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
唐纳(1914年5月7日—1988年8月23日),原名马继宗,后改名马季良等,唐纳为其常用笔名。江苏苏州人。中华民国时期影评人、剧作家、演员、记者等多方面文艺工作者。抗战时期曾担任外事工作及地下工作。江青的前夫,陈润琼丈夫。
唐纳 | |
---|---|
本名 | 原名马继宗,改名马季良(又作马继良、马骥良);抗战时期曾用名马耀华;居住法国时曾用名马绍章 |
出生 | 1914年5月7日 中国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 |
逝世 | 1988年8月23日 法国巴黎 |
笔名 | 钜钰、瞿觉、唐纳、罗平、胡越、陈沱、史枚、蒋旗、安尼、梁采 等 |
职业 | 影评人、剧评人、文学翻译、演员、剧作家、词作家、记者 |
母校 | 苏州中学、上海圣约翰大学 |
代表作 | 电影《都市风光》、话剧《中国万岁》、话剧《陈圆圆》、歌曲《塞外村女》、歌曲《千里吻伊人》等 |
活跃年代 | 1930年代-1940年代 |
配偶 | 蓝𬞟 (1936年结婚—1937年分居) 陈润琼 (1952年结婚—1988年结束) |
生平
编辑家庭背景
编辑唐纳,原名马继宗,出生于吴县平江路胡厢使巷的书香之家“马家墙门”[a]。唐纳曾祖父马时霖(字资含)为议叙九品官,逝世后留下二十八岁曾祖母谈氏青年守寡,含辛茹苦养儿育女。祖父马锺麟(字良之)为咸丰十年(1860年)元和县庠生,因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携家在外避难,多年后返乡在家中经营私塾为业,授业学生包括元和知县李超琼之子及陆鸿仪等。马良之善书法,热心公益,曾与平湖沈翊清、长洲沙馥、吴县姚孟起、吴县叶昌炽等文人名士同为苏州聚星社社员,一同参与光绪九年(1883年)的减润赈灾活动。父亲马培甫(名祖元,字培甫,1881-1916)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就读于东吴大学堂[1],学成后进入津浦铁路担任洋务译员与财务工作。后转入表亲陆鸿仪任职的北京大理院担任文职[b]。母亲费文英(约1880年代-1961)来自苏州书香之家,其父(即唐纳本生外祖父)亦为塾师。唐纳排行老四,上有一姊马德范和一对双胞胎兄长,可惜皆早殇。1916年9月,弟马继善出生。1916年11月,父亲马培甫不幸在北京因病骤逝。母亲费文英独自辛苦养育子女,于是将两岁的唐纳过继给住在墙门西路的大伯父马含荪之遗孀,即大伯母蒋太夫人为嗣子(名义上为大伯父嗣子)[c][6]。
唐纳嗣母蒋太夫人(约1870-约1945)来自于苏州望族娄关蒋氏[d][7]。九世祖蒋灿为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六世祖蒋文澜为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科举人,任中书科掌印中书,雍正六年(1728年)江南修水利有功,授光禄寺少卿,赠中宪大夫。高祖父蒋耀宗(1726-1794)曾历任广东、湖南等省知县、知州等职,赠奉政大夫。先后迎娶来自苏州名门长洲宋氏的清初尚书宋德宜两位曾孙女为妻[e]。曾祖父蒋万宁为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恩科进士[f]。本生父蒋祖芬(字韫孙,号诵清,1837-1878)为咸丰九年(1859年)吴县庠生,五品衔蓝翎,例封奉直大夫。修有三册十七编《娄关蒋氏本支录》[8][9]。蒋太夫人胞兄蒋楙瀚(1867-?)与胞弟蒋楙熙(字玉椿,号焕庭,1872-1925)皆为举人。其中蒋楙熙与庄蕴宽、曾朴及从侄蒋东培等人同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科江南乡试举人(金保泰任主考官,李盛铎任副考官)[10]。后来进入仕途,曾随员出使日本,归国后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分派河南,历任禹州知州等职。获河南巡抚吴重憙赏识,出任河南巡警道。宣统二年(1910年)因被当时河南巡抚宝棻察觉思想进步而被免职,回到苏州[11]。辛亥革命时期,蒋楙熙曾由江苏都督程德全任命为巡警道,负责维持苏州地方秩序安全,并著文呼吁苏州各团体保持克制团结[12]。民国成立后,蒋楙熙曾历任江苏、浙江、河南等省财政厅厅长等职。1914年任江苏国税厅职期间,曾与曾朴、张寿龄等人处理所谓“江苏十大黑幕”之一的“八厘公债案”[10][13]。蒋楙熙长子蒋纬英首婚娶建筑师董大酉之妹为妻。次子蒋育英曾担任苏州博习医院院长。来自诗礼世家的蒋太夫人对唐纳视如己出,疼惜爱护,悉心栽培。而天资聪颖的唐纳从小就展现出对文艺与体育的热爱,经常组织家中小朋友在西厅排演话剧小品给长辈邻居看,获得一片掌声[14][15][6]。
早年经历
编辑唐纳早年就读苏州私立树德学校初中部,1929年考入江苏省立苏州中学高中部,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他曾与钱伟长、吴愙元(队长)等同学组成苏高中童子队参加1930年秋全苏足球比赛[16]。从1930年起,他还在《吴县日报》等本地报刊上以“瞿觉”、“钜钰”等笔名发表散文、诗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唐纳(马继宗)与苏中高中部同学佘增涛、吴大琨、项志逖等人参加反日救国会演讲股,到街头演讲抗议日本侵略行径,唤醒民众觉知;他还与黄贻钧等同学参加为马占山将军募捐活动[17]。此外,唐纳也与罗琼(徐寿娟)、叶籁士(包叔元)等人参加由蒋铁如、包之静等人发起的共青团(“C•Y”)外围组织苏州“社会科学研究会”。这些进步青年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组织流动图书馆,创办《潮流》会刊,并上街演出进步话剧等[18][6]。
1932年初,苏州中学因战事纷扰停课,直至四月下旬才正式复课[19]。期间,中共吴县县委及共青团组织于1932年3月遭重大破坏,参加外围组织的唐纳被迫离开家乡和学校前往上海。来到上海之后,他曾由表叔陆鸿吉(字尹甫,陆鸿仪弟,夫人为吴郁生侄女)介绍到上海大陆银行当练习生。同年暑假,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8]。入学时他先改名“马继良”,后用“马骥良”和“马季良”之名[15][20]。其名改用“良”字或为纪念祖父马良之。
进入上海影剧界
编辑在圣约翰读书期间,爱好文艺的唐纳开始接触上海电影界,与金焰、聂耳等结为好友[21]。1933年5月起,唐纳受苏州同乡,上海《晨报》“每日电影”副刊主编姚苏凤之邀,开始撰写影评及翻译介绍外国电影发展情势等,成为“每日电影”固定撰稿人之一。他亦为夏衍等人组织的“影评人小组”成员。
唐纳同时使用多个笔名发表影剧评论,包括最频繁使用的唐纳和罗平,以及胡越、陈沱等。其影剧批评及译作等文章刊载于上海《晨报》之“每日电影”、《申报》之“电影专刊”、《民报》之“影谭”、《中华日报》之“戏周刊”、“电影艺术”与“银座”、《大晚报》之“剪影”等影剧副刊。1934年,他参与所谓“软性vs.硬性影片”及“大众语与电影”等电影论争,为早期中国电影理论发展作出贡献[22][23][24]。
约1934年前后,唐纳因弟弟在刘鸿生创办的中国企业银行工作缘故结识夏其言。1935年春夏之交,唐纳询问夏其言是否愿意收留刚从苏州反省院出来的佘增涛。夏其言听说佘增涛是位进步青年,欣然应允。几位有志青年常常在上海“亭子间”讨论时事,写作发表[25][26][g]。1935年4月至7月间,唐纳曾用笔名史枚在《民报》“影谭”副刊发表多篇影评,包括4月10日至15日关于电影《新女性》与宋之的及周楞伽等人的影评论争[27]。其同学友人佘增涛则从同年5月起使用同一笔名“史枚”,发表关于汉字拉丁化的讨论。后来该笔名成为佘增涛专属笔名,而其文著也以社会科学及国际时政论文为主[h][26]。
1934年秋,唐纳从大学肄业,进入圣约翰同学严幼祥父亲严春堂创办的艺华影片公司担任编剧。1934年10月至11月间,他随电影《逃亡》(阳翰笙编剧,岳枫导演)剧组北上张家口等地拍摄外景。唐纳担任该片副导演,并与挚友聂耳合作为该片创作主题曲《逃亡曲》与插曲《塞外村女》。1935年唐纳加入电通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及演员,并参与《电通半月画报》编辑工作[22]。
唐纳与蓝𬞟及抗战前夕上海影剧界
编辑1935年6月底,上海业馀剧人协会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次联合公演,首演剧目为易卜生名剧《娜拉》。来上海不久尚未打开名声的蓝𬞟以主演“娜拉”引起上海剧界关注与热议,一举成名。唐纳亦于《娜拉》公演时初识蓝𬞟[28][i]。后来蓝𬞟转战大银幕。唐纳、蓝𬞟在共同出演袁牧之编导,电通出品的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电影《都市风光》时,两人感情升温,继而同居[29]。
1936年4月25日,赵丹和叶露茜、顾而已和杜小鹃及唐纳和蓝𬞟三对艺人情侣一起前往杭州旅行结婚。4月26日,三对新人在钱塘江畔六和塔前请名律师沈钧儒证婚,郑君里和李清为介绍人[30]。5月5日,三对艺人夫妇又在上海八仙桥基督青年会补办婚宴招待亲友[31]。
唐纳、蓝𬞟二人因性格与生活理念不合,婚后时有争吵。不久后蓝𬞟前往济南探望母亲,声称6月10日左右回来,但逾期仍未归,唐纳在焦急等待中于6月23日在郑君里处收到蓝𬞟留信,6月25日乘坐火车往济南。抵达济南后,唐纳遍寻蓝𬞟不获,后听闻其人已往别处,一时愤懑之下,6月27日晚在济南宾馆自杀未遂[28]。两人互留给对方的“诀别信”也在报章上公开[32]。7月初,唐纳、蓝𬞟共同回上海,风波渐平息。当时陶行知曾作诗规劝,希望唐纳能为国事好好活下去[33]。
感情风波过后,两人将重心放在事业上。1936年8月起,唐纳受丁君匋等人邀请担任上海版《大公报》的《戏剧与电影》副刊主编。后来又担任《大公报星期影画》及《大公俱乐部》副刊主编。除了副刊工作,由丁君匋担任理事会主席,唐纳担任干事的“大公戏剧电影读者会”于1937年5月成立,唐纳的影剧界好友同人郑君里、赵丹、陈波儿等均有加入成为理事;蓝𬞟亦为理事,负责总务。该团体面向业馀文艺爱好者举办多场影剧文化演讲活动,还于1937年7月底抗战爆发前夕在上海蓬莱大戏院举办持续三日、集合上海三十馀部话剧及歌舞文艺团体的赈济1936年至1937年四川旱灾联合公演[34][35]。
1936年下半年,唐纳还加入改组后的明星电影公司,与欧阳予倩、姚克及卢敦同为编剧委员会成员。在此期间他为电影《生死同心》撰写分场分景剧本,并作电影宣传[35]。蓝𬞟则进入联华影业公司,期间陆续出演费穆导演《狼山喋血记》、《联华交响曲》(《两毛钱》篇)及主演蔡楚生导演《王老五》。
1936年秋,因发生与王莹争夺话剧赛金花主演一事,上海演剧界又发生一段风波[36]。当时唐纳与蓝𬞟携手共进退,并为平息争议、团结艺人,与郑君里等上海业馀剧人协会同人组织戏剧联谊社,举办巧克力茶会和影剧讲座等活动[37]。但两人情感终究不稳定,时好时坏,所以暂时分居。1937年初,蓝𬞟与导演章泯在排演“业馀剧人”第三次公演期间相恋同居,闹出“桃色风波”[38]。6月,蓝𬞟登报宣布与唐纳分手[39]。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原本担任上海《大公报》影剧版主编的唐纳转任该报战地记者,奔走于东部战场[40]。蓝𬞟则奔赴延安。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唐纳
编辑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唐纳以上海《大公报》战地特派记者身份,追随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与副总司令黄琪翔部队在东战场奔走,以笔名罗平发表多篇东战场报道,其中《乍浦到浦东》与《嘉兴六日》两篇前线报道收录于由范长江主编、生活书店1938年5月出版的《瞻回东战场》文集中[41]。
唐纳于1937年底撤退到汉口。在汉口期间,唐纳继续担任汉口版《大公报》记者,负责战事及外事报道。其战事报道包括采访从滕县保卫战中负伤撤离的陈离师长[42],1938年4月底的四二九空战[43],1938年5月由中国空军将领徐焕昇等指挥,远征日本上空投放反战宣传单的人道远征[44]等;其外事报道包括采访来华了解东方战事并撰写《战地行纪》的英国作家威斯坦·休·奥登和克里斯多福·伊舍伍[45][46],以及同情支持中国抗战的世界学生代表团访问[47]等。
演艺工作方面,唐纳参与“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的筹建,成为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会员及宣传部正主任,并担任相关刊物《抗战电影》的主编工作[48][49]。
1938年5月,在《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先生提议下,唐纳成立“大公剧团”,与演艺界同人一起通过演剧方式为救助伤兵募捐活动出力。1938年6月16日-6月19日,大公剧团在汉口阜昌街维多利亚纪念堂上演由唐纳编剧,石凌鹤及应云卫导演,舒绣文与唐宝心主演的大型三幕国防话剧《中国万岁》,获得热烈响应。该话剧之后在全国各地及海外持续上演,具有抗战动员影响力[50][51]。1940年4月,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怒潮剧社”改名“中国万岁剧团”。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唐纳从武汉绕道香港返沪。他由《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先生推荐应聘进入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工作[52],不久后又成为英国驻华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卡尔爵士的中文教师及助理,随同卡尔大使多次往返于上海与重庆、香港等地[14]。在担任外事工作期间唐纳(马季良)曾用名马耀华。他协助上海《文汇报》挫败了被日伪方面收购的企图[53],并为其圣约翰大学校友孔令侃领导的爱国组织“南尖社”输送情报[54][55]。“南尖社”于1939年秋被港府查处,唐纳曾短暂出任由盛升颐主持的华盛企业公司贸易主任[56]。
情感生活方面,唐纳结识艺名为“红叶”的女演员陈璐[57][58],二人同居[59][j]。回沪后两人曾同居在法租界海格路、忆定盘路口[26]。
1939年底唐纳回到孤岛上海。他用笔名蒋旗(以“蒋”姓致意嗣母蒋太夫人)发表五幕历史剧《陈圆圆》(1940年1月由上海剧艺社首演,夏霞主演陈圆圆,严俊主演吴三桂),及表现孤岛上海严酷现状的四幕话剧《生路》等剧作,并从事文学翻译及话剧评论等工作。此外,他于1941年9月协助苏联塔斯社在“孤岛”上海租界开设多语种“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呼号XRVN)[60]。该电台在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而上海全面沦陷后,成为沪上仅存的极少数允许公开播报同盟国方战况讯息的“合法”电台,并有丰富的中外文化节目每日播送[61]。同时,唐纳还用笔名安尼在姜椿芳等人主持的《时代》杂志翻译及撰稿。
居沪期间,唐纳通过友人华克之结识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驻沪代表,前清尚书张百熙次子张子羽(1898-1970,原名振鋆,后改名羽,又名允明,字次潜、子羽、叔平、穉潜、忍安等,晚号蜷厂。华克之书中化名任庵)[62]。三人志趣相投,遂结拜为兄弟,互相照应[63]。1942年初,友人演员英茵在沪饮恨自杀,唐纳与费穆、陆洁等人负责组织英茵治丧委员会[64],并为其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办庄重的追悼仪式[65]。1943年1月英茵去世一周年祭,唐纳曾以笔名梁采在《杂志》发文纪念友人[66]。
1943年夏,唐纳从上海经安徽屯溪辗转撤离到大后方重庆[67],并在撤离途中创作以“抗战建国”为题材独幕剧《重逢》,发表于安徽《中央日报》之《从奋斗到胜利》特刊上[68]。抵渝后,唐纳在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工作,并担任盛升颐秘书[69]。话剧工作方面,唐纳于1944年夏与贺耀组夫人倪斐君及姚苏凤、冯亦代等人组织成立中国业馀剧社[70]。该剧团曾在抗建堂上演石华父编剧、吴祖光导演之四幕轻喜剧《有凤来仪》(又名《职业妇女》)[71];以及师陀与于伶编剧、陈鲤庭导演,改编自俄国剧作家安特莱夫1915年作品《挨耳光的人》(“He Who Gets Slapped”)的四幕悲剧《大马戏团》[72]。影剧评论方面,唐纳为姚苏凤主办,夏衍、冒舒𬤇等人参与的《新民报晚刊》之“电影与戏剧”副刊,及重庆版《扫荡报》影剧副刊等报刊杂志撰文,并主编《重庆商务日报》之“每周影剧”副刊[73]。情感生活方面,唐纳在重庆曾与演员康健同居,不久分手[26]。
抗战胜利后的唐纳
编辑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拉开序幕。唐纳曾受张治中将军邀请参加在其府上举办的欢迎毛泽东到临的酒会。张治中介绍唐纳与毛泽东相见,说“这位就是当年的唐纳!”毛泽东一面显得惊讶,一面握著唐纳的手,说道:"和为贵。”[74]
1945年底,原本已办妥去英国深造手续的唐纳,接受孔令侃邀请,进入上海《时事新报》担任主笔兼縂编辑,取消出国之行。在“时事新报”期间,唐纳在一次记者会议上结识上海英文《自由论坛报》女记者,原北洋政府时期驻法公使陈箓三女儿陈润琼(又名陈安娜Anna Tcheng)。经同事女记者麦少楣(安娜在圣约翰的同学)介绍后,唐纳展开追求。彼时安娜对唐纳复杂的情感过往有些疑虑,但还是接受了追求。1946年夏,因办报理念及言论偏左,引发当局愤怒,唐纳及其团队退出《时事新报》[20] ,并应上海《文汇报》总经理严宝礼(字问聃,号保厘,1900-1960)和縂主笔徐铸成之邀进入《文汇报》担任总编辑。[14] 据《文汇报》同事回忆,唐纳常在编辑工作完成后写情书给安娜,交由工友代送鲜花与情书到安娜府上[75] 。两人周末也常去上海虹桥俱乐部约会。
海外生活与晚年回国探亲
编辑1948年春,安娜调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76]。1948年9月,唐纳短暂出任香港《文汇报》总编辑,于年底向报社提交辞呈飞往纽约,与安娜会合。在美国期间,他在东、西两岸的华文报社工作[77] ,还在联合国一家中文印刷厂工作,并在纽约发表并上演独幕剧《回国之前》。
1951年秋,安娜回台湾处理母亲过世事宜,唐纳则赴法国巴黎参加联合国会议,两人相约之后在巴黎相聚。1952年底,经过多年“爱情长跑”,两人终于在浪漫花都喜结连理。彼时安娜还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工作。夫妇俩在巴黎或合股或自营开设“明明饭店”、“玉泉楼”[78](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前立法会主席曹其真女士自1966年留法读书期间曾在“玉泉楼”打工) [79]、“京华饭店”、“天桥饭店”等餐馆[80]。在法国,唐纳用名马绍章。夫妇育有一女马忆华(Ariane)。[74] 1970年代,一个台湾作家在报纸透露在巴黎与唐纳相遇,这消息引来众多记者的兴趣,大量的采访要求导致他深居简出。[80]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底唐纳秘密回国,由中共中央调查部接待,12月在北京受到叶剑英的接见[81][k]。1979年回国时他与夏其言、赵丹黄宗英夫妇、郑君里夫人黄晨等亲友见面。据多方材料显示,唐纳可能为中共党员(或左翼外围成员),且与“特殊战线”相关。[82][83] [84] 1985年9月,唐纳与妻女由国家安全部安排再度回国探亲,并最后一次游览苏州祖宅。据吴祖光与新凤霞之子吴欢在其“吴欢天天乐”2024年2月27日视频节目中介绍,唐纳此次回国时,曾与父亲吴祖光等北京会面,受托照顾之后去法国学习访问的其长兄吴钢。晚年,唐纳自称打算写回忆录,并拜托任嘉尧、叶露茜等友人帮他寻找历史资料。[85] 1988年8月23日,唐纳因肺癌在巴黎病逝,终年74岁。 1989年8月23日, 唐纳(马季良) 先生去世一周年追思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众多生前亲人好友参加, 并由秦怡担任司仪[86] 。1993年,唐纳夫人陈润琼经亲友协助,整理出版了《马季良(唐纳)文集》。2013年夏,陈润琼逝世,与唐纳合葬于巴黎。
部分唐纳作品
编辑因唐纳早期影剧类文章及后期时评和艺评文章篇数众多,此处仅列举其创作的部分剧本、歌曲、及译作。
剧本
编辑1.《赵登禹之死》:以卢沟桥事变后英勇牺牲的赵登禹将军事迹为题材,上海“大公戏剧电影读者会”集体创作之三幕国防剧,唐纳为执笔者之一。上海《大公报》"大公俱乐部"版 1937.08.08- 1937.08.13连载至第二幕(一),因淞沪战事起而中断。
2.《中国万岁》:唐纳以赵侗等率领的国民抗日军华北抗战事迹为题材。1938年初版为三幕国防剧,1938年6月由“大公剧团”在汉口首演;1939年5月大公报社发行第3版修改为四幕剧。[l]。唐纳在第三版自序中提及该剧本创作部分灵感来自于匈牙利剧作家马洛伊·山多尔 (Márai Sándor, 1900-1989)1930年剧本《反叛者》(The Rebels(1930)), 爱尔兰剧作家肖恩·奥凯西 (Seán O'Casey,1880-1964)“都柏林三部曲”之《犁与星》(1926, The Plough and the Stars)及巴金先生翻译奥地利-波兰剧作家廖·抗夫(Leopold Kampf,1882-1912)的三幕剧本《夜未央》(1906,On the Eve)。[88]
3.《陈圆圆》: 唐纳于1937年初开始构思创作,直至1940年以蒋旗笔名发表的五幕历史剧,上海国民书店发行之历史丛刊之一。剧作以陈圆圆经历引出对吴三桂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作为之分析与反思。该剧于1940年1月由上海剧艺社首演。[89]
4.《上海小景》独幕剧集:1940年5月由上海国民书店发行之独幕剧丛刊之一,以“孤岛”上海现实为题材,其中收录了蒋旗(即唐纳)创作4篇独幕剧:1)《穷途陌路》:改编自菊池宽剧作《父归》; 2)《良辰吉日》:以中国地下抗战工作者为题材; 3)《玲玲之死》;以上海舞女及地下抗战工作者为题材 4)《上海小景》:改编自唐纳《中国万岁》第一幕,场景由华北抗战转移至描述上海游击队抗战故事。[90]
5.《生路》:蒋旗(即唐纳)创作,“孤岛”上海抗战现实题材四幕剧,上海光明书局1940年9月发行。[91]
6.《圣诞节前后》:蒋旗(即唐纳)创作的抗战地下工作者题材独幕剧,连载于上海《小剧场半月丛刊》1940年12月第4期及1941年1月第5期。
7.《重逢》:1943年6月唐纳创作于江西上饶的抗战建国题材独幕剧,发表于安徽《中央日报》1943年7月发行创刊六周年纪念刊《从奋斗到胜利》。
8.《回国之前》:唐纳1950年创作于美国纽约的独幕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进行的“知识分子改造”为题材。收录于1993年陈润琼编《马季良(唐纳)文集》。
歌曲(作词)
编辑唐纳为2部电影作5首电影歌曲,以及为电影公司作了1首主题曲,共计发表6首音乐作品[92]:
1.电影《逃亡》(1934):唐纳作词,聂耳作曲之电影主题曲《逃亡曲》(又名《自卫歌》),及插曲《塞外村女》。
2.《明星之歌》(1936):唐纳作词,贺绿汀作词,为1936年革新改组的明星电影公司创作的主题歌,收录于《明星半月刊》1936年第7卷第1期。
3. 香港电影《时代先锋》(1937,李芝清导演):唐纳作词,严折西作曲之三首电影插曲:1)《千里吻伊人》(歌唱家蔡绍序原唱); 2)《音乐的权威》(蔡绍序原唱); 3)《团结起来》(蔡绍序与上海业馀合唱团原唱)。
译作
编辑1.《讽颂集》(又名《爱与刺》):作家林语堂1940年英文原作"With Love and Irony", 蒋旗(即唐纳)翻译,上海国华编译社1941年2月初版。[93]
2.《永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 (Pearl S.Buck) 1941年原作"Today and Forever:Stories of China",蒋旗(即唐纳)翻译,上海国华编译社1941年4月初版。
注释
编辑- ^ “马家墙门”为马家祖宅,于2003年由苏州文保部门挂牌为“唐纳故居”,位于苏州平江路胡厢使巷40号。现保存有三路五进格局。
- ^ 陆鸿仪及其兄弟随父母从小居住在胡厢使巷马家墙门。唐纳祖父马良之为陆鸿仪兄弟启蒙夫子。马培甫小妹,即唐纳小姑母马振英嫁给陆鸿仪舅舅徐广坤(字橘孙)之子徐彦翘(名恩熙)。同治十年(1871年),徐广坤与杨兆鋆等七名上海广方言馆同学选送进入京师同文馆,与汪凤藻等为同文馆同窗。光绪十年(1884年)马尾海战期间曾以同文馆学生身份翻译外文报刊局势报道。光绪十年(1884年)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期间为清廷第三代驻日公使徐承祖及第四代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曾任驻神户领事(注:据童玉民著《日本神户华侨史话》之“历任中国驻神户领事”列表,徐广坤于光绪年间首任驻神户理事官刘寿铿与第三任理事官廖锡恩之间出任神户理事官,时间推测约1877年-1880年间)。日本神户关帝庙存有由徐广坤撰写、卫铸生刻书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日本神户中华义园记》[2]。
- ^ 唐纳祖上这一支为马家长房,居马家墙门三路的中路。唐纳父亲马培甫为马良之第三子。其长兄马含荪(名祖福,字佚甫)。因西路马家无后,马含荪过继给西路为嗣。光绪十八年(1892年)元和县庠生,约1890年代中后期因病英年早逝。其夫人蒋氏因而孀居西路,家人称之为“西厅婆婆”。马培甫次兄马安甫(名祖慰)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元和县庠生。1905年就读江苏师范学堂体操科,与柳士英之兄柳伯英、陆佩萱等人为同学。毕业后与同学潘佩宾(字诵万)一同留学日本学习体操(一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学成归国后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苏州文丞相祠创办体操传习所,引入当时最先进的瑞典式体操。后来担任长元吴高等小学体操教员,继续倡导现代化体育教育。马培甫四弟马仁甫(名祖荣)为中国银行职工。另有姐妹六人(其中两位早殇),唐纳小姑母马振英为十妹。马家墙门东路为小马家,为唐纳从伯父,金石书画家马寿石(名佐晟,又名加龄,号听鹂道人,?-1923)一家。据马寿石在其收藏任伯年绘《沙馥三十九岁小像》之题跋所述,活跃于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苏州画家及雕刻家马根仙(名菖,?-1860年代初)为马家先辈。唐纳从伯父马寿石纂刻作品之《聼鹂轩印稿:汉铜印存》(四卷)现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史记列传姓氏印谱》(八卷)现藏于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3]。马寿石曾与百花巷富潘家于1920年合伙投资在苏州观前街开设“恒大布号”,由经理施少伯经营发展为“恒大洋货号”。后因施少伯投机失利及遇上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等原因而倒闭,其善后馀波间接导致苏州丝织业同业公会云锦公所的解散[4][5]
- ^ 见《娄关蒋氏本支录右编》[12卷,首末各1卷],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吴县蒋德骅重修。蒋氏家谱只录男性子嗣,蒋太夫人资料另见于其胞兄弟举人朱卷中。
- ^ 见《长洲宋氏世谱》[12卷,首末各1卷],道光四年甲申(1824年)重修。唐纳嗣母蒋太夫人之高祖母宋氏为清初康熙年间尚书宋德宜曾孙女宋寿图女。宋氏祖父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科进士宋大业(1664-1714,字念功,号药洲)。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宋大业曾为康熙帝亲征准噶尔之昭莫多之战运送粮草而立功,留有《北征日记》记录其行程及战事经历。康熙四十年(1701年)授翰林院侍读,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春与陈廷敬、励廷仪及查昇一同入直南书房,获御赐凝远堂匾额。曾接驾康熙第三次与第四次南巡。兄长宋骏业(1653-1713,字声求,号坚斋,康熙帝御赐静永堂匾额)为“清初四王”之一王翚弟子。宋骏业于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1696年1月)奉旨往浙江山阴县督理修复兰亭镌刻康熙帝御书,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冬竣工。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间曾四次随扈康熙帝南巡,参与绘制康熙南巡图。参与编纂佩文斋书画谱。负责康熙帝六十万寿之万寿盛典图草图期间过世。
- ^ 蒋万宁为蒋耀宗第五子,其胞兄蒋元复为蒋耀宗第四子,其孙蒋彬蔚之外孙为恽毓鼎。
- ^ 关于唐纳与夏其言及之后介绍史枚相识时间,因夏其言多篇回忆文及叶永烈采访引用文间有些出入,马笑晶在《少年唐纳与苏州马家墙门往事》注释51中有辨析讨论[6]。简言之,唐纳与夏其言相识应在1934年前后。而唐纳介绍同学佘增涛给夏其言在1935年春夏之交。
- ^ 关于唐纳与佘增涛最初合用笔名史枚一事:现已查得署名“史枚”最早出现在《民报》1935年4月10日至4月15日“影谭”副刊“答客问”板块《新女性的批评与悲哀的题材》(一)至(五)。因同年2月26日-27日,唐纳在该版发表《论〈新女性〉的批评》,4月的“答客问”连载可视为2月文章的延续讨论。而佘增涛最早使用笔名“史枚”,是发表于《读书生活》杂志1935年5月第2卷第2期的《谈谈手头字》,关于“汉字拉丁化”的探讨。唐纳在同年5月至和7月在《民报》“影谭”副刊还有另外三篇影评文章使用笔名“史枚”,其后该笔名归佘增涛专属。佘增涛文著以社会科学及国际时评为主。且对照夏其言回忆文提及他通过唐纳认识史枚在“1935年春夏之交”,时间相符。
- ^ 蓝𬞟初期在上海演出“娜拉”获得成功,并未查得有任何署名“唐纳”或唐纳其他笔名的评论文章。唐纳热捧“娜拉”一说或为后世附会。
- ^ 根据1940年代初报道显示,陈璐在认识唐纳之前即用艺名“红叶”,并非由唐纳对照“蓝𬞟”所取。至于两人相识时间与地点,陈璐在叶永烈《唐纳与江青分手之后》一文中称与唐纳1938年3月在重庆相识。因1938年上半年唐纳身在武汉,且各项工作繁忙,亦无旁证证明其抽身去过重庆,或为陈璐时间记忆有误。综合当年报道,唐纳工作行程,及蔡楚生日记等资料,两人或在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前后,唐纳去重庆期间相识,最迟1939年6月前相识。
- ^ 另据《叶剑英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八六》(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出版)页1179-1180 记载1979年10月7日:“晚,在住所会见从法国回国访问的马季良,并设宴招待。谈话中,问其对江青的看法,马说,她是一个祸害,但她发展到祸国殃民的地步,没有料到。”年谱中未记录1978年12月叶剑英与唐纳会面情况。综合《南方周末》“改革八贤叶剑英篇”配图,叶剑英元帅在1978-1979间可能两次接见唐纳。
- ^ 第2版由王为一等根据唐纳初版改编为四幕剧,于1938年底在重庆由“怒潮剧社”上演,但剧情与之后唐纳本人修改的第3版不同。[87]
参考来源
编辑- ^ 《戊申年學生名冊》中有“元和馬培甫”之記錄. 《東吳大學堂》[戊申(1908)學年年刊]. 上海美华书馆. 1909: 页38-41.
- ^ 蔡志祥. 移民、定居和靈魂信仰-1980年代以來神戶華僑[普渡盛會]的變遷. 厦门大学民间历史研究中心. 2021-02-07.
- ^ 馬壽石(加齡)纂刻《史記列傳姓氏印譜》八卷.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1915 [2024-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9).
- ^ 黄恽. 雲錦公所的崩解. 苏州杂志. 2020-07-21, (2020年第3期).
- ^ 王翔. 从云锦公所到铁机公会——近代苏州丝织业同业组织的嬗变. 近代史研究. 2001, (2001年第3期).
- ^ 6.0 6.1 6.2 6.3 马笑晶. 少年唐納與蘇州馬家墻門往事 (PDF). Read Tang Na 阅读唐纳札记. 2023 [2024-06-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23).
- ^ 婁關蔣氏本支錄右編 吳縣蔣德驊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
- ^ 周兆新主编. 陳翔華著《毛宗崗的生平與<三國志演義>毛評本的金聖歎序問題》. 《三國演義叢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页1-25.
- ^ 陆林. 《毛宗崗事跡補考》. 《文献双月刊》. 2014年7月, (第4期): 页18–22.
- ^ 10.0 10.1 胡适等著 蔡登山编. 曾虛白著《曾孟樸先生年譜》:一八九一年曾樸中舉經歷描述。. 《孽海花與賽金花》. 秀威出版. 2013: 页13-42.
- ^ 夏冰. 蔣楙熙. 蘇州士紳. 文汇出版社. 2012.
- ^ 《蔣楙熙勸告蘇屬州縣各團體書》. 《中國革命記》第五冊 (PDF). 上海自由社. 1912.
- ^ 濮思喆. 《勢與時移:“八厘公債案”與“二次革命”後的政局》. 《安徽史学》. 2023, (第5期): 94-103.
- ^ 14.0 14.1 14.2 陈润琼整理编辑. 《馬季良生平事略》. 《馬季良(唐納)文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 ^ 15.0 15.1 郑仁佳. 《江青前夫唐納的一生》. 台湾《传记文学》. 1995, 第六十六卷 (第五期): 页 86-92.
- ^ 《全蘇足球賽球員題名錄》. 第2版: 苏州明报. 1930-11-02.
- ^ 《本校高中部反日救國工作概況》. 《苏州校刊-反日救国专号》. 1931, (第五十七&五十八两期合刊).
- ^ 18.0 18.1 程宗骏. 《關於唐納與藍蘋》. 《人物》. 1989, (第3期).
- ^ 校聞:高中部開學情形及停課復課. 《苏中校刊》. 1932, (第六十六十一两期合刊): 页71.
- ^ 20.0 20.1 孔令侃. 《唐納與時事新報的一篇社論》. 《春秋杂志》. 1989-08-01, (第763期).
- ^ 聂耳. 1933年2月6日日記記錄與金焰、唐納(“傻瓜唐”)等聚會活動. 聶耳日記. 大象出版社. 2004.
- ^ 22.0 22.1 黄望莉&王鹏超. 《唐納及其左翼電影文論探析》. 电影艺术. 2021, (3): 页 145-152.
- ^ 沈艾娥. 唐纳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 《电影文学》. 2021, (第11期): 页77-81.
- ^ 丁亚平&张曼君. 现实基底、革命想象与影像本体意识 ——唐纳的电影批评与理论研究. 《电影评介》. 2024, (第5期): 页1-7.
- ^ 夏其言. 《沒齒不忘的由衷感恩-熱烈慶賀黨的七十五周年誕辰》及《唐納與我》. 《夏其言同志紀念文集》.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 26.0 26.1 26.2 26.3 叶永烈. 《唐納的真實身份》. 《同舟共进》. 2013, (第11期).
- ^ 周允中. 《唐納與周楞伽、宋之的的一場筆戰 關於影片<新女性>的爭論》. 电影艺术. 2008, (6): 页 110-116.
- ^ 28.0 28.1 唐納在濟靜養 對記者談自殺原因. 第十版: 《大公报》上海版. 1936-07-01.
- ^ 苑陵. 唐納[情變]的内幕. 本市增刊(第十三版): 《大公报》上海版. 1936-06-30.
- ^ 么哥. 電影界話劇界三對藝人去杭州結婚. 《本埠附刊》第四张第一版: 《时事新报》. 1936-04-26.
- ^ 丁洁. 八仙橋青年會的狂歡之夜 三對藝人招待親友詳記. 《本埠附刊》第三张第三版: 《时事新报》. 1936-05-07.
- ^ 唐纳&蓝𬞟. 《琴弦變音:唐納自殺一頁 留下一封信給他的藍蘋》及《琴弦變音:唐納自殺一頁 藍蘋出走後一封告別信》. 第三版“艺海”: 《新闻报本埠附刊》. 1936-07-01至1936-07-02.
- ^ 陶行知. 送給唐納先生. 生活日报(香港,邹韬奋主办). 1936-07-08: 第5版《前进》副刊.
- ^ 田秋生&王天一. 全面抗戰前夕民營報刊上的左翼文藝宣傳:滬版《大公報•戲劇與電影》(1936-1937).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1, (第11期): 页84-108 [202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8).
- ^ 35.0 35.1 Xiaojing Ma. Tang Na 唐納: A Modern Chinese Story (Part II). Read Tang Na 阅读唐纳札记. 2023 [2024-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1).
- ^ 業餘劇人發表真相書 報告“賽金花”糾紛經過. 第三张第二版“影谭”: 《民报》. 1936-11-19.
- ^ 子彬. 戲劇聯誼社 唐納藍蘋主催巧克力茶會席上. 第十二版“新上海”: 《时事新报》. 1936-11-09.
- ^ 章泯在藍蘋的閨房裏 錢千里竟比蕭崐唐納先發現. 每日戏剧: 《中国电影》第1卷第4期. 1937-07-03.
- ^ 唐納藍蘋發生婚變. 第七版: 大公报上海版. 1937-06-01至1937-06-02.
- ^ 拿筆的也上前綫去 報告文學者救亡協會成立. 第四版: 大公报上海版. 1937-08-19.
唐纳隶属采访组
- ^ 长江、罗平等著. 《瞻回東戰場》 (PDF). 生活书店. 1938.
- ^ 罗平. 滕縣血戰 病榻前采訪陳師長. 第二版: 《大公报》汉口版. 1938-03-24.
- ^ 罗平. 觀空戰 弔戰機. 第二版: 《大公报》汉口版. 1938-04-30.
- ^ 丁布夫(第一篇)&罗平(第二篇). 空軍首次遠征日本 在九州各地散傳單(組報). 第二版: 《大公报》汉口版. 1938-05-21.
- ^ 英名記者前綫歸來 暢談抗戰觀感. 第三版: 《大公报》汉口版. 1938-04-22.
- ^ 《旅行日記》1938年4月21日記錄:“...我們接受了一位年輕記者的采訪,來自《大公報》...他有個異國情調的名字“麥克唐納”(將中文名馬唐納英語化了).... 《Journey To a War 戰地行紀》.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版1973 中文版2012.
- ^ 世界青年之同情 兩世界學生代表抵漢:克洛格曼談來華任務 深信中國最後必獲勝利. 第三版: 《大公报》汉口版. 1938-05-18.
- ^ 武漢各界昨日決定籌組電影界抗敵協會. 第三版: 《大公报》汉口版. 1938-01-22.
-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四)《文藝界的抗敵救亡團體》三.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 《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二編文藝(一). 江苏古籍出版社. : 页250-256.
- ^ 王芝琛著《抗日烽火中誕生的“大公劇團”》. 《我與大公報(大公報一百周年報慶叢書)》.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 ^ 文化抗戰-“大公劇團”與《大公報》. 大公网. 2018-08-16 [202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8).
- ^ 曹世瑛著《從練習生到外勤課主任. 《大公報人憶舊》.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 页139.
...听说英国新闻处请张季鸾介绍一个工作人员,由唐纳去应聘。
- ^ 徐铸成. 《"孤島”時期的文匯報》. 《從風雨中走來-文匯報回憶錄(第1冊)》. 文汇出版社. 1993: 页15-41.
- ^ 原顺伯. 《我所認識的孔令侃》. 台湾《传记文学》. 1992, 第六十一卷 (第五期): 页43-45.
六.唐纳扮演〇〇七角色
- ^ 孙扬. 《第一章:南尖社在香港》. 《國民政府對香港問題的處置(1937-1949)》.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7: 页28-49.
- ^ 宋路霞. 第九章“盛老七”篇. 細説盛宣懷家族.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 页175.
- ^ 再紀唐納之新歡 紅葉化名陳璐. 《电影日报》. 1940-09-09: 第3版.
- ^ 陳璐即紅葉 (第20期). 《电影新闻》. 1941-04-06.
- ^ 蔡楚生. 1939年6月18日星期日記摘錄:"下午(夏)衍兄與曼云、馮亦代夫婦來訪,唐納與新夫人(?)亦來...",可知此時唐納與陳璐已在一起. 蔡楚生文集(第三卷 日記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页114.
- ^ 姜椿芳(口述),汪守本整理. 《 我與<時代>出版社-從<時代>雜志到時代出版社》. 《姜椿芳文集》. 第九卷:随笔三:怀念·忆旧.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 ^ 没有硝烟的电波战:上海广播界的救亡图强. 档案春秋. 2017.
- ^ 张叔平著、曾霁虹编辑、张剑芬校勘. 見“簡介”中張子羽生平介紹. 蜷廠遺稿. 新文化彩色印书馆. 1974.
- ^ 韩厉观&陈立平. 第十九章第329-331頁講述張子羽(書中化名任庵)、華克之及唐納(馬季良,書中化名馬良)三人相識過程. 華克之傳奇.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1.
- ^ 袁仰安律師代表英茵女士治喪處為移交英女士遺物啓事. 第四版: 《申报》. 1942-02-21.
- ^ 藝人英茵昨日舉殯. 第三版: 《申报》. 1942-01-25.
- ^ 粱采. 英茵逝世週年祭. 杂志. 1943-01-10, 第10卷 (第4期): 页134-136.
- ^ 李秋生. 《唐納在上海孤島-伍端甫[唐納一生]内容的糾正》. 台湾《传记文学》. 1989, 第五十五卷 (第一期): 页 95-96.
- ^ 《從奮鬥到勝利》(安徽中央日報創刊周年紀念刊) (PDF). 安徽中央日报社. 1943-07.
- ^ 文汇报史研究室编. 楊培新著《戰鬥在驚心動魄的歲月中》一文頁40提及楊培新於1944年結識當時為盛升頤秘書的馬季良(唐納). 文匯報回憶錄2:在曲折中行進. 文汇出版社. 1995: 页30-43.
- ^ 中國業餘劇社將首次公演. 第三版: 《新华日报》. 1944-06-08.
- ^ 《中國業餘劇社今日日晚獻演四幕喜劇<有鳳來儀>廣告. 第一版: 《大公报》重庆版. 1944-06-11.
- ^ 《中國業餘劇社今日籌募基金公演四幕悲劇<大馬戲團>廣告. 第一版: 《大公报》重庆版. 1944-12-16.
- ^ 徐迺翔主编. 《報紙副刊部分》. 《中國現代文學詞典(第三卷)》.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页376、378.
- ^ 74.0 74.1 陈纪滢. 《巴黎幸遇唐納》. 台湾《传记文学》. 1984, 第四十五卷 (第六期): 页 83-87.
- ^ 陆灏. 《誰掌握了記憶,誰就掌握著不滅的希望》. 天使望故乡(微信公众号). 2024-07-11 [2024-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1).
- ^ 李铁城 主编. 《聯合國裏的中國人 1945-2003》(下冊). 人民出版社. 2004: 页1118.
(马)陈润琼 Ma,Anna Tcheng:1949-1957 日内瓦办事处研究科事务员(G-5)
- ^ Him Mark Lai(麦礼谦). "The Chinese P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Since World War II:A Diversity of Voice" (PDF). 1990 [2023-11-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1-02).
- ^ 巴黎玉泉樓餐廳 La Fontaine de Jade. [202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7).
- ^ 曹其真. 第一編成長《玉泉樓》. 吾曹其真:曹其真博客文集.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0: 页47-50.
- ^ 80.0 80.1 遭遇唐纳. 新快报. [201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 ^ 新浪網轉發標題《叶剑英:文革后举荐胡耀邦 力主邓小平复出》,南方周末原文標題:《【改革八贤】叶剑英:最后十年 满目青山夕照明》. 南方周末. 2008-12-18 [202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0).
图2:1978年12月,叶剑英在北京会见旅法华侨唐纳(左三)。右一为罗青长,左二为叶选宁,左一为叶选基。
- ^ 尹骐 著. 第二十四章中提及潘漢年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曾在唐納家中與情報小組開過一次會,“...唐納這時在孔祥熙系統的《時事新報》工作,也是中共的一個情報關係。”. 《潘漢年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 页269-270.
- ^ 叶永烈. 《唐纳不为人知的故事》. 羊城晚报.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 ^ 贺越明. 《唐納,神秘的身份之謎》. 《同舟共进》. 2012, (第十期).
- ^ 任嘉尧. 《我所知道的唐納》. 《苏州杂志》. 2003, (第二期).
- ^ 《滬文藝新聞界人士昨舉行唐納追思會》. 第2版: 香港大公报. 1989-08-24.
- ^ 王为一 著. 撤退到重慶-全民總動員. 《難忘的歲月:王為一自傳》.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 页70.
...中国制片厂在演出《为自由和平而战》之后,接著又计划排演唐纳编剧的《中国万岁》...因此三幕戏都得补充戏份,拟请作者唐纳来修改。但他已在英国大使馆工作,极忙,无暇顾及剧本事,请编导会另请高手执笔。商量结果,在应、史两位指导下指定我来修改。
- ^ 唐纳. 《中國萬歲》(四幕劇)(第三版).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数码馆藏: 大公报代办部发行. 1939-05.
- ^ 蒋旗. 《陳圓圓》(五幕劇) (PDF). 上海国民书店. 1940-03.
- ^ 蒋旗. 《上海小景》獨幕劇集.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数码馆藏: 上海国民书店发行. 1940-05.
- ^ 蒋旗. 《生路》(四幕劇) (PDF). 上海光明书局. 1940-09.
- ^ 马笑晶 (Xiaojing Ma). 唐納的歌曲創作 Songs Written by Tang Na. Read Tang Na 阅读唐纳札记. 2024-08-31.
- ^ 林语堂英文原著,蒋旗译,唐纳校订. 諷頌集 (PDF). 上海国华编译社. 1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