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ZUK
CANZUK聯盟是一個構想中的政治經濟聯盟,名稱取自該聯盟理論組成國名字的首字母縮寫,即加拿大(Canada)、澳洲(Australia)、紐西蘭(New Zealand)與英國(United Kingdom)。四國當下共享著相同語言、文化、政治體制與君主,亦均為大英國協王國。聯盟計劃組成為一個類似於前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組織[1],通過增多邊貿易額,加強外交政策合作,軍事合作以及實現四國國民的自由流動達成該目標[2]。CANZUK組織想法受到各種智庫(如CANZUK國際協會與亞當·斯密研究所等)與組成四國的部分政客支持。
類型 | • 共主邦聯 • 經濟共同體 • 提議中的國際組織 |
---|---|
成員 | |
面積 | |
• 總計 | 18,187,210平方公里 |
• 水域率 | 1.0% |
人口 | |
• 2018/2019年估計 | 135559550 |
• 密度 | 7.2/平方公里 |
GDP(國際匯率) | 2018年估計 |
• 總計 | $6.456萬億 |
• 人均 | $45,919 |
歷史
編輯名稱定義
編輯CANZUK一詞最早被《殖民地到大英國協(Colonies Into Commonwealth)》一書的作者威廉·大衛·麥金泰爾於1967年在書中「CANZUK聯盟」一章中提出[3]。近期,該詞被遊說組織CANZUK國際所採用作為縮寫名稱(其組織正式名稱為大英國協自由運動組織)[4]。在英國去留歐盟公投與英國脫歐事件發生後,部分作家如安德魯·莉莉科與詹姆士·博納特同部分學者如歷史歷史學家安德魯·羅伯特開始主張在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與聯合王國四國間進行合併組成新的政治實體以應對新的國際形勢[5][6]。安德魯·羅伯特建議該政治實體可以進入當下的國際秩序並成為西方世界的第三大支柱(與美國和歐洲聯盟並列),羅伯特亦認為,鑑於該實體所擁有的領土面積地理範圍與較大的經濟體量可以令實體成為國際環境中的「大國」並作為潛在的「超級大國」(潛在超級大國)[7]。
一些該計劃的倡導者如羅伯特贊成該實體應以聯邦或邦聯的形式存在。其他倡導者,如莉莉科則提議該實體應該作為「地緣政治合作夥伴」的形式存在,即效仿歐洲經濟共同體[8]。該提議的CANZUK受到CANZUK國際以及加拿大保守黨等組織的支持,該提議涉及成立在四國間成立公民自由流動區,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共同防衛夥伴,而相關加強貿易關係的想法(包括或不包括一個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收到多名四國政客的支持,其中較為有名的有前澳洲總理史考特·莫里森[9],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10],前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前任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11]以及前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爾登[12]。
關係
編輯世界上擁有英國民族血緣或主要民族組成為不列顛人的國家 | |
---|---|
總人口 | |
超過 1.4億[13] | |
分佈地區 | |
英國 | 51,736,290 (占總人口比例的81.9%)[14] |
紐西蘭 | 2,425,278 (占總人口比例的59.0%)[15] |
澳洲 | 10,764,870 (占總人口比例的46.0%)[16] |
加拿大 | 10,753,945 (占總人口比例的30.6%)[17] |
語言 | |
主流語言為英語 (部分少數語言:威爾斯語,蘇格蘭語,蓋爾語等) | |
宗教信仰 | |
基督教 (聖公宗, 長老會, 遁道宗, 羅馬天主教 等)[18] |
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均為前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與自治領,同時三國的主體民族均為盎格魯-薩克遜人(即英國民族)[19],而受其歷史原因影響,CANZUK四國依然在今日仍共享著緊密的文化,外交與軍事紐帶。除英國及其海外領土外,對英國民族或血統仍持有較高占比認同的國家亦為CANZUK構想中的四國,紐西蘭(59%)[20],澳洲(46%)[21],加拿大(31%)[22]。作為對曾經英國領土與大英帝國一部分的敬意,澳洲與紐西蘭的國旗仍然以英國國旗置於其國旗左上角以表沿革與傳承,而英國國旗同時也是兩面加拿大官方旗幟中的一面(亦被稱作皇家聯合旗)。[來源請求]
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與英國也同時均是大英國協王國,並共舉查爾斯三世作為其君主與國家首腦。四國擁有很大程度的政治體制,法律,語言與宗教相似性:如西敏制,英美法系,英式英語詞彙與基督教價值觀[23]。CANZUK四國均是英語世界的主要組成國家,並且在英語圈中共同參與了大量軍事合作,如通用空軍標識、五眼聯盟、美英加澳新五國陸軍合作計劃與澳加新英美五國海軍合作計劃,並及此加深各種軍事與情報合作。加拿大與英國通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結為軍事同盟,而澳洲、紐西蘭與英國則通過五國聯防結為軍事同盟關係。[來源請求]
四國之間的民間關係則極為緊密,調查表明,四國國民對彼此均視作為世界上最為緊密的友國與盟友[24][25][26][27]。
成員國
編輯通稱 | 加拿大[28] Canada |
澳洲[29] Australia |
紐西蘭[30] New Zealand |
英國[31] United Kingdom |
---|---|---|---|---|
國名全稱 | 加拿大 Canada |
澳洲聯邦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
紐西蘭王國 Realm of New Zealand (毛利語: Aotearoa) |
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
國旗 | ||||
皇家旗幟 (註:由於伊莉莎白二世近期逝世,新皇家旗幟懸空) |
||||
國徽或王徽 | ||||
國歌及王室頌歌 | 《啊,加拿大》 《天佑國王》 |
《前進,美麗的澳洲》 《天佑國王》 |
《天佑紐西蘭》 《天佑國王》 |
《天佑國王》 |
人口 | 37,971,020 (截至2020年[update])[32] |
25,522,169 (截至2019年[update])[33] |
5,021,400 (截至2020年[update])[34] |
66,796,807 (截至2019年[update])[35] |
面積 (平方千米) |
9,984,670 km2[28] | 7,741,220 km2[29] | 268,838 km2[30] | 243,610 km2[31] |
人口密度 (每平方千米) |
3.9/km2 | 3.3/km2 | 18.3/km2 | 270.7/km2 |
首都 | 渥太華 | 坎培拉 | 威靈頓 | 倫敦 |
歷史上在大英帝國的地位 | 英屬北美 British North America 加拿大自治領 Dominion of Canada 紐芬蘭自治領 Dominion of Newfoundland |
澳洲(自治領及聯邦王國)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Dominion & Commonwealth Realm) |
紐西蘭(自治領及聯邦王國) New Zealand (Dominion & Commonwealth Realm) |
作為大英帝國的宗主國 British Empire de facto Homeland |
現代在大英國協的地位 | 大英國協王國 Commonwealth Realm | |||
憲制文件 | 《英屬北美法》 《1931年西敏法令》 《加拿大憲法》 《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 |
《1900年澳洲聯邦憲法法令(帝)》 《1931年西敏法令》 澳洲聯邦憲法(不成文憲法) |
《1931年西敏法令》 紐西蘭憲法(不成文憲法) |
《大憲章》 《請願之權法》 英國憲法(不成文憲法) |
政體 | 聯邦議會制君主立憲[28] | 聯邦議會制君主立憲[29] | 單一議會制君主立憲[30] | 單一議會制君主立憲[31] (存在權力下放) |
國家元首 (註:四國法理上為共主邦聯,由於君主不常駐除英國外三國,因此派遣總督代行憲制權力) |
查爾斯三世 國王 (加拿大總督 瑪麗·西蒙) |
查爾斯三世 國王 (澳洲總督 大衛·赫利) |
查爾斯三世 國王 (紐西蘭總督 辛迪·基羅) |
查爾斯三世 國王 |
政府首腦 (註:四國政府首腦英文職稱均為"Prime Minister, PM",即首相) |
總理 賈斯汀·杜魯道 | 總理 安東尼·艾班尼斯 | 總理 克里斯·希金斯 | 首相 里希·蘇納克 |
政府 | 加拿大政府 Government of Canada 國王陛下政府 His Majesty's Government |
澳洲政府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國王陛下政府 His Majesty's Government |
紐西蘭政府 New Zealand Government 國王陛下政府臨紐西蘭 His Majesty's Government on the Seal of New Zealand |
英國政府 Government of United Kingdom 國王陛下政府 His Majesty's Government |
立法機構 (註:四國立法機構均採用源自英國的西敏制議會制度) |
加拿大國會 加拿大參議院 - Senate of Canada 加拿大眾議院 - House of Commons |
澳洲議會 澳洲參議院 - Senate of Australia 澳洲眾議院 -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
紐西蘭議會 紐西蘭眾議院 - New Zeal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
英國國會 英國上議院 - House of Lords 英國下議院 - House of Commons |
司法機關 (註:除英國外三國早期的終審法院為英國的樞密院司法委員會) |
加拿大最高法院 | 澳洲高等法院 | 紐西蘭最高法院 | 聯合王國最高法院 |
武裝力量 (註:四國法理上的最高軍事統帥為查爾斯三世,但君主通過授權總督,令其作為實際上的最高統帥) |
加拿大武裝部隊 Canadian Armed Forces 加拿大陸軍 加拿大皇家空軍 加拿大皇家海軍 |
澳洲國防軍 Australian Defence Force 澳洲陸軍 澳洲皇家空軍 澳洲皇家海軍 |
紐西蘭國防軍 New Zealand Defence Force 紐西蘭陸軍 紐西蘭皇家空軍 紐西蘭皇家海軍 |
英國軍隊 His Majesty's Amred Forces 國王陛下的軍隊 英國陸軍 英國皇家空軍 英國皇家海軍 |
官方語言及國家語言 | 英語 法語 |
英語 | 英語[註 1],毛利語 紐西蘭手語 |
英語 |
主要宗教信仰 | (截至2011年[update]) | (截至2016年[update]) | (截至2018年[update]) | (截至2011年[update]) |
法定貨幣 | 加拿大元 | 澳洲元 | 紐西蘭元 | 英鎊 |
貨幣管理機構 | 加拿大銀行 | 澳洲儲備銀行 | 紐西蘭儲備銀行 | 英格蘭銀行 |
本土地圖 | ||||
海外領土 | 不適用 | 澳洲外領地 | 紐西蘭屬地 紐西蘭聯繫邦 |
英國海外領土 王室屬地 |
倡導者
編輯目前世界上幾個為促進CANZUK計劃而成立的組織已經在加強其推廣,意圖消解CANZUK國家間的不同並推進四國間更深度的合作與交流。CANZUK國際組織已經將重新建立國民自由流通區(如大英國協體制內在《1972年歐洲共同體法 (聯合王國)》前所存在的自由流通區)列為其組織的既定目標[37]。其他組織則大部分為志願者組織,希圖建立超國家聯盟,如「CANZUK Unitiing」[38]。
加拿大
編輯幾位議員在2017年加拿大保守黨黨魁選舉中對CANZUK建議表示支持。該次選舉最終的獲勝者安德魯·熙爾在2017年三月對CANZUK提出的自由貿易協議表示支持。在溫哥華的一場辯論中,熙爾表示「我十分支持我國在與澳洲、紐西蘭和英國之間構建貿易協定,我們擁有著相同的法律框架,共同的民主系統以及同種投資和貿易的立法與條例,但我們並不同中國享有這些優勢。[39]」
其他保守黨黨魁候選人也對CANZUK所提出的自由貿易與自由流動表示接受並將其列入他們的競選大綱,這些候選人包括艾林·奧圖爾和莊文浩[40]。2017年4月,奧圖爾放出了一條與CANZUK國際合作的視頻,形容CANZUK計劃為「沒有道理不做的」,認為加拿大已經為美國及其公民提供了自由貿易與自由流動權,「那為何不能為我們其他親密的盟友提供同等的待遇呢?」[41]2017年5月,莊文浩宣布對脫歐後CANZUK國家間的自由流動運動表示支持,說道「一個很好的想法使得我們同澳洲,紐西蘭與聯合王國開創一個新的貿易協定,特別是在英國退出歐洲公投的指引下[42]。」
2018年8月,加拿大保守黨以215票對7票的投票正式接納CANZUK作為其政黨黨綱[43][44]。
在2020年8月保守黨黨魁選舉中由2017年敗選的奧圖爾勝出擔任新任保守黨黨,此後奧圖爾就把CANZUK作為他的競選政綱之一。[45]該黨目前為加拿大議會的最大在野黨。[來源請求]
澳洲
編輯2017年8月,澳洲維多利亞州自由黨參議員,詹姆士·怕特森在澳洲財政報告中發表了一份意見倡導書,宣布支持CANZUK所提倡的自由貿易與國民自由流動,倡導書指出「通過與澳洲、紐西蘭與加拿大聯合併同脫歐後聯合王國簽訂貿易協定,我們有機會在四個大英國協國家間推動一個更廣泛的貿易合作....而這個想法的時機已經到來。[46]」
紐西蘭
編輯在紐西蘭,行動紐西蘭黨已經表示其自由流通區的支持,其政黨領袖大衛·西蒙表示,「成功的國家,如英國與紐西蘭,不應當築起牆壁和關閉彼此,當曾經彼此所交流的想法令我們的國家如此繁榮。脫歐為英國提供了一種除了移民歐洲外新的選擇,讓我們通過雙向自由流通協議同英國接洽。[47]」
2018年4月,紐西蘭議會反對派領袖西蒙·布瑞吉表達了其對CANZUK的支持。[48]
英國(聯合王國)
編輯2012年7月11日,議員安德魯·羅森戴爾想英國國會遞交了一份普通議員法案,該法案涉及允許「女王陛下的各王國的公民在英國境內的國際機場通過獨立通道進入英國」,該法案所指的公民包含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的公民;該法案的目標表明了一個以引進新型互惠邊境息協議的方式在未來同大英國協王國各國展開合作[49]。該法案收到諸多議員的支持,包括尼格爾·多茲(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羅利·斯圖爾特(保守黨),鮑勃·布萊克曼(保守黨),史提夫·貝克(保守黨),普莉提·巴特爾(保守黨),馬克·明斯(保守黨),凱特·霍依(工黨),約翰·里德伍德(保守黨)以及托馬斯·多赫提(工黨)[50]。該法案最終在二讀階段因為缺少議會時間及支持率不足最終未能通過[51]。
2014年11月,倫敦市長鮑里斯·強森(現任英國首相)表達了其在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及英國間建立「自由流動區」的支持,坦言「英國、澳洲、加拿大和紐西蘭共同擁戴一個國家元首,使用相同的語言並擁有相似的法律系統。客觀上,這些國家均是高度經濟發達的民主國家並坐擁清晰的共同文化與血脈。」[52]
亞當·斯密研究所則在2018年表示了對CANZUK的支持[53][54][55]
在2019年9月訪問澳洲期間,英國國際貿易大臣伊莉莎白·特拉斯表達了英國政府希望同澳洲建立自由流動區的意願並就脫歐後自由貿易協定進行商討[56]。
反對觀點
編輯批判者如尼克·科恩認為CANZUK組織的提議純屬「幻想」,該組織不會同其預期一樣成為21世紀地緣政治結構中可行的一環,他強調CANZUK四國不論從法律還是政治文化上在大英帝國時代結束後已經分道揚鑣[57]。尼克·科恩辯駁到,地緣政治上的分離對任何這四國之間的合作均起到了價值上的限制,根據主流的經濟學觀點「在絕對貿易夥伴國關係上,與貿易夥伴間的距離與體量比起歷史聯結起到更為決定性的作用[58]」。
中國官方環球時報在2020年8月24日的評論文章指出CANZUK是2.0版大英帝國,用意在形成強大而繁榮的「盎格魯圈」和意圖強硬對付中國。[59]
公眾觀點
編輯2018年1月至3月間,來自澳洲,加拿大,紐西蘭與英國的13600名受訪者的意見投票顯示,2018年度對CANZUK四國自由貿易區與自由流動區的支持率較2017年有所升高。該比率在澳洲占73%,加拿大占76%,紐西蘭占82%,英國占68%[60]。
統計數據
編輯國家 | 人口[61] | 領土面積 (平方公里 km2)[62] | 領土面積
(平方英里) |
名義GDP
(十億美元)[63] |
人均名義GDP
(美元) |
GDP(購買力平價)
(十億美元)[64] |
GDP(人均)
(美元) |
國家淨資產
(十億美元)[65] |
人均國家淨資產
(美元) |
人類發展指數
(2018年)[66] |
---|---|---|---|---|---|---|---|---|---|---|
加拿大 | 37,314,442 | 9,993,510 | 3,858,520 | $1,820.00 | $48,774 | $1,931.00 | $51,749 | $7,407 | $202,240 | 0.926 (極高) |
澳洲 | 25,324,400 | 7,682,300 | 2,966,200 | $1,500.26 | $61,359 | $1,235.30 | $50,522 | $7,329 | $299,748 | 0.939 (極高) |
紐西蘭 | 4,825,170 | 263,310 | 101,660 | $206 | $42,692 | $185.748 | $42,940 | $1,162 | $240,821 | 0.917 (極高) |
英國 | 66,876,964 | 241,930 | 93,410 | $2,936.29 | $44,367 | $2,880.25 | $43,520 | $14,073 | $212,640 | 0.922 (極高) |
總計 | 134,340,976 | 18,181,050 | 10,737,947 | $6441.01 | $48,765 | $6065.08 | $45,919 | $29,971 | $226,913 | 0.926 (極高) |
占全世界百分比 | 1.7% | 7% | 7% | 7.4% | – | 4.8% | – | 10.7% | – | – |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Andrew Roberts. CANZUK: after Brexit, Canada,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Britain can unite as a pillar of Western civilisation. Daily Telegraph. [2019-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4) (英語).
- ^ Andrew Lilico. CANZUK is calling. Will Britain respond?. CAPX. [2019-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3) (英語).
- ^ McIntyre, William David. Colonies Into Commonwealth. Walker. 1967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英語).
- ^ Push for free movement of Canadians, Kiwis, Britons and Australians gains momentum. Global News.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英語).
- ^ From Brexit to CANZUK: A call from Britain to team up with Canad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financialpost.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加拿大英語).
- ^ James C. Bennett (2016). A Time for Audacity: New Options Beyond Europe. Pole to Pole Publishing. ASIN: B01H4U7FAQ. Retrieved 24 November 2016.
- ^ Roberts, Andrew. CANZUK: after Brexit, Canada, Australia, New Zealand and Britain can unite as a pillar of Western civilisation. The Telegraph. 2016-09-13 [2021-03-25]. ISSN 0307-12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4) (英國英語).
- ^ CANZUK Uniting. CANZUK Uniting.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0).
- ^ PM meeting with PM Morrison of Australia: 1 December 2018. GOV.UK.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英語).
- ^ Canada wants UK trade deal 'day after Brexit'. BBC News.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英國英語).
- ^ New Zealand happy to forget the UK's 'betrayal'. BBC News. 2018-05-23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2) (英國英語).
- ^ Ardern, Jacinda. Whatever Britain decides about its new place in the world, New Zealand stands with you. The Telegraph. 2019-01-20 [2019-03-11]. ISSN 0307-12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8) (英國英語).
- ^ Richards 2004,第255頁 .
- ^ White British. 2019-08-28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9) –透過Wikipedia.
- ^ 2006 Census Data.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9).
- ^ Cultural Diversity. [2018-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 Canada [Country] and Canada [Country]. www12.statcan.gc.ca. 2017-02-08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 ^ 2011 Census: Ethnic group, local authorities in England and Wa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13 June 2014
- ^ Marshall 2001,第254頁 .
- ^ Statistics New Zealand, QuickStats About Culture and Identity, stats.govt.nz, 2009-02-04 [200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9)
- ^ CULTURAL DIVERSITY IN AUSTRALIA, 2016.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8-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2).
- ^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Statistics Canada. [2018-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9).
- ^ Zimmermann (2014) "CONSTITUTING A 『CHRISTIAN COMMONWEALTH』: CHRISTIAN FOUNDATIONS OF AUSTRALIA』S CONSTITUTIONAL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Canada-US Relations Tracking. Nanos Research. 2018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 ^ Poll. Lowy Institute. 2018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 ^ Poll: Who's New Zealand's best friend?. 2017-06-22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4).
- ^ From the Outside In: G20 views of the UK before and after the EU referendum' (PDF). British Council.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1-09).
- ^ 28.0 28.1 28.2 North America :: Canada —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 ^ 29.0 29.1 29.2 Australia - Oceania :: Australia —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 ^ 30.0 30.1 30.2 Australia - Oceania :: New Zealand —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 ^ 31.0 31.1 31.2 Europe :: United Kingdom —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7).
- ^ Statistics Canada. Population estimates, quarterly. Government of Canada. [2020-09-03]. doi:10.25318/1710000901-eng.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1).
- ^ Main Features - Key statistic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9-12-31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5) (英語).
- ^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Mean Quarter Ended). Statistics New Zealand. 2020-06-30 [2020-08-22].[失效連結]
- ^ Population estimates for the UK, England and Wales,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020-06-30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5).
- ^ [1], (PDF) (Report). p. 8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4 January 2015. Retrieved 18 November 2015. "In addition to the Māori language, New Zealand Sign Language is also an official language of New Zealand. The New Zealand Sign Language Act 2006 permits the use of NZSL in legal proceedings, facilitates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its interpretation and guid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its promotion and use. English, the medium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ost schools, is a de facto official language by virtue of its widespread use. For these reasons, these three languages have special mention in 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
- ^ Why CANZUK?. CANZUK International.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美國英語).
- ^ CANZUK Uniting. canzuk.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英語).
- ^ Pro-CANZUK Politician Elected As Federal Party Leader. CANZUK International.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2) (美國英語).
- ^ Erin O'Toole campaign website – "CANZUK".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4).
- ^ Erin O'Toole for Leader/pour chef, James Skinner and Erin O'Toole on CANZUK, 2017-02-18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2)
- ^ Mowat, Laura. Visa-free movement across UK, Canada, Australia and NZ? Campaign boost as 200,000 sign up. Express.co.uk. 2017-05-18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4) (英語).
- ^ Canadian Conservatives Vote Overwhelmingly to Implement a CANZUK Treaty - CPC Convention 2018.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5) –透過www.youtube.com.
- ^ Bateman, Sophie. Canada Conservatives vote for free movement, trade with New Zealand. Newshub. 2018-08-28 [2018-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8) (英語).
- ^ CANZUK. Erin O'Toole. [24 August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June 2020).
- ^ Let's fold UK and Canada into the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 treaty. Senator James Paterson. 2017-08-28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4) (英國英語).
- ^ Wednesday. ACT proposes free movement with Britain, Oz and Canada | Scoop News. www.scoop.co.nz.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 ^ New Zealand Opposition Leader Backs CANZUK International's Campaign. CANZUK International.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9).
- ^ House of Commons: Oral Answers to Questions.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2012-07-11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 ^ House of Commons: Oral Answers to Questions.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2012-07-11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 ^ United Kingdom Borders Bill 2012-13.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2012-07-11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6).
- ^ London mayor to make it easier for Aussies to live and work in Britain. Mail Online.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2).
- ^ Dr. Madsen Pirie. Some things that are not right about the Britain of today. Adam Smith Institute. 2018-01-31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 ^ Matt Kilcoyne. Our CANZUK friends should be welcome in post-Brexit Britain. City A.M. 2018-04-16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 ^ Dr. Madseon Pirie. Yes we CANZUK. Adam Smith Institute. 2018-04-17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5).
- ^ Britain will aim for freedom of movement deal with Australia. The Guardian. 2019-09-19 [2019-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9).
- ^ Nick Cohen (12 April 2016). "It’s a Eurosceptic fantasy that the 『Anglosphere’ wants Brex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Spectator. London. Retrieved 24 November 2016.
- ^ Chris Giles. "UK trade deal far from top priority for Canad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ovember 2016). Financial Times. London. Retrieved 27 November 2016.
- ^ 魯青 夏雪 任重 柳玉鵬 何越. 打造2.0版大英帝国?脱欧过渡期的英国 还在幻想搞“盎格鲁圈”. finance.sina.com.cn. 2020-08-24 [2020-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 ^ Latest Poll Shows Significant Public Support For CANZUK Free Movement. CANZUK International.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7).
-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 United Nations. esa.un.org. [2017-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2).
- ^ Land area (sq. km) | Data. data.worldbank.org. [2017-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美國英語).
- ^ Projected GDP Ranking (2018-2023). statisticstimes.com.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6).
- ^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www.imf.org. [2017-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1) (美國英語).
- ^ Global Wealth Report 2017 Databook. Credit Suisse. [2019-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8).
- ^ Selim Jahan; et al. Human Development Indices and Indicators: 2018 Statistical Update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0-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