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
蒙哥汗(蒙古語:ᠮᠥᠩᠬᠡ
ᠬᠠᠭᠠᠨ,鮑培轉寫:Möngke qaγan,秘史記音:蒙客[1],又譯莽賚扣[2],西里爾字母:Мөнх хаан[註 2],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汗國第四任大汗[註 3],也是蒙古帝國分裂前最後一個受到普遍承認以及能夠直接管治整個帝國的大汗,蒙古帝國在蒙哥汗時面積約為2400萬平方公里[註 4]。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窩闊台的養子,由窩闊台的昂灰皇后撫養長大。
蒙哥汗 ᠮᠥᠩᠬᠡ ᠬᠠᠭᠠᠨ Мөнх хаан | |||||||||||||
---|---|---|---|---|---|---|---|---|---|---|---|---|---|
大蒙古國第4任皇帝(可汗) 元朝追尊皇帝 | |||||||||||||
統治 | 1251年7月1日-1259年8月11日 | ||||||||||||
登基 | 元憲宗元年辛亥豬年六月十一日 (1251年7月1日) 漠北草原斡難河闊帖兀阿闌之地, 舉行庫里爾台選舉大會,經推舉即位 | ||||||||||||
前任 | 元定宗貴由 | ||||||||||||
繼任 | 元世祖忽必烈 | ||||||||||||
出生 | 元太祖三年戊辰龍年十二月初三日 (1209年1月10日) 漠北草原 | ||||||||||||
逝世 | 元憲宗九年己未羊年七月二十一日(五十二歲) (1259年8月11日)(50歲) †[註 1] 重慶北碚北溫泉 | ||||||||||||
安葬 | |||||||||||||
王后 | |||||||||||||
子嗣 | |||||||||||||
| |||||||||||||
政權 | 大蒙古國 | ||||||||||||
父親 | 元睿宗拖雷 | ||||||||||||
母親 | 顯懿莊聖皇后唆魯禾帖尼 | ||||||||||||
宗教信仰 | 騰格里、薩滿教 |
1251年7月1日[4]登基,在位8年零2個月。其間長期主持對南宋、大理的戰爭,為其弟忽必烈最終建立元朝奠定堅實基礎。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成,元廷追尊蒙哥廟號為憲宗,諡桓肅皇帝[5]。
生平
編輯潛邸歲月
編輯元太祖三年十二月初三日(1209年1月10日)[6],蒙哥生於漠北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長子,拖雷正妻唆魯禾帖尼所生的嫡長子(元世祖忽必烈是嫡次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里不哥是嫡四子)。窩闊台汗即位之前,以蒙哥為養子,讓昂灰皇后撫育蒙哥,並在他長大後,為他娶火魯剌部女子火里差為妃、分給他部民。至元太宗四年(1232年)拖雷去世後,蒙哥才回去繼承拖雷的封地。蒙哥多次跟隨窩闊台參加征伐,屢立奇功[7]。蒙哥沉默寡言、不好侈靡,喜歡打獵。元太宗七年(1235年),蒙哥參加第二次蒙古西征,與拔都、貴由西征歐洲的比里阿耳、欽察、斡羅思等地,屢立戰功,在裏海附近,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
拖雷家族爭得大汗之位
編輯元定宗三年(1248年)三月,貴由汗去世後,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臨朝稱制;由於與貴由早年不和,拔都(鐵木真長子朮赤之子)拒絕奔喪。為了對抗窩闊台家族,拔都以長支宗王的身份遣使邀請宗王、大臣到他的駐地(在中亞草原)召開忽里勒台(蒙古的軍政會議),商議推舉新大汗。窩闊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宗王們多數拒絕前往,貴由汗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只派大臣八剌為代表與會。拖雷之妻唆魯禾帖尼則命長子蒙哥率諸弟及家臣應召前往。
元欽淑皇后二年(1250年),忽里台大會在拔都的駐地(中亞地區)召開,拔都在會上極力稱讚蒙哥能力出眾,又有西征大功,應當即位,並指出貴由之立違背了窩闊台遺命(窩闊台遺命失烈門即位),窩闊台後人不當有繼承汗位的資格。大會通過了拔都的提議,推舉蒙哥為大汗。窩闊台、察合台兩家拒不承認,唆魯禾帖尼和蒙哥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難河畔召開忽里台,拔都派其弟別兒哥率大軍隨同蒙哥前往斡難河畔,但窩闊台、察合台兩家的很多宗王仍不肯應召,大會拖延了很長時間。
由於唆魯禾帖尼威望甚高,並且善於籠絡宗王貴族,最終多數宗王大臣應召前來,元欽淑皇后三年(1251年)六月在蒙古草原斡難河畔舉行忽里台,宗王大臣們於元憲宗元年六月十一日(1251年7月1日)共同擁戴蒙哥登基,蒙哥成為大蒙古國大汗;蒙哥即位的當日,尊母親唆魯禾帖尼為皇太后。此後,為了鞏固汗位,皇太后唆魯禾帖尼鎮壓反對者毫不留情,並親自下令處死貴由汗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
自此「大汗」之位的繼承從窩闊台家族轉移到了拖雷家族,為日後大蒙古國的分裂埋下伏筆。
在位政績
編輯1251年7月1日,蒙哥即位後,窩闊台系諸宗王拒絕承認,被蒙哥率兵鎮壓;蒙哥又以其弟忽必烈統領漠南漢地軍政事務,同時指揮向南(東亞)、向西(西亞)兩個方向的征服戰爭。
征服大理
編輯1252年農曆六月,命弟忽必烈南征大理國,次月,忽必烈率軍出發。1253年農曆八月,忽必烈軍至陝西,開始進攻位於今雲南等地的大理國。1254年1月2日(元憲宗三年農曆十二月十二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大理國王段興智投降,大理國滅亡,併入大蒙古國版圖。1256年,段興智前往漠北和林覲見蒙哥汗,被任命為大理總管,子孫世襲。
從1254年大蒙古國忽必烈奉命滅大理國、大理國王戰敗投降,到1382年駐守雲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兵敗自殺、元朝大理總管段世戰敗歸降明軍,蒙古族建立的政權統治雲南地區長達128年。
遠征西亞
編輯元憲宗三年(1253年)六月,蒙哥命弟旭烈兀率大軍十萬西征。旭烈兀的西征軍從漠北草原出發,1256年大軍渡過阿姆河後所向披靡,先攻滅波斯南部的盧爾人政權,1256年攻滅位於波斯西部的木剌夷國(阿薩辛派),1258年滅亡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1260年3月1日,滅亡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並派兵攻占了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
攻占敘利亞後,旭烈兀西征軍兵鋒抵達今天地中海東岸的的巴勒斯坦地區,即將與埃及的馬木留克王朝交戰,此時旭烈兀得到使者帶來的帝國最高統治者蒙哥在四川去世的消息,於是只派先鋒怯的不花率不到一萬軍隊駐守敘利亞,自己率大軍開始東返。1260年9月3日,埃及馬木留克王朝趁著旭烈兀攻率主力東返,攻占敘利亞,殺怯的不花,旭烈兀憤怒至極,本想率軍繼續西征,但此時他和欽察汗國的別兒哥汗因為爭奪亞塞拜然爆發了戰爭,只好結束西征。
旭烈兀東返途中得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的消息,於是留在西亞,自據一方,並宣布支持忽必烈,後來被忽必烈封為「伊兒汗」,西亞的伊兒汗國從此建立。
征伐南宋
編輯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台分三路大舉進攻南宋。1258年農曆七月,蒙哥親率主力進攻四川,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直到1259年初在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下攻勢受阻,戰事膠著數月,蒙哥死前最終未能完成此次戰役(死因不詳);而蒙哥死後,忽必烈得知忽里台大會選舉阿里不哥即位,匆匆率軍趕回漠北爭奪汗位,對南宋的征伐計劃暫時擱置。
蒙哥之死
編輯蒙哥的去世原因,至今史學界尚無明確結論。主要有以下幾說:
- 戰爭中受傷不治身亡:《合州志》記載,1259年8月11日(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蒙哥在合州釣魚山一役,被南宋軍投石機的巨石打中,六天後傷重而亡。《馬可波羅游記》和明萬曆《合州志》則記載蒙哥在攻打合州時被釣魚城守城武器矢石擊中而重傷後去世。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採取了這種說法,書:「蒙古軍因軍中痢疾盛行,死傷極多,蒙哥汗又為宋軍的飛矢射中身死」。《古今圖書集成》中的《釣魚城記》則記載:「炮風所震,因成疾。班師至愁軍山,病甚……次過金劍山溫湯峽(今重慶市北碚北溫泉)而歿」,謝士元在《遊釣魚山詩序》亦說蒙哥是「炮風致疾」而死。
- 病逝:《元史》則稱天氣多雨,蒙哥身體不適,於農曆七月癸亥日死在釣魚山[8]。伊兒汗國宰相拉施特的《史集》也推斷當時正值酷暑季節,軍中痢疾流行,蒙哥亦染病身亡。畢沅在《續資治通鑑》稱蒙哥死於痢疾。
- 其他說法有:黃震的《古今紀要逸編》認為蒙哥因為屢攻合州釣魚城不克,致憂憤死;《海屯紀年》說是落水死。
據傳蒙哥臨終前留下遺言,將來若攻下釣魚城,必屠殺全部軍民百姓;然而此事《元史》、《新元史》、《史集》均無記載(此三本史書記載蒙哥病逝,和釣魚城的戰鬥無關)。後來釣魚城於1279年投降時,忽必烈赦免了所有軍民。
蒙哥的去世,對當時的大蒙古國(蒙古帝國)政局乃至世界格局都有極大的影響:蒙哥去世導致了旭烈兀統帥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隨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爆發爭奪汗位的內戰,最終導致大蒙古國的分裂和解體。
世界歷史關於蒙哥汗的記載
編輯盧布魯克東遊
編輯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派遣傳教士盧布魯克前往東方覲見蒙古大汗商討傳教和結盟對抗阿拉伯人事宜。盧布魯克於1253年從地中海東岸阿克拉城(今以色列海法北)出發,於1253年5月7日離開君士坦丁堡,一路東行,渡過黑海,秋天到達伏爾加河畔,謁見拔都汗。拔都認為自己無權准許他在蒙古人中傳教,便派他去東方覲見大汗蒙哥。盧布魯克覲見拔都後,留下了對拔都的生動描述:「拔都坐在一金色的高椅上,或者說坐在像床一樣大小的王位上,須上三級才能登上寶座,他的一個妻子坐在他旁邊。其餘的人坐他的右邊和這位妻子的左邊。」[9]
1253年12月,盧布魯克到達哈拉和林南部蒙哥冬季營地。1254年1月4日覲見蒙哥,並留下了對蒙哥的生動描述:「我們被領入帳殿,當掛在門前的毛氈捲起時,我們走進去,唱起讚美詩。整個帳幕的內壁全都以金布覆蓋著。在帳幕中央,有一個小爐,裡面用樹枝、苦艾草的根和牛糞生著火。大汗坐在一張小床上,穿著一件皮袍,皮袍像海豹皮一樣有光澤。他中等身材,約莫45歲,鼻子扁平。大汗吩咐給我們一些米酒,像白葡萄酒一樣清澈甜潤。然後,他又命拿來許多種獵鷹,把它們放在他的拳頭上,觀賞了好一會。此後他吩咐我們說話。他有一位聶思托里安教(景教)徒作為他的譯員。」[9]
1254年4月5日,隨同蒙哥來到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8月18日帶著蒙哥致路易九世的國書西歸,信中寫道:「這是長生天的命令。天上只有一個上帝,地上只有一個君主,即天子成吉思汗。」[9]蒙哥以長生天以及它在地上的代表「大汗」的名義命令法蘭西國王承認是他的屬臣。
他於1255年回到地中海東岸。一年後,他用拉丁文寫成的出使報告交給路易九世,即《東方行記》,又稱《盧布魯克遊記》。
海屯一世東遊
編輯小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於1244年歸附大蒙古國,成為屬國。1254年春,海屯一世遵從拔都汗之命親自前往蒙古草原覲見大汗蒙哥。他與隨臣一路東行,5月至拔都營帳(伏爾加河下游)謁見,然後繼續東行,9月13日到達蒙哥汗廷(哈拉和林)朝見、獻貢,得到蒙哥頒賜的詔書;「詔書上蓋有蒙哥的御璽,不許人欺凌他及他的國家。還給他一紙敕令,允許各地教堂擁有自治權。」[9]在哈拉和林停留50天後,他離開汗廷西還。
家庭
編輯父母
編輯- 父親:拖雷,1227年—1229年帝位空缺時擔任大蒙古國監國,1232年去世。《元史·睿宗本紀》載,蒙哥即位後追尊拖雷為皇帝,為拖雷上廟號睿宗、諡號英武皇帝,1266年忽必烈改諡其為景襄皇帝,1310年元武宗海山加諡為仁聖景襄皇帝。
- 母親:唆魯禾帖尼,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的生母,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后,1252年去世。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為其上諡號莊聖皇后,1310年元武宗海山加諡為顯懿莊聖皇后。她的四個兒子皆曾稱汗稱帝,被後世史學家尊稱為「四帝之母」。
兄弟姐妹
編輯- 二弟:忽睹都
- 三弟失其名。
- 四弟:忽必烈,唆魯禾帖尼所生,元世祖,1260年—1294年為第五位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元朝的實際開創者,1271年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
- 五弟失其名。
- 六弟:旭烈兀,唆魯禾帖尼所生,伊兒汗國建立者。
- 七弟:阿里不哥,唆魯禾帖尼所生,1260年—1264年和忽必烈爭位,1264年歸降忽必烈。
- 八弟:撥綽(不者克)
- 九弟:末哥
- 十弟:歲哥都
- 十一弟:雪別台
- 趙國公主薛不罕下嫁聶古得、察忽
- 魯國公主也速不花下嫁斡陳
- 魯國公主薛只干下嫁納陳(斡陳的弟弟)
妻妾
編輯根據《元史》卷106后妃表記載,蒙哥有皇后五人,其中正妻忽都台皇后地位最高
- 忽都台大皇后,弘吉剌部德薛禪的孫子忙哥陳的女兒,「忽都台」蒙語的意思是「有福」,1256年去世,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為其上諡號貞節皇后。
- 也速兒皇后,忽都台的妹妹,1256年忽都台去世後繼任為皇后
- 出卑三皇后,1258年從憲宗南伐,1259年農曆九月八日去世於六盤山
- 明里忽都魯皇后,1326年尚在,詔守班禿大王營帳
- 火里差皇后,火魯刺思氏,蒙哥未即位時,窩闊台汗為他娶火里差為妃,後亦稱皇后。
而根據《史集》第二卷記載,蒙哥有皇后二人,貴妃二人,忽都台皇后是正妻
子女
編輯- 長子:班禿,忽都台皇后所生,1258年,卒于吉河之南,無子
- 次子:阿速台,又譯作阿速帶、阿速歹,奎帖尼貴妃所生,《史集》記載有四子,《元史》107卷記載無子
- 三子:玉龍答失,忽都台皇后所生,玉龍答失有二子:撒里蠻和完澤,完澤有二子,徹徹禿和寬徹哥,徹徹禿被封為郯王
- 四子:昔里吉,又譯作失列吉、昔列吉,巴牙兀真貴妃所生,昔里吉有三子:兀魯思不花,並王晃火帖木兒和嘉王火兒忽
- 五子:辯都,早卒無嗣[10],疑為班禿誤記。
- 昌國大長公主,名伯雅倫(又譯作伯牙魯罕,巴牙倫),忽都台皇后所生,下嫁札忽爾陳子昌忠宣王忽鄰(又譯作忽憐)
- 失鄰公主,斡兀立禿忒迷皇后所生長女,下嫁給娶成吉思汗幼女阿勒塔倫(又譯作按塔倫,又名阿勒塔魯罕,阿兒答魯黑,孛兒帖所生幼女)為妻的泰出(又譯作塔出)駙馬的兒子術真伯(又稱扎兀兒薛禪),他是斡勒忽訥兀惕部人
- 必赤合公主,又名闊兀年,斡兀立禿忒迷皇后所生幼女,在失鄰公主去世後,必赤合公主也下嫁給了術真伯
影視形象
編輯電視劇
編輯相關史料
編輯- 釋迦院碑記
- 《盧布魯克遊記》:法國傳教士盧布魯克撰寫,又稱《東方行記》。
- 《海屯行紀》:小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撰寫,又名《小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出使大汗蒙哥宮廷紀》。
- 《史集》,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史學家拉施特撰寫。
- 《世界征服者史》,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史學家志費尼撰寫。
-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簡稱《元典章》,元英宗在位後期(1322年—1323年)官修政書,收錄1234年—1322年元朝各地地方官吏會抄的有關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方面的聖旨條畫、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門所判案例的彙編,分為前集和新集,史實多為《元史》所不載。
- 《大元通制》,1323年元英宗頒布的元朝第二部法律,現存殘本收錄1234年—1316年元朝官方頒布的關於法律方面的聖旨條畫、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門所判案例的彙編,史實多為《元史》所不載。
- 《元史·憲宗本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明朝官修正史
- 《新元史·憲宗本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民國官修正史
- 《續資治通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清朝史學家畢沅撰寫。
- 《元史類編》,清朝史學家邵遠平撰寫。
- 《元史新編》,清朝史學家魏源撰寫。
- 《元書》,清朝史學家曾廉撰寫。
- 《蒙兀兒史記》,清末民初史學家屠寄撰寫。
中國史書對蒙哥的評價
編輯- 元朝重臣郝經在中統元年(1260年)農曆八月給元世祖忽必烈的上書《立政議》中對元憲宗蒙哥的評價是:「先皇帝初踐寶位,皆以為致治之主,不世出也。既而下令鳩括符璽,督察郵傳,遣使四出,究核徭賦,以來民瘼,污吏濫官,黜責殆遍,其願治之心亦切也。惜其授任皆前日害民之尤者,舊弊未去,新弊復生,其為煩擾,又益劇甚,而致治之幾又失也。」[11]
-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評價是:「帝剛明雄毅,沉斷而寡言,不樂燕飲,不好侈靡,雖后妃不許之過制。初,太宗朝,群臣擅權,政出多門。至是,凡有詔旨,帝必親起草,更易數四,然後行之。御群臣甚嚴,嘗諭旨曰:『爾輩若得朕獎諭之言,即志氣驕逸,志氣驕逸,而災禍有不隨至者乎?爾輩其戒之。』性喜畋獵,自謂遵祖宗之法,不蹈襲他國所為。然酷信巫覡卜筮之術,凡行事必謹叩之,殆無虛日,終不自厭也。」[12]
- 清朝史學家畢沅《續資治通鑑》的評價是:「憲宗沉斷寡言,不樂宴飲,不好侈靡,雖后妃亦不許之過制。初,定宗朝,群臣擅權,政出多門,帝即位,凡有詔旨,必親起草,更易數四,然後行之。御群臣甚嚴,嘗曰:『爾輩每得朕獎諭之言,即志氣驕逸。志氣驕逸,而災禍有不隨至者乎?爾輩其戒之!』性喜畋獵,自謂遵祖宗之法,不蹈襲他國所為。然酷信巫覡、卜筮之術,凡行事必謹叩之,殆無虛日。」[14][15]
- 清朝史學家魏源《元史新編》的評價是:「帝早親軍旅,剛明沉斷,威著中外。即位以後,不樂燕飲,不好侈靡,雖后妃不許之過制。初,太宗崩後,曠紀無君,黃裳御統,政出多門,阿柄幾於旁落。至是,凡有詔旨,帝必親起草,更易數四,然後行之。御臣下甚嚴,嘗謂:『臣下獎諭太過,即志氣驕溢,過咎隨之,是害之也。』承開國師武臣力之後,西平印度,南並大理,東取巴蜀,所向無敵。惟遵其國俗,喜田獵,信巫覡卜筮,是其小蔽。使太宗即世,早承大業,則伐宋之役,不俟末年而南北混一矣。天未既宋,暑雨老師,景命不延,故大勳重集於世祖皇帝。」[16]
- 清朝史學家曾廉《元書》的評價是:「論曰:憲宗之立,有遺議焉。前史襲《元史》舊文,未為允也。史又稱憲宗能輯士卒,皇子阿速歹獵騎傷稼,責之,復撻其近侍。卒拔民蔥,即斬以徇。在蒙古治軍可謂肅矣。夫古今稱強漢、弱宋,然王堅以孤城罷卒,抗毳旃之勁族,卒乃師老解退。雖憲宗不晏駕,庸必克乎?蓋自平金以來,中漢人之習,錦衣玉食,肌骨疏懈。故金以是亡,而元人兵勢亦自是遂稍衰矣。歷觀史策,暾欲谷之言,有以哉!」[17]
紀年
編輯根據《元史·憲宗本紀》整理。
元憲宗桓肅皇帝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
公元 | 1251年 | 1252年 | 1253年 | 1254年 | 1255年 | 1256年 | 1257年 | 1258年 | 1259年 |
干支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註釋
編輯- ^ 古人的壽命計算方式和西方的計算方式不同,《元史》卷三《憲宗本紀》記載:「歲戊辰,十二月三日生帝。」元憲宗九年七月,「癸亥,帝崩於釣魚山,壽五十有二,在位九年。」元憲宗蒙哥生於元太祖三年戊辰龍年十二月三日(公曆1209年1月10日),去世於元憲宗九年己未羊年七月二十日(1259年8月11日),按照公曆計算,蒙哥享年50歲零7個月,按照農曆計算,「元太祖三年」是公曆1208年,蒙哥生於1208年農曆十二月,去世於1259年農曆七月,則是享年五十二歲。
- ^ Мөнх意為永恆
- ^ 雖然從窩闊台開始已經用合罕(又譯作大汗,蒙古語:ᠬᠠᠭᠠᠨ,秘史記音:中合罕)的稱號與「汗」(蒙古語:ᠬᠠᠨ)相區分,但是根據姚大力的研究,蒙哥在位期間這兩個蒙古語稱號仍然有混用的跡象。據他研究,沖制於1252年的谷兒只錢幣和1257年初的「釋迦院碑記」上用前者,而1254年的「少林寺碑」用後者。[3]
- ^ 蒙哥一開始曾未能獲大蒙古國原當權派窩闊台系也速蒙哥和察合台系宗王的承認,但由於拔都和唆魯禾帖尼在大蒙古國諸王中頗具威望,因此仍能成功召集多數宗王於曲雕阿蘭召開忽里勒台大會,甚至還說服了當時小部分察合台系以及窩闊台系宗王成員倒戈,後以多數決保持了蒙哥之汗位,這種優勢遠不是其二弟忽必烈以及四弟阿里不哥能在家族內鬥中與之相比;儘管阿里不哥因重視蒙古傳統而成功爭取到大蒙古國大多數宗王的支持,但忽必烈因傾向漢化的思維而取得漢地人民支持以及戰略補給,導致他們都沒能擁有全面威望統治整個大蒙古國,並於1260年徹底分裂,直到1303年元成宗與四大汗國達成和議,後者承認元朝名義上的宗主地位,彼此之間設驛路、開關塞,並一致承認元朝皇帝是「大蒙古國大汗」稱號的合法繼承人,但已不復當初蒙哥大汗級別的全面統治權。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文獻
編輯- ^ 見於《蒙古秘史》第270節。
- ^ 續資治通鑑所譯
- ^ “成吉思汗”,还是“成吉思合罕”?. [2011-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5).
- ^ 據《元史》卷三《憲宗本紀》記載,蒙哥即位於「元年辛亥夏六月」,無準確日期。根據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記載,蒙哥於伊斯蘭教曆649年剌必阿II月9日[儒略曆1251年7月1日]即位(《世界征服者史》中譯本第673頁,譯者:何高濟,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第一版)。儒略曆1251年7月1日即農曆六月十一日,和《元史》記載相符合。
- ^ 《元史》卷七十四志第二十五: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廟成。丞相安童、伯顏言:「祖宗世數、尊諡廟號、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廟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時定」。乃命平章政事趙璧等集議,制尊諡廟號,定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聖武皇帝、皇祖妣光獻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朮赤、皇伯妣別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帶、皇伯妣也速倫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莊聖皇后第六室,定宗簡平皇帝、欽淑皇后第七室,憲宗桓肅皇帝、貞節皇后第八室。」
- ^ 根據《元史》卷三《憲宗本紀》記載:「歲戊辰,十二月三日生帝。」《新元史》卷六《憲宗本紀》記載:「生於太祖三年戊辰十二月三曰。」,換算為公曆就是1209年1月10日。
- ^ 《元史》卷三《憲宗本紀》記載:「憲宗桓肅皇帝,諱蒙哥,睿宗拖雷之長子也。母曰莊聖太后,怯烈氏,諱唆魯禾帖尼。歲戊辰,十二月三日生帝。時有黃忽答部知天象者,言帝后必大貴,故以蒙哥為名。(蒙哥,華言長生也。)太宗在潛邸,養以為子,屬昂灰皇后撫育之。既長,為娶火魯剌部女火里差為妃,分之部民。及睿宗薨,乃命歸藩邸。從征伐,屢立奇功。」
- ^ 根據《元史》卷三《憲宗本紀》記載:元憲宗九年「五月,屢攻不克。六月丁巳,汪田哥複選兵夜登外城馬軍寨,殺寨主及守城者。王堅率兵來戰。遲明,遇雨,梯折,後軍不克進而止。是月,帝不豫。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余悉攻重慶。癸亥,帝崩於釣魚山。」
- ^ 9.0 9.1 9.2 9.3 節選自[法國]勒內·格魯塞《草原帝國》
- ^ 《史集》記載蒙哥有四子,無辯都,《元史·宗室世系表》有此人
- ^ 這段文字節選自元朝名臣郝經的著作《陵川集》卷三十二《立政議》,《立政議》全文後被收錄寫入民國時期的官修正史《新元史·郝經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元史》卷三《宪宗本紀》. [2011-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7).
- ^ 《元史類編》卷一《世紀四·憲宗》
- ^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宋纪一百七十五》. [2012-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 ^ 《續資治通鑑》,作者:(清)畢沅,中華書局1957年8月第1版,1979年6月上海第4次印刷。
- ^ 《元史新編》卷四《憲宗本紀》
- ^ 《元書》卷四《憲宗本紀》
- ^ 《蒙兀兒史記》卷六《蒙格汗本紀》
- ^ 《新元史》卷六《宪宗本纪》. [201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蒙哥 出生於:1209年1月10日逝世於:1259年8月11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海迷失後 (稱制) |
大蒙古國統治者 1251年—1259年 |
繼任: 薛禪汗(爭位) |
繼任: 阿里不哥汗(爭位) | ||
前任: 貴由汗 (元定宗) |
蒙古大汗 大蒙古國皇帝 1251年—1259年 |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完澤篤汗(元成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