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语
歧视语(英语:slurs)是语言中出于贬低、嘲讽、歧视或侮辱等目的(主要是“侮辱”),对具有某些特征的人或人群(如民族、阶级、国籍、体型、性别有差异者,残障人士及某些特定疾病的罹患者,特定职业者等等)所使用的俚语、俗语和脏话。歧视语在某些情况下也会用于戏谑、自我解嘲等目的。
概述
编辑歧视语根据程度不同,可分别与同汉语中“嘲讽”、“蔑称”、“差别用语”、或“歧视性用语”相近似。由于这些用语大多只在特定的语境中(具个人主观因素、受地域差异及时代差异影响)才会产生歧视性意义,所以并没有明确的基准可以判定某一用语是否为歧视语。
具体来说,它是用于对具有特定属性(国籍,种族,民族,血统,教育背景,性别,宗教,性取向,残疾,病史,职业等)的人进行负面歧视的意图。它指的是用于描述人的俚语和表达方式,包括旨在侮辱人的贬意词。
即使未被正式认定为歧视用语,若以歧视性方式使用的表达方式也可能被视为“歧视性用语”或者“应避免使用的词语”,并且有些词语可能被标记为歧视性用语。有时也并非如此。然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此外,过度的蔑视也被认为是歧视性的。如果使用歧视字眼造成侮辱或伤害他人的歧视行为,在某些情况下,说话者可能需要在诉讼中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近代汉语的歧视语
编辑一般歧视语所针对特征可能源于信仰、宗教、意识形态、国籍、地域、人种、民族、阶级、阶层、经济文化水准、性别、性取向、姓名、行为举止、年龄、外貌特征、口音、个人爱好、卫生习惯、职业、身份认同、疾病等方面的差异。
针对意识形态
编辑- 共匪、赤匪、毛匪、朱毛匪帮、邪党、支共、黄俄:对共产党的蔑称。
- 毛腊肉、腊主席、腊畜、马列腊、腊友/油:因为毛泽东死后被保存遗体,过程或意义与腊肉保存过程相似或一直而产生的贬义。通常是针对支持毛泽东或其思想的人如马列毛主义者或毛派,以及大多数是对毛泽东本人的蔑称。
- 中共匪区、大陆匪区:对1931年后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军根据地和中国大陆的蔑称。参见:共匪。
- 总加速师、习皇帝、习包子、习维尼、大撒币、袁二、清零宗、祈“翠”:源自于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中共成功修改宪法并取得连任后,中国网络上出现的关于辱骂习近平的词语。2022年11月白纸革命中再次出现新的关于辱骂习近平的词语-清零宗或清零帝。更多参见:对习近平的负面称呼。
- 蒋匪、蒋匪军、蒋帮、白匪、白军、顽军、国民党军、美蒋、国统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大陆对1927年之后的中华民国政府及其实际统治区、中国国民党、中华民国国军的蔑称和矮化的称谓[1]。
- 走资派: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简称。
- 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均是西方外来词。由于晚清以来的众多历史因素,又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时期影响,对当时是具有负面的,便使用中性词汇代称。例如:“民族企业家”替代“资本家”;“民营企业”代替“私营企业”、“私有企业”;“社会阶层”代替“社会阶级”。
- 政治和尚:非正式用语,于20世纪初,被用以嘲讽、批评、谴责当代名人,牵涉对宗教或政治意识形态的信念歧视。
- 满遗:对于为清朝大力辩护的人的称呼。
- 理盲、滥情:对于意见和多数民众类似但和专家意见不同的人,如反对废除死刑的人的蔑称。
- 蓝蛆:对台湾中国国民党支持者的蔑称
- 韩粉:对韩国瑜支持者的蔑称
- 绿蛆:对台湾民主进步党支持者的蔑称
- 法盲:对主张与想法看似违背法学知识或法律的人的蔑称
针对宗教信仰
编辑- 秃驴:对和尚的蔑称。如电影《少林寺》中,掌控洛阳的诸侯王世充以此词称呼少林寺和尚。
- 异教徒、外道:在某种信仰占主流的社会中,称某人为其他信仰信奉者,可能是带有贬义的。
- 耶撚:指基督宗教的信徒,起源自高登讨论区,主要使用者为香港人。
- 神棍:原来用于指假借鬼神,耍弄手段以达到自身目的的骗子,之后成为部分无神论人士对宗教界人士的歧视性用语。
- 穆畜:该词的使用最早出现于中国大陆的微博上,是针对穆斯林群体的蔑称
针对人种文化差异
编辑不同族群之间常常因为信仰、文化、生活方式等原因,产生排外心理,通常排外越严重的族群,其语言中对其他族群的歧视语越多。不同族群之间的歧视语,根据使用目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憎称、蔑称、戏称等。产生原因常为自我优越感、历史因素等。
由于各地汉语差异不大,仅有的差别用语常常出现在生活习惯、经济文化水平与周边迥异的部分地方,或因为政治、历史因素与周边产生隔阂感的地方。由于互联网日渐普及,很多仅限某一地区(特别是上海、广东、港澳台等语言强势地区)使用的差别用语也可能会渐渐被华人网民使用。
- 官话
- 吴语
- 江北人:上海人和江南地区居民对长江以北人群的蔑称(主要是苏北皖北河南地区)
- 乡下人:上海人对外地非城市居民的蔑称,也用于嘲笑没见过世面的人。
- 白完:上海人对安徽人的蔑称。
- 红白蓝:江浙人对周边省份(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的蔑称。红白蓝三色是装垃圾的编织袋的构成颜色。
- 苏北狗:吴语区人对讲苏北话(即使来自长江以北)的移民(江北人)的蔑称。
- 硬盘人:意旨外地人,流行于上海人较多之网络,是上海网民对外地人的蔑称,起源于汉语拼音:Wai Di Ren,缩写为WD人,后因网络关键字过滤,改为硬盘人(因WD为硬盘厂商西部数据的缩写)。
- 蓝光人:由“硬盘人”衍生,指“本地人”,对上海人的蔑称。起源于汉语拼音:Ben Di Ren,缩写为BD人,BD亦为蓝光光盘(Blue-ray Disc)的缩写,故有此称呼。
- 台巴子:台巴子是对台湾人的蔑称。吴语地区使用较为普遍,涉及两岸的网络论坛亦有使用,台湾亦不乏使用者。而“巴子”源自于吴语,意为“来自乡下的粗人”。
- 国语跟台湾闽南语
- 鬼岛:对台湾的蔑称,此处用法通常带有戏谑意味。
- 阿山仔:中国大陆人(唐山人),戏谑意义重,较无贬意。
- 半山仔:指日治时代前往中国大陆旅居或发展、战后返台从政的台湾籍人士,由于不少半山仔人士加入了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与经济领域可能有一定特权或特定关系门路等等,导致许多人对其非议。
- 阿陆仔:谐音阿六仔,中国大陆人,戏谑意义重,较无贬意。
- 三脚仔:三脚仔(闽南语:三跤仔 / Saⁿ-kha-á)是台湾人在日治时代对亲日本的台籍人士的蔑称。用法引申自对当时殖民者日本人的蔑称四脚仔,影射为四腿牲畜之意;而服侍日本人欺侮同胞的亲日者,则称其为三脚仔,有似人非人、但又少条腿的跛脚畜生之意。
- 支那、支那人:支那一词源于印度,原为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于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并在明治维新之后传回中国,使用范围很广,初无贬意,孙文、黄兴、章太炎、宋教仁等革命党支持者,都时常使用此词,但此词随着中日关系恶化而逐渐变质,中华民国政府曾要求日本政府停用,日本不理会。日本二战投降后,驻日盟军司令部认为“支那”称谓含有贬意,于是下令日本政府不得使用,当今大部分中国人对被称为支那或支那人会感觉受到冒犯。
- 大陆妹:对中国大陆年轻女子的称呼,理论上并无贬意,但受到媒体或两岸关系不佳影响,有些人会认为有贬意。
- 番仔:指台湾原住民,其中“红番”又被戏称为荷兰殖民者。
- 粤语
- 捞佬:原为广东(不包括香港)等地以粤语为母语的广府人对母语为北方官话的北方人的蔑称。有时亦称“北佬”、“捞松(老兄)”。改革开放后因推广普通话运动,一些南方省份的居民到广东经商期间,基本上也使用普通话和广东本地人交流,也被如此称呼。
- 阿灿:是1970至1990年代香港人对来自中国大陆移民的俗称,带有歧视意味。
- 港灿:起源于阿灿一词,香港人对自己的自贬,其它香港人对自己的自嘲包括“港女”、“港男”等等,大陆人有时也用该词称呼香港人,多为贬义。
- 北佬:对中国北方人的贬称。
- 北姑:本来泛指中国北方女性,后来多指中国大陆妓女。
- 大陆喱、大陆佬:对中国大陆人的贬称。
- 蝗虫:指新来港而且以骗取或依赖福利为生的中国人,或来港大批购买日用品的中国游客。
- 廿二万:在澳门形容一些乱过马路或在马路中央“打卡”的无视交通安全行人。
- 其他
- 乡巴佬(粤语:乡下佬):笨拙、迟钝又粗俗的乡下人。一般指见识短浅的从乡下进城的人,是城镇区域居住民对非城镇区域居住民的一种统称,有强烈贬义色彩。城市居民对乡村居民的贬称,大都市居民对小城居民的贬称。不过在许多地区这词的原始贬低乡下人的意思已经消失或非常淡化,现在这词在这些地方主要指见识不多的人,跟你出身或居住在城市或乡村并无关系。
- 土包子、乡下仔:指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如果是说别人,为轻蔑;但如果说自己,为自谦词。
- 胡扎[3](蒙古族对汉族的蔑称)
- 掌柜(짱개)(朝鲜族对汉族的蔑称)
- 红毛屎:在马来西亚或新加坡,当地华人一般上会讥笑不懂汉字的华人为红毛屎或香蕉人,其意旨某华人“食洋人大便”。[1] 这种蔑称既敏感又充满争议,部分华人因为环境限制或家庭因素而无法接触汉字,非其所愿。
- 大中华胶:指新马地区舔中的华人,也是对亲中的华人一种的歧视语。后期也繁衍出相对的词语“慕洋犬”,意思为“亲外国人的新马华人”。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后,针对“支持俄罗斯入侵的华人”再衍生新的词语“黄俄胶”。
针对非华人
编辑中文语言中仍存在对外国及外族人、外国人的蔑称,且一般承继自对曾经的侵略者及其附庸的蔑称。这些用语也常常会成为戏谑语。甚至有时会成为中国人之间戏谑的称谓。
- 老毛子:对俄国人的蔑称,其歧视意味并不浓,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调侃的称呼。
- 帝俄:当时对俄罗斯帝国的蔑称。
- 鬼子:对侵略中国的外国人(尤其日本侵略者)的憎称,表深恶痛绝之意,亦是一种蔑称。常常成为国人间的戏称。同源的还有:小鬼子、日本鬼子(日本人)、洋鬼子(西洋人)及某国鬼子(常用的有日本鬼子、美国鬼子等国名两个字的旧时侵略者)。
- 鬼佬/鬼妹/鬼婆:西洋男人/女人,粤语使用者的用法。
- 黑鬼:对黑人的蔑称。
- 尼哥:对黑人的贬称,来源于英语"Nigger"的音译。
- 白皮猪:对白种人的蔑称。
- 洋垃圾:对品行不端的在华外国人或外籍非法移民的蔑称。
- 西人:西洋人,粤语使用者的用法。
- 阿差:印度人,源于香港。
- 小日本:对日本人的蔑称。
- 萝卜头:对日本人的蔑称,源自粤语。
- 㗎仔:日本人,源自香港日治时期香港人对日语的语感。
- 倭寇:对日本人的蔑称,源自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沿岸的日本海盗。
- 高丽棒子/南棒子/北棒子:对韩国人/朝鲜人的蔑称(大多针对韩国人)。主要使用于台湾,中国大陆(考虑中共统治下中国大陆早期媒体的制式跟封闭,高丽棒子或棒子这词在媒体上应该最早在台湾普及),后亦流传于港澳网民之间。该用法主要针对大韩民国之人士。
- 鲜族:日据朝鲜时期,日本为抹去朝鲜半岛国族认同,而创造该词,用于称呼该时期的半岛朝鲜人。该词如今不仅容易引发朝韩两国的不满,亦会引发中国朝鲜族民众的不满。
- 二鬼子:对韩国人/朝鲜人的蔑称,但不如高丽棒子常用;后泛指出卖中国利益的人。
- 韩狗/棒子:对韩国人/朝鲜人的蔑称,但甚至不如二鬼子常用。
- 泡菜国:对大韩民国的蔑称。因韩国人喜食泡菜而得名。
- 南泡:指韩国。
- 北泡:指朝鲜。
- 南朝鲜:该词本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大韩民国的官方称呼,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与大韩民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之前对后者的官方称呼。后来被中国网民作为对大韩民国的蔑称或戏称而使用。
- 东南亚猴子:中国大陆网民对越南人及东南亚国家的蔑称。
- 宾宾、宾妹:对菲律宾女佣的蔑称,主要用于南方人和香港社群。
- 鞑子:指北方游牧民族,如“蒙古鞑子”、“满洲鞑子”。
- 包头佬/包头族:马来西亚华裔藉以当地巫裔女性或锡克人裹头巾文化作为对该族的蔑称。
- 马来国宝,对马来西亚巫裔的讽刺,指对方在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下享有特别优待。后来在马哈蒂尔·穆罕默德针对依赖该政策下巫裔的批评,衍生新的词语“拐杖族”[4]。
- 红头阿三/印度阿三:对印度人的蔑称,最早是对上海当年的英租界中经常会有从印度调来的“公务员”的称呼,他们负责一些杂事,作为英国人的忠实“爪牙”整天警棍乱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称其为“阿三”。
- 吉灵人:表记为Keling或Kling,被认为起源自历史中印度的“羯陵伽国”,是马来西亚人对印度人的蔑称。
- 东洋鬼子:1940年代日本占领马来亚时期,马来亚华人对日本人的蔑称。与其类似的则有日本狗(蔑称)。其来源主要是由于早期的电视广播还未有现今的普及,造成大部分人误以为日本就是一片“汪洋”。故因此称日本为“东洋”。再加上日本占领马来亚之后马来亚华人对日本人的憎恨,故因此称呼日本人为“东洋鬼子”。或直接“东洋鬼”。
- 巴基𨅬瘫:对巴基斯坦人的贬称。
针对性别、性取向和性别认同
编辑- 花花公子:嘲讽穿金戴银,吃喝嫖赌,游手好闲和有钱有势力的富家子弟。尤指丈势欺人的男女,源于中国古代清朝章回小说——《何典》第六回:“活死人便知他是个依托官势的花花公子”。
- 巫婆、老姑婆:用来嘲讽未出嫁的年长女性,或是寡居的老妇人,尤指性格怪异的老年妇女,带有歧视意味。源于中世纪基督教传说,创造女巫形象,甚至猎杀“女巫”,使“巫婆”一词成为贬义词。
- 婊子、荡妇:指称那些参与淫乱的女性。在台湾称为“破麻”。
- 太平公主、飞机场、洗衫板:胸部扁平的女性。
- 肥婆、坦克:身材较胖的女性。
- 娘娘腔、娘炮、乸型:指性格或外在气息上不符合男性气质,较为女性化的男性。
- 男人婆:指性格或外在气息上不符合女性气质,比较男性化的女性。
- 人妖:可指变性人、易服者、跨性别、网络上的男扮女、女扮男。
- 假女、第三性:指称跨性别女性。
- 假男:指称跨性别男性。
- 基佬:源自粤语对单字“gay”的发音,是对男同性恋的蔑称。
- 甲甲(戏谑意义重,较无贬意):由来可能是男同性恋的英文gay,其语音与台湾闽南语的“假”同音,最后"假"又变化成"甲"。该用词的明确起源不详,但在网络用名以及PTT上还有各大讨论版已经普遍使用,在相关语境下可以作为对男同性恋者的蔑称。也可作为自嘲或昵称
- 搞基:指男同性恋间的爱慕及性行为。
- 玻璃:用于指代男同性恋。“搞玻璃”即“搞基”。
针对年龄
编辑- 老妖婆:指性格怪异的老年妇女。
- 涌脑伯:涌是用的同音,是指只会想第一秒涌上来的思想,并不会做过多思想的男人
- 熊孩子:喜好在做客时破坏他人物品的年少者,父母没有阻止规劝的话会被称作熊父母。
- 小屁孩、小P孩:幼稚的年少者。
- 老不死:泛称或者不考虑礼节的场合下的老年人。
- 老不修:形容好色的老年人。
针对个人外貌
编辑- 身高
- 对身高特别矮小的人,汉语中存在很多歧视语,如矬子(东北话:矮子)冬瓜、三寸钉、二级残废(极其不尊重人的用语)等。
- 毛发
- 由于华人几乎都是黑发,与头发相关的歧视语不多。但黄毛、卷毛、红毛等有时被视为是不尊重的用语。
- 身材
针对障碍者及疾病患者
编辑对障碍者使用歧视语是极其不礼貌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身体有缺陷的人一般会使用“……不方便的人”等。 而像残障、瘸子、聋子、哑巴、瞎子、残废、智障、启智等在特定语境下会被认为属歧视语。
针对特定个人或组织
编辑对于与特定个人或组织相关的歧视语,很难判断那些具有歧视性意味,所要表达的情感完全在于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与听话者所理解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针对个人的蔑称是基于大众对某个名人(政界、娱乐圈等)在其特征、爱好或者影响力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称呼。这些称呼并不一定带有蔑视的意味,但却不约而同地被广泛的使用。
古代汉语的歧视语
编辑其他语言的歧视语
编辑由于各自文化、历史的不同,世界上的各个民族、族群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歧视语系统。
英语
编辑- Cheese-eating surrender monkeys:意译“吃芝士的投降猴子”,指法国人(法国人爱吃芝士,又在二战时投降)。
- Ching chong:起源于英语母语者模仿粤语,但由于无法辨别中华文化及其他亚洲文化的差异性,后演变为对所有亚裔族群的种族主义玩笑,具有侮辱性。
- Chink:汉语中通常将该词翻译成中国佬。
- Chinky:对东亚裔的侮辱语。
- Brazil Monkey:对巴西人的侮辱语。
- Chow:源于澳洲,原意为一种产自中国的黑鼻狗,后演变成澳洲人对中国人的蔑称。
- Panface:直译“平锅脸”,对华裔的蔑称。同义的还有table face(平板脸)、panhead(大扁头),pancake(煎饼)等。
- Fob:美国俗语Fresh Off the Boat(直译“刚上岸新鲜的渔获”)的简称,美国对于新移民的侮辱语。
- gook:最初为对韩裔族群的贬称,但由于难以分辨亚裔族群及韩裔的差异性,演变为对所有亚裔种族的侮辱语。
- 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为清朝末年中国知识分子自铸、自称、自辱的贬抑词,从“亚洲病夫”演变过来。
- Jap(日本人):源于《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Zippangu”,泛指日本人,本无贬义。在当今美国,该词被认为带有贬义,梅里亚姆-韦伯斯特词典将之定义为“普遍地带有贬意”的用词[6][7]。一家位于芝加哥的食品公司原名为Japps Foods,在珍珠港事件后不久就将名字和同名薯片品牌改称为Jays Foods,以避免任何负面联想[8]。德克萨斯州杰佛逊郡的博德克斯路(Boondocks Road)原命为“Jap路”,它建成于1905年,以纪念一个当地的著名日本米农[9]。
- wetback:原为靠近墨西哥边境之美国居民对大量从墨西哥过来的拉美偷渡客的称呼。拉美偷渡客常游泳或涉水而至,后背湿透,因此有wetback之戏称,后来泛指拉美裔。[来源请求]
- 南蛮子(Wop):美国对南欧移民(尤其是意大利裔美国人)的蔑称。[来源请求]
- 黑鬼(Nigger):北美对非裔的蔑称。
- Paki,巴基斯坦(Pakistan)的简称,外国人恐惧症者对于巴基斯坦裔或南亚裔的蔑称。
- 白色垃圾(White Trash):对美国南部一部分贫穷高加索裔人种的贬称,暗示较低的社会阶层和不体面的生活方式。类似词汇还有white cracker(乔治亚州和弗罗里达州的贫穷高加索裔人种)、hillbilly(阿巴拉契亚的贫穷高加索裔人种)、Okie(俄克拉何马州的贫穷高加索裔人种)、Peckerwood(泛指居住于美国南方乡村地带的贫穷高加索裔人种)和“红脖子”(redneck)。
- Faggot:对同性恋者的歧视语。
- Yellow Monkey:意译“黄色猴子”,北美对黄种人的蔑称。
日语
编辑- 南蛮(なんばん):中世日本对从菲律宾或台湾等殖民地乘船而来的西班牙、葡萄牙人的蔑称。
- 鬼利死丹、切死丹(キリシタン):中世日本对天主教徒(吉利支丹)的带有贬义的音译称呼。
- 清国奴(ちゃんころ):始于清朝末年,原因是认为清国不配称作为中华或嘲讽汉族人沦为满族人的奴仆。台湾日据时期日本人会用这词蔑称台湾人。
- 支那、支那人(しなじん):始于中日战争之后,原因是放弃清国的称呼而转为称呼支那。后演变为现今社会网络右派(ネトウヨ)对中国的蔑称。
- 鬼畜米英:亦作鬼畜美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中央和军方对同盟国的蔑称。
- 毛唐(けとう):战前对白人的蔑称。唐人在此作为“远方来的外国人”,再加上当时对白人的浓密的毛发有强烈的印象,嘲讽高加索民族为“毛むくじゃらな唐人(体毛浓密的外国人)”。
- 下朝鲜(しもちょうせん):对韩国的侮辱语。时常略称为下鲜(しもせん)。后演变为现今社会网络右派(ネトウヨ)对韩裔的蔑称。
- 三国人(第三囯人):用以称呼其前殖民地的居民,台湾人(本岛人)、朝鲜半岛人。这个词语最开始是为前殖民地居民制造一种隔离的种族和政治身份,特别是为了朝鲜人(韩国人)。
- ニダー:为讽刺性颜文字创作中有“ニダー”的语癖(音译“思密达”)的韩裔角色,网络右派利用该角色发表对韩裔族群有攻击性的种族主义创作。特别在2ちゃんねる可看到利用该角色所创作的歧视性言论。
- アル:为讽刺性颜文字创作中有“アル”的华裔角色,有人会利用该角色发表对中国人有攻击性的种族主义创作。特别在2ch上可看到利用该角色所创作的歧视性言论。
韩语
编辑- 되놈(中国粪佬):最早是韩裔族群对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华裔的蔑称,后来演变成为对华裔的蔑称。[12]
- 짱퀴벌레 (掌柜蟑螂) :把中国人比作蟑螂的侮辱性词语。
- 뙈놈(中国男):意同“되놈”。
- 짱깨:来源于中文“掌柜”,为对华裔的称呼(“柜”与韩语中的“狗”同音)。衍生词有섬짱깨(岛酱狗),用于蔑称台湾人。
- 쪽발이(猪脚):对日本人的蔑称,源于日本人穿足袋的形象。
- 왜놈(倭奴):源于日本过去的国名"倭国"。
闽语
编辑闽东语
编辑- 下南囝、下南鬼:指福州以南地方(闽南)的人。
- 两个声:指福建以外地方的人。
- ◯◯囝:指福建以外地方的人(“◯◯”指该人的籍贯,如“下南囝”、“广东囝”、“上海囝”等)。
- 福州儿:指福州旧市区人。
- 长乐鬼:指长乐人[13]。
- 连江鸡:指连江人[14]。
- 福清
鲄 /福清糕:指福清人[15]。 - 莆田猴:指莆田人[16]。
闽南语(闽南)
编辑闽南语(台湾)
编辑- 四脚仔(sì-kha-á):日本殖民台湾时期,台湾人对殖民者日本人的蔑称。
- 三脚仔(saⁿ-kha-á):台湾日治时期,台湾人对亲日或帮日本人做事的台湾人的称呼,有很强的负面意义,接近“通敌背叛”或“走狗”的意思,可以说是“汉奸”或“台奸”的另一种说法。战后持续沿用至今。
- 外省仔(gōa-séng-á):本省人对外省人的蔑称。
- 阿陆仔(a-lio̍k-á / a-la̍k-á)、死阿陆(sí-a-la̍k)、426:“大陆人”之转化,激烈者会使用后者。
- 客人仔:对客家民系的蔑称。
- 番仔:对台湾原住民族的蔑称。
蒙古语
编辑法语
编辑- 法国人爱取别人外号,比如叫英国高加索裔Rose Boeuf(玫瑰牛肉),取笑他们不能晒太阳,有点阳光那白肤色就成红肉状;又叫意大利人Spaghetti(一条面脑袋)。当然遭到欧洲别国的报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谁?]也不客气地称法国人GRENOUILLE(青蛙),字面上骂人青蛙,实际暗指法国人什么都往嘴里塞。
粤语
编辑西班牙语
编辑- franchute:意译“法国佬”,与英语中的“frogs”为同义词。
- gachupín:墨西哥佬
- catalufo:加泰罗尼亚佬
- moromierda:阿拉伯佬
越南语
编辑- Tàu khựa:直译为“船佬”,意为“中国鬼子”,为越南人对中国人的蔑称。
马来语、印尼语
编辑- Cina Babi:意为“华人猪”,对马来西亚或印尼华裔的蔑称。
- Pendatang Asing:意为“外来者”,对非马来西亚土著(一般为非巫裔)的蔑称。
- Keling:意为“吉灵人”,泛指印度裔和其文化的蔑称[21]。
- Bangkali:意为“孟加里”,泛指头带高高大头巾的锡克人,意思为苦力。
斯瓦希里语
编辑- Mzungu,斯瓦希里语,在埃塞俄比亚又名Faranji,意指白人或外国人,潜台词是指富有的人,是东非黑人对非洲以外较黑人肤色浅的种族称呼,包含东亚黄种人在内,因为东非黑人普遍认为Mzungu拥有用不完的金钱,而且愿意奢侈消费,所以很多时候采用诈骗、坐地起价等手段千方百计从Mzungu身上获取利益,甚至出现Mzungu Price的用语。[22]
中国现代网络
编辑另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黄荣波. 一支美蒋匪特武装的覆灭. 国家安全通讯. 2001-12: 29–31.
- ^ 李宝嘉. 官場現形記.
- ^ 为什么蒙古人喊中国人叫“伙计”,韩国人喊中国人叫”掌柜”?
- ^ 方诺.马哈迪的批评与马来人的拐杖.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英语).
- ^ 吴建毅. 醫師罵鄰居「胖子」沒加「死」 法官判無罪. ettoday. 2015-03-12 [2015-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5).
- ^ "Ja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 ^ AskOxford: Jap. [2017-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 存档副本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July 25, 2011,.
- ^ Tolerance.org: Texas County Bans 'Jap Road'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September 14, 2005,.
- ^ Joshua A. Fogel,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Writings of Joshua Fogel", Brill, p44
- ^ Martin Luther King: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still is not free.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ed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 And so we'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a shameful condition."
- ^ 《韩国国语辞典》在线版:되놈(韩文)[永久失效链接]
- ^ 東引鄉志 人民篇. [202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 ^ 闽文化通论
- ^ 也说“福清哥”. [2023-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0).
- ^ 连江鸡、福清哥、长乐鬼、莆田猴的说法都是怎么来的?
- ^ 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 ^ 斑驳人生
- ^ 《阿骚仔》
- ^ 龙海:“候鸟”种菜. [2023-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 ^ 批印裔爱制造混乱贬吉灵血统国大党公青团投报前锋报歧视. Malaysiakini. 200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 ^ 张朝𬴊《情系东非》20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