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骆

(重定向自甌雒國

瓯骆[2]越南语Âu Lạc;前257年—前179年)[3],又作瓯雒瓯貉[4]瓯骆[5],在越南又称蜀朝[6],是传说中位于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的一个王国。[7]:32

瓯貉/ 瓯骆
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79年
瓯越(绿)统治的南疆及骆越(黄)统治的文朗。公元前257年,南疆征服文朗,形成瓯骆
瓯越(绿)统治的南疆及骆越(黄)统治的文朗。公元前257年,南疆征服文朗,形成瓯骆
首都古螺城
宗教
泛灵论、越南民间信仰
政府君主制
 
• 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79年
安阳王
历史时期古代
• 建立
公元前257年
• 赵佗灭瓯骆[1]:67
公元前179年
前身
继承
西瓯
文朗国
南越国
今属于 中国
 越南

越南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时期东山文化
传说时期鸿庞氏瓯貉
第一次北属时期 前207–40
南越西汉东汉
东汉:征氏姐妹 40–43
第二次北属时期 43–544
东汉
吴:赵妪 248
前李朝(万春国)544–602
第三次北属时期 602–905
武周
唐:梅叔鸾冯兴杨清
越南自主时期 905–938
后梁南汉
静海军曲家杨廷艺矫公羡
吴朝十二使君时期 938–967
丁朝 968–980
前黎朝 980–1009
李朝 1009–1226
陈朝 1226–1400
胡朝 1400–1407
第四次北属时期 1407–1427
明:后陈朝 1407–1413
后黎朝前期 1428–1527
莫朝 1527–1592
南北朝
1533–1592
莫朝 后黎朝
后期
后黎朝后期 1533–1789
后黎朝后期
郑阮分治
1627–1672
1774–1775
郑主
1545–1787
阮主
南进
1558–1777
西山朝 1778–1802
阮朝 1802–1945
法属时期 1884–1945
北圻中圻南圻
法属印支:保护国阮朝
日属时期 1940–1945
法属印度支那政府)
日属:保护国阮朝越南帝国 1945
越盟 法属时期 1945–1954
法属印支:南圻国山地国越南临时中央政府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1976
越南国
1949–1955
越南共和国
1955–1975
越南南方共和国1969–1976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6至今
越南主题
广西历史
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瓯骆时代
桂林郡 象郡
南越国
交趾
孙吴 广州
广州
刘宋 桂州
萧齐 桂州
萧梁 桂州
南陈 桂州
岭南诸郡
岭南道
南汉
广南西路
大南国
湖广行省
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广西省
中华民国 广西省
旧桂系(1911-1921)
马君武时期(1921-1922)
新桂系(1922-1950)
中华人民
共和国
广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越南国名英语Names of Vietnam Map of Vietnam showing the conquest of the south (nam tiến, 1069-1757).
前2879–前2524 赤鬼
前2524–前258 文郎
前257–前179 瓯骆
前204–前111 南越
前111–后40 交趾
40–43 岭南
43–203 交趾
203–544 交州
544–602 万春
602–679 交州
679–757 安南
757–766 镇南
766–866 安南
866–967 静海军
968–1054 大瞿越
1054–1400 大越
1400–1407 大虞
1407–1427 交趾
1428–1804 大越
1804–1839 越南
1839–1945 大南
1887–1954 印度支那
(北圻中圻南圻)
1945年至今 越南
其他模板
Template:越南历史
Template:越南已不存在的王国

“西瓯骆”是百越的一支,指居住在南越国西部边境地带的西瓯(又称瓯越)和骆越两个部落。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等后世书籍的记载,前257年,古蜀王子安阳王蜀泮灭文郎,建立瓯骆[8]。不过根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安阳王是西瓯(瓯越)部族首领,文郎的鸿庞氏则是骆越部族首领。

安阳王在今日河内市以北35公里处建立古螺城,作为王国的首都。该国的“神机弩”非常出名。前207年,赵佗攻圢瓯貉[9],战后,将儿子赵仲始入赘给安阳王。仲始将神机弩折断,最终导致安阳王战败自杀,瓯骆也随即被南越国所灭。[10]

公元前179年,瓯骆屈服于南越国,最终被汉朝征服。[11]:12[12]:9其定都于红河三角洲古螺城,位于今日河内[13]:18

历史

编辑

建国

编辑

民间传说中,越南中北部在北属之前,曾分布着很多小国,称作文朗,政治结构是雄王-骆侯-骆将。[14]:48[15]:16[16]:88约公元前257年,南疆的瓯越吞并了文朗。[17]:66越南历史学家陶维英称,瓯越人分布在左江南岸、右江流域及泸江吟江梂江上游。[7]:31瓯越首领蜀泮推翻了最后两位雄王,建立了同意的瓯骆,自称安阳王[18]:19[15]:14, 16据Taylor (1983):

我们对瓯骆的了解是传说与历史的混合。安阳王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有可靠记载的人物,但对其统治时期的了解仍停留在传说。[18]:20-21

古螺城的建立

编辑
 
古螺地图

古螺是东南亚最大的史前城市聚落,[13]:203是前新石器时代越南的第一个政治中心,[19]:111占地600余公顷,[19]:156[20]:1013需要多达200万立方的材料。[21]:122建造工程可能始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在公元前3、2世纪。[22]:53古螺城城墙系统规模庞大,复杂的劳动组织形式及劳动力需求,都表明当时的政权有能力生产足够的产品、调动资源、确保城墙的持续建造与长期维护,标志着持久的集权,是高度“巩固、制度化与集中化的”。[23]Kim (2015)估计,建造这样的大型项目,工作量大约有317.1~528.5万人日。[13]:210它可以提供“物理与心理保护”,展示政权力量与自卫能力,从而遏制任何潜在威胁。[13]:198-199

据《大越史记全书》,螺城得名于其外形“盘旋如螺形”。[24][18]:21[25]:74

灭亡

编辑

公元前204年,赵佗番禺(今广州)建立了南越国[26]:128Taylor (1983)认为,南越国与瓯骆并存这段时间,瓯骆因共同的反汉情节暂时承认了南越,但不意味着南越有任何权威性。南越与汉朝的关系正常化后南越对瓯骆的影响逐渐减弱。[18]:24

南越灭瓯骆之战没有得到真实记录。《交州外域记》和《晋太康记》(现已散佚,内容可见《水经注》引文[27])都提到赵佗初期失利,后来胜利。《史记》只提到吕雉去世(公元前180年)后,赵佗威逼利诱闽越西瓯骆越,使其屈服。[28]

赵佗征服瓯骆、将其并入南越国,任用土著首领进行治理。[29]:8[30]:93[31]:92赵佗在红河三角洲交趾郡,在马江蓝江流域设九真郡[7]:32[15]:17主要兴趣似乎是贸易;其影响力仅限于一两个前哨之外。当地社会保持不变。[18]:29[15]:16, 17

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并统治了数百年。[18]:28[7]:42与南越国时期一样,权力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被授予“印绶”作为身份象征,回报则是向宗主国进贡。[15]:17[21]:109直到东汉初年,当地的生活方式与统治阶级都没有受到汉化;到公元40年代,东汉才实行了更直接的统治,并加大了汉化力度。[15]:19-22[32]:141[13]:115东汉完全巩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建立了完整的行政机构,并以郡国并行制直接统治。[13]:149–150[33]:202,290–291

政府与社会

编辑

Kim (2015)基于历史、民族史与考古证据,认为公元前3、2世纪间“高度集权、具有持久政治结构的国家社会”是建造古螺城的原因。[13]:9,142,185, 281其规模意味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类似国家的中央集权”。[20]:1025青铜器数量也表明当时存在集中生产、阶级社会与物质垄断。[13]:155只有古螺城才有屋顶瓦片,旁证了其是首都。周围的村庄聚落似乎都向中央集权的政体缴税。[13]:157

汉语文献对红河三角洲原住民的印象常常是“缺乏农业、冶金与政治知识”,[13]:7认为其文明是汉朝统治的产物,否定本土的文化演变与社会复杂性,将任何发展都归因于汉化,[34]即使他们自知已有了“稳定、有序、多产、人口众多且相对复杂”的社会。[35]:142

诸骆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很高,[36]:36是母系社会,即夫妻与娘家居住在一起的社会制度。于是,母亲的女性后代一直住在(或靠近)母亲的房子里,形成庞大的氏族。[35]:159领主通过母亲的血统转移,女性有继承权。[15]:20此外,他们还实行夫兄弟婚制,为母亲提供了继承人,保护了寡妇的利益,体现了女性的权威,尽管有些父权制社会利用这种做法将财富保留在男性家族的血脉中。[15]:20[1]:51[37]:91

人口统计

编辑

汉朝征服之前,当地人口众多。[13]:4据估计,古螺及周边地区的人口有数千,三角洲地区少则数万人,多则数十万人。[13]:214-215根据公元2年的普查,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共有98,1755人。[18]:55[15]:18其中一些可归因于北方移民,但规模不大,[18]:54要到2世纪中叶后才会对人口数量造成影响。[38]:66

后来的汉语文献称当地人为“骆”和“瓯”。[15]:16一般认为人是南亚语系人群。[39]Taylor (2013)认为,低地人群大多讲原始越芒语,红河三角洲以西、北的山区则分布一种类似于现代克木语的古语言。[15]:19法国语言学家米歇尔·费卢斯(Michel Ferlus,2009)认为,越南人是越南北部东山文化(约公元前7至公元1世纪)的“最直接继承者”。具体而言,Ferlus (2009)指出,杵、桨和用来煮糯米饭的锅是东山文化的主要特征,与此相对,它们在北部越语(越芒语)和中部越语(土语)中产生了新词汇,是从原始动词中派生的,而非借词。[40]:105瓯人则可能说与壮侗语系有关的语言。[15]:19考古证据显示,前东山时期红河三角洲的南亚语痕迹十分明显,例如蛮白墓葬遗址(公元前1800年)的基因样本十分接近现代南亚语人群,[41]而东山时期,则有相当比例的台语民族(称作、俚獠)混入。[42]:7

经济

编辑

经济特点是农业,包括湿稻种植、役用动物、金属农具、斧头和其他工具,以及灌溉系统。[35]:142 湿作种植可能始于公元前第2千纪之初,可从古生物序列得到证明,[13]:15[35]:142金属农具则在中越发生重大互动前就已常用。[35]:142Chapuis (1995)还认为当时存在渔业和一些专业化分工。[43]:7

早在公元前第一千纪之前,越南北部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广布的贸易网络同其他地区相联系,得益于其战略位置、通往交通主干线的通道与资源,如邻近主要河流及海岸[44]、铜锡铅矿的大量分布。[13]:12, 115-116, 124, 126, 130, 147[45]:59Kim (2015)认为,南越征服瓯骆的主要原因是其经济价值,能使他们不受限制地进入东南亚其他地区。[13]:123, 147

另见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1.0 1.1 Kiernan 2019.
  2. ^ Kelley(2013)认为安阳王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文字记载非常少,没有提及其国名。直到15世纪,“瓯骆”之名才见诸史料。Kelley 2013:66-69此外,虽然古螺在公元前3世纪有着复杂的考古遗存,Kim 2015:289但Kim (2015)却不愿将其与瓯骆联系起来,而代以“古螺政权”。Kim 2015:185, 273
  3. ^ “桂博讲坛”第一百一十期 《瓯骆研究七十年》.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4. ^ 大越史记全书·前纪卷一》:“王既并文郎国,改国号曰瓯貉国。”
  5. ^ 史记·卷113》:“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
  6. ^ 陶维英. 越南古代史(上). 刘统文,子钺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6: 294. 
  7. ^ 7.0 7.1 7.2 7.3 Đào Duy Anh 2016.
  8. ^ 《交州外域记》:“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后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南越进兵攻之,安阳王发弩,弩折遂败。安阳王下船迳出于海……越遂服诸雒将。”
  9. ^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一·鸿厖氏》任嚣、赵佗帅师来侵。佗驻军北江仙游山与王战,王以灵弩射之,佗败走........佗知王有神弩不可敌,退守武宁山,通使讲和。王喜,乃分平江〈今东岸天德江是也〉以北佗治之,以南王治之。
  10. ^ 陶维英 越南古代史 1976 - 第270页 “秦朝的象郡,并建立瓯雒国,那末瓯雒国之建立必定在公元前210年后,亦即秦始皇死后不久;另一方面,赵佗必须占领瓯雒国才能自立为南越王。因此瓯雒国的建立必定在公元前207年之前,即赵佗自立为南越王之前。因此,瓯雒国的建立应在公元前210年……”
  11. ^ Hoàng 2007.
  12. ^ Dutton, Werner & Whitmore 2012.
  13.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Kim 2015.
  14. ^ Nguyen 1980.
  15.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Taylor 2013.
  16. ^ Kelley 2014.
  17. ^ Kelley 2013.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Taylor 1983.
  19. ^ 19.0 19.1 Miksic & Yian 2016.
  20. ^ 20.0 20.1 Kim, Lai & Trinh 2010.
  21. ^ 21.0 21.1 Higham 1996.
  22. ^ Hilgers 2016.
  23. ^ Higham 1996,第122页; Kim, Lai & Trinh 2010,第1025页; Kim 2015,第6, 144, 203, 205, 225, 228, 230, 232页; Hilgers 2016,第53页.
  24. ^ 大越史记全书》:“王于是筑城于越裳,广千丈,盘旋如螺形,故号螺城。”
  25. ^ Lockhart & Duiker 2006.
  26. ^ Loewe 1986.
  27. ^ 水经注·卷37》:“《交州外域记》曰: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后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安阳王有神人名皋通,下辅佐,为安阳王治神弩一张,一发杀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战,却军住武宁县。按《晋太康记》,县属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阳王,称臣事之。安阳王不知通神人,遇之无道,通便去,语王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阳王有女名曰媚珠,见始端正,珠与始交通,始问珠,令取父弩视之,始见弩,便盗以锯截弩讫,便逃归报南越王。南越进兵攻之,安阳王发弩,弩折遂败。安阳王下船迳出于海,今平道县后王宫城见有故处。”
  28. ^ 史记·南越列传》:“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29. ^ Jamieson 1995.
  30. ^ Brindley 2015.
  31. ^ Buttinger 1958.
  32. ^ Taylor 1980.
  33. ^ Higham 1989.
  34. ^ Kim 2015,第147, 157页; Kim, Lai & Trinh 2010,第1012页; O'Harrow 1979,第143-144页; Hilgers 2016,第50页.
  35. ^ 35.0 35.1 35.2 35.3 35.4 O'Harrow 1979.
  36. ^ Tessitore 1989.
  37. ^ De Vos & Slote 1998.
  38. ^ Holmgren 1980.
  39. ^ Schafer 1967,第14页; O'Harrow 1979,第142页; Paine 2013,第171页.
  40. ^ Ferlus 2009.
  41. ^ Lipson et al. 2018.
  42. ^ Alves 2019.
  43. ^ Chapuis 1995.
  44. ^ 全新世中期,海平面上升并淹没了低洼地带,地质数据显示,海岸线位于今日的河内附近。:12
  45. ^ Calo 2009.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FOOTNOTEKim2015”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书目

前任:
文郎
越南朝代
前257年—前179年
继任:
南越赵朝
* 吴士连, 蜀紀, 大越史記全書, 外纪卷之一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