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东镇

位於臺灣新竹縣的行政區

24°44′11.80″N 121°5′29.68″E / 24.7366111°N 121.0915778°E / 24.7366111; 121.0915778

竹东镇
Zhudong Township
旧称:橡棋林、树杞林
竹东镇官方图章
竹东镇徽
竹东镇位置图
坐标:24°44′12″N 121°05′30″E / 24.7366°N 121.0916°E / 24.7366; 121.0916
国家 中华民国
台湾省
上级区划新竹县
下级区划25525
政府
 • 行政机构竹东镇公所
(立法机关:竹东镇民代表会
 • 镇长郭远彰竹东镇镇长列表)
面积
 • 总计53.5133 平方公里(20.6616 平方英里)
海拔196 米(643 英尺)
人口(2024年9月)(37,436户)
 • 总计97,475人
 • 排名新竹县的第2位
 • 密度1,822人/平方公里(4,718人/平方英里)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邮递区号310
户政资料代码10004020
毗邻竹北市宝山乡北埔乡五峰乡横山乡芎林乡新竹市东区
网站http://www.hcctt.gov.tw/

竹东镇台湾客家语海陆腔:zhug dungˋ zhinˊ),旧称“树杞林”,位于台湾新竹县中心,为新竹县溪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及商业重镇。镇内人口约9.7万人[1],是新竹县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区[注 1],亦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镇[2],结构上以清朝时来自广东移民客家后裔族群为主,亦有不少泰雅族赛夏族等原住民族居住。

竹东镇在汉人移民未开发前,是泰雅族、赛夏族以及其他原住民族人的聚集地、狩猎地。早期以制造樟脑闻名,其后石油的钻探、水泥及玻璃工业的设厂及林场集散场的拓展下,成为新竹县溪南地区的工商重镇,并曾与东势罗东共称为台湾三大林业集散地。随着1973年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于头重里、以及1980年新竹科学园区设置于西邻的新竹市东区新竹县宝山乡,该地的二重埔地区已逐渐转型为高科技研发中心,而竹东旧市区则维持传统产业发展。

历史

编辑

竹东古名树杞林,本是原住民聚集地区大本营 。系因于汉民族初到本地时,见树杞繁茂成林,故以此命名。然而远在汉民族入垦之前,竹东地区即有原住民狩猎游耕,今五丰里番社子可能为为其聚居故地。亦多数客家与当地原住民结婚第二代 外省与原住民组成竹东现今人口。

乾隆中叶,汉民族越过头前溪开始进入竹东地区。1769年(乾隆34年)已有广东省的惠州人入垦上、下七份及麻园肚一带,并渐形成村落。5年后饶平人林钦堂向竹堑社土木什班、通事丁老吻承垦头重埔、员山一带荒地,由六张犁(今六家)率男丁40余人前往建立村落。乾隆末年,陆丰人彭乾和、彭干顺兄弟由芎林下山迁往树杞林开垦。1806年(嘉庆11年)彭乾和等奉官谕合伙组成“金惠成垦号”,从事大规模的垦拓。

开发初期,行政区属于淡水厅管辖,属竹堑堡东南厢。1875年(光绪元年)淡、新分治,本地改隶属新竹县,为竹北一堡树杞林庄。1889年(光绪15年)新、苗分治,本地改称为竹堑堡树杞林庄。

 
日治时期受1935年震灾后重建的市街。[3]

1895年(光绪21年)台湾岛割让给大日本帝国后,本地改隶为台北县新竹支厅。2年后恢复新竹县,本地又改称为树杞林办务署树杞林街。1898年(明治31年)再废新竹县,置新竹办务署,本地设树杞林署树杞林区。1920年(大正九年)行政区域调整,以本地在新竹东方而改名为“竹东”,置新竹州竹东郡竹东街[4]

战后新竹州改为新竹县,辖区为今日的桃竹苗地区,竹东郡改为县辖区竹东区,竹东街改为竹东区下辖竹东镇;1946年(民国35年)新竹市扩编,竹东镇并入新竹市,改为新竹市竹东区;1950年(民国39年)县辖区制度被废除,新竹县拆分为新竹、桃园苗栗三县,新竹市降为县辖市,原新竹市竹东区自新竹市划出,改为新竹县竹东镇。

地理

编辑

概论

编辑

竹东镇位居新竹县中央位置,为典型的内陆镇,市中心地势为典型台地地形,海拔标高约130米。幅员狭长,略呈北北西-南南东走向。极东点位于上坪里东南方花园吊桥附近;极西点位于员山里西方之柴梳山与柯子湖溪交界处;极南点位于上坪里西南方之五指山主峰西南900米高的山地;极北点位于员山里西北端之头前溪拦水坝西方320米处[5]

人口

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46 24,463—    
1951 30,203+23.5%
1956 38,437+27.3%
1961 46,669+21.4%
1966 53,937+15.6%
1971 62,001+15.0%
1976 65,862+6.2%
1981 70,630+7.2%
1986 73,573+4.2%
1991 76,632+4.2%
1996 82,912+8.2%
2001 89,347+7.8%
2006 95,824+7.2%
2011 96,421+0.6%
2016 96,817+0.4%
2021 96,590−0.2%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根据新竹县政府民政处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3年底竹东镇户数约3.7万户,人口约9.7万人[1][2]。镇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二重里与上坪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15,418人与319人,其中二重里也是新竹县人口第三大村里[注 2][1]

政治

编辑

历任首长

编辑
历届镇长
姓名 党籍 备注
1 邱荣源
2
3 古燧昌
4 李阿罗
5 古燧昌
6 彭莹焕
7 陈政宏
8 黄政枝
9 任内因弊案解职[7]
曾廷泉 补选
10
11 罗善光
12
13 卢东文   中国国民党
14
15 苏仁鉴
16 徐兆璋
17
18 罗吉祥 因涉嫌贿选解职[8]
张顺朋 县府委派代理
补选上任
19 郭远彰 无党籍

镇政组织

编辑
 
竹东镇公所,位于鸡林里东林路88号。现址是新竹客运于民国四十年代无偿提供的偏远土地,镇公所原址则是今日的新竹客运竹东总站。[9]

竹东镇公所是竹东镇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镇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竹东镇的自治监督机关为新竹县政府。镇长由全体镇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竹东镇公所并置镇政会议,为镇政最高决策机构,在镇长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5个附属机关[10]

竹东镇民代表会是竹东镇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竹东镇全体镇民立法和监察镇政。镇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竹东镇民代表会共有14位镇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3席镇民代表、第二选区3席镇民代表、第三选区4席镇民代表、第四选区5席镇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5位镇民代表互选产生[11]

行政区

编辑

现今竹东镇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改为五州二厅,设竹东庄属新竹州竹东郡[12]:12。竹东庄辖上坪、燥树排、员崠子、下公馆、上公馆、鸡油林、麻园社、下员山、竹东、豆子埔、三重埔、二重埔、头重埔、柯子湖等14个大字[13]。1933年12月12日,竹东庄改制为竹东街[12]:17。1945年12月11日,改为竹东镇,属新竹县竹东区。1946年3月18日,竹东镇编入新竹市,改为新竹市竹东区[12]:12。1947年9月至1950年10月上坪里瑞峰里改划北埔乡[14]。1950年10月25日,复置竹东镇,属新竹县[12]:14

竹东镇共辖25里[15],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16]

次分区 里名
外五里区 二重里 柯湖里 头重里 三重里 员山里
陆丰区 陆丰里
竹东区 大乡里 中正里 竹东里 东华里 商华里 荣乐里 中山里
仁爱里 忠孝里 南华里 荣华里 鸡林里 五丰里
上馆区 上馆里 东宁里
内四里 上坪里 软桥里 员栋里 瑞峰里
竹东镇行政区划

经济

编辑
 
工业技术研究院

竹东镇位于新竹平原与山地接壤的山麓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是新竹县“溪南地区”(包括竹东镇、芎林乡宝山乡峨眉乡北埔乡横山乡五峰乡尖石乡八乡镇)的交通网络枢纽与商品集散中心。因此,自清代以来,竹东的商业活动便相当兴盛。另外,由于邻近山区富涵石油天然气煤炭砂、石灰石等天然工矿资源,吸引业者来此设厂。竹东以商、工为主流的经济发展轨迹,也因此与台湾一般平地乡镇有所不同[17]

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兴院区位于头重里,成立于1973年,是台湾最大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也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开路先锋。透过技术引进、人才培育、衍生公司、育成中心、技术服务与技术移转等不同方式协助业者,对台湾产业发展历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8]

商业

编辑
 
左为长春路二段,右为东宁路三段
 
长春路三段(县道122号一部分)街景

发展

编辑

竹东镇商业发展依时间顺序排列为:

  1. 柯湖福龙宫前
  2. 软桥老街
  3. 上坪老街
  4. 树杞林街
  5. 东宁路、长春路及东林路周边
  6. 五丰、荣华新兴商圈[19]

现况

编辑

竹东镇内现在有竹东市区商圈及东宁商圈两部分:

  • 竹东市区:竹东火车站周边商圈是相较传统的市区,仁爱路、东林路上的竹东中央市场,是镇内最大型的传统市场。到了晚上东林路则有东林路夜市,可说是从早到晚都有摊贩商家开业。

商圈随着市区扩大发展至商华街东宁路长春路两侧,东宁路有着客运行经的交通优势,东宁路三段商家林立,一直到竹东高中前仍还有不少店家。长春路则是从中山路口开始,到朝阳路口为止,是与东宁路同时发展的两条街。 过了树杞林桥(人行天桥)后的长春路三段前是新兴商圈,较知名的速食店皆在此设立店面。

  • 上馆地区:上馆地区商圈大致在中丰路、东峰路上,这边人口成长快速,邻近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新竹台大分院生医医院竹东院区、台北荣民总医院新竹分院(旧称竹东荣民医院)、中油钻探工程处等,客源充足,形成的商圈以饮食为大宗。
 
华南银行竹东分行大楼

学校单位

编辑

本段依教育阶段列举竹东镇内学校单位

高级中等学校

编辑

国民中学

编辑

国民小学

编辑
  • 新竹县竹东镇竹东国民小学
  • 新竹县竹东镇上馆国民小学
  • 新竹县竹东镇竹中国民小学
  • 新竹县竹东镇大同国民小学
  • 新竹县竹东镇陆丰国民小学
  • 新竹县竹东镇二重国民小学
  • 新竹县竹东镇天主教上智国民小学
  • 新竹县竹东镇中山国民小学
  • 新竹县竹东镇员崠国民小学
  • 新竹县竹东镇瑞峰国民小学

交通

编辑

竹东镇北侧虽有新竹县最大河川头前溪围绕,但该溪并无舟楫之利,因此对外交通以铁、公路为主。

铁路

编辑
 
新竹县竹东镇竹东火车站,拍摄于站前道路及广场

台铁内湾线西起新竹市新竹车站,东抵位于横山乡境最东端,已临近尖石乡内湾车站,为运输横山石灰、水泥及横山、尖石山区林木的重要管道,并兼办客运业务。该铁道以西北-东南走向贯穿竹东镇北侧丘陵及河谷平原地带,并以位于竹东市区的竹东车站为转运中心,对竹东镇早年的工商业发展助益极大。

除竹东车站外,内湾线于竹东镇境内尚设有荣华上员竹中3个车站。其中竹中车站为连接位于竹北市台湾高铁新竹站台铁新竹站六家线与现有内湾线的交会点,颇具发展潜力。

自2007年3月1日起为便于兴建六家线,内湾线竹东站-新竹站间暂时停驶3年8个月,期间以新竹客运5673路作为新竹市到竹东的交通维持专车,于2011年11月12日复驶。

 国营台湾铁路公司

←往新竹方向- 竹中车站 - 上员车站 - 荣华车站 - 竹东车站→往内湾方向

←往新竹方向- 竹中车站 →往六家方向

轻便铁路

编辑

明治40年11月(1907年)开设“新竹拓殖轨道株式会社”,以新竹为中心,轨道设至竹东、北埔、内湾、旧港、浸水等地,竹东至北埔、关东桥至芎林等线则于大正二年(1913年)铺设完成,直至昭和十三年(1938年)受到竹东公路铺设柏油,运输更为便利的影响而撤去。大正十二年(1923年)年由地方士绅彭锦球、彭清政所组成的“竹东轨道组合”于次年铺设上公馆至上坪的铁道,总站设于今天竹东国小礼堂前,之后搬到竹东高中前,并在昭和三年(1928年)延长至十八儿(今五峰乡),以利木材及各项物资的运输[20]

公路

编辑

公车客运

编辑

一般公路客运

编辑
  • 捷乘客运亦捷科际
    • 竹东站:新竹县竹东镇东宁路三段135号
    • 下公馆站: 新竹县竹东镇东宁路一段1号
    • 路线
      • 【5608】新竹-下公馆(经关东桥)
      • 【5609】竹东-珊珠湖(经北埔)
      • 【5609A】竹东-珊珠湖(经北埔)[绕驶台大医院]
      • 【5625】竹东-那罗(经梅花七邻)
      • 【5625A】竹东-那罗(经梅花七邻)[绕驶台大医院]
      • 【5626】竹东-狮山
      • 【5626A】竹东-狮山[绕驶台大医院]
      • 【5627】竹东-小南坑
      • 【5628】竹东-五峰(经上坪)
      • 【5630】竹东-清泉(经五峰)
      • 【5630A】竹东-清泉[绕驶台大医院](部分班次绕驶土场)
      • 【5631】竹东-八五山(经煤源)
      • 【5633】竹东-芎林
      • 【5633A】竹东-芎林(延驶下公馆、敏实科大)
      • 【5634A】竹东-关西(经 台3线、横山、沙坑)本线系已停驶之5634截短区间营运)
      • 【5635】竹东-头份林
      • 【5673】新竹-下公馆(经 台68线东西向快速公路)
  • 金牌客运
    • 路线
      • 【5700(台湾好行狮山线)】竹北火车站-竹东游客中心-狮山游客中心
  • 近年已停驶之公路客运路线
    • 【已停驶】【5610】竹东-北埔(经 台3线)
    • 【已停驶】【5634】竹东-中坜(经 台3线、关西、龙潭、山仔顶)
    • 【已停驶】【5634】竹东-中坜(经 台3线、关西、龙潭、山仔顶)
    • 【已停驶】【5670】竹东-竹中口(经员山)
    • 【已停驶】【5673A】新竹-竹东(经 台68线东西向快速公路、竹东火车站)
    • 【已停驶】【5673B】新竹-中华科大-竹东(经 台68线东西向快速公路)

新竹县HTS快捷公车

编辑
  • 科技之星交通
    • 路线
      • 【快捷6号】竹东火车站 - 内湾大桥
      • 【快捷6号(支)】竹东火车站 - 内湾大桥 - 尖石乡公所
      • 【观光6号】竹东火车站 - 内湾大桥
  • 金牌客运
    • 路线
      • 【快捷8号】台大竹东分院 - 高铁新竹站 - 竹北火车站(经122县道、中正大桥)
      • 【快捷8号(支)】台大竹东分院 - 高铁新竹站 - 竹北火车站(经快速道路、兴隆大桥)
      • 【观光8号(台湾好行观雾线)】 高铁新竹站-竹东火车站-软桥村-清泉-观雾山庄

国道客运

编辑
  • 国光客运
    • 竹东站:新竹县竹东镇东宁路1段275号。
    • 路线
      • 【1820】竹东- -台北。
        端点站为国光客运竹东站,行经芎林、关西站(关西交流道口)、龙潭、板桥等站,终点站是捷运北门站。(台北往竹东方向在台北转运站发车)
      • 【1820A】竹东- -台北。
        端点站为国光客运竹东站,行经芎林、关西站(关西交流道口)、绕驶关西市区(关西镇公所)、龙潭、板桥等站,终点站是捷运北门站。(台北往竹东方向在台北转运站发车)
      • 【1821】竹东- -员树林-台北 。
        端点站为国光客运竹东站,行经芎林、关西站(关西交流道口)、龙潭、员树林、国军桃园医院、板桥等站,终点站是捷运北门站。(台北往竹东方向在台北转运站发车)
        (本路线在大溪交流道⇄龙潭交流道间行驶平面道路。)

医疗

编辑

竹东镇现有两座大型医院:

也有两座较小规模的医院:

  • 林医院
  • 竹信医院[22]

文资

编辑

旅游

编辑
 
武功堂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仅次于竹北市
  2. ^ 仅次于竹北市东平里鹿场里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来源
  1. ^ 1.0 1.1 1.2 竹東鎮人口統計. 新竹县竹东镇户政事务所. [2021-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中文(台湾)). 
  2. ^ 2.0 2.1 中华民国内政部.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2024). 内政部户政司. [2024-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07) (中文(台湾)). 
  3. ^ 竹東郡勢要覽. 竹东郡役所. 1937-05-31. 
  4. ^ 《開發沿革》,新竹縣竹東鎮公所官方網站. [2010-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4). 
  5. ^ 林于炜、王良行,《竹东镇志:地理篇》,2005年11月,第7页
  6.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内政统计月报. 2020-02-10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5). 
  7. ^ 竹东镇志 历史篇201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竹東鎮長羅吉祥涉賄選 再判當選無效. 自由时报.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0). 
  9. ^ 竹東鎮公所, 台湾地名检索系统 (内政部),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10. ^ 組織簡介-組織架構. 新竹县竹东镇公所.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中文(台湾)). 
  11. ^ 組織概況. 新竹县竹东镇公所.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中文(台湾)). 
  12. ^ 12.0 12.1 12.2 12.3 王嵩山 (编). 《竹東鎮志·政事篇》. 新竹县: 新竹县竹东镇公所. 2011 (中文(台湾)). 
  13. ^ 施添福 2010,第282-284页.
  14. ^ 施添福等,《新竹市志:卷三 政事志》,新竹市政府,1996年3月,第64页
  15. ^ 《里辦公室》,新竹縣竹東鎮公所官方網站. [2010-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4). 
  16. ^ 新竹縣綜合發展計劃-鄉鎮市發展計劃-竹東鎮. [2015-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7. ^ 王良行、陈俞伊,《竹东镇志:经济篇》,2007年6月,第1页
  18. ^ 《工研院簡介》,工業技術研究院官方網站. [201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19. ^ 竹东镇志 经济篇443至437页
  20. ^ 竹东镇志 地理篇219、220页
  21. ^ 内政部台湾行政区域图. 新竹縣竹東鎮行政區域圖. [永久失效链接]
  22. ^ 新竹縣醫院-竹東鎮醫院. 新竹县政府卫生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书籍
  • 施添福等编纂. 第九章·竹東鎮.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四·新竹縣》.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0. ISBN 978-986-02-4935-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