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  
無明
名色
六入
老死
 

名色(梵文與巴利語Nāmarūpa),佛教術語,為(nāma)與(rūpa)之並稱,屬十二緣起之第四支,亦是五蘊之總名。[1]

  • 名:心但有字,故曰名也。因心法(心所法)冥漠難彰,非詮名不能區辨,隨名稱而能顯現心之種種變化,所以稱為名法。[1]
  • 色:有形質礙之法,謂之為色。是由極微構成,佔據空間的物體。[1]

闡釋 編輯

《雜阿含》298經解釋「名」為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色」為四大、四大所造色。

《相應部》12相應2經解釋「名」為受、想、思、觸、作意。「色」為四大與四大之所造色。

《集異門論》卷1解釋「名」為受蘊、想蘊、行蘊(心所法和心不相應行法)、識蘊,及虛空、擇滅、非擇滅。「色」為四大種及所造色。

《俱舍論》卷10解釋「名」為隨所立名,根境勢力,於義轉變。卷1解釋「色」為五根、五境,及無表。卷9按照說一切有部分位緣起[2],解釋十二緣起之「名色」支為:於母胎等正結生時,一剎那位,五蘊名識。結生識後、六處生前,中間諸位。根據《大毗婆沙論》卷23[3],這中間諸位是羯刺藍、頞部曇、閉尸、鍵南、缽羅奢佉,是嬰兒在母胎中,生出毛髮爪齒之前的時期。

《瑜伽師地論》卷9解釋「名」為等無間滅依根,「色」為俱有依根。又說「名」為色法以外的法,「色」為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種,若根處所,若彼能生大種。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佛學大辭典/名色. 
  2. ^ 釋長恆. 略探十二緣起支中之分位緣起與剎那緣起 (PDF). 
  3. ^ 《大毗婆沙論》卷23:「謂結生已未起眼等四種色根,六處未滿中間五位,謂羯剌藍、頞部曇、閉尸、鍵南、缽羅奢佉,是名色位」
前任:
十二因緣
名色
繼任:
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