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軍專責綜合培育軍事人才的大學

國防大學中華民國國軍專責綜合培育軍事人才的大學,成立於2000年,由國際與國防事務學院、戰爭學院(原三軍大學)、陸軍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理工學院管理學院政治作戰學院等8所軍事院校及學院整合而成。校本部位於臺灣桃園市八德區

國防大學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國防大學校徽
校訓親愛精誠
校風:實(誠實、結實、踏實)
創辦時間1906年( 大清光緒三十二年)成立陸軍軍官學堂
1912年改制陸軍大學
1969年整併為三軍大學
2000年成立國防大學
校慶日5月8日
學校代碼M009
學校類型國立軍事院校
校長 劉志斌 海軍二級上將
副校長 葉國輝 陸軍中將
教務長 李成中 陸軍少將
校址 中華民國
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1000號(校本部/率真校區)
桃園市大溪區石園路75號(中正嶺校區)
臺北市北投區(復興崗校區)
總面積率真校區31公頃
中正嶺校區64.3公頃
復興崗校區40.142589公頃
隸屬中華民國國防部
網站www.ndu.edu.tw
位置
地圖

歷史

編輯
 
國防大學校本部北側門
 
原國防管理學院大門
 
三軍大學校旗(1968年-2000年)
 
國防大學校旗(2000年-至今)

國防大學歷史

編輯
  • 2000年5月8日,三軍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國防醫學院整合成立國防大學,校本部設於桃園縣龍潭鄉中興路56號。
  • 2004年7月,國防大學成立戰略研究中心(國防智庫)。
  • 2006年1月1日,原隸屬國防大學的國防醫學院,再分出為獨立學院,由國防部軍醫局督導;並裁撤戰略研究中心。9月1日,奉國防部「北部地區校院調併」案,將「政治作戰學校」編入國防大學更名政治作戰學院;同時將原國防大學軍事學院、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整編為戰爭學院、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海軍指揮參謀學院、空軍指揮參謀學院、理工學院、管理學院。
  • 2013年1月1日,原隸屬參謀本部的國防部國防語文中心,配合國軍精粹案組織整編而改隸屬國防大學,更名為「國防大學語文中心」,並遷回政治作戰學院。

國防大學各學院沿革

編輯

戰爭學院

編輯

戰爭學院院長,由國防大學中將副校長兼任。

陸軍指揮參謀學院

編輯
  • 1906年,清帝國成立「北洋軍官學堂」(又稱陸軍行營軍官學堂),為軍事深造教育之始。
  • 1908年學校收歸軍咨府,改稱為軍咨府軍官學堂。
  • 1910年7月改稱「陸軍預備大學堂」。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陸軍預備大學堂由保定遷北京,改隸參謀本部。
  • 1913年10月「陸軍預備大學堂」改稱「陸軍大學校」。學校領導由總辦改稱為校長,總教官負責制為教育長負責制。
  • 1931年10月學校由北平遷往南京
  •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遷往湖南省長沙市
  • 1938年,再遷貴州遵義。
  • 1941年,再遷重慶市。
  • 1946年,抗戰勝利,本校遷回南京市
  • 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遷往廣東省廣州市。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於臺灣新竹成立「陸軍參謀學校委員會」,準備復校事宜。
  • 1951年12月1日,復校名稱「陸軍參謀學校」。
  • 1952年1月1日,改名「陸軍指揮參謀學校」。
  • 1959年9月,升格為「陸軍指揮參謀大學」。
  • 1969年12月1日,整併於「三軍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
  • 2000年5月8日,成立國防大學並調整組織架構,調整為「國防大學軍事學院陸軍指揮參謀學部」。
  • 2006年9月1日,復編為「國防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

現任院長為陸軍少將王修治。

海軍指揮參謀學院

編輯
  • 1951年1月1日,於高雄左營成立「海軍參謀班」。
  • 1952年3月1日,擴編為「海軍指揮參謀學院」。
  • 1959年9月,升格為「海軍指揮參謀大學」。
  • 1967年12月,遷校至臺北大直,同時併編「海軍陸戰隊學校指揮參謀班」成立「三軍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
  • 2000年5月8日,成立國防大學並調整組織架構,調整降格為「國防大學軍事學院」下的「海軍學部」。
  • 2006年9月1日,復編為「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

現任院長海軍少將張世行。

空軍指揮參謀學院

編輯
  • 1940年12月1日,於成都成立「空軍參謀學校」。
  • 1946年8月,遷校至南京市
  • 1949年12月,於臺灣屏東東港復校。[2]
  • 1952年1月1日,改制「空軍指揮參謀學校」。
  • 1959年9月1日,升格為「空軍指揮參謀大學」。
  • 1967年10月20日,遷校於臺灣臺北大直,並改名為「三軍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
  • 2000年5月8日,成立國防大學並調整組織架構,調整為「國防大學軍事學院」下的「空軍指揮參謀學部」。
  • 2006年9月1日,復編為「國防大學空軍指揮參謀學院」。

現任院長為空軍少將黃盈捷。

  • 1917年,成立「漢陽兵工專門學校」。
  • 1926年,改名為「國民政府兵工專門學校」。
  • 1928年,軍政部成立,改名為「軍政部漢陽兵工專門學校」。
  • 1939年,改制為「軍政部兵工學校」。
  • 抗戰勝利後,成立造兵、應化、車輛三系,將原軍用文人身分正式成立軍制「兵工」官科,稱為「兵工工程學院」,並將兵工勤務班及化學兵專修班,納編統由「兵工學校」管理。
  • 1962年,校院分制為「陸軍理工學院」、「兵工學校」(今「陸軍後勤學校」)。
  • 1966年,「陸軍理工學院」改名為「中正理工學院」。
  • 1968年,納編「海軍工程學院」及「聯勤測量學校」;12月遷入臺灣省桃園縣(今桃園市大溪區)員樹林現址。初設大學部,後為國防需求,乃先後增設研究部博、碩士班及專科部。
  • 2000年,併入國防大學,更名為「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
  • 2006年11月,配合軍事院校整併案,更名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所屬校區改名為中正嶺校區。

現任院長為海軍少將崔怡楓。中正理工學院測繪工程系82年班,軍事工程碩士,臺師大地球科學博士。

管理學院

編輯
  • 1912年3月20日,由時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以命令創立軍需學校
  • 1982年12月1日,由「國防財經學院」(原軍需學校)與「國防管理學校」合併為「國防管理學院」。
  • 1989年7月1日,納入原「政戰學校法律系所」。
  • 1995年7月1日,納入三軍大學國防管理班。
  • 2000年5月,併入國防大學,更名為「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
  • 2006年8月1日,校址由臺北縣中和市(今新北市中和區積穗(民安街、民享街,區分為數個公家單位運用)遷至臺北市北投區復興崗。11月,配合軍事院校整併案,再次更名為「國防大學管理學院」。

現任院長為陸軍少將林振裕,中正理工學院化學系81年班、應用化學碩士93年班、化學博士100年班。

國防財經學院

編輯
  • 1911年3月20日,於南京創立「軍需學校」。
  • 1947年9月1日,於上海改分為「聯勤經理學校」及「聯勤財務學校」兩校。
  • 1951年4月1日,兩校在臺北市松山區(今臺北市松山區[3])合併成立「軍需訓練學校」。
  • 1954年6月,再改名為「聯勤財務學校」校址於景美,「陸軍經理學校」校址於積穗
  • 1969年2月,改制為「陸軍財務經理學校」,校址於景美及積穗。
  • 1971年8月景美校區遷入積穗校區。
  • 1980年11月,再改為「國防財經學院」。
  • 1982年12月,由國防財經學院及國防管理學校合併成立國防管理學院

國防管理學校

編輯
  • 1937年9月,於南京創立「副官學校」。
  • 1959年1月1日,由副官學校、國防部動員幹部訓練班、空軍人事訓練班合併成立「行政學校」。
  • 1967年7月,由行政學校與陸軍補給管理學校合併成立「國防管理學校」(原址為今國立故宮博物院藝文園區)。
  • 1982年12月,由國防財經學院及國防管理學校合併成立國防管理學院
  • 1950年初,設立「政治幹部訓練班」及分班。
  • 1951年7月1日,成立「政工幹部學校」,初選校地在臺灣省臺北縣淡水鎮(今新北淡水沙崙成功閣。8月遷校至北投競馬場(國防部幹部訓練班舊址);蔣經國將新校址地名命名為復興崗
  • 1970年10月31日,校名改為「政治作戰學校」。
  • 2006年9月1日,併入國防大學,更名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現任院長為陸軍少將謝勇維。政戰39期外文系/82年班

歷任校長

編輯

陸軍大學時期

編輯

三軍大學時期

編輯
歷任 任期時間 圖片 姓名 軍種軍階  備註
第一任 1959年8月-1964年8月 皮宗敢
(1912–1984)
陸軍中將
第二任 1964年8月-1968年8月15日
第三任 1968年8月16日-1969年12月1日   余伯泉
(1910–1982)
陸軍二級上將
第四任 1975年8月16日-1980年4月6日   蔣緯國
(1916–1997)
陸軍二級上將 蔣介石之養子、蔣經國之弟
第五任 1980年4月7日-1983年12月31日   王多年
(1913–2004)
陸軍二級上將
第六任 1984年1月1日-1987年4月30日   言百謙
(1922–2009)
陸軍二級上將
第七任 1987年5月1日-1989年12月4日   羅本立
(1927–2018)
陸軍二級上將 1996年台海危機時任一級上將參謀總長
第八任 1989年12月5日-1992年4月30日   汪多志
(1928–)
陸軍二級上將
第九任 1992年5月1日-1994年4月30日   葉昌桐
(1929–)
海軍二級上將
第十任 1994年5月1日-1996年6月30日   程邦治
(1930–)
陸軍二級上將
第十一任 1996年7月1日-1999年1月31日   李楨林
(1933–)
陸軍二級上將 1996年台海危機時任陸軍總司令
第十二任 1999年2月1日-2002年1月31日   夏瀛洲
(1939–)
空軍二級上將 2000年5月8日整併命名為國防大學

國防大學時期

編輯
歷任 任期時間 圖片 姓名 軍種軍階  備註
第一任 1999年2月1日-2002年1月31日   夏瀛洲 空軍二級上將 2000年5月8日整併命名為國防大學
第二任 2002年2月1日-2003年8月31日   陳鎮湘
(1942–)
陸軍二級上將 後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第三任 2003年9月1日-2005年5月31日   謝建東
(1945–)
陸軍二級上將
第四任 2005年6月1日-2006年2月15日   費鴻波
(1944–)
海軍二級上將
第五任 2006年2月16日-2008年10月31日   曾金陵
(1947–)
陸軍二級上將
第六任 2008年11月1日-2011年5月15日   金乃傑
(1949–)
空軍二級上將
第七任 2011年5月16日-2012年8月31日   陳永康
(1951–)
海軍二級上將
第八任 2012年9月1日-2014年7月31日   邱國正
(1953–)
陸軍二級上將 後任國防部副部長、陸軍司令參謀總長退輔會主委
曾任國安局長、國防部長
第九任 2014年8月1日-2015年10月31日   鄭德美
(1955–)
陸軍二級上將 後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
第十任 2015年11月1日-2019年3月31日   吳萬教
(1958–)
空軍二級上將 首位臺灣本省籍校長
後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第十一任 2019年4月1日-2021年6月30日   王信龍
(1960–)
陸軍二級上將 調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
第十二任 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5日   張哲平
(1958–)
空軍二級上將 後任總統府上將戰略顧問
第十三任 2022年6月16日-   劉志斌
(1962–)
海軍二級上將 原任海軍司令

歷任副校長

編輯

陸軍大學時期

編輯

三軍大學時期

編輯

國防大學時期

編輯
歷任 任期時間 圖片 姓名 軍種軍階  備註
第一任 1999年2月1日-2003年9月30日   張鑄勳 陸軍中將 2000年5月8日整併命名為國防大學
第二任 2003年10月1日-2006年4月30日   賴宗男 陸軍中將
第三任 2006年5月1日-2006年10月31日   劉鴻鳴 陸軍中將
第四任 2006年11月1日-2008年2月29日   陸小榮 陸軍中將
第五任 2008年3月1日-2009年5月15日   李翔宙 陸軍二級上將 第一位晉升二級上將的副校長
歷任副參謀總長陸軍司令國防部副部長
退役後轉任國安局長、行政院退輔會主委等職
第六任 2009年9月1日-2011年1月31日   王春江 陸軍中將 同前兩任副校長李翔宙陸小榮三人都是陸軍官校43期畢業
創下第一次有同一個期別一口氣出現三位副校長的紀錄
第七任 2011年2月1日-2013年6月30日   傅永茂 陸軍中將 首位臺灣本省籍副校長
後任柯文哲市府下的臺北市政府兵役局局長
第八任 2012年7月1日-2013年8月31日   王興尉 陸軍中將 後任行政院退輔會欣欣客運董事長
第九任 2013年10月16日-2014年2月14日   何安繼 陸軍中將 後任行政院退輔會欣中瓦斯總經理
第十任 2014年4月1日 - 2014年7月31日   周美伍 海軍中將 首位非陸軍出身、首位海軍出身的副校長
後任國安局駐美國特派員、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署長
第十一任 2014年9月1日-2015年6月15日   馬自勇 空軍中將 首位空軍出身的副校長
第十二任 2015年6月16日-2015年11月16日   丁忠武 空軍中將
第十三任 2016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   丘樹華 海軍中將
第十四任 2019年6月1日-2020年2月16日   唐華 海軍二級上將 參謀本部中將副參謀總長 現任海軍司令
第十五任 2020年2月17日-2021年4月   黃佑民 海軍中將 黑鷹失事事件生還者 現任常務次長
第十六任 2021年4月-2024年8月31日   張捷 陸軍中將
第十七任 2024年9月1日-現任   葉國輝 陸軍中將 原任教準部指揮官

校區

編輯
名稱 地點 校址 校內單位 備註
率真校區
(校本部)
桃園市八德區更寮腳 興豐路1000號 戰爭學院、陸軍指參學院、海軍指參學院、空軍指參學院
中正嶺校區 桃園市大溪區員樹林 石園路75號 理工學院
復興崗校區 臺北市北投區復興崗 中央北路二段70號 政戰學院、管理學院

象徵

編輯

校徽

編輯
徽章特徵 意涵
青天白日國徽 象徵軍人效忠國家,保衛國家疆域之意涵。
嘉禾 代表中華民族以農立國,生生不息,源遠流長及不忘本之意。
太極圖 代表中國道統思想「互助永生」,內涵燮理,剛柔並濟;陰陽魚中黑白點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能兼容並蓄不同意見。
三環聯結 代表三民主義及三軍聯合作戰。
五飄帶 代表軍人武德-智、信、仁、勇、嚴及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

資料來源:國防大學《學員生手冊》

校歌

編輯

國防大學校歌   作者 楊濤

組織

編輯

校本部[4]

編輯
  • 校長(1人,二級上將
    • 副校長(1人,中將
    • 學院院長(7人,少將
    • 教育長(1人,陸軍少將)
    • 政戰主任(1人,政戰少將)
    • 學院副院長(6人,上校)
    • 所長(1人,上校)
    • 主任(1人,上校)
      • 主任(9人,上校
      • 副主任(2人,上校)
      • 參謀主任(1人,上校)
      • 學院政戰主任(3人,上校
      • 副教育長(1人,上校)
      • 處長(11人,上校)
      • 總教官(4人,上校)
      • 主任教官(22人,上校)
      • 副主任教官(4人,上校)
      • 指揮官(3人,上校)
      • 隊長(4人,中校至上校)
      • 科長(6人,上校)
      • 組長(4人,上校)
      • 大隊長(4人,中校)
      • 副處長(6人,中校)
      • 中隊長(22人,少校至中校)
      • 教師(113人,校官)
      • 教官(219人,上尉至上校)
      • 參謀(280人,尉官或校官)
      • 輔導長(23人,上尉至中校)
      • 軍醫官(10人,上尉至少校)
      • 連長(3人,少校)
        • 副連長(3人,上尉)
        • 副中隊長(9人,上尉)
        • 排長(15人,少尉中尉
行政單位
行政單位 教務處:負責國防大學招生、註冊、課務、教材、學籍、編裝及其他教務事項。 學員生事務處:負責國防大學學生(含外籍生)心理輔導、生活輔導、衛生保健、課外活動指導、愛國教育、輔導服務、新聞處理及公共關係等事項。
醫務所(三個校區均設置,隸屬於學員生事務處)
總務處:負責國防大學文書、人事、後勤、工程營建、採購招標及其他總務事項。 資訊圖書中心:負責國防大學教學研究資料之搜集及資訊服務之提供事項,總館位於校本部,中正嶺、復興崗校區設有分館。
電子計算機中心:負責國防大學資訊行政、教學及研究事項。 研究發展室:負責國防大學校務發展規劃、教育研究發展、終身學習、推廣教育、學術交流與研究、準則編修與軍品性能研發、委託專案申請、外事交流、外文編譯、軍事刊物出版等相關事項。
主計室:負責國防大學歲計、會計及統計事項。 勤務連(三個校區均設置)
教學單位及研究中心
教學單位及研究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軍事共同教學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政治作戰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社會科學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全民國防教育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語文中心 體育室

院所

編輯

軍事學院

編輯
戰爭學院[5][6] 軍事深造教育
戰略正規班
戰略在職班
陸軍指揮參謀學院[7] 軍事深造教育
陸軍指參正規班
陸軍指參在職班
聯戰研究班
海軍指揮參謀學院[8] 軍事深造教育
海軍指參正規班
海軍指參在職班
空軍指揮參謀學院[9] 軍事深造教育
空軍指參正規班
空軍指參在職班
國際與國防事務學院 研究所
戰略研究所[10]
國家安全研究所

基礎學院

編輯
理工學院 行政單位、研究中心
院長室
教學支援中心(教務、學務、總務)
軍事科技中心
資安中心
學員生大隊
學生中隊
學員中隊
大學部
資訊工程學系
網路攻防組
資訊系統組
化學及材料工程學系
材料工程組
化學工程組
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
大氣科學組
空間科學組
軍事工程組
電機電子工程學系
電機組
電子組(含電子、光電)
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
兵器系統工程組
車輛及運輸工程組
造船及海洋工程組
機械及航太工程學系
航空太空工程組
機械工程組
碩士班
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班(化學及材料工程學系)
化學工程碩士班(化學及材料工程學系)
資訊工程碩士班(資訊工程學系)
電子工程碩士班(電機電子工程學系)
光電工程碩士班(電機電子工程學系)
軍事工程碩士班(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
大氣科學碩士班(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
空間科學碩士班(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
機械工程碩士班(機械及航太工程學系)
航空太空工程碩士班(機械及航太工程學系)
車輛及運輸工程碩士班(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
造船及海洋工程碩士班(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
兵器系統工程碩士班(動力及系統工程學系)
網路安全碩士在職專班(資訊工程學系)
博士班
國防科學研究所
國防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環境資訊及工程組
國防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化學及材料工程組
國防科學研究所(博士班)電機電子工程組
國防科學研究所(博士班)資訊工程組
國防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動力及系統工程組
國防科學研究所(博士班)機械及航太工程組
管理學院 行政單位、研究中心
院長室
教學支援中心(教務、學務、總務)
學員生大隊部
大學部
法律學系
財務管理學系
運籌管理學系
資訊管理學系
碩士班
法律學系碩士班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財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運籌管理學系碩士班
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所
國防管理教育訓練中心
管理學院指參班
管理學院戰略班
進修教育
財務管理班
後勤管理班
採購管理班
軍法軍官班
網路軍官班
專長教育
軍事投資建案班
法律專精班
合約管理班
國軍招募員專長訓練班
政治作戰學院 行政單位、研究中心
院長室
教育行政室
多媒體中心
學員生大隊
學生中隊
學員中隊
大學部
政治學系
國際關係組
行政管理組
新聞學系
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
心理組
社會工作組
應用藝術學系
美術組
音樂組
影劇組
碩士班
政治學系
政治碩士班
國際關係分組
政治作戰分組
國家發展分組
公共行政分組
中共解放軍研究碩士班
新聞學系碩士班
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
心理碩士班
社會工作碩士班
博士班
政治學系博士班

學術期刊

編輯

國際合作姊妹校與機構

編輯

國防醫學院為亞太大學交流計畫的成員[11],另外醫學系[12]、牙醫系[13]、藥學系[14][15]、護理學系[16]和頂尖的美國及英國的大學有長久的合作關係。[17][18]

管理學院則規劃和美國國防管理相關院校展開研究和發展的合作。[19]

中華民國國內學校策略聯盟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康鴻志. 武漢營區兵舍 落成移交. 中國時報. 2012-06-30 [2013-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6). 
  2. ^ 張敬的個人資料.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4-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中文(臺灣)). 
  3. ^ 1967年臺北市脫離臺灣省省轄市升格為直轄市
  4. ^ 國防大學編制表 (PDF).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7-18). 
  5. ^ 軍事學院. [201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6. ^ 戰爭學院. [2011-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5). 
  7. ^ 陸軍指揮參謀學院. [2011-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7). 
  8. ^ 海軍指揮參謀學院. [2011-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7). 
  9. ^ 空軍指揮參謀學院. [2011-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5). 
  10. ^ 戰略研究所. [201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1). 
  11. ^ 存档副本. [2018-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12. ^ 存档副本. [2022-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13. ^ 存档副本.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3). 
  14. ^ 0E67-426B-993F-57C0BE02807F
  15. ^ 存档副本. [2022-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16. ^ 存档副本. [2022-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17. ^ -48B9-97F0-DFBA703E0A05
  18. ^ -4901-BA7C-93B2C908CC12
  19. ^ 存档副本. [2018年1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21日). 
  20. ^ 存档副本.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21. ^ http://www.nccu.edu.tw/zh_tw/news/亞太研究整合-國防大學與社科院國際學程交流-90300865[永久失效連結]
  22. ^ http://www.nccu.edu.tw/zh_tw/news/政治大學與國防醫學院-締結教育暨學術研究策略聯盟-51747574[永久失效連結]
  23. ^ 存档副本. [2018-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1). 
  24. ^ 存档副本.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1). 
  25. ^ 存档副本. [201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1).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