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
沮授(?—200年),东汉末年谋士,冀州钜鹿郡广平县[1]人,五帝时黄帝的史官沮诵之后[1],原为韩馥麾下谋士,袁绍破冀州后成为其重要谋臣,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提出邺城对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幽州、并州而统一河北。袁绍入主冀州前,曾多次对韩馥提出抗袁良策,但不被采纳。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全部被袁绍拒绝采纳。官渡之战中,沮授提出缓进战术稳扎稳打,但不被采纳。官渡战败后被曹军俘虏,曹操多次向其招降,但沮授感谢曹操厚爱,并以族人在冀州袁绍阵营为由拒绝。最后密谋逃脱事败被杀。
沮授 | |||||
---|---|---|---|---|---|
冀州别驾 | |||||
骑都尉,奋威将军 | |||||
国家 | 东汉 | ||||
时代 | 东汉末年 | ||||
主君 | 韩馥→袁绍 | ||||
姓 | 沮 | ||||
名 | 授 | ||||
籍贯 | 冀州钜鹿郡广平县 | ||||
出生 | ? | ||||
逝世 | 200年 | ||||
| |||||
生平
编辑效忠韩馥
编辑汉灵帝年间,沮授出仕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年少有大志,擅长于谋略。曾为韩馥麾下冀州别驾,官拜骑都尉[2]。
谏阻韩馥
编辑初平二年(191年),韩馥的部将麹义反叛,韩馥与麹义交战,结果失利。袁绍既已怨恨韩馥,就与麹义结交[3]。袁绍的谋士逢纪对袁绍说:“做大事业,不占领一个州,没法站住脚根。现今冀州强大充实,但冀州牧韩馥才能平庸,可暗中去信给公孙瓒相约他一起攻占冀州,他会率领军队南下,韩馥得知后必然害怕恐惧。同时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讲述祸福。韩馥为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迫,我们一定可以趁此机会占据他的位置。” 袁绍认为有道理,随即写信给公孙瓒。公孙瓒接着就率兵而来,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计划暗中偷袭韩馥。袁绍派外甥高干与颖川人荀谌、郭图前去游说同是颖川人韩馥说:“公孙瓒趁着大破乌桓余威得胜南下归来,而且各郡都响应公孙瓒。袁绍率领军队向东而来,其意图难以预料。我们为将军担心。”韩馥心中恐慌,问他们说:“既然这样,那该怎么办呢?”荀谌说:“请您自己判断一下,宽厚仁义,能为天下豪杰所归附,比得上袁氏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又问:“那么,临危不乱,遇事果断,智勇过人,你比得上袁绍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再问:“数世以来,广布恩德,使天下家家受惠,比得上袁家四世三公吗?”韩馥说:“比不上。”荀谌说:“渤海虽是一个郡,实际上如同一个州。袁绍也是一时之俊杰,将军这三方面都比不上他,却又长期在他之上,他必然不会屈居于将军之下。且公孙瓒统率燕、代两地的精锐之众,其势不可挡。冀州,是天下物产丰富的重要地区,袁绍要是与公孙瓒合力夺取冀州,兵临城下,将军立刻就会陷入危亡的困境。袁绍与将军是旧交,又曾结盟共讨董卓,如今的办法只有把冀州让给他。袁绍得冀州后,必然感谢您的厚德,而公孙瓒也无力与他来争。这样,冀州到故友手里,将军既有让贤的美名,自身又比泰山还要安稳。希望将军莫要迟疑。”韩馥性情怯懦,又无主见,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计策。
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治中李历得知后劝阻韩馥说:“冀州虽然狭小,兵甲尚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则是孤客穷军,仰人鼻息,就如同婴儿在手上一般,一旦断了奶,袁绍他们就会立刻饿死,为何要将冀州让予袁绍?”韩馥说:“我过去曾是袁氏的属吏,而且才能也比不上袁绍。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4]”在这以前,韩馥的都督从事赵浮、程奂率领率船数百艘,众万余人屯住在孟津,请求出兵抗拒袁绍,深夜敲打着震耳欲聋的鼓声威胁袁绍,袁绍十分厌恶他们[5]。赵浮等人到后,对韩馥说:“袁本初军无粮秣,各己离散,虽有张杨、於夫罗初来归附,却未肯为其所用,不足与我军为敌。我们请求亲自率兵抗拒他,旬日之间,袁军必定土崩瓦解;明将军但当开阁高枕,何忧何惧!”终于,韩馥搬出了官署,又派自己的儿子把冀州牧的印绶送交给袁绍。袁绍聘用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这两人比较正直,但在韩馥部下却郁郁不得志[6]。此外,袁绍还用许攸、逢纪、荀谌等人为谋士。
邺城谋对
编辑袁绍问别驾从事沮授:“如今贼臣作乱,朝廷西迁,袁家四世三公,决心竭尽全力复兴汉室。然而,齐桓公如果没有管仲就不能成为霸主,勾践没有范蠡也不能保住越国。现在我想与您同心合力,共同使国家安定,您要用什么计策匡正帮助我呢?。”沮授回答说:“将军弱冠就被朝廷重用,名声扬名海内。赶上董卓废立皇帝的时机,将军奋然生出忠义之心,只身一人骑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惧。您渡过黄河向北,渤海的百姓稽首归顺。您拥有一个郡的军队,聚集冀州的人马,威势控制黄河以北,名声为天下推重。假使发兵向东,就可以扫除黄巾;还军攻打黑山,青州即可平定,就可以灭掉张燕;掉转兵力向北,就必定能攻灭公孙瓒、刘虞;以威势胁迫乌丸、鲜卑地区的人,立刻就可以平定匈奴。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的地盘,收尽英雄人才,拥有百万人马,到长安迎接陛下,恢复在洛阳的宗庙,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不服从的人。凭借这样的条件争决胜负,有谁能够抵挡!数年以后,此功业不难成功。”袁绍听了非常高兴的说:“此我之本心。”,随即加封沮授为奋威将军,使他监护诸将[7][8]。
劝迎天子
编辑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逃出长安东逃洛阳,沮授与田丰进谏建议袁绍迎献帝,沮授劝说袁绍:“将军(袁绍)四代五人(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担任三公要职太尉、司徒、司空(汝南袁氏),历代以忠义扶助国家。如今天子流离,宗庙毁坏,但观察各州郡,表面托名义兵,实则图谋互相攻灭,未有忧虑心存国家关爱百姓的人。而且冀州城大体平定,兵卒强大,士族归附,应当去西边迎接大驾,将皇宫定在邺县,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养兵马养精蓄锐来讨伐不向朝廷朝拜的人,有谁能够抵御呢?”袁绍高兴,准备听从沮授的计策。颍川人郭图与淳于琼阻止说:“汉朝王室衰败,为时已久。现在想振兴王室,不也太难了吗?况且如今英雄同时兴起,各自占领州郡,联合聚集徒众,动辄有上万人,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接天子在身边,行动就要上奏,服从则权力太小,不服从则抗命不遵,这不是什么好办法。”沮授说:“现在迎接天子,合乎道义,又合宜时机,如果不趁早决定,必有人先去迎接。权变不可失去时机,成功在于行动迅速,希望将军能够决定!”汉献帝的登基正统性本来受到袁绍的否定,起初袁绍力保汉少帝不惜与董卓喧嚣,所以袁绍没有采纳[9][10]。曹营的荀彧、毛玠也有迎奉天子的战略眼光。
反对分立
编辑袁绍非常喜欢三子袁尚,让他跟随自己身边治理冀州,准备作为嗣子来培养。同时,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沮授反对,认为是诸子分立是取祸之道也,于是劝谏道:“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其他人只好罢手,这是因为兔子已经有了名分。选择继嗣,众人年龄相当则从贤德来决定,贤德相当则以卜卦来决定,这是古制。希望您接受前代教训,思考‘逐兔分定’之意。”袁绍不从,说:“我要让四人各据一州,来考察他们的能力。”沮授走出袁绍的府门,叹息道:“祸患至此就要开始了!”后来,曹操表拜袁谭为青州刺史,袁绍又任命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11][12]。袁绍死后,袁尚、袁谭果然因争位而兄弟阋墙。
稳扎稳打
编辑袁绍有意准备南下进攻挑选精锐步卒十万,骑兵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沮授与田丰劝阻谏言:“军队连年征战,百姓已经疲累了,仓库没有积粮,赋税如殷商一样,此乃我们势力的忧虑。最好先派遣使者报告我们攻灭公孙瓒的捷报,使人民务农耕田。若使者被拒绝入朝许都,我们就上表曹操隔绝我们的王路,“进兵屯驻于黎阳,于黄河南边的地方建筑营寨,打造船筏,制造器械,派遣精锐的骑兵袭扰曹操的边境,令曹操军不安,我们以逸待劳。三年内,必定大事可成[13]。”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并缓缓推进,不要急于决战。 郭图与审配反对道:“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如今,以袁绍之英明神武、河北之强众,来讨伐曹操,易如反掌。如今不灭曹操,以后的图谋就会有困难了。” 沮授说:“平定动乱,诛灭残暴,是为义兵;穷兵黩武,仗势欺人,是为骄兵。义兵无敌,骄兵败亡。现在曹操迎天子于许昌,如今我们举兵南向,是违背道义的。况且,最重要的在于正确决策,而不在力量强弱。而且曹操法令严行,兵卒精强,并不是公孙瓒等辈能比较的。如今,放弃万全之策,而兴无名之兵,我实在是为袁公感到忧惧。” 郭图说:“武王伐纣,不曰不义,何况,出兵是讨伐曹公而非讨伐天子,并不是师出无名!而且,袁公的文臣武将都竭力尽忠,民众都想为袁公效力,如果不及时早定大业,实在是思虑的过失啊。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正是越王勾践之所以称霸、吴王夫差之所以灭亡的道理啊。监军之计,确实很持重、牢靠,但这不是见机行事的灵活应变啊。” 沮授谏阻出兵,违背袁绍的意旨,郭图等乘机进馋说:“沮授监管内外,权威撼动三军,如果他逐渐强盛,又怎么能控制他呢?有句话叫“臣与主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这是《黄石》书中所忌讳的。况且统率军队在外的人,不宜参预内政。”于是,袁绍分化沮授监军的权力为三都督,让沮授与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还未来得及实行[14][15]。
忠言不用
编辑在官渡之战前夕,沮授就集合宗族,散尽其财并说:“袁绍的在官渡胜利的话,沮授他们就会有威无不加,但战败的话连自身也不能保住,真是哀叹。”沮授的弟弟沮宗不认同说:“曹操的兵马不足我们,兄长你害怕什么呢?”但沮授看得出曹操的雄才说:“以曹操的雄才伟略,又有挟天子为资本,我们虽然攻灭公孙瓒,但军士疲倦,主公骄横,军队的破败正在这一举。扬雄说:“六国蚩蚩,为嬴弱姬”,就是这样[16]。”
持久缓战
编辑官渡之战时,袁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沮授反对劝说:“颜良性格急促冲动,虽骁勇善战但不可独领一军。”反对以颜良独自领军,但袁绍不听。后曹操救刘延,斩杀颜良[17]。在袁绍渡过黄河之前,沮授又认为袁军应该留守延津,分兵进攻官渡,若然战胜,再增兵官渡也不迟。如果失利,兵众也可以安全撤离。袁绍不听。渡河之前,沮授哀叹道:“主上(袁绍)刚愎自用,部下(郭图审配等人)贪功夺利,悠悠黄河,我的命运不知道在何方啊!”于是称病不见,袁绍因此憎恨他,将沮授其所余部队交由郭图统领[18][19]。
袁绍渡河后,驻屯延津南,遣刘备、文丑向曹军挑战,曹操领军击破,文丑更被曹军击杀,震撼袁绍军。后曹操回到官渡,沮授向袁绍说:“北方军队(袁军)人多势众,但果敢冲劲,不比南军(曹军),而南军人数较少,武器粮草比不上北军。南军利于速战速决,北军利于持久缓战。我们应当拖住战事,以拖待变。”建议以持久缓进的战术来消耗曹军,但袁绍又不听从[20]。
外表护粮
编辑袁绍攻曹操,合战获胜,曹军退回官渡本营进行固守。于是,袁绍以井栏射箭入曹营,但后为曹军发石车击破,发石击破橹楼。袁军又掘地道,曹军就挖长沟。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曹军在与袁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袁绍,曹军缺乏粮食。当时,袁绍派遣淳于琼领军带领运粮车。沮授建议:“可另遣蒋奇率领支援军队在运粮军队的外表,以断绝曹军的劫掠。”但袁绍又不从[21]。
忠袁拒曹
编辑袁军崩溃败逃,袁绍与袁谭退兵北渡黄河,沮授来不及还军北逃而被俘,被押见曹操,沮授大呼:“沮授不降,只不过被你的将士抓住了。”曹操与沮授有旧交情,对沮授说:“分野殊异,因此相互隔绝,没想到今日会把您擒住。”沮授回答:“袁冀州(袁绍冀州牧)失策,自己导致败走。沮授智识能力有限,自然被擒。”曹操说:“袁绍无谋,不能用您的计策。如今天下大乱,国家尚未安定,我正想与您共图大事。”沮授说:“我叔父、母亲、弟弟性命悬于袁氏,若蒙您的厚爱,请速速将我处死,这才是我的福气。”曹操叹道:“孤如果能早点得到你,那天下也不足虑了。”于是赦免沮授,并给他优厚的待遇。不久后,沮授密谋回到河北的袁绍阵营,事败被杀[22][23]。
家庭
编辑影视
编辑评价
编辑- 曹操:“孤不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三国志·袁绍传》)
- 孙盛:“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故君贵审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则伯王之业隆;臣奉暗后,则覆亡之祸至。存亡荣辱,常必由兹。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夫诸侯之臣,义有去就。况丰与绍非纯臣乎?《诗》云:‘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言去邦,就有道可也。”(《三国志·袁绍传》)
-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于周隋。”
- 陈普:“袁曹相与隔王路,四世三公恩海深。当时惟有管宁是,谩对黄河叹此心。”
- 郝经:“沮授、田丰计画不用,而不能去,卒蹈其难,其犹在亚父之后乎。”
- 胡三省:“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资治通鉴卷六十三·献帝建安四年》)
- 罗贯中:“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 林国赞:“袁氏诸臣,田丰外,莫忠于授,后以身殉。”
- 何兹全:“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
注释
编辑- ^ 1.0 1.1 《元和姓纂卷二》【沮姓】:黄帝史官沮诵之后 广平 魏志袁尚谋臣沮授前燕中常侍沮皓
- ^ 《献帝纪》 :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又为韩馥别驾,表拜骑都尉。袁绍得冀州,又辟焉。
- ^ 《后汉书》:明年,馥将麹义反畔,馥与战失利。绍既恨馥,乃与义相结。
- ^ 《后汉书》: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闻而谏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欲以州与之?”馥曰:“吾衣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
- ^ 《英雄记》:绍在朝歌清水口,浮等从后来,船数百艘,众万余人,整兵骇鼓过绍营,绍甚恶之。
- ^ 《后汉书》:魏郡审配、钜鹿田丰,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绍乃以丰为别驾,配为治中,甚见器任。
- ^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覆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
- ^ 《后汉孝献皇帝纪卷第二十六》:绍既有冀州,辟授为别驾从事。绍谓授曰:“今贼臣作变,朝廷迁移,孤历世受宠,欲竭命致死,以复汉室。然桓公非夷吾不能成霸,越王非范蠡无以存国。今欲与君戮力同心,共安社稷。”授进曰:“将军弱冠登朝,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愤发,卓虽凶暴,弗能加兵。昔相如叱秦,晏婴哭庄,方之将军,曷足以喻。单骑出奔,则卓怀怖惧;济河而北,则渤海稽首。拥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散乱,黑山跋扈,举兵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师北首,则刘虞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顺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用,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服,以此争锋,谁敢御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孤之本心也。”即表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将。
- ^ 《后汉书 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兴平二年,拜绍右将军。其冬,车驾为李傕等所追于曹阳,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将从其计。颍川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权不失几,功不猒速,愿其图之。”帝立既非绍意,竟不能从。
- ^ 裴松之注《三国志 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献帝传】曰:沮授说绍云:"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托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悦,将从之。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义也,又于时宜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
- ^ 裴松之注《三国志 卷六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出长子谭为青州,沮授谏绍:"必为祸始。"绍不听,曰:"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也。"【九州春秋载授谏辞曰:"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绍曰:"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授出曰:"祸其始此乎!"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时百姓无主,欣戴之矣。然信用群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穑之艰难。华彦、孔顺皆奸佞小人也,信以为腹心;王脩等备官而已。然能接待宾客,慕名敬士。使妇弟领兵在内,至令草窃,巿井而外,虏掠田野;别使两将募兵下县,有赂者见免,无者见取,贫弱者多,乃至于窜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猎鸟兽。邑有万户者,着籍不盈数百,收赋纳税,参分不入一。招命贤士,不就;不趋赴军期,安居族党,亦不能罪也。】又以中子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幷州。
- ^ 《后汉书 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绍有三子:谭字显思,熙字显雍,尚字显甫。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后妻刘有宠,而偏爱尚,数称于绍,绍亦奇其姿容,欲使传嗣。乃以谭继兄后,出为青州刺史。沮授谏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诫,下思逐兔分定之义。若其不改,祸始此矣。”绍曰:“吾欲令诸子各据一州,以视其能。”于是以中子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幷州刺史。
- ^ 裴松之注引献帝传:绍将南师,沮授、田丰谏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懮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及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 ^ 《献帝传》:绍将南师,沮授、田丰谏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审配、郭图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授曰:“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图等曰:“武王伐纣,不曰不义,况兵加曹氏而云无名!且公师武臣(竭)力,将士愤怒,人思自骋,而不及时早定大业,虑之失也。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亡也。监军之计,计在持牢,而非见时知机之变也。”绍从之。图等因是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绍疑焉。乃分监军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遂合而南。
- ^ 《后汉书 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及南阳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沮授进说曰:“近讨公孙,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人。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郭图、审配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其埶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授曰:“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曹操奉迎天子,建宫许都。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之。”图等曰:“武王伐纣,不为不义;况兵加曹操,而云无名!且公师徒精勇,将士思奋,而不及时早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灭也。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绍纳图言。图等因是谮沮授曰:“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绍乃分授所统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未及行。
- ^ 《献帝传》: 绍临发,沮授会其宗族,散资财以与之曰:“夫势在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 沮授其弟宗曰:“曹公士马不敌,君何惧焉!”授曰:“以曹兖州之明略,又挟天子以为资,我虽克公孙,众实疲弊,而将骄主忲,军之破败,在此举也。扬雄有言,‘六国蚩蚩,为嬴弱姬’,今之谓也。”
- ^ 《魏书・三国志・袁绍传》: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
- ^ 《献帝传》 :绍将济河,沮授谏曰:“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绍弗从。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辞。绍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属郭图。
- ^ 《后汉书 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沮授临船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遂以疾退,绍不许而意恨之,复省其所部,并属郭图。
- ^ 《魏书・三国志・袁绍传》:太祖还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 ^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
- ^ 《三国志》: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余众伪降,尽坑之。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 ^ 《献帝传》:授大呼曰:“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太祖与之有旧,逆谓授曰:“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禽也!”授对曰:“冀州失策,以取奔北。授智力俱困,宜其见禽耳。”太祖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计,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当相与图之。”授曰:“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太祖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