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旧城东门
22°40′30″N 120°17′26″E / 22.67511°N 120.290464°E
凤山县旧城东门 | |
---|---|
凤仪门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左营区城峰路 |
材料 | 石灰、垣面马道铺甓砖 |
建成时间 | 清朝康熙61年(1722年、创立) 道光5年(1825年、现存建筑)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随时开放 参观费用:免费参观 |
官方名称 | 凤山县旧城东门 |
类型 | 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城郭 |
详细登录资料 |
凤山县旧城东门,俗称凤仪门,是一座位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城峰路交叉口的城门,昔日为凤山县旧城通往埤头街(今凤山区)的主要要道,该建筑因见证高雄市的发展历史及保存完整的城墙遗构,至今已列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1][2]
沿革
编辑凤山县旧城原先是清代凤山县的县治所在地,该城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首次建立,并以“左倚龟山,右联蛇山”,整座城池大约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重修凤山县志》记载,城周八百一十丈,城高一丈三尺;护城河宽一丈,深八尺。1824年,由于杨良斌之乱再起,知府方传穟乘机倡议官民捐资,集资十四余万银元,知县杜绍祁为督建,并以硓𥑮石及三合土为主兴建著新的兴隆庄城池,全城池于道光五年七月十五日(1825年8月28日)兴工,继彰化县城之后的台湾第二座的砖石城,当前所留存的东门,也于此时所建立。而其名“凤仪门”的名称由来,是因为遥对东南方的凤山丘陵故得名。[3]
根据文献记载,石城时期的规模,城周一千两百二十四丈(约四公里),另有八百六十四丈之说。由于高雄地区的打鼓山和龟山都是珊瑚礁岩地形,中国传统风水学认为城内的风水需要得到保护,所以城墙所使用的咾咕石材料均来自打鼓山,而非直接取自龟山。由于丰富的咾咕石材料供应,兴建旧城城门时不用担心材料不足的问题,城门的斗拱则是由来自中国大陆的花岗石条砌成。并在城墙的适当位置处建有四座礟台,高一丈三尺。[4]
台湾日治时期,东门一带仍存有结构[5],1927年,日本画家腰冢霭岳曾以东门为主题绘制〈高雄风景(双幅)〉,该作品后成为第一回台湾美术展览会东洋画部的作品。[6][7]1933年,凤山县旧城(包含东门)依《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列入“国指定史迹”,并列入高雄州指定史迹。[8]后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南进政策的推展,1938年日军将左营港(原名“万丹仔港”)建为军港,且在后劲设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为了保护左营军港,位于制高点位置的旧城及龟山则被规划为军区,将旧城内的左营庄役所、寺庙、旧城教会,及居民五十余户,全部强制迁出,东门一带则作为高雄要塞所属之海军龟山要塞的废品库,被规划为军事管制区。[9]
二次大战后的战后初期,延续著日本的军区规划,中华民国海军在民国36年(1947年)将左营设为第三军区,自1948年起,在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指示下,先是从第二军区青岛撤来造船所的机具,而后海军司令部、海军官校等部门也迁到左营。而随着海军部队进驻左营,随之而来的眷属也跟着来到左营居住。除了利用日本海军遗留的宿舍,也开始兴建一批临时居住的克难式眷舍,而在左营海军眷村中,在旧城内的眷村有海光三村、胜利新村与东自助新村三处眷村,以及靠近东门城外之果贸新村、四知十四村。然而部分单身官兵及无军籍的民众,因为没有可配给的眷舍,便在旧城搭起违建居住。这些违建主要分布在北门到西门间,以及东门到小龟山间的城垣周边。[10]由于长期缺乏维护,东门与其城垣残迹因而逐渐颓圮,城墙上呈现藤蔓缠绕及增建的景象。此外,由于东门内部区域曾作为武器船舰废品场使用,因此城门口遭被封住,并在昔日成楼处加装卫哨岗所。
20世纪后期,由于军营后撤十几米,同时在文化资产保存法公布实行后,1985年8月19日,内政部公告,含东门、南门、北门及城墙、护城濠及北门外之镇福社和拱辰井为一级古迹(4,765 平方米),随后因文化资产保存法的调整改为国定古迹。之后高雄市整理请学者李干朗进行对于旧城的调查研究,后于1987年2月到1993年之间开始进行旧城的修复工程,由正宇营造厂承包,然而由于当时旧城仍在军事管制区内,因此在取得同意后始进行调查会勘。在1988年进行现场勘察后,东门段部分外垣发现断裂外倾,因此需做局部拆除并重新补做。 然而,由于抵触户拆迁及承包商停工等因素,修复工程延迟至1991年才得以完成。整个修复范围包括整个城廓,是近代旧城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程。从城墙外观的颜色和材质的差异,至今仍可看出当时整修的痕迹。[11]。2003年,因东门城门段出现崩塌危险,而又再度进行兴修工程。
21世纪初期,当海光三村等眷村因迁移而拆除建筑群后,东门及城墙内侧区域被规划为绿地公园并自由开放参观,城门对面则成为一大片曾眷村改建而成的国宅社区。2008年7月29日,由于凤凰台风的灾害,造成东门一段长约15米的城墙倒塌。[12]后在2009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托高雄大学都市发展研究所进行东门调查研究及修复计划,计划内容主要针对城墙过去材料之使用情形,并针对东门段城垣残迹潜在损坏遗迹作综合性调查,作为后续修复之参考依据。[13]
2016年,在文化部再造历史现场计划补助下,高雄市政府启动着左营旧城见城计划,透过修复串接国定古迹城墙,规划东、南、西、北门及城内五大子计划,成为全台湾最大规模的国定古迹修护计划。[14][15]其中,除了对于东门古迹本体的修复,经文化局完成土地拨用后,也进行城墙段修复及周边景观改善工程,规划为历史遗迹公园。[16],同年,因应受到台风莫兰蒂和梅姬台风的影响,使城墙再次塌落约18米,并进行紧急修复工程。[17][18][19]
2023年3月26日,高雄左营的“见城之道”正式启用,该步道以模拟原有城墙3米高,总长约770米,可沿眷文馆段城垣残迹串接东门、莲池潭与北门,可体验龟山缝合后的旧城意象,作为见城计划之设施使用。[20][21]
建筑形式
编辑东门现位于高雄市左营区自助里与海胜里之间,包括东门段城垣残迹在内,该结构群则是今高雄市立大义国民中学对面民宅之址,延伸至永清国民小学与海强幼稚园之间,周围则为围绕着今城峰路。 由于是凤山县旧城中唯二相对完整的城墙遗迹,在经历过眷村拆迁后,东门城内现形成广阔的开放公园性空间,而城外则接攘东门路,使东门旧城范围内景观、保存视野最为良好的区域。
东门主体
编辑-
东门外侧立面
-
叠涩线下之外门额“凤仪门”
-
内门额“东门”
-
东门门洞与内壁、结构采用双斗拱
-
东门内侧墙体
作为凤山县城的主要城门之一,东门建造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其门座面宽达16.9米,深度达8.3米。城门外缘设有女儿墙,东门城垣上有九个垛口,是用砖砌成的凹凸状短墙,而在转角处成曲尺形,垛口中间则有箭孔,供城上士兵用来对城外进行瞭望和射击敌人,是当时城防工事的重要结构之一。[22]
东门结构的双斗拱、门轴洞、门闩洞都是以花岗石精致砌成,门洞上方共有两座门额,内门额为“东门”,上款题“大清道光五年荔月穀旦”,下款题“福建汀漳 龙道道宪前理台府事方传穟、知凤山县事杜绍祁建”,外门额为“凤仪门”,上款题“大清道光乙酉年阳月兴工,丙戌年荔月竣事”,下款题“督造总理陈琨,劝捐总理刘伊仲”。其中外门额的“凤仪”之名,则源自取自《书经》中〈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以及“凤山县城距县城三十里,横列邑治东南,宛如飞凤。”之意,由于凤山丘陵位于左营的东方偏南,宛如凤凰,因此“凤仪”之名也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
西汉杂事小说集《说苑》〈辨物〉一文中,曾对“凤仪”一词含义所提及:“于是乃问天老曰:凤仪何如?天老曰:云云,延颈奋翼,五光备举,光兴八风,气降时雨,此谓凤仪。”[23]。因而体现当时清领时期人们对于凤凰形象的崇敬。
东门城门的壁体则由咾咕石砌成,每块石材多座六角形,有如蜂巢般紧密固合,因此具有非常强的固合力,可避免地震时产生的横向移动,原先于城门上的歇山重脊式城楼已不复存在,仅存基座结构。此外,城楼基座瓷砖排列方式为“入”字形,意思是“请进入”。东门门前的瓷砖排列方式则为“T”字形,意思是“外人勿进”。
此外,东门的壁体共绘制数道彩画,这些彩画具有着重要的涵义,大多是取台湾话或中文谐音,被视为象征吉祥或招财等的含义,其中包括将芭蕉绑在元宝上,取“香蕉”的台语谐音“金招”,象征“招财”、葫芦取其谐音象征着“福禄” 、凤凰象征“吉祥”。展现了当时工匠的巧思与精湛技艺。
若需要通往城楼处,人们则需要透过城门旁所设立之踏道以此进入,该入口被称之为“踏道门”,其门楼采用硬山式燕尾脊设计,门宽1.79米。踏道主要采用花岗岩或青石等坚硬的石材,采平缓的坡结构,一共设有七阶,是为了方便城上官兵快速调度,以及骑马上城指挥作战而设计。该结构适合马匹上下,并且能够支撑重物,使得军事物资、炮弹弹药等能够方便地运输上下城墙。[24]
护城河及桥墩
编辑东门城外共设有全长约510米,平均宽度约5米之护城河。该河早期主要用于排水和灌溉农田,后来演变为城墙外的护城河。其中,护城河东端的部分称为龟头涵圳[25],水源自莲池潭,经由东门前流入内惟埤。然而,由于水质问题和台风的影响,自2008年2月至2020年期间曾停止通水。[26]
东门门前的护城河桥墩是其重要的建筑特征之一,该桥墩采用六角形的船形桥墩设计,旨在减少水流对桥柱的冲击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城门的防御功能。此外,东门周边的水关设施则为重要的排水设施之一。该水关属城墙构造之一部分,由左右各三条花岗石构成,旨在利用石材的重量和排水机制作为城池的排水设施,昔日称为“水关”或“水洞”,该设施通常置在城墙底部,当前分别位于东门南北侧城墙所保存,且两侧水关以不同方式施工。北侧水关紧邻东门,以船首形状之石块。[27],南侧水关位于东门城墙南端,以约114公分的花岗岩为梁,辟成方洞样式。[28]
为了恢复古迹原本的护城河功能和确保古迹保存安全,高雄市政府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对护城河进行修复工程[29]。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分为两大项,一是河道加固引水工程,另一为景观改善工程。以加固城墙基础和护城河边坡、清淤清疏、重新设计排水系统等措施,借此提高护城河的维护和管理水准,符合国定古迹的管理维护标准。此外,还新作钢筋混凝土造ㄩ型底层,ㄩ型底层表面配合河道护堤风貌新砌咾咕石,新建机房以提供通水所需之给排水及过滤系统等机能。景观改善工程则是于护城河东侧补植乔木(蓝花楹1株、水柳22株)、草皮及自动喷灌系统;临城峰路城墙周围三处人行道进行铺面补修工程。[30]
2020年11月3日,护城河借由从莲池潭引水后,再次重新启用。平时场合则会则放掉潭水,让太阳照射潭底的污泥,以进行杀菌效果。[31][32][33]
东门段城垣残迹
编辑-
东门结构上的布告栏,原写有匠师之名,但至今已模糊不清。
-
东门段城垣残迹
-
踏道的入口“踏道门”
-
东门城墙的护城河
-
护城河南侧的水关系统
当前,东门段城垣残迹全长414.536米,墙体长度可分为东北边49.298米、西南边353.363米。其墙体并非平直砌筑,接近东门处的墙体呈现稍微弯曲的形状,这段城墙构造是当前旧城保存最为为完整,具有多个结构之城垣,墙体具有内外侧墙体、马道、雉堞、炮台、马道入口门楼及踏道等结构组件,其中城墙上的砖头路称“马道”,是供官员骑马巡逻四方的重要干道,宽度为3.617米,此外,为了让雨水顺利排出,马道均设有由外往内倾斜的排水斜度,因此城墙外侧较高,内侧较低,城墙上设有炮台一座[34][35]。
结构方面,东门段内外垣均采用了咾咕石叠砌的结构,旧城东门段城墙叠砌是由下往上逐渐缩小,内外用较大且平整的咾咕石互相咬合,中间空洞处则用碎石填满,最后再以勾缝及粉刷等工艺将其表面涂上泥浆以整平。借由在从取样点所获得的土样比例分析结果得知,城墙土壤主要成分为黏土,主以粉土质黏土为主。同样,而城墙踏道的表面则使用尺寸较大、平整度较高的咾咕石铺设,并使用咾咕石灰浆做平缝式的表面粉刷,使其更加稳固耐用。城墙顶层的马道上则采用尺砖,直接铺设于石灰砂浆层之上,并且将砖缝使用白灰砂浆勾平,使其表面平整美观。尺砖的尺寸为32×24×3公分,并依照形制非属完全直线型,带有曲度的城墙为根基以进行铺设。[36]
然而,部分东门段结构现况因自然、人为以及其他因素,产生结构本体之劣化造成相当程度之损坏,为确保古迹安全及恢复东门城墙、水道之功能,落实国定古迹管理维护,文化部则定期对该结构进行修复工程。[37],由于东门段城垣残迹在20世纪拆除时遭到截断,因此当代并无法与其他各段城垣连接。此外,位于东门左侧的城墙遗构仅剩下一小段属完整,其余部分已成眷文馆段的城墙残迹。
2016年,由于东门段近永清国小处部分城墙受到台风影响而崩塌,文化部于2017年完成紧急支撑工程,并对该受损区域进行抢修工程规划设计。由于本区段墙体在此前(2008年)已第二次崩落,在此次的修复规划则重新检视墙体损坏情形,并检讨墙体崩落原因及评估前次工程设计方案及施工,后经2018年10月经文化部备查后,才开始接续进行修复。
东门段近永清国小处之墙体与马道崩落修复工程后于2019年1月19日开工,直至2020年9月28日竣工。在这次修复城墙的工程中,主以使用现代工法来进行修复,包括在墙基下施作微型桩、扩大基础、扶壁墙、外垣城墙内侧混凝土浇置、马道铺置不锈钢筋和不锈钢筋网补强等。藉以稳固城墙结构和强化其行为。同时,为了改善城墙周围的排水,工程团队增加了东门城内马道门楼前的阴井,并扩大整修附近地坪的高程和泄水方向。此外,围绕城墙的土壤高度也进行了调整,使其高于护城河边坡以便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同时还铺植假俭草,以防止积水渗透到墙基内。[38]
眷文馆段城垣残迹
编辑眷文馆接攘东门段城垣残迹北侧,该城墙全长约为443米,起点位于胜利路西侧路缘,终点则衔接凤山县旧城东门段城墙。由于与民宅共构的情况严重,该城墙的完整性已经受到影响。这个区域的大部分城墙只剩单面的内城墙或外城墙,只有少部分段落仍存有破损的女儿墙、雉堞及残存的马道。此外,由于当地居民在过去眷村时期因开窗、兴建出入口等住宅建筑需求,城墙的咾咕石墙面也受到了破坏。[39]
在城内的海光三村拆除后,眷文馆城垣残迹一带则被规划为公有停车场。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高雄市左營舊城東門-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4) (中文(台湾)).
- ^ 陆传杰. 《舊城尋路 探訪左營舊城,重現近代台灣歷史記憶》.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木马文化. 2017-12. ISBN 978-986-05-4668-2.
- ^ 杜剑锋. 舊城滄桑—鳳山縣舊建城180年懷舊. 台湾: 高雄市政府文献会. 2006-09-01. ISBN 9789860066807.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高雄市左營舊城石頭城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舊城城址-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02] (中文(台湾)).
- ^ 【名單之後】短訪港都的南畫家——腰塚靄岳 - 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2022-06-23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高雄風景(雙幅)-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中文(台湾)).
- ^ 吴永华. 《台灣歷史紀念物--日治時期台灣史蹟名勝與天然紀念物的故事》. 台中市: 晨星出版社. 2000-05-30. ISBN 957-583-860-2.
- ^ 林佳谊. 高雄市左營區鳳山縣舊城(城內空間)考古調查發掘暨展示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21-07-01. ISBN 9789865465421.
- ^ 龜山(左營舊城). 国家自然公园.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鳳山縣舊城東門(鳳儀門)-4-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02] (中文(台湾)).
- ^ 蘋果日報-左營舊城牆 崩塌15米. [2013-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国立高雄大学都市发展与建筑究所. 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東門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高雄市: 国立高雄大学. 2010.
- ^ 左營舊城見城計畫. 再造历史现场. 文化部.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 ^ 王荣祥. 左營「見城之道」曝光 高雄好過日:重新串連高雄300年歷史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3-03-26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中文(台湾)).
- ^ 黄佳琳. 修復左營舊城 護城河通水將重現 - 地方.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9-03-20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中文(台湾)).
- ^ 鳳山舊城東門牆塌 蓋帆布防災情擴大 | 公視新聞網 PNN. 公视新闻网 PNN. 2016-09-28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8).
- ^ 黄佳琳. 鳳山縣舊城東門城牆坍倒 - 焦點.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6-09-29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中文(台湾)).
- ^ 王淑芬. 颱風梅姬暴走 鳳山舊城牆坍塌 - 生活. 中央社 CNA.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中文(台湾)).
- ^ 苏福男. 高雄左營「見城之道」啟用 大小龜山分離百年重縫合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3-03-26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中文(台湾)).
- ^ 陈显坤/高雄报导, 陈奂宇. 高雄左營「見城之道」啟用 串聯舊城牆重現風華 | 公視新聞網 PNN. 公视新闻网 PNN. 2023-03-26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6).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高雄市左營舊城東門建築形式-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中文(台湾)).
- ^ 《說苑》:卷十八 辨物| 數位經典. www.chineseclassic.com.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高雄市左營舊城東門馬道-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4) (中文(台湾)).
- ^ 蓮池塘圳系.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高雄市左營舊城東門護城河-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02] (中文(台湾)).
- ^ Nasrio,LLC. 左營舊城東門北側水關 | 城事散策. strollcity.net.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 (中文(台湾)).
- ^ Nasrio,LLC. 左營舊城東門南側水關 | 城事散策. strollcity.net.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 (中文(台湾)).
- ^ 修護第一石城 再現左營舊城東門護城河通水. 芋传媒 TaroNews.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中文(台湾)).
- ^ 徐明福计划主持. 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東門段護城河通水工程工作報告書. 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20-12. ISBN 9789865465032.
- ^ 葛祐豪. 暌違12年 左營舊城東門護城河通水 - 高雄市.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0-11-03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4) (中文(台湾)).
- ^ 【202009城市快門】百年風華在東門 護城河相伴再現. 高雄画刊-高雄市政府新闻局.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中文(繁体)).
- ^ 左營護城河通水 再現台灣第一石城風貌 - 大紀元.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2020-11-02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6) (中文(繁体)).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高雄市左營舊城東門砲臺-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 (中文(台湾)).
- ^ 李干朗. 《鳳山縣舊城城牆調查研究》. 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1987.
- ^ 陈启仁. 高雄文獻第6卷第2期 左營鳳山縣舊城建築研究與遺址空間之重塑歷程. 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16.
- ^ 规划单位:国立高雄大学永续居住环境科技中心. 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保存計畫訂定說明書. 台湾: 委托机关: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20-10.
- ^ 浩 建筑师事务所. 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東門段近永清國小處之牆體與馬道崩落緊急搶修工程工作報告書. 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21-05. ISBN 9789865465261.
- ^ 王荣祥. 左營舊城東門段佔用戶 市府允爭取補償 - 地方.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8-02-27 [202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