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

(重定向自Wikipedia:原創譯名

维基百科不是存放原创研究或原创观念的场所。在维基百科里所谓原创研究或原创观念,指的是未发表的事实、争论、观点、推论和想法;以及对已发表材料进行的未发表分析、综合或总结,并产生或暗示新的结论。以上意味着维基百科不是存放您的个人观点、经验或争论的场所。

列明来源同避免原创研究是紧密相连的。要证明你没有发表原创研究,你必须列明与条目主题直接相关、且直接支持条目内容的可靠来源。

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是维基百科三项核心内容方针之一。另外两项是“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和“维基百科:可供查证”。这三项方针共同决定了维基百科条目收录内容的种类和质量。因此,编辑者不应把个别方针孤立地诠释,而应尽量熟悉它们全部。

来源

维基百科建立在对可靠来源的收集和整理之上。如果没有可靠的第三方来源来支持某个主题,关于这一主题的条目不应出现在维基百科上。维基百科不是发表编者个人新发现的地方。

最好的做法是去研究与主题相关的可靠已发表来源,并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话改写各个来源所说的内容,让条目中的每一主张都能被归属到明确作过此等主张的来源去。但应注意,切勿超越来源中的表达,或者将来源用在与其本意不符的场合,譬如撰写与来源上下文无关的内容。简而言之,我们应该照着来源写

可靠来源

任何被质疑或可能被质疑的材料,都应有着可靠来源的支持。无法找到可靠来源的内容会被视作原创研究。唯一可让你的编辑不被归类为原创研究的方法,是去创作一篇包含相同内容,并已在可靠来源上发表的文章。再言,即便是一段来源充足的内容,如果你在其中撰写了与来源全文无关的文字,或者提出了来源中没有直接和明确支持的立场,你同样进行了原创研究;详见下文

通常来说,最可靠的来源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评审期刊与书籍,大学级别的教科书,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杂志、期刊、书籍,以及主流的报纸。经验表明,参与查证事实、分析法律问题、深究特定领域证据与争议的人士越多,出版物的可靠性就越高。个人出版的材料,无论出版于纸媒还是网络上,通常都不被视为可靠来源,但请参见可供查证的相关段落了解例外情况。

如果您证明了一件当今尚少人或无人相信的事物,维基百科并不是发表您的证明的第一场所。当您的证明在可靠来源发表后,维基百科才会收录它。参见维基百科:可供查证

使用来源

条目中的信息必须出现在条目列出的参考文献中,亦即必须可供查证。条目的陈述不应基于不明确或不一致的来源,亦不应基于随意的评论。对详细讨论的概要应该能反映出来源作者的结论。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来源,都不应描述来源中没有明确提及的结论,否则就是原创研究。在正文和主题中列明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

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亦被分别称为一次、二次和三次文献。维基百科的条目应该主要依赖于已出版且可靠的第二手来源,并有限度地依赖于第三手来源。所有对第一手来源的解释、分析或总结都应引用自第二手来源,而不由维基百科编者来进行原创分析。

根据维基百科的方针和指引的解释,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有如下定义:[1][2]

  • 第三手来源发表于百科全书或其他纲目书籍,主要是对第二手来源的总结。例如,维基百科的定位是第三手来源。许多介绍性的大学级教科书亦可被视为第三手来源,因为它们对大量的第二手来源进行了总结。
我们的方针:第三手来源对众多第一、二手来源进行了总结,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在某个主题上涉及面广泛的概要。有些第三手来源甚至比其他来源更为可靠,在这些第三手来源的支持下,条目的可靠性会有所提高。WP:可供查证#可靠来源给出了评定来源可靠程度的标准。
  • 第二手来源距事件本身至少会有一步之遥。它们所陈述的事实与观点建基于第一手来源上,并对之进行分析、总结、解释、说明乃至评价。[3][4][5]
我们的方针:维基百科的条目通常应基于第二手来源。条目中可以包含已在可靠的第二手来源中发表过的分析、总结、解释、说明或评价。
  • 第一手来源是非常接近于事件本身的来源。例如,目击者对车祸现场的报告就是这场事故的第一手来源。其他的例子还包括:考古发现、照片、历史文件(如日记等)、人口普查结果、监视设备、公开听证会、审讯和采访的录像及笔录、问卷调查的结果表、哲学原作、宗教经文、实验观察记录、实地考察记录,诗歌、剧本、小说、电影、视频和电视节目等艺术与虚构作品。判断来源是否属于第一手来源的关键要素,是第一手来源能提供针对某次事件、某段历史时期、某件艺术作品、某个政治决定等的内部观点。[6]
我们的方针:已发表且可靠的第一手来源(如由大学出版社或主流报纸发表)可能可以使用于维基百科,但应小心谨慎,以避免滥用。对第一手来源的任何解释都需要可靠的第二手来源的相同解释加以支持。如果没有第二手来源,第一手来源只能用于描述性断言,这样的断言应使得一名理性且受过教育的非专业人士能够加以验证。例如,一篇关于小说的条目可以引用小说的段落来描述情节,但对这些段落的任何解释都需要第二手来源支持。

根据维基人个人经历写成的无来源内容不应被加入条目中,如未发表的目击者报告。否则这会同时违反本方针和可供查证方针,并导致维基百科成为内容的第一手来源。

如何适当地引用来源可能是一个复杂问题,这里只给出了一点总体上的规定。在特定场合,如何判断第一、第二或第三手来源哪个最合适,需要依靠编者的常识和良好的编辑判断力,并应在条目的讨论页上讨论。

综合已发表材料

切勿汇集、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或单个来源中的不同部分,以得出或暗示并未由来源明确提及的结论。编辑者不应犯下这样的错误:因为A发表于可靠来源,B也发表于可靠来源,因此就可以在条目中将A和B综合起来得出或暗示结论C。这等同于原创研究,因为这是对已发表材料的不恰当综合或总结,会产生新的立场。[7]“因为A和B,所以C”只有在可靠来源也发表了与C相同的主张,且C主张与条目主题相关时才能出现。如果A和B出现在同一个来源的不同上下文处,但该来源没有将它们结合起来并论证得到结论C,则编者不应该在条目中采用C。

原创总结的简单案例:

联合国的明确目标是维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自其成立以来,全世界发生过160场战争。

尽管句中没有给出任何结论,且其中提到两个事实都是真实的,然而这句话实际暗示了联合国没能成功地去维护世界和平。假若未曾有可靠来源把资料按照上述做法合成,那么这就将导致原创研究。在不提供来源的情况下,同样的资料在不同方式的阐述下,可以轻易地暗示出迥然不同的观点。

联合国的明确目标是维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自其成立以来,全世界发生过160场战争。

下面为较复杂的原创总结案例。该案例来自真实的英语维基百科条目,条目中叙述的争议于发生在两名作者之间,这里分别称他们为史密斯(Smith)和琼斯(Jones)。

史密斯认为琼斯剽窃了另一作者的书籍。琼斯回应说,使用他人书籍来查找新的参考文献是可接受的学术惯例。

下面便开始了原创总结:

如果琼斯没有查阅原始文献,便会违背哈佛《学会引用》(Writing with Sources[8]手册的推荐做法,该手册要求引用来源时应真确地查阅过原文献。哈佛手册并未将违反这一做法称为“剽窃”,而将剽窃定义为使用来源中的信息、想法、文字或结构却不列明来源。

例子的第一段是完全依照来源的。然而,第二段却是原创研究,因为它表达了编者的观点:用哈佛手册对剽窃的定义来主张琼斯没有剽窃。要让第二段符合本方针,则应提供相关的可靠来源,这一来源应对史密斯与琼斯争议进行特定的评论,并应根据哈佛手册对剽窃的定义作出相同的主张。换句话说,只有在与条目主题相关的可靠来源发表了某一分析后,编者才能在维基百科发表这一分析。

自我引用

本方针并不禁止那些拥有专业知识的编者将他们的知识加入维基百科,但它禁止编者在添加个人知识时却不列明他们的来源。如果编者曾在可靠出版物上发表过他的研究成果,这名编者应在遵守中立方针的前提下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添加他们的研究,并列明来源。参见利益冲突指引

原创图像

由于各国的著作权法律,现有已发表的图像中,只有相对较少的图像可被用于维基百科。因此,维基百科编者创作的照片、绘画以及其他类型的图像成为了我们的主要图像来源。为了给条目增加插图,我们鼓励编者自行摄制照片、绘制画作或图表,并以允许商业性使用和演绎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或其他自由著作权协议上传到维基共享资源并在维基百科中使用。根据NOR方针,由维基百科编者创作的原创图像不被视为原创研究——只要他们没有在图像中绘制或表现未发表的想法或观点

构成原创研究的图像无论以任何方式都不能用于条目。编者不能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来改变图像中所表现的真相或物体的实际位置。如果图像曾经被处理过,则应在条目中明确说明这一点。如果图像的百科价值因图像处理而受到了实质性影响,它将会被提交到维基百科:文件存废讨论

图像的说明亦应遵循本方针,与条目正文没有任何区别。在对图像进行说明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将原创研究引入条目中。

翻译

对于外文语段或词语[9]而言,在遵守著作权限制的前提下,应优先使用可靠来源翻译的中文版本,而非由维基百科编者自行翻译。如果外文语段或词语没有不受著作权所限的中文版本,除专有名词之外(见下两段条文),本方针并不限制维基百科编者自行翻译,但如果自行翻译的版本受到了质疑,众编者就应协力改善,以达成众人都能接受的版本。

中文维基百科针对编者自行翻译外文专有名词[10]有一定的限制。当可靠来源中存在某一外文专有名词中译时,编者禁止自创新译名,下文均讨论可靠来源完全未出现某一外文专有名词中译时的处理原则。外文人名、地名若要翻译,超出各地标准、规范、惯例(如中国大陆的翻译规范有《外语译音表》等)自行选字音译或选词意译均属原创研究。除人名、地名外的其他外文专有名词(如作品名、公司名、政权名、时代名等等)编者一般不可(见下段例外情况)自行翻译,否则属于原创研究。[11]

对某一专有名词或某一系列专名,若对于“应允许编者自行翻译”及翻译方式、翻译用字/词可形成共识,则不受前述限制,允许编者暂时采纳自行翻译的译名。可能形成这种共识的情况如:可靠来源中虽未出现某一专有名词的中译,但存在翻译该类名词时固定的选词、语法、格式习惯[12]。这些共识可能存在于方针指引(如《命名常规·日本动漫游戏条目》),也可能在某单篇条目讨论页中形成。

根据标准、规范、惯例自译的人名、地名和根据共识自译的其他专有名词(即所有非直接选取自可靠来源的专有名词中译)均须标注外文原文。若随着时间推移,原未在可靠来源中出现中文译名的外文专有名词在可靠来源中出现了中译,且与编者自译的版本不同,则应及时将自译译名修改为可靠来源发表的译名[13]

日常计算

本方针并不限制日常计算的内容,譬如初等函数的计算[14]数值修约、单位换算、年龄计算或使用以上运算做的有限次简单推导,倘若众编者同意其算法和计算是正确的。但须确保这类计算所需的信息可以在至少一个来源中全部得到查证,通过多个来源综合得到的数据的计算结果则不适合出现在条目中。若其他编者有异议,可以通过注释的方式标注计算过程。

相关方针

可供查证

维基百科内容的门槛,是可供查证,而非真实正确。本方针与可供查证方针相互巩固,并共同作出了以下要求:维基百科只应使用在可靠来源中发表的断言、理论、意见与论点。

中立的观点

对原创研究的禁止限制了编辑者在条目中表达自身观点的程度。本方针要求,我们应该使用他人发表的可验证研究来巩固内容的重要性,这促使编辑者在条目中写入多种观点。因此,本方针巩固了我们的中立方针。许多情况下,对于一个论题都会有很多已有的看法。这种情况下,不管研究得多么深入,任何一方的立场都不能说是权威的。任何编者都没有义务去研究所有的观点。但在将各式研究写入条目时,编者应着重于提供该观点的相关信息:如指出立场的普及程度、是多数观点还是少数观点等。

包括只由极少数人持有的观点会构成原创研究。吉米·威尔士曾说过:

  • 如果是多数观点,那么提及普遍接受的参考文字便可很容易地证实它;
  • 如果是重要少数观点,那么很容易找到一批知名的拥护者;
  • 如果是极少数(或极有限)观点,那么它并不属于维基百科,无论它是否真实,无论你是否能够证明它,除非它出现在一些补充条目中。维基百科不是存放原创研究的场所。[15]

脚注

  1. ^ 不同的专业领域对待第一和第二手来源可能有着不同的区分方法,有些领域还对第二和第三手来源有着不同的区分方式。此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均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加以定义。
  2. ^ 马里兰大学图书馆的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提供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的一些典型案例。
  3.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Portuguese Web Archive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3-16)将“第二手来源”定义为“对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解释或分析的作品。通常距事件本身至少会有一步之遥。”(原文:“A work that interprets or analyzes an historical event or phenomenon. It is generally at least one step removed from the event.”
  4. ^ 曼哈顿社区学院的A. Philip Randolph纪念图书馆的《研究帮助:第一和第二手来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一文中提到,第二手来源“是对第一手来源的分析与解释”(原文:“analyzes and interprets primary sources”),是“历史事件的间接说明”(原文:“second-hand account of an historical event”)或“解释性的创作”(原文:“interprets creative work”)。它还提到,第二手来源“是对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解释”(原文:“analyzes and interprets research results”)或“对科学发现的分析和解释”(原文:“analyzes and interprets scientific discoveries”)。
  5. ^ 美国国家历史节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则简单地定义到:“第二手来源是基于第一手来源和其他作者作品的总结解释作品。”(原文:“Secondary sources are works of synthesis and interpretation based upon primary sources and the work of other authors.”
  6. ^ 对第一手来源的定义:
    • 内华达大学Reno图书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将第一手来源定义为“某场事件的内部观点”(原文:“an inside view of a particular event”)他们提出了这些例子:原始文档:譬如自传、小说、电子邮件、采访、信件、备忘录、新电影的胶片、官方记录、照片、未处理的研究数据和演说等;创造性作品:譬如艺术品、戏剧、电影、音乐、小说、诗集等;以及遗迹和人造品:如建筑、衣物、DNA、家具、珠宝和陶器等。
    •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Portuguese Web Archive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3-16)提供了以下的定义:“第一手来源使得研究者得以尽可能真实地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某时期发生的事。第一手来源可以是在所研究的那个时期创造的,也可以是所研究事件的参与者事后创造的(以记忆的形式),它们能够反映出某位参与者或观察者的个人观点。”(原文:“Primary sources enable the researcher to ge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what actually happened during an historical event or time period. Primary sources were either created during the time period being studied, or were created at a later date by a participant in the events being studied (as in the case of memoirs) and they reflect the individual viewpoint of a participant or observer.”
  7. ^ 针对对历史理论的总结,吉米·威尔士曾说过:“有些人可能完全理解维基百科不应根据实验结果来发表新奇物理理论的要求,也理解我们不能根据它们总结出新的东西来,但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历史方面。”(威尔士,吉米.《原创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4年12月6日.原文:“Some who completely understand why Wikipedia ought not create novel theories of physics by citing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nd so on and synthesizing them into something new, may fail to see how the same thing applies to history.”
  8. ^ 中文译本:戈登·哈维著,沈文钦、李茵译.《学会引用——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ISBN 9787504137678
  9. ^ 本章节所说的“外文”指“非中文”;“词语”包括了词组。
  10. ^ 本条文所说的“专有名词”包括了“专名短语”,如三个英文单词组成的电影名。在英文中,要判断一个词(或短语)是否为专有名词,一个较为简单但通常成立的方式是:它的首字母(短语则为每一实词的首字母)是否总是大写?
  11. ^ 对于不译成中文的外文专名,其罗马化相关规范参照《命名常规·外文命名》处理,不论出现在标题还是文中,唯若原文非拉丁字母则建议在正文首次出现时给出原文写法;大小写格式则标题应符合《命名常规》要求,正文参照《格式手册/序言章节·外语名称》处理(不论是否出现在序章首句)。
  12. ^ 可能存在的类似翻译惯例举例:(某一音乐家的)“Symphony No. 10”暂未被任何可靠来源译作中文“第10交响曲”,但该地音乐界存在将这种命名的交响曲均译作“第X交响曲”的惯例;可靠来源中暂未出现某一语言(指代该语言本身的专有名词,如“XX语”)的中文译名,但该地语言学界在翻译该语言时,有类似翻译人名、地名时的固定选字音译惯例。
  13. ^ 一些专题在这种情况已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如《命名常规·日本动漫游戏条目》。
  14. ^ 此处约定初等函数为由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基本特殊函数通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基本特殊函数对数方根进行有限次运算所产生的函数,例如正弦反正弦是初等函数,因为其可以计为  以及  。其中也包括简单推导,如除法派生出的带余除法。但不包括大数运算(如超过一般计算机可存储的10300导致小算盘也按不出来的运算,需要写特殊程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才能计算)、大数因数分解(无论古典或高斯整数分解)、大数质数判定
  15. ^ Wales, Jimmy. [WikiEN-l] [roy_q_royce at hotmail.com: --A Request RE a WIKIArticle--]. 2003-09-29 [2021-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延伸阅读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