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格式手册/标点符号

最新留言:1个月前由Jimmy-bot在话题禁止使用示亡号内发布

新增“”模板的用法 编辑

原标题为:建议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书名号新增使用{{}}的方法,修改使用代码的方法,并调整“效果为”的位置

通过:
公示期间无异议,通过。Sanmosa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2024年2月7日 (三) 06:22 (UTC)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现行条文

维基百科提供了种方法解决部分书名号使用地区差异,所以遇到部分书名号使用地区差异问题时应用以下种方法解决,而不应单纯替换源码的双单书名号,否则会被视为繁简破坏。其中Template:单双书名号转换用于实现“书2”中双书名号与单书名号之间的使用差异。Template:引书号转换用于实现“书3”中引号与双书名号之间的使用差异。

  1. 使用模板:
    • {{单双书号转换|需转换的作品名}}
    • {{引书号转换|需转换的作品名}}
    效果为:
    • 《需转换的作品名》
    • “需转换的作品名”
  2. 使用代码:
    • -{zh-hans:《;zh-hant:〈;}-需转换的作品名-{zh-hans:》;zh-hant:〉;}-
    • -{zh-hans:“;zh-hant:《}-需转换的作品名-{zh-hans:”;zh-hant:》}-
    效果为:
    • 《需转换的作品名》
    • “需转换的作品名”
提议条文

维基百科提供了种方法解决部分书名号使用地区差异,所以遇到部分书名号使用地区差异问题时应用以下种方法解决,而不应单纯替换源码的双单书名号,否则会被视为繁简破坏。其中Template:单双书名号转换用于实现“书2”中双书名号与单书名号之间的使用差异。Template:引书号转换用于实现“书3”中引号与双书名号之间的使用差异。

  1. 使用模板:
    • {{单双书号转换|需转换的作品名}}
    效果为:
    《需转换的作品名》
    • {{引书号转换|需转换的作品名}}
    效果为:
    “需转换的作品名”
  2. 使用模板:
    • {{《}}需转换的作品名{{》}}{{〈}}需转换的作品名{{〉}}
    效果均为:
    • 《需转换的作品名》
  3. 使用代码:
    • -{zh-hans:《;zh-tw:〈;zh-hk:《;}-需转换的作品名-{zh-hans:》;zh-tw:〉;zh-hk:》;}-
    效果为:
    《需转换的作品名》
    • -{zh-hans:“;zh-hant:《}-需转换的作品名-{zh-hans:”;zh-hant:》}-
    效果为:
    “需转换的作品名”

此前有过一次讨论,但偏题到连续书名号之间是否要加入顿号的问题,并没有对条文修改作实质讨论。此处提出的修订概要为以下三点:

  1. 新增Template:《的方法,参见{{}}。此为高风险模板,说明使用频率很高,适合加入格式手册。
  2. zh-hans:《;zh-hant:〈;改为zh-hans:《;zh-tw:〈;zh-hk:《;,否则在香港繁体下,模板的结果和手册提供的代码的结果不一致。
  3. 调整“效果为”的位置,使之更加直观。

——小林子冲留言2024年1月12日 (五) 16:03 (UTC)回复

(+)支持。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4年1月12日 (五) 18:20 (UTC)回复
(+)支持 看上去可以。--YFdyh000留言2024年1月12日 (五) 22:43 (UTC)回复
这低迷的讨论量,觉得可以发公告顺便公示7天速速解决。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4年1月17日 (三) 12:01 (UTC)回复
(+)支持--Taeas留言2024年1月17日 (三) 13:52 (UTC)回复
(+)支持加入新模版的资讯。不过老实说新旧条文我都看不懂,我一位编辑者在遇到要输入书名号时,我该怎么做?我可以直接依我所属地区的方式输入书名号可以吗?还是说我一定要用模版或加入转换的代码?目前手册的写法没有清楚告知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要做什么;建议书2和书3应该分开来介绍,而不是一起放在书3下面。--C9mVio9JRy留言2024年1月20日 (六) 23:56 (UTC)回复
直接输入则其他地区的读者只能看到所输入的形式,可能不符不同地区的用法。调用模板等同字词转换代码,等同不同地区下使用本地区形式。不确定可以不使用,等待了解的人优化。--YFdyh000留言2024年1月21日 (日) 12:52 (UTC)回复
公用专换库Music及单双书名号转换也能解决到。--Abcet10留言2024年1月21日 (日) 08:28 (UTC)回复
7日(9日)内无新意见,公示提案7日。Sanmosa Miyamoto Miyoko 2024年1月31日 (三) 05:42 (UTC)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示亡号、剑标过去讨论 编辑

本页面列出中文维基百科社群对使用示亡号剑标的历次讨论纪录,以供未来发生编辑争议时参考。

以上内容本来存于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示亡号。因为相关指引已经通过,改存于此。Ghren🐦🕓 2024年2月7日 (三) 09:24 (UTC)回复

禁止使用示亡号 编辑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示亡号套在已经去世的人的姓名的外面,以示已经逝世。其书写形式为“   ”。示亡号被禁止使用,理由为:

  • 示亡号为用来表示对逝世者的悼念之情的符号[1],以“表现出肃穆庄重的气氛和悼念悲痛的感情色彩”[2]。维基百科为中立的百科全书,不对逝世者持悼念之情。
  • 示亡号只在该人去世一两年内使用,因为可能还有不少人并不知道他的去世。某人过世已久,则不再加示亡号[1]。使用示亡号不利于维基百科的更新。

另外,示亡号通常标注在逝世者的名字上,又另外有在逝世者下加黑线,逝世者的照片、生平事迹四周加黑框的[1]。不加在逝世日期、统治日期、任期结束日期等地方。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王兴全; 方忠. 现代出版物语言文字使用规范.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 227. ISBN 9787564750831. 
  2. ^ 苏培成. 大家小书 怎样使用标点符号 增订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17: 220. ISBN 9787200130164. 

目前维基百科所使用的示亡号并不合学者对示亡号的认识。维基百科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理应按照可靠来源而来。因此我提议在WP:格式手册/标点符号加上以上内容。谢谢。Ghren🐦🕛 2024年1月6日 (六) 04:29 (UTC)回复

注意有不少模板和条目里面示亡号用于表示任内去世的人物,可以见Special:Search/template:hastemplate:box。--GZWDer留言2024年1月6日 (六) 06:14 (UTC)回复
“维基百科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理应按照可靠来源而来。”又错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属于风格指南,没有必要遵循任何可靠来源,而是维基人自己制定(因为风格指南的可靠来源总会是有争议的,遵守一家之言就会触犯另一个)。以英文维基为例,他们的风格指南就不是基于任何已有的可靠来源,而是透过社群讨论产生的,糅合了各种规范,其中不乏歪理(
我个人认为中文维基目前的示亡号用例就非常恰当,一是标记在作品面世前就死亡的贡献人的名字上,二是标记在任内死亡的职务终止日期上,这样的示亡号是中立且有实用语义的,非常有意义。这一传统已在中文维基建立多年且有实际意义,没有明显的需要推翻它的理由。
另如楼上所列,在空间紧要的地方以示亡号来标记任内死亡的人的名字,以几乎不增加文字长度的方式增加了资讯含量,是好事不是坏事。因此切勿更改无需更改的已有传统。我在另一侧的提议只是提醒大家注意示亡号的使用,并无挑战中文维基已有的示亡号传统之意。
且诸多外语维基百科也有用于表示“任内死亡”的标记,如果废除示亡号,那么中文维基就不得不新立新的传统来作类似表示,就是反复造轮子,毫无必要了。
顺附:王兴全、方忠和苏培成皆非知名的汉语言学家,又同为中国大陆人,他们撰写的专著(一次文献)甚至不能够作为中立的可靠来源(WP:V“任何人均可自创网站或自费出书,并借此声称自己是某领域的专家。”),中文维基百科更无必要根据这三个人说了什么来更改多年来养成的在实践中有实际意义的传统 (convention)。--Boreas Sawada 2024年1月6日 (六) 07:18 (UTC)回复
  • “糅合了各种规范”:那就是参考可靠来源,再在可靠来源中选取合适的用法。不是不参考可靠来源。
  • “一是标记在作品面世前就死亡的贡献人的名字上,二是标记在任内死亡的职务终止日期上”:这是经典的原创研究。即使不考虑原创研究问题,我们使用标点也不应该背离大众习惯。
  • “中文维基百科更无必要根据这三个人说了什么来变更多年来养成的在实践中有实际意义的传统”。在中文这样使用示亡号之前,一早已经形成固定的规范。以上我征引的著作尽可能用最新的,但早于八十年代,已经有论文指出示亡号的用法是这样。(王启明.示亡号  琐探[J].语言研究,1987(02):49-51.)其他著作、论文对示亡号的说法也大约差不多。是中维变更了中文语境中数十年来养成的规范
  • 苏培成先生乃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您的“知名”打算要多知名才算?而且,以上著作都非自费出版的著作。
--Ghren🐦🕓 2024年1月6日 (六) 08:29 (UTC)回复
“那就是参考可靠来源,再在可靠来源中选取合适的用法。不是不参考可靠来源。”己方不支持的时候就指斥某一观点“原创研究”,己方支持的时候再怪诞无稽的理由都能被拿来用还屹立不倒,这是各语言维基百科的老毛病了(非常重要的提示:没有说您的意思,中维的人总是把话往自己身上想,然后说别人人身攻击,我可是怕了,是为了说接下来的这个例子),以英维的风格指南举例,他们要求引号必须用 straight quotes 不能用 curly quotes, 这在哪个出版界的风格指南里能够找到?!恰恰相反,出版业的共识就是绝对不能用 straight quotes, 必须用 curly quotes 且引号与 prime sign 要区分等等。英维强推 straight quotes 的理由是啥?说(以下为我记住的起码曾经出现过的理由) 1. 人们编辑来编辑去容易出问题(编辑本来就容易出问题,改就是了,还不能改了?而且英维可以给 en dash, em dash 乃至数学比号造出 templates 来方便规范输入,怎么 curly quotes 就不造一个呢,这样不就没有问题了吗?!)2. curly quotes 在早期 IE 浏览器版本上会带来搜索问题(IE 不是早亡了么?而且为了早期 IE 版本的浏览器内页面搜索问题就不用 curly quotes? 那 en dash, em dash 造成的问题怎么不说?)3. straight quotes 在“多数平台”上都更容易输入(更站不住脚了,难输入的东西多了,然而英维那么讲究,往往都会给它们建立 templates 来方便输入,怎么就 curly quotes 遭歧视?!)
如此站不住脚的歪理,竟能屹立 20 年不倒,就是要用 straight quotes, 这时候又有谁敢提可靠来源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风格指南这种东西,恰恰是很难有对、错或者标准、不标准之分的。就像在英语世界,几乎每家媒体、出版机构都有自己的风格指南一样。甚至,英语世界的风格指南也能做到短短几十年就变化一圈(像是英式英语中缩写是否加点的问题,从和美式英语一样加点到完全不加点也就不到 50 年的时间【当然各个媒体、机构采纳这一变化的时间以及进展过程并不同步】,然后最近英国政府又开始提倡在少数可能造成歧义的缩写上加点了)。因此,中维按照自己的传统制定风格指南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一是标记在作品面世前就死亡的贡献人的名字上,二是标记在任内死亡的职务终止日期上’这是经典的原创研究”,这确实是我的观察。前者(贡献者于作品面世前死亡的,加注示亡号)也是事实上的起码中国大陆地区的出版业(含影视出版)的标准,常见于各种出版物(含影视出版物),后者是中维常见的惯例 (convention), 是对示亡号的功能展扩。这不是我发明的(实际上我从未这样做过),只是我观察到的。我在看到这样使用的时候,就理解为“此人在此日于任内死亡,因此其任期由于其人之死亡而结束”,从未理解为“这一日期死了”并感到疑惑,考虑到我并非智商超群之人,因此推断大多数人都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一运用。
语言在实际运用中所形成的惯例是很强大的,往往会超越官方或者出版机构所制定的标准,这在一些其他的标点符号或者语法规则上也早有体现。
但示亡号的问题还更加微妙,因为实际上它并没有什么官方标准,它并未出现在两岸四地任何一个地方的官方或者出版机构的明文的风格指南中。学者自己的专著论述,不见得就与现实中的实际的已经形成的使用习惯一致。就好比您所列出的几位,都指出示亡号是用于对新近死亡之人的表示祭奠的,有强烈的感情含义。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却很少见到有谁在灵堂的横幅上将“沉痛悼念✕✕✕”的人名加上示亡号(不是没有,但是不多见),而相反的,为作品面世前就死亡的贡献人添加示亡号却是处处可见的使用习惯(几乎已成定例),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出版物和影视作品中,在最近至少二三十年里的用法都是一以贯之的,这并非是维基百科的原创。
因此,并非是中维改变了中文语境中数十年来养成的规范,而是中文语境中对示亡号的用法惯例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是如此,中维只是根据人们的用法惯例来使用它(给日期添加示亡号倒确实是中维自有的用法展拓),您所说的另外的带有强烈情感和时效性的示亡号的使用规范,它是否真的曾经存在且作为大家认可的规范,我认为都是可疑的。
过去几十年里出版物(含影视出版物)的实际使用惯例应该 precede 学者在专著中的总结,中维也应当根据实际使用中的惯例来规范自己的风格指南。
顺,任内死亡的标记并不能够因为写明了死亡日期并透过比较死亡日期与任期结束之日的相同而被认为多此一举,因为一个人完全可以早上自然地结束了任期,而在晚上心脏病突发而死,这就不是任内死亡(任期是主动终结而非因死亡而终结)。因此对任内死亡的标记是有实际意义和必要的,并不是多此一举的。
我个人对于中维目前展拓示亡号的功用来标记任内死亡的做法是赞成的,因为 1. 中文读者很容易理解,不会产生误解;2. 几乎不会占据更多的空间,比标记十字架之类的方案更优。--Boreas Sawada 2024年1月6日 (六) 15:58 (UTC)回复
  • 我觉得straight quotes和curly quotes的例子不能拿来类比。straight quotes至少在unicode里是被定义为quote来的。我认为格式手册基本的制定逻辑应该是:维基百科上的技术、执行上问题>学界标准>学者论述>生活上的用例>技术标准>>维基人个人的论述、用法这样子。(如果生活用例确实很多,应该高于学界标准)straight quotes的问题是“技术、执行上的问题”。最基本的,编辑器得像Word一样支持自动转换,也应该要能够有方法将已有的条目作转换这样子。如果能做到,自然是应该取学界标准了。示亡号在你维的用法没有任何学界的任何论述,日常生活用例所支持,只是最低层次的“维基人的个人用法”。像是前面这种有技术问题或者可靠来源支持的,那才有争论的余地。你维示亡号是没有。
  • “前者(贡献者于作品面世前死亡的,加注示亡号)也是事实上的起码中国大陆地区的出版业(含影视出版)的标准......”:是这样,但是学者的论述还有后半部分呢。示亡号有时限性,只有短期内使用;而且有褒扬性,不会有被否定的人物加上示亡号的情况。学者说明示亡号怎样去使用,归根他们都是通过整理日常使用的方法的所得出来的。他们整理显然较我们整理为好。你提出来的论述,也和他们提出来的论述,和我日常见的不矛盾。
  • “灵堂的横幅上将“沉痛悼念✕✕✕”的人名加上示亡号”:因为示亡号是以表示死亡、表现肃穆庄重的气氛为目的。灵堂这个环境很明显已经有这个含义。大家都知道他死了,就不需要了。
  • 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将标点符号用法随意展拓的话,那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小议示亡号的不当使用中,你所批评的用法也可以是合理的。那就天下大乱了。
--Ghren🐦🕒 2024年1月7日 (日) 07:23 (UTC)回复
我认为不能任意示亡。否则爱因斯坦条目里,就全是示亡号了。但是User:Chu_Tse-tien所说也有道理,我们可以有一个“任内死亡”标记。至于示亡号与“任内死亡”标记能不能是同一个标记,我认为可以。--Gqqnb留言2024年1月6日 (六) 08:11 (UTC)回复
(=)中立保持现状)。但是有一个想法,可以使用,但是对一般读者表示为默认关闭(不显示)状态,放在小工具里设置。--Leiem留言·签名·维基调查 2024年1月6日 (六) 09:01 (UTC)回复
小工具我想大概不是用在这种地方的吧。我倒还想用小工具打上专名号之类的东西呢,每次看到朱令铊中毒事件的时候都要问自己一遍,朱令铊是谁。--MilkyDefer 2024年1月6日 (六) 09:34 (UTC)回复
是不是应该统计一下示亡号在本站的使用情况?不只是前述模板,纯代码应该也有不少。长期来说,示亡号确实应该避免使用,否则死人客观上越来越多,人名不就全都是示亡号。——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月6日 (六) 09:37 (UTC)回复
{{box}}有12747个引用。纯代码就不清楚了。--Ghren🐦🕓 2024年1月6日 (六) 09:50 (UTC)回复
ping一下过去参加过讨论的@Sakamotosan@YFdyh000@CaryCheng。另外可以参考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示亡号中列出的过去讨论。--Ghren🐦🕓 2024年1月6日 (六) 09:53 (UTC)回复
(!)意见,澳门只有在殡仪业界才会使用示亡号,其他场合基本上不使用。而从澳门的法律文件得知,死者名字(无论是否近期逝世)都不会加示亡号[1]。--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4年1月6日 (六) 11:57 (UTC)回复
(+)支持禁用示亡号。首先,中维现今绝大多数情况加框来表示“任内逝世”,这不是示亡号的用法,任何出版社也不会有如此习惯。官职导览模板的任内逝世应该在模板内用星号在底部引注;人物条目中逝世日期已在首行列出,给信息框的任内逝世日期加框,并无过多意思。另外,我怀疑{{Box}}最初用意都不是示亡号的。其次,示亡号是否是标点符号,是有争议的,完全不必往WP:格式手册/标点符号里添内容。出版物的示亡号早先为署名时参与者逝世的标注,从而形成排版习惯,严格归类也是排版符号。显然,这样排版习惯的起源和推广,伴随着感情色彩之存在,这点是多数学者提到的。--PexEric 💬|📝 2024年1月6日 (六) 14:12 (UTC)回复
我给出的来源都是将它当作标点符号看待。--Ghren🐦🕚 2024年1月6日 (六) 15:34 (UTC)回复
支持。个人认为届时条文中也应建议改用注释说明取代。--西 2024年1月7日 (日) 00:30 (UTC)回复
提案是想仅正文禁用还是所有情况下一刀切禁用?正文禁用的话我肯定是举双脚支持的,但所有情况下一刀切禁用的工作量未免过于浩大(毕竟{{box}}也不是只有示亡号的作用)。Sanmosa Romeo and Qubilai 2024年1月7日 (日) 03:32 (UTC)回复
当{{box}}被当作示亡号来使用的话,应该完全被禁用。{{box}}的其他使用情况不受限制。比如说{{江苏行政区划史}}中省会加框的做法不受限制。--Ghren🐦🕑 2024年1月7日 (日) 06:37 (UTC)回复
这样的话,那确定哪些页面将{{box}}当作示亡号会非常重要,毕竟现在引用该模板的页面有12,747个。Sanmosa Romeo and Qubilai 2024年1月7日 (日) 06:41 (UTC)回复
暂时我的看法是定立共识再一步步改。--Ghren🐦🕒 2024年1月7日 (日) 07:32 (UTC)回复
严格来说我认为没必要使用示亡标识(包括西式的剑标),如果大量范用的话,可能变成了追着死人来标记(毕竟人固有一死……)?如果弱化的话,只允许特定情况下的使用,例如在描述他的某个重要职务上在任离世时标示。——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月7日 (日) 05:20 (UTC)回复
我也有同样的想法,但老实说我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见到示亡号,好像也就报纸上说某府出殡的时候偶尔会看到几次而已。Sanmosa Romeo and Qubilai 2024年1月7日 (日) 06:43 (UTC)回复
AMA Manual of Style亦已弃用death daggerChicago中dagger现仅用于脚注。--Mys_721tx留言2024年1月7日 (日) 23:42 (UTC)回复
@Cwek  ?? -Lemonaka 2024年1月19日 (五) 06:41 (UTC)回复
是的。——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月19日 (五) 06:48 (UTC)回复
不反对维持现状。不过box模板表达信息的话,使用萤幕阅读器盲文显示机和纯文字图片浏览器的读者会无法获知。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4年1月7日 (日) 06:45 (UTC)回复
如果说禁用的目的是“防止这类无意义的编辑”,那我支持。不过因为在生活中很少见过,我不确定使用示亡号是否会不够中立。- AdyaTalk 2024年1月9日 (二) 12:47 (UTC)回复
(+)支持禁止。滥用于很多影视剧条目中。Zhxy 519留言2024年1月10日 (三) 20:57 (UTC)回复
Template:限制使用:我认为应仅限于1.书籍或影视作品面世前,该演员/职员/编者等已经去世了,可以用示亡号(有不少书籍的编者页能看到示亡号);2.死于任上时。不应该用于:1.影视剧中某个剧中角色去世了,就在他的角色名加示亡号;2.单纯为了悼念在作品面世后多年去世的演员/职员/编者。--超级核潜艇留言2024年1月11日 (四) 05:49 (UTC)回复
我个人理解的使用习惯其实与此一致,不过希望各地的编者出来看下,各地中文里对于示亡号的用法同此是否一致?--Zhxy 519留言2024年1月11日 (四) 14:44 (UTC)回复
对于书籍编者来说,示亡号有表示编辑负责人由于逝世无法对质的作用。维基百科不是这些人的作品,因此也没有必要单独列出。类似符号在汉语和英语中只有习惯用法而非正式定义。在缺乏定义时应考虑取消。--Mys_721tx留言2024年1月12日 (五) 09:29 (UTC)回复
如果书籍面试前很多年该作者就已经去世的话,并不会用示亡号,示亡号只用在近期去世的情况下,类似于{{最近逝世}}的作用。我没见过正式出版物中单纯死于任上会使用示亡号来表示的情况,烦请举例。此外,示亡号本身还有一层悼念、纪念的含义。无论在维基百科如何使用,都会有潜在的中立性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1月12日 (五) 03:48 (UTC)回复
(+)支持:支持新增阁下提案的条文。--CaryCheng留言2024年1月17日 (三) 09:16 (UTC)回复
(+)支持--Taeas留言2024年1月17日 (三) 13:01 (UTC)回复
(+)支持在条目空间禁用示亡号。我在tg有参加过讨论,这边的论述已经很好了。加一点其他的说法就是WP:家父。维基百科既不是出版物的发行者,也不是发布成员名单的特定组织,为啥替人家做那种事?考虑维基百科文体,完全没理由是用示亡号。有害无利。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1月18日 (四) 09:14 (UTC)回复
支持。--桃花影落飞神剑留言2024年1月18日 (四) 15:18 (UTC)回复
(+)支持,在中文圈里好像都不是正式标点符号。-KRF留言2024年1月21日 (日) 01:32 (UTC)回复

将上案  公示7日Ghren🐦🕓 2024年1月24日 (三) 09:55 (UTC)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后续处理 编辑

请管理员处理Wikipedia:机器人/作业请求#批量删除nav模板中的示亡号,内容页面引用还要再整理一下。--Jeffchu2014留言2024年2月12日 (一) 19:17 (UTC)回复

删除线 编辑

借这题问一下,像Template:AKB48除了用示亡号,还用了删除线,还有Template:虚拟YouTuber也用删除线划掉已结束活动的艺人,这种是否也应该禁掉?MOS:NOSTRIKE有论述说明为什么不该用删除线,但该指引还没有采纳。--C9mVio9JRy留言2024年1月21日 (日) 00:04 (UTC)回复

团体也用示亡号太夸张了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1月21日 (日) 05:23 (UTC)回复
粗体、斜体、下划线、底线、删除线等等在中文的使用方式没有得到定义,本身就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为还在世的人物、团体加框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做法,容易让人误以为他们已经死掉了,是一种很失礼的表达方式。即使上边没有规定,也不应该使用。--Ghren🐦🕓 2024年1月21日 (日) 09:55 (UTC)回复
不过Template:AKB48里用示亡号的都是解散了的团,用删除线的都是重组或未成功的企划。--无所事事/想要狗带 2024年2月7日 (三) 17:07 (UTC)回复
既然都提到删除线,我自己也很怀疑{{城巴机场快线}}中删除线的用法的恰当性。Sanmosa Miyamoto Miyoko 2024年1月29日 (一) 00:15 (UTC)回复
用示亡号表示废除似乎不太好,用删除线相对可能柔和一些。而且不建议使用删除线是考虑到屏幕阅读器不支持,这可能是对正常阅读者的逆向歧视。做法上是删除或者注释也并不太好,可能会导致链接关联丢失(因为提及案例多为Navbox,而且内容并非限定只能是现在时态,所以可以保留链接以代表其内容上的关联)。——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月30日 (二) 05:50 (UTC)回复
身为正常视觉的人我还是反对删除线,取决于你电脑上的字型,有时候不容易看出被划掉的是什么字,例如可能很难判断“西人三日”是“西人二口”还是“酉大三日”还是什么排列组合,还有西方语言或符号的ceoɘɵɔ, iɨ, uʉ, ΛA, ſf, V∀也难以判读。导览框可以独立弄一个类别即可,或是用星号加注。逆向歧视扯远了,换掉删除线不会对视觉正常的人造成任何不便,而是去除了对大家都不便的阅读困难。难道坡道和电梯是对两脚正常的人的逆向歧视吗?--C9mVio9JRy留言2024年2月1日 (四) 06:30 (UTC)回复
如果从数据结构组织的话,我认为原地标注删除线,比七零八落的Group中额外抽出来描述,更为简单可行。另外我认为字体辨认的例子属于特定个例(并不是所有字符都能被删除线一遮盖就刚好对应另一个字)或者带有主观性。——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2月1日 (四) 08:09 (UTC)回复

示亡号的一个用法应当注意 编辑

示亡号在图书出版等领域,有以带框姓名表示书籍出版时已经去世的用法,如我之前编辑的“中国钱币大辞典”条目,它是由特定时间限定的,就是指这个人参与了书的编撰,但出版的时候已经去世了。--苞米()💴 2024年2月5日 (一) 04:16 (UTC)回复

我认为在特定的时间点,用这个是示亡号是可以的,比如在通常发给在世人物的奖项获奖者列表中,表示获奖者在获奖时已经去世。比加“十字符”更符合中文习惯,且不涉及宗教问题--苞米()💴 2024年2月5日 (一) 04:19 (UTC)回复

表格或许可以宽容一点。另外任何能加上(且有必要加上)十字号的场合,我觉得替换成示亡号并无不可,毕竟十字是从外文传过来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2月5日 (一) 07:08 (UTC)回复
示亡号一是表示近期事件发生时已经逝世(例如出版时已经逝世),已经死亡有一段时间的不会用;二是同时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和悼念。这两种在维基百科都是不合适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2月5日 (一) 08:37 (UTC)回复
“已经死亡有一段时间的不会用”[查证请求],图书再版时会去除吗。对于原作者去世多年,应该是不会用。纪念性对于保持原貌来说,不觉得不合适。--YFdyh000留言2024年2月5日 (一) 21:11 (UTC)回复
见AMA取消十字的决定。--Mys_721tx留言2024年2月5日 (一) 21:19 (UTC)回复
@Mys 721tx那是不是也要一并考虑禁止使用此符号?——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2月10日 (六) 14:58 (UTC)回复
剑标和示亡号作用等价时应当取消。{{KIA}}、{{Executed}}、{{DOW}}用来表示死因时不会随时间变化,不用限制。--Mys_721tx留言2024年2月10日 (六) 20:04 (UTC)回复
图书再版更多是版本学的问题,不太一样--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4年2月8日 (四) 03:33 (UTC)回复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这种用法也是不合适的?Sanmosa Défendre jusqu'à la mort 2024年2月6日 (二) 00:49 (UTC)回复
返回到项目页面“格式手册/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