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对维基百科条目编辑过程中各种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本标点符号格式手册参考及综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1]及中华民国教育部编〈重订标点符号手册〉[2]的规定。

以下例子的绿色字体代表正确示例,红色字体表示错误示例,??灰色字体表示应尽可能避免的示例。

Microsoft 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可能会替您将标点符号自动转换成错误形式,编辑时请多加注意。不同浏览器也会影响维基百科中标点符号的显示,请以源码为准。

句号

句号是用于表示陈述句的符号,形式为全角“”。

  • 句2:图、表的说明文字若属短语,末尾不用句号;若非短语,而是句子语段,末尾可用、可不用句号等标点。

逗号

逗号用于表示句子内部的普通停顿,形式为全角“”。

  • 逗1:逗号用在复句内的各分句之间的停顿。在表示并列时则用分号。
  • 逗2:逗号可用在各种特殊语素前后:在比较长的主语之后;句子开头的状语之后;比较长的宾语之前;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后面及并列成分之间;比较长的主语、谓语及宾语之间;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及定语之前。
  • 逗3: 逗号也能用在句子的各种停顿处: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的前后;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及呼唤语之后。
  • 逗4: “第/其”、“首先/然后/其次/再次”类序次语之后,如:
    •  第一,……第二,……
    •  首先,……然后,……
  • 逗5: 在使用顿号标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这一情况下,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连接。但使用“以及(及)”后,之前应使用逗号,而非顿号。
  • 正确: 维基媒体项目包括元维基、维基词典、维基语录、维基教科书、维基文库、维基共享资源、维基新闻、维基物种,以及维基数据等项目。
  • 错误: 维基媒体项目包括元维基、维基词典、维基语录、维基教科书、维基文库、维基共享资源、维基新闻、维基物种、以及维基数据等项目。

顿号

顿号在句子中表示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形式为“”。

  • 顿1:顿号可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 顿2:顿号可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 顿3:顿号可用于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及天干地支序次语之后,如:
    •  一、……二、……
    •  甲、……乙、……
  • 顿4:相邻或相近的两中文数字连用表概数时不用顿号。若两数字由缩写而来则用顿号,如:
  •  ……较小的小镇则由三四个小镇合并为一个小镇……
  •  他曾获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注意:关于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是否使用顿号,两岸四地的标准不同:

  • 中国大陆的标准4.5.3.5为:“[…]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但坊间对该标准存在批评[3][4]
  • 台湾对此尚无明确规定。
  • 香港政府的《政府公文写作手册》称:“标点符号的用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5]:3但其于附录一提供的例句中使用了顿号[5]:12[5]:16,并未采纳中国大陆的标准规范。
  • 澳门政府的法律文件中,书名号间均会添加顿号[6]
  • 来自马来西亚的维基人称,当地的华文在此种情况下基本上会使用顿号[7]

综上所述,在中文维基百科上,并未对此处的顿号做出统一规定。编者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决定是否添加顿号。亦可使用{{顿号}}模板。

分号

分号在句子中表示复句内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形式为全角”。

  • 分1:分号用在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 分2:分号用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如:
  •  因为维基百科的全部文字是在CC BY-SA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所以我们并不需付费才能使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维基百科里的内容不具有著作权,因为其只是著作权人放弃了部分权利。
  • 分3:分号用在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分项列举的各项如果有其中一项或多项已经包含句号的时候,各项的末尾不再用分号。
  • 正确: 维基百科的五大支柱为:一、维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书;二、维基百科采用中立观点;三、维基百科是著作权开放的;……。
  • 正确: 维基百科的五大支柱决定了维基百科的发展方向:一是维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不是原创研究及未经整理的杂论咨询的存放点。二是维基百科采用中立观点。……。三是维基百科是著作权开放的。……。
  • 错误: 维基百科的五大支柱决定了维基百科的发展方向:一是维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不是原创研究及未经整理的杂论咨询的存放点;二是维基百科采用中立观点。……;三是维基百科是著作权开放的。……。

冒号

冒号在句子中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形式为全角“”。

  • 冒1:全角冒号用在总结词或提示词后(如“说/道/问/答”、“例如/比如”、“证明/假设/得到”等词后)表达提示下文的意思,也用于总结上文,如:
  •  用户问:“这是什么网站?”志愿者答道:“这是维基百科。”用户又问:“我们能干嘛?”志愿者说:“比如:添加新的内容、更正错误的内容等等。”
  •  维基百科的出现证明:自由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可以实现。
  • 冒2:全角冒号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达注释和说明的意思。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元维基:协调各维基项目;维基词典:多语言字典和词典。
  • 冒3:全角冒号用在书信、演讲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的后面。
  •  尊敬的用户:请为维基百科捐款吧!
  • 冒4:一句内一般不应嵌套冒号。若需要,则应另起一行缩排以示层次。可在句首用“#”和“*”两种符号缩排内容。一个符号表示第一层级,两个符号表示第二层级。详见维基百科:列表
  •  菊目:
    • 菊科:菊属、紫苑属。
    • 桔梗科:沙参属、半边莲属。

引号

引号在句子中表示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引号的形式可分为弯引号(““””“‘’”)和直角引号(“「」”“『』”)。

  • 引1:引号用作表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引用部分位于句末,句尾符号标于括号内。引用部分位于句中,后引号前不加标点符号。
  •  《古今传授笔法》记载:“蔡邕的书法乃神人所授,并遗传给他的女儿文姬。”
  •  孙中山以“孙日新”排名第二,“日新”盖取《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
  • 引2:引号用作指出句子中需要强调的内容,及含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  维基百科英文名中的“wiki”,来源于檀香山的Wiki-Wiki公交车。
  • 引3:当嵌套引号时,外层用““””或“「」”,内层则应该用“‘’”或“『』”。
  •  他站起來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  他站起來問:「老師,『有條不紊』的『紊』是什麼意思?」
  • 引4:正文内使用引文的部分不应过长。如有必要直接引用多段文字,尽可能不要直接用“引号”加“原文”的形式排版。应选择Template:CquoteTemplate:QuoteTemplate:Quote box等引用模板实现直接引用多段文字。
  • 应避免:

 “直接引用的文段一……
“直接引用的文段二……
直接引用的文段三……”

  • 使用模板:

{{Cquote|直接引用的文段一……
直接引用的文段二……
直接引用的文段三……}}

  • 效果为:
  • 引5:引号应当用于展示情绪化的意见,特别是在此等意见的用词不适合由维基百科直接转述时。在此情形下,来源必须清楚给出。且此等用法不适用于展示文化常态。
  •  甲和乙认为此电影“使人难以忘怀”。
  •  此处所受当地人“厌恶”。

简短而无过分情绪化的意见可直接转述,而非使用引文。为简单的描述性词语或词组加上引号,反而可能引致歧义。读者可能认为此内容包含反讽或影射,因为一些读者或将此用法视同“所谓”“理应”。

  •  可接受:甲和乙认为此电影有意思。
  •  可能会产生歧义:甲和乙认为此电影“有意思”。
  •  应当作为引文:甲和乙认为此电影“有意思但十分令人揪心”。

问号

问号在句子中用作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形式为全角“”。

  • 问2:在选择疑问句中,通常只会在最后的选项后用问号,各选项间则用逗号间隔。当选项较短时,选项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各选项时,则可在每个选项后都用问号。
  • 问3:问号也用于表示存疑或不详。
  •  窦婴(?—前131年?),西汉清河观津(今河北清河)人……

叹号

叹号又称惊叹号或感叹号,用作表达句子的感叹语气。形式为全角叹号“”。

  • 叹1:全角叹号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命令、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及加重语气的陈述。其也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根据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维基百科的内容应尽可能的采用陈述句表现出来。因此,不要在非直接引文中使用感叹句。

破折号

破折号用作语句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形式为“——”(U+2014 U+2014)。

  • 破1:破折号用于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引出对话;话题的转换;声音的延长。
  • 破2:破折号用于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其区别在于用破折号则表示注释补充的内容为正文的一部分,而若使用括号则标示注释补充的内容非正文,可不与前后文连续。
  •  维基解密与维基百科——维基媒体基金会下的项目无关。
  •  维基解密(其由朱利安·保罗·阿桑奇创办)与维基百科无关。
  • 破3:破折号用于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
  • 破4:破折号用于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
  • 破5:破折号用于副标题之前。
  • 破6:破折号用于引文、注文后,表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在Template:Cquote等直接引用模板中即含有该参数。
  • 代码:{{Cquote|这是一个引用。|作者|出处}}

省略号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作表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形式为“……”(两个连续的U+2026 )。

  • 省1:省略号可用在标示引文的省略;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
  • 省2:省略号可用在标示语意未尽;对话中的沉默。
  • 省3:省略号可用在标示说话时的断断续续。
  • 省4:省略号可用在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
  •  因为这样……所以这样……
  • 省5:用于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可连用2个省略号,也就是12个点。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省6:省略号跟“等”“什么的”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
  • 正确: 已成立的维基媒体协会包括:中华民国维基媒体协会、香港维基媒体协会、澳门维基媒体协会等。
  • 错误: 已成立的维基媒体协会包括:中华民国维基媒体协会、香港维基媒体协会、澳门维基媒体协会等……

书名号

书名号用于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名。书名号的形式可分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书1:标示书名、书名篇名并举、报纸名、杂志名、图表名、文件名、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电影、电视、诗歌、音乐、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名用双书名号。嵌套书名号时,外层用双书名号,内层用单书名号。
  • 书2:标示卷名、篇名、文章题目、词牌及曲牌名、字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双书名号,而中华民国教育部规定使用单书名号。
  • 书3:“丛书”“文库”“系列”“书系”等系列著作的选题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引号,而中华民国教育部规定使用双书名号。
维基百科提供了三种方法解决部分书名号使用地区差异,所以遇到部分书名号使用地区差异问题时应用以下三种方法解决,而不应单纯替换源码的双单书名号,否则会被视为繁简破坏。其中Template:单双书名号转换用于实现“书2”中双书名号与单书名号之间的使用差异。Template:引书号转换用于实现“书3”中引号与双书名号之间的使用差异。
  1. 使用模板:
    • {{单双书名号转换|需转换的作品名}}
    效果为:
    《需转换的作品名》
    • {{引书号转换|需转换的作品名}}
    效果为:
    “需转换的作品名”
  2. 使用模板:
    • {{《}}需转换的作品名{{》}}{{〈}}需转换的作品名{{〉}}
    效果均为:
    • 《需转换的作品名》
  3. 使用代码:
    • -{zh-hans:《;zh-tw:〈;zh-hk:《;}-需转换的作品名-{zh-hans:》;zh-tw:〉;zh-hk:》;}-
    效果为:
    《需转换的作品名》
    • -{zh-hans:“;zh-hant:《}-需转换的作品名-{zh-hans:”;zh-hant:》}-
    效果为:
    “需转换的作品名”
  • 书4:书名号也用于标示作品名的简称。
  • 书5:在中文段落中,非中文作品名也应当采用中文书名号格式。书名号内若全为外文,可选择依照该语言书名形式用斜体,或与中文格式统一而不斜体;若全为中文则不可斜体。在维基百科可用“''正文''”方式标识斜体。
  •  去年他撰写了《Angel in the HELL》一书……
  •  在完成《人间喜剧》(la Comédie Humaine)期间,巴尔扎克……
  • 书6: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书刊的题签、文章的标题、报刊杂志的刊头、海报不使用书名号。
  • 书7:当一个名称即可用作为作品名称,又可用作为非作品名称时,应根据该名称在语句内的具体含义确定是否使用书名号。
  •  2月2日,“上海双周聚会”成功举办。
  •  上海维基人拍摄了《上海双周聚会》视频文件。
  • 书8:当作品名的末尾存在括注、问号、叹号等内容时,这些内容也应该包含于书名号内。但书名号内应仅包含作品名本身,作品类别的统称不应该包含于书名号内。
  • 正确: 《自然》
  • 错误: 《自然期刊》
  •  《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草案)》
  •  《百科全书》(彩图本)

专名号

专名号用作标示古籍和某些文史类作品里出现的特定类专有名词。中文维基百科中可以使用{{专名号}}模板输入。

  • 专1:现代汉语文本不使用专名号。
  • 专2:专名号可用于标示古籍和某些文史类作品中出现的专有名词,这些专有名词主要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民族名、朝代名、年号、宗教名、官署名、组织名等。
  • 专3:古籍和某些文史类作品中出现的单位名、官职名、事件名、会议名、书名等的情况,不使用专名号。

间隔号

间隔号用于标示相关联成分间的分界,形式为“·”(U+00B7,··)。另有多种形似但错误的符号,均不应使用。详见间隔号Help:如何输入间隔号

  • 间1:间隔号可用作标示外国人名或各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
  • 正确: 吉米·威尔士
  • 错误: 吉米`威尔士、 吉米 ` 威尔士、 吉米.威尔士、 吉米. 威尔士、 吉米•威尔士、 吉米‧威尔士
  • 间2:间隔号可用作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与题名之间的分界;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
  • 正确: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庄子·秋水篇》
  • 错误: 《庄子/秋水篇》、《庄子-秋水篇》、《庄子—秋水篇》、《庄子.秋水篇》、《庄子•秋水篇》
  • 间3:用于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如果已经用了间隔号则不应再用“和”等连词。
  • 正确: 《天·地·人》
  • 错误: 《天·地和人》
  • 间4: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都用间隔号。
  •  二二八事件、 六一二事件; 一二·三事件、 一·二一事件
  •  “9·11”恐怖袭击事件、 “4·28”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连接号

连接号是用作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可分为:短横线“-”(U+002D)和一字线“”(U+2014,即破折号的一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中华民国教育部标准中浪纹线“~”可与一字线通用,但在维基百科中不建议采用浪纹线。如果输入一字线不方便,可用{{一字线}}({{连接号}})。

  • 连1:短横线用在:
  1. 化合物名称,如: β-巯基乙醇、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
  2. 连接号码,如: ISBN 978-0-12-155089-9
  3. 表示年月日,如: 2012-12-21
  4. 连接复合名词,如: 南极-艾托肯盆地、比尔-朗伯定律
  5. 产品的名称和型号,如: IA-64处理器
  6. 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如: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 连2:一字线可用在:
1. 相关项目的起止。
  • 正确: 法兰克福—巴黎
  • 错误: 法兰克福——巴黎、 法兰克福-巴黎
2. 数值范围。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可省略前一数值的单位或附加符号,如: 1000—2000年、1—5千克

括号

括号,又称夹注号,用作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说明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语句,形式为全角圆括号“()”。维基百科还会在条目命名中使用半角圆括号“()”实现消歧义功能。

  • 括1:全角圆括号用在标示用途:
1. 注释文字内容或作出补充说明。
  •  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全长2737.4米(8981英尺),是美国(US)旧金山的地标性建筑。(金门大桥的简介)
2. 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3. 序次语。
  •  维基百科的地区词转换有六个版本:(1)大陆简体;(2)香港繁体;(3)澳门繁体;(4)大马简体;(5)新加坡简体;(6)台湾正体。
4. 当括号内容包含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成分时,该括号理应紧跟在要注释的词语之后。若括号内的内容用作注释正句子、句群或段落,则应放在所注语段句末的句号之后。

括号的其他形式还包括全角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仅应在特定文体内出现。

分隔号

分隔号用作标示节拍及某些相关文字的分隔。形式分为半角分隔号“/”及全角分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只规定用半角分隔号,但台湾出版物常用全角分隔号。撰写维基百科内容时选其一即可。

  • 隔1: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
  • 隔2: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  他/她是一个好人。
  • 隔3: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
  •  T35/36次列车。
  • 隔4:分隔层级或类别。
  •  省/市/县/乡。

示亡号

示亡号套在已经去世的人的姓名的外面,以示已经逝世。其书写形式为“   ”。但维基百科禁止使用示亡号,理由为:

  • 示亡号为用来表示对逝世者的悼念之情的符号[8],以“表现出肃穆庄重的气氛和悼念悲痛的感情色彩”[9]。维基百科为中立的百科全书,不对逝世者持悼念之情。
  • 示亡号只在该人去世一两年内使用,因为可能还有不少人并不知道他的去世。某人过世已久,则不再加示亡号[8]。使用示亡号不利于维基百科的更新。

另外,示亡号通常标注在逝世者的名字上,又另外有在逝世者下加黑线,逝世者的照片、生平事迹四周加黑框的[8]。不加在逝世日期、统治日期、任期结束日期等地方。

参见

参考文献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2. ^ 中华民国教育部. 重订标点符号手册.
  3. ^ 人民日报, 人民号. 《民法典》“附则”中的顿号与标点符号规范化. rmh.pdnews.cn (中文(中国大陆)). 
  4. ^ 犊犊. 救救顿号!——与《标点符号用法》商榷. 犊犊的小棚棚. 2016-07-13 (中文(中国大陆)). 
  5. ^ 5.0 5.1 5.2 政府公文寫作手冊 (pdf) (中文(香港)). 
  6. ^ 印務局 - 行政長官批示 (中文(澳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有关澳门特别行政区公共行政的法例等。 
  7. ^ Hong, Ng Shi. 《梦影丝竹》华乐演奏会. 2019-05-25 (中文(马来西亚)). 
  8. ^ 8.0 8.1 8.2 王兴全; 方忠. 现代出版物语言文字使用规范.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7: 227. ISBN 9787564750831. 
  9. ^ 苏培成. 大家小书 怎样使用标点符号 增订本.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17: 220. ISBN 978720013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