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

佛教认为的生命輪迴的六種類型

六道梵语ṣaḍ-gati),又名六趣(趣趋,意为趋向的轮回道及环境)、六凡六途轮回六道等,佛教名词,意指六种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的种类型态或者说是境界,也是在凡夫众生轮回之道途,它是佛教宇宙观的一部份。六道(六凡)属于十法界(十界),和四圣合称为“四圣六凡”[1]

六道可分为三善道三恶道(又称三途、三恶趣)。三善道为阿修罗; 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早期经论说五道,是指除了阿修罗以外的五种众生[2]阿修罗被视为天道或鬼道,阿修罗也是一种神灵,因为好勇斗狠,能与天神争斗。阿修罗虽为善道,拥有神通法力,因德不及天,故又曰非天;以其有愤恨之苦,尚甚于人,[3]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4]

四生和六趣(趋)在汉传佛教合称生趣。因欲界梵语kāma-dhātu)为欲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众生杂居之地,故也可以欲界代指六道的境界。

三界和六道的关系是这样的:除了天道外的五道皆属欲界,而天道中的一部份也属于欲界,但其他部分则分属于色界无色界

经典出处

编辑

佛经常说到五道或六道。如:

  • 法华经》:“六道众生生死所趣。”
  • 观佛三昧经》:“轮回六趣,如旋火轮。”
  •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因缘合会谁为亲,五戒十善除去瞋,不望他许自为亲,世间荣乐如浮云。辗转五道如车轮,莫计寿命惜金银,天地尚坏何况身,奉持经戒是大珍。勿贪财色辱悮人,三界众生如群羊,来去五道身坏伤,命速流水何有常。作恶甚近受罪长,泥犁地狱沸镬汤,制心刚意离祸殃,犯罪入中痛难当。”

流转机制

编辑

六道是生命轮回的六种分类,按照因果报应的自然规律,造善业者终得善报,造恶业者终得恶报。善多恶少者又在因缘和合下,多往生善道;反之善少恶多者多下堕恶道。大善之人多生在天道,大恶之人多下地狱

佛教相信,任何人若严格遵守五戒,来世可得六根完整的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若要出轮回,也需要以五戒十善为基础,按四圣谛八圣道七觉分十二因缘等佛法修行,最终取阿罗汉果及成就登地菩萨乃至成,便能不受后有,脱离轮回。

三善道

编辑
  • 天道天人):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因在人道的人守十善而生天的天人,可以飞翔、有神通,但是会有死亡,显现天人五衰相,最终入轮回。例如天帝释示现“若”自身天人五衰时,自己将附神于驴胎不久即死胎后再复为天帝的公案,天帝释并以此说明即使自己贵为天人之首位,仍需不断精进[5]
  • 阿修罗道:大力神之生所。因常怀嗔心而好斗,于天界向天神发起战争。
  • 人道:人类之生所,有四洲之分。能稍修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可生人道。

有些特殊的情况使得在三善道中福份不全,如天道中的五衰的天人,人道中贫苦残弱者(例如悭吝不来世即使生人道也可能得贫穷果报),阿修罗中被天神镇压者等。

三恶道

编辑
  • 畜生道:傍生之生所。多以人界为依所,而眼可见。
  • 饿鬼道: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与人界共处,而眼不可见。
  • 地狱道:恶人受苦痛之处,在地下受八热八寒之苦。

有些特殊的情况,使得在三恶道中仍得享乐,此辈是生前积德甚多者,如畜生道中的神龙地龙金翅鸟,鬼道中的夜叉罗刹地狱道中的牛头马面鬼差等[6]

五道

编辑

初期佛教经典中,列名五趣(或五道巴利语梵语:pañca-gati[7][注 1]):“地狱、饿鬼、傍生、人、天”[12]。后来,因对阿修罗归属何趣,有分歧的意见,而产生六趣(六道)之说。

说一切有部南传上座部中,仍主张五趣[13],说一切有部认为阿修罗是鬼趣所摄[14],而南传上座部认为与忉利天斗争的阿修罗是天趣,起尸阿修罗等堕苦处阿修罗是鬼趣[15]法藏部舍利弗阿毘昙论》和犊子部三法度论》列出人、天、三恶道,未特别言及阿修罗[16][17]大毘婆沙论大智度论称犊子部主张六趣[18]

正量部大众部大乘佛教主张六趣,别立阿修罗为一趣[19]。在大乘经中,时而说六趣,时而说五趣[18]。《瑜伽师地论》以阿修罗为天趣[20],《佛地经论》谓阿修罗种类不定,或为天,或为鬼,或傍生。《楞严经》将阿修罗依卵、湿、胎、化四生分别归入鬼、傍生、人、天[21]

七道

编辑

大乘佛教教典《楞严经》中,六趣加上仙道 是为七趣[22]:357[23],是依众生所生的环境而言。《楞严经》宣称身处于仙道的生灵可以被分为十种,分别是地行仙、飞行仙、游行仙、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精行仙及绝行仙,祂们都是神通广大的生灵,夀命能达千万年,但不论是哪一种,由于祂们非常执着于对身心的修养,因而错误地运用心识来修炼,因此祂们不能够像佛佗那样成功脱离轮回,故此终有一天祂们在享尽仙福之后 仍会散入六道之中[24]

艺术表现

编辑

有轮梵语भवचक्र罗马化:bhavacakra巴利语भवचक्क罗马化:bhavacakka藏语སྲིད་པའི་འཁོར་ལོ་威利转写srid pa'i 'khor loTHLsipé khorlo),对六道轮回的视觉表现形式,形象比拟出三有、二十五有等生死迷界犹如转轮不息。[25]常见于藏传佛教唐卡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杂阿含经》第155经虽有“六趣”[8]这词,但这是佛经在描述六师外道正命论英语Ājīvika末伽梨拘舍梨子的见解,是指“六胜生类”(chasvevābhijātīsu)的意思[9][10][11],并非指轮回有六道、六趣。该词由cha(六)sveva(so+eva,彼是)abhi(胜、无比)jāti(生、种类)īsu(复数变格)组成。而六道轮回之五趣、六趣的趣或道其原文是gati。jāti是出生的种类,如卵生、胎生,刹帝利生、首陀罗生。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第五篇深信因果輪迴念佛求生極樂. [200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2). 
  2. ^ 《佛学大辞典》【五趣】:(名数)又曰五恶趣,五道等。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人,五天。文句十二曰:“从一至一,故名为趣。”无量寿经曰:“开示五趣,度未度者。”
    【五道】:(名数)为有情往来之所,故曰道。有五处:一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四人道,五天道。与五趣同。
  3. ^ 《起世经》
  4. ^ 《三藏法数》
  5. ^ 晋世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無常品第一〉 (PDF). CBETA 电子佛典.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1) (中文).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 
  6. ^ 《立世阿毘昙论》:“大地狱中,以大狱卒作王富自在。阎罗处地狱,以阎罗王作王富自在。一切禽兽及水罗刹,以婆娄那王作王富自在。诸蛇龙等,以婆脩吉龙王作王富自在。诸大龙者,以摩那思龙王作王富自在。诸象龙者,以娄阇耆利象王作王富自在。诸飞鸟者,以迦娄罗王作王富自在。四足步行众生,以师子王作王富自在。一切鬼道,以鬼尊王作王富自在。一切脩罗道,以四脩罗王作王富自在:一罗睺、二波罗陀、三毘摩质多、四婆利毘卢遮。阎浮提中,以转轮王作王富自在。一处王作王富自在。国众尊老作王富自在。有时无王如劫初立。西瞿耶尼以转轮王作王富自在。国众尊老作王富自在。有时无王如劫初立。东弗婆提以转轮王作王富自在。国众尊老作王富自在。有时无王如劫初立。北郁单越以转轮王作王富自在。有时无王。四天王处。以四大天王作王富自在。忉利天者。以三十三天作王富自在。夜摩天者。以脩夜摩王作王富自在。兜率陀天。以善足意王作王富自在。化乐天者以善化王作王富自在。他化自在天。以令自在王作王富自在。一切欲界中。以有恶魔王作王富自在。一千世界中。以大梵天王作王富自在。世间及诸天魔王所大梵处。沙门婆罗门及人天处。以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法。然作王富自在。”
  7. ^ oxford reference. pañcagati. ( T. ’gro ba lnga; C. wudao /wuqu; J. godō /goshu; K. odo /och’wi 五道/五趣).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8.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著,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无力、无精进、无力精进、无士夫方便、无士夫精勤、无士夫方便精勤、无自作、无他作、无自他作;一切人、一切众生、一切神,无方便、无力、无势、无精进、无堪能,定分、相续、转变,受苦乐六趣’?”
  9. ^ 北傳:雜阿含155經 南傳:相應部24相應7經.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0. ^ 增支部6集57經/六等級經(莊春江譯).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8). 
  11. ^ 大毗婆沙论》:“诸有此见无力无精进,无力精进无士无威势无士威势,无自作无他作无自他作,一切有情一切生一切种,无力无自在无精进无威势定合性变,于六胜生受诸苦乐。……六胜生类者,谓满迦叶波外道施设六胜生类,谓黑青黄赤白极白生类差别,黑胜生类谓杂秽业者即屠脍等,青胜生类谓馀在家活命,黄胜生类谓馀出家活命,赤胜生类谓沙门释子,白胜生类谓诸离系,极白胜生类谓难陀伐蹉、末塞羯利瞿赊利子等,彼说有情于此六种皆应具受然后解脱。佛亦施设六胜生类,一者有黑胜生类补特伽罗生长黑法,二者有黑胜生类补特伽罗生长白法,三者有黑胜生类补特伽罗生长不黑不白得涅槃法,四者有白胜生类补特伽罗生长白法,五者有白胜生类补特伽罗生长黑法,六者有白胜生类补特伽罗生长不黑不白得涅槃法。”
    长阿含经·沙门果经》:“彼(波浮陀伽旃延)答我言:‘大王!无力、无精进,人无力、无方便,无因无缘众生染著,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一切众生有命之类,皆悉无力,不得自在,无有怨雠,定在数中,于此六生中受诸苦乐。’”
    长部·沙门果经》:“大德!末伽梨瞿舍利乃报我言:“大王!有情染著,无因无缘,无因无缘,有情染著。有情清净,无因无缘,无因无缘,有情清净。无有自作,亦无他作,亦无人作,亦复无力,亦无精进,无人体力,亦无气力。一切有情,一切生物,一切有类,一切灵魂,无自在力,无力无精进,由于〔宿〕所决定,由于结合,由于自然性,互为变异,于六阶级受诸苦乐。”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彼师(末塞羯利瞿舍利子)告曰:“太子!我之所宗,作如是见、作如是说,一切有情无因无缘而有烦恼,一切有情无因无缘为烦恼所逼,一切有情无因无缘而有清净,一切有情无因无缘而得清净,一切有情无因无缘而有无知,一切有情无因无缘了无知事,一切有情无力无勤无勇无进无自无他,一切有情诸有命者无有威势,于六生中常受苦乐,过此便无。”
  12. ^ 《杂阿含经》卷15〈406经〉:“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造无量恶故。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杂阿含经》卷16〈436经〉:“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佛告诸比丘:“譬如五节相续轮,大力士夫令速旋转。如是,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此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轮回五趣,而速旋转,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或人、或天,还堕恶道,长夜轮转。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长阿含经》卷13〈20经〉:“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濡调伏,住无动处,一心修习见生死智证。彼天眼净,见诸众生死此生彼、从彼生此、形色好丑、善恶诸果、尊贵卑贱、随所造业报应因缘皆悉知之。此人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诽谤贤圣,信邪倒见,身败命终,堕三恶道;此人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不谤贤圣,见正信行,身坏命终,生天、人中。以天眼净,见诸众生随所业缘,往来五道,譬如城内高广平地,四交道头起大高楼,明目之士在上而观,见诸行人东西南北,举动所为皆悉见之。摩纳!比丘如是,以定心清净,住无动处,见生死智证。以天眼净,尽见众生所为善恶,随业受生,往来五道皆悉知之,此是比丘得第二明。断除无明,生于慧明,舍离暗冥,出智慧光,此是见众生生死智证明也。”
    《大集法门经》(众集经同本异译):“复次五趣,是佛所说:谓地狱、饿鬼、畜生、人、天”
  13. ^ 《大毘婆沙论》卷172:“已说五趣一一差别,于彼中有阿素洛今当说。谓有馀部立阿素洛为第六趣,彼不应作是说,契经唯说有五趣故。”
  14. ^ 《大毘婆沙论》:“问:诸阿素洛何趣所摄?答:有说是天趣摄。……如“是说”者,是鬼趣摄。”
    《顺正理论》:“阿素洛者。与诸天众。违诤交通。言本是天。威德殊胜。由斯等故。天趣所收。谛现观中。无堪能故。似非人故。多谄曲故。定非天趣。是鬼趣摄。……故阿素洛。唯鬼趣收。”
  15. ^ 论事》:若“起尸阿修罗(kālakañcikāsura)饿鬼与等色、等受用、等食、等寿,与饿鬼俱婚姻”者,汝不应言:“有六趣。”……“若“毘摩质怛罗(巴利语:Vepacitti,梵语:Vemacitrin)众天与等色、等受用、等食、等寿,与天俱婚姻”者,汝不应言:“有六趣。””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阿修罗包括了几种有情。诸论师指出,在恶趣地(apāya-bhūmi)里的阿修罗是与饿鬼类似长期遭受折磨的有情。应区别恶趣地的阿修罗和在三十三天与诸神斗争的阿修罗,后者是属于三十三天的神……堕苦处阿修罗(vinipātikāsurā):据说这些有情住在村里或村落的附近,以村民丢弃的食物为生。在没获得食物时,他们也会附上人身或折磨人类”。
  16. ^ 舍利弗阿毘昙论》:“云何五道?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云何地狱?无间、有间,是名地狱。云何畜生?水、陆、空行,是名畜生。云何饿鬼?少食、无食等,是名饿鬼。云何人?四天下人,是名人。云何天?欲、色、无色天,是名天。”
  17. ^ 三法度论》:“欲界者,人、天、恶趣……于中三十三天者,在须弥山顶,彼行欲如人。四王者处中。地天者,依此地树山间居……恶趣者,地狱、畜生、饿鬼,此三是恶趣。……大势者,夜叉、罗刹、毘舍遮……此三种是大势。彼境界如天,宿命福德故”
    《四阿鋡暮抄解》:“欲界者,人、天、趣……彼三十三须弥顶,彼如人行淫。四大王游乾陀罗上(秦言持天地也),彼亦如人。地者,此间地树河山上居处……趣者,地狱、畜生、饿鬼……彼大飞,阅叉、罗刹、厌鬼……大飞鬼,彼像如天,自然住”
  18. ^ 18.0 18.1 郭忠生,六道与五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大智度论》:“问曰: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答曰:佛去久经流远,法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说五者,于佛经回文说五。若说六者,于佛经回文说六。又摩诃衍中,法华经说有六趣众生。观诸义旨,应有六道。
    大智度论》:“问曰:于五道众生中,佛是天人师不说三恶道,以其无福无受道分故,是诸龙鬼皆堕恶道中。答曰:佛亦不分明说五道。说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说。婆蹉弗妒路部僧说有六道。复次应有六道。何以故?三恶道一向是罪处。若福多罪少,是名阿修罗揵闼婆等生处应别,以是故应言六道。”
    《论事》注:“今名趣论。此处,“与阿修罗众俱有六趣”者,乃安达派与北道派之邪执。”
    《立世阿毘昙论》(正量部):“云何地狱名泥犁耶……云何禽兽名底栗车?……云何鬼道名闪多阎摩罗……云何说阿脩罗道名阿脩罗……云何天道说名提婆……云何人道说名摩菟沙”
  20. ^ 《瑜伽师地论》:“若天得胜便入非天宫中。为悦其女起此违诤。若非天得胜即入天宫。为求四种苏陀味故共相战诤。又诸非天当知天趣所摄。然由意志多怀诈幻谄诳多故,不如诸天为净法器。由此因缘,有时经中说为别趣,实是天类。由不受行诸天法故,说为非天。”
  21. ^ 《楞严经·九》
  22.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上册)》,倓虚老法师,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
  23. ^ 《楞严经》卷九:“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阿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24. ^ 释宣化.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淺釋. 般若文海繁体站. [2024-07-07] –通过报佛恩网 (中文). 
  25. ^ 《佛光大辞典》【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