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臺灣維基人布告板/檔案5

雲嘉維基聚會的提議

就所知,雖然數量不多,嘉義與雲林也有維基人活躍,然則有二即可成聚,為了增加社群彼此見面聯繫機會,因此提議將此聚會改為「雲嘉聚會」,並希望在此兩地出沒的維基人(或維基迷)前往Wikipedia_talk:聚會/台灣維基人嘉義聚會報到並做出討論,以便於互相聯繫並相約聚會時間與地點。--♪安可♫(與我對話 ☺) 2012年1月17日 (二) 08:05 (UTC)

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

(!)意見:相對獨立出一個條目比較恰當,如同開羅宣言,您可以創建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或者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條目。---Jackac留言2012年3月7日 (三) 10:45 (UTC)

滿洲裔台灣人

本人開始編寫此條目,是由英文條目漢譯。目前有人提議改為台灣滿族,本人覺得這個稱呼不妥當。理由是,經過四五十年的通婚,台灣目前很難找到純粹的滿族人,只能稱為--具備滿洲族裔血統的台灣人。請一同參與這個條目的名稱討論,謝謝。--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3月25日 (日) 14:45 (UTC)

已被其他編輯改名臺灣滿族了,本人不想再堅持。請有興趣的朋友繼續參與編輯。--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4月4日 (三) 01:54 (UTC)

台灣裔中國人

這是敝人在日前做的一個分類頁,在昨天晚上已經遭到清空刪除,理由是不中立。我想要做的分類,是一種已經存在,但是沒有名字的人。他們曾經是台灣人,或是擁有中華民國國籍,可是因為某種理由,放棄了在台灣的身份,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因為他們算台灣人,也算中國人,不過又不能這樣稱呼他們。我想不出適合的名字,請大家協助,幫忙想個非原創研究的中立非政治的分類名稱,謝謝。--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3月26日 (一) 13:22 (UTC)

建議台灣裔中國大陸人,2邊都不得罪,中國人這3個字定義相當的廣--Honmingjun--銘均 2012年3月27日 (二) 04:19 (UTC)

照樣會得罪,這也是地域觀點,不信您可以在WP:互助客棧提出問題。從相反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裔台灣人就適合嗎?「裔」的前後同時出現中港台這些治區,基本上就不大合適了。--Mihara57留言2012年3月27日 (二) 05:19 (UTC)
可以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華民國人嗎?有點饒舌,不過這樣是否可以被多些人接受?--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3月27日 (二) 08:47 (UTC)
    • 歸化是法律用字,沒什麼好挑剔的,分類頁面中也有許多同類型分類,雖然國民未必是公民,但既然所提分類中, 大家都這麼用,而且這些人通常都到了成為公民的年紀。用「中華民國公民」/中華民國國民是另一個方案, 但大家可能覺得冗長, 還是「台灣」的地理意涵較明晰, 除非有更好詞彙,應可於形成台灣維友間共識後合作編入。我看到你在林毅夫陳雲英等條目所加的分類被他國人士未附理由即刪除, 我們如覺此詞合理, 就應堅持列入, 直到定案為止。爾後並依例繼續通報協調這類爭端, 只要有理、亦經內部諮詢,就沒什麼好退縮的!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5月18日 (五) 08:21 (UTC)

延伸一個問題,那麼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後來申請並擁有台灣身份證的人,是否也應該為他們建立一個類別?有建議的名稱嗎?--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5月18日 (五) 09:20 (UTC)

對岸統戰無所不在

The Ring of Wonder這條目裡的「爭議」一段,以及討論頁都可以看到該站的特定意識形態,只能說無言阿。連奇幻圈子都要這樣泛政治化,會不會太過分了一點?--受夠了 2012年3月27日 (二) 06:38 (UTC)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這個維基方針?雖然就我觀察,違反這個方針的多半是大陸人,但還是希望提醒各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大家上維基應該是希望讓台灣的事物、相關知識可以可以多被注意,不過也希望大家能夠不卑不亢,該堅持的時候就堅持,該妥協時就妥協。--受夠了 2012年3月27日 (二) 07:16 (UTC)

全面檢討所有「台」與「臺」的條目內容

目前教育部和官方確認「臺」為正字,既然如此,所有維基條目的臺灣正體部分應用「臺」較為妥當,然而很多條目名稱用「臺」,內容還是有很多「台」。因此我這邊主張,除了官方用「台」這個字的名稱之外,一律改為「臺」較為妥當。發言者:福爾摩沙尼亞 (聯絡專頁) 2012年5月10日 (四) 18:26 (UTC)

(!)意見:「臺」與「台」是相通的,個人覺得除非該條目的主人(如政府機關)是使用正體的「臺」需要正名之外,我覺得這個舉動沒有必要。其實當初台灣條目要改成「臺灣」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多此一舉的舉動,因為「台灣」這個字本來就是音譯來的,教育部只是點出古代典籍是用「臺」字而已。如果要全面「正名」,不只擾民、更沒有必要。—大摩 —脳內活化中— 2012年5月11日 (五) 11:54 (UTC)

中華民國政府在行政文書對於臺灣的稱呼是使用「臺」字,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除了其他特別使用「台」字的機關、機構(如美國在台協會、捷運台北車站等)外,吾認為應當使用政府所規範及使用之「臺」字。A900040a900040留言2012年5月18日 (五) 10:53 (UTC)A900040a900040

(!)意見:非必要,對提升條目內容來說。況且大家都看得懂。除了專有名詞,強調非得使用哪個台或臺之外,不需要區分兩者的使用差異。——小南留言2012年5月24日 (四) 09:19 (UTC)

(!)意見:非必要,古代碑帖事實上也用台字,臺並沒有比較正統,正字這個觀念我有所存疑。--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10日 (三) 05:29 (UTC)

新增頁面分類之命名:1895-1945來自日本本土而曾居住臺灣者

樺山資紀桂太郎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明石元二郎八田與一森丑之助鹿野忠雄國分直一伊能嘉矩小田滋中曾根康弘...等不同領域人士(還有不少)都曾因不同原因而於上述期間來臺居住過一段時日。

目前的「在台灣的日本人」分類所納者均為戰後來臺(亦可包括滯台)的日本人(已非同國)。若需創建一純指於臺灣日治時期在臺者,「日治時期在台灣的日本人」不精確(當時的全台人民在法律上亦屬日本人)、「日治時期在台灣的內地人」(大日本帝國分類)又似不妥。不知各位臺灣維友有無其他建議?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02:32 (UTC)

  • (!)意見:此一分類有必要創建嗎?對部分人物來說,他們是來過臺灣對臺灣有所貢獻沒錯,但其生活重心還是日本本土,並非正式定居,尤其是政治人物,除明石元二郎總督葬於臺灣外,對其他總督來說臺灣或許只是其政治生涯的一站。而在世界上,有很多人會前往國外地區做出重大貢獻,如史懷哲醫生與德雷莎修女,也有很多人會因為研究而定居國外一段時間,如在埃及考古多年的霍華德·卡特,難道也要為他們創立類似的分類嗎?就我來看「台灣日治時期人物」的分類應已足夠(既然是臺灣日治時期人物當然是日治時期在臺灣的人,出身地看條目本文即知),不需要再特別區分是日本(內地)人還是臺灣人,亦或是再分日治時期在臺灣的外國人(例:「巴爾頓」)。--祥龍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03:12 (UTC)
    • 多謝提供資訊! 本來沒查到這分類,這也算是我要找的。我覺得區分兩者仍有價值是因為可列入該分類的(加上我近期打算創建的人物條目),少說也有五十位出身日本本土的吧!Anyway, 目前就先用這個。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04:45 (UTC)

各縣市的體育介紹

我發現各縣市的條目中,體育的介紹都非常的少,有的甚至沒有,希望各縣市的人可以為自己的縣市做一點貢獻,讓大家可以更了解各地方的體育發展。

我覺得可以增加的內容包括縣市發展的重點項目有名的校隊在地的職業或業餘隊伍承辦過的國際性賽事ㄚ文留言2012年7月7日 (六) 12:32 (UTC)

臺灣相關條目應有更多臺灣的聲音

東沙群島東沙機場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南海諸島南沙群島太平島太平島機場中洲礁等相關條目事涉臺灣主權,均需臺灣維友共同維護。釣魚台列嶼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保釣運動東京都政府購買釣魚島構想等條目,亦須臺灣維基人參與編輯和討論。避免任何統戰、矮化的行文或用詞。當然,金門馬祖澎湖群島、其他外島、離島、許多中華民國島嶼列表所列臺灣附屬島嶼,亦同需各位認識與關注。

臺灣人口史是具一定重要性的基礎條目, 卻無任何足資查證之可靠來源, 內容亦有爭議, 還請共同修訂增補。

此外,台灣黑金政治常遭特定破壞,臺灣選舉地理台灣地方派系則需臺灣維友復查更新。

Template:台灣歷史年代只有1920年代-1990年代,有興趣者可往前後創建新條目。

其他欲創建新條目者可參見維基百科:傳統百科全書條目專題/台灣歷史辭典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7月26日 (四) 09:00 (UTC)

中華北代表團或中華北代表團

剛才發現「cat:中華臺北代表團」和「cat:中華台北代表團」併存,顯然臺灣維友間有不同偏好,剛才移動了幾個,可想想還是讓大家一起決定用哪個分類好了!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7月30日 (一) 02:07 (UTC)

  • 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網站關於奧會模式的說明:「1981年3月23日本會與國際奧會在瑞士洛桑簽訂協議,以經國際奧會核准之Chinese Taipei (中文為中華北)名稱,使用奧會會旗與會歌,重新獲得國際奧會之承認,並陸續恢復各運動團體在國際運動總會的會籍,維護了我運動團體及選手參加國際體育競賽活動的權益。」所以應使用cat:中華台北代表團Hakkatw留言2012年8月1日 (三) 00:32 (UTC)
    • 剛才用這兩個關鍵字查了中華奧會、體委會、總統府、和外交部等四個官網,雖談及奧會模式時亦有「中華臺北」字樣,如總統府褒揚令提及:「...李炎...外交部參事暨中華奧委會秘書長任內,研提「中華臺北」模式,亟力維護我國際奧會會籍,裨益臺灣參與國際組織...」但整體而言,還是「中華台北」佔多數。那我就先變更分類,至於百科內混用之情形,就由臺灣維友自行斟酌。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8月2日 (四) 04:47 (UTC)

請共同關注維護與東寧王國臺灣日治時期相關之條目敘述

東寧王國一詞在Google中文上有61,100項的結果,比「王朝」的31,500多更多。事實上,台灣明鄭時期這條目的對應英文版就是"en:Kingdom of Tungning"(所以之前也有人提議將條目名稱改為「東寧王國」), 大多數語言的版本都依Tungning一詞,Google英文上有至少118,000項"Kingdom of Tungning"的結果,而無"Dynasty of Tungning"或"Tungning Dynasty"。

東寧王國臺灣日治時期也都是臺灣教科書中的正式用語,參照「名從主人」的原則,在涉及臺灣的相關敘述時用這兩個名詞完全沒問題。

維基是看資料、講道理的自由百科全書,卻有人見不得歷史事實與各國證據、硬是要輪番亂刪亂改!請臺灣維友們共同維護「臺北府城東門」、「臺南市」、「台灣明鄭時期」及「鄭成功」和「孔廟列表」等條目中之臺灣相關敘述。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8月3日 (五) 21:46 (UTC)

請求編輯建立臺中議政大樓新條目

臺灣各級民意機關建築臺中市議會臺中議政大樓建築為最雄偉最宏大最堂皇最豪華最嵩高最優秀最漂亮最新穎,有必要建立臺中議政大樓新條目。--Jackac留言2012年10月9日 (二) 08:37 (UTC)

東北裔台灣人

第一階段說明論辯

我所創的分類-東北裔台灣人-正被提交存廢討論。之所以創造這個分類,主要原因是,我認為台灣外省人是一個過度使用的分類。實際上,所謂的外省人來自中國各地,各族群之間的差異性很大,他們最大的共通性,就是1949年之後來到台灣,基於這個目的,我創建一系列子類別,以區分他們的出身,避免過度概括。外省人這個類別,只用在不曉得出身,只知道是外省人的人身上。

至於東北裔,主要是這個類別,著重於他們的血緣,而不是他們實際上出生的地點。居住在台灣,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就歸類為台灣人。在台灣第三代外省人,是我心中這個類別的下限,因為在那之後出生的,台灣省已經被廢掉了。當然也是會有在台灣已經居住超過四代或五代,仍然堅持自己是外省人的,這可能要另外創一個分類。

希望大家一起參與討論,或是提議比較好的分類方法。--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10日 (三) 05:27 (UTC)

1. 來臺的外省人確實因人數不少且存在主客觀差異而值得細分(cat:中國/台灣外省人支持台獨者就合併了)。我看兄臺的cat:台灣各地外省人基本上以省為單位(嚴格說來那十幾個直轄市都不屬於任何省)(寧夏、甘肅、西康似乎缺人...),東北九省則合併。臺灣確實較常見此用法,但可能需稍作解釋何以不是分成遼寧、遼北...
我認識的多數東北人都自稱東北,很少提到省份,個人認為,主要是918之後東北歸日管,1945年後,國民政府分割九省,現在中國又割得不一樣,所以大家對省份沒感情。--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12日 (五) 02:33 (UTC)
2. 雖難明文,但世代範圍似應有所限定:中壯年遷臺第一代或許自認是旅臺東北人、青少幼年來臺者則是籍貫東北而住在臺灣的臺灣人/中華民國國民、在臺出生第一代是祖籍東北的臺灣人、在臺出生第二代是不在乎中國祖籍的臺灣人、在臺出生第三代就算與東北或中國均無關的臺灣人了。事實上,有鑑於清末才開放其「龍興之地」,那些被稱為東北人者(無論什麼族裔),很可能在東北只有一兩三代,與東北可能沒多少或多久的關係。換言之,東北對他/她的意義可能較其他省市後裔更弱;在臺成長者與臺灣的聯繫較東北更強。
個人的想法是,外省人最多只分到第三代,因為第四代之後出生的,已經廢省了,不一定很關心自己籍貫。在台灣出生的,列為XX裔。父系跟母系我都會列,除非只知道其中一邊。籍貫,出生地,居住地,不一樣的,我會以出生地優先,小時候長大的地方次之,籍貫再次之。--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12日 (五) 02:41 (UTC)
3.不知有無在臺西藏人的分類(不歸外省人)?除了覺安慈仁曾居臺外,應該還有不少藏人在臺,如西藏駐臺代表、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才嘉與達瓦才仁等。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11日 (四) 10:47 (UTC)
有這個計劃,我把各地出身,跟各族群出身分成兩個類別,蒙古人,回族,滿族等列在同一個類別Category:台灣各族群外省人。這個類別名稱我還不太滿意,可以再討論,只是基本精神已經可以表達出來了。目前會先停下來,要不然辛苦弄一陣子,又會被提刪。--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12日 (五) 02:33 (UTC)

目前這些相關類別全部被同一個人提刪了,希望大家一起參加討論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2/10/12#Category:.E5.9B.9B.E5.B7.9D.E8.A3.94.E5.8F.B0.E7.81.A3.E4.BA.BA。個人是希望可以把這些類別全保留下來,因為我編得很累....而且了解這些人的出身是很有趣的,而不是單單就把他們歸為單一的外省人。--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12日 (五) 02:33 (UTC)

除了福州(有福建就似無需分太細,除非人數多且特別)外,均已支持保留。香港裔因1997年前屬英國公民而值得劃為一類,但用字似可再斟酌。楊懷民該劃歸哪類?--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12日 (五) 07:55 (UTC)
我提醒一下Alfredo ougaowen,你現在通盤還是「我認為」、「個人的想法是」,而不去找可靠的第三方材料證明到底有沒有「東北裔台灣人」這種名詞的存在,這是明明白白的原創研究,那些分類逃不脫被刪的結果。——星光下的人留言2012年10月12日 (五) 09:47 (UTC)

(*)提醒:我認為以大陸各省市再細予分類有其需求,至於名稱是否合宜仍可再議。也就是說頂多只是更名,而非提刪。我已經與星光下的人討論 | 貢獻)在用戶討論頁進行溝通,他目前已表示「不反對細分」,雖仍不願撤案,但至少總比先前不表態好。敬請關心此議題的用戶克制情緒,不要再節外生枝、發散議題,謝謝!-Kolyma留言2012年10月14日 (日) 02:03 (UTC)

同意Alfredo ougaowen兄對東北一詞的說明。在臺灣出生的,應該就只用意涵明確的「祖籍」而非混淆不清的「籍貫」,他們的「戶籍地」只在臺灣。也同意是否再細分及標準為何,可依本版臺灣維友現有及後續共識。--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14日 (日) 04:04 (UTC)

(*)提醒星光下的人討論 | 貢獻)剛才已經在頁面存廢討論就Fcuk1203討論 | 貢獻)的細分類名稱提議表達意見。我認為這是良性互助的開始,所以也提了Category:台灣四川人Category:祖籍四川的台灣人兩項細分類名稱提議,敬請大家前往關切。另外,有關「原創研究是否及於分類名稱」一事,因未見明確規則,所以形成僵局。--Kolyma留言2012年10月14日 (日) 11:27 (UTC)

我對政治理念沒有太大興趣,個人認為,把所有來自中國的人都塞到外省人這個類別下,是過度粗略而且不尊重的;已在台灣生根五十年,以及自幼在台灣長大的人,不被認同是台灣人,這也是不尊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身,依照地區跟族群來做細分,我認為這有意義,所以願意花時間來整理這些分類。但是把這些人全都稱為,例如,江蘇人,這不合理,因為第二代之後,父母多半通婚,他們成長於台灣,對本來江蘇文化跟語言也有隔閡。所以我採用聯集做法,認為他們是出身江蘇及其後裔的台灣人。適合的名稱大家可以討論,到時候再一起移過去,我個人只是做些粗活,先把分類建出來。如果最後提刪通過了,那我就不準備繼續做相關的整理,謝謝。--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14日 (日) 14:38 (UTC)

提刪者既已表示不反對細分類,並參與更名討論,照理應當撤案才對。我想即使未撤銷,依目前投票情況來看,管理員應該不太會刪除這些分類。如果您還不放心,積極一點可以用「提刪者不反對建立此等分類並已參與更名討論」為由,將提刪案闗閉掉。消極一點則可以到投票區末端加註上述文字,提醒執行本案的管理員不應刪除。--Kolyma留言2012年10月15日 (一) 13:50 (UTC)
我覺得你會錯了意,我的意思是有可靠來源將此類族群分門別類,那創建相應的分類毫無問題,沒有可靠來源,光靠「個人認為」、「我認為」、「個人的想法是」,提刪沒的說。——星光下的人留言2012年10月16日 (二) 12:19 (UTC)
令人搖頭!--Kolyma留言2012年10月16日 (二) 13:28 (UTC)

「XX(大陸行政區)裔台灣人」並非原創研究

我查了一下,發覺前民進黨主席游錫堃早在2006年提出「華裔台灣人」的說法後,曾引伸說過:(台灣的)客家人可稱為「客裔台灣人」、山東籍的則是「魯裔台灣人」、浙江籍的則是「浙裔台灣人」。為此,已建立「華裔臺灣人」條目。--Kolyma留言2012年10月15日 (一) 14:00 (UTC)

令人搖頭!--Kolyma留言2012年10月16日 (二) 13:28 (UTC)
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是你憑空拍腦袋可以「認為」有就有,違反非原創研究還來說什麼搖頭。——星光下的人留言2012年10月16日 (二) 14:12 (UTC)
不予置評。--Kolyma留言2012年10月17日 (三) 14:20 (UTC)
如同"Chinese"該翻成「中國人」或「華人」?"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故意翻成「中x台北」般,許多敏感的臺灣人是全面拒絕自己跟任何China, Chinese, 中, 華 等字眼扯上關係的,認為這些都有沙文主義傾向。所以早就有「漢裔臺灣人」(相對於「漢裔中國人」)的用法,這是種族或人類學/語言學意涵的用字,Google"漢裔臺灣人" OR "漢裔台灣人" 有5330筆,建議再創建一條。謝謝!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15日 (一) 15:03 (UTC)
應該還是以常用,也就是一個中文語境的使用者,上維基後很直覺就知道這個名字在說什麼為主。我在提刪一案中已經舉了很多頁面證明「台灣xx人」是常用的表述方式。而「x裔台灣人」目前反而是只有游錫堃在提倡。
至於該討論最後有人以「台灣xx人」有不承認他們是台灣人之意,我認為這太把個人政治理念扯入了。那些網頁中的人肯定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另外有人提到國際間的語境,可以注意到其中有一篇是張京育在中國大陸的發言,而那邊的使用者也覺得無問題,這個詞語應該不至於引起不同的解讀。--Reke留言2012年10月18日 (四) 17:35 (UTC)
(~)補充,如果還是擔心外人誤解,可以在分類頁面簡短說明「台灣xx人,為台灣民間對1949年隨國府遷台的外省籍人士及其在台出生後裔的稱呼。」--Reke留言2012年10月18日 (四) 17:43 (UTC)

引述wildCursive的留言

2. Reke所提有些自稱「臺灣xx人」者,但別忘了那是在臺灣的環境和語境中,發言者的所在大多在臺灣或對象主要是其他臺灣人,已先設定臺灣的前提再自我區分或替人區分,但做為網路百科的維基是國際社群,就不應該在這種國際場合將前面提到都在臺灣出生的張大春或朱天心稱為山東人,這會導致不必要的誤解,所以我不贊同將臺灣當形容詞後接名詞山東人的作法。你前面也接受以出生地來分他是「哪裡人」最客觀,出生在臺灣就自動被歸類為臺灣人(可同時存在其他次要分類或形容詞)。

我認為這確實是個議題。面對國際社群不應該用在部落格裡面的作者自稱當作可靠來源(不管他有多少個),並依此設定分類名稱。Flamerecca留言2012年10月19日 (五) 04:12 (UTC)

不只有部落格作者,其中也有引述正式的新聞報導,而那份報導是在國際的場合,針對中國的人士發言;部落格只是輔助確定這是「常用的」證據。--Reke留言2012年10月19日 (五) 09:52 (UTC)
你認為查詢湖南籍台灣人所找到的資料會比較少嗎?[1]裡面是用湖南籍鄉親稱呼台灣人,也是報導。Flamerecca留言2012年10月19日 (五) 10:21 (UTC)
籍字可以,那麼替換到原本用「裔」字的作法我無意見。以上皆是針對原本刪除區中想用「xx裔」一類用語的反駁,找到確實常用且精確的語彙當然應該用。
不過第一代來台的外省人應該另外歸類,生於湖南、大半生都在中國大陸度過的老兵,就一般概念來看應該就只是湖南人而非台灣人,沒有問題吧?
生於湖南,但幼時就來台灣的這種,就兩種都分好了。--Reke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01:25 (UTC)\

當初Alfredo ougaowen的意見是1945年後擁有中華民國國籍,居住在台灣,就可稱為台灣人。,當初只有中華民國的概念沒有台灣的概念,他們當然自稱是某某地人。

今天中華民國跟台灣已經混用,否定他們是台灣人容易造成他們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誤解。新聞裡面也沒有說這些鄉親就是湖南人,而是說他們是「湖南籍」的鄉親。

再者,一個分類竟然只是為了第一代與第二代分開,這實在太過詭異,而且沒有意義。

我想還是趕快定下來吧,一直搞支微末結的東西,很快Alfredo ougaowen的熱力就消失了。Flamerecc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02:27 (UTC)

這一點不用擔心,Alfredo ougaowen 君仍持續執行台灣外省人的細分類。他先前之所以著急,是擔心提刪過關,那麼他先前的努力就付諸東流了。既然管理員已經裁示暫時結束存廢討論,自然無此顧慮了。--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03:21 (UTC)
(:)回應
  • 我仍然會持續做完分類工作,現在大致剩下四五百人要做,可能幾天內就可以做完。為了工作方便,我建好他是屬於那邊的人之後,會先移掉台灣外省人的分類,等我全部分類好,會再把分類加回去,以方便原有的使用者習慣,他可能只是想查外省人這個分類,但不知道籍貫出身。等大家決定好同意的名稱再去移動分類。至於第一代外省人,我也同意可以再細分,可以繼續把這個分類建出來。不過如我先前所說,只要有人做過第一級分類,之後想再做進一步細分都會變得容易很多。多一種分類方式,對使用者來說,就多了一個了解相關條目的管道,這樣子可能可以吸引到一些人想要一起來加強這些條目。讓我反彈的不是名稱的問題,而是,明明可以先討論一下,怎麼做比較好,這東西需不需要,可是現在是越過討論階段,直接就去提刪。--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05:05 (UTC)
先回應Flamerecca
  1. Alfredo ougaowen 君應該是對於一代與二代(後)分開這點不是持反對意見的,有一些動作顯示他接受這個見解。
  2. 不分開也會有「他們是生在台灣」這樣的誤會。
  3. 基於Alfredo ougaowen一再地闡示分這些分類的目的是因為「外省人」分類太大太雜,而希望再把這些人有共同性的一群細分。來台第一代顯然與二代以後有一個極為不同的共通性,即他們確實對中國原鄉有記憶,且自始至歿都沒有自身為「台灣人」的體認,因此不宜名之曰「台灣人」。而第二代生於台灣,「xx省人」單純只是基於國家認同的想法不一才自稱。基於尊重歷史事實且避免造成誤會,使用「xx籍隨國府遷台者」即可,如此名稱仍如您所舉的新聞,只稱他們為xx籍鄉親,而非xx人。
再回應Alfredo ougaowen
  1. 一般而言分類只要放在最下層目錄。所以請不要再塞回分類:台灣外省人,這樣子你想整理的美意就沒有了。--Reke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09:31 (UTC)
我的原始計劃是在各地外省人的同層再建一個分類:台灣外省人物的分類,把外省人不分類擺進去。這樣的好處是進入分類:台灣外省人之後,就可以依照不同需求去找到你想要的人物。--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1:37 (UTC)
Reke 君不是已經說不要再塞回上層目錄了嗎?這是規定,請參考WP:頁面分類與子分類開頭說明。-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2:45 (UTC)
他的意思是在分類:台灣外省人底下建一個分類:台灣外省人物成為最底層分類,用來規避此一規則。
但千萬別這麼幹,外省人那麼多,就算有人想看「所有外省人」,也不可能在分類中看完。而且你這個分類鐵定會因為跟分類:台灣外省人重疊而被刪的。要細分就細分,維基百科從來也不會為想查找全世界湖泊的人,而把所以台灣湖泊的條目都丟到湖泊下,或者在湖泊下建全世界的湖泊來建立超大型列表。若你的邏輯能被社群允許,維基百科所有的分類架構都會亂掉。--Reke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2:54 (UTC)
Alfredo ougaowen 君若真的想讓讀者能「依照不同需求去找」,應該是再開創「依省籍」之外的其他分類方式,例如「依職業別」、「依宗教別」、「依姓氏」、「依性別」……等才對。不過先聲明我只是舉例而已,並非建議,請 三思而後行。-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3:01 (UTC)
如果讀者知道一個人物屬於台灣外省人,但不知原籍哪裡,應該直接到左上角輸入「人名」按搜尋才是正途。如果他連人名也搞不清楚,那麼到一個很大的分類去找又能找到什麼?-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3:09 (UTC)
了解。只是之前reke在討論中有提到此點,所以想說既然有人有需求,就保留。如果認為沒必要,那就不必做。在台灣外省人下,做出其他分類方式,我是有想過,不過那還是慢慢做,像是以各地眷村來分類,如果有人有此興趣,也可以去建。我的習慣是看完條目之後會去點下方分類,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條目,所以分類良好對我來說很方便,希望可以服務到有類似習慣的人。或者舉例,有湖南或是山東出身的朋友,對跟自己有同祖籍的人有興趣,可以合作,專心把這個分類下的相關人物改寫得更好。--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3:24 (UTC)

有關「原創研究」提刪分類的合理性

回應星光下的人,分類頁面沒有人在提有否此分類的說法。這種例子太多了 舉例,分類:分散式計算計劃,有論文將所有分散式計算計畫歸納為一類嗎?我想不大會有。 但是標注出這個分類對於讀者來說仍舊是很重要的。你有看過有其他分類被刪除的理由是原創研究的嗎?Flamerecca留言2012年10月19日 (五) 04:19 (UTC)

星光下的人係依據WP:非原創研究摘要欄所載:「維基百科的所有內容都應由已發表的可靠來源支持」,及其個人主張「分類也是(前述摘要欄其所指的)維基內容」(因未提出明確條文支持故歸類為個人主張),因而堅持提刪有理。我認為WP:非原創研究該段文字所謂內容應指條目本文,也就是Help:腳註(標明參考文獻的一種方法)所指「文章」部分,這樣整套制度(非原創研究、可供查證、腳註、參考文獻)才能互相呼應。既然條目中引用分類不需要也沒辦法(我試過)標明參考來源,怎縻會是WP:非原創研究所規範的內容之一?當然,這只能算是我自己的見解,因為沒有明確規則可供引證。對此,還有待高人指點。-Kolyma留言) 2012年10月20日 (六) 11:30 (UTC)-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2:40 (UTC)

台灣外省人細分類名稱討論

匯整一下目前提出的名稱,請在底下表示你的意見,一同來決定這些分類的名稱。如果有新名稱的提議也可一起加入。以下以東北為例,其他各省份地方則以同樣方式類推。

(&)建議:在候選名單確定之前,請不要急著進入投票程序。上面的討論中,Reke 君對 1945年以後第一代遷台者是否適用「台灣人」仍有意見,這會影響到您目前所列六個候選者當中的四個。--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1:35 (UTC)
(:)回應:了解,那先做討論吧,只是列出類別,比較容易一目了然現在有哪些建議名稱。我不反對把第一代遷台的人再整理出來,我也會著手去做,只是要先把各省籍出身整理好,再來做這件事才會事半功倍。--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1:42 (UTC)
我覺得1945(1949?!)後遷台要不要再分可以先不論,如果談不出來,就把第一代先放在台灣外省人即可,不見得要放到下層目錄。
倒是投票應該要明定規則,還有先確定無法形成共識。目前上方討論似乎用「籍」字已經沒有太多反對意見,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按「維基不是民主試驗場」的原則,不太需要投票,而應該先就此一方案看看是否仍有異議。--Reke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3:01 (UTC)
如果從二二八事件的背景來看,應該是1945年比較合理。不過這個應該是最後談,而且如果不將年份置入分類名稱中,也不必在此討論。有關遷台第一代,我倒覺得他們是最需要依省市細分類的一群,因為他們對原籍的認同度勢必最高。第二、三代即使未通婚,認同度總也低了。現在身份證已取消籍貫欄,未來除非當事人自己表態,否則更難區分;而且好像也更沒有需要再區分了。-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3:25 (UTC)

(!)意見:「台灣東北人」有歧義,建議改用「台灣東北各省人」。--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0:00 (UTC)

可能舉例是「東北」才有問題,這點我也覺得可以先擱著,就是東北人都先不做子分類,先讓有山東、河北、河南這些「省」,不會有歧義的名稱確定先做。然後再討論「東北」人以及人數較多的閩粵人士(分類變鄉級)怎麼處理。--Reke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3:01 (UTC)
同意,已改用四川作討論例。--Kolyma留言) 2012年10月20日 (六) 13:33 (UTC)--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2:03 (UTC)

(!)意見:這個族群有許多不同的子族群
①中/老年來臺而僅居臺幾年(如陳儀
②少/青/中年來臺而居臺多年(如孫立人傅正
③少/青/中年來臺居住一陣子後移居國外(如白先勇張學良
④幼年來臺而幾乎終生在臺(如張曉風、生於美國的陳師孟
⑤在臺出生(殷琪丁守中、大陳後裔梁文傑
⑥在臺第3第4第5代還算外省族群嗎?

一位臺灣外省人在臺灣或對其他臺灣閱聽人自稱山東人,很可能是基於假設彼此已存在某種前提瞭解後的自我區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士自稱山東人,可能是因已知彼此不同而表示親近的用語。

所以,應該從缺乏這些前提瞭解之第三國人士的角度來看標準,也就是不知傳主背景,而純依分類是否仍能準確判斷?

一位因為看了悲情城市而想瞭解朱天文是誰的義大利中文系學生若看到她是「臺灣山東人」或「臺灣的山東人」究竟該怎麼理解?可是朱天文生於臺灣,她媽媽劉慕沙苗栗人,難道不足以將朱天文稱為臺灣人嗎?依客觀標準將其分類為臺灣人並無不妥(如同彭明敏也是中華民國國民)。她妹妹朱天心較具非國民黨的泛藍政治色彩,那她女兒謝盟盟也是「臺灣山東人」嗎?可是她爸爸謝材俊宜蘭人啊!若因而將性別、父系、母系帶入區分標準,究如同帶入主觀標準(政治認同)般,只會更複雜。

郭台銘的名字跟許多名為「台生」者一樣,那他究竟是「山西臺灣人」或「臺灣山西人」;反對中國品牌的梁文傑是「臺灣浙江人」或「浙江臺灣人」?

A是西班牙英格蘭人/西班牙蘇格蘭人/西班牙北愛爾蘭人
B是英格蘭西班牙人/蘇格蘭西班牙人/北愛爾蘭西班牙人
C是德國紐約人/德國加州人/德國德州人
D是紐約德國人/加州德國人/德州德國人
A、B、C、D究竟分別是哪裡人?大家可能會被搞混...

最簡便的原則是:依中文與英文共通之文法,兩個名詞擺在一起,前者(次要特質)形容後者(主要特質)。生長於臺灣者,(xxx)分類的最後三個字就是「臺灣人」,亦優於「(xxx)臺灣外省人」。

不出生於臺灣的半山子女,如連戰,歸哪類?生於第三國或出生地不明者,如馬英九(他自稱香港、但女兒在美國填深圳)、陳冲李大維,怎麼分類?

不只是1949年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台之際或之後出生的,有些生於1945-1948而被大家歸類為外省人者其實出生於臺灣,如鄭南榕(1947)、洪秀柱(1948),依出生地分第幾代時應注意。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9:27 (UTC)

那個,請不要用一些特殊符號,不是每個電腦環境都讀得出來。還有方便的話,節制一下粗體字…
可以看一下討論吧,現在已經進展到放棄台灣XX人這一條了,我不曉得你長篇大論談文法幹嘛。  囧rz……--Rek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9:58 (UTC)
我以為編輯框下方的符號都支援... 現階段不是各方案並列接受評論嗎...--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10:12 (UTC)
(*)提醒:目前在討論的是「台灣外省人」的細分類。如果哪個人物不適合納入「台灣外省人」這個大分類,就不必考慮他(她)。--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10:49 (UTC)

四川裔台灣人

  • 優點:簡潔,符合當前強調「台灣人」的台灣政治環境。缺點:以「XX裔台灣人」係自2006年游錫堃提倡「華裔台灣人」一詞後始被注意,各省市相對用詞普及度甚低或未曾見之於報導,有被再度以「原創研究」為由提刪的可能性;再者,第一代年紀稍長遷台者可能一生都未自我認同或被視之為台灣人,以此名稱分類是否合理仍有待商榷;若對此無共識還得再拆分。-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2:03 (UTC)
  • 另一個缺點是「裔」字理解上有歧義,參見之前的存廢討論。--Rek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5:28 (UTC)
  • 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裔」字的意思就是「後代子孫」,其細部解釋包含血緣和地緣。反對者以為只有一個意思。--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9:27 (UTC)
    • 裔跟籍都能表述血緣關係,而籍字沒有爭議,支持那個就不用爭是一個意思或兩個意思了。--Rek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9:53 (UTC)
    • 當初我會選裔字而不是籍字,主要是翻譯英文條目時,descent的中文譯名,譯多了就覺得很順。裔有後代子孫的意思,父裔與母裔都可以併存,大家也可以理解-這是依我父母出身而承襲來的。籍中文原意有政府文書的意思,像美國籍、英國籍,是指政府認定的身份,美國裔、英國裔就是指血統,不一定代表你是哪個國家的人。且XX籍是由籍貫而來,只能表達父系出身,又有歷史包袱。--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16:25 (UTC)
      • 如果覺得裔字較好,就必須認真面對「非原創研究是否及於分類名稱」的問題。當然目前狀況比先前稍好的是:至少已知「山東裔台灣人」、「浙江裔台灣人」有可靠參考來源,但原提刪者認為其他各省市仍屬原創研究而主張刪除。對此,戓許可以用「同類用法已有可靠參考來源」為由爭取認同,只是不曉得是否能夠過關。--Kolyma留言) 2012年10月21日 (日) 23:49 (UTC)--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2日 (一) 11:03 (UTC)
      • 另外,有點好奇2006年游錫堃提出這類名詞以後,為何2007-2008年民進黨仍然當政,卻沒有再擴大推展?--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23:54 (UTC)
        • 先別管政治問題了。中英文習慣不用,別用英文來推定中文較好。我下方都列出來了,就連中華民國官方都覺得「裔」字只適用於國外出生者。同理來說,X裔台灣人就限定為在台灣出生者了。--Reke留言2012年10月22日 (一) 14:01 (UTC)

根據通行的定義原則,出於某種目的、需要、動機跨出國境,在國外長期居住的華人因已入籍所在國而稱為海外華人。海外華人由於受到居住國國籍法的規定,華人、華僑在法律上有著嚴格的界限和區分:

華僑,亦被稱作「海外華僑」,華僑屬於尚未加入外籍的中國公民,但長期居於國外;包括已取得居住國永久居民身份者,稱之為「華僑」,仍保留本國公民身份,仍然受到本國法律保護。華僑的範疇不包括因公在外工作者,留學生,對外援建工作人員。

華人,亦被稱作「海外華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不允許雙重或多重國籍的存在,若已加入外國國籍且已註銷本國護照的被稱為「華人」,所以其法定身份已是外國人,受居住國法律保護。

華裔,華人或者華僑的後代一般被稱之為華裔,華裔通常出生在非祖籍國的海外。在一些移民大國的存在大量的華裔,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華裔成為這些國家少數民族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臺灣,所有居住在海外的華人皆稱以華僑(若其籍貫在臺灣則亦有"臺僑"之稱呼);行政院僑務委員會定義為「華裔乃泛指在海外出生的華人後裔」。

--Rek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10:06 (UTC)

四川籍台灣人

  • 優點:定義明確,符合當前強調「台灣人」的台灣政治環境,普及度高。缺點:第一代年紀稍長遷台者可能一生都未自我認同或被視之為台灣人,以此名稱分類是否合理仍有待商榷;若對此無共識還得再拆分。-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2:03 (UTC)
  • 原則上沒什麼缺點,根據先前討論的各方見解,都可以接受。--Rek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9:58 (UTC)
  • 缺點:「籍」略為不符戶籍法廢除本籍登記的精神。-2012年10月21日 (日) 10:58 (UTC)

四川台灣人

祖籍四川的台灣人

  • 優點:定義最明確,符合當前強調「台灣人」的台灣政治環境,普及度高。缺點:第一代年紀稍長遷台者可能一生都未自我認同或被視之為台灣人,以此名稱分類是否合理仍有待商榷;若對此無共識還得再拆分。-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2:03 (UTC)
  • 「祖籍」一語某種程度上會涵蓋1945年以前就來台的四川人,四川這種情況可能少,但要考慮閩粵移民。比起其他方案,相當於要多一項例外規則的討論。--Rek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5:33 (UTC)
  • 「祖籍」已經有定義,的確會造成混淆,曾經看過祖籍河南,清末移居台灣的本省人。認識較多外省人使用籍貫的說法。--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29日 (一) 17:03 (UTC)
  • 優點:「祖籍」一詞不受戶籍法廢除本籍登記的影響。-2012年10月21日 (日) 10:58 (UTC)

四川裔台灣外省人

  • 優點:定義明確,符合實際情況,適用範圍較廣(可及於各世代)。缺點:略為不符當前強調「台灣人」的台灣政治環境;另外,中國大陸用戶對「裔」字似乎頗為敏感,有可能再度提刪。-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2:03 (UTC)
    • 如果使用「裔」的話,就無法區別是在台灣出生的還是在大陸出生的,比如按照這個標準,即「哪裡人的後代」的話,謝長廷可以被稱為「福建裔台灣人」。由於李敖被歸類為「東北裔台灣人」,但實際上謝長廷是在台灣出生的,而李敖是在黑龍江出生的,將造成對二者的混淆。所以還是使用籍貫更為合適。標明籍貫的說明不是土著,不標明籍貫的就是土著。—Aronlee90留言2012年11月22日 (四) 12:47 (UTC)
  • 「裔」字問題參見「四川裔台灣人」小節--Rek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5:29 (UTC)
  • 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裔」字的意思就是「後代子孫」,其細部解釋包含血緣和地緣。反對者以為只有一個意思。

四川籍台灣外省人

  • 優點:定義明確,符合實際情況,適用範圍較廣(可及於各世代)。缺點:略為不符當前強調「台灣人」的台灣政治環境。-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10:38 (UTC)
  • 缺點:「籍」略為不符戶籍法廢除本籍登記的精神。-2012年10月21日 (日) 10:58 (UTC)

祖籍四川的台灣外省人

  • 優點:定義明確,符合實際情況,適用範圍較廣(可及於各世代)。缺點:略為不符當前強調「台灣人」的台灣政治環境。-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10:38 (UTC)
  • 優點:「祖籍」一詞不受戶籍法廢除本籍登記的影響。-2012年10月21日 (日) 10:58 (UTC)

台灣四川人

第一代外省人

我先建立了Category:四川出生的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者,此名稱由Reke提出,請大家一同討論類別名稱是否合適。主要希望可以收入第一代外省人,在1945年後隨國民黨政府來台灣的成年人,約出生在1920年代之前的。這個名稱主要以出生地為主,至於那些籍貫是江蘇,可是生在四川的,要怎麼分類,也希望大家提出意見。我覺得可以叫作,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四川人,定義不用太緊。因為之前的條目建了就被提刪,所以這邊我會慢慢建。--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17日 (三) 15:34 (UTC)

這樣的分類可以視為台灣外省人的第二級細分類。如果真的有需要,建議留待第一級細分類名稱確定以後再行創建。--Kolyma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5:38 (UTC)
來臺前之出身可稱為「xx出身」、「出身(於)xx」、「xx出生」、「出生(於)xx」、「來自xx」、「移民自xx」等。--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09:33 (UTC)

結論

上述討論已一段時間無新意見,目前看起來結論是「祖籍XX的台灣外省人」為佳囉(較無反對意見)?這個名詞應該可以收入第一代與其後代的外省人吧?

另外目前只有省籍,習慣上不分省的東北人名稱如何訂定,以及分到縣市的閩粵人如何處理,可能還需要討論。我覺得後一個問題簡單一點,還是建立「祖籍福建(廣東)的台灣外省人」,然後若人數較多的縣市,再在底卜特別畫分出子分類就好了。

剩下一個較小的問題就是,Alfredo ougaowen分類時是只看條目內容是否有提到其父母的籍貫,但台灣人與外省人的子女…尤其是父親為台灣人的,似乎不會被認為是外省人,掛上這個分類反而怪怪的。是否先擱置不列入?--Reke留言2012年10月27日 (六) 07:28 (UTC)

我基本上只處理原來就被放進台灣外省人分類的人物,目前第一階段已經完成,至於名稱,就尊重大家的決定。接下來,我準備按照先前的計劃,把第一代外省人再區分出來,我會以省別來分段進行。在第一階段有些分類有問題的人,我會重新review一遍,如果有人發現我的錯誤,也歡迎更正。我準備建立Category:台灣戰後四川移民的分類,時限為1950年前在中國出生,隨國民政府移民台灣的人物,以他們的籍貫為主,出生地次之。如果是在解嚴後,兩岸關係條例制定之後才移民的人,我不準備把他們放進這個類別。這個類別純粹是歷史名辭,如果對這個分類名稱有意見的,一樣歡迎討論。--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29日 (一) 15:04 (UTC)
在分類過程中,比較困擾我的,一直是出生地,籍貫,跟祖籍不一致時,要怎麼處理。這一代,因為戰爭,很多人都跑來跑去,跟其他地區人通婚,是歷史上一個比較特別的狀況。很多條目介紹又太簡略,讓人難以取捨。目前的處理方式是,假設我查不到更好的資料,就全部列,如果有專精於此的人,可以直接把我分類錯的地方改正,謝謝。--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0月29日 (一) 15:35 (UTC)

國道條目名稱之編號為何使用國字?

剛才發覺國道條目名稱之編號使用國字(例如國道四號 (中華民國),而不是像省道一樣使用阿拉伯數字(例如台1線)。為什麼?-Kolyma留言2012年10月10日 (三) 09:01 (UTC)

主管單位國道高速公路局官網上使用的是阿拉伯數字。--Kolyma留言2012年10月10日 (三) 09:04 (UTC)

別讓臺灣被他人惡意矮化

1. 請各位臺灣維友注意別讓中國用戶將「模板:各地維基人列表」中的臺灣與所謂的港澳特區並列!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10日 (三) 06:35 (UTC)

目前爭取到的共識是以「臺灣 / 中華民國」方式排列,請持續關注,勿遭外人破壞。--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15日 (一) 09:41 (UTC)

2. 總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用戶一直輪番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列表的子標題「==曾經研製核武的國家==」亂加"和地區"字樣,而其項下有 "中華民國(台灣)"。通篇都是在寫國家, 他們很明顯是要矮化我們! 目前遭保護一日的是錯誤版本。其他條目亦散見類似情況。請共同監看、維護、修訂、通報! 謝謝!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15日 (一) 09:41 (UTC)

3. 某中華人民共和國用戶一直將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首段中華民國與該國共同簡稱中國

經其他臺灣用戶回退, 我也將之改掉, 竟遭其撤銷還留言警告破壞, 真好笑!

我在討論頁「talk: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別擅自替「中華民國(臺灣)」亂安簡稱」已敘明理由, 有請各位共同關注維護! 謝謝!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21日 (日) 18:51 (UTC)

要是亂加地區2字的話那就必須回退!!ltdccba--Jason--Lin-> 2012年10月22日 (一) 00:44 (UTC)
恭喜他(打釣魚台主權問題編輯戰的.....Lvhis.....)「可能」已經違反了3RR原則........誰要有時間去提報他吧!ltdccba--Jason--Lin-> 2012年10月22日 (一) 03:57 (UTC)
看來管理員有時會自動跳出來,有時卻又對5rr視而不見... Anyway, 本討論頁的臺灣維基人內部也常有如樓上上的各種不同意見,這很正常,目的還是尋求出對臺灣相關條目最好的共識與呈現。可另一方面,相信大家對哪些是對臺灣/中華民國相關條目的破壞、哪些明顯違反事實、哪些不被我們接受,也自有一把較相似的尺。歡迎加入維護的行列!--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0月22日 (一) 08:09 (UTC)
又來了瞎說了Talk: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ltdccba--Jason--Lin-> 2012年10月23日 (二) 09:04 (UTC)

台灣事實上屬於中國,台灣和海南、福建等一樣並列,並不存在矮化。台灣屬於中國,台灣和中國並列顯然不適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列,台灣和中國大陸並列,這是適當的。詳細解釋見:不存在矮化。台灣屬於中國,中華民國是中國。但在種情況下,我同意有些地方需要加注中華民國,以免誤解,因為現在很多人可能一說中國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加注中華民國(台灣)的字樣我也同意,這符合目前中華民國主要實際有效管治台灣地區的現狀。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指出。 -李大良多留言2012年11月12日 (一) 14:05 (UTC)

這位用戶2012年11月12日開始上來宣揚政治主張,大概因為沒什麼人理會,11月15日以後就不再出現,而且這段時間內根本就沒有編輯任何條目。由此可見對付這類用戶,「冷處理」頗為有效。--Kolyma留言) 2012年12月16日 (日) 06:47 (UTC)--Kolyma留言2012年12月31日 (一) 04:33 (UTC)

台北人

敝人注意到出現一個類別台北人,但是目前台灣縣市建制,分成台北市新北市,這兩個類別是否都要歸於台北人,這需要討論。--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17日 (六) 11:17 (UTC)

如果只是想把XX出身人物改掉,那應該是先建好條目名稱,之後整批移過去。或是在台北人分類下,先保留台北市人與新北市人。但目前台灣地理有這個建置,之前也已經建好相關分類。現在把分類打散,全塞進台北人,如果大家同意這種分法,那就無所謂。但如果覺得要做區分,又要重新再分類一次,個人覺得徒然浪費時間。--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17日 (六) 11:28 (UTC)
請到互助客棧參與討論,目前這個討論有點棘手。--Reke留言2012年11月17日 (六) 12:05 (UTC)
轉述討論結果,追求節操而非庸俗生活的馬呵說年誒多嘩鐸★魔力將原先新北市出身人物,全部移動到台北人之下。所以他並沒有破壞原有分類,是我誤會。但是,這仍然造成了混亂。在這個類別下,我已經做好處理,至於其他類別我則不參與。仍然請大家表示意見,何種分類名稱較合適,如果有結論,我可以幫忙動手分類,謝謝。--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17日 (六) 12:14 (UTC)
我不是找你去吵架的意思,而是你若能提一個具體做法,也許討論的僵局會方便早一點打開。--Reke留言2012年11月17日 (六) 16:46 (UTC)

目前相關地區分類被搞得亂糟糟。我大致知道改分類的人想要怎麼做,但因為他們對台灣地理不熟,所以改得……,這些分類之後可能還要被重新整理一遍。我的想法是,可以分成region(區域),跟行政區劃兩大分類。台灣可以分成幾個大區域,如台北、桃園、新竹、苗栗等,在大區域下,再依行政區來分。如行政區台北市人新北市人,在區域上,都屬台北,皆屬台北人分類下。其他縣市,都可以依照這個方式去分類。至於這個作法好不好,請大家表示意見,我可以幫忙做分類跟整理。為避免混亂,現在我不想插手,等塵埃落定後再來重新整理。--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17日 (六) 14:38 (UTC)

我始終認為「分類」於維基上純屬細微末節,贊同Alfredo ougaowen不關注作法;等編輯熱度過了,您再慢慢修正即可。到時就不會發生編輯爭議。--Winertai留言2012年11月18日 (日) 09:45 (UTC)
好的分類對查找來說很方便,也可以吸引對特定主題有興趣的人一同加入編輯。我不感興趣的部份是要取什麼名稱,類別名稱只要能清楚明白,讓人知道分類原則就可以。現在只是在爭執字眼,極度浪費時間,希望可以集中注意力在增修條目,以及提出有建議性的新分類來。--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21日 (三) 02:37 (UTC)

就方便性來說,其實出生地本身只對編輯有好處(因為一人不會有兩處出生地,定義也最清楚),但對於查用實用性很低。(比方說除去政治目的的情況,我們並不會因為出生地而覺得馬英九是香港人)。我想比較可能的方式是用縣市分類取代原有的「出身」,但是另立一個「出生於xx市人物」做分類。--Reke留言2012年11月18日 (日) 19:39 (UTC)

同意以上說法,除了出生地之外,我也很關注每個條目主人主要活動的地區。希望能有這種分類。--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21日 (三) 02:37 (UTC)


同意以上說法。關於「出身」,我覺得是一個「開放」的概念,從百科的歸類、讀者閱讀便利,此分類是有幫助的。
  1. 台灣人--傳統華人,是講究 敬天、溯源的。台灣是非常典型的「移民社會」,而且 是「移民進行式」;中共當局限制「遷徙自由」,因此也不那麼容易理解曾經 中國大陸長期的遷徙歷史;而且傳統觀念也是「安土重遷」。
  2. 「日久他鄉是故鄉」。對於每一位台灣民眾來說,「籍貫」、「出生地」、「祖籍」、「現居地」、「求學地」、「工作地」等等,每一個都有機會成為「故鄉」,每一位民眾所選擇的「自我認同」亦不一樣,此認同抉擇 跟家族、教育、價值觀都有影響。因此,「出身」的分類概念,應該更開放些去廣義解釋,一個人可能同時被認為「出身」自兩個地方,也是有可能的。
  3. 「出身」某種程度有「發跡」的意思,跟「發跡地」的連結,在政治上、地理上、文化上的認同,是有意義的。例如:在歐洲大陸多國情況下,(出生)英國人 在 法國城市(出身)發跡致富;(出生)台南人,在高雄(出身)發跡。確實有很多人「飲水思源」,很重視「出身」、「發跡地」。因此,個人(分類架構學術之門外漢)淺見是,如果有人能夠適當維護,其實 多增加這個分類 並無妨。擔心的是,若未能適當維護,會很紛亂而已---或者,先試試看,讓有心經營者試行?這個分類對 企業家、政治人物的條目 可能特別有意義。Wetrace留言2012年11月23日 (五) 03:07 (UTC)

臺灣相關分類頁面遭大規模變更

請共同關注行之已久的臺灣與臺灣人相關分類全遭變更。臺灣是1949後中華民國之簡稱/代稱, 也是國際通稱,「Category:台灣人‎‎」的各主要語言版本均依慣例加上各國或nationality等字樣, 顯然這些維基社群並不認為有何不妥。該頁也已敘明未經討論得出新共識前應維持現狀, 擅自隨意更改就是破壞!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1月20日 (二) 17:52 (UTC)

本人正在回退相關條目,希望類似更改,在討論之後再進行,勿冒然引起不必要紛爭。--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21日 (三) 09:28 (UTC)
那種未經討論就大肆移除可能上百個分類頁面的行為等於將臺灣相關人事物從許多分類中抹去,有違分類的完整性,破壞原先所具有的查找功能(分類不是條目,更重功能性),請大家多留意通報類似突襲性破壞!謝謝較熟悉分類處理的Alfredo ougaowen兄能花時間復原。也請臺灣維基人前往「管理員討論區」與「方針討論頁」表示意見。--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1月21日 (三) 10:58 (UTC)

用戶Jsjsjs1111開始加入戰局,開始移除分類,請大家注意紀錄。--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2年11月22日 (四) 03:30 (UTC)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1月22日 (四) 04:22 (UTC)

各位好,我是2012年7月加入的台灣新手用戶Wetrace。維基百科 講究的是 共識、溝通、理解,但是再做一些 比較負面、批評性、較大變更性 的編輯時,理應先留言討論、至少留話給主要參與編輯者,詢問意見。但現實上,各位前輩都知道,存在不良的現象。其實,我很不明白,像這樣「移除分類」動作,對維基百科、對中國大陸觀點,會有什麼益處嗎?為什麼 有人會這樣做?我想不到其出發點。 若前輩們有答案,尚請賜知。Wetrace留言2012年11月23日 (五) 03:00 (UTC)

台北市出身政治人物

台北市出身政治人物分類遭用戶Edouardlicn清空。當初創建此分類者,認為這個分類有需要,花了時間做;現在不經討論,就把整個分類清空,移動到台北市出身人物中,破壞原有成果,當初花費時間形同虛擲,感覺並不尊重。希望類似行為可以先討論後再做,也希望大家關注。--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21日 (三) 10:22 (UTC)

這兩個分類原先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台北市出身政治人物」是「台北市出身人物」的子分類嗎?其他縣市也有類似安排嗎?如果後者確實過於龐大,釐清關係與必要性後應可再移回。--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1月21日 (三) 11:05 (UTC)
台北市出身政治人物」是「台北市出身人物」的子分類,這個分類非由我創建,我也沒有參加過編定,但是無論如何,都應尊重原有參與人員的貢獻,在討論後再去更改。--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21日 (三) 11:11 (UTC)
經過討論,這是因為要把出身人物拿掉,用cat-lot不小心造成。名稱移動錯誤,而且與原來的類別沒有放在一起,所以造成誤會,我已經幫忙修正,移動到Category:台北市政治人物。不過我不太理解為什麼要花大力氣去改個字,但實際上又沒有幫維基加入什麼新的內容。--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2年11月21日 (三) 13:24 (UTC)

關於台灣總督府的標誌

昔日的台灣總督府,曾經使用以俗體字「台」來製作徽印,我後來參照網路上的資源畫了「File:Emblem of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svg」和「File:Emblem of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svg」兩個圖像。但因我找不到有確實的文獻資料來證明這兩個圖像的來源,現在已經在共享資源那邊被提刪了(連結在這裡)。不知道台灣的維基人是否知道有哪些文獻,能佐證這兩個圖像是確實存在的。—大摩 —脳內活化中— 2012年11月30日 (五) 05:32 (UTC)

或可問問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1月30日 (五) 17:06 (UTC)

臺南市與高雄市不該被技術性歸類為所謂的「中國城市」

我看到專題列表頁面中,臺南高雄等臺灣城市被技術性地擺在「地理」類的所謂「中國城市」後,還與中國城市混列,形同這兩個城市專題被視為「中國城市」這專題的子專題,顯有不妥。雖然另有被列為子專題的「臺灣」專題,目前看似只能將這兩者擺在「台灣行政區劃」後方,以免誤解。另一個可能是創建「臺灣城市」這一專題收納之,不知各位有無更佳排列提議或處理方式?謝謝!

我們現有的主題/專題如下:

P.S.Portal:首頁/列表

-- 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2月15日 (六) 14:52 (UTC)

已移至「城市」底下。中文維基的專題、主題都很冷門,建議思考一下是否值得花時間投入。--Kolyma留言2012年12月16日 (日) 06:50 (UTC)
多謝Kolyma的移動!昨天竟然完全沒看見後方另有「城市」專題...根據紀錄頁,是今年六月被人硬塞入該國項下的。當初創建這些主題/專題的臺灣維友大概多少有些「我們也要有」的想法吧!看來只有Portal:台灣較常更新,Portal:台北Portal:臺南偶有更新,其他的似乎就擺在那兒當個有圖文照片DYK的索引。--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2月16日 (日) 11:02 (UTC)
返回專案頁面「臺灣維基人布告板/檔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