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规 (化学)

Jimmy-bot在话题“修订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中的最新留言:3年前

依照条目探讨数据页的化学条目命名的初步共识更改WP:命名常规

编辑
本讨论已经结束,处理结果:修订案通过。请不要对这个存档做任何编辑。
结论

按照目前的讨论,最适合的方案是“氨气”→“氨气性质表”。--Leiem留言2018年1月17日 (三) 14:31 (UTC)回复

现行条文

=== 化学反应 ===

可以搜索到化学反应的中文名称时,使用中文。

=== 动漫和电子游戏作品 ===

提议条文

=== 化学反应 ===

可以搜索到化学反应的中文名称时,使用中文。

=== 化学数据页 ===

化学数据页应以化学物质分子、离子或粒子名称后面加上“性质表”作为条目命名,譬如水性质表、氨气性质表、二氧化碳性质表等。

=== 动漫和电子游戏作品 ===

@Leiem若命名初步达成共识的话请移至方针区提议更新WP:命名常规再行移动。-- 宇帆(今年二月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17日 (三) 18:13 (UTC)回复
(~)补充方针区的流程是贴至方针区后,讨论若无人有异议,公示七日后,方可更改方针,更改方针即可进行移动,进行移动后模板的编辑请求也可以Commit了。-- 宇帆(今年二月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17日 (三) 18:16 (UTC)回复
前期讨论

以上为于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关于Category:无附加数据页的化学条目数据页的化学条目命名的初步共识,请求更改WP:命名常规@Leiem蘭斯特YangflSanmosaSzMithrandir@XiplusSzMithrandirKou DouWolfch@七个点请先前发表意见者也一起参与讨论。-- 宇帆(今年二月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17日 (三) 18:33 (UTC)回复

建议加注 性质表的前面名称必须与原本条目相同 , 例如条目是 “X” 的话 数据为 “X性质表”、有消歧义也要包含“Y (Z)”为“Y (Z)性质表”,以利模版上的运作。--Zest 2018年1月17日 (三) 18:36 (UTC)回复
(+)支持,但是有例外,如二氧化碳的条目包括二氧化碳干冰,即干冰的性质表会指向二氧化碳性质表。--Leiem留言2018年1月18日 (四) 01:10 (UTC)回复
不建议“Y (Z)”变“Y (Z)性质表”的做法,消歧义不应放在中间。--【和平至上】💬📝 2018年1月18日 (四) 05:11 (UTC)回复
(-)反对甲 (某乙)的数据页写成甲 (某乙)性质表,我觉得可以直接去掉消歧义括号,或者挪到最后,即:甲性质表或甲性质表 (某乙)。对了,技术服务于人而不是人屈从于技术,不是吗(>人<;)-七个点sevenpoints (留言Flow留言2018年1月18日 (四) 07:35 (UTC)回复
“A性质表 (B)”较“A (B) 性质表”为佳:“A (B) 性质表”究竟需多少个半形空格?一个还是两个?反而“A性质表 (B)”可以确定需要一个半形空格。— Sanmosa 2018年1月18日 (四) 08:27 (UTC)回复
其实我觉得如果没有同名可建立数据页的东西那个消歧义括号就没有啥意义,可以直接某性质表就行了。毕竟消歧义的前提是有歧义可消。-七个点sevenpoints (留言Flow留言2018年1月18日 (四) 08:45 (UTC)回复
技术上是可以,用lua可以删除标题后面的消歧义,亦能二个参数手动添加来修改控制,消歧义放中间确实不好看,我不太确定有没有同名而有消歧义的化学物,但至少希望性质表和条目名称一样(删掉消歧义),其他如“(1,1%27-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的性质表为“(1,1%27-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性质表”,原条目名称直接加上性质表不再添加空格,上述Leiem所言,干冰性质表要么不建,要么重定向至二氧化碳性质表,使用重定向的方式,觉得如何?--Zest 2018年1月18日 (四) 08:31 (UTC)回复
@蘭斯特Sanmosa七个点已去掉消歧义括号模块:沙盒/a2569875/test1/doc,完全没有问题。 若原本为 “A物质 (B歧义)”其数据页命名成“A物质性质表 (B歧义)”完全没有问题。-- 宇帆(今年二月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18日 (四) 08:56 (UTC)回复
先膜一发宇帆,不过你说的话我有一点看不懂@_@。对了,条文内容里的譬如后面加一个冒号怎么样。-七个点sevenpoints (留言Flow留言2018年1月18日 (四) 09:02 (UTC)回复
@蘭斯特Sanmosa七个点我指的是不用管技术问题,已解决,不用刻意将消歧义放在中间,所以上面的(+)支持(-)反对的争论其实没有必要。-- 宇帆(今年二月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18日 (四) 09:25 (UTC)回复
以下为测试案例
  • 物质 (有机物)
  • 物质性質表 (有机物)
  • 物質性質表 (有機物)
  • 物質性質表 (有機物)
  • 物质(官能基)离子(官能基2)物质 ()物质 (有机物)
  • 物质(官能基)离子(官能基2)物质 ()物质性質表 (有机物)
  • 物質(官能基)離子(官能基2)物質 ()物質性質表 (有機物)
  • 物質(官能基)離子(官能基2)物質 ()物質性質表 (有機物)
  • 无消歧义的物质
  • 无消歧义的物质性質表
  • 無消歧義的物質性質表
  • 無消歧義的物質性質表
-- 宇帆(今年二月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18日 (四) 09:25 (UTC)回复
本来就没在担心技术问题,这边一堆技术帝,既然要改命名方针了当然希望一次讨论完整,现在讨论的是视觉感官问题,空格和括号要不要在标题显示,不统一的命名会逼死强迫症。--Zest 2018年1月18日 (四) 10:05 (UTC)回复

小结

编辑
原先的提议条文

化学数据页应以化学物质分子、离子或粒子名称后面加上“性质表”作为条目命名,譬如水性质表、氨气性质表、二氧化碳性质表等。

修改后的提议条文

化学数据页应以化学物质分子、离子或粒子名称后面加上“性质表”作为条目命名,譬如水性质表、氨气性质表、二氧化碳性质表等。若原条目是一个消歧义页且其同名物质中至少有一个也需要建立数据页时,为其建立的数据页当沿用其消歧义标识并将此标识放置在题目最末尾处,如:条目“”与“锂 (药物)”条目皆存在,则的数据页应命名为“锂性质表”、锂 (药物)的数据页应命名为“锂性质表 (药物)”;若其歧义与化学物质无关,则其建立的数据页不应当含有任何消歧义标识,例如“品红 (化合物)”的数据页应命名为“品红性质表”而非“品红性质表 (化合物)”;若其消歧义标志去除括号后置于名称后、“性质表”前不违反命名常规的其他规范,则其数据页的名称可以以此命名,例如“VX (神经毒剂)”其数据页的名称可以命为“VX神经毒剂性质表”。

我发现个问题,VX被重定向到[VX (神经毒剂)]]而且条目最顶部没有消歧义的模版,那么这种多余的消歧义的东西适合用在这里做例子吗?@A2569875SzMithrandir-七个点sevenpoints (留言Flow留言2018年1月18日 (四) 22:05 (UTC)回复

(:)回应:思索片刻后,我是这样认为的:一、enwiki使用VX (nerve agent)是因为VX就是英语,无法“中外结合”扁化为VX nerve agent,而zhwiki反而没有这个问题,VX神经毒剂和VX (神经毒剂)看上去都挺好。  二、消歧义页面VX应当被创建,欢迎各位创建,没有人的话,我过两天弄下;VX是否应当定向到该毒素,存疑,但我感觉不应当,不构成压倒性主要用法。  三、这个例子确实不太适合,因为现在一思考发现条目标题本身有改进的可能;但另一方面看,也适合,假想一个东西,确实需要(消歧义),那么该如何处理其性质表的命名呢?--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1月19日 (五) 01:10 (UTC)回复

小结2

编辑
原先的提议条文

化学数据页应以化学物质分子、离子或粒子名称后面加上“性质表”作为条目命名,譬如水性质表、氨气性质表、二氧化碳性质表等。

修改后的提议条文

化学数据页应以化学物质分子、离子或粒子名称后面加上“性质表”作为条目命名,譬如水性质表、氨气性质表、二氧化碳性质表等。若原条目是一个消歧义页且其同名物质中至少有一个也需要建立数据页时,为其建立的数据页当沿用其消歧义标识并将此标识放置在题目最末尾处,如:条目“”与“锂 (药物)”条目皆存在,则的数据页应命名为“锂性质表”、锂 (药物)的数据页应命名为“锂性质表 (药物)”;若与其同名条目没有任一需要建立数据页,则其建立的数据页不应当含有任何消歧义标识,例如“品红 (化合物)”的数据页应命名为“品红性质表”而非“品红性质表 (化合物)”。

不特地为了“VX (神经毒剂)”特例化,@七个点Leiem蘭斯特和平至上sevenpoints@Sanmosa欢迎参与讨论。-- 宇帆(今年二月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19日 (五) 11:45 (UTC)回复

@A2569875SzMithrandir七个点本人已在Talk:VX (神经毒剂)#移动请求提出移动请求,但本人反而建议直接把VX (神经毒剂)改名为VX,因“VX”一字现在暂无歧义。— Sanmosa 2018年1月19日 (五) 12:05 (UTC)回复
锂 (药物)的性质其实为碳酸锂的性质,是否可以(±)合并?--Leiem留言2018年1月19日 (五) 12:07 (UTC)回复
(-)反对:反对直接VX,原因很简单,en:VX里很多条目都是有一定重要度的,在zhwiki也是如此,不会明显低于VX神经毒剂。--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1月19日 (五) 14:41 (UTC)回复
(:)回应@SzMithrandirVX的问题请至Talk:VX (神经毒剂)#移动请求提出反对,在这里反对会影响最后共识的解读,另外就是“疑似跑题”。-- 宇帆(今年二月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19日 (五) 14:59 (UTC)回复

建立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的讨论

编辑

接上方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18年2月#修改WP:命名常规之括号的使用,我觉得可以考虑单独开辟一页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了。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1月19日 (五) 12:13 (UTC)回复

(:)回应@hat600Draft:Wikipedia:命名常规_(化学)-- 宇帆(今年二月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20日 (六) 04:44 (UTC)回复
(+)支持 修改后的条文我认为比较可以做出明确的区别,也可以让后续编辑者更容易编辑。 --HDW9707留言2018年1月19日 (五) 13:37 (UTC)回复
(+)支持,但就目前几个方针来说,建立的页面内容较少。--Leiem留言2018年1月19日 (五) 15:24 (UTC)回复
方针写的长也没什么好处。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1月23日 (二) 03:14 (UTC)回复
@a2569875Draft: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里,==化学反应==那可以增加例子:可以搜索到化学反应的中文名称时,使用中文。铃木反应作为条目名称优先于Suzuki反应,但Suzuki反应可以建立重定向至铃木反应。 ==化学物质==这是否需要增加一行CAS号重定向的说明?还有这句话如何:化学物质的名称化学通用名优先于系统命名或IUPAC命名。有多种命名法时采取先到先得。--Leiem留言2018年1月25日 (四) 10:34 (UTC)回复
例如,甲基黄优先于“N,N-二甲基-4-(苯偶氮基)苯胺”,但2-氯苯酚邻氯苯酚,或硝酸钴(III)三硝酸钴可采用先到先得。--Leiem留言2018年1月25日 (四) 10:36 (UTC)回复
@Leiem因为是草稿,请直接修改。-- 宇帆(2/28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25日 (四) 11:21 (UTC)回复

新结论

编辑

根据以上讨论,得出的结论,将目前讨论出来的修订,皆记载至Draft:Wikipedia:命名常规_(化学)中,如有意见,欢迎再次提出:

现行条文

=== 书名号 ===

条目名称不带书名号,便于内部链接。但在条目内部书名号正常使用。

=== 化学反应 ===

可以搜索到化学反应的中文名称时使用中文

=== 动漫和电子游戏作品 ===

提议条文

=== 书名号 ===

条目名称不带书名号,便于内部链接。但在条目内部书名号正常使用。

=== 化学 ===

与化学相关的条目应遵从Draft:(草稿正式建立后请移除)Wikipedia:命名常规_(化学)的规范

=== 动漫和电子游戏作品 ===

Draft:Wikipedia:命名常规_(化学)中,除了WP:命名常规原有内容外,新增了本讨论与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18年2月#修改WP:命名常规之括号的使用讨论到目前为止的共识

现行条文

Wikipedia:命名常规_(化学)

== 化学反应 ==

可以搜索到化学反应的中文名称时,使用中文。

== 参见 == 参见

提议条文

Wikipedia:命名常规_(化学)

== 化学反应 ==

可以搜索到化学反应的中文名称时,使用中文。铃木反应作为条目名称优先于Suzuki反应但Suzuki反应可以建立重定向至铃木反应

== 化学物质 ==

化学物质命名中所用的括号遵循IUPAC命名法的规定,标题中的“(”“)”使用半角括号且不加空格,而标题中的“[”“]”由于技术原因需改为全角的“[”“]”。如:二氯化二(苯甲腈)合钯螺[5.5]十一烷

当该物质有通用名时,优先使用通用名,如甲基黄优先于“N,N-二甲基-4-(苯偶氮基)苯胺”。在优先度一样时,一种物质如果有多种命名法,则可先到先得。如2-氯苯酚邻氯苯酚

== 化学数据页 ==

化学数据页应以化学物质分子、离子或粒子名称后面加上“性质表”作为条目命名,譬如水性质表、氨气性质表、二氧化碳性质表等

*若原条目是一个消歧义页且其同名物质中至少有一个也需要建立数据页时,为其建立的数据页当沿用其消歧义标识并将此标识放置在题目最末尾处

**例如:条目“”与“锂 (药物)”条目皆存在,

**:则的数据页应命名为“锂性质表”、

**:锂 (药物)的数据页应命名为“锂性质表 (药物)”;

*若与其同名条目没有任一需要建立数据页,则其建立的数据页不应当含有任何消歧义标识,

**例如“品红 (化合物)”的数据页应命名为“品红性质表”而非“品红性质表 (化合物)”。

== 参见 ==

如有意见,欢迎再次提出。

以上-- 宇帆(2/28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1月26日 (五) 11:25 (UTC)回复

看来你们都讨论完所有可供讨论的地方了,我就不插嘴了_(:зゝ∠)_,关于VX (神经毒剂)的条目名称还是在其讨论页说吧。七个点sevenpoints (留言Flow留言2018年1月31日 (三) 15:24 (UTC)回复

最终结论

编辑

由于上方讨论#建立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的讨论中提到要整合的部分《修改WP:命名常规之括号的使用》已存档,且先前整合出的最终结论已经一周无其他反对意见,故得出新结论,且主要内容记载于Draft:(草稿正式建立后请移除)Wikipedia:命名常规_(化学)

现行条文

=== 书名号 ===

条目名称不带书名号,便于内部链接。但在条目内部书名号正常使用。

=== 化学反应 ===

可以搜索到化学反应的中文名称时使用中文

=== 动漫和电子游戏作品 ===

提议条文

=== 书名号 ===

条目名称不带书名号,便于内部链接。但在条目内部书名号正常使用。

=== 化学 ===

与化学相关的条目应遵从Wikipedia:命名常规_(化学)的规范

=== 动漫和电子游戏作品 ===

{{Chembox}} (编辑 讨论 说明  信息 链入 历史的沙盒Template:Chembox/sandbox以及相关Lua程式Module:DataPage已完成测试,且Draft: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也已依目前共识完成修订,因此公示七日后,若无异议则请管理员协助发布Template:Chembox/sandbox编辑请求以及发布Draft: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草稿至正式页面,后实施新制。-- 宇帆(2/28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2月2日 (五) 13:28 (UTC)回复


 Y:已公示七日无异议,修订案通过-- 宇帆(2/28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2月9日 (五) 09:15 (UTC)回复

后续讨论

编辑

 完成本案已通过,且后续动作皆全数结束,无进一步讨论必要,可以准备存档了。-- 宇帆(2/28加入维基将满十周年!留言·欢迎签到·联络2018年2月14日 (三) 06:22 (UTC)回复

化学类条目的问题

编辑
已通过及修订:
  1. 8、9、10列的问题,通过消歧义解决:VIII族。(繁体界面显示VIIIB族,由于我不知道港澳马新用什么,如果您知道,请添加zh-hk,zh-mo等参数)
  2. 原则上CAS、大陆命名、新IUPAC共用,如果只能用一个就用新IUPAC。CAS与大陆区别可用文字说明,也可用简繁转换的zh-cn参数解决。
  3. 有称呼的元素,主条目用已有的称呼,例如:稀有气体元素、铜族元素。没有称呼的,以新IUPAC命名,并建立CAS和大陆命名的重定向,主条目中提及CAS和大陆命名。--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9日 (日) 04:51 (UTC)回复
公示已逾七日,通过,结果如上。--J.Wong 2018年8月26日 (日) 21:25 (UTC)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关于族,化学类条目目前叫1-18族。但以元素周期表1-18列只是iupac的一个建议,未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和使用,我目前手头的大学化学教材仍是分主族副族。另外,应该是1-18列而不是1-18族。--WAN233 (留言) 2018年7月29日 (日) 14:15 (UTC)回复


IUPAC
命名

IUPAC
命名
CAS
命名
大陆常见命名
1 IA IA IA
2 IIA IIA IIA
3 IIIA IIIB IIIB
4 IVA IVB IVB
5 VA VB VB
6 VIA VIB VIB
7 VIIA VIIB VIIB
8 VIII VIIIB VIII
9 VIII VIIIB VIII
10 VIII VIIIB VIII
11 IB IB IB
12 IIB IIB IIB
13 IIIB IIIA IIIA
14 IVB IVA IVA
15 VB VA VA
16 VIB VIA VIA
17 VIIB VIIA VIIA
18 0 VIIIA 0
  • 大陆常见命名参照《新编普通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徐端钧等编著)的元素周期表附录(大多数大陆教材采用这种类型),可以看到其实是旧IUPAC命名与CAS命名的混合体(对VIII族和0族元素而言),这时选三种中的那种命名都可能会造成混乱。--Almsev Talk 2018年8月1日 (三) 08:25 (UTC)回复
    • 目前需要讨论的,一个是用1-18给族命名还是VIIA这样命名,新iupac法的确使用不是很普遍。还有一个是第8、9、10列是VIIIB还是VIII、第18列是VIIIA还是0。个人以为用CAS或大陆命名比较好。--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日 (三) 12:19 (UTC)回复
      • (:)回应:路过,这几天我个人实在没时间参与讨论,希望各位都能全面思考各种因素,不要做出武断的决定。  我只说一点(与wan233相同):千万别用旧版IUPAC那套!!旧版基本上是A是副族,B是主族(我也是最近看文献才知道),在中国和在北美都不是这么用,现在也被IUPAC废弃,所以不要再提了。--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8日 (三) 00:17 (UTC)回复
  • 又想了想,移动到方针区讨论更好一些,修订方针的话一类条目就都跟着改了--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2日 (四) 07:42 (UTC)回复
请根据命名常规的要求去考虑命名,而不单只只是其他语种的命名对应翻译(的确有可能en错了,其他跟着错,受限于更新程度),至少可以认为大陆的命名已经能确定地方常用性,IUPAC现用的命名确定了名从性,然后需要确认其他地区对应事物的命名,然后按照命名常规去考虑,其他则使用重定向指回。——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8年8月3日 (五) 00:42 (UTC)回复
我认为新IUPAC没有名从性,因为这只是IUPAC提出的一个建议。--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3日 (五) 02:55 (UTC)回复

现行条文
提议条文

族的问题

  • 介绍某一族元素的条目,条目以某族的首个元素命名(有俗名的除外,例如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例如:碳族元素。
  • 在某个条目中提到元素属于某一族时,应同时介绍新iupac、CAS和中国大陆常见命名。(例如:碳,新iupac属某族,CAS属某族,中国大陆常见命名属某族。)旧IUPAC由于IUPAC本身已经弃用,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常见,故不采用此法。
  • 元素周期表模板上以新IUPAC为主,CAS为辅。
  • 对于元素周期表第8、9、10列……(有待商榷)

提议新条文如上,请发表意见。我认为8、9、10列统一成一个条目为好,不过条目的名称……。--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7日 (二) 14:06 (UTC)回复

根据下方讨论对条文进行了修改。--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0日 (五) 00:37 (UTC)回复

  • (?)疑问:VIII族也就是铁系元素铂系元素,是否有必要专门列出一个3×3的区域?与其把9个都讲,尾大不掉,是不是还不如分开讲三条垂直(8、9、10),分析Fe-Ru、Ni-Pd-Pt的规律(尤其催化)?It really depends on what content you could write about. --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8日 (三) 00:22 (UTC)回复
  • (?)疑问:可以将提出过的专业书籍名称放进:Portal:化学/化学资源?--Ktsquare 留言 2018年8月8日 (三) 00:34 (UTC)回复
  • 建议维持现状。--Leiem签名·留言2018年8月8日 (三) 02:01 (UTC)回复
  • (?)疑问User:Starfirewind提到讯息量太少的事。那么各位是不是打算集合各类命名法,然后比较哪个命名法的讯息量最多?---Ktsquare 留言 2018年8月8日 (三) 03:18 (UTC)回复
  • (!)意见-先前对题主所说的"讯息量太少",是因题主想用"1-18族",这样替代;个人是没法接受。如[[Pin|SzMithrandir]]@SzMithrandir所说,那是否用CAS较好?毕竟如证实IUPAC已废弃旧iupac法,那确实应该更新,与时俱进。维基可不是图书馆或博物馆。 星星化作稻穗随风飘逸~:星穗风留言2018年8月8日 (三) 07:15 (UTC)回复
  • (-)反对。IA、IB 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且会导致误解),维基百科作为线上百科,应该遵循最新的,具有前瞻性的、和国际(包括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接轨的命名规则。所谓“新IUPAC法使用不普遍”只是教科书编写因循守旧的一个体现。赘言多种命名法实为繁琐,可以使用无歧义的新IUPAC数字命名并加链接,不知者可自行点开链接获知对应关系。另,对“未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和使用”表示质疑,学术界≠大学化学入门课本。--Almsev Talk 2018年8月8日 (三) 15:12 (UTC)回复
    确实,所谓“新IUPAC法使用不普遍”的说法,未免过于夸张。  不过呢,作为中文维基百科,我们既要顾及到各地(大陆港台等)的词语使用现状,也要和国际上的用法接轨。  我个人偏向于同时介绍1~18和大陆现有方案;CAS嘛,我想如果读者懂了大陆方案,也能看得懂的;noble gas确实比较奇怪,我个人还没见过VIII A的用法。--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8日 (三) 20:30 (UTC)回复
    SzMithrandir阁下在现实中没见过VIII A?请问可以说以下你的经历么?--Ktsquare 留言 2018年8月9日 (四) 01:51 (UTC)回复
    年代“久远”,当时看过的书都早不在身边,我只能凭印象回答:我小学和中学翻字典、看教科书、上课的时候,看到的都是表格中的“大陆方案”,即VIII没有B,惰性为O(一说0);当时似乎对1~18新方案有所耳闻;然后到了大学(2011年以后),加拿大这边是已经是以1~18新方案为准了,虽然还是偶尔提及CAS版本——那么问题来了,我实在是想不起来(加拿大、北美)什么时候会把惰性称作VIII A,估计是像“halogen”一样,有更好的常用词(noble gas、inert gas)称呼,加上2010年代已经基本淘汰CAS方案、采用1~18新方案,所以我没遇到吧。--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9日 (四) 06:20 (UTC)回复
    IA,IB这种说法,对于旧iupac来说的确过时且容易导致误解,但对于大陆或CAS,用“A”表示主族,用“B”表示副族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导致误解从何说起?再者,维基百科不是学术报告,是大众百科。中文维基百科的读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马新地区,既要考虑国际,又要考虑地区。再者,至少对于中文维基百科读者来说,CAS或大陆命名都是主要的命名方式。问题又来了,如何证明到底有没有被学术界广泛使用?这恐怕比证明孙中山是男性还要难  囧rz……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9日 (四) 13:21 (UTC)回复
  • 在我就读台湾高中化学时(2010年前),当时采用的是CAS命名再辅以新IUPAC命名。2018年8月9日 (四) 06:38 (UTC)
@Ktsquare我昨天打字回复的时候,专门google了一下“VIII A group elements”,有效结果非常少。刚才我又google了一下“VIII A noble gases”,有所收获:
第一个结果触动了我模糊的记忆,我想起来以前中学的时候,好像有提到过把稀有气体叫做第八主族的说法。  另外,教科书方面,Levine的《Physical Chemistry》(2009年,第6版)的元素周期表(在1~18之上)仍标记了CAS方案,但Housecroft的《Inorganic Chemistry》(2005年,第2版)的元素周期表只列出了1~18新IUPAC方案。也许是因为Levine在北美,而Housecroft在欧洲?
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上面也提到了;我结合最新讨论,总结一下:首先,标识以1~18为主,条目名称鼓励采用“chalcogenide”等常用名,没有足够常用的就用数字。其次,标出华语地区已使用的主/副族记号;然而,问题来了,大陆方案和CAS方案(台湾似乎采用CAS)有区别,怎么样做到既简洁又准确地描述呢?——我想,大多数族,大陆和CAS是一样的,因此可以描述为“中文中多采用CAS命名xx”(此时假设港台都是CAS,不知事实是否如此);遇到大陆和CAS不一样的个别族,则描述为“CAS命名下为xx,中国大陆惯用xx”。--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8月10日 (五) 06:04 (UTC)回复

去了趟书店,发现修订时间较晚的书籍后方附表是大陆+新IUPAC,但正文内容仍然是大陆命名。再结合以上讨论,总结一下我的个人意见:

  1. 元素周期表模板上增加CAS和大陆命名。
  2. 8、9、10列的问题,通过消歧义解决:VIII族。(繁体界面显示VIIIB族,由于我不知道港澳马新用什么,如果您知道,请添加zh-hk,zh-mo等参数)
  3. 原则上CAS、大陆命名法、新IUPAC法共用,如果实在不能共用,使用新IUPAC。弃用旧IUPAC。通过简繁转换系统处理CAS和大陆的区别(其实只有VIII(VIIIB)和0(VIIIA)族有区别)
  4. 有称呼的元素,主条目用已有的称呼,例如:稀有气体元素铜族元素。没有称呼的,以新IUPAC命名,并建立CAS和大陆命名的重定向,主条目中提及CAS和大陆命名。--WAN233 (留言)2018年8月11日 (六) 04:42 (UTC)回复

总结

编辑

@Leiem已经差不多一天没有新的讨论了,我做总结会掺杂我的主观看法,您在化学类条目的贡献突出,所以请您来总结并公示。--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15 (UTC)回复

我觉得先把几种方案列出,然后让大家投票比较清晰一点。讨论中主要讲了大陆用法的现状以及词语转换的问题。--Leiem签名·留言2018年8月13日 (一) 12:22 (UTC)回复

大陆用法问题

编辑

并列CAS已经达成共识,是否并列大陆用法?--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49 (UTC)回复

转换问题

编辑

如果并列大陆用法,是“CAS属某某,中国大陆属某某”,还是通过添加zh-cn参数解决?--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59 (UTC)回复

如果不并列大陆命名

编辑

是否通过建立重定向并在内文少量以及以方便大陆读者?--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59 (UTC)回复

个人认为已经达成共识的地方

编辑
  1. 8、9、10列的问题,通过消歧义解决:VIII族。(繁体界面显示VIIIB族,由于我不知道港澳马新用什么,如果您知道,请添加zh-hk,zh-mo等参数)
  2. 原则上CAS、新IUPAC共用,如果只能用一个就用新IUPAC。
  3. 有称呼的元素,主条目用已有的称呼,例如:稀有气体元素、铜族元素。没有称呼的,以新IUPAC命名,并建立CAS和大陆命名的重定向,主条目中提及CAS。
    以上条文有其他看法欢迎继续提出,难免掺杂主观意见请原谅。--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3日 (一) 12:59 (UTC)回复

结果

编辑
  1. 8、9、10列的问题,通过消歧义解决:VIII族。(繁体界面显示VIIIB族,由于我不知道港澳马新用什么,如果您知道,请添加zh-hk,zh-mo等参数)
  2. 原则上CAS、大陆命名、新IUPAC共用,如果只能用一个就用新IUPAC。CAS与大陆区别可用文字说明,也可用简繁转换的zh-cn参数解决。
  3. 有称呼的元素,主条目用已有的称呼,例如:稀有气体元素、铜族元素。没有称呼的,以新IUPAC命名,并建立CAS和大陆命名的重定向,主条目中提及CAS和大陆命名。
    以上公示七日。--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19日 (日) 04:51 (UTC)回复

通过。--WAN233 (留言) 2018年8月26日 (日) 04:14 (UTC)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化学元素的族

编辑

承接前面的讨论,以我所记得印象中香港中学课本对于元素周期表上的标示应该是I-VII,只标主族元素不标过渡性元素,也没有A/B的区分?忘了贵族气体是写0还是VIII。至于说在大学等场所更深入的讨论,以香港这些场合的语言环境来说应该没有中文习惯可言?——C933103(留言) 2018年9月1日 (六) 12:59 (UTC)回复

提议明确元素命名规范

编辑
原标题:119号往后未发现元素的条目命名
通过: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现在,此类未发现元素在中文维基百科上的条目是按照其化学符号编号来命名的,但是个人感觉在中文语境下,比起用Uue等符号来称呼该等元素,更常用的称呼方法是例如“119号元素”等以数字指代的称呼方法。因此,建议修改相关条目命名至符合此命名方式。
作为参考,虽然用Google搜索“Uue”的结果数字比“119号元素”的结果数字多上数倍,但是搜索“Uue”的结果中,前面大部分都是来自各种维基百科镜像站的结果,其他网页也有另外以“119号元素”等方式来称呼该元素。
——C933103(留言) 2019年5月16日 (四) 02:41 (UTC)回复
(+)支持保留Uue等符号。Og等元素未命名以前,维基百科也是采用Uuo等来命名的,这个惯例为什么要更改?而且,会不会有那些元素存在还说不定。--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5月19日 (日) 16:14 (UTC)回复
以上。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3日 (一) 13:25 (UTC)回复
修改于2019年6月4日 (二) 05:43 (UTC)。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4日 (二) 05:43 (UTC)回复
再修改于2019年6月4日 (二) 11:02 (UTC)。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4日 (二) 11:02 (UTC)回复
@Sanmosa(!)意见:我想,“Fl”是元素符号,“Uuq”才是依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对于未发现元素的命名的缩略写法,这就好比韩老成之于韩十二郎一样。我的意思是,不宜把Fl与Uuq都称作“......缩略写法”,因为Fl不只是缩略写法,它比Uuq更正式。不知大家认同否?-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6月4日 (二) 10:56 (UTC)回复
User:克劳棣已订正。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4日 (二) 11:02 (UTC)回复
  • 如果没人反对的话,我打算三日后对此进行公示。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7日 (五) 11:33 (UTC)回复
    • User:Sanmosa相当于公示十(3+7)天ㄟ-- Sunny00217 - 2019年6月8日 (六) 10:39 (UTC)回复
  • 现公示七日。Σανμοσα 2019年6月10日 (一) 14:40 (UTC)回复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铈化合物

编辑

铈化合物的名称最近被频繁移动,在此提出供社群讨论。相关意见参见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1/04/21硝酸铈 (消歧义)硫酸高铈(IV)两项讨论部分。--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4月23日 (五) 02:01 (UTC)回复

(!)意见无机化学命名法中,镧系+4价的冠字为“高”,我的想法是将四价铈化合物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命名格式按照无机化学命名法统一,如硫酸铁(II)硫酸亚铁氯化锡(II)氯化亚锡等。

但因为Ce(IV)离子的特殊性(高价离子作为阳离子)导致其几乎没有确定的先例,而相似的如高锰酸钾等高价离子作为阴离子的物质有地区词问题:“高某化物”在台湾称为“过某化物”,这就导致出现了争议。

关于地区词问题,其对于高价阴离子作出了规定,但是对于阳离子没有太大的要求,我认为用“高”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关于常用性的问题,而在我接触的社群中,使用“高铈”的频率比“铈(IV)”更高。因为在口语的场合中,这样的表述会被混淆成硫酸铈(III),而“硫酸高铈”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HlDorəmon(7AlK · C0И7Я18z) 2021年4月23日 (五) 20:12 (UTC)回复

单独的“铈”在化合物中一般指+3价,但是对于部分化合物,铈一般指四价:硫酸铈、硫酸铈铵、氢氧化铈、硝酸铈铵、氧化铈。而硫酸铈等目前是放+3的条目下显然不合适。铁和锡一般没有歧义。--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4月24日 (六) 02:19 (UTC)回复

修订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

编辑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提议背景:规范中文维基百科化学物质条目名称,避免未经社群讨论的移动。

新增条文以绿色底色标出。


化学物质

元素

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对应中文汉字名称者,使用该中文汉字名称(例如“𫓧”)为条目名,否则以IUPAC公布的元素符号为条目名(例如“Fl”);未发现的化学元素依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对于未发现元素的命名的缩略写法为条目名(例如“Uuq”)。IUPAC公布的已发现元素全名、未发现的化学元素依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对于未发现元素的命名的全名,以上提及的所有可接受命名(如适用),以及X号元素(X为对应化学元素的原子序)可作为指向对应化学元素条目的重定向。

化合物

当一种物质有通用名时,优先使用通用名,如甲基黄优先于“N,N-二甲基-4-(苯偶氮基)苯胺”。如果有多种同一优先度的命名法可以适用于同一种物质,那么通常应该尊重条目创立者的意愿。如2-氯苯酚邻氯苯酚可择一创建,另一个作为重定向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因地区词差异而产生的别名。

化合物中元素价态以带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如钴(III)、钼(III)等。金属元素作为阳离子时,相对低价态可用“亚”表示,如Fe2+为亚铁,适用于加“亚”字的元素还有Cr(II)、Cu(I)、Tl(I)、Hg(I)、Pt(II)、Au(I)、Ge(II)、Sn(II)和Ln(II),其中Ln为镧系元素,CeII除外。未提及元素价态需以带括号的罗马数字表明价态或汉字表明组成,如VF5的条目名为氟化钒(V)或五氟化钒。阴离子中的元素存在变价元素时,可以带括号的罗马数字,或表示价态相对高低的汉字“次”、“亚”、“过/高”等命名。配合物命名一律用带括号的罗马数字,当该元素价态唯一而无歧义或存在俗名时,可省略罗马数字或用俗名命名,如二碘合银酸钾或亚铁氰化钾,其中后者也可命名为六氰合铁(II)酸钾。

化合物中无歧义的汉字或字母在条目名中应省略,如NaCl的名称为氯化钠而非一氯化钠,(CH3)2NCHO的条目名称为二甲基甲酰胺而非N,N-二甲基甲酰胺(该化合物的甲基只能接在氮原子上)。化合物中有多个阳离子或阴离子时,以电负性较强的前置,如PbClF为氟氯化铅,KAl(SO4)2为硫酸铝钾。

阴离子和阳离子以盐的形式命名,如Cl的条目名为氯化物而非氯离子,SO42−的条目名为硫酸盐而非硫酸根,NH4+的条目名为铵盐而非铵根离子。这些离子名可建立重定向。当离子的名称更常用时,可以离子命名,如碳正离子。分类的命名亦同。

有机化合物的取代位命名可用阿拉伯数字、希腊字母或汉字表示,不使用英文简写omp,但英文简写可作为别名重定向。异、仲、叔可用汉字或以数字+取代基的方式命名,不使用英文简写。表示并环时可用字母表示,如二苯并[c,g]菲。

其余未尽规则可参考IUPAC命名或系统命名法命名。

其它

化学物质命名中所用的括号标点符号遵循IUPAC命名法的规定,标题中的“(”、“)”使用半角括号且不加空格(如:二氯化二(苯甲腈)合钯),而标题中的“[”、“]”由于技术原因需改为全角的“[”、“]”(如螺[5.5]十一烷对应的页面应命名为“螺[5.5]十一烷”,可以在该页面中使用{{DISPLAYTITLE:螺[5.5]十一烷}}来使页面标题显示正确)。


--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4月27日 (二) 17:12 (UTC)回复
想请问一下,顺式和反式异构化合物的是在最前方加上顺反就好了吗? 2021年4月28日 (三) 02:58 (UTC)回复
是的。目前绝大部分现有条目的名称都符合修订的方针。--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4月28日 (三) 03:26 (UTC)回复
好的,谢谢您,另(+)支持提案。 2021年4月28日 (三) 04:05 (UTC)回复
(+)支持。--Yangwenbo99 2021年4月28日 (三) 06:16 (UTC)回复
(+)支持。--痛心疾首 2021年4月28日 (三) 14:25 (UTC)回复
(+)支持:--~~Sid~~ 2021年4月30日 (五) 06:56 (UTC)回复

考虑到上述规定大部分都符合维基百科内现有条目的实际情况,且符合IUPAC的命名指南,现交付公示。--痛心疾首 2021年4月29日 (四) 08:37 (UTC)回复

公示7日后(至5月6日 08:37 (UTC))若无意见即通过。--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1年5月4日 (二) 01:52 (UTC)回复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返回到项目页面“命名常规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