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圣典

    律藏    
   
                   
经分别 犍度 附随
               
   
    经藏    
   
                                
长部 中部 相应部
                     
   
   
                           
增支部 小部
                           
   
    论藏    
   
                             
法集
分别
界论
人施
设论
论事 双论 发趣论
                       
   
         
 


上座部佛教

国家和地区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经藏巴利语Sutta Pitaka梵语सूत्र पिटकsūtrapiṭaka),又译为修多罗藏素怛缆藏,是三藏之一,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著作。部派佛教的经藏指阿含经大乘佛教的经藏包括更多典籍。

释名

编辑

经(sūtra,सूत्र)旧译修多罗,原义为𫄧(线),表示佛陀所说的法如同丝线,能贯穿一切义。又译作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谓之契;贯穿诸法深义,摄持所化众生,谓之经。藏(piṭaka),有蕴积、包含义,是指古时一种可盛放物品的箧(或篮子)。因为此 piṭaka 含括一切所应知、应行、应证的法义,所以 sūtrapiṭaka 意译经藏。

上座部佛教

编辑

根据巴利圣典,经藏共分五部。

与阿含经的对照

编辑
巴利文五部尼柯耶 汉译四阿含
长部》共三十四经 长阿含经》共二十二卷三十经(法藏部所传)
中部》共一五二经 中阿含经》共六十卷二二二经(说一切有部某派所传)
相应部》共五十六相应二八七五经 杂阿含经》存四十八卷一三五九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
别译杂阿含经》存十六卷三六四经(所传部派未有定论)
增支部》共一法乃至十一法 增一阿含经》共五十一卷四七十二经(大众部末派所传或不明)
小部》共十五部 杂藏:《法句经》、《义足经英语Atthakavagga and Parayanavagga》、《本事经》、《兴起行经》等

汉传佛教

编辑

智昇撰《开元释教录》,最后两卷的“入藏录”(有译有本录),收录1076种,共5048卷的佛典,定下《汉译大藏经》的内容与排序。后世藏经组织以本经录作为参照,先大分为经、律、论藏三藏等部,又区别大小乘经论,大乘经按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五大部排列。

历代汉传大藏经以般若部为首,排序玄奘从显庆五年(660年)至龙朔三年(663年)译出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最前。

汉传佛教的经藏按《大正藏》的分法分为:

西藏佛教

编辑

甘珠尔(བཀའ་འགྱུར)的意思是教敕译典,指佛陀所说教法之总集,是西藏大藏经的经藏。甘珠尔包括律部、般若部、华严部、宝积部、经部(分大乘经与小乘经)、秘密部(分十万怛特罗部、古怛特罗)及总目录等,凡一百函七百馀部。

布敦主张甘珠尔分为显教经乘与密教咒乘,经乘中又依佛陀说法时代之先后,分初、中、后三次法轮。初法轮乃佛于鹿野苑所说之四谛法与根本戒律等;中法轮为佛于灵鹫山所说之无相法,如般若经等;后法轮为佛于毗舍离城等处所说之分别法,如华严、宝积等经。

注释与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