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派駐各地的軍事機關,行營主任代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使職權。1938年12月4日,國民政府頒布《軍委會委員長行營組織大綱》。1946年8月中華民國國防部取代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紛紛改稱「國民政府主席行轅」。

歷史

編輯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爆發。1月29日,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政治會議,決議重設軍事委員會,設委員7人至9人。[1]1932年3月1日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定恢復軍事委員會,「其目的在捍禦外侮、整理軍事;俟抗日軍事終了,即撤銷之」[2],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國防綏靖之統率事宜」。1932年3月8日,蔣介石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陳銘樞李烈鈞陳濟棠汪精衛朱培德何應欽唐生智陳紹寬陳調元等出任委員。[1]《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規定軍事委員會直隸國民政府,爲全國最高軍事機關,其職掌包括統率、軍費、軍隊編遣之最高決定及少將以上將官任免之權利,所有決議須經出席委員三分之二通過方為有效;並規定,如多數委員不在軍委會所在地時,主席與委員一人有決定處置之權[3]:65

各地行營

編輯

南昌行營

編輯

1933年5月2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宣告成立,成為發動對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圍剿」的總指揮機構。1933年5月30日,蔣介石發表《咨行南昌行營成立暨啟用關防日期由》:「本委員長在贛督剿匪共,設南昌行營,以為統一軍事機關,業已正式成立。」下設三部四廳和十二處,以及「南昌行營剿匪軍別動總隊」和「南昌行營臨時感化院九江分院」[4]。1935年2月16日撤銷。

重慶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1935年11月1日,以入川參謀團為基礎籌建。行營主任顧祝同,參謀長賀國光、秘書長楊永泰。由於顧祝同兼任貴州省主席,重慶行營實際由賀、楊負責。轄川、康、黔、藏等省,「統一指揮西南各省剿共軍事及地方綏靖事宜」。1937年3月,顧祝同改任西安行營主任,副主任賀國光代理重慶行營主任。1938年8月,張群任重慶行營主任;賀國光任副主任兼參謀長。1938年11月重慶行營改為成都行轅,賀國光任行轅主任。[5]1940年11月張群接任行轅主任。1946年4月成都行轅改為重慶行營,主任何應欽未到任,張群代行主任職權,參謀長蕭毅肅、副參謀長余中英、秘書長劉壽朋。1946年6月重慶行營改稱重慶行轅,張群代理主任。1947年春,張群調任行政院長,朱紹良接任主任。1948年5月,重慶行轅改稱重慶綏靖公署。1949年初,張群回重慶接替朱紹良任綏署主任。1949年5月1日,重慶綏靖公署改組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張群為長官。1949年12月張群辭職,顧祝同接任長官,副長官兼參謀長胡宗南代行長官職權。1950年3月底西昌被中共攻佔而結束。

成都行轅

編輯

1938年11月中央改組四川省政府,調主席王讃緒率軍出川抗戰,蔣介石兼任省主席,以賀國光為省府委員兼秘書長代行川政;重慶行營改為成都行轅,賀國光任行轅主任,政工處主任鄧文儀。1939年成都發生新南門搶米事件,槍斃了《時事新刊》記者朱亞凡,同時封閉了《時事新刊》。 1940年11月,張群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兼成都行轅主任。政治部主任張元良。1946年,成都行轅撤銷,重慶行轅成立

廣州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廣州行營:1936年9月26日兩廣事變平息,設立廣州行營,何應欽為行營主任,林蔚為參謀長。1936年11月主任陳誠兼,參謀長錢大鈞/俞星槎。1938年1月撤銷,改組為第四戰區。第二方面軍司令部於1946年春改稱廣州行營,方面軍司令官張發奎改任行營主任。1946年夏改稱廣州行轅。

西安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根據民國26年(1937年)1月5日行政院會議通過的《陝甘善後整理辦法》,撤銷西北剿匪總司令部,1937年1月5日於潼關組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討逆軍」西路集團軍總司令顧祝同為西安行營主任,指揮第二、三、四、五集團軍,對西安方面施加軍事壓力。負責西安事變善後,統籌西北剿共軍事政治指揮。2月7日,中央軍宋希濂師等部進駐西安及隴海鐵路沿線各要點。1937年2月9日,顧祝同自潼關到西安就職,在南院(前「西北剿總」址)設立行營辦事機構(後增委何柱國為行營副主任)。行營參謀長為趙啟祿,以下初設軍事、軍需、電訊、機要等科室,並重建政訓處。顧祝同執行蔣介石的密電指令,分化並逼迫東北軍迅速離陝,又促使楊虎城辭職出國,並開始就國共合作抗日問題同中共代表周恩來等進行談判。1937年2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一字第3125號訓令」頒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組織大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統籌陝甘寧青四省國防之設施,及整飭指揮各部隊肅清匪患,並處理善後與指導民眾組織訓練起見,特設西安行營主持辦理」。[6]行營副主任為東北軍的何柱國、委員長侍從室的賀耀祖;行營參謀長趙啟騄。1937年9月,原福州綏靖公署主任、陸軍上將蔣鼎文接任西安行營主任(1937年11月17日正式任命),後西安行營機關遷駐新城內。行營參謀長改為李家鼎。總參議張炯,下設辦公廳(轄秘書、人事、機要、情報4個科)、第一廳(主管軍事,轄4個業務組)、第二廳(主管政治黨務,廳內設制同前者)、總務處、交通處、政訓處、設計委員會,並代管軍政部駐陝軍需局等單位。其中,第二廳中將廳長為谷正鼎,少將副廳長顧希平,劉英士、李貽燕等分任4個業務組的少將組長。政訓處少將處長為任覺五。1937年秋,蔣鼎文領導西安黨政軍憲警特等單位頭目秘密成立西安行營「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作為推進西北防共限共活動的最高領導、決策和協調機構。民國27年(1938年)6月,孫蔚如被排擠出西安,蔣鼎文以西安行營主任身分兼任陝西省政府主席等職。1938年11月28日蔣介石在湖南衡山召開長江以南各戰區師以上軍官參加的軍事會議,宣布調整全國戰區,其中包括取消西安行營,在西北另設天水行營。1939年1月以西安行營為基礎成立第十戰區[7]

保定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保定行營錢大鈞1933年調任保定行營主任兼保定編練處主任,指揮五個軍。1936年上半年根據《何梅協定》,何成濬 保定行營南撤。盧溝橋事變後,為處理和指揮華北戰事,設石家莊行營,行營主任徐永昌,參謀長林蔚。1937年8月14日石家莊行營改為保定行營,並改設軍事委員會石家莊辦事處。主任徐永昌,參謀長林蔚,副參謀長錢卓倫,督導河北境內的第一戰區第六戰區抗戰。蔣介石任命張蔭梧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保定行營民訓處處長。

天水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天水行營:1938年11月28日在西安五嶽廟門成立,但仍駐西安,意圖是西安若守不住,就退駐甘肅天水。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任行營主任, 參謀長晏勛甫,政治部主任谷正鼎。下設參謀、副官、軍務、交通、軍事情報、後勤、秘書等處及調查、機要等科室,配屬有軍政部的一個特務團擔任警衛。此外,還設有行營政治部(駐後宰門4號),主任谷正鼎,副主任顧希平、王友直等人分任其4個業務組的少將組長。統一指揮江北戰場之第一戰區平漢路及豫北)、第二戰區(山西)、第五戰區(湖北安徽)、第八戰區(內蒙寧夏甘肅)、第十戰區(陝西、豫西)、冀察戰區(敵後)、豫魯戰區(敵後)、晉陝綏寧戰區(陝北榆林與伊克昭盟)共13個省。1939年2月1日天水行營正式組建完成開始運作。1939年3月7日,日機轟炸西安,程潛在五嶽廟門城牆下的行營防空洞遭炸受傷,遂離職養病。[8]行營機關遷駐於東廳門原西安高中址,一度由參謀長晏勛甫暫時代理行營日常事務。1940年4月天水行營撤銷。[9]民國29年(1940年)5月2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正式成立(駐西安東廳門天水行營址)。辦公廳上將主任徐永昌時為軍委會軍令部部長,未到職,由第一副主任、陸軍中將熊斌(原為軍令部常務次長)代理主任職務,第二副主任為陸軍中將谷正鼎。西安辦公廳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北戰場的派駐機構,但職權比委員長行營大為縮小,只是以長江以北各戰區為聯繫對象,負責溝通上下、匯集情報、指導後勤等具體業務,並不指揮軍隊及其作戰活動。辦公廳下設:第一處(總務)、第二處(軍事情報,業務由軍令部之第二廳兼管)、第三處(後勤)、第四處(特務情報,仍設在後宰門)。按照蔣介石的指令,熊斌專管軍事,主管第一、二、三處業務;谷正鼎專管黨特,主管第四處業務。辦公廳還委派辜達岸等人為高級參謀,另設參議若干(無定額,用以安置來自淪陷區的高級官員)。包括專用電台和衛隊營,全廳官兵共約500人。民國30年(1941年)7月,據蔣介石手令,熊斌與蔣鼎文相互對調行政職務,蔣鼎文改任西安辦公廳代主任,旋又與衛立煌對調軍職,改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冀察戰區總司令常駐洛陽。而衛未及就任,調往重慶閒居,後到中國遠征軍任職。民國31年(1942年)3月,蔣介石又指派第八戰區司令長官、陸軍上將朱紹良兼任西安辦公廳主任(常駐蘭州),由第八戰區中將副司令長官胡宗南兼任西安辦公廳代主任,主持日常廳務。民國33年(1944年)2月,蔣介石下令裁撤軍委會西安辦公廳。

桂林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桂林行營:1938年12月3日籌建。行營主任白崇禧, 副主任兼參謀長林蔚,政治部主任梁寒操,副參謀長俞星槎,參謀處長吳石。名義上統轄南戰場的軍事指揮。下轄第三戰區(蘇浙皖閩贛)、第四戰區(廣東廣西)、第九戰區(湘贛)。崑崙關戰役後,「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督戰不力,應予降級」[10],由一級上將降為二級上將。1940年5月15日桂林行營撤銷,白崇禧調回重慶任參謀次長。改設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

西昌行轅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昌行轅:1939年2月設立,張篤倫為行轅主任。「輔導西康省政」。[11]1946年3月撤銷。改設西昌警備司令部。

昆明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營:1939年日軍進占越南,封鎖滇越國界。1939年12月21日設立昆明行營。主任龍雲,副主任吳鼎昌(貴州省政府主席)。1945年10月2日,杜聿明的第5軍發動昆明事變,逮捕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兼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撤銷昆明行營。

漢中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漢中行營,1945年2月11日設立,[12]行營主任李宗仁,下轄第一戰區(陝西、豫西)、第五戰區(豫南鄂北)、第十戰區(大別山),「只是各戰區對中央的報告亦送一份副本給漢中行營罷了。」「至於地方上的行政和黨務工作,更是鞭長莫及。」參謀長王鴻韶以次的文武官員,均為李宗仁在第五戰區的原班人馬。李宗仁之所以甘願放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實職,是作為交換條件保住當時桂系唯一的省份地盤: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品仙

抗戰勝利後漢中行營改為北平行營,漢中行營於1945年10月26日正式撤銷。[13]

贛州行轅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贛州行轅 1945年1月30日設立。行轅主任顧祝同。後為東南行轅。東南軍政長官公署

武昌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昌行營,1935年3月2日豫鄂皖剿匪總司令部改組為武昌行營。行營主任張學良,參謀長錢大鈞,秘書長楊永泰。主要工作為:剿匪、禁煙和推行新生活運動。1935年10月20日,張學良調去西安,行營撤銷,改組為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蔣介石兼,副總司令張學良代行總司令職權,主持陝甘寧青晉諸省軍隊的剿共。[14]1935年10月10日設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宜昌行轅,參謀長陳誠代行職權,指揮清剿湘鄂川黔邊區紅軍。1936年1月宜昌行轅奉令與陸軍整理處合併,改稱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轅,不冠地名,移駐武昌。[15]1936年12月改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漢行營,行營主任何成,副主任陳誠。職責是主管湖北、湖南兩省修建國防工事,指揮與整理轄區內駐軍,組織訓練民眾等。1938年6月24日裁撤。[14]1946年3月1日第六戰區改組為武漢行營,駐武漢,主任程潛,副主任孫蔚如王瓚緒唐式遵,參謀長郭懺(後劉膺古),副參謀長王天鳴,主任蕭贊育。下轄湘鄂贛三省與豫南、皖西。1946年10月改為武漢行轅。1948年3月武漢行轅改為武漢綏靖公署,6月合併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九江指揮所升格為華中剿總。1949年4月之後改組為華中軍政長官公署

北平行營

編輯

1945年9月1日,正值國共重慶談判,華北地區爭議激烈之時,為團結李宗仁以共同對付中共,蔣介石正式公開發表組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營」。原漢中行營機構改為北平行營:

1945年10月26日,李宗仁乘專機抵達北平上任。

1946年9月1日改為「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1948年5月北平行轅裁撤,其職權改為華北剿匪總司令部(華北剿總)。 [16]

西北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北行營第八戰區1946年3月改為西北行營,張治中為主任。1946年10月改為西北行轅。1948年後改為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駐地蘭州。長官張治中、胡宗南,後又改為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1949年春天更換主任為馬步芳

東北行營

編輯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1945年8月3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聯席會議決定設立東北行營。中央設計局東北復員設計委員會主任熊式輝出任行營主任,駐長春,負責從蘇聯紅軍手裡接收東北事宜。實際上熊式輝並不負責軍事指揮,而是由1945年10月8日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負責作戰指揮,保安司令長官關麟征;10月26日杜聿明接任保安司令長官。1946年8月22日東北行營改稱東北行轅。1947年8月陳誠接任行轅主任,下轄九省二市;8月22日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併入行轅。1948年1月17日,衛立煌任行轅副主任代理主任。1948年6月2日東北行轅撤銷,行轅政務委員會按改稱東北剿匪總司令部政務委員會。[17]

其他行營

編輯

北洋行營

編輯

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開辦的「北洋行營將弁學堂」,1912年改組為保定軍校[18]1870年,李鴻章淮軍在天津的修械廠遷往海光寺西局原址,改稱「北洋行營製造局」,專門製造各種新型炮彈槍彈。[19]在天津設北洋行營營務處。

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洛陽行營與西北行營

編輯

民國19年(1930年)10月,楊虎城率第十七路軍攻入關中從劉郁芬西北軍手中占領西安後,蔣介石即命南京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洛陽行營主任顧祝同率中央軍黃杰師、陳繼承師等緊隨其後跟進,移駐潼關至華陰、華縣一線。1930年11月中原大戰結束後,11月13日顧祝同在潼關將洛陽行營改名為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西北行營(陝省稱之為潼關行營),負責指揮協調西北陝、甘、寧、青諸省軍事,楊虎城為西北行營副主任。1931年7月楊虎城代理西北行營主任職務。1931年秋,西北行營遷至西安「新城」內辦公。楊僅設立行營辦公廳、參謀處、副官處和機要科,負責處理行營的日常事務。其他軍事業務,由十七路軍總指揮部有關處科兼辦。1932年1月2日西北行營改組為西安綏靖公署,楊虎城為西安綏署主任兼第十七路軍總指揮。[7]

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北平行營

編輯

1928年6月設立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北平行營。主任何成濬/吳忠信。召開善後裁軍會議;「立唐倒白」,使唐生智重新控制被新桂系吞併的軍隊。1930年3月15日,駐河北等地的原第二、第三、第四集團軍50多名將領在北平集會,公推閻錫山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李宗仁為副總司令,宣布共同反蔣。中原大戰拉開序幕。3月18目,北平警備部奉閻錫山命令,勒令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辦的《華北日報》停辦,查封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北平分社,驅逐該社辦事人員;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北平行營被晉軍繳械,行營被接收。

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徐州行營

編輯

1930年4月設立,主任賀耀祖。中原大戰對付津浦線上的晉軍。1930年9月撤銷。

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武漢行營

編輯

1929年冬設立,主任何應欽,指揮顧祝同、蔣鼎文、夏斗寅3個軍和楊虎城1個師與護黨救國軍第四路軍總司令唐生智。1929年12月撤銷。

1930年4月再次設立,主任何應欽,指揮何鍵、朱紹良、陳濟棠、魯滌平4路軍及夏斗寅、錢大鈞幾個師,堵截桂軍入湘。1930年底撤銷。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劉壽林、萬仁元、王玉文、孔慶泰編,《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第438頁
  2. ^ 《關於軍事委員會案》(1932年3月5日中國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刊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下冊,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第155頁
  3. ^ 劉臺平. 《八年抗戰中的國共真相》. 台北: 風雲時代出版社. 2015. 
  4. ^ 王才友:《抗戰前國民黨政治犯感化政策的分析:以南昌行營臨時感化院為個案》,發表於《政大史粹》(台灣)第19期,2010年12月
  5. ^ 蒋介石“重庆行营”的历史沿革,《团结报》,2015-10-19 . [2017-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3). 
  6. ^ 王建明; 劉玉川; 劉衛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全宗有关“西安事变”部分文电介绍与浅析. 陝西檔案. 2006, (05): 8–10 [2022-04-19]. ISSN 1003-72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7. ^ 7.0 7.1 民国时期驻西安军事机构. [2017-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2). 
  8. ^ 日軍轟炸天水行營,西安政府網[失效連結]
  9. ^ 陳長河. 国民党军委会天水行营组织概述. 軍事歷史研究. 1996, (03): 89–93 [2022-04-19]. ISSN 1009-34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10. ^ 蒋中正:《通电公布处罚桂南作战不力将领》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七日於桂林. [2017-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11. ^ 蒋介石赵乐群:西昌行辕概略. [2017-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3). 
  12. ^ 汉中抗战----1945,汉中档案信息网. [2017-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13. ^ 李宗仁口述 ,唐德剛撰寫 .《李宗仁回憶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2-1
  14. ^ 14.0 14.1 《武漢市志 軍事志》第65頁
  15. ^ 《國民革命軍沿革實錄》第二編 整軍建軍(1931年1月一1937年7月)第一章 「圍剿」紅軍時期的軍隊(1931年1月一1934年10月) 第二節 各行營、各綏靖公署
  16. ^ 唐真如:李宗仁在北平行辕. [2017-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8). 
  17. ^ 陳方南,陳學知. 从东北行营到东北剿总. 社會科學戰線. 2003, (01): 271–272 [2022-04-19]. ISSN 0257-02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18. ^ 保定军校前身:袁世凯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凤凰网,历史频道. [2017-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19. ^ 【老照片】北洋機器局,李鴻章治下的「洋軍火總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