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前229年),名zuǒ[1],字[2]以字行戰國後期軍事家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名將

武安君
李牧
大將軍
清代所繪李牧畫像
本名氏:趙郡李氏
名:
逝世前229年
邯鄲
國籍趙國
活躍時期戰國
兒女李汨、李弘、李鮮
父母父:李璣

李牧駐守代郡雁門郡期間,率軍大破匈奴。在肥之戰番吾之戰兩次擊敗秦國,受封武安君,但最終被趙幽繆王殺害。而關於李牧的死因,史料記載也多有不同。李牧死後僅三個月,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被秦軍攻破,趙幽繆王成為階下之囚。

生平

編輯

北御匈奴

編輯

李牧早年事跡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逐漸崛起,時常劫掠趙國邊境地區。李牧奉趙王[註 1]的命令,長期駐守於代郡雁門郡,以防備匈奴的襲擾。李牧在當地享有軍政特權,可以截留駐防城市的租稅作為軍費。李牧優待兵士,下令每天宰牛犒賞士兵,教授他們騎馬射箭,還命令士兵悉心看守烽火台,屢次派出間諜偵察敵情。匈奴每次派軍隊襲擾時,李牧下令堅壁清野,收攏軍隊退入營壘固守,膽敢出戰者一律斬首。幾次三番,匈奴的襲擾都無功而返。由於李牧數年不出戰,匈奴認為李牧膽怯,就連趙國的邊防士兵也認為李牧膽小怕事。趙王屢次責備李牧怯戰,李牧充耳不聞,依然如故。趙王發怒,另派將領接替李牧。新將一改李牧堅壁清野的作戰策略,匈奴來襲時主動出擊,結果敗多勝少,損失極大。趙王不得已請李牧官復原職,但李牧稱病不出。趙王無奈,強迫李牧前去赴任,李牧要求趙王不得干涉他的軍事策略,趙王應允。[3]

李牧官復原職後,按照原來的軍事策略,堅守不戰,匈奴一無所獲。經過數年的經營,李牧的邊防軍兵精馬壯,軍隊士氣高漲,士兵寧可不要賞賜也情願與匈奴決一死戰。李牧精選戰車1300輛,戰馬13000匹,勇於衝鋒陷陣的步兵5萬人,善射的弓兵10萬人,準備與匈奴決戰。李牧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派大批牧民驅趕牲畜放牧。匈奴派小股人馬進行劫掠,李牧佯裝戰敗,故意將幾千人丟棄給匈奴。獲得小勝後的匈奴開始輕敵,單于率領大批軍隊入侵。李牧廣布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破匈奴10萬騎兵。李牧乘勝攻滅襜襤,擊破東胡,降服林胡,匈奴單于落荒而逃。此後十餘年,匈奴再也不敢進犯趙國邊境。[註 2][4]

屢敗秦軍

編輯

前243年,李牧以國相之職,擔任使者出使秦國,兩國訂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的質子[5][6]由於廉頗和樂乘的相繼出奔,使趙國缺乏優秀的軍事將領。[7]前243年,趙悼襄王命李牧率軍攻打燕國,奪取了武遂(今河北省武強縣西北)、方城(今河北省固安縣西南)。[8]

秦王政繼位後,秦國加緊了統一六國的步伐。前234年,秦王政派桓齮攻克趙國的平陽(今河北省磁縣東南)、武城(今河北省磁縣西南),斬首10萬,殺趙將扈輒[9][10]次年,桓齮再次率軍從上黨郡翻越太行山,進攻趙國的赤麗宜安(今河北省石家莊市宜安鎮)。趙幽繆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率軍反擊,大破秦軍於肥(今河北省晉州市西),殺桓齮,李牧因戰功受封武安君。[註 3][14][15]前232年,秦軍再次兵分兩路進攻趙國,一路至太原郡,奪取了狼孟(今山西省陽曲縣東北);主力軍至(今河北省磁縣南),向南番吾[註 4](今河北省磁縣境內)進攻,再次被李牧擊破。李牧隨後又成功地抵禦了韓國魏國的進攻。[17][18]雖然李牧多次取得勝利,但趙國士兵陣亡數十萬,數戰之後,僅剩首都邯鄲自保。[19]

身亡

編輯

前231年,趙國代郡發生大地震,自樂徐(今河北省滿城縣西)以西,北至平陰(今山西省陽原縣西),房屋倒塌大半。次年,趙國再次遭遇饑荒。[20]秦國趁趙國連遭天災之機,大舉進攻。前229年,秦國軍隊數十萬兵分三路,一路由王翦率上地秦軍翻越太行山,攻克井陘關,圍攻趙國中部;一路由楊端和率領河內秦軍北上,經臨漳(今河北省臨漳縣)、鄴,進圍趙國首都邯鄲,羌瘣也率軍進攻邯鄲周圍地區;一路由李信率領,經太原郡、雲中郡,進攻趙國的代郡。[21][22][13]趙幽繆王派李牧為主將,司馬尚為副將,率軍禦敵。[23]在關係到趙國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卻發生了李牧被殺的事件。

關於李牧的死因,史料記載多有不同:

  1. 《戰國策·秦王欲見頓弱》記載為秦王政命頓弱攜帶萬金,遊說趙王殺李牧。[24]
  2. 《戰國策·文信侯出走》記載為趙幽繆王的寵臣韓倉讒言陷害李牧,說他向趙幽繆王敬酒時暗藏匕首,致使李牧被賜死[25]
  3. 《戰國策·秦使王翦攻趙》記載為王翦使用反間計,重金賄賂趙幽繆王的寵臣郭開,使趙幽繆王殺死李牧。[26]
  • 列女傳》記載為李牧曾反對趙悼襄王迎娶趙幽繆王之母趙悼倡后,招致了趙悼倡后的怨恨。趙幽繆王繼位後,趙悼倡后收受秦國的賄賂,最終陷害死李牧。[27]

關於李牧遇害的細節,史料也有不同的記載:

  • 《戰國策·文信侯出走》記載為李牧的胳膊有疾病,不能伸直。由於手臂縮短,跪拜時不能觸地,於是用木杖接手。在得知自己被賜死的消息後,李牧說人臣不能在宮中自殺,他經過司馬門,出棘門,準備用右手舉劍自殺。但由於李牧受傷後手臂變短,劍刃夠不到脖子,他就用口銜着寶劍的尖端,對着柱子自殺身亡。[25]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為李牧得知自己主將的職務被免後,拒不受命,被趙幽繆王派人斬首。李牧死後,趙幽繆王免去副將司馬尚的職務,另派趙蔥和齊將顏聚代替。

李牧死後僅三個月,王翦率軍攻破趙國首都邯鄲,趙蔥被殺,趙幽繆王及顏聚被俘。[28]趙公子嘉率領宗族百人逃奔代郡,自立為代王。前222年,秦將王賁趁滅燕國之勢轉而攻代郡,俘虜代王嘉,趙國徹底滅亡。[29]

軍事思想

編輯

李牧在一系列作戰中屢次重創敵軍而未遭敗績,顯示了其軍事指揮藝術。他的軍事思想主要有:

  1. 在君臣關係上,強調將帥的獨立性、便宜行事權。
  2. 在軍民關係上,力求不擾民,爭取民眾對軍事活動的支持、配合。
  3. 在官兵關係上,注意厚待士卒,密切官兵關係。
  4. 在作戰方略上,力求壯大自身實力;削弱、麻痹敵人;及時了解敵情;把握戰爭時機;使用多兵種協同作戰;力求以己之長,對敵之短;在得失關係上,敢於付出必要代價換取全局勝利;在攻防關係上,主張防守是進攻的前提,先守後攻。[30]

評價

編輯

李牧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得到了後世普遍的讚譽:

馮唐稱讚李牧:(李牧)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是之時,趙幾霸。

漢文帝曾感嘆道: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31]

唐中宗時,右補闕盧俌在上疏中稱:漢拜郅都,匈奴避境;趙命李牧,林胡遠竄。[32]

鄭觀應稱讚李牧: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如春秋時之孫武、李牧,漢之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儀李光弼,宋之宗澤岳飛,明之戚繼光俞大猷等諸名將,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將才者無異。[33]

李牧身為一代名將,卻落得不得善終的結局,他的死是導致趙國滅亡的直接原因,許多文人墨客對於李牧之死感到惋惜:

周曇有詩感嘆道:秦襲邯鄲歲月深,何人沾贈郭開金。廉頗還國李牧在,安得趙王為爾擒。[34]

司馬貞評價李牧:頗牧不用,王遷囚虜。[35]

蘇洵評價李牧: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36]

司馬光有詩感嘆道:椎牛饗壯士,拔距養奇材。虜帳方驚避,秦金已闇來。旌旗移幕府,荊棘蔓叢台部曲依稀在,猶能話郭開。[37]

劉克莊有詩感嘆李牧之死:說客為秦諜,君王信郭開。向令名將在,兵得到叢台。[38]

徐鈞有詩感嘆李牧之死:良將身亡趙亦亡,百年遺恨一馮唐。當時不受讒臣間,呂政何由返故鄉。[39]

胡三省評價李牧: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40]

陳元靚評價李牧: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之徒,奚分否臧。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賢哉武安,志勝霜霰。眾謂我怯,隱則難見。邊復我用,計亦自善。不捕一虜,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後則虎變變。匈奴所畏,燕秦不戰。易若摧枯,疾如激電。終惑讒言,反袂拭面。[41]

紀念

編輯

祠堂

編輯

由於李牧擁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唐德宗建中三年時,將李牧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唐武成王廟六十四將[42]

到了宋徽宗的時後,李牧被列入武成王廟享受祭祀,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43]

明正德元年(1506年),為了紀念李牧而重建,稱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三百五十年後,清咸豐六年(1856年),僧人善全在武安君廟舊址上興建佛寺,改名為護國鎮邊寺,寺內仍供奉有李牧像。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雁門關後,鎮邊寺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僅存地基。2009年,在幸姓後人的資助下,鎮邊祠按原貌復建,成為展示幸偃公、李牧、衛青霍去病薛仁貴楊家將西周明朝2600多年間守關名將的展覽館[44][45];也就是今日的鎮邊祠,位於雁門關天險門外東側,佔地面積3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10平方米。

墓葬

編輯

李牧墓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汾城鎮孝村東北,據《太平縣誌》記載,墓塋佔地60畝,墓高兩丈多,旁邊有其子李榮的守墓廬舍。當地民眾還在李果村建廟紀念李牧,每年3月到墓前拜謁祭祀。

1925年,汾城縣長紀澤蒲重修墓碑,但在抗日戰爭時期,墓碑和廟宇均被日軍拆毀。1956年,李牧和李榮墓碑得以重建,並在孝村村前樹立「趙將李牧之故里」牌樓[46]

文學形象

編輯

詩詞

編輯

中國古典詩詞邊塞詩中,李牧常常以戍邊有方、體恤士兵的良將形象出現。唐代李白古風·其十四》中有「李牧今不在,邊人飼豺虎」,借李牧感慨當時缺乏禦敵的良將。高適在《睢陽酬別暢大判官》中寫道「李牧制儋藍,遺風豈寂寥」,借李牧事跡,勸諭暢判官要對叛服無常的胡人採取嚴厲措施。在《燕歌行》中,高適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筆調描寫戍邊高官不關心底層將士疾苦的現象,同時用「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以李牧(一說為李廣)善待將士的典故來反襯現實。[47]

小說

編輯

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李牧於第九十六回《藺相如兩屈秦王 馬服君單解韓圍》中登場,篇中描寫平原君趙勝趙惠文王推薦執法奉公的田部吏李牧,趙惠文王升任李牧為中軍大夫,率護衛5000隨趙惠文王一同參加澠池之會[48]在第一百零五回《茅焦解衣諫秦王 李牧堅壁卻桓齮》中,李牧用堅壁清野的戰術,抵禦桓齮。桓齮分兵一半襲擊甘泉城時,李牧率軍偷襲桓齮大營,秦軍大敗,李牧因戰功受封武安君。[49]在第一百零六回《王敖反間殺李牧 田光刎頸薦荊軻》中,秦國大舉進攻趙國,因忌憚李牧,大軍不敢行進。王敖使用反間計,先派使者與李牧議和,後親自前往趙國面見郭開,讓他誣陷李牧私自與秦國議和,約定滅趙後裂土封王。趙幽繆王聽信郭開的讒言後,派趙蔥接替李牧的職務。李牧得知消息後,將印綬懸於幕中,微服離去,想投奔魏國。趙蔥怨恨李牧不肯授印,派遣力士搜捕李牧,趁李牧酒醉時將其殺害於旅店之中。[50]

此外,黃易玄幻小說尋秦記》中,李牧也有登場。[51]2001年上映的香港TVB電視劇《尋秦記》中,李牧由張山飾演。[52]

漫畫

編輯

王者天下(原著:原泰久)-趙國三大天之一

始皇(原著:鄭問)

相關條目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史料中未記載此趙王為哪位趙國君主。
  2. ^ 此段內容《太平御覽·卷二百九十四·兵部二十五·示弱》引《戰國策》中也有記載,但今本《戰國策》無此文。
  3. ^ 關於這兩場戰役,《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六國年表》中記載為桓齮攻克平陽、武城、宜安,[11][12]楊寬認為這是為了隱諱秦軍在宜安,即肥之戰戰敗的事實,應以《史記·趙世家》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記載為準。楊寬還認為桓齮與樊於期發音相似,二者為同一人。見楊寬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1112頁至第1113頁。[13]
  4. ^ 楊寬考證趙國有南北兩個番吾,北番吾位於今河北省靈壽縣西南;南番吾位於河北省磁縣境內,是由鄴經過漳河和趙長城進攻邯鄲的必經之路,李牧擊敗桓齮應在此地。此外,《史記·六國年表》中記載秦國奪取番吾,[16]是為了隱諱戰敗的事實。見楊寬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1120頁。[13]


延伸閱讀

編輯

[]

 史記/卷081》,出自司馬遷史記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姚宏續注戰國策》:,李牧名。
  2. ^ 謝宇主編. 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帝王传 秦始皇传.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2006.09: 94–95. ISBN 7-89993-186-X. 
  3. ^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閒諜,厚遇戰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入,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復請李牧。牧杜門不出,固稱疾。趙王乃復強起使將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
  4. ^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歲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詳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5.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
  6. ^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趙悼襄王)二年,太子從質秦歸。
  7. ^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
  8.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悼襄王)二年,李牧將,攻燕,拔武遂、方城。
  9.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政)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
  10.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幽繆王)二年,秦攻武城,扈輒率師救之,軍敗,死焉。
  11.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政)十四年,攻趙軍於平陽,取宜安,破之,殺其將軍。桓齮定平陽、武城。
  12. ^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王政)十四年,桓齮定平陽、武城、宜安。
  13. ^ 13.0 13.1 13.2 楊寬.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上海市福建中路193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 第1112頁至第1113頁、第1120頁、第1125頁. ISBN 7208031851. 
  14.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幽繆王)三年,秦攻赤麗、宜安,李牧率師與戰肥下,卻之。
  15. ^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齮。封李牧為武安君。
  16. ^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趙幽繆王)四年,秦拔我狼孟、鄱吾。
  17.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政)十五年,大興兵,一軍至鄴,一軍至太原,取狼孟。
  18. ^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19. ^ 《戰國策·卷八·齊策一·張儀為秦連橫齊王》: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再戰而再勝秦。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
  20.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幽繆王)五年,代地大動,自樂徐以西,北至平陰,台屋墻垣太半壞,地坼東西百三十步。六年,大飢。
  21.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政)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22. ^ 《戰國策·卷三十一·燕策三·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臨漳、鄴,而李信出太原、雲中。
  23. ^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
  24. ^ 《戰國策·卷六·秦策四·秦王欲見頓弱》:乃資(頓弱)萬金…碑游於燕、趙,而殺李牧。
  25. ^ 25.0 25.1 《戰國策·卷七·秦策五·文信侯出走》:韓倉果惡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韓倉數之曰:「將軍戰勝,王觴將軍,將軍為壽於前而捍匕首,當死。」武安君曰:「繓病鈎,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懼死罪於前,故使工人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請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韓倉,狀如振栶,纏之以布。「願公入明知。」韓倉曰:「受命於王,賜將軍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賜死,縮劍將自誅,乃曰:「人臣不得自殺宮中。」遇司空馬門,趣甚疾,出棘門也。右舉劍將自誅,臂短不能及,銜劍征之於柱以自刺。
  26. ^ 《戰國策·卷二十一·趙策四·秦使王翦攻趙》: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李牧數破走秦軍,殺(應為走)秦將桓齮。王翦惡之,乃多與趙王寵臣郭開等金,使為反間,曰:「李牧、司馬尚欲與秦反趙,以多取封於秦。」趙王疑之,使趙蔥及顏最代將,斬李牧,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大破趙,殺趙軍,虜趙王遷及其將顏最,遂滅趙。
  27. ^ 《列女傳·卷七·孽嬖·趙悼倡後》:倡後者,邯鄲之倡,趙悼襄王之後也。前日而亂一宗之族。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李牧諫曰:「不可。女之不正,國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亂一宗,大王不畏乎?」王曰:「亂與不亂,在寡人為政。」遂娶之。初,悼襄王后生子嘉為太子。倡後既入為姬,生子遷。倡後既嬖倖於王,陰譖後及太子於王,使人犯太子而陷之於罪,王遂廢嘉而立遷,黜後而立倡姬為後。及悼襄王薨,遷立,是為幽閔王。倡後…多受秦賂,而使王誅其良將武安君李牧。
  28. ^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斬之。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29.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趙公子嘉率其宗數百人之代,自立為代王。(秦王政)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攻代,虜代王嘉。
  30. ^ 侯英梅; 謝清志. 《赵国名将李牧及其军事思想》. 邯鄲市: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一期. 2005年3月: 第1125頁. 
  31. ^ 見《史記·卷一百零二·張釋之馮唐列傳》。
  32. ^ 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四上·突厥列傳上》。
  33. ^ 見《盛世危言·卷六·兵政·練將》。
  34. ^ 見《詠史詩·春秋戰國門·郭開》。
  35. ^ 見《史記索隱·廉頗藺相如列傳》。
  36. ^ 見蘇洵 《六國論》。
  37. ^ 見司馬光 《五哀詩·李牧》。
  38. ^ 見劉克莊 《雜詠一百首·李牧》。
  39. ^ 見徐鈞 《李牧》。
  40. ^ 見《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六·秦紀一·始皇帝上·秦王政十五年》。
  41. ^ 見《事林廣記·後集·卷之四·李牧》。
  42. ^ 《新唐書·卷十五·禮樂》:建中三年…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大將軍武安君李牧。
  43. ^ 《宋史·卷一百零五·禮八》:宣和五年…東廡…李牧…凡七十二將雲。
  44. ^ 镇边祠. 雁門關風景區官方網站. 2011年6月3日 [2014年3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4日) (中文(簡體)). 
  45. ^ 边关守将后人捐建雁门关镇关寺. 新華網山西頻道. 2011年8月19日 [2014年4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7日) (中文(簡體)). 
  46. ^ 襄汾人物:李牧. 襄汾縣政府入門網站. 2010年9月3日 [2014年4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7日) (中文(簡體)). 
  47. ^ 溫顯貴. 《唐诗中的李将军》. 武漢市: 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四期. 2005年8月. 
  48. ^ 見《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藺相如兩屈秦王 馬服君單解韓圍》。
  49. ^ 見《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五回·茅焦解衣諫秦王 李牧堅壁卻桓齮》。
  50. ^ 見《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六回·王敖反間殺李牧 田光刎頸薦荊軻》。
  51. ^ 黃易. 《寻秦记》. 台北市: 時報文化出版. 2001年. ISBN 9789571334202. 
  52. ^ 無綫電視官方網頁—尋秦記. 無綫電視官方網. [2014年4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月24日)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