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粤语流行音乐
香港粤语流行音乐,指香港的粤语流行音乐,亦可用于指代音乐的创作、制作和消费的背景[1],是粤语流行音乐的主要部分。
本条目为 香港人口及文化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粤语流行音乐于1970年代初期由《铁塔凌云》(许冠杰作曲及主唱、许冠文填词)及《啼笑因缘》一曲[2](顾嘉煇作曲、叶绍德填词、仙杜拉主唱)所带动,因此被视为本地流行音乐的分水岭;其后蓬勃发展(另有论者认为是1973年的《分飞燕》)[2]。
粤语流行音乐深受多种曲风影响,包括爵士、摇滚、节奏蓝调、电子、西方流行音乐等,并拥有跨国的乐迷基础,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3]。
起源
编辑一般说法粤语流行曲源自于1930年代中期,但确切的源头意见不一,有著不同的说法。惟初期的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曲中的小曲,乃不争的事实。小曲是传统粤剧的过场谱子[4],除原有的广东谱子外,亦都套用易于上口的曲子,填上粤语歌词,以粤曲的唱腔及配乐出现。
1930年代-1960年代
编辑早于三十年代,已有粤语歌曲出现,当中包括1930年由黄寿年主唱的《寿仔拍拖》,以及1935年由李绮年主唱的电影《生命线》主题曲《儿安眠》。
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会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层:上层是政府高官、外资商行高层与部分华人商办与富商;中产阶层只占少数;下层是佣工、文员、和占大多数的劳动人口。各阶层的交往与流动不多,泾渭分明,绝少互相沟通[5]。1949年大量移民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万人,是战前的四倍多。这些香港移民之中,除了少数的资本商家和专业人士外,绝大部份都是操粤语的广东基层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乐是粤曲。
从粤剧衍生出纯演唱的粤曲歌坛,将全出粤剧化整为零,在民间流传,一般歌坛附设在茶楼之内,供人品茶听曲,消费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负担,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兴旺[6]。
五六十年代,香港以欧西流行曲及国语时代曲为主流,粤语时代曲发展备受局限。1952年,香港和声唱片公司制作首批粤语流行曲唱片。这些唱片的主要市场其实是东南亚、星加坡一带的圹工,制作相对粗糙,在香港虽有一定流行程度,但未成气候,地位也比较低。这些歌曲继承粤曲传统,但体裁较短,多用西乐伴奏,演唱时多用自然发声,歌词贴近口语,当时被称为粤语时代曲。制作这时期粤语时代曲的包括有周聪、吕文成、王粤生等;唱的包括有周聪、吕红、何大傻、芳艳芬等;歌曲包括吕红的《春来冬去》、白英的《渔歌晚唱》等等。当时的粤语流行曲,曲不少是来自粤曲,亦有部份改自欧西音乐及国语歌曲,还有部份是原创音乐。当中能作曲作词的周聪被视为五、六十年代粤语时代曲的代表人物,及后填词人黄霑更称誉他为“粤语流行曲之父”。[7]
五六十年代,是粤语长片盛行的年代,不少粤语长片卖埠东南亚等地而大受欢迎,谭炳文、 邓寄尘和郑君绵等当时的电影演员均曾推出唱片。当时的主要电影演员如陈宝珠、胡枫、吕奇、萧芳芳等亦有不少歌曲作品,主要是电影插曲。五六十年代经典粤语时代曲许多都来自电影歌曲,包括《光棍姻缘》、《荷花香》、《槟城艳》、《飞哥跌落坑渠》、《榴梿飘香》、《一水隔天涯》、《女杀手》、《青青河边草》等等。当时粤语流行音乐只是粤语电影的附属品,未能独当一面成为艺人发展的事业;而且一般香港粤语片中粤剧风格的唱腔亦不易受年轻人的喜欢,被认为是陈旧和市井的,好像“庙街王子”尹光就是其中的代表。[8]
1960年代香港商业电台广播剧的兴起,让广播剧歌曲如《劲草娇花》、《痴情泪》亦流行一时,可惜及至60年代尾才获集结推出唱片。[9]
1960年代中期,本地战后新生代开始成长。1964年披头四访港后,掀起乐队风潮,带动一批香港本地年青人组合乐队。当时本地著名歌手,大部份都是来自这些乐队,较为现时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有祖·尊尼亚(Joe Junior)与黎爱莲(Irene Ryder)和泰迪罗宾(Teddy Robin)等。到了70年代中期香港粤语流行曲兴起时,台前幕后的音乐人很多亦是来自这些乐队成员。
1960年代后期,来自的马来西亚的郑锦昌、上官流云和新加坡的丽莎打开香港市场,当时的郑锦昌有“粤曲王子”之称、而丽莎被称为“粤曲王后” [10]。他们的经典名曲包括《新禅院钟声》、《唐山大兄》、《相思泪》、改编披头四的《行快啲啦》(Can't Buy Me Love)、《一心想玉人》(I Saw Her Standing There) 等,可是仍未令粤语流行音乐走出低下阶层音乐的形象。[11]
1960年代后期,无线电视举办的歌唱比赛节目《声宝之夜》发掘了不少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手,如叶丽仪、区瑞强、张德兰、陈洁灵等。[12]
特色
编辑乐器和设置
编辑早期的粤语流行曲是从与西方流行音乐交集粤剧音乐的发展。但音乐家很快就放弃使用像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配合西式乐器。粤语流行曲通常由一个歌手主唱,有时带有整个乐队,伴随著钢琴、合成器、爵士鼓、吉他、低音吉他。几乎所有早期的粤语流行曲的歌曲配有降贝斯,而这正是菲籍乐手的普遍风格。1980年代流行歌曲仍以弦乐为主,但黎小田、周启生、袁卓繁等乐手比较著重合成器,已故亚洲鼓王Donald Ashley比较著重爵士鼓等敲击乐的编排。1985年开始Blue Jeans三子加入战团,其中苏德华自1985年于徐小凤演唱会任结他手后,至80年代末期众多歌手指定苏德华为其御用结他手。差不多同一时间,和音于歌曲的重要性已逐渐增加,太极的雷有曜、雷有辉、邓建明、“和音界天王”张伟文、谭锡禧(结他手出身)成为许冠杰、张国荣、谭咏麟、张学友、林子祥等的指定和音。80年代末期,鲍比达、卢东尼、杜自持、伦永亮开始转为采取西方Adult contemporary、R&B风格编曲,乐器亦以合成器为主,以便其作品于卡拉OK市场流行。九十年代末期电音唱跳歌曲年代,雷颂德采取一式一样的风格,只以合成器作为唯一乐器,但被指编曲方式过于单调,因此只是昙花一现。同期吴国敬、伍乐城、陈辉阳、Johnny Yim将传统乐队编排重新融入歌曲,自此乐器及装置的常规亦开始固定。
1970年代:萌芽
编辑粤语流行曲的前夜
编辑197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此时开始萌芽。1971年,郑少秋改编自《东京夜曲》(原唱李香兰)的粤语歌《爱人结婚了》,已薄具名气。1973年,用传统粤乐填词的港产粤语歌《分飞燕》发行后大受欢迎。
承先启后
编辑1972年4月,许冠杰主唱的《铁塔凌云》是现代粤语流行曲先例[13]。 无线电视节目《双星报喜》第一辑播完后,主持许冠文游历世界,期间作了一首英文诗,回港后由另一主持许冠杰(许冠文弟)译成中文,谱上旋律,并在新一辑《双星报喜》演唱(当时叫《就此模样》,后来才改名为《铁塔凌云》),广受欢迎。结合这时代新媒体电视节目的推广,带动了香港当代粤语流行曲的发展。[14]
此外,港产电视剧在1970年代开始盛行,为粤语流行曲注入生气。1973年无线电视播映剧集《烟雨濛濛》,其同名主题曲(顾嘉煇作曲、苏翁作词、郑少秋主唱),开粤语音乐界一先河,然而曲风过于前卫而未能走红。1974年电视剧《啼笑因缘》的同名主题曲更脍炙人口。此后1970年代中至1980年代,作曲家顾嘉煇、黎小田以及填词人黄霑、卢国沾、邓伟雄、郑国江等音乐人,谱写了大量电视歌曲,当中不少传颂至今,如《书剑恩仇录》、 《楚留香》、《万水千山总是情》、《小李飞刀》、《网中人》、《风云》、《抉择》、《上海滩》、《大地恩情》。
港产片的兴起亦有推动之功,如电影《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里许冠杰的歌曲及温拿乐队为电影《大家乐》所唱的歌曲就分别被乐评人黄志华称为粤语流行曲振兴的第二、第三波[15]。其后,1970年代末的香港新浪潮多元的题材更大大拓阔了词人的创作空间,如《茄喱啡》的主题曲《人生小配角》描绘龙套的小人物心理、《点指兵兵》的同名歌曲谈及际遇与宿命、《跳灰》的插曲《问我》涉及自身人生哲理,均属当年少有的歌词题材[16]。
《铁塔凌云》、《啼笑因缘》、《鬼马双星》等歌曲好评如潮后,大量广东歌歌手涌现,众皆独当一面,其中最有名的有罗文、温拿乐队、徐小凤、关正杰、甄妮、林子祥、叶丽仪、叶振棠、陈洁灵 、张国荣、陈百强等。这时期,大众也不再认为只有唱英文歌和国语歌才是高格调的表现。
罗文在70年代中期远赴日本,取经泽田研二等视觉化舞台表演风格,对日后舞台表演影响至深。这时期亦开始有粤语歌手唱改编自日文及其他外语的歌曲,脍炙人口的有郑少秋的《天涯孤客》、罗文的《前程锦绣》、薰妮的《每当变幻时》、谭咏麟的《孩儿》等等。
另一边厢,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香港乐坛受台湾校园民歌风潮影响下,涌现不少当代城市民歌创作歌手,经典民歌包括区瑞强的《陌上归人》、卢业瑂的《为甚么》、区桂芬及叶源春的《问》、李炳文的《昨夜的渡轮上》、林志美的《风筝》等等,均受大众乐迷喜爱。
及至1979年2月,《香港电台》举办的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应运而生,得奖歌曲包括甄妮的《明日话今天》、罗文的《小李飞刀》、徐小凤的《风雨同路》等等。
同时期,斯里兰卡籍广告人Hans Ebert在美国流行音乐权威杂志《告示版》上,首次使用“Cantopop”这个专有名词来称呼粤语流行曲[5],也介绍了他所认为的粤语流行曲鼻祖—许冠杰[17]。
填词风格上的改变
编辑早期的粤语时代曲,有两种填词现象:一部份像粤曲一样,或称为鸳鸯蝴蝶派,用较严谨的书面语甚至文言文写作歌词。这一类比较文雅的歌曲至今仍为人熟悉的,有《天涯孤客》、《啼笑姻缘》与《一水隔天涯》等等(部分歌曲的填词风格,也深受日本演歌的影响);另一类就是人们所说的“鬼马歌”、广东民间小调,以香港地道的粤语口语填词,内容每每幽默诙谐,描写一般市民大众的生活和感受,所以得到草根阶层的共鸣,例子有《半斤八两》、《打雀英雄传》等。[18]
“妹爱哥情重 哥爱妹风姿 为了心头愿 连理结双枝。”-《一水隔天涯》
“行快啲啦喂 啦喂 行快啲啦喂 我招呼嗰个丁老八 佢就够肥够邋遢”-《行快啲啦》
随著粤语流行曲逐渐脱离旧有“时代曲”的框架,新一代的填词人(如黄霑、郑国江、卢国沾等等),凭借深厚的文学素养,改革流行曲:将歌词写得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同时开拓新题材,撰写非情歌,使粤语流行曲攀上高峰,并使流行曲歌词升格到艺术层次。譬如1979年郑国江的作品《故乡的雨》[19],写乡思亲情,情景交融,语意真切,动人心扉:
“一封家书 一声关注 一句平常的体己语…… 滴滴细雨语儿时 问我有否记挂旧燕子 家乡的细雨”-《故乡的雨》
1980年代:成熟
编辑1980年代不仅是粤语流行曲百花齐放的日子,亦是香港乐坛的全盛时期,影响力遍及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地方。从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初,个人风格强烈且能独当一面的经典粤语歌手辈出,配合幕后音乐人才涌现,成就了经典巨星的时代。香港体育馆(俗称红馆)于1983的落成更是标志着香港大型舞台表演启始。
演唱派如关正杰、徐小凤、甄妮、罗文、锺镇涛,唱作型如许冠杰、卢冠廷、林子祥、陈百强,以至中期冒起的超级偶像谭咏麟、梅艳芳和张国荣等,甚至当年的新人张学友、陈慧娴、叶蒨文、林忆莲及乐队达明一派,Beyond都能大放异彩,至今仍拥有跨时代的影响力。1980年代的歌手无论在音乐造诣、现场功力及曲风多元等方面均有相当的水平,为乐坛后起者树立了典范,而当时的唱片发行量及销售量,亦印证了这段时期的香港粤语流行乐坛已发展成熟。
三王一后
编辑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和梅艳芳,合称“三王一后”,获塑造为划时代超级偶像,并于1980年代开始雄霸乐坛。不单唱片销售量和演唱会场数屡创高峰,四人的歌艺、形象和台风亦风靡大量歌迷。当时乐坛的流行榜及颁奖礼竞争非常激烈,每年的颁奖礼都是城中的盛事。例如自1983年起,无线电视(TVB)举办“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其中,最受注目的奖项——“最受欢迎男歌星”、“最受欢迎女歌星”及“金曲金奖”——自1984年第二届增设起,皆由谭、张、梅三人囊括。
男歌手方面, 陈百强自1979年甫出道即迅速走红,其作品大多亲自作曲,音乐才华备受肯定。陈氏乃香港流行乐坛史上,首位获冠“偶像”之艺人。有说当时“全香港有一半少男少女喜欢陈百强”。除了亲自作曲,1982年更改编崔萍的国语时代曲《今宵多珍重》,陈百强的粤语版更成为家传户晓的金曲,亦吸引到较年长的乐迷。1985、86年间,陈一度出现创作樽颈,舞台表演风格不为传媒接受,更曾被八卦杂志误传死讯。不过,在1987年,他以原创作品《我的故事》,再度赢得十大中文金曲奖。1988年,其专辑《神仙也移民》中的《烟雨凄迷》使他重回劲歌总选。
谭咏麟曾为70年代活跃的温拿乐队双主唱之一,乐队时期已经红遍台湾及东南亚等地。1979年单飞后,谭的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崭露头角。及至1984年,谭凭著《雾之恋》和《爱的根源》两张专辑,跃升为极受欢迎的男歌星,在该年度的乐坛颁奖礼上获得多个大奖。其后,每季季选中,谭咏麟至少有两首歌入围。而《1984年度十大劲歌季选》四季共40首的金曲中,他一人更独占10首;谭亦曾于1984年至1987年间,连夺“最受欢迎男歌星”奖项,直至1988年初终在颁奖台上宣布不再于乐坛颁奖礼竞逐奖项。音乐制作上,谭咏麟曾改编多首日本歌曲,甚至特别邀请日本作曲家度身订造粤语歌的曲调,又曾与谷村新司、玉置浩二、早见优等日本歌手合作。
张国荣出道初期(宝丽金时期)被指声线过尖,直至换到华星唱片及1983年《风继续吹》确立其低沉唱法,方始走红。1984年,张凭专辑《Leslie》中的主打歌《Monica》荣登一线歌手,与如日中天的谭咏麟力争一日之长短。谭、张两人于1984至87年间之争非常激烈,双方歌迷关系紧张,更曾有打架,成为张日后宣布不再领奖的导火线。1987年,谭咏麟不再领奖后,1988及89年的“最受欢迎男歌星”奖项亦毫无悬念,由张国荣夺得。随后,正处事业巅峰的张也宣布“封咪”,告别歌坛,并举行了多场卖座的告别演唱会。此外,陈、谭、张三人亦曾应邀出席日本音乐节与日本歌手,同台演出,香港电视台亦有播出。
女歌手方面,梅艳芳继甄妮后称霸乐坛,自1984年起可谓一支独秀,有“百变梅艳芳”、“乐坛大姐大”及“亚洲麦当娜”的称号。1982年,梅参加无线电视举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夺冠而入行成为歌手,首支歌曲《心债》 推出时已广受注意。1983年,她凭《交出我的心》的日文版参加东京音乐节,夺下荣获“亚洲特别奖”及“东京电视奖”两项殊荣,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新星。及至1985年,专辑《似水流年》和《坏女孩》令其登上“十大劲歌”“最受欢迎女歌星”的宝座,唱片《坏女孩》推出不久更超越八白金(40万张),成为香港开埠以来销量最高的专辑。1985至1989年间,她更五度夺得此奖,直至1990年宣布不再领奖为止。1987-88年连续开了28场演唱会,打破当年香港演唱会场数纪录,被人称为“梅廿八”,1990年更连开30场。1989年梅曾得艺术家年奖之歌唱家奖,得到流行文化以外的肯定。
从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0年代初,新人时期的叶蒨文、张学友、陈慧娴、林忆莲及乐队Beyond、达明一派、Raidas、太极乐队及组合草蜢等均曾叱吒乐坛,红极一时。其他同期的流行歌手还有林志美、蔡国权、蒋丽萍、吕方、邝美云、杜德伟、刘美君、苏芮、王杰、关淑怡等等。
改编日本、台湾,欧美的歌曲
编辑香港的作曲家难以应付在年内制作约3000首歌曲,从1970年代起播放改编歌曲对歌迷的反应最佳,因此直至在1980年代,香港乐坛便改编自日本、台湾、欧美歌曲并填上粤语歌词,当中以日本歌曲为最多,例如谭咏麟及蔡枫华的《忘不了您》、《恋人》(五轮真弓《恋人よ》)、《酒红色的心》(安全地带《ワインレッドの心》)、《月蚀》、《爱在深秋》,张国荣的《不羁的风》(大泽誉志辛《La Vie En Rose》)、《Monica》(吉川晃司《モニカ》)及陈百强的《深爱著你》(稲垣润一《谁がために》)。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陈慧娴的《千千阕歌》、Blue Jeans的《无聊时候》这三首更同时改编自近藤真彦的《夕烧けの歌》 其中谭咏麟、梅艳芳和张国荣 均有中多首改编自中森明菜的歌曲。到了九十年代至1995年前,四大天王时期,日本改编曲仍是大行其道,其中宝丽金取得的日本改编曲最为盛行,而被改编的原曲,在当时日本都均是巨星级叱吒一时的热门歌曲 如小田和正、桑田佳祐、恰克与飞鸟、中岛美雪、工藤静香、德永英明、荻野目洋子等;台湾的歌曲旋律被改编成粤语歌对象,例如 : 张学友的《只愿一生爱一人》 (庾澄庆《让我一次爱个够》) 、陈慧娴的《月亮》 (孟庭苇《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等;改编自欧美歌曲比以往较少。
1990年代:绽放异彩
编辑“四大天王”时期
编辑1992年起,实力派张学友和靠影视或广告走红的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被传媒封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支配香港乐坛,并垄断四大电子传媒音乐颁奖典礼的奖项。虽然天王张学友凭著出众的歌艺而雄霸整个乐坛及使香港音乐冲出国际,并成为了1990年代的乐坛巨星,但乐坛已开始出现吹捧偶像而不重实力的现象(如林忆莲的专辑《野花》,口碑叫好,却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销量一般。而偶像派黎明、刘德华、郭富城不以唱歌和音乐创作见称,只靠长相和电影或拍广告就能在歌坛获得人气),整个粤语歌坛的一线男歌手亦被认为只有天王张学友一人是以实力为主发展的歌手。虽然四人各自歌、影、视、舞蹈和慈善活动等成就,更在大中华及海外华人社会的影响力,但其他男歌手如实力派等的生存空间被挤得很小。
女歌手方面则分为几个阶段,九十年代初(1990-92年)毫无疑问是叶蒨文及林忆莲两大天后争霸的天下,两人亦先后成功打开中港台市场,及至1993年实力派王菲的迅速崛起使三人同一时间各领风骚,后来,随著叶林于1994年后分别淡出及转移台湾市场发展,天后王菲于1994年至往后数年开始独步乐坛,她的不少作品被认为是对多种另类音乐的尝试,是80年代乐队热潮过后在粤语音乐上最具探索性、音乐个性最别树一格的歌手之一;九十年代中期实力派彭羚成功登上天后宝座,天后彭羚以出众唱功实力及靓声获得认同。而偶像派郑秀文及陈慧琳同样不以唱歌和音乐创作见称,只靠长相和电影或拍广告就能在歌坛获得人气。其他部份女歌手划分定为 “玉女派” ,如被传媒为 “宝丽金之花” 或 “玉女掌门人” 之称前香港宝丽金的周慧敏等。
此外,曾于九十年代活跃及走红于乐坛当红歌手如李克勤、郑伊健、许志安、古巨基、陈奕迅、关淑怡、黎瑞恩、李蕙敏、杨千嬅和梁咏琪等。
王菲与两岸三地大融合
编辑1990年代的香港女歌手以王菲为主要代表人物,王菲亦是华语乐坛的女歌手代表之一,被海内外誉为大中华地区的“乐坛天后”“The Diva Of Pop”[20]。王菲是最早将梦幻流行、神游舞曲、人声实验、嘻哈音乐等音乐风格引入华语乐坛的歌手之一。王菲的音乐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专辑具有极高的概念性、音乐性和完整性,普遍保持高质量。王菲也是华语音乐文化大融合的代表之一,中国大陆的背景使她即使在香港发展却与内地音乐圈保持密切联系,留美经历更使她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她的团队不仅涵盖两岸三地如林夕、张亚东、窦唯、梁翘柏等顶尖音乐人,更有日本、欧美音乐人如中岛美雪、极地双子星的参与,高度国际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华语音乐的多样性。王菲的歌曲《我愿意》被各国歌手翻译成10余种语言,是全球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华语歌曲之一。截至2000年3月,王菲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区有据可考的权威认证销量达970万张,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证为华语乐坛销量最高的粤语女歌手[21],除此之外王菲也在两岸三地各大颁奖典礼获得众多奖项及荣誉。同时王菲也是许多知名歌手如蔡依林[22]、孙燕姿[23]、王力宏[24]、梁静茹、S.H.E、许茹芸[25]、谢霆锋、李健[26]等歌手的偶像,为华语音乐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以及及其深远的影响。
音乐新尝试
编辑张学友于1996年与香港管弦乐团一连合作四场现场音乐会《爱与交响曲》,将流行音乐与交响乐相结合,当时赢得外界极佳的反响,令香港许多青年一代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到交响乐甚至于古典音乐领域,多位歌手更是主动效仿,推出一系列的流行曲与交响曲合作的演出,均获得了甚佳的反应。当然,最早期尝试此举的是张学友本人的偶像关正杰。他早于1982年就与顾嘉煇指挥的香港管弦乐团在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了一连四场的演唱会,成为一时佳话。
张学友于1997年展开大型音乐剧:《雪狼湖》的制作与表演,将粤语流行音乐与音乐剧容纳在一身;当时在香港体育馆接连加场,最后连续公演42场,成为当时全城热议的话题。《雪狼湖》的成功对于流行音乐歌手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是因为种种因素,其他歌手并未主动效仿,并未带来一种潮流。
广告歌曲空前盛放
编辑“四大天王”亦有大量参与广告演出,使广告歌曲非常流行,由1993年黎明的和记电讯广告系列掀起热潮。接著有张学友的电讯盈科光影岁月系列广告、刘德华的爱立信广告及郭富城的百事可乐,影响巨大。其他歌手亦争相仿效,较深刻的包括王菲、郑秀文、郑伊健、陈慧琳的广告歌。
歌手淡出颁奖礼
编辑1999年,黎明和张学友先后宣布不领取乐坛奖项。 “四大天王”时期之后,吹捧偶像而不重实力的现象在1990年代末期愈来愈明显,加上唱片公司和电子传媒只重视市场和包装而不重视音乐创作,导致音乐界人才青黄不接。
大中华时期
编辑1995年以及1996年,张学友取得世界音乐颁奖典礼的亚洲最杰出歌手以及最受欢迎华人歌手大奖;而其粤语专辑《情不禁》,《真情流露》亦让他攀上销量高峰。其后所发行的数张国语唱片如《吻别》和《祝福》等更为他成功打开中国大陆市场,并红遍台湾,新加坡等国语地区,正式为粤语流行乐揭开大中华流行音乐时代。他在1995年全年时间即举办了100场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北美、欧洲和澳洲不仅受到当地华人的欢迎,更令许多西方国家的本地传媒及专业乐评人开始关注亚洲乃至香港的流行音乐。[27][28]
此时,部分非粤语为母语的歌手亦尝试发行粤语唱片,如台湾的吴奇隆、苏有朋、金城武、伊能静、吴倩莲、张信哲、许茹芸、苏慧伦;新马地区的陈洁仪、许美静、巫启贤;来自香港但在台湾主力发展的周华健、邰正宵、孙耀威等等。他们为粤语流行音乐添上了更多不同元素,而此风气一直持续至1999年为止。
动画主题曲大受欢迎
编辑儿歌天后欧倩怡于1997年主唱日本动画《樱桃小丸子》的香港版片尾曲《问题天天都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9],大受欢迎,夺得《1997年度儿歌金曲颁奖典礼》“十大儿歌金曲”兼“至NET儿歌大奖”,以及“最受欢迎儿歌女歌手”。《问题天天都多》流行程度绝不下于当年年度歌曲。
2000年代:影响力逐渐下滑
编辑2000年至2004年:过度偶像包装
编辑在2000年代初一线活跃的歌手,主要为刘德华、陈奕迅、许志安、李克勤、郑秀文、陈慧琳、杨千嬅、容祖儿。经典金曲包括《K歌之王》、《Shall we talk》、《少女的祈祷》、《感情线上》、《活著VIVA》、《明年今日》、《好心分手》、《伤逝》、《我的骄傲》、《七友》、《小城大事》、《美中不足》、《爱与诚》,而流行金曲包括《花花宇宙》、《大日子》、《烂泥》、《终身美丽》、《痛爱》、《玉蝴蝶》、《高妹》、《可惜我是水瓶座》、《下一站天后》、《好心好报》、《奇洛李维斯回信》、《世上只有》等等。
男歌手方面,后起之秀陈奕迅、许志安于903受重视,而前辈刘德华、李克勤较受TVB重视。
女歌手方面,2001年至2003年分别由郑秀文、杨千嬅、容祖儿包办TVB《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欢迎女歌星”、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及“叱咤乐坛我最喜爱女歌手”,至2004年起杨千嬅与容祖儿更开始正面交锋。另关心妍及卢巧音亦曾于02-03年间凭歌曲走红,出现小高峯。
2000年陈慧琳电音舞曲当红
编辑1999年尾,雷颂德引入电音舞曲,替陈慧琳及黎明创作了多首电音舞曲,取得空前成功,其他歌手如郑秀文及郭富城亦相继加入潮流,掀起电音舞曲风潮,一发不可收拾。四人的电子舞曲风潮均风靡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等地。但是,因香港政府认为电音舞曲间接助长吸毒而大力打压,令电音舞曲热潮于2000年尾迅速减退,陈慧琳失去电音舞曲优势而人气开始下滑。
2002年杨千嬅偶像派当红
编辑千禧年代初,杨千嬅成功登上天后宝座,杨千嬅以少女情怀及抒情慢歌获得认同。乐坛由当红偶像派歌手称霸,例如杨千嬅、Twins等等,她们的特点为歌影双栖发展,其推出的唱片、电影、广告不但产量高,而且唱片、电影的销量及票房俱佳,唱片包装精美,更附有精美赠品及海报,惟歌手唱功开始不受重视。
2000年起,由于音乐界人才青黄不接,唱片公司陆续出现裁员和结业潮。唱片公司为寻找赚钱途径而尝试邀请电影界受欢迎的演员成为歌手,或者物色模特儿成为歌手,令香港乐坛变得只重视市场和形象而不重视歌唱实力,大量只有外表但歌艺低下的新人在乐坛涌现,大量偶像派歌手纷纷出道,例如古天乐、张家辉、陈冠希、方力申、陈司翰、周永恒、余文乐、萧正楠、李逸朗、周国贤、吴卓羲、关智斌、Shine、Boy'Z、Sky、陈慧珊、李彩桦、郑雪儿、王秀琳、谷祖琳、陈文媛、黄伊汶、张燊悦、郑希怡、李茏怡、赵颂茹、陈见飞、林嘉欣、薛凯琪、董敏莉、邓颖芝、林子瑄、周丽淇、梁洛施、戴梦梦、吴日言、梁靖琪、邓丽欣、傅颖、蔡卓妍、锺欣桐、蒋雅文、Twins、3T、Cookies、2R、3G、女生宿舍、Cream等等,可是,因大量上一代的歌手高调复出,以及网络歌曲和非主流音乐因宽频发达而迅速崛起,加上乐迷对香港歌手的实力要求开始变得严谨,“造星”这种推出乐坛新人的手法经已失效,因此,大部分在这个时期出道的新歌手都没有什么影响力,出道不久就很快于乐坛销声匿迹。
受商业电台提倡真正的坚持香港本土原创歌曲作品运动和K歌文化后的冲击
编辑在1995年3月21日,香港商业电台高层俞琤自继1980年代后期因大量播放以粤语歌词翻唱外语歌曲的旋律而限制播放外语歌曲之后,更大力提倡真正的坚持香港本土的音乐作品并限制改编自外语歌曲的运动政策,是为了鼓励香港本土音乐人的创作机会,不管作曲、作词、主唱等,都全部是香港本土制作,否则不配获得该台的颁奖典礼的奖项,但此政策定义上有困难,可是,被已故作家黄霑在曾经在博士论文批评此政策是椻苗助长之嫌,令香港流行音乐的质素比不上需求而无法提升。此政策不仅令各唱片公司减少推出改编歌曲,使香港各大电子传媒便跟随,日后深刻的影响,令少数听众的不满,炮轰此事情定性为条件苛刻等打压,变相该电台的颁奖礼出现黑幕,更扬言抵制。香港电台的音乐制作传媒人说此政策是消灭竞争,影响流行音乐的质素,此事日后各电子传媒的颁奖礼仪式被形容是向公信力已 “死亡” 如丧礼般 “打斋”。《明报》的郭姓演艺娱乐新闻评论员点名此政策对后辈年轻歌手造成负面影响。
少数唱片公司因盗版光碟和网络下载而收入减少,因此音乐版权严重过份依赖制作大多数以惨情和旋律单调为主的卡拉OK歌曲(俗称:K歌),不仅令香港流行音乐曲种和质素无法提升,更令人厌恶等商业行为。
加上此年香港各传媒因《苹果日报》创刊,并成立娱乐新闻专门的狗仔队,而挑起发生报刊减价割喉竞争,令日后令少数低巿场需求的报社被迫停刊、结业或编造新闻娱乐化的局面,香港歌手被仅只以公众的知情权之名,报导他们的私生活取代。
此外,收费电视台香港有线电视藉著的机会吹捧日本艺人,令少数人转向日本流行音乐及日本电视剧,加上盗版日本电视剧光碟在香港猖獗,此举推波助澜和人云亦云等群众心理下,令1995年后收听香港本土创作的歌曲便减少。后来在1998年中自日本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日本著作权协会和当地电视台向香港海关施压,打击盗版日本电视剧光碟之后,其馀在巿面上仅只正版该电视剧光碟的价钱较盗版贵,因此转向韩国、台湾的电视剧,同时仍然收听日本流行音乐。前述该电视剧艺人如木村拓哉、江口洋介、酒井法子、友坂理惠等;流行音乐方面如SPEED (女团) 、安室奈美惠、滨崎步等。
其他方面,在1990年代香港的消费模式变化十分明显,尤其是1994年后,如出现日本电子游戏、香港有线电视、香港卫星电视、香港荔园结业、香港的歌、影、视被说创意单调和较少新年轻艺人上位等。
乐坛市场逐渐衰退
编辑自在1990年代起,盗版唱片在1996年至1997年逐渐盛行,充斥市面,互联网下载歌曲的风气亦在1999年开始盛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美国911袭击事件席卷全球,加上2002年末起至2003年5月中非典型肺炎疫情从中国内地发生在香港扩散最为严重,使香港经济衰退。以上种种原因以致香港唱片市道相对1980年代高峰期大幅下泻,市道疲弱,唱片公司收入大减,一些大型唱片公司受不住冲击,华星唱片等面临结业,滚石唱片撤出粤语音乐市场。而且大批歌手如杨千嬅、陈慧琳、郑秀文、容祖儿、梁咏琪、郭富城、Twins不断推出精选碟维持销量。自此以后,香港乐坛逐步衰落。
人才流失
编辑不少1990年代的天王天后如张学友、黎明、王菲等等已渐渐淡出颁奖典礼,部份转而发展电影甚或尝试音乐剧等演出;亦有多位知名、前辈天王巨星级歌手及音乐人因各种原因逝世,包括张国荣、梅艳芳、罗文、黄霑、林振强等等,对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影响极大。不管是受自在1995年起陈慧娴、已故张国荣在舞台上复唱的影响,便成一股怀旧热潮的效应,如薛家燕、陈秀雯等争相仿效,甚至1970年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的歌手以高调复出及举行演唱会,如许冠杰及徐小凤等等,但仍对香港乐坛帮助不大。
此时,少数香港歌迷因此转向台湾歌手如周杰伦等。
2005年至2009年:唱功实力派抬头
编辑这段时间在香港当红的一线歌手主要包括:陈奕迅、古巨基、李克勤、杨千嬅、容祖儿、卫兰。他们都在此期间曾夺得乐坛最受欢迎歌手奖项。经典金曲包括《夕阳无限好》、《无赖》、《爱得太迟》、《富士山下》、《酷爱》、《花落谁家》、《囍帖街》、《给自己的信》、《七百年后》,而流行金曲包括《希望》、《烈女》、《大哥》、《天才与白痴》、《劳斯莱斯》、《红绿灯》、《离家出走》、《命硬》、《感应》、《男人KTV》、《逼得太紧》、《电灯胆》、《锺无艳》、《讲不出声》、《樱花树下》、《就算世界无童话》、《我的回忆不是我的》、《信者得爱》、《搜神记》、《你瞒我瞒》等等。
男歌手方面,由陈奕迅与古巨基争霸。古巨基凭《爱得太迟》于2006年度包办tvb《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金曲金奖”、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至尊歌曲”及“我最喜爱歌曲”、rthk《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全球华人至尊歌曲”、997《新城劲爆颁奖礼》“年度歌曲”、《“四台联颁音乐大奖”》“歌曲大奖”;
而陈奕迅于2007年度包办tvb《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欢迎男歌星”及“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男歌星”、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及“叱咤乐坛我最喜爱男歌手”、rthk《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最优秀流行男歌手”及“全年最高销量男歌手”、《“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传媒大奖”。
女歌手方面整体明显不及男歌手,继续由杨千嬅与容祖儿争霸。容祖儿于2005, 2007-2009年度夺得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并在2005-2007年度连续三年蝉联tvb《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欢迎女歌星”及于2008-2009年度连续两年夺得“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女歌星”。
而杨千嬅则在2005-2007、2009年四度夺得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我最喜爱女歌手”及于2008-2009年度连续两年蝉联tvb《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欢迎女歌星”并于2010年首夺tvb “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女歌星”。
另张敬轩、泳儿及邓紫棋亦曾于06-08年间凭歌曲走红,出现小高峯。
卫兰、侧田、泳儿、邓紫棋实力新人涌现
编辑自2003年香港廉政公署的“舞影行动”一度拘捕22人,包括英皇娱乐的杨受成、无线电视的何丽全、环球唱片前高层陈少宝等人,事件涉及娱乐圈行贿、买奖等丑闻后,2005年起,唱片公司开始转捧实力派歌手,例如侧田、陈柏宇、方大同、小肥、卫兰、王菀之、泳儿、邓紫棋等等,被众多乐评人推崇备至,可惜仍改变不了乐坛转衰的局面。
其后,不少在1960年代后期到1970年初期曾在香港风行一时的粤语时代曲歌手亦再次回到香港开演唱会,例如郑锦昌、凌霄、丽莎等[30]。以唱作人身分出道的歌手也不少,他们往往是集作曲、填词、歌手于一身,当中张敬轩、方大同最为突出。
自从重视仅只歌唱实力,并没有漂亮的长相等商业偶像包装,令香港少数偏爱偶像派的歌迷不满,因此转向台湾偶像如飞轮海、捧捧堂、黑Girls等。
香港少数唱片公司借此这股怀旧热潮而推出1970年代、1980年代及1990年代初期的歌手经典精选实体唱片不断地推出。
自从此事情之后,在2006年起香港的娱乐传媒焦点投放在少女模特儿 (俗称 : 僆模) 之上。
概念专辑出现
编辑同时,歌手涉足另类音乐风格抑或创作完整的概念专辑(甚至是社会民生这类以往甚少出现在香港主流音乐的题材)的现象亦开始频繁起来,一线歌手的高评价专辑如杨千嬅极富文学概念的《电光幻影》、陈奕迅的引起乐迷极大共鸣的《U87》、古巨基以“人生”概念为主题,细说人生过程及道理引起乐迷极大回响的《Human我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各自获得了当年四台联颁大碟奖,而且至今被仍是被许多的乐迷倍受推崇的大碟。
“歌神”张学友亦推出粤语流行音乐历史的上第一张爵士乐专辑《Private Corner》,整张专辑的曲风为纯粹的爵士乐风格,唱片的音乐风格并不贴近于最近的市场需求,并进行了大胆的反潮流音乐尝试,多位乐评人认为现今华语乐坛只有到他这种高度和地位,没有迎合市场的压力,才会专心制作真正属于音乐的唱片,打破现行模式下粤语流行音乐的单一性。
2008年Twins成员锺欣桐涉及祼照风波致偶像派市场萎缩
编辑2008年1月,偶像派女子组合Twins成员锺欣桐涉及陈冠希裸照事件露出真性情而形象受损并令她及Twins被迫暂停演艺工作[31],令不少小朋友及家长对Twins表示失望。从而Twins纯情可爱形象严重受损而前途尽毁。从而偶像派市场进一步萎缩,大众不再轻易相信偶像派歌手的商业包装。
从自此事情之后,少数娱乐传媒的焦点投放在少女模特儿之上。
版权风波
编辑于2009年底开始,香港音像联盟(HKRIA)就旗下成员唱片公司环球、华纳、Sony及EMI的音乐作品版权收费问题,和无线电视(TVB)引发的争议。2010年12月BMA加入香港音像联盟而增加为五大唱片公司,因此五大唱片公司旗下歌手无法在TVB演出、露面及接受访问,在2009及2010年度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中亦不能获得任何奖项,而四大唱片歌手则罕见改以亮相亚洲电视、有线电视、Now等维持电视曝光,为香港电视史上的一大突破。事件持续至2013年3月才解决。而环球唱片旗下歌星李克勤则成为首位于版税事件“破冰”后亮相无线电视节目的歌手。但2015年起,无线电视再次封杀环球旗下歌星。直至2021年2月曾志伟出任无线综艺、音乐制作及节目副总经理后,与音像协会成功斡旋,版权风波才告一段落。
同样与陈冠希裸照事件之后,少数娱乐传媒的焦点投放在少女模特儿之上。
独立音乐人逐渐受到重视
编辑而伴随媒体的推广,现代网络的讯息流通以及乐迷的口味变化,有部份风格别致而音乐优质的独立歌手或组合逐渐走进公众视野而变得知名。其实不只是香港,近几年世界各地(尤其以中国等亚洲地区尤其明显)独立音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崇,甚至有成为一股潮流的趋势:大批的独立音乐人拥有,甚至当中不少通过演出,与大品牌合作以及与主流歌手合作来提高知名度。现在这个高科技时代乐迷接触音乐绝对可以不需要依附在如电台电视台杂志这类的主流媒体了,他们当中有很多可以通过网络来搜索适合自己口味的音乐,选择比以往丰富得多。而且大多数独立音乐人创作音乐时所考虑的市场因素比主流音乐少得多,有的甚至完全不考虑市场而只为自己的爱好,这对于长期节奏主流K歌而感到厌倦的多数香港乐迷是一个相当新鲜的选择。这个现象其实也在警醒著主流乐坛:主流音乐一定要有质量甚至是创新求变,再不能流水作业倒模生产,因为在选择丰富的年代,只要不喜欢,听众是可以完全不卖帐而选择其他音乐。
2010年代:正式步入低潮
编辑2010年至2014年:颁奖典礼公信力名存实亡
编辑2010年至2014年仍活跃于乐坛颁奖礼的一线歌手主要为陈奕迅、杨千嬅、容祖儿、古巨基、C AllStar,后起之秀邓紫棋。经典金曲大幅减少,包括《天梯》、《陀飞轮》、《越难越爱》、《一》,而流行金曲《男人信甚么》、《不要惊动爱情》、《时代》、《那谁》、《苦瓜》、《我本人》、《到此为止》、《恋无可恋》、《年少无知》、《重口味》、《任我行》、《非凡人生》、《青春常驻》、《独家村》、《流泪行胜利道》等等。
虽然网络收费音乐平台得以普及,但这段时间的乐坛由于生产力下降、乐坛萎缩情况越加严重、乐坛颁奖典礼公信力下降、奖项被垄断、青黄不接、部份年轻人转向韩日等的流行音乐,大多数以偶像派为主,如视觉型与实力并重的韩国偶像团体,如东方神起、少女时代等,及以长相甜美和少数姣好身材作卖点的日本少女团体,如AKB48、乃木坂46、桃色幸运草Z等,日本视觉型及异次元型歌手,如:Golden Bomber、和乐器乐团等,最终导致年轻听众严重流失,多年被大众声称乐坛已死。加上部份香港传媒吹捧少女模特儿占据娱乐新闻的版面,令年轻歌手的生存更艰难。
2010年代初,多位歌手开始走出香港,如陈奕迅成为首位在高雄巨蛋开演唱会的香港歌手以及首位在O2 Arena开演唱会的华人歌手。2015年,陈奕迅更第二次成为台湾金曲奖国语金曲歌王。古巨基、李克勤、杨千嬅、容祖儿等人亦开始将发展重心转移至中国内地,但四人仍不时推出广东歌。
陈奕迅、杨千嬅、容祖儿垄断乐坛奖项
编辑2005年至2017年,陈奕迅、杨千嬅、容祖儿于乐坛一人称霸。陈奕迅已一直连夺多届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我最喜爱男歌手”及“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大奖。杨千嬅已一直连夺多届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我最喜爱女歌手”大奖。而容祖儿于2003年一曲《我的骄傲》开始,已一直连夺多届TVB《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欢迎女歌星”及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大奖,直至2017年,除了2004年、2008年、2009年、2014年败于竞争对手杨千嬅外,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至2013年、2015年、2016年共9年均由容祖儿夺得所有女歌手大奖,此时期所有的女歌手大奖几乎由杨千嬅、容祖儿二人垄断。故此由2014年开始,已不断有民间声音要求容祖儿不要再继续夺此奖项,及效法前辈退出领奖给予后辈机会上位,容祖儿亦曾在报章透露张学友曾劝她退出领奖,她亦在考虑当中。于2016年至2017年,即使容祖儿缺席颁奖礼仍获得女歌手大奖。最终在2017年度起,作为女歌手第一把交椅的容祖儿正式败于出道十多年的卫兰及年资只有3年的菊梓乔,正式结束容氏十多年垄断乐坛颁奖礼的局面。
歌唱选秀节目开播
编辑在2009年,亚洲电视引入台湾歌唱选秀节目《星光大道》,改编制作成《亚洲星光大道》。无线电视亦跟随亚洲电视,制作歌唱选秀节目,为《超级巨声》及《星梦传奇》。节目成功发掘及培训了一些乐坛新力军,于2011年起出道,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许廷铿、林欣彤、胡鸿钧、冯允谦、罗力威、郑俊弘、吴业坤、谭嘉仪、邓小巧等,某些本已转型或淡出乐坛的实力派歌手亦因这个节目再次受到关注,如官恩娜、罗敏庄、刘美君等。
在2013年起,内地歌唱节目《我是歌手》在两岸走红,节目组每季都会邀请多名来自香港、内地和台湾的歌手参加,香港歌手邓紫棋、黄贯中、古巨基、李克勤、林忆莲、杜丽莎、容祖儿、许靖韵、侧田都曾参加,其中女歌手邓紫棋的平均排名最好(2.31),于2014年因参与中国内地节目《我是歌手》成功获得第二季亚军,后来更在大陆爆红,成为香港新生代在内地最出名的歌手,邓紫棋在内地的知名度更远胜长期垄断香港乐坛奖项的容祖儿,惟邓紫棋在香港则受负评较多,因此基本上已淡出香港乐坛。因此其他香港女歌手眼见在香港乐坛颁奖礼难以突围而出而效法邓紫棋在内地发展另觅出路,包括何韵诗、薛凯琪、邓丽欣、泳儿、许靖韵等,
儿歌市场寿终正寝
编辑以往不少艺人如杨千嬅、陈慧琳、刘德华等争相主唱卡通片主题曲及插曲,但2010年起,《儿歌金曲颁奖典礼》永久停办。无线电视于2010年代已甚少为日本动画增设香港版粤语歌曲,最近一首为2015年日本动画《妖怪手表》粤语片尾曲:妖怪体操第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洪卓立与锺舒漫合唱)。2018年欧倩怡于TVB节目提及其女儿就读幼稚园仍播放其于1997年主唱的樱桃小丸子插曲《问题天天都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反映现今难诞生全新儿歌。此外,曾经在1995年停办该颁奖礼,原因是在1990年代起受盗版日本动画录影带内播放主题曲等原曲在香港流入巿面的影响,令偏爱原曲的动漫迷从此之后在发现尤其是无线电视播放香港版主题曲,在当时网络未普及前便来信向报刊传媒反映,说不应播放该版歌曲,更称不尊重原作者的心血,认为如当时前亚洲电视等电视台般大多数从不播放该动画香港版主题曲,无线电视除外,但香港版的支持者则反对,称扼杀香港本土作曲人的创作空间机会,可是,各电视台在因该事情后播放日本动画的原版主题曲,不管片头曲、片尾曲和插曲,后来在2000年代左右,加插中文字幕及日粤双语广播便提供选择。
2011年金曲金奖名存实亡
编辑而曾经叱咤一时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则因2011年林峯凭零民意的《Chok》获得无线电视(TVB)《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的“金曲金奖”最高殊荣歌曲大奖,令很多人评论为“香港乐坛已死”,《Chok》夺得金曲金奖掀起广泛社会反应,更不停有坊间声音甚至表示“未听过此歌”,以至歌神张学友被传媒问及看法时也表示“知道有这首歌但未有听过”,《Chok》于其他三台并未获得任何歌曲奖项。另外,当时正式出道乐坛只有3年的林峯亦因被TVB颁发2009年至2011年“亚太区最受欢迎男歌星”而备受批评及被嘲笑为“亚皆老街至太子道西区最受欢迎男歌星”。而王菀之夺得2011年“亚太区最受欢迎女歌星”也为人诟病。
2013年度新城奖项被弃桥底
编辑大众对乐坛颁奖礼的公信力,在这段时期的讨论变得更为激烈,如新城举办的新城劲爆颁奖礼由于每年颁发的奖项数量太多,并设有各式各样奇怪奖项,加上主办方表明未能到场的歌手不会获奖,其授奖标准及公信力多年来皆备受外界质疑,一直被批评为“分猪肉”。2019年2月,《新城劲爆颁奖礼2013》其中一个“新城劲爆跃进歌手”奖座被发现弃置于北角渣华道桥底[32]。
2015年至2019年:实体唱片业名存实亡
编辑2015年至2019年仍活跃于乐坛颁奖礼的一线歌手主要为周柏豪、张敬轩、卫兰、C AllStar,后起之秀江海迦。流行金曲大幅减少,只包括《最好的债》、《罗生门》、《高山低谷》、《眼泪的秘密》、《无条件》、《原来他不够爱我》、《矛盾一生》、《女神》、《天敌》、《长相厮守》、《3am》、《百年树木》、《让爱高飞》、《野木兰》、《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等等。
歌手难以每年出实体唱片
编辑2000年代活跃香港乐坛颁奖典礼的歌手大多每年至少推出2张唱片,否则容易被淘汰及被遗忘。但2017年起,即使活跃香港乐坛颁奖典礼的歌手也难以每年推出实体唱片,当中推出过无数实体唱片的容祖儿自2017年起即使每年推出全新单曲也未有推出全新实体广东专辑。IFPI香港唱片销量大奖更于2017年度起永久停办,可见实体唱片业正式步入灭亡。
论资排辈令乐坛断层
编辑2016年,新世代歌手王灏儿的《矛盾一生》及郑欣宜的《女神》在坊间有较高传唱度,但三大电子传媒仍选择把金曲金奖颁予全年只有一首派台歌、地位崇高的天王级歌手陈奕迅《四季》及李克勤《一个都不能少》,令乐坛断层情况更严重,普罗大众再次对四大电子传媒的公信力失去信心。
2018年最受欢迎女歌星名存实亡
编辑2018年,HANA菊梓乔首夺TVB“最受欢迎女歌星”亦备受坊间强烈争议,原因为菊梓乔于2016年出道,年资仅三年,知名度不足,于该年度并未获得任何香港电台及商业电台颁奖礼奖项;而且TVB“最受欢迎女歌星”的候选名单只有8位歌手,当中5位为TVB艺员,大部分唱片公司的歌手未有候选,因此认为“最受欢迎女歌星”奖项的公信力大跌。
加上在四大唱片与TVB的HKRIA版权风波的打击下,大批歌手缺席颁奖礼多年,最终则渐渐由无线旗下的星梦娱乐一众歌手以及与无线友好的英皇娱乐一众歌手独领风骚,公信力极速下降,其小圈子选举模式长年被诟病,甚至曾一度被大众嘲笑为星梦Annual Dinner。
怀旧热潮现象持续
编辑在此年代,香港怀旧歌手热潮现象持续,1970年代、1980年代及1990年代初期歌手在高调舞台上复唱及举办演唱会,如亮相无线电视怀旧音乐节目《流行经典50年》等。
男团崛起
编辑自从2002年9人女子组合Cookies成军后,香港在2003年后一直未有出现过成员超过4人的组合出道。2018年,ViuTV选秀节目《全民造星》于2018年衍生出12人男子组合MIRROR,MIRROR在出道一个月后于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九展)举行首场演唱会,当中几位成员先后推出个人单曲单飞发展,比女子组合Cookies更成功。
2020年代: 数码年代
编辑2020年至2024年:版权风波平息
编辑踏入20年代,香港乐坛逐渐出现大量新型歌手,正式踏进全新数码时代。 在这期间的流行乐坛歌星,分别为林家谦、张天赋、周柏豪、张敬轩、江海迦、郑欣宜、卫兰、泳儿、C AllStar、MIRROR、Dear Jane等。流行金曲寥寥可数,只包括《呼吸有害》、《沟渠畅泳》、《隔离》、《一人之境》、《See You Next Time》、《记忆绵》。
- 《格林童话》令李克勤成为首位在1980年代出道而夺得五台冠军歌的歌手。
- 《呼吸有害》令莫文蔚成为首位在1990年代出道而夺得五台冠军歌的歌手。
- 《沟渠畅泳》令泳儿成为首位在2000年代出道而夺得五台冠军歌的歌手。
- 《集合吧!地球保卫队》令C AllStar成为首位在2010年代出道而夺得五台冠军歌的歌手。
- 《回忆半分钟》令云浩影成为首位在2020年代出道而夺得五台冠军歌的歌手。
唱作歌手开始成为颁奖典礼大嬴家,江海迦于903受重视,而林家谦较受ViuTV重视。
2020年无线剧集歌曲首夺叱咤乐坛至尊歌曲
编辑无线剧集歌曲即使有派台也难以于《903专业推介》上榜,即使全城热播的剧集歌曲如2005年《大长今》主题曲《希望》、2007年《溏心风暴》主题曲《讲不出声》也未能于《903专业推介》得到理想成绩,因此商业电台一直被批评打压剧集歌曲。由星梦娱乐推出的无线剧集歌曲亦完全无法登上《903专业推介》,但ViuTV剧集歌曲则可破例于《903专业推介》上榜。不过,2020年,莫文蔚主唱的无线剧集《飞虎之雷霆极战》主题曲《呼吸有害》不但成为《903专业推介》冠军歌(该周播放率最高歌曲) ,更夺得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至尊歌曲”大奖(该年播放率最高歌曲),为无线剧集歌曲创下纪录,惟有关歌曲并非由星梦娱乐推出,而是由Sony Music推出。
2021年容祖儿五台两周冠军歌有买榜造马之嫌
编辑2021年1月,容祖儿主唱的《东京人寿》在坊间的流行程度及口碑只属一般,但容祖儿凭《东京人寿》夺得五台两周冠军歌为人诟病,其派台歌曲成绩远胜历年所有年度歌曲,网民在ViuTV Facebook留言指结果有造马嫌疑[33],五台公信力于2020年代仍然偏低。
无线版权风波告一段落
编辑2019年10月27日起,ViuTV推出流行音乐节目《Chill Club》,类似无线的《劲歌金曲》与无线抗衡。
2021年1月24日ViuTV播出的音乐节目《Chill Club》中正式宣布将于2021年4月18日举办首届颁奖典礼《Chill Club 推介榜年度推介》与无线抗衡,并于2021年3月2日举行记者会公布赛制和入围名单。
2021年2月20日,刚重返无线并加入管理层的曾志伟有见乐坛仍然无法健康发展,于是邀请前无线非戏剧制作总监何丽全及前无线音乐总监邓智伟回巢重整综艺节目及星梦娱乐,终止何哲图时期星梦娱乐歌手垄断劲歌金曲颁奖典礼。
2021年2月24日,无线于电视城举行“音乐永续乐坛共享”记者招待会,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 有限公司主席陈志光先生、司库张国林先生、委员许佩斯女士、委员邝敏慧女士、委员朱浩棠先生、委员陈桂堂先生、总裁冯添枝先生、香港音像联盟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郑文超先生、Sony Music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陈国威先生、环球唱片大中华区(香港) 董事总经理黄剑涛先生、华纳唱片董事总经理Mr. Gordon Lee、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综艺、音乐制作及节目)曾志伟先生、何丽全先生、各大唱片公司、音乐品牌代表及歌手出席,正式重修无线与三大唱片公司的关系,长达12年的HKRIA版权风波终告一段落,多间唱片公司歌手可重新亮相无线节目[34],以及HKRIA歌手可以随时亮相无线节目。
2021年3月13日,HKRIA会员唱片公司如环球的江海迦及陈奕迅、寰亚的郑欣宜、华纳的薛凯琪成为首位于破冰后在无线《劲歌金榜》上榜的歌手,并全数登上冠军宝座,正式打破过往星梦及英皇垄断《劲歌金榜》的局面。
无线电视于2021年3月起允许星梦歌手亮相ViuTV节目甚至角逐ViuTV主办的Chill Club 推介榜年度推介之奖项,而ViuTV亦指欢迎无线派歌上榜,被媒体认为是“破格”之举,对乐坛发展亦有帮助[35][36]。
虽然无线及ViuTV均表示欢迎对家的歌手派台及争夺奖项,但至今无线旗下“星梦娱乐”及ViuTV旗下“大国文化”的合约歌手仍未有亮相另一电视台,亦没有互相派台。
2021年4月11日至7月18日,逢星期日晚上9:30至10:30,全新改革的无线《劲歌金曲》与ViuTV《Chill Club》同时段对撼,由于两节目均非现场直播,因此有机会出现同一时段于两间电视台出现同一位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曲的情况。然而,《劲歌金曲》却轻易取得平均收视约10至12点,《Chill Club》平均收视仅约2至3点,仅及《劲歌金曲》的两成。同年9月5日起,《劲歌金曲》的播放时段改为22:30-23:00(缩短至半小时),及后更大幅缩减至逢星期六及日晚上各播映十分钟,并且经常因节目调动或播映特备节目而暂停播映,导致该周“劲歌金榜”改于星期二凌晨03:15-04:15播出的《无间音乐》中公布。此外,于J2台逢星期六傍晚播映的《劲歌金曲一小时版》亦于2022年3月起停止制作。
曾是长寿音乐节目的《劲歌金曲》于2023年5月21日播放最后一集后正式结束。无线电视其后推出三个音乐节目《J Music》、《劲歌金榜》及《Music Break》作继承。[37]
女团崛起
编辑2021年4月,无线电视开播大型歌唱选秀节目《声梦传奇》,衍生四人女子组合After Class,其后在《新城劲爆颁奖礼2022》获得“劲爆新人”奖。
2021年11月,ViuTV开播《全民造星IV》[38] ,衍生八人女子组合COLLAR[39]。该选秀节目亦衍生另外两队自资组成的女子组合Lolly Talk和STRAYZ。三队女团在《2022年度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分别获得叱咤乐坛生力军组合金银铜奖。
其他女团还有TVB歌唱选秀节目《声梦JUNIOR》衍生的XiX及来自陈辉阳 x 女声合唱部份成员组成的Beanies。
粤语歌再次扬威金曲奖
编辑2023年,出道28年的金曲歌王陈奕迅继续推出粤语为主的实体唱片专辑《Chin Up!》。当中的粤语歌《人啊人》作词人周耀辉,更凭这首歌曲获得台湾《第34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是金曲奖史上首次有粤语歌入围及获得该奖项,为粤语流行乐坛创造历史纪录。[40]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早期香港粤语流行曲1950-1974》,黄志华著,三联书店,2000年,ISBN 962-04-1794-1
- 《粤语流行曲四十年》,黄志华著,三联书店,1990年,ISBN 962-04-0876-4
- DJ黄志淙访问,谈香港流行乐坛及新书《流声》(声音及视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音乐街文化发展协会
- 香港流行乐坛回顾-黄湛森博士港大论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乐坛25年的发展
- 粤语流行曲黑胶唱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寻回耳朵——香港粤语流行曲VERY简史(1950-20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注脚
编辑- ^ Ulrich Beck, Natan Sznaider, Rainer Winter (编). Global America?: The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Globalization.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3: 227. ISBN 978-0853239185.
- ^ 2.0 2.1 黄志华. 顧嘉煇老三與老大之誤. 信报. 2014-03-24.
- ^ China Briefing Media. [2004] (2004) Business Guide to 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Briefing Media Ltd. ISBN 988-98673-1-1
- ^ 《香港音乐发展概论》,朱瑞冰著,香港三联书店,1999年
- ^ 5.0 5.1 Wong, Jum Sum.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 (PDF) (PhD论文).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1-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粤曲歌坛话沧桑》,鲁金 著,香港三联书店,1994年,ISBN 962-04-1173-0
- ^ 黄霑. 電台流聲-粵語流行:三及底進行曲-延伸閱讀 – 黃湛森:粵語流行曲 (無障礙瀏覽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電台流聲-粵語流行:三及底進行曲-延伸閱讀 – 黃志華: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流行曲簡介 (無障礙瀏覽版本). www.hkmemory.org. [2023-11-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專題-- 專題 - 訪談錄 - 廣東流行歌研究者黃志華 從源頭講到MIRROR - 信報網站 hkej.com. 专题. [2023-11-26]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车淑梅主持,(2008年),《旧日的足迹》丽莎访问,2008-05-18。
- ^ {粵語老歌達人}黃志華 回到許冠傑鬼馬諧趣之前……誓要令雅歌重見天日 - 20230716 - CULTURE & LEISURE. 明报OL网. [2023-11-26] (中文(繁体)).
- ^ 「聲寶之夜」憶舊-黃志華-ChinaUnix博客. m.blog.chinaunix.net. [2023-11-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以《鐵塔凌雲》證主流說法該殺-黃志華-ChinaUnix博客. m.blog.chinaunix.net. [2023-11-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inghui LIAO. 香港流行文化與流行歌詞縱橫談. 考功集 (毕业论文选粹). 1996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黄志华. 《原創先鋒: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 三联书店(香港). 2014年9月1日. ISBN 9789620436598.
- ^ 朱耀伟. 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 三联书店(香港). 2009-09-01. ISBN 9789620428807.
- ^ 我们都是这样唱大的:第一集:许冠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MN1Se-B7w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黄志华:《粤语流行曲四十年》(香港:三联书店,1990),页8-11、30-34。
- ^ 改编自日本演歌《北国之春》,薰妮主唱
- ^ TIME Magazine Cover: The Divas of Pop - Oct. 14, 1996. TIME.com. [2020-08-14] (美国英语).
- ^ Arts and Media/Pop Stars/Canto-Pop Female.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23).
- ^ 王菲台北个唱华丽落幕 蔡依林阮经天力挺偶像_影音娱乐_新浪网. ent.sina.com.cn. [2020-08-14].
- ^ 孙燕姿表白王菲 孙燕姿还一度被形容为王菲的接班人_音乐_央视网(cctv.com). music.cctv.com. [2020-08-14].
- ^ 王力宏视频表白偶像王菲.
- ^ 许茹芸微博表白王菲.
- ^ 李健翻唱《矜持》并称王菲为“偶像”.
- ^ Garden of Dreams: Madison Square Garden 125 Years (Hardcover) Stewart, Tabori and Chang; Not Indicated edition (November 1, 2004)
- ^ 纽约时报:《充满甜美而柔情的粤语流行音乐之王》 发表于1995年10月10日《纽约时报》撰文:NEIL STRAUSS
- ^ 樱桃小丸子-问题天天都多(粤语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轻视频
- ^ 麗莎與鄭錦昌演唱會(加開兩場). 香港政府一站通. [2008-05-18].[永久失效链接]
- ^ 新裸照驚見二線女藝人. 星岛日报. 2008年2月27日 [2008-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1).
- ^ 【邊個斷捨離?】新城獎座被棄橋底 當年得獎者爭住否認. 明报.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 ^ 樂壇核數師|容祖兒《東京人壽》五台奪雙周冠軍 反遭網民鬧爆?. 香港01. [2021-02-23].
- ^ 曾志伟入主无线即与四大唱片公司破冰 全部高层云集开记者会
- ^ 无线王君馨入围争ViuTV女歌手奖 Viu金广诚“开绿灯” 欢迎星梦派歌上榜
- ^ 无线“破格”御准旗下歌手上ViuTV
- ^ 【J Music】炎明熹晒畫功表達任主持心情 Yumi快閃銅鑼灣街頭騷舞功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娛樂. topick.hket.com.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叶萍. 《全民造星IV》开始!96位参赛者展命运之旅. 新唐人电视台. 2021-11-02 [2021-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女版MIRROR」COLLAR正式出道 首唱《Call My Name!》. 明报. 2022-01-12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林迅景. 金曲獎|陳奕迅《人啊人》成首奪獎廣東歌 周耀輝代表:痴線㗎. 香港01. 2023-07-01 [2024-04-19]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相关书目
编辑- 《粤语歌曲解读:蜕变中的香港声音》余少华著
- 《香港音乐史论:粤语流行曲.严肃音乐.粤剧》刘靖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