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歷史
青島歷史狹義上始於1891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建設港口和鐵路,青島遂因「一港一路」而興。廣義上青島市轄區範圍內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當時有有大量東夷父系氏族先民在此從事農耕生產活動。歷代以膠州、即墨、高密幾縣為人口、經濟重鎮。
山東歷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時代 三皇五帝 |
舊石器時代 沂源人 新泰人 | ||||||||||||||||||||
新石器時代 後李 北辛 大汶口 龍山 岳石 | |||||||||||||||||||||
太昊 少昊 蚩尤 | |||||||||||||||||||||
夏 | 古羌人 九夷(東夷) 有窮氏 有鬲氏 商部落 | ||||||||||||||||||||
商 | 古羌人 商方 侁 告 醜 紀國 商奄 薄姑 人方 旁方 | ||||||||||||||||||||
周 | 春秋 | 萊國 莒國 滕國 齊國 魯國 | 山戎 孤竹 | ||||||||||||||||||
戰國 | 秦國 | ||||||||||||||||||||
秦 | 臨淄郡 琅邪郡 濟北郡 膠東郡 薛郡 | ||||||||||||||||||||
漢 | 臨菑郡 博陽郡 濟北郡 膠東郡 膠西郡 琅邪郡 城陽郡 | ||||||||||||||||||||
曹魏 | |||||||||||||||||||||
晉 | 西晉 | ||||||||||||||||||||
東晉 | 前秦 前涼 後涼 前趙 後趙 前秦 西燕 | ||||||||||||||||||||
北朝 | 北魏 東魏 北齊 | ||||||||||||||||||||
隋 | 河南道 | ||||||||||||||||||||
唐 | 河南道 | ||||||||||||||||||||
五代 |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 ||||||||||||||||||||
宋 | 京東東路 京東西路 | ||||||||||||||||||||
金 | 山東東路 山東西路 | ||||||||||||||||||||
元 | 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 | ||||||||||||||||||||
明 |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 ||||||||||||||||||||
清 | 山東省 (清朝) | ||||||||||||||||||||
中華民國 | 山東省 青島特別市 | ||||||||||||||||||||
中華人民 共和國 |
山東省 濟南歷史 青島歷史 | ||||||||||||||||||||
山東主題專頁 |
近代青島,在德租時期完成了從偏遠漁村到商貿城市的演變;日佔時期又興起了以紡織業為首的製造業,青島遂又轉型為工商業城市,城市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伴隨青島城市發展而興起的交通、建築、市政、電子通信、近代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建設均在國內佔據重要地位。因德國將青島按照西方城市模式構建,日本佔領時期和回歸民國後依舊沿此方向發展,使得青島帶有濃重的西洋色彩,且城市外來人口(包括外國人)比例大,外向度高,因而與其他同類城市相比,青島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並不足夠深。[參1]
遠古
編輯今青島地區在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為氣候溫和的森林,有大量遠古生物生息繁衍,今有大量生物化石出土。在距今約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有大量東夷父系氏族先民在此從事農耕生產活動,進而發展出狩獵、畜牧及海洋捕撈,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註1]和岳石文化[註2]。
先秦時期
編輯今青島地區在夏朝時,居民多為東夷族萊人(萊夷),屬古青州。商朝為萊國領地,萊在今平度置棠邑。周滅商後封莒國,都於計(位於今膠州市),後遷都於莒,計為邑。西周時期分屬萊、夷、莒、介等封國。春秋初期,系介、夷、萊等諸侯國屬地:今即墨、膠州境內有介、夷諸國;今平度、萊西等地為萊國領地。春秋中期,前567年齊國滅萊國,今青島地區多歸齊國,北為即墨邑[註3],南為琅玡邑屬地。齊國為防備楚國和魯國的侵犯,開始在其南部邊境修築千里長城,歷時數百年,遺址今日尚存。戰國時期,即墨成為齊國五都之一,是齊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工農業和商貿發達。琅琊為重要城邑,是主要海港,前476年齊吳兩國在此海域發生中國史上的首次海戰,齊國得勝;越國滅吳國後,一度遷都至此,使之成為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楚國滅越國後,改屬楚國。前284年,趙、韓、魏、燕、秦五國伐齊,攻破都城臨淄;前279年,齊將田單於即墨以火牛陣打敗燕軍光復齊國。
秦朝時期
編輯前221年,秦國滅齊國統一中國,今青島地區分屬膠東郡(都即墨,轄即墨、不其等縣)和琅邪郡(治琅邪,轄琅邪、黔陬、計斤等縣),秦末又析置膠西郡(治高密)。膠東郡屬地基本為今膠東半島的範圍。琅邪郡為東部沿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始皇曾三次巡幸,修建琅琊台,派遣徐福東渡朝鮮、日本;秦二世也於前209年巡幸至此,同年陳勝吳廣起義,齊地舊貴族起兵佔領齊地。
漢朝時期
編輯前206年4月,漢朝滅秦朝,今青島地區分屬膠東國、膠西郡和琅邪郡;5月,新封膠東王田市前往膠東就國,齊相田榮不滿項羽分封而殺田市後,遂自立為齊王,後田橫繼任。前202年,發生田橫五百士殉義事件。漢高祖廢膠東國,復置膠東郡,治即墨,轄即墨、郁秩、盧鄉、平度、下密等縣。曾為膠東王的劉徹即位漢武帝,多次巡幸琅邪、不其(今城陽區),見明堂於女姑山,先後派人入海求仙。前181年,改置琅邪郡為琅邪國,文帝時廢除。前128年,平度縣改置平度侯國;前110年置皋虞侯國,同年再置祝茲侯國,前105年廢除。前82年,今即墨境內置溫水侯國,前72年廢除。前70年,河南郡以東49郡國發生大地震,死六千餘人,琅邪城郭、琅玡台、秦漢行宮、宗廟、港口全部毀壞;自此,琅邪衰敗,郡治先後遷往今諸城、臨沂。王莽新朝曾對轄地進行過一系列的「廢並改」,後期爆發呂母起義和樊崇赤眉起義,新朝亡後全部恢復。張步在不其起兵反漢,今青島地區全部成為其屬地,後被擊滅。不其侯伏完之女伏壽被冊封為漢獻帝劉協的皇后,後於214年因不滿曹操專權被殺並導致伏氏被誅族,不其國廢除。東漢末年,經學大師鄭玄隱居不其山下,築書院,講學授業,門徒達千人。
三國南北朝時期
編輯三國時期,今青島地區屬魏國青州管轄。膠州灣東部屬東萊郡,西部屬城陽郡(後析置平昌郡)。晉武帝置長廣郡,公元296年城陽郡改置高密國,西晉亡後,相關諸國被廢除。十六國時期,建置關係變化無常,大致屬北青州和徐州管轄。公元468年,發生宋魏不其之戰,北魏獲勝,今青島地區全部成為其屬地。488年,王伯恭率萬人在嶗山起義,自封齊王,後被擊滅。此間,青島地區戰亂不斷,社會動盪,災害頻發,民不聊生,居民或舉家南遷或被迫服役,致使人口下降,社會經濟受到重創。
隋唐時期
編輯公元583年,今青島地區隸屬膠州;585年,膠州改稱密州。601年,今平度地區隸屬的長廣縣改稱膠水縣,隸屬萊州;607年,密州改稱高密郡,今膠南地區屬之。唐朝中期,今青島地區政治穩定,經濟較為發達。公元620年,琅玡縣被撤銷,併入諸城;623年撤銷膠西縣,併入高密縣,置板橋鎮,該鎮商船往來頻繁,有着與東亞、南亞、西亞等地區的廣泛貿易,成為北方大港,也是朝廷對高句麗用兵的軍需轉運站,經濟和軍事地位都十分重要。758年,高密郡復名密州。其間,即墨等縣均隸屬萊州。朱溫奪權後,由於戰亂政權更替頻繁極多人死,板橋鎮及其周邊地區繁榮的社會經濟趨於蕭條。
宋朝時期
編輯宋朝時,今青島地區的經濟又繁榮起來,對外貿易發展較快。1087年,復置膠西縣兼臨海郡,縣治板橋鎮。因宋遼對峙,登州萊州港封閉,板橋鎮成為北方唯一海上對外聯繫的口岸,也是宋朝五大口岸之一,密州市舶司和臨海軍設置於此。板橋鎮在對與高麗和日本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發揮了重大作用。其後宋金交惡,板橋鎮的貿易受到威脅,經濟趨弱。1142年,宋金協定設置海上貿易唯一的膠西榷場以互市互易,其下設置板橋鎮、張倉鎮等分榷場。1159年,金大兵犯宋,榷場停設,1164年恢復,1198年最終廢棄。其間,金以膠西港為軍港,訓練水師,意欲從海路攻陷臨安,但遭失敗。宋朝時,即墨等縣則均隸屬萊州東萊郡;金朝則屬萊州定海郡。
元明時期
編輯公元1227年,膠州復立,治膠西縣,轄膠西、高密、即墨三縣。1265年,即墨縣被撤,併入掖縣、膠水縣;1349年即墨縣恢復。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詔開鑿膠萊運河,歷時二年修通了這條世界最早的地峽運河。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設置在今青島地區設置膠州、平度州。1372年,為防禦倭寇,在今膠南沿海設立靈山衛,轄膠州所、夏河寨所、靈山衛本所。1374年,衛所官兵擊退倭寇並追至琉球,有力打擊了外來侵擾。1389年,撤銷膠水縣,改置平度州。1402年,在今即墨東部沿海設立鰲山衛,轄浮山所、雄崖所。1537年,朝廷疏浚膠萊運河,並開鑿馬濠運河,縮短了航程700餘里,促進了航運和商貿發展。
清朝時期
編輯清朝康熙年間發生了即墨黃培文字獄案,著名學者顧炎武受到牽連,最終黃培被殺,顧炎武無罪釋放。1734至1735年,靈山衛和鰲山衛被裁撤,但今青島諸多口岸因海防需要,仍為清軍駐泊之地。1859年在青島口設厘稅局分局。1865年,清廷在今青島地區設立9個東海關分關、分卡或代辦處,監管進出港船舶和貿易稅收等事物,青島口街市逐步繁榮起來。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愈侵佔膠州灣,清廷急令口岸戒嚴調兵200人駐防青島口,事後隨即撤走。1891年,清政府決定在膠澳設防,在這裏修建了供海軍碼頭使用的木橋,即今日棧橋前海棧橋的前身。當年6月14日,清政府內閣頒發上諭,批准膠州設防,後被確定為青島城市建置的開始。1892年,調登州總兵章高元率部移駐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章高元率部參戰,膠澳防務停滯。1895年末,章高元回防膠澳,繼續修建防務工程,並修通了通往膠州的大路,青島口發展成為港口重鎮和海防要地。1896年,俄國太平洋艦隊藉口越冬,駐泊膠州灣,試圖建立海軍基地,終未果。同年12月,德國正式向清廷要求租借膠州灣被拒。
德租時期
編輯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藉口,出兵在青島登陸。1898年3月6日,德國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租借膠澳[註4]及其周邊地區99年,定名為大德膠澳保護領(Kiautschou, Deutsches Schutzgebiet,即膠州灣租借地),開放為自由港,此舉成為西方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開創了先例。1899年10月12日,德皇令將在租界內新建的市區設保護領首府,命名為「青島(Tsingtau)」。是年10月,中國劃界委員於希傑、彭虞孫與德方勘界委員羅紳達訂立潮平合同和邊界合同,青島作為一個城市正式誕生。德國人拆除原來的中國村落,斥巨資按照其城市規劃新建了一個完全德式風格的現代化港口城市,奠定了當今青島的城市格局和建築風貌的基調[參2]。1904年,租借外圍的膠州升為直隸州,直屬山東布政司,轄高密、即墨二縣;1913年,撤銷膠州、設置膠縣,撤銷平度州、設置平度縣,與即墨等縣均屬膠東道。辛亥革命後,前清王室貴族、舊臣高官遷居青島,在租借地策劃並實施了癸丑復辟和丁巳復辟,但均遭失敗。
第一次日據時期
編輯1914年夏,日英聯軍對德國宣戰,德國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無暇東顧。於是,聯軍乘勢於11月7日出兵攻佔膠州灣租借地,其後日本通過《二十一條》取代德國對膠州灣地區(日本稱「膠州湾租借地」)進行軍事殖民統治,其勢力範圍承襲原租界條約規定的德租境域,並設置了隸屬於天皇的守備軍司令部。日本人有數萬人移民來青島定居,進行殖民活動。日本人不僅掌握了青島的政權,還在青島大力投資,還加強了對工業、商業、金融等方面的控制。同時,還通過與華商合辦企業的形式進行投資活動,以青島為據點,把經濟掠奪的觸角沿膠濟鐵路幹線伸向山東腹地。日本不但掠奪青島的自然資源,還對當地民族工商業從重徵稅,擠壓排擠,甚而進行鴉片販賣。日本還在青島推行奴化教育,美化侵略。總之,日本侵略勢力深入到青島的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當然,日本佔據青島時期工商業也得到發展,青島開始成為中國重要的輕紡工業基地[參3]。1919年1月,巴黎和會承認日本在膠州灣地區的權益,引發五四運動,學生提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的口號。
第一次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1922年2月4日的華盛頓會議上中日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同年12月10日,中國正式收回膠澳租界地,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市內區稱為青島市,直屬北洋政府。是年,北洋政府明令規定,膠澳商埠的疆域,仍沿襲德國租借時之經緯度。1927年,裁撤道制,膠東道各縣直屬山東省。1929年4月20日,南京中央政府接管膠澳商埠,設青島特別市(青島比原來說的島大很多),直隸中央政府行政院管轄[參4],成為抗戰以前中華民國的五個院轄市之一。1930年,改稱青島市,建制不變。1935年7月,經青島市政府和山東省政府會呈行政院核准,將即墨縣嶗山東部主要山脈全部劃歸青島市管轄。
第二次日據時期
編輯1938年1月10日,日本以1937年德縣路事件為藉口發海陸空三軍第二次侵佔青島市,設立了傀儡機構—「青島市治安維持會」,轄於華北「中華人民臨時政府」[參5],後於1939年1月設立青島特別市公署。1939年6月,為實施其「青島大都市」計劃,將即墨縣、膠縣劃歸青島市,稱為「大青島市」。1940年,青島市的全市周長為633千米,海岸線431千米,東西最寬130公里,南北最長90千米,陸域面積6052.39平方千米。
第二次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1945年9月,美軍進駐青島,國民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恢復了之前的境域(將即墨縣、膠縣劃出)。1946年又將全市劃分為台東、台西、市南、市北4個區和四滄、李村、嶗東、嶗西、夏莊、浮山、陰島、薛家島等八個鄉區。1947年中華民國海軍官校遷至青島,成為中華民國海軍重要基地,年底全市陸海面積為1377平方千米。1949年6月2日,受國共內戰情勢影響,美軍撤離青島,國民政府第11綏靖區部隊奉命撤離。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1949年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青島市區,青島降格成為地級市,歸屬山東省管轄,境域大幅縮小。原屬青島市的嶗山及膠州灣北、西側的陸地及島嶼分別劃歸即墨縣、膠縣和膠南縣等管轄。1951年,嶗山再度劃入青島市。1958年9月15日,膠南縣、膠縣、即墨縣劃歸青島市管轄;1961年5月23日再度劃出;1978年12月23日,最終被劃入。1983年8月30日,平度縣和萊西縣劃歸青島市。1986年10月15日,國務院批准青島市成為計劃單列市,即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並在青島市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1990年12月,青島市原市郊6縣全部撤縣建市(區),青島成為全國第一個兩級市城市群[參6]。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決定,青島市全國成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 1984年10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 1992年1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1992年11月1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青島保稅區,1993年3月29日正式對外運營。
- 1993年6月27日,青島市編委同意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黃島區體制合一。
- 2003年3月10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青島出口加工區,同年12月8日通過驗收,正式封關運作。
- 2003年8月,青島中央商務區項目正式啟動。2005年6月,控制性詳細規劃於經市政府批准。
- 2004年8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青島保稅物流園區。2005年11月11日通過驗收,正式開園運作。
- 2006年5月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同年10月開工建設。2007年7月18日通過驗收,實行「境內關外」政策,9月底正式封閉監管、開關運作。
- 2008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青島前灣保稅港區,是為全國首家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整合、政策疊加」要求,實現區(保稅區)、園(保稅物流園)、港(臨近港口)整合升級發展的保稅港區。2009年9月1日通過驗收,正式封關運營。
- 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青島市成為其核心區龍頭城市。
重大事故
編輯2013年11月22日,青島發生輸油管線爆燃事故,中國國務院調查組認定為嚴重責任事故,已控制中石化系統7人,全案名為「山東省青島市『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這發生在青島黃島區的一起中國石化公司輸油管道泄露、起火及爆燃的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傷,事故三天後,國務院授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等七個國家與省級部分成立事故調查組,至翌年1月10日公佈調查報告與懲處與問責詳情[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