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1月) |
唐音是日本汉字音(音读)的一类。广义的“唐音”(唐宋音)指镰仓时代以后直至近代传入日本的汉字音,也就是明清时期的南方标准语“南京官话”。包含室町时代传入的“宋音”与狭义的“唐音”,即江户时代(明清)传入的汉字音。“唐音”的“唐”与“吴音”的“吴”和“汉音”的“汉”一样,并非指朝代,而是对中国的泛称。本文以论述狭义的唐音为主。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唐音 |
假名 | とうおん・とういん |
平文式罗马字 | Tōon, Tōin |
概说
编辑江户时代传入的“唐音”与之前的“宋音”一样,主要限于佛典诵读及学问研究等,对一般用语的影响很小,仅限于特定的词语。唐音内部尚有不同的系统。
就来源而言,大体分为以下三系。第一是隐元隆琦(福州府福清县人)于承应三年(1654)渡日后建立的黄檗宗所传承的用于诵读清规的明代音。第二是延宝五年(1677)渡日的曹洞宗心越派开祖心越兴俦(杭州人)所传的清规和琴谱(明乐)的诵读音。第三是江户时代的汉语学者冈岛冠山(1674-1728)及韵镜学者文雄(1700-1763)等研究者通过长崎的通事(翻译官)等所学的中国音。有坂秀世氏将此三类分别称为黄檗唐音、心越系唐音和译官系唐音。这些音皆主要源于明末清初的南京官话音。相比于镰仓时代的宋音反映出更新的音韵变化[来源请求]。
华音者俗所谓唐音也其音多品今长崎舌人家所学有官话杭州福州漳州不同彼邦舆地广大四方中国音不齐中原为正音亦谓之雅音四边为俗音亦谓之乡音其中原所用之音有二类官话之舆俗话也俗话者平常言语也官话者读书音此之用其官话亦有二一立四声唯更全浊为清音者是也一不立入声不立浊声唯平上去唯清音者谓之中州韵用为歌曲音二种通称中原雅音支那人以为正音其俗话者杭州音也亦曰浙江音......其浙江音也以予观之皦如正音哉以符合唐宋正韵书也
“
”
学术的上所谓中世唐音(也称宋音)和近世唐音的区分如下。
唐音的特征
编辑唐音由于母胎音的关系,带有明显的类似于现代官话和吴语发音的特色。
声母
编辑- 1. 区别轻唇音f-和重唇音p-。原因是日语出现了半浊音 p-和半浊音符“゜”。如:
- 轻唇音:福(フ)、伏(フ)、非(フイ)、佛(フ)、烦(ハン)、方(フヮン)、风(ホン)
- 重唇音:彼(ピイ)、被(ピイ)、比(ピイ)、普(プ)、拜(パイ)、本(ポン)、璧(ピツ)
- 2. 微母字声母脱落变为ア行音。如:
- 微(ウイ)、无(ウ)、问(ウン)、闻(ウン)、万(ワン)
- 4. 疑母字声母脱落,原则上不变为ナ行音。如:
- 狱(ユク)、巍(ウイ)、五(ウ)、月(エツ)
- 5. 晓母、匣母字更多出现ハ行音。原因是江户时代日语ハ行音变为h-声母。如:
- 晓母:喜(ヒ)、虚(ヒイ)、虎(フウ)、海(ハイ)、还(ハン)、风(ホン)
- 匣母:降(ヒヤン)、寒(ハン)、瑚(フウ)、慧(フイ)、害(ハイ)、会(フイ)
韵母
编辑- 2. 臻摄的文痕等韵字以エン韵表示。如:
- 恨(ヘン)、痕(ヘン)、问闻(ウエン)
甚至宕摄入声字也有的以“エツ”表示,如 阁(ケツ)。反映这些韵的韵腹为中母音。
- 4. 职韵字以イキ/イ韵表示。如:
- 极(ギツ)、识(シツ)、直(ジ)
韵尾
编辑例词
编辑唐音的例词如下列举(此处一并列举可能为宋音的词):
椅子(イス)、蒲団(フトン)、行燈(アンドン)、行脚(アンギャ)、餡(アン)
明(ミン)、清(シン)、普請(フシン)、白湯(パイタン)、石灰(シックイ)、饅頭(マンジュウ,日本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