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 (消歧义)
八仙可能是:
淮南八仙
编辑汉代,淮南王刘安喜好道家之术,招揽众多道家方士为门客,其中有八人助其著成《淮南子》,世称“八公”。后世之人传此八位乃是神仙中人,称“淮南八仙”。此“八仙”是指: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和晋昌。
蜀中八仙
编辑蜀中另有流传“蜀之八仙”的说法。
饮中八仙
编辑唐代,有八位喜好饮酒的名士被喻为“饮中八仙”,此“八仙”是指: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和李适之。道教神仙典籍《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载:“(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蓬莱八仙
编辑今人熟悉的八仙,传奇故事在唐宋时期已经出现,但直到元代杂剧才有“八仙”之合称,并且是经过多番演变才形成现在固定的角色。
- 元代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明代神仙道化剧《吕洞宾花月神仙会》和《吕洞宾三度城南柳》等,指八仙为:汉锺离、铁拐李、蓝采和、张果老、徐神翁、韩湘子、曹国舅和吕洞宾
- 元代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指八仙为:汉锺离、吕洞宾、张四郎、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张果老和铁拐李
- 元代杂剧《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指八仙为:张果老、汉锺离、吕洞宾、铁拐李、徐神翁、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 明代章回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指八仙为:汉锺离、吕洞宾、铁拐李、风僧寿、蓝采和、元壶子、曹国舅和韩湘子,《续文献通考》大致同此说法
- 明代《列仙全传》指八仙为:汉锺离、吕洞宾、何仙姑、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刘海蟾和铁拐李
- 明代章回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指八仙为:铁拐李、汉锺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和曹国舅,从此沿用至今
八洞神仙
编辑八洞神仙也称为“道教八仙”,主要来自中国民间宗教宝卷及地方戏剧的舞台剧本。
- 神仙,最早所谓的八仙泛指群仙。《理惑论》:“王乔、赤松,八仙之箓,神书百七十卷。”
上洞八仙
编辑“上八洞”或“上八仙”的说法来自中国民间宗教宝卷及地方戏剧,约在清代以后才开始出现这个组合,主要列入:王母娘娘、斗姆、福神、禄星、寿星、彭祖、东方朔和张仙等角色。
尚有其他说法,包括:
- 清代劝善书《何仙姑宝卷》是指:福星、禄星、寿星、张仙、东方朔、陈抟、彭祖和骊山老母
- 清代劝善书《八仙上寿宝卷》是指:寿星、王母、观音、斗姆、黎山老母、圣母娘和金刀娘,原文缺一
- 鼓词《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是指:东方朔、李大仙(李长庚)、王禅、王敖、毛遂、白猿、杨二郎和李太白
- 沪剧《庵堂相会》是指:南极仙翁、麻姑、东方朔、鬼谷子、张仙、王母娘娘、陈抟和黎山老母
中洞八仙
编辑“中八洞”或“中八仙”的说法来自中国民间宗教宝卷及地方戏剧,最早出现于明代的时候叫做“上八洞”,清代以后才演变成“中八洞”,是指: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韩湘子、汉锺离、曹国舅、蓝采和和铁拐李,在戏剧中是分别代表:男、女、老、少、富、贵、贫、贱。
下洞八仙
编辑“下八洞”或“下八仙”的说法来自中国民间宗教宝卷及地方戏剧,出现于明代,向来并没有统一固定的组合,当中包括:海蟾子刘海、和合二仙、杜康、李八百、陈抟老祖、鲁班祖师、麻姑、徐神翁、罗祖、牛郎织女、刘伶和济公等角色。主要源自于:
暗八仙
编辑“暗八仙”是指八仙的八件法宝,也是中国民俗中带有祥瑞喻意的八种文化符号。即:
地名
编辑其他
编辑另见
编辑 这是一个消歧义页,罗列了有相同或相近的标题,但内容不同的条目。 如果您是通过某条目的内部链接而转到本页,希望您能协助修正该处的内部链接,将它指向正确的条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