:6429
  • 12月1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方天为第十八军军长[2]:6433
  • 12月1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郭勋祺为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刘雨卿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刘正富为第五十八军副军长,鲁道源为第六十军副军长,李振为第六十五军副军长,张兴仁为新编第三军代副军长[2]:6435
  • 12月20日——国民政府令:察哈尔省主席职务由该省民政厅厅长毕泽宇暂行兼代[2]:6436
  • 12月26日——中共中央致电新四军军部,指出:“……你们要有决心有办法冲破最黑暗最不利的𤧖境,达到北移之目的。如有这种决心、办法,则虽受损失,基本骨干仍可保存,发展前途仍是光明的;如果动摇犹豫,自己无办法无决心,则在敌顽夹击下,你们是很危险的。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你们这权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的。”[2]:644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东北抗日联军概况. 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1-11-10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2.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2.051 2.052 2.053 2.054 2.055 2.056 2.057 2.058 2.059 2.060 2.061 2.062 2.063 2.064 2.065 2.066 2.067 2.068 2.069 2.070 2.071 2.072 2.073 2.074 2.075 2.076 2.077 2.078 2.079 2.080 2.081 2.082 2.083 2.084 2.085 2.086 2.087 2.088 2.089 2.090 2.091 2.092 2.093 2.094 2.095 2.096 2.097 2.098 2.099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2.111 2.112 2.113 2.114 2.115 2.116 2.117 2.118 2.119 2.120 2.121 2.122 2.123 2.124 2.125 2.126 2.127 2.128 2.129 2.130 2.131 2.132 2.133 2.134 2.135 2.136 2.137 2.138 2.139 2.140 2.141 2.142 2.143 2.144 韩信夫、刘明逵、郭永才、王明湘、齐福霖、范明礼、张允侯、张友坤、章伯锋、胡柏立、耿来金、刘寿林、锺碧容、锺卓安、陈崧、王好立、朱信泉、任泽全、蔡静仪、丁启予、陈永福、严如平、柏宏文、吴以群、罗文起、查建瑜、娄献阁、白吉庵、李静之、张小曼、石芳勤、徐玉珍、江绍贞、熊尚厚、吴以群、刘一凡、郭光、郭大钧、王文端、李起民、李隆基、常丕军、刘敬坤、陈道真、李振民、张振德、梁星亮、陈仁庚、董国芳、张守宪、王荣斌、陈敏、章笑明、汪朝光、卞修跃、贾维、陈民、朱宗震编著.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3. ^ 3.0 3.1 3.2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书局.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