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干线编号系统
(重定向自香港幹線)
香港干线编号系统为香港各条公路干线编配编号,方便市民认别有关干线。
现时干线编号系统(第三代)
编辑2003年,香港运输署发表《香港方向指示标志综合检讨研究》报告,表示沿用了接近30年的第二代干线编号系统,只按道路建成次序而编配,令驾驶者难以分辨,亦使道路没有系统地编排。所以第三代干线编号系统正式被编配,令驾驶者能够更方便使用干线。这个系统于2004年2月1日正式开始使用至今。
新系统把9条干线分类为3个类别:南北走向、东西走向及环回。
- 南北向干线
- 1、2、3号干线,其编号次序是按所穿过的海底隧道的启用日期,先后而编订(依次序为:香港海底隧道、东区海底隧道、西区海底隧道)。10号干线及正在研究兴建的11号干线也为南北走向干线,但编号与预计启用日期无关。
- 东西向干线
- 4、5、6、7、8、10号干线,是按其地理位置由南至北编号,而非该干线全线通车而编订。
- 环回干线(9号干线)
- 把原有的1、2号干线位于新界的部分,加上5号干线,重组成为一条环回新界的干线。
第三代干线编号系统如下:(按干线路标递增显示)
- █ 1号干线:香港仔 ↔ 沙田
- █ 2号干线:鲗鱼涌 ↔ 马料水
- █ 3号干线:西营盘 ↔ 元朗
- █ 4号干线:柴湾 ↔ 坚尼地城
- █ 5号干线:牛头角 ↔ 柴湾角
- █ 6号干线:将军澳 ↔ 西九龙(蓝田至西九龙兴建中,将军澳蓝田隧道已于2022年12月11日通车)
- █ 7号干线:将军澳 ↔ 葵涌
- █ 8号干线:赤鱲角 ↔ 沙田
- █ 9号干线:以城门隧道收费广场作起点逆时针环回新界
- █ 10号干线:深圳蛇口深圳湾口岸 ↔ 北大屿山(元朗至屯门计划中)
- █ 11号干线:北大屿山 ↔ 元朗(研究中)[1]
新系统同时为各干线的出口加上编号,以方便驾驶者使用干线前往目的地[2]。
历代干线编号系统
编辑在第三代之前,香港曾有两代干线编号系统,分别于1968年及1974年开始使用。
第一代干线编号系统
编辑于1968年发表的《香港长远道路研究》报告中,刊载了第一代干线编号的使用。连接各个策略性发展区的主要干道,使用了一位数字作编号。而将策略性发展区内的地方连接的区域干线,则使用了两位数字作编号。
- 1:香港仔 ↔ 粉岭,经香港仔隧道、海底隧道、狮子山隧道、大埔公路
- 2:接驳1号干线和漆咸道至上水,经加士居道、西九龙走廊、葵涌道、荃湾路、屯门公路、青山公路
- 3:接驳1号干线和漆咸道至油塘,经机场隧道(今启德隧道)和观塘道
- 4:蝴蝶谷交汇处至观塘,经呈祥道、龙翔道和一条拟建天桥(今观塘绕道)
- 5:葵涌至沙田的道路,其中包括部分拟建道路即今城门隧道
- 6:青山公路葵涌和荃湾路段
- 7:香港仔至铜锣湾,包括一条拟建由香港仔至坚尼地城的道路(至今还未有兴建时间表)、干诺道、夏悫道和告士打道
- 8:铜锣湾至柴湾,经一条拟建在英皇道上方的天桥,为今天东区走廊的前身
第二代干线编号系统(1974年至2004年1月31日)
编辑第二代干线编号于1974年开始使用,共有9条已建成的干线及2条建议中干线。第二代的编号大致沿用第一代的编号,主要的不同在于将部分相接的干线编号合并,例如新的2号干线是由之前的2号及3号干线合并而成,亦新定3号干线和6号干线,并废除区域干线编号。值得留意的是,第二代的3号干线及10号干线的编号,原封不动至今。
- 1号干线:香港仔 ↔ 落马洲(47.3公里)(沙田马场以南的20.4公里为今1号干线,以北则为今9号干线火炭至新田段)
- 2号干线:牛头角 ↔ 新田(54.4公里)(屯门公路以东17.9公里为今5号干线,其余为今9号干线柴湾角至新田段)
- 3号干线:西营盘 ↔ 凹头(27.2公里)(沿用编号)
- 4号干线:葵涌 ↔ 将军澳(17.6公里)(今7号干线)
- 5号干线:荃湾 ↔ 沙田(9.5公里)(今9号干线城门谷至火炭段)
- 6号干线:鲗鱼涌 ↔ 马料水(18.8公里)(今2号干线)
- 7号干线:铜锣湾 ↔ 香港仔(13.5公里,坚尼地城至香港仔路段已搁置)(坚尼地城以东2.3公里为今4号干线上环至坚尼地城段,其余曾为4号干线上环至湾仔交汇处路段,但在中环湾仔绕道于2019年1月20日通车后被取代)
- 8号干线:铜锣湾 ↔ 柴湾(即东区走廊,8.6公里)(2019年1月20日中环及湾仔绕道通车前,今4号干线途经全段东区走廊,绕道以西一段路段在绕道通车后被剔出干线范围)
- 9号干线:赤鱲角 ↔ 沙田(33.2公里)(今8号干线)
- 10号干线:西营盘 ↔ 后海湾(计划中,29.5公里)(后海湾至虎地段为今10号干线已通车路段)
- 11号干线:西九龙 ↔ 将军澳(计划中,约14公里)(今兴建中的6号干线)
9号干线(今8号干线)长沙湾至沙田段,前称16号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