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硖尾邨

香港公共屋邨

石硖尾邨(英语:Shek Kip Mei Estate)是香港首个由政府兴建的公共屋邨,位于九龙深水埗区石硖尾,在1954年最早期建成入伙的徙置大厦,于1973年开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其后采用的旧长型大厦及新落成之非标准型楼宇分别于1977年至1984年间、2007年至2019年入伙。徙置大厦(第41座美荷楼除外)于2007年6月20日拆卸后,第二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开地基工程,于2012年5月入伙,并接收部分2012年苏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旧邨受重建影响的租户。

石硖尾邨
Shek Kip Mei Estate
石硖尾邨全景(2021年1月)
概要
类型租住屋邨
地点香港深水埗区
地址石硖尾
窝仔街100、101、120、121、123、125号
巴域街50、52、54、58、70号
伟智街10、12号
石硖尾街65、66号
白田街10、13、17号
坐标22°20′03″N 114°10′08″E / 22.3342°N 114.169°E / 22.3342; 114.169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员会
入伙年份1954年(徙置大厦
1979年(第七型大厦
1983年(旧长型大厦
2007年-2019年(非标准设计大厦
技术细节
座数22
(包括已保留的徙置大厦第41座美荷楼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10,8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单套面积14.05至55.7 m2
151.2至599.5 sq ft 平方英尺(ft²)
住户数10,4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认可人口25,8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地图
地图

历史

编辑
 
1965年的石硖尾

安置大火灾民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共内战爆发,大量中国大陆难民移港定居,由于当时香港政府鲜有为低下阶层制订房屋政策(仅模范邨上李屋邨率先提供出租单位,为全港首两个公共屋邨),所以很多难民在山边搭建木屋来居住,但这些木屋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经常发生火警。于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火,造成3死51伤,并导致58,203人无家可归[1],促使政府直接介入房屋供应,市政局成立“徙置事务紧急小组委员会”,1954年2月,在灾场原址兴建首批两层高的包宁平房,以安置火灾灾民[2]

1954年4月,政府设立徙置专员一职,“徙置事务紧急小组委员会”建议政府设立基金以兴建多层徙置大厦,并成立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务处,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厦(A-H座,后改称10至13、35至41座)由联合国捐款建造。1955年,政府决定有系统地推行徙置计划重点为兴建多层徙置大厦,安置灾民的石硖尾的两层高平房相继被拆卸,兴建21座第1型徙置大厦取代,连同1954年兴建的8座,成为全香港首批共29座的6至7层高的徙置大厦,每个单位面积均为120平方呎,在两翼相连的中央走廊处设有公用的厕所和淋浴设施,该等大厦于80年代初改建为有独立厨厕的单位[3]

这些徙置大厦大多数均分为2翼,并在两翼中间以楼相连。只有较后兴建的第24、25及29座(后来的第8、9及14座)采用单幢式设计,当中第29座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厦

自此以后,徙置大厦的兴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发展基础。除了石硖尾之外,还在大窝口大坑东李郑屋黄大仙秀茂坪等地区兴建徙置大厦,时至今日,除石篱邨10、11座及本邨41座外,其他徙置大厦均已完成重建。

另外,在香港回归前,每年十月临近双十节,石硖尾徙置大厦一带都会有宏伟盛大的庆祝双十节装饰,如在大厦外墙悬挂巨型蒋介石孙中山先生画像、“双十”标志和中华民国国旗旗海,壮观场面更曾吸引台湾媒体赴港采访拍摄[4][5],也在1996年出现过楼高6层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高挂在大楼之间[6]

推行廉租屋大厦

编辑

其后政府工务局于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计划,政府于大坑西街南昌街交界兴建7座7层高的廉租屋大厦,最初称为“伟智街政府廉租屋邨”,于1964年落成,每两个单位共用一厕所。当中第3座是首座采用单塔式设计的廉租大厦。

七十年代改建及重建计划

编辑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所有徙置大厦和廉租屋大厦由香港房屋委员会统一管理,而本邨也获分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下邨部分1973年开始进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11幢徙厦重建新楼宇,及改建18幢徙置大厦,并重新编配楼宇座号,以第七型徙置大厦设计的新楼宇于1979至1983年入伙。现在的第19及20座兴建于原本的徙厦第3至6座位置,于1979年7月至9月落成;而第21至24座则建于原来徙厦第11至13座位置,于1979年4月至1982年9月落成。上述楼宇用作安置大坑东邨第7至9座及同邨徙厦第7至10座重建的住户。

另外由新福港承建,以旧长型大厦设计的第42座美山楼、第43座美虹楼及第44座美彩樓,建于原来徙厦第7至10座位置,于1983年落成,用作安置大坑东邨第3至6座及第10至13座重建的住户。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厦当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厦拆除中间厕楼,令两翼成为独立的楼宇,涉及徙厦第1、2、14、16至22座,改建后的20座楼宇重新编号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余下8幢徙置大厦在改装后亦重新编号。

由于“上邨”及“下邨”之间没有座号重叠,两者于1984年,再度合并为石硖尾邨。

千禧年代重建计划及未来发展

编辑

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体重建计划”,计划全面重建徙置大厦及廉租屋大厦。第1-13、35、36、38座已于1999年10月1日封闭,2000年拆卸,当中邻近山坡的第35、36及38座,于1999年8月25日发生山泥倾泻而需使居民尽快迁出[7],所有受影响租户也于事发后一星期内获发新单位,大多居民都获编配到旺角海富苑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于2005年6月12日封闭,但是第41座美荷楼获列为1级历史建筑,获得保留;第17、18座曾于2004年底改建为“石硖尾人文馆”(与其他徙厦一同于2006年10月16日封闭)。所有旧徙置大厦于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并分7期进行重建,但该7期工程并非按数字顺序进行,故此处以各期建成时间先后次序述之。

此重建计划的项目编号为KL48[8]

第1期重建计划

编辑
  • 原第1至7座(上邨)的位置于2007年4月落成,即是今天的美如楼及美映楼。

第4期重建计划

编辑

第2、5期重建计划

编辑
  • 第二期位于窝仔街伟智街之间,前第8-13座位置,建造两座公屋大厦美荟楼、美亮楼及石硖尾邨综合服务大楼,由有利建筑施工,于2012年5月入伙[9][10],为邻近白田邨1-3及12座重建提供主要安置单位。
  • 而窝仔街西面的位置,前石硖尾邨25-34座位置,则为第五期重建工地,为保留窝仔街与白田街交界的大树,房署会在该邨重建第5期中,只兴建4幢“T字形”式楼宇,中间位置会成为中央广场[11]。第五期重建计划楼宇于2012年5月入伙,其中美益楼地下,预留地方作为展览厅,展示石硖尾邨文物与历史。

第3、7期重建计划/美荷楼活化计划

编辑
  • 范围包括第41座美荷楼,作为活化古迹。香港青年旅舍协会负责活化美荷楼的项目,在2012年美荷楼会变身成一座青年旅舍,当中还会建立一个生活馆,展示石硖尾及深水埗区旧日居民的生活。
  • 2013年政府拨款一亿元在区内兴建社区重点项目,西九新动力副主席沈少雄区议员,3月向深水埗区议会提交了兴建艺术中心的意见书,计划在石硖尾美荷楼对出兴建集“排练场地、展览厅及商铺”于一身的艺术中心,声言要为西九文化区培养观众。其后被报章揭发其中一份“支持”计划的“深水埗文艺协会有限公司”公众人士意见书,内容与沈少雄的建议几乎一模一样,该公司董事竟然有5人是区议员,分别为郭振华、陈镜秋等。但他们在讨论时,却没有申报各人董事身份。公司更发出9,000份问卷,最终只成功收回约100份,当中只有60人支持建文化艺术中心,但声称计划有6成居民支持的“民意”[12][13]
  • 据当区区议员民协秦宝山、文家杰咨询居民意见的单张及报章报导,第三、七期的地盘于2014年进行重建,联同第六期将提供约1520个公屋单位,料于2019年分段落成[14]
  • 第3期重建计划,原拟兴建两座分别8和12层公屋大楼及平台,但最终修订至1幢12层高的出租公屋大厦,位于平台之上,平台设社区服务中心、商铺、平台花园等。该楼宇名为美葵楼,共提供240个公屋单位,已于2019年3月4日开始入伙,并首次出现12间可间三睡房,备有两浴室的构件式非标准设计出租公屋单位,首创出租公屋单位有条件设主人套房的先河。
  • 第7期重建项目主要兴建1座13层公屋大楼及平台,该楼宇名为美菖楼,提供247个单位,已于2019年3月20日入伙。设有街铺;范围亦包括古庙,用作活化古迹用途。

第6期重建计划

编辑
  • 范围包括窝仔街与石硖尾街交界处以南的土地涵盖2个“住宅(甲类)”地带和一个“政府、机构或社区”地带。
  • 前者分别设于两个不同的地台上,后者则设于另一地台上。由于石硖尾健康院的位置并不方便,深水埗区议会在2010年1月通过了一项动议,促请政府抓紧石硖尾邨第6期重建的机遇,进行重置石硖尾健康院计划。为使上述3块地台用地的设计布局更符合效益,建议把该等用地由“住宅(甲类)”地带及“政府、机构或社区”地带改划为“住宅(甲类)1”地带,以便把有关用地合并,并规定须在该“住宅(甲类)1”地带内兴建一间政府诊所。考虑到南面的毗连绿化山丘(主水平基准上约80米)能发挥视觉调剂的功能,亦会在有关用地施加主水平基准上80米/110米的梯级式建筑物高度限制。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楼及美柏楼乃是全港最后两座按照“整体重建计划”兴建而落成的大厦。
  • 据当区区议员民协秦宝山、文家杰咨询居民意见的单张及报章报道,第6期的地盘于2014年进行重建,联同第3、7期将提供约1520个公屋单位,于2019年分段落成[14]。2019年12月,第6期重建项目入伙。
  • 此期重建项目,兴建2座33层公屋大楼及平台,提供1,056个单位,预计可容纳约3,310人居住。二楼亦设有行人天桥连接第2期,方便屋邨居民和顾客通往第6期的新街市及石硖尾健康院,改善连系屋邨上盖设施。第6期亦提供3个货车泊位及8个摩托车泊位。
  • 此外,此期设有商铺及小型街市,此期对面的石硖尾商场街市部分档户争取重置街市,惟由于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档[15],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档户。亦有部分档户反对兴建新街市,担心会分薄客源[16]

历史影响与事迹

编辑
  • 石硖尾邨是香港史上首个由政府兴建的公共屋邨
  • 石硖尾邨是香港公营房屋的历史上首个徙置屋邨
  • 重建的第一期为全港首批全面采用非标准型设计的公屋大厦
  • 重建第一期为全港首个全面采用“通用设计”的公共屋邨项目
  • 石硖尾邨亦是最后一个拥有第1、2型徙置大厦的屋邨
  • 第3座是首座采用单塔式设计的廉租大厦
  • 第14座是全香港最后一幢存在的2型徙置大厦,而且是少数采用单幢式设计的同型大厦。(对上一幢拆卸的第2型徙厦为乐富邨第21座)
  • 第41座是现时香港硕果仅存的“H”形7层徙置大厦,获评为2级历史建筑的建筑物。
  • 第41座是全香港第一座及唯一一座经活化工程改变楼宇用途的公屋大厦
  • 第三期美葵楼首次在公屋采用备有两浴室并可间出三睡房的E型构件式单位,创出有条件在公屋单位内可以间出主人套房的先河
  • 石硖尾邨是目前全港唯一提供构件式(美葵楼)及非构件式(美如楼)非标准设计三睡房单位的公共屋邨
  • 石硖尾邨是九龙西及深水埗区首条及目前唯一提供过万单位的公共屋邨
  • 第21、23及24座为全港最后一批落成的第七型徙置大厦,于1982年9月才获发入伙纸

屋邨资料

编辑

现存楼宇

编辑
阶段/期数 楼宇名称(座号)[17] 门牌号码[18] 楼宇类型 落成年份 层数 每层伙数 每座单位总数(伙) 目前用途 建筑师 承建商 提供升降机的厂商
(更换前)
提供升降机的厂商
(更换后)
徙置大厦 美荷楼 (第41座) 巴域街70号 改建第一型徙置大厦 1954年 6 29(改建为青年旅舍)
24(改建后)
62(改建前)
129(改建为青年旅舍)
142(改建后)
372(改建前)
青年旅舍 工务司署(原建筑及首次改建)
AD+RG(改建为青年旅舍)
德荣建筑[19]
建业建筑(改建为青年旅舍)
(不设升降机) 东芝
石硖尾新区 第19座 石硖尾街65号 第七型徙置大厦 1979年 13 10(2楼)
40(3-12楼)
35(13楼)
445 出租公屋 工务司署、
屋宇建设委员会建筑师
亨利建筑
瑞安建业[20]
富士达
第20座 窝仔街101号 7(2楼)
16(3-12楼)
12(13楼)
179
第21座 巴域街54号 1979年
1982年[21]
38(2楼)
40(3-12楼)
30(13楼)
468 奥的斯
第22座 白田街10号 1979年 18(地下)
44(2-12楼)
33(13楼)
532
第23座 窝仔街125号 1979年
1982年[21]
8(地下)
39(3楼)
40(4-12楼)
30(13楼)
437
第24座 窝仔街123号 1982年 16(3-12楼)
12(13楼)
172 (不设升降机)
美山楼 (第42座) 巴域街50号 旧长型
(中央走廊式,连接F+连接C)
1983年 10 32 320 房屋署建筑师 孙福记营造
新福港
美善高 蒂森克虏伯
美虹楼 (第43座) 巴域街52号 20 200
美彩樓 (第44座) 窝仔街121号 旧长型
(中央走廊式,连接C)
40 400
重建第1期 美如楼(第1期第1座) 伟智街10号 非标准设计大厦
(其它类型)
2007年 39 26,不设18-29号单位(1楼)
38(2-16楼)
37,不设22号单位(17-36楼)
27,不设8-11、18-24号单位(37楼)
15,不设2-24号单位(38楼)
1378 房屋署总建筑师(1) 保华建业[22] 星玛 (不适用)
美映楼(第1期第2座) 伟智街12号 非标准设计大厦
(V字型)
37 14,不设10-14号单位(1楼)
19(2-30楼)
15,不设13-16号单位(31-36楼)
655
重建第2期 美亮楼(第2期第5座) 窝仔街100号 非标准设计大厦
(十字型)[注 1]
2012年 40 不设单位(1楼)
19(19楼)
20(其余楼层)[注 2]
779 周余石建筑师事务所 有利建筑
美荟楼(第2期第6座)
重建第3期 美葵楼(第3期第1座) 白田街13号 非标准设计大厦
(T字型)
2019年 12 20 240 周林建筑师事务所 瑞安建业[23] 蒂森克虏伯
重建第5期 美益楼(第5期第1座) 窝仔街120号 非标准设计大厦
(Y字型)[注 1]
2012年 40 10,不设11-16号单位(1-2楼)
15(19楼)
16(其余楼层)[注 2]
627 周余石建筑师事务所 通力
美贤楼(第5期第2座) 15(19楼)
16(其余楼层)[注 2]
639
美笙楼(第5期第3座)
美盛楼(第5期第4座) 39 不设单位(1-2楼)
15(17楼)
16(其余楼层)[注 2]
591
重建第6期 美禧楼(第6期第1座) 石硖尾街66号 非标准设计大厦
(L字型)
2019年 36 16 528 周林建筑师事务所 蒂森克虏伯
美柏楼(第6期第2座)
重建第7期 美菖楼(第7期第1座) 白田街17号 13 19 247

粗体表示该楼宇牵涉26座问题公屋丑闻,其混凝土强度未达高层单位20.7MPa或低层单位31MPa的标准,但迟至1990年代才被揭发,由于情况并不严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体重建计划”。

历代楼宇

编辑

底线标注的楼宇为仍未拆卸的大厦。

粗体表示该楼宇牵涉26座问题公屋丑闻,其混凝土强度未达高层单位20.7MPa或低层单位31MPa的标准,相关楼宇除第21-23座外已纳入整体重建计划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于情况并不严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体重建计划”。

重建前的石硖尾邨
1984后
的名称
1973-83年的名称 1973年前的名称 楼宇类型 层数 落成年份 改建年份 拆卸年份 重建后原地所属的楼宇 安置屋邨 承建商 备注
(已拆卸) 包宁平房 平房 2 1954年 (不适用) 1955年 兴建21座第一型徙置大厦 (同一屋邨)
第一型徙置大厦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3座(O) 第一型徙置大厦 7 1956年 1973年 第19-20座
石硖尾邨商场
平台公园
延长石硖尾街路面
白田政府新邨 嘉民建筑 重建后又称“石硖尾新区”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4座(P)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5座(Q)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6座(R)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7座(U) 1979年 第42-44座
地铺
酒楼
石硖尾邨停车场
石硖尾邨展览厅(房署)
石硖尾社区会堂(民政事务署)
(同一屋邨)
第19-24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8座(T)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9座(V)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0座(W)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1座(X) 1973年 第21-24座
中央球场
白田政府新邨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2座(Z)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3座(Y)
第1座 石硖尾上邨第1座 石硖尾政府廉租屋邨第1座 旧型廉租大厦 6/7 1964年 2000年 美映楼
美如楼
石硖尾中央游乐场
元洲邨
幸福邨
重建第一期
第2座 石硖尾上邨第2座 石硖尾政府廉租屋邨第2座
第3座 石硖尾上邨第3座 石硖尾政府廉租屋邨第3座 单塔廉租大厦
第4座 石硖尾上邨第4座 石硖尾政府廉租屋邨第4座 旧型廉租大厦
第5座 石硖尾上邨第5座 石硖尾政府廉租屋邨第5座
第6座 石硖尾上邨第6座 石硖尾政府廉租屋邨第6座
第7座 石硖尾上邨第7座 石硖尾政府廉租屋邨第7座
第8座 石硖尾下邨第8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5座(C-C) 改建第一型徙置大厦 7 1956年 1975年 美荟楼
美亮楼
石硖尾邨服务设施大楼
嘉民建筑 重建第二期
第9座 石硖尾下邨第9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4座(B-B)
第10座 石硖尾下邨第10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8座(A) 1954年 德荣建筑
第11座 石硖尾下邨第11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7座(B)
第12座 石硖尾下邨第12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6座(C)
第13座 石硖尾下邨第13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3座(D)
第14座 石硖尾下邨第14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9座(D-D) 改建第二型徙置大厦 1963年 1982年 2007年 (同一屋邨)
美映楼
美如楼
元洲邨
重建第六期
第15座 石硖尾下邨第15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座(N)东翼 改建第一型徙置大厦 1956年 1976年 美柏楼 嘉民建筑
第16座 石硖尾下邨第16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座(N)西翼
第17座 石硖尾下邨第17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座(M)东翼 1979年 美禧楼
第18座 石硖尾下邨第18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座(M)西翼
第19座 石硖尾下邨第19座 (未落成) 第七型徙置大厦 13 1977年 (不适用) (未拆卸) (不适用) (不适用) 亨利建筑

瑞安建业

第20座 石硖尾下邨第20座
第21座 石硖尾下邨第21座
第22座 石硖尾下邨第22座
第23座 石硖尾下邨第23座
第24座 石硖尾下邨第24座 1979年
第25座 石硖尾下邨第25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2座(S)东翼 改建第一型徙置大厦 7 1956年 1981年 2007年 美盛楼 (同一屋邨)
美映楼
美如楼
元洲邨
嘉民建筑 重建第五期
第26座 石硖尾下邨第26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2座(S)西翼
第27座 石硖尾下邨第27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1座(J)东翼 1980年 美笙楼
第28座 石硖尾下邨第28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1座(J)西翼
第29座 石硖尾下邨第29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0座(K)东翼 石硖尾邨中央广场
第30座 石硖尾下邨第30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20座(K)西翼
第31座 石硖尾下邨第31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9座(L)东翼 1981年 美贤楼
第32座 石硖尾下邨第32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9座(L)西翼
第33座 石硖尾下邨第33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8座(A-A)东翼 美益楼
第34座 石硖尾下邨第34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8座(A-A)西翼
第35座 石硖尾下邨第35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7座(E)东翼 1954年 1975年 2000年 美菖楼 白田邨
元洲邨
海富苑
德荣建筑 重建第七期
第36座 石硖尾下邨第36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7座(E)西翼
第37座 石硖尾下邨第37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6座(F)东翼 2007年 美葵楼 (同一屋邨)
美映楼
美如楼
元洲邨
重建第三期
第38座 石硖尾下邨第38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6座(F)西翼 2000年 白田邨
元洲邨
海富苑
第39座 石硖尾下邨第39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4座(G)东翼 2007年 深水埗区议会
保良局石硖尾社区服务中心
(同一屋邨)
美映楼
美如楼
元洲邨
第40座 石硖尾下邨第40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4座(G)西翼
第41座
美荷楼
石硖尾下邨第41座 石硖尾邨徙置区第15座(H) 1981
2011[重建 1]
保留 活化为青年旅舍
第42座
美山楼
石硖尾下邨第42座 (未落成) 旧长型 13 1983年 (不适用) (未拆卸) (不适用) (不适用) 孙福记营造

新福港

第43座
美虹楼
石硖尾下邨第43座
第44座
美彩楼
石硖尾下邨第44座
  1. ^ 第一次重建(1981年),由旧长型大厦第一型徙置大厦)改建成“改建第一型徙置大厦”;第二次重建(2011年),活化为青年旅舍

石硖尾新区

编辑

石硖尾邨第19至24座,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管理,商场(街市)则由瑞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

第19至20座

编辑

两座建于石硖尾商场(街市)之上,外型相连成L型。设有平台层,有儿童游乐设施、商店、餐厅、非牟利机构办公室、商场管理公司办公室及公厕,而地下层亦有邮政局,四面设有楼梯连接地下层,并有4条天桥连接美山楼、美彩楼、近美亮楼对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第20座因地盘大小问题只有半座,但设独立升降机服务及大堂,与同为半座的24座有所差别。

第21至24座

编辑

石硖尾邨第21至24座,4座包围着中央的公园及不同类型的球场,亦设有公厕。有多个特别之处:

  • 这4座只有数字楼名而没有以中文楼名命名。
  • 4座的楼层号码与邻近的南山邨大坑东邨有所不同,本邨同时运用了中、英式楼层分辨,即地下层会称为一楼G/F、二楼1/F……如此类推,这特别情况于升降机按钮、升降机广播、楼层、信箱等可见。盲人辅助的凸字却会跟随中式楼层写出数字层,如1楼是1/F。
  • 4座楼高13层(12/F,不包括天台),12楼(11/F)及13楼(12/F)没有升降机直达;21座2楼(1/F)没有升降机直达,22,23座三楼(2/F)没有升降机直达,可经由21座地下乘升降机前往。
  • 4座的楼梯中,有两座是共用,即走廊也是互通的,可在各层快捷穿梭四座。若整座建筑物来说,一层会有3或4间同号码的房子,故需要特别注意身处的座号范围。
  • 13楼(12/F)设有特式大单位,单位大小是两个标准单位合并而成的。而第21座及第24座的一楼(G/F)设有分别有两间幼稚园及一间自修室,其余是地下层单位,这些单位可不经大堂直接从侧门按密码进入到达。
  • 第24座比第21至23座迟3年落成及只有半幢,亦不设大堂入口及没有升降机服务,而24座信箱设于第23座大堂内,要从第23座进入或第24座侧门才可到达第24座。
  • 因地面水平不均,3座的出入口均在不同的楼层,并非划一在地下层,部分入口需行一层楼梯才到达闸门。

第41座

编辑

第41座,美荷楼(Block 41,Mei Ho House),是现时香港硕果仅存的“H”形6层徙置大厦,获评为二级历史建筑的建筑物。最低两层部分改建为公屋博物馆,重现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层则改建成青年旅舍,由香港青年旅舍协会营运。

第42-44座

编辑

第42-44座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管理。据房屋署网页资料,第42座至44座是以数字为正式命名楼名,以中文名为副。由于本邨全盛时期同时有44座,居民早年已习惯以数字分别及称呼,第1期落成后才改变为以中文名为主的做法。第42座及第43座相连成一个L型,而第43座与第24座一样,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两座不成“握手楼”。

第42-44座楼宇的基座为停车场、酒楼、商铺、社区会堂,平台层设有屋邨办事处、居民协会、非牟利机构办公室、酒楼2楼后门入口、货仓、平台花园、3座天桥连接19座平台及第五期。第42座及第44座楼宇设有平台层(P/F)出入口及升降机大堂,升降机亦会停于此层。

石硖尾邨往时面貌

编辑

屋邨重建

编辑

第1期

编辑

第1期重建成美如楼及美映楼,由房屋署总建筑师(1)设计,单位类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单位均有提供,其中美如楼更是罕见地拥有非构件式3睡房(3B)的非标准型公屋大厦。第一期楼宇楼高37-39层不等,大部分单位附设窗台及/或花槽,外墙主色是白色底色衬蓝色及紫色,项目于2007年1月入伙,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管理。两座均采用了“通用设计”,室内及户外公共地方的设施均方便伤健及长幼人士使用[24]。总承建商为保华建业[22]

第2期

编辑

第2期重建成两幢40层十字型的非标准设计大厦出租公屋,于2012年中入伙。分别为美荟楼及美亮楼,另设有停车场及楼高8层的服务设施大楼,亦设有地铺。大厦外观髹漆间调跟第5期大厦大致相同,以黄绿色为主色调。其中2栋公屋之间设有平台连接,平台层有休憩空间和小型公园,平台亦设住宅大堂,并预留了天桥口作连接日后第20座重建后的新平台。第二期重建计划最低几层的间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厦,由周余石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由领先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另服务设施大楼7楼将会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迁的小型公共图书馆,命名为石硖尾公共图书馆。承建商为有利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第2期楼宇采用非标准设计,但部分1及2房大型单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谐一型构件,连同第5期成为最后一批附带和谐式设计单位的大厦。

第3及7期

编辑

第三期和第七期在美荷楼旁兴建,分别包括1幢12层公屋和1幢13层公屋,并分别名为美葵楼及美菖楼。由周林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这两幢公屋以白色为底色,再衬上深红色,共提供487公屋单位,单位类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单位均有提供,其中美葵楼更是目前全港唯一拥有三睡房(3B)构件式单位的非标准公屋大厦,于2019年3月入伙。承建商为瑞安建业。两期面向白田街的一边均设有街铺,而美葵楼一楼亦设有商铺。

第5期

编辑

第5期重建成4幢公屋,分别为美益楼、美贤楼、美笙楼及美盛楼,于2012年中入伙。4幢40至41层高Y字型的非标准设计大厦,近2,500个单位。 美盛楼与前第25座一样设有地铺,1楼为幼稚园,2楼为第2期及第5期管理公司办公室及保安室。

为保留原址的古树,美贤楼及美笙楼之间设有露天广场及休憩设施,广场中央壁画由房委会官员、秦宝山区议员办事处、石硖尾邨居民协会仁济医院邓碧云纪念长者邻舍中心圣方济爱德小学惠侨英文中学等代表,于“石硖尾是我家”社区参与工作坊活动时,用数以万计的马赛克砖块合力并砌而成,并于2013年5月14日由房委会主席张炳良教授、房屋署署长柏志高带领下揭幕[25]

为纪念石硖尾邨历史,美益楼地下设有展览廊,内设展板及互动游戏,介绍石硖尾邨的历史及屋邨生活的演变,对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红砖屏风。美益楼及美贤楼以粉红色间花为主调,而美笙楼及美盛楼以橙黄色为主调,低层的间色模仿原址第1型徙置大厦,由周余石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由领先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承建商为瑞安建业[23]

第6期

编辑

第六期位于石硖尾邨东面,设两幢楼高33层的公屋楼宇,提供1,056个租住公屋单位,有3,700人居住,于2019年12月6日起入伙。基座设商场和停车场,其中商场设有12个商铺和街市。2楼设医院管理局临时诊所和食物及卫生局的地区康健中心。而休憩设施位于3楼平台,设施包括羽毛球场、儿童游乐场、长者健身设施及棋桌[26]

社区设施

编辑
服务设施大楼位于重建第2期,楼高7层,大楼内当中包括:
楼层 服务设施[27]
地下 商店(超级市埸、快餐店)
1楼 邻舍辅导会深水埗康龄社区服务中心
2楼 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
深水埗护养院暨日间护理服务
3楼
4楼 保良局深水埗综合复康中心
5楼
6楼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石硖尾会所
石硖尾社会保障办事处
7楼 石硖尾公共图书馆
  • 石硖尾工厂大厦
石硖尾工厂大厦是山寨厂 (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轻工业)集中地,现已改建为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内里保留了昔日的工厂大厦建筑特色,是一项获得香港建筑师学会“全年境内建筑大奖”的改建,并于2008年开幕,以自负盈亏非牟利机构模式运作。

社福/非牟利机构

编辑
 
石硖尾街坊福利会

零售设施

编辑
  • 石硖尾商场(街市、街铺及熟食档)
  • 石硖尾邨二期街铺
  • 石硖尾邨三期,基座地下及一楼为商铺
  • 石硖尾邨五期街铺
  • 石硖尾邨六期零售设施[28],设有街市档及商铺
  • 石硖尾邨七期街铺

教育设施

编辑

幼稚园

编辑

小学

编辑

中学

编辑

已结束的学校

编辑
已结束的学校列表
  • 灵光学校(石硖尾邨1、20及25座天台)
  • 圣伯达学校(石硖尾邨1座地下)
  • 基督教女青年会劳工妇女夜学校(石硖尾邨2座天台)
  • 路德会救主堂学校(石硖尾邨3座天台)
  • 循道会学校(石硖尾邨4座天台)
  • 育基小学(石硖尾邨5座天台)
  • 证光学校(石硖尾邨6座天台)
  • 外海学校(石硖尾邨7座天台)
  • 圣安德学校(石硖尾邨8座天台)
  • 嘉明学校(石硖尾邨9座天台)
  • 立达学校(石硖尾邨10座天台)
  • 真圣学校(石硖尾邨10座天台)
  • 真基学校(石硖尾邨11座天台)
  • 基督福音学校(石硖尾邨12及17座天台)
  • 尚恩学校(石硖尾邨12座天台)
  • 育基小学(石硖尾邨13座天台)
  • 真光基金会第二小学(石硖尾邨13座天台)
  • 金巴仑学校(石硖尾邨18座天台)
  • 信义学校(石硖尾邨22座天台)
  • 佛教慧泉学校(石硖尾邨24座天台)

公共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大埔道
青山道
巴域街
红色小巴
窝仔街
红色小巴
白田街
南昌街
红色小巴
大坑西街

区议会议席分布

编辑
范围/年度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第19-20座
石硖尾选区
南昌东选区
第21-24座、美山楼、美虹楼以及美彩楼
石硖尾选区
石硖尾选区
美如楼与美映楼 尚未落成
南山选区
美亮楼、美荟楼、美益楼、美贤楼、美笙楼以及美盛楼 尚未落成
石硖尾选区
美葵楼与美菖楼 尚未落成
美禧楼与美柏楼
南昌东选区

相关电影

编辑

知名居民

编辑
  • 刘宗义:全港第一名登记在册的徙置区居民[33](已迁出)
  • 吴宇森:知名国际导演,曾居于第四座四十二号二楼
  • 黄旭初:曾任广西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国策顾问
  • 路芙新城知讯台恐怖热线DJ,约于一至两岁时搬往某座九楼居住。(于2013年8月12日的恐怖热线节目中段提及)

重大事件

编辑

老妇劫杀案

编辑

2006年12月7日,48岁的家庭主妇李瑞香因为自身经济问题而到石硖尾邨寻找长者充当劫财猎物,她结识了80岁独居老妇颜算,与之混熟后,李瑞香上门抢劫,最后更将之打死。警方调查后数个月后拘捕李瑞香,并揭发她是连环杀手,曾在2年前涉及另一宗老妇劫杀案,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34]

公共屋邨食水含铅超标事件

编辑

2015年7月22日,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称早前在石硖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个样本化验,其中第二期美亮楼3个单位的4个水办含铅量超标,最严重的水办更录得每升含87微克铅,超出世卫标准7.7倍。[35][36]

立法会议员蒋丽芸称,其办事处委托政府认可化验所检验六条屋邨共142个水办后,其中石硖尾邨二期所抽取两户四个水办里,发现其中一个在浴室抽取的水办,含铅量34微克,超出世卫标准上限2.4倍。[37]

香港政府于8月3日公布新一轮验水结果,结果显示石硖尾邨59个水办则有5个超标,数值介乎11至19微克。[38]

注释

编辑
  1. ^ 1.0 1.1 大厦部分一睡房及两睡房单位使用和谐式设计
  2. ^ 2.0 2.1 2.2 2.3 其中一个单位改为消防中途泵房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繁体中文)災民登記辦理完竣. 工商日报第五页. 1953年12月31日. 
  2. ^ 《香港公营房屋五十年——金禧回顾与前瞻》421页 作者/编者:杨汝万、王家英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ISBN 962-441-559-5
  3. ^ 《香港公营房屋五十年——金禧回顾与前瞻》422页 作者/编者:杨汝万、王家英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ISBN 962-441-559-5
  4. ^ 台湾电视台在民国68年(1979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报道香港民间庆祝中华民国“双十”国庆的情景,在一些地区,热闹情景堪比过年。 “旧时香港”facebook.
  5. ^ 五十年代的中华民国“双十”国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石硖尾徙置区41座(后改称美荷楼)挂上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巨型画像。 旧时香港facebook.
  6. ^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后的一个双十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学生时代用菲林傻瓜机拍摄的石硖尾邨美荷楼,大厦的两翼之间挂上了楼高数层的青天白日旗。“香港公共屋邨图片集”facebook专页.
  7. ^ 石硤尾山泥傾瀉事件的善後工作.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3). 
  8. ^ Estate Property. Housing Authority.
  9. ^ 有利建築成功取得石硤尾邨第二期合約.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0. ^ 石硤尾邨第二期公屋項目. yau Lee construction.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中文(香港)). 
  11. ^ 石硤尾邨重建小T形保大樹. [2007-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8). 
  12. ^ 深水埗居民反对建艺术中心 - 新报报导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7-10.
  13. ^ 深水埗盲建藝術中心,「大白象」引居民強烈反對.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14. ^ 14.0 14.1 石硖尾邨重建明年又展开[失效链接]
  15. ^ 香港房屋委员会 - 石硖尾邨第六期零售设施小册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香港01 - 【房署顶烂市.上】石硖尾1条街将现2个街市 档主:浪费空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石硖尾邨重建计划第三、六及七期”简介(附件一)(文件编号:67/1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深水埗区议会房屋事务委员会. 2018年7月26日.
  18. ^ 街道索引,第50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土地注册处
  19. ^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資料冊 美荷樓 (PDF). [2022-01-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07). 
  20. ^ 公屋醜聞, [202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中文(中国大陆)) 
  21. ^ 21.0 21.1 大厦分两期落成,与第22座相连的半座于1979年落成,另外半座连同第24座于1982年9月落成
  22. ^ 22.0 22.1 石硖尾邨第一期重建计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yengineering
  23. ^ 23.0 23.1 石硤尾邨第五期. 瑞安建业. [2019-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24. ^ 首個全面採用「通用設計」的公共屋邨開幕. [200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9). 
  25. ^ 石硤尾邨壁畫揭幕暨時間囊啟動儀式.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26. ^ 深水埗石硤尾邨第六期完成重建 1000單位昨入伙 租金最貴3060元. 香港01. 2019-12-07 [202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27. ^ “图书馆3月28日启用”海报(民协秦宝山区议员、文家杰 2014-3-3)
  28. ^ 石硤尾邨六期 (PDF). [2019-09-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19). 
  29. ^ 29.0 29.1 黃大仙及九龍城—青山道.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30. ^ 30.0 30.1 觀塘協和街—青山道香港紗廠.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31. ^ 31.0 31.1 青山道香港紗廠—藍田及油塘.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6). 
  32. ^ 32.0 32.1 觀塘及黃大仙—青山道. [2016-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33. ^ 香港仔石排灣新區今由港督主持揭幕 親向第一百萬名居民送門匙. 工商晚报. 1967-10-26 [2022-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34. ^ 探射燈:蛇蠍肥師奶 索錢不遂索老命. 东方日报. 2013-08-25 [2021-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香港)). 
  35. ^ 【食水含鉛】梁美芬促政府為石峽尾邨作全面驗水. 香港数码电台. 2015年7月22日 [2017年9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16日). (繁体中文)
  36. ^ 鉛鉛不絕 石硤尾邨又中招 鉛超標達7.7倍. 热血时报. 2015年7月22日 [2015年7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22日). (繁体中文)
  37. ^ 蔣麗芸委託驗6邨水辦 石硤尾邨鉛超標. 无线新闻. 2015年7月22日 [2015-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繁体中文)
  38. ^ 【鉛水恐慌】政府再驗出3屋邨出事 紅磡邨超標3.4倍. 苹果日报. 2015年8月3日 [2020年9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17日). (繁体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