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寨城

香港九龍城人口聚居地
(重定向自九龍寨

22°19′56.21″N 114°11′25″E / 22.3322806°N 114.19028°E / 22.3322806; 114.19028

九龙寨城
Kowloon Walled City
1847年-1994年
1989年的九龙寨城
1989年的九龙寨城
1915年的香港地图, 右上方“Chinese Town”为九龙寨城和九龙城
1915年的香港地图,
右上方“Chinese Town”为九龙寨城和九龙城
地位 大清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辖境(-1899年)
日占香港(1941年-1945年)
无政府状态,主权争议(1899年-1941年;1945年-1994年):
常用语言粤语
宗教
中国民间信仰
历史 
• 清朝扩建九龙寨城
1847年
1898年6月9日
• 英军驱赶清朝官员军队
1899年
• 日占时期
1941年12月-
1945年8月
• 中英达成清拆协议
1987年
• 香港政府接管
1994年
面积
1898年0.047平方公里
1987年0.026平方公里
人口
• 1898年
约700人[1][2]
• 1940年代
约2,000人
• 1950年代
约5,000人
• 1973年
约10,000人
• 1987年
约33,000人
货币港元
日本军用手票(1941-1945年)
前身
继承
新安县
香港日占时期
香港日占时期
英属香港
今属于 香港九龙城
九龙寨城
汉语
粤语拼音 Gau2lung4zaai6sing4
九龙城砦
繁体字 九龍城砦
粤语拼音 Gau2lung4sing4zaai6

九龙寨城(俗称:九龙城九龙城寨九龙砦城九龙城砦,简称:寨城城寨;英语:Kowloon Walled City)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城的已拆卸社区[3]。九龙寨城原是清朝政府的军事驻地,在英属香港时期发展成一座无政府状态的围城,清拆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2]

九龙寨城由清朝政府于1847年扩建而成,是新安县政府一个具战略价值的军事驻地。自1899年5月起,成为香港境内一座无政府状态飞地。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间曾短暂被日军占领光复后又重回无政府状态。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英国政府达成清拆寨城的协议。九龙寨城于1987年和1989年分两期进行调迁,寨城内的居民,除少数接受特惠赔偿或选择购买居屋外,绝大多数均迁入观塘区佐敦谷彩霞邨。1994年,九龙寨城正式清拆,遗址改建成九龙寨城公园,并于1995年8月启用。[2]

地理

编辑

九龙寨城原来的面积达70亩地(约47,000平方米)[4],而其东南部本是九龙湾西北海岸,即今天的太子道东一带。但随着其后启德机场的兴建而变成一个内陆地区。在香港日占时期,因为城墙的拆除,周边一带后来都被划作英属香港的九龙城发展区,而令寨城的范围进一步收窄至贾炳达道以北,[2]在衙门一带约只有2亩半地大的地方,使当地的居民在后期建楼房也只能在该范围兴建。

历史

编辑

建立初期

编辑

宋朝时期,当时朝廷在尖沙咀茶果岭之间一带设立名叫官富场的盐场,其旁设“官富寨”,并派遣盐官管理及驻军保护[5]

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三年(1661-1664),九龙村沿海村民被强逼迁入内地时,村民迁出之后,清廷又“因界设守”,即在重要的地点驻扎守兵,设墪台。当时九龙村驻兵七十三名,由把总领导。后来新安县裁减兵员,将二十一座墪台中不甚重要的改作瞭望台,但九龙台并不在淘汰之列。

嘉庆十五年(1810)时海盗张保仔已经投降,新安县属各地区的海盗均已平靖。这个时候才在九龙城寨的原址设炮台

道光十九年(1839),因九龙寨炮台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当时的两广总督林则徐水师提督关天培商议,将驻守鹏湾的大鹏所城内的参将,调到九龙寨来驻守,并把大鹏营内的军队和水师船,都调来九龙寨,守卫附近一带海域。

当时大鹏营参将赖恩爵,他调来九龙不久就与义律开战。战役发生于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在旬日之内赖恩爵接仗大小六次,俱系全胜。道光皇帝论功行赏,升赖恩爵为副将,而九龙寨的守将亦升格为大鹏协副将

鸦片战争之后,英人占领香港岛。

道光二十三年(1843),两广总督耆英到香港与港督砵甸乍商议通商章程时,发现有两件事情必须设法解决。第一件是当时有很多中国帆船运物资到香港来,在香港运洋货入内地,这种行为是属于走私行径,必须设法制止。第二件是附近海面海盗猖獗,行劫往来船只,也是必须要处理的。他在香港签了通商章程之后,回到广州,即和文武官员商讨对策。结果,大家认为应该派一位巡察官员,在九龙一带检查所有进出香港的帆船,以防止帆船走私,而这一位官员的驻扎地,应驻于九龙寨。于是将官富巡检司移驻九龙寨,改为九龙巡检司

于是九龙寨就有大鹏协副将及九龙巡检司驻守,为了方便上述官员办公,当时两广总督耆英就奏请道光皇帝在九龙寨筑城,并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建成九龙寨城。[3]

1898年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以北的新界成为英国向中国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力争下,九龙寨城仍归清廷管辖,由广州府新安县大鹏协左营驻防[6],作为清朝官员办公场所,地位约等于现代的领事馆。当时,九龙寨城内有人口744人,其中驻军占544人,其他居民为军人的从属人员。

成为鬼镇

编辑
 
早期居民的生活情况
 
寨城内见城墙延至白鹤山(1898年)

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由1898年7月1日起英国将租借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方及附近逾200个离岛,为期99年。然而港英政府当时需要调查情况,并不急于接管新界,在1899年4月才开始公布接收详情。4月14日,以屏山邓氏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反抗,爆发新界六日战,政府在4月19日才正式接管新界。[2]当新界乡民反英活动没有停止时,英军认为这是要求清军撤出九龙寨城的最佳时机。

战后由于英国政府认为战争是由新安县官员策划,违反《专条》中的“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因此在5月16日派皇家威尔士火枪队英语Royal Welch Fusiliers和100名炮兵义勇军[7]入侵寨城,将城内官员及军队全数驱赶[8]。其后寨城一度荒废,几乎无人居住,寨城遂变成无政府状态[9]。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5月22日发紧急电报予英国外交部,抗议英国出兵攻击九龙寨城,要求对方立刻撤军。英国政府仍旧派军驻守于九龙寨城[10]

12月27日,英国于温莎城堡单方面通过一个《九龙城枢密院令》(KOWLOON CITY ORDER IN COUNCIL)[11][12],藉“中国官员在九龙城行使管辖权已被发现抵触了保卫香港的军事要求”为由:

...the exercise of jurisdiction by the Chinese officials in the City of Kowloon having been found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the military requirements for the defence of Hongkong...[12]

《枢密院令》下达三条命令,其中第二条提到“特此宣布,对于《专条》所述的租期内,九龙城为女王陛下(维多利亚女王)殖民地香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原来殖民地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同样。”:

The City of Kowloon shall be, and the same is hereby declared to be, for the term of the lease in the said Convention mentioned, part and parcel of Her Majesty's Colony of Hongkong, in like manner and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as if it had originally formed part of the said Colony.[12]

1900年,李鸿章前往广州就任两广总督时途经香港,与港督卜力就此问题进行交涉,其表示清政府绝不会放弃对九龙城的主权和治权,并指英国应遵守签订了的条约。鉴于清政府不断向英国施压和抗议,明确重申拥有九龙城的主权,英方觉得再占有九龙寨城名不正,言不顺,在英官员权衡后,终决定下令英军撤出九龙城,即使英方仍坚持该土地属“女王陛下殖民地香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未敢把英国法律延伸至九龙城,直接管治;清廷则坚持对九龙城的合法管辖权,但同时已没有足够国力可恢复统治九龙城,直到宣统退位。九龙城遂成为非常特殊的三不管地带[10]

日军占领

编辑

1941年至1945年,日军香港期间,为了扩建原名龙津河的启德明渠,拆毁了全部城墙。二战后,露宿者开始在九龙寨城聚居。

二战香港重光后,1947年时任宝安县长的林子侠向外交部驻两广特派员郭德华建议恢复九龙城设治,并设民选镇长,同时为承认九龙为永久割让地以向英国示好,在城内设“中华民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但遭港府拒绝。

九龙事件

编辑

1947年12月2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郭德华与香港总督葛量洪会谈,重申中国拥有九龙寨城主权[13]:8465。12月5日,外交部重申未放弃九龙城立场[13]:8466。同年底,在宝安县政府支持下的“宝安县九龙城居民福利会”成功抵抗香港政府入城整顿,此事更引起广州市民发起反英示威,焚毁沙面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宋子文与英交涉,拒绝英人在寨城的权利。

1948年1月5日,香港政府派大批军警武装进入九龙城,强拆民房70余间,并拘捕当地居民代表二人[13]:8483。香港政府突然下令拆毁九龙城民房,激起民众愤慨,广州沙面群众游行示威,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同年5月就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谕示人民,谨守秩序,并令外交部提出抗议,严正交涉[14]:53。1月6日,外交部就昨日九龙城中国居民2,000余人遭香港军警驱逐事向英国驻华大使施谛文提出抗议;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政府已经要求英国大使通知香港政府,停止现正采用之强暴举动[13]:8484。而广东省宝安县县长王启俊在1948年1月7日更与县参议会议长等人亲临寨城巡视,宣示主权[15]。1月8日,外交部为九龙事件向英国驻华大使施谛文提出严重抗议,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对九龙寨城拥有辖权,对港英当局的违约行为予以谴责;监察院监察委员开谈话会,认为香港政府强驱九龙寨城中国居民有违国际公法,决定致函外交部敦促立即查明真相,切实与港英当局交涉[13]:8486

1月10日,香港政府就九龙事件发表声明称:“九龙城之整个拆迁问题,完全为有关殖民部内部行政情事”;中华民国外交部次长叶公超经香港到广州处理九龙事件[13]:8487。1月11日,广东省参议会组织之九龙城同胞慰问团一行八人,携慰问品由广州出发飞抵南京[13]:8488

无政府状态

编辑
 
1972年九龙寨城及旁边西头村
 
九龙寨城的牙医诊所(1991年)
 
从远处看九龙寨城南面(1993年)

由于皇家香港警察以至港英政府都无权进入,在当时高速发展的香港,九龙寨城渐渐成了收纳罪恶温床的贫民窟,更有以“三不管地带”——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国政府不想管、中国政府不能管[16]来形容当地复杂的管辖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年来大批难民从华南地区涌入香港并聚居于寨城。港英政府不管制此处,寨城为三合会活跃地带,成为的温床。妓院赌档鸦片烟馆、海洛因馆、狗肉餐厅等四处林立。

1959年,寨城发生了一宗命案,中英两国政府互相推卸处理刑事案件的责任。此外,由于香港政府并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寨城成为了中国无牌西医、无牌牙医中医诊所和仿冒品贩卖点的集中地。

1961年,香港政府不堪其扰,徙置事务处拟收回九龙寨城、西头邨及东头平房区以兴建徙置区(即今日的美东邨),但因中国政府反对而作罢;及后,几经转折下,美东邨延至1974年才在附近落成,但仅建成第6座。

1963年1月17日,港英政府再次试图拆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约见英国驻华外交代办嘉雅,对港英当局拆除九龙寨城内居民住房一事提交抗议照会。郑重提出,九龙寨城是中国领土,管辖权属于中国,历史上一向如此,请英国政府责成港英当局立即撤销拆迁九龙寨城的决定,并停止任何有关拆迁的行动。1月21日,英国政府复照中国政府,暂停拆迁行动。

1973至1974年,香港政府派出逾3,000名警察强行进入寨城,意图铲除寨城内的黑社会势力,但寨城依然“绝地再生”,钢筋水泥住房如雨后春笋般建成,非法扩建、违建严重,立体的贫民窟在一块地上突出,街道狭窄如走廊,各种奇怪店家皆有,成为都市奇景。居民由自己挖的井取水,搭配上八条公家水管的自来水。

至1980年代初期,寨城的建筑由于完全未经城市规划,导致环境卫生恶劣,光线昏暗,犯罪率也远比香港平均数字高得多。

由于九龙寨城从理论上说,属于中国外飞地,因此寨城贫民设立了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九龙城人民代表大会,意图跟中国靠拢。虽然名义上好像有中国背景,不过实际上是贫民自发的自治组织,没被中共承认,也不受中共控制,只是用以强调九龙寨城不是英国殖民地。

改建公园

编辑

随着时间流逝,寨城内的罪案率有所下降。然而,无论是英国和中国政府,都发现寨城的现状越来越难以忍受。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处理香港问题,1987年两国共同决定拆掉寨城,迁徙居民。1987年1月14日,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拆除寨城的协议,并于原址改建公园。而公园亦尽量保留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筑物及特色。

寨城在1990年代拆除前,曾经让艺人成龙拍摄电影《重案组》,并容许一群日本探索家以一星期时间描绘寨城地图。拆除工程于1994年4月完成,香港政府将原址改建为公园。原本计划名为“九龙城寨公园”,因为其原称“九龙寨城”早已完全失传,但拆除期间得到老居民的指引,古物古迹办事处将一些遗迹发掘了出来,并揉合在公园的设计中或予以保存为展品,以供游人观赏。

整个发掘工作的最大收获是两块于寨城南门(此乃寨城正门)出土的花岗岩石额,分别刻有“南门”及“九龙寨城”字样。其他的遗迹还包括寨城城墙残存的墙基、东南两门的墙基、一条沿寨城内墙建筑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其余的文物就有三座炮、石梁、对联及柱础等亦被一一保留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众为免石额被日军破坏,将之拆下埋于寨城内泥土中。政府将公园改名为九龙寨城公园

发放补偿金失申请公屋资格疑违宪

编辑

1987年,政府宣布清拆九龙城寨后,表示有3.3万居民受到影响。合资格者可获公屋安置,或获得比公平市值高三倍的补偿金等。不过当时“以居屋售价为计算基础的补偿金”的前城寨业主或其配偶,不可申请公屋。一名74岁居民曾经获政府发放补偿金,不过30多年后因失业和病痛,积蓄耗尽下成无家者。他其后透过社工申请公屋,但房委会以他曾接受补偿金为由,拒绝他的申请。居民在2023年7月10日入禀提司法复核,要求法庭颁令相关政策违宪,要求房委会重新考虑其申请。[17]

政治

编辑

由于英国在1898年提出租借新界地区时并没有把九龙寨城划入租借范围,而虽然其后英国曾经对寨城进行过多次进攻,但多次都无功而返。满清政府以及其后的中华民国政府都没有表示要放弃寨城主权,因此法律上寨城一直都是中国的外飞地。而香港政府又多次无法取得寨城管治权,使寨城成为一个无政府状态的无主地地带。

在寨城重光后,曾设“宝安县九龙城居民福利会”,隶属广东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的事务都是由“城寨福利会”管理,而该组织声称寨城属于中国,但中国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几乎不会对寨城有任何影响。为了表示“主权”,当地居民长期都有悬挂中国国旗

寨城的政制大致上沿用《大清律例》,而香港于1971年废除大清律例后虽然也有跟随,但也不完全跟随英式法例,例如寨城内并不受香港《猫狗条例》中对于食狗肉的管制;买卖住房没有地契,只靠“福利会”作见证[18]

随着1987年中英双方同意拆除寨城,寨城的“政权”于1993年随着拆除工程的完成而结束,并划入香港,属九龙城区

“九龙皇帝”曾灶财整理祖先遗物时,发现九龙部分土地(九龙城)被割让给英国之前,曾获御赐为他祖先的食邑(封地)。香港成为英国属地后,他们却不再是九龙的地主。曾氏不满政府“霸占”其土地,故开始四处禀状,经常在家附近涂鸦“宣示主权”[19]

城寨福利会副会长: 陈协平

人口

编辑

九龙寨城早期人口只在零和几百之间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不久,人口却稳步增长。然而,此后大部分的寨城人口信息并没有被准确地记录。港英政府人口普查估计寨城的人口为1971年的10,004人,及1981年的14,617人,但这些数字被普遍认为是太低。在另一方面,非正式的估计,经常误将邻近的西头村木屋村计入寨城人口中。但许多报导称,寨城拥有高达50,000人。

政府在1987年做的一个彻底的调查得出更清晰的数据:估计有33,000人在寨城居住。以寨城面积0.026平方公里推算,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69,230人,属于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澳门黑沙环(2017年每平方公里170,953人)的7倍多,全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旺角(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的9倍多。

寨城内外建筑

编辑
1875年的龙津石桥
龙津石桥在2010年出土的遗迹

龙津石桥

编辑

龙津石桥建于1873年,1875年完工落成,全长200米,宽2.6米,分为南、北两段,以花岗石建成,是当时全港最长和最坚固的石码头[20]。桥柱共21条。其后因海泥淤积,1892年以木材加建至300米,桥头作丁字形,成为九龙寨城东门与海岸连接的登岸码头,龙津桥在靠岸一端筑有接官亭,以迎接派驻九龙寨城衙门的官员。龙津石桥经历多次扩建,在香港日占时期因扩建启德机场而被埋。2008年,考古专家发掘,终找到1875年龙津桥、上下船平台、码头石墩、接官亭墙基基石、上下船平台、1930年代九龙城码头水泥墩、木质防撞柱及梯级。政府正研究保育方案。

 
保存公园内的“龙津义学”石刻

龙津义学

编辑

龙津义学是九龙寨城最古老以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义学由九龙司巡检许文深于清道光廿七年开办,跟九龙寨城同期建成。其建筑结构一如古时的贡院,门前有走廊,两边有大石柱,门前有石刻,上面刻有当时新安县知县王铭鼎所题的“龙津义学”四字,大门两旁有门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每联第三字嵌有“龙津”二字:

其犹[注 1],卜他年鲤化蛟腾,尽洗[注 2]
是知[注 3]!愿从此源寻流溯,平分[注 4]

最初,义学兼作乡公所使用,所有九龙司的事务,都在这里商讨。

民国之后,义学由附近居民改成小学,名为“九龙城公立高初两等义学”。

1940年,由于寨城城墙已塌,香港政府卫生为理由清拆寨城住房,当时只有广荫院和龙津义学没被清拆,到了七十年代,开始有地产商在寨城发展,龙津义学因而改建成“义学大楼”。

龙津赌坊

编辑

龙津赌坊是九龙寨城里最大以及最有名的赌坊。

圣保罗小学

编辑

香港圣公会第一位华人牧师邝日修曾于1908年将九龙寨城内的九龙司衙门改为平民义学,并命名为“圣保罗小学”。学校主要以教育贫苦儿童为主。其规模虽小,但吸引了来自香港岛和新界的学生前来就读。圣保罗小学一直开办了三十多年,至1940年代结束。此前曾于1922年起改名为“天国学校”。这所学校位处于老人街附近[21]

拆除前城内街道

编辑
 
城寨福利会于1980年代所制的街道图,显示寨城内的大厦和街道名称,现复印在寨城公园展馆内

九龙寨城虽然只有6.5英亩(26,000平方米)的面积,但就多达20-30条街,可以算得上世界上同面积小城中最多街巷者。寨城主要街道分南北同东西两边方向的大街大路,在这些大街大路再分很多小路出来。

东西向大路

编辑
 
1975年寨城南面,包括龙津道的入口,当时建筑已接近14层高的限制(左为西头村)

龙津路

编辑

龙津路 (Lung Chun Avenue) 分别有6条街:龙津后街、龙津一巷、龙津二巷、龙津三巷、龙津尾巷、龙津横巷,而在广东省有很多城市都有龙津路。

所有龙津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一定对凖城门口的津梁,因为龙津意思是“聚龙通津”,就是指城门同城门津梁。

以前在九龙寨城确实有一个津梁,而且是由风水师看准,找出最好的所谓龙气位而定。龙津路亦是九龙寨城内,最古老的街道。

龙津道

编辑
 
贾炳达道公园望寨城南面(1991年)
 
寨城大路以外楼宇之间的小路

龙津道是寨城城墙被拆之后,城内居民在原来南面的城基的两旁建楼,楼与楼的中间就变成一条路,称作龙津道。

它在1951年形成,以前最盛行的色情场所、赌场、毒品分销中心都聚集在这里,经营的人希望这条路能聚龙通津,因此命名。

这里以前还有麻雀馆牌九档、番摊馆、狗肉食堂和烟馆。

南北向大路

编辑
 
寨城北面外东头村道夜景

龙城路

编辑

龙城路(Lung Shing Road)分支出来有三条街巷:龙城一巷、龙城二巷、龙城三巷。它是和九龙寨城外的东正道平行的一条路,它北面的路口就是对正东头村道南边的人行道上,而南面的入口却十分隐蔽,因为它正好在龙津道和龙津路之间,又夹着益华楼和东南楼,正好在三岔路口上,如果自寨城外望进去,龙城路就正好被龙津路同龙津道隔着。

寨城居民就将这条路称作龙城路,作为九龙寨城的代表,龙城就是九龙寨城的简称。

光明街

编辑

光明街 (Kwong Ming Street) 分支出来的街巷有三条:光明一巷、光明二巷、光明三巷。它以前两旁都是石屋以及寮屋,由于这里有很多毒品店铺,这些店铺都点很多蜡烛,给吸毒者认路,所以满街都是点燃的蜡烛,人们就称这条街为光明街。此外因为吸毒者称吸毒为“充电”,所以这些毒品店铺就称为“电台”。

不过后来这里已经完全没有毒品店铺,全部改为食品生产,其中最大的有好几间制造鱼蛋的工场,另外还有一些做猪红砵仔糕烧猪烧鸭的工场等。但其食物的卫生情况,不容乐观。

老人街

编辑

老人街(Lo Yan Street)分支出来的街巷有六条:老人街一巷、老人街二巷、老人三巷、老人后街、老人横巷、老人后巷。它的南面进口处在龙津道112号和114号之间,这条街大约在1950年代初期形成,因为20年代有基督教团体把前九龙巡检司衙门那里作为老人院,然后居民围绕老人院建造很多村屋,所以居民称这条街为老人街,不过后来老人院改为青少年活动中心。[2]

由于老人院是由衙门改建,所以老人街有很多古迹,其中两尊嘉庆七年的古炮最具有代表性,老人院建筑风格亦可以看得出有衙门的特色。这条老人街亦是寨城内唯一能看到太阳的地方。那间老人院是在1993年政府拆除寨城时唯一保留的建筑,由于以前曾用作“九龙巡检司衙门”,因而被列为法定古迹。

大井街

编辑

大井街(Tai Chang Street)分支出来的街巷有五条:大井三巷、大井四巷、大井五巷、大井六巷、大井七巷。它算得上寨城内其中一条最老的街,还没有寨城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条街。大井街因为有一个大井而得名,而这个井在以前是整个寨城最主要的食水来源。不过到了1920-30年代,因为霍乱肆虐,而井又是有最多霍乱菌的地方之一,因此全港很多的井都要封掉,不过大井街的那个井到了1950年代才被封闭,然后开始改为用城外的八条水管供水。

西城路

编辑

西城路(West City Road)分支出来的街巷有七条:西城横巷、西城二巷、西城三巷、西城四巷、西城五巷、西城六巷、西城七巷。它是寨城内唯一一条意译为英文名称的道路。顾名思义,西城路之所以称为西城,是因为这里位于旧日城寨西边城基的边线。这里有很多僭建寮屋,很多人去到九龙寨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些建筑。

其他街道

编辑

社公街

编辑

社公街(Si Kung Street)社公街的命名,是因为街上有一座社坛之故。社坛是供奉社稷之神的神坛,俗称“社公”。在建屋列居之后,居民因街上有社公神位,因而命名为社公街。

长安里和长兴里

编辑

长兴里和长安里都是西城路的两条独立命名的小巷。

长安里位于西城二巷和西城三巷之间,它本是大井四巷的一部分,由于这里后来兴建了一幢高楼,发展商命名为长安大厦,因此这一段原属大井四巷的小巷,便名为长安里,是一条进入长安大厦去的小巷。

长兴里位于西城路的西段,它原是从前西头村长兴里的一段。西头村拆迁后,便剩下这一段长兴里,它的位置在西城路、长乐楼与龙如楼之间。

天后庙街和天后庙后街

编辑

天后庙街位于城寨北区,在天后庙街的正中地带,有一座天后古庙,这条街就是因街上有座天后古庙而命名为天后庙街的。

当移居城里的人不断增加时,屋宇便不断在天后庙旁边建成。形成一条狭窄的街巷,这条街巷可通出光明巷去,因它是天后庙街的横街,因而名为天后庙后街。

义学巷

编辑

义学巷的命名是因为它从前位于龙津义学后面,龙津义学是城寨内一所社区性质的学校。

拆除后保留的建筑

编辑
 
1847年建成的衙门

衙府

编辑

衙府现存留在九龙寨城公园的中央,[2]是唯一得以保留的清朝建筑。建于1847年,作大鹏协府及九龙巡检司衙署所在地。建筑风格为三进四厢的南方建筑物,墙身及柱础用青砖及麻石建造,而屋顶梁架则为传统木材结构,上铺素烧的筒瓦和布瓦。

自1899年驻军撤离寨城后,衙门曾被用作多种慈善用途,其中包括用作安立间教会穷人院(广荫院)、老人院、寡妇和孤儿收容所、义学、诊所及在最后于寨城(除衙门)清拆前作为老人中心[22],也是寨城中心少数没有向上扩建的所在地。现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南门遗址的花岗岩石额及钢筋

南门遗址

编辑

香港政府在1994年四月清拆寨城内楼宇时,在南门原址发掘了分别刻有“南门”及“九龙寨城”的花岗岩石额,相信是居民二战时知道日军入侵而埋藏于泥土下。此外,城墙残存的墙基、一条沿内墙建造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亦先后出土[23]。当年楼宇的钢筋水泥亦留于遗址中。整个南门遗址已列为法定古迹。

影响和文化描写

编辑

由于惊人的超高住宅密度,漫无目的的都市发展,各式不法店家的兴起,九龙寨城的影像与人物故事太多,加上香港在西方的影响力,使得这个人造奇观广为世界所知,从有关建筑、文化和社会现象中,散见于世界各地的作品和记述,知名文化人类学家可儿弘明曾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其他例子有日本Warehouse 游乐场、《师父·明白了》、《银河铁道物语》、《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闪灵夺还屋》、《莎木II》、《九龙风水传​(日语》/《九龙风水传VR》、《City of Darkness》、《功夫》、《城寨英雄》、《追龙》、《九龙城寨之围城》及“Vertical City”建筑概念。

City of Darkness: Life in Kowloon Walled City

编辑

加拿大摄影师格雷格‧吉拉德英语Greg Girard(Greg Girard)和英国建筑师林保贤(Ian Lambot)于1993年合著出版之书籍,2015年翻译成中文版《黑暗之城:九龙城寨的日与夜[24]

Warehouse

编辑
 
Cyber Kowloon Walled City

位于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日进町一座名为 Warehouse 的室内游乐场的设计布局仿照了九龙寨城[25],楼宇外围标示“城寨Style”的肮脏甩色墙纸,入口大门标示“欢迎光临”的正体字,旁边则有几个块海报的展示牌。内里则重新建造残旧不堪的街道与密密麻麻的建筑物,设于一及二楼,不但设有破烂的旧式招牌,还有生锈的卷闸和电梯门,厕所墙壁亦有剥落,加上配以广东话街市喧闹背景音乐。场内设有1990年代的旧式游戏机扭蛋等不同游乐设施。三楼至五楼的环境则回复“正常”,设有现代化网吧漫画店及按摩椅等[26]。该家Warehouse于2005年12月开业,运营者是曾经侨居香港的埼玉市议会议员日语さいたま市議会吉田一郎;已于2019年11月17日结束营业[27]

九龙寨城题材作品

编辑

电影

编辑

电视剧

编辑

小说

编辑

漫画

编辑

轻小说

编辑
  • 间谍教室》(2021年,轻小说系列第5卷《“愚人”爱尔娜》的主要地点“龙冲”参照英国治下的香港,其中场景“龙魂城寨”参照九龙城寨)

游戏

编辑

音乐

编辑
  • 龙镇II》(2018年,YoungQueenz的作品)
  • 龙寨EP》(2018年,YoungQueenz发布的专辑)
  • 九龙レトロ》(2012年,由トーマ作词作曲并编曲、虚拟歌手GUMI演唱的Vocaloid音乐)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指高深莫测,语出《史记》,原本是孔丘老聃的赞叹
  2. ^ “蛋”这里通“蜑家”的“蜑”;“蛮烟蛋雨”,这里泛指当时文化水平较低的南方人。前人兴学义举,总是抱着普及教化的善良夙愿,希望传统的典籍学问,能够培养出一些德才兼备、思学俱擅的精进后学,登录人文堂奥,光于前而裕于后
  3. ^ 语出《论语》,是赞许孔子既为圣人,知道行事门径。
  4. ^ “苏海韩潮”:古人赞叹韩愈和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文采出众;另两人皆曾眨谪广东。下联是希冀学子学有所成,媲美古时圣贤

参考文献

编辑
  1. ^ John Carney. Kowloon Walled City: Life in the City of Darknes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3-03-16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Wilfred Chan, Kowloon Walled City: In Hong Kong, it was the densest place on Earth, CNN, 2015-01-02 [2017-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3. ^ 3.0 3.1 鲁金. 九龍城寨簡史. 三联书店. 2018: 229. ISBN 978-962-04-4282-7. 
  4. ^ 香港電台-鏗鏘集-城寨何存. [201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5. ^ 谢, 永光. 香港戰後風雲錄. 香港: 明报. 2016: 272. ISBN 9789888337736. 
  6. ^ 广东海图说·九龙寨 张之洞 广雅书局 1889
  7. ^ 海防博物館舉辦展覽 介紹義勇軍百年發展. 香港政府. 2004-11-11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一八九九年更曾被征召进占新界及九龙寨城。 
  8. ^ 刘蜀永. 簡明香港史(第三版). 三联书店(香港). 2016-07-11: 38–39. ISBN 9789620440168. 
  9. ^ 《九龍城區風物志》 (PDF). [2015-11-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08). 
  10. ^ 10.0 10.1 尔东. 周海燕 , 编. 《香港歷史之謎》. 香港: 明报出版社. 2007: 页63-65. ISBN 978-962-973-634-7. 
  11. ^ 刘智鹏. 展拓界址:英治新界早期歷史探索. 中华书局(香港). 2010-05-01: 178–179. ISBN 9789628931187. 
  12. ^ 12.0 12.1 12.2 英国政府. KOWLOON CITY ORDER IN COUNCIL (PDF). 香港大学图书馆. 1899-12-27 [2018-12-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02).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14. ^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15. ^ 郑义编著:《国共香江谍战》,香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16. ^ 《九龙城寨史话》,三联书店(香港),ISBN 9620406826
  17. ^ 領補償後失申請公屋資格 九龍城寨居民質疑違憲申司法覆核. 明报. 2023-07-10 [2023-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18. ^ 余秋婷. 【真.城寨英雄(二)】九龍城寨特產「握手樓」 跨一步即可逃生. 香港01. 2016-08-27 [2019-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19. ^ 《自封“国皇” 到处挥毫逾40年》,载香港《明报》,2007年7月26日。
  20. ^ 吴伟鸿. 九龍龍津橋考古發現. [2012-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21. ^ 香港聖公會第一位華人牧師鄺日修—造福貧病老死(十三). 《基督教周报》第2552期. 7月21日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22. ^ 九龙寨城公园. 衙府緬昔.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23. ^ 九龙寨城公园. 南門懷古.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18-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24. ^ 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 香港阅读城. 香港教育城.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25.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アミューズメントパークウェアハウス川崎店
  26. ^ 日人情意结 复制九龙城寨25元有得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晴报》 2013年3月25日
  27. ^ 本日日本:香港回忆消失?川崎市“九龙城寨”11月结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网》 2019年10月17日

书籍文献

编辑
  • 吴詹仕:《从启德出发》,经济日报出版社,ISBN 978-962-678-456-3
  • Ian Lambot丶Greg Girard:《City of Darkness: Life in Kowloon Walled City》,Watermark Publications (UK) Ltd,ISBN 978-187-320-013-1

外部链接

编辑
外部媒体链接
图片
  九龙寨城的横切面
  "City of Anarchy", Infographic of Kowloon Walled City(南华早报)
视频
  Video clip of the City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