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їна,罗马化:Ukraina,发音:[ʊkrɐˈjinɐ] (ⓘ))[A]是位于东欧的共和制国家,南接黑海和亚速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c]。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人口4,117万人[5]。全国划分为24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2个特殊地位城市(直辖市)。首都基辅[c]。
乌克兰 Украïна(乌克兰语) | |
---|---|
格言:“荣耀属于乌克兰”[1] "Слава Україні!" | |
国歌:《乌克兰仍在人间》 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基辅 49°N 32°E / 49°N 32°E |
官方语言 | 乌克兰语 |
官方文字 | 乌克兰语字母 |
族群 (2001年[2]) | |
宗教 | 72.7% 东正教 8.8% 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 |
政府 | 半总统制 单一制 代议制共和国 |
• 总统 |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 |
• 总理 | 杰尼斯·什米加尔 |
• 最高拉达主席 | 鲁斯兰·斯特凡丘克 |
• 最高法院院长 | 斯坦尼斯拉夫·克拉夫琴科 |
立法机构 | 最高拉达 |
面积 | |
• 总计 | 603,700平方公里(第44名) |
• 水域率 | 7% |
人口 | |
• 2019年估计 | 4,117万(第35名) |
• 密度 | 76人/平方公里(第131名) |
GDP(PPP) | 2023年估计 |
• 总计 | 4,441.94亿美元[3](第51名) |
• 人均 | 13,900美元[3](第107名) |
GDP(国际汇率) | 2023年估计 |
• 总计 | 1,487.12亿美元[3](第60名) |
• 人均 | 4,653美元[3](第114名) |
人类发展指数 | ▲ 0.779[4](2019年) 高高 · 第74名 |
货币 | 格里夫纳(₴)(UAH) |
时区 | UTC+2 |
• 夏令时 | UTC+3 |
行驶方位 | 右 |
电话区号 | +380 |
ISO 3166码 | UA |
互联网顶级域 | .ua .укр |
乌克兰由平原和喀尔巴阡山脉组成,主要河流有第聂伯河、南布格河、顿涅茨河和德涅斯特河。中东部地区的顿涅茨克盆地是欧洲主要的重工业和采矿、冶金基地,开采矿石和煤炭,生产天然气、石油、钢铁。农业用地占该国七成,肥沃的黑土占耕地面积64%,被称为“欧洲粮仓”。
在9世纪时,以乌克兰首都基辅为中心,古代东斯拉夫人建立了第一个东斯拉夫国家基辅罗斯,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蒙古人入侵后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金帐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1648年,乌克兰大起义爆发,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国建立,其首领盖特曼由选举产生。165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沙皇国签订《佩列亚斯拉夫条约》,成为俄罗斯保护国,但仍保有自身独立政府和军队。此后,俄罗斯不断削弱乌克兰哥萨克国的独立性,1764年,俄罗斯帝国彻底吞并乌克兰。
到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和波兰领土。19世纪中后期,乌克兰民族文学运动兴起,乌克兰民族思想得到传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为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并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1954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主导下,苏联最高苏维埃以“纪念乌克兰和俄罗斯统一300周年纪念日”的名义,将克里米亚由俄罗斯划归给乌克兰。
1945年,外喀尔巴阡在二战后与乌克兰重新合并。1954年,克里米亚半岛被划归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宣布从苏联独立。独立后,克拉夫丘克任首任总统,乌克兰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最严重时通胀率达10256%。2004年,乌克兰国内因总统选举存在争议而爆发橙色革命。2014年,乌克兰爆发广场革命,示威者成功推翻了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府,俄罗斯随即派兵占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以及顿巴斯部分地区,并在顿巴斯扶持两个亲俄政权,顿巴斯战争爆发。2022年,俄罗斯发动以特别军事行动为名的全面战争入侵乌克兰,并在2022年9月于乌克兰部分地区举行不受国际承认的入俄公投,宣布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并入俄罗斯领土。全面战争延续至今,有约20%的乌克兰领土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
名称
编辑“乌克兰”一词通常被认为来自古教会斯拉夫语中“边疆”(乌克兰语:Країна)一词。[6]也有说法认为“乌克兰”一词的意思是“地区”或“国家”。
历史
编辑上古时期
编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50万~10万年前左右),乌克兰的顿巴斯、德涅斯特、日托米尔以及外喀尔巴阡山地区就已经有人类居住。[d]:35在公元前42000年左右,多瑙河和第聂伯河之间地区的人类驱化了马匹。[e]:493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克克塔尼文化的人类在多瑙河和第聂尔河之间的林草混交带定居。[e]:5
在公元前2000年末至公元前1000年初,辛梅里亚人开始在乌克兰草原地定居。[d]:35公元前7世纪末,北部来的斯基泰人赶走了黑海北部沿岸草原的辛梅里亚人。辛梅里亚人先是迁至高加索地区,随后移至小亚细亚,和地中海诸文化有所接触。[e]:6
公元前7世纪至6世纪,希腊人在黑海北岸建立了一些殖民地。[e]:6-8在公元前1世纪,萨尔马提亚人赶走了斯基泰人,并统治黑海大草原至公元4世纪为止。斯基泰人则被赶至克里米亚,并建立小斯基泰,控制克里米亚半岛、半岛以北相邻的草原,包括当地的希腊殖民地。同时,罗马人的势力延伸到黑海北岸,据奥维德的记载,当时的殖民者经常和当地部族处于战争状态,或者对于战争的担忧之一,关系不好。[e]:14-15公元4世纪,萨尔马提亚人被匈奴人、日耳曼哥特人、罗马人所取代。[a]:19
可萨汗国的兴衰和基辅罗斯的崛起
编辑据俄国历史学家瓦西里·奥西波维奇·克柳切夫斯基等的看法,斯拉夫人最早定居于波兰和西乌克兰的喀尔巴阡山附近。其中一支到了第聂伯河流域,被称为波利安人,是最大的安特部落。据《往年纪事》纪载,他们在482年建了基辅城。安特部落在602年被突厥部落阿瓦尔人所击败。阿瓦尔人在9世纪早期没落,随之出现的是基辅罗斯。[a]:19-20[b]:7
基辅罗斯崛起前,突厥人建立的可萨汗国长期控制今天多瑙河到伏尔加河的大片土地。斯拉夫人、伏尔加芬人和楚德人可能因此而联合起来形成罗斯国家,来保护其自身利益免受可萨苛捐杂税的影响。有人认为罗斯汗国的形成正是模仿了可萨汗国,瓦良格首领最早在830年就使用了“可汗”的称号,这一称号后来还继续用来称呼基辅罗斯的大公,而基辅罗斯首都基辅可能也是可萨人建立的[7][8][f][g]。此外可萨从830年左右开始自主铸币,萨尔科勒堡垒的建造获得了拜占庭的技术支持(拜占庭当时是可萨的盟国),这可能是为了抵御北面的瓦良格人和东面草原的马扎尔人[h][i]。到了860年,罗斯人已抵达基辅并通过第聂伯河到达君士坦丁堡[11]。
同盟关系经常发生变化。拜占庭受到瓦良格罗斯袭击者威胁,会为可萨提供帮助,而可萨则时而允许北方人通过其领土以换取一部分战利品[12]。从10世纪早期开始,由于附庸民族的起义以及前盟友的入侵加剧,可萨人常常多线战斗。草原上有佩切涅格人,北面则是实力不断增强的罗斯人,两者都不断削弱可萨汗国的朝贡体系,可萨和平岌岌可危[13]。根据一位不知名的可萨人写给一位身份不明的犹太人的书信,可萨统治者与一个五国联合军队展开了战斗,这个联合军队可能是受到拜占庭的怂恿[j]。尽管可萨取得了胜利,但他的儿子遭遇了又一轮入侵,这一次敌人是阿兰人,阿兰人首领皈依了基督教并与利奥五世的拜占庭结盟。
可萨原本控制第聂伯河中游并向那里的东斯拉夫部落收取贡品;880年左右,随着诺夫哥罗德的奥列格从瓦良格人手里取得基辅,可萨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减弱[14]。可萨人最初同意罗斯人沿着伏尔加河进行贸易并南下掠夺(见罗斯人的里海远征)。根据阿拉伯历史学家马苏第的说法,可汗同意的条件是罗斯人给予他们一半的战利品[12]。然而,913年,也就是拜占庭与罗斯达成和平协议两年之后,在可萨的默许下,瓦良格人向阿拉伯人的领土进军,导致花剌子模伊斯兰卫队向可萨统治者发出请求,要求允许他们对回程中的罗斯分遣队进行反击,目的是报复罗斯的劫掠给他们的穆斯林同胞造成的暴力伤害[k]。罗斯的军队遭遇彻底溃败并被屠杀[12]。可萨统治者向罗斯人关闭了南下伏尔加的通道,由此引发了一场战争。960年,可萨统治者在一封信中提到了与罗斯关系的恶化:“我守卫河口,阻止乘船前来的罗斯人进入大海攻击阿拉伯人,也阻止任何敌人走陆路进入杰尔宾特。”[l]。
罗斯军阀向可萨汗国发动了多次战争,直捣里海。一封书信中讲述了一位HLGW(最近被确认为切尔尼戈夫的奥列格)攻击可萨并被可萨将军击败的故事[15]。可萨与东罗马帝国的同盟在10世纪初期开始崩溃,两者可能在克里米亚发生冲突,到了940年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在《帝国行政论》中思考了如何孤立并攻击可萨。同期,拜占庭开始尝试与佩切涅格人和罗斯结盟,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最终在960年左右摧毁了可萨帝国的军队,并接触了高加索地区的切尔克斯人[n],随后又回到基辅[17]。可萨首都阿的尔于公元968或969年左右陷落。
基辅罗斯时期
编辑据《往年纪事》记载,九世纪左右,瓦兰人[B]留里克和他的两个弟弟(西涅乌斯和特鲁沃尔)于862年应邀在治理东斯拉夫人的地方。[o]:30882年,奥列格占领了基辅并迁都基辅。[a]:22
在10世纪和11世纪,基辅罗斯成为欧洲最大、最强大的国家,这一时期被称为它的黄金时代。998年,弗拉基米尔大帝引入了东正教。在他的儿子智者雅罗斯拉夫统治期间,基辅罗斯到达了基辅罗斯的顶峰。在任期间,土地大量扩张,并修订了《罗斯法典》。在雅罗斯拉夫死后,基辅罗斯的黄金时代随之结束。[a]:20-25
在他身后,出现了反抗伊贾斯拉夫的叛乱,东部游牧部落的进攻也越来越猛烈。雅罗斯拉夫的孙子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上任大公之后,基辅罗斯经历一段短暂的中兴。1125年,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过世后,基辅罗斯再未能恢覆元气。在12世纪,西部的加利西亚与沃里尼亚、基辅北部的切尔尼戈夫等地区先后取得实际性的独立,基辅罗斯更陷入经济衰退。13世纪中叶的蒙古入侵使基辅罗斯遭受重创,基辅在1240年被彻底被拔都摧毁,基辅罗斯实际上灭亡。[a]:25-29
立陶宛和波兰统治时期
编辑1320年,立陶宛大公盖迪米纳斯占领了沃伦和基辅地区的大部分土地。1362年,他们占领了基辅。波兰方面,1349年,波兰国王卡齐米尔三世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和部分沃伦地区。1385年,波兰女王雅德维加和立陶宛大公亚盖洛协议成婚,史称克列沃联合。在卡齐米尔管治其间,波兰对沃伦、基辅和周边地区加强控制,沃伦、基辅都先后成为立陶宛的普通行省。1569年,立陶宛和波兰签订卢布林条约,两国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p]:28-29
在立陶宛统治时期,立陶宛大公较为尊重当地人的独立性,“我们不引进任何新的(规则、法令),也不干预旧有的(规则、法令)”。[b]:47他们会任命当地罗斯贵族为地方领导,即使任命立陶宛人,他们也会适应当地的生活,有些立陶宛人甚至信奉东正教。[p]:31-321569年后,乌克兰大部分地区都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行省,波兰人大量迁入,推行波兰化和天主教化。这形成了后日乌克兰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宗教文化差异[b]:55-56。[p]:31-32
1502年,金帐汗国彻底崩塌,今天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汗国联莫斯科大公国打败最后一位大帐汗国可汗谢赫·阿合马,成为金帐汗继承人。从1524年起,克里米亚可汗被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任命,伊斯兰·格来二世开始以奥斯曼帝国苏丹之名做星期五礼拜。克里米亚鞑靼人对拓展伊斯兰世界的界线有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对抗信奉基督宗教的斯拉夫人与波兰人。他们定期出兵阻止斯拉夫人南迁定居草原。他们战斗力强大,也曾经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结盟反俄国。他们征战的军队最远到过白羊王朝、萨非王朝、波兰本土和匈牙利。
哥萨克酋长国与克里米亚汗国
编辑乌克兰长期处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统治下,波兰在乌克兰强制推行农奴制和天主教,引发乌克兰人不满。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发动乌克兰大起义,击败波兰军队并建立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国,并与克里米亚鞑靼人结盟共同对抗波兰的进攻。哥萨克酋长国时期,乌克兰农业、手工业发达,文化繁荣,识字率较高。酋长国的总理事会由全体哥萨克、市民、教士、农民组成,酋长由总理事会选举产生。
由于克里米亚鞑靼人临阵脱逃,面对波兰的军事威胁,乌克兰人转向俄罗斯寻求帮助。165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签订《佩列亚斯拉夫条约》。
1774年俄罗斯获许奥斯曼帝国承认克里米亚的独立,从1777年起,克里米亚汗王沙希因·格来附属俄罗斯帝国。不久,克里米亚贵族起义反对沙希因,沙希因向俄罗斯帝国请求援助。波特金率七万俄军到达克里米亚。1775年,乌克兰哥萨克被消灭。他的档案文件长期保存在 圣伊丽莎白要塞中,除此之外,它在俄罗斯战胜土耳其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783年,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大公国正在战争,无暇东顾,克里米亚汗国于是被归并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领内。
近代
编辑1795年,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普鲁士最后一次瓜分波兰,乌克兰归属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约占有85%的乌克兰人,因主要居住在第聂伯河流域,通称“第聂伯乌克兰”;奥匈帝国则领有乌克兰的西部地区,约占有15%的乌克兰人。[b]:102
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乌克兰开始形成一股民族复兴运动。俄罗斯方面,17世纪,第聂伯河左岸的哥萨克族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定立,热中于收集历史文献和证物,形成研究乌克兰史的研究风气。1777年,出版了《小俄罗斯编年简史》(俄语:«Краткая летопись Малыя России»),卡利诺史基出版了《小俄罗斯和斯洛波达乌克兰省区结婚习俗歌谣叙述》(俄语:«Описание свадебных украинских простонародных обрядов, в Малой России и в Слободской Украинской губернии»)。同时,乌克兰“文学之父”柯梁列夫斯基以拉丁字母写作诗歌,带动了乌克兰文字的改革。俄罗斯起初没有注意到这些运动,1863年,俄罗斯内政部长瓦路耶夫发布了禁止以乌克兰出版宗教和教育书籍的命令。1876年,沙皇决定按委员会的建议,全面禁止所有乌克兰文书籍。[b]:109-114
奥匈帝国方面,1868年,启明协会成立,他们出版了乌克兰文的历史、文学教科书和作品。1890年,组成了乌克兰激进党。在1895年的宣言,他们认为应该将奥匈帝国和俄国的乌克兰人统合起来,组成新的乌克兰国家。[b]:124-125
战间期和二战期间
编辑在1917年至1922年间,乌克兰的土地上发生了持续的军事冲突,建了数个极短的独立共和国。一战期间,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俄罗斯帝国被推翻,乌克兰中央拉达宣布乌克兰自治。1918年初,俄国布尔什维克推翻立宪会议,并派兵入侵乌克兰。1月22日,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宣布独立。3月,苏俄和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承认乌克兰独立,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随即占领了乌克兰,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在政变中被推翻,亲德的乌克兰国成立,由德国军队驻守。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后,苏俄宣布布列斯特条约无效再次入侵乌克兰,在东乌克兰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p]:49-50从奥匈帝国独立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于1919年1月22日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合并。1920年4月,彼得留拉和波兰政府签订“华沙条约”,加里西亚和沃林西部地区归波兰。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b]:142-143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p]:49-51
在30年代,苏联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乌克兰的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乌克兰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倍,工人人数增加了3倍。1932至33年发生了苏联大饥荒,乌克兰受灾最为严重,史称“乌克兰大饥荒”。[p]:53-54据1980年代末的调查,1933年死亡人数约在四百五十万至五百万之间,占当时乌克兰约15%的人口。因饥荒影响(疾病,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前后将近一千万人。[b]:149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27日,波兰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割占领,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火亦烧到乌克兰,德国南方集团军将和罗马尼亚王国进攻乌克兰。苏联在乌克兰地区遭受了严重失败;在基辅战役中,苏联大约损失了约70万士兵,敖德萨战役该地苏军被罗马尼亚军队消灭,罗马尼亚分得了摩尔多瓦和乌克兰部分地区,而纳粹德国如愿占领了乌克兰全境。1943年至1944年,苏联红军发动下第聂伯河攻势等的攻势,收复了今日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整个二战期间,乌克兰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共有410万名士兵和140万平民丧生。[p]:54-56
二战后
编辑二战后,乌克兰迅速恢复了生产,至1945年底已经恢复战前约1/3的工业生产力。1953年,斯大林去世,由赫鲁晓夫接任。他投入了更多资金在乌克兰的农业上,农产量和农民收入都有所提高。1954年2月19日,为了庆祝《佩列亚斯拉夫协定》签订300周年,克里米亚地区划赠给乌克兰。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p]:56-58
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历史和现实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表面化,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开始急剧动荡,同时,乌克兰开始了其独立步伐。1989年9月,乌克兰人民争取改革运动(简称“鲁赫”)成立,成员迅速扩大到百万人,成为推动乌克兰民族运动的先锋。[p]:59
独立后
编辑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通过独立公投,90%以上的人赞成独立。[d]:48同日,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以62%得票当选为总统。上任后,他采取了很多带有乌克兰化色彩的政策措施,以强化乌克兰民族认同。经济方面,其发行了乌克兰临时货币库邦,放弃使用卢布。其任内国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1993年底乌克兰的通胀率甚至达10256%。因此,乌克兰最高拉达宣布提前议会和总统选举。[p]:65
1994年7月10日,库奇马以52.2%得票率当选总统。其上任之际,总统和议会因经济和政治改革问题多有纠纷。1996年6月28日,乌克兰制定了新的宪法,赋予了总统更大的权力。1999年11月,他成功连任。但不久就发生了贡加泽案件(格奥尔基·贡加泽)和季莫申科贪污和行贿案,引起大规模的“倒库运动”。[p]:67-70
2004年11月21日,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亚努科维奇以49.46%战胜尤先科。反对派不承认结果,发动了橙色革命。重选后,尤先科以51.99%胜出。2006年1月1日,乌克兰宪法改革方案实施,削弱了总统的权力,扩大了议会的权力。2007年,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内阁法》,扩大了政府权力。[p]:70-73
2010年2月7日,亚努科维奇以48.95%得票率当选总统。2013年末,亚努维奇拒绝和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并试图加入俄国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引起民众示威(广场革命)。次年2月,亚努维奇逃至俄罗斯。同年3月,俄罗斯出兵吞并克里米亚。5月24日,俄国扶植的叛军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发表独立宣言。[p]:73-76
2014年5月29日,波罗申科以54.7%的得票率当选总统。乌克兰东部的冲突规模不断增加。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俄乌签署旨在化解乌克兰武装部队和乌克兰东部亲俄武装冲突的《明斯克协议》与《新明斯克协议》,此后主要战争行为结束但仍有冲突发生,俄乌双方多次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p]:79-83
2019年4月21日,喜剧演员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以超70%的得票率当选为总统 。[18]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对民众演讲时公开支持乌东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干斯克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并向这两个地区派遣俄罗斯“维和部队”。同月24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宣布将对乌克兰采取“特殊军事行动”,以“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为理由入侵乌克兰。[19][20]
自然地理
编辑乌克兰的国土95%为平原,平原部分平均高度为175米。当中平原又可分为高地和低地。高地主要位于第聂伯河右岸地区,有第聂伯河沿岸高地、波多利高地和沃伦高地。低地主要位于该国北部、中部和南部,有波列西耶低地、黑海沿岸低地和第聂伯沿岸低地等。低地占全国70%。山区占国土的5%,主要是西部的喀尔巴阡山脉和南部克里米亚山脉。[d]:6乌克兰最高峰为西部喀尔巴阡山脉的霍韦尔拉山(2,061米)。[21]
河流方面,乌克兰境内共有河流23,000多条,其中河长长于100公里以上有131条。[d]:7主要河流包括有第聂伯河、南布格河、北顿涅茨河、普鲁特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所有河流都注入亚速海和黑海。乌克兰全国水资源总量约为950亿立方米(含过境河流),其中地下水资源有32亿立方米。乌克兰有超过3,000个湖泊,较大的有亚尔普赫湖、萨西克潟湖、卡胡尔湖和阿利贝伊湖等。大型水库包括克列缅丘格水库、卡霍夫卡水库、基辅水库和卡姆扬斯凯水库等。[c]
土壤方面,乌克兰的土壤以肥沃的黑钙土为主,约占国土的一半。西北部波列西耶地区主要是灰化土和沼泽土,黑海和亚速海沿岸低地为粟钙土,肥力较高。[c]
气候方面,乌克兰主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为亚热带气候。[c]冬季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北部和东部地区为-7°C,克里米亚半岛南岸则为2°C至4°C。夏季全国绝大部分气温为36°C~39°C,而冬季最低气温则在东部为-40°C左右,南部为-30°C左右。[d]:9
乌克兰自然资源丰富。该国所拥有的黑土地占全世界黑土总量的30%,对于发展农业极为有利。乌克兰已探明有80多种矿藏资源。燃料资源方面,顿巴斯是乌克兰最大的煤田,已探明储量为488亿吨,但经多年开采已近枯竭。[d]:12
人口统计
编辑1991年,乌克兰独立之时,乌克兰的人口为5,194万。1993年,乌克兰的人口在达到约5,200万的顶峰。然而也是此时开始,由于其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大规模向海外移民等因素下,总人口减少了660万(12.8%)[22][23]。2014年,CIA估计乌克兰大概有4,400万人口[24]:131。2015年,乌克兰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有4,276万人[p]:11。
乌克兰国家统计委员会估计,2022年1月该国(不含克里米亚)的人口约为4,100万[5];然而,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已有超过800万乌克兰人离开了该国(见乌克兰难民危机)。[25]
乌克兰国内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盆地、黑海和亚速海沿岸地区、西部部分地区和基辅附近;其中,工业水平较高的东乌克兰地区比人口密度注重农业的西乌克兰地区略高。[26][p]:11
民族
编辑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乌克兰主体民族乌克兰族约占总人口的 78%,而俄罗斯族是最大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 17.3%。其少数族裔人口包括:白罗斯族(0.6%)、摩尔多瓦族(0.5%)、克里米亚鞑靼人(0.5%)、保加利亚族(0.4%)、匈牙利族(0.3%)、罗马尼亚族(0.3%)、波兰族(0.3%)、犹太人(0.3%)、亚美尼亚族(0.2%)、希腊族(0.2%)和鞑靼人(0.2%)[2] 。除上述民族外,还有一部分越南人、朝鲜半岛人和尼日利亚人于近一个世纪在乌克兰定居,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民族族群[27]。
根据1996年的一份研究,乌语乌克兰族占乌克兰40%,俄语乌克兰族占33.5%,俄语俄罗斯族占21.5%。[24]:131
宗教
编辑乌克兰拥有世界第二大东正教(正教会)信徒人口,仅次于俄罗斯。[29][30]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IIS)在202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2%的乌克兰人表示有宗教信仰;7%为无神论者,11%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31]根据资料报告指出,乌克兰的宗教信仰比例在乌克兰西部最高(91%),在顿巴斯地区(57%)和乌克兰东部(56%)较低。[32]
2019年调查显示,82%的乌克兰人是基督徒(72.7%东正教(正教会)、8.8%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2.3%基督新教、0.9%拉丁礼天主教、2.3%其他宗派基督徒);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信徒各占乌克兰总人口的0.2%。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IIS)的研究,大约58.3%的乌克兰东正教信徒属于乌克兰正教会(OCU),25.4%属于乌克兰正教会(莫斯科大牧首,UOC)。[33]
根据拉祖姆科夫中心2018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4%的乌克兰人是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信徒,0.8%是拉丁礼天主教信徒[34],新教基督徒为一个发展中的社群,信徒人口从2016年的1.9%增加至2018年的2.2%。[34]
语言
编辑乌克兰的官方语言是乌克兰语。乌克兰语是1000多年前由基辅罗斯时代的古罗斯语发展而来,使用西里尔字母,和俄罗斯语、白俄罗斯语同属东斯拉夫语系。因为乌克兰历史上长期受波兰统治,因此一些单词发音上很接近[p]:13-14。
在沙俄和波兰统治期间,乌克兰语只是民间的交流用语。1798年,柯梁列夫斯基以乌克兰语写作《爱涅阿斯记》。1818年,帕夫洛夫斯基的《小俄罗斯方言语法》出版。这些人的努力使乌克兰语成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言。在苏联统治期间,俄语是官方语言,较少使用乌克兰语[p]:13-14。
独立之后,乌克兰政府开始奉行乌克兰化政策,增加乌克兰语的使用,同时俄语已经被禁止或限制在媒体和电影中使用(这意味着俄语节目需要乌克兰翻译或字幕[35]。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67.5%的人口宣称乌克兰语为自己的母语,29.6%的乌克兰人宣称自己的母语为俄语[24]:132。
自2014年俄罗斯联邦吞并克里米亚和顿巴斯战争后引发的俄乌战争,以及在很大程度上自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社会对乌克兰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显著增长。与此同时,对俄语的大规模排斥,有时甚至是敌视[36][37][38]。在整个观察期间,在乌克兰全境或部分地区给予俄语官方地位的支持率达到了最低水平[39][40]。
与此同时,俄罗斯正在对乌克兰被占领土推行俄罗斯化政策,即使在完全或大多数讲乌克兰语的定居点,学校也只用俄语授课,乌克兰语教科书被禁,甚至有图书馆被焚烧[41][42][43]。根据人权观察的一份报告,俄罗斯向占领区学童灌输反乌克兰思想,俄罗斯官员已经有系统地在占领区采取措施消除乌克兰语,这违反了国际法的多项公约[44]。被强行驱逐或绑架到俄罗斯的乌克兰儿童也受到俄罗斯化的影响[45][46][47]。
经济
编辑在原苏联加盟国中,乌克兰的经济规模只次于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的两倍。在1991年乌克兰独立而来,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1990年到1994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均为负增长,在1994年更录得22.9%的负增长率。[p]:103至1997年,各项经济指标下滑趋势得到控制,经济开始回稳。[p]:103-104
2000年是乌克兰独立以来经济增长的第一年。经过八年之后,乌克兰初步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格里夫纳和美元的汇率也相对稳定。在2000-2004年间,GDP都呈现增长的趋势。[p]:104在橙色革命其间,受政治动荡影响,2005年GDP增长有所放缓(2.4%)。在亚努科维奇出任总理之后,经济又持续向好[p]:104-105。2008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8]。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乌克兰经济再次陷入低迷。2010年起,乌克兰经济开始复苏并持续回升,又因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克里米亚危机、顿巴斯战争造成重创,2014年到2015年间,名义GDP由1318亿美元下降至906美元,实际GDP同比减少了9.9%。[p]:104-105。近年,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等冲击,导致经济再度衰退。
乌克兰的地区和产业经济结构大致和原苏联时期一致。以基转和利沃夫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甜菜、亚麻、烟草等。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则是乌克兰最大的重工业区,主要发展煤炭、钢铁、机械和化学工业。以敖德萨为中心的南部黑海沿岸地区的工农业在乌克兰相对发达,主要发展机械工业和食品工业。农业则以种植业为主。[p]:111
第一产业
编辑农业方面,乌克兰的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地处东欧大平原,地势平坦,农业用地约占国土总面积超过七成,肥沃的黑土占耕地面积64%,被称为“欧洲粮仓”、“苏联的面包篮子”。独立之后,农业经济陷入危机,很多农产品产量还未恢复至独立前的水平。种植业方面,种植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业70%左右。主要品种为小麦、大麦、高梁、燕麦和荞麦。畜牧业方面,畜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业30%左右,主要是养猪、牛、羊。[p]:115-116
矿业方面,乌克兰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储备,每年开采的矿物产品超过10亿吨以上,但高品质煤、含量高的铁矿、锰矿和其他很多矿产的开采量正在减少,硫矿甚至于将近枯竭。[p]:114和矿业相关的治金工业、煤炭工业是乌克兰工业重要的一部分,乌克兰是全球第十四大钢铁出产国[49]。[p]:114
能源方面,乌克兰虽然有大量矿藏,但是乌克兰缺乏对这些矿区进行开发或生产工作的条件。在2015年初,乌克兰石油探明储量为5410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1037亿立方米。但同年,原油开采量只有180吨,天然气开采量只有198立方米。目前乌克兰能源依赖国外进口。[p]:113煤炭方面,在前苏联时期,乌克兰的煤炭生产占重要一席位。但因东部地区被俄罗斯占领,乌克兰的煤炭产量大量下降,不能自给,依靠进口。为了改善乌克兰的能源结构,该国政府制定了至2030年的煤炭行业发展规划,以提升煤炭产量和使煤矿企业私有化。[p]:114
第二产业
编辑乌克兰的工业在前苏联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乌克兰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焦炭化工业、黑色和有色治金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石油化工业、采矿业、能源电力工业等。[p]:112
军事工业在乌克兰的机械制造业中地位重要,第聂伯罗南方机械制造厂能够制造SS-19和SS-24洲际导弹;黑海造船厂可以建造航空母舰。安东诺夫设计局、马雷舍夫工厂都是国际知名的军工企业。[p]:112
化学工业方面,化学工业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顿巴斯、第聂伯河流域附近,主要出产酸、纯碱、苛性碱、矿肥等。[p]:114
轻工业是乌克兰的传统经济部门,但相对落后。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鞋业、服饰业等。[p]:114-115纺织业主要集中在基辅、切尔卡瑟、切尔诺夫策等地区。制鞋业主要集中在基辅和利沃夫。[c]:399
第三产业
编辑乌克兰的旅游业发展相当蓬勃。主要旅游区包括有基辅、克里米亚、哈尔科夫、敖德萨等等。[d]:168-172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9年(COVID-2019前)有1300万游客造访。[50]。
政治
编辑制度
编辑乌克兰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1996年2月8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了首部宪法,定明乌克兰是主权、独立、民主的法治国家,实行共和制。最高元首是总统;立法机关为最高拉达;行政机关是内阁,向总统负责。2004年12月8日,拉达通过修宪案,规定2006年1月1号起,乌克兰由总统-议会制过度为议会-总统制,总统权力减少,议会权力扩大。2010年10月1日,乌克兰宪法法院裁定2004年修订案违宪,政体重回总统-议会制。2014年,拉达投票决定恢复2004年宪法。[p]:842019年2月7日,乌克兰最高议会通过修宪,将加入北约与欧盟作为该国的策略目标入宪[51]。
乌克兰总统任期为五年,同一任总统不得超过连续两届(10年)。总理则由总统提名,议会批准方得上任。乌克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称为最高拉达,法定人数为450人。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议会拥有立法权、预算审批权、监督权、人事权等。[q]:76-77
行政区划
编辑自2020年行政区改革,取消原属二级行政区的州辖市后,乌克兰的行政区划共分为三级[52]。其中一级行政区划包括1个自治共和国、2个特殊地位城市(直辖市)和24个行政州[53][54] (或译为省[55])。
在乌俄战争中,俄国在其占领区设立了包括克里米亚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在内的一系列傀儡政权,并陆续径自宣布吞并了一些占领区。然而俄国对这些地区的吞并未获得国际普遍承认。
关于各城市目前的实际控制情况,可参阅俄乌战争期间各城市控制权。
首府 | 面积 | 市 | 城镇 | 农村 | 人口[5] | |
---|---|---|---|---|---|---|
总计 | 461 | 882 | 28,372 | 415,888,354 | ||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 | 辛菲罗波尔 | 26,100 | 16 | 56 | 947 | |
文尼察州 | 文尼察 | 26,501.6 | 18 | 29 | 1,456 | 1,529,123 |
沃伦州 | 卢茨克 | 20,135.3 | 11 | 22 | 1,054 | 1,027,397 |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 第聂伯罗 | 31,900.5 | 20 | 45 | 1,436 | 3,142,035 |
顿涅茨克州 | 顿涅茨克 (法律上) 克拉马托尔斯克 (事实上) |
26,505.7 | 52 | 131 | 1,115 | 4,100,280 |
日托米尔州 | 日托米尔 | 29,819.2 | 12 | 43 | 1,613 | 1,195,495 |
外喀尔巴阡州 | 乌日霍罗德 | 12,771.5 | 11 | 19 | 578 | 1,250,129 |
扎波罗热州 | 扎波罗热 | 27,168.5 | 14 | 22 | 914 | 1,666,515 |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 |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 13,894.0 | 15 | 24 | 765 | 1,362,109 |
基辅州 | 基辅 | 28,118.9 | 26 | 30 | 1,126 | 1,788,530 |
基洛沃格勒州 | 克罗皮夫尼茨基 | 24,577.5 | 12 | 27 | 991 | 920,128 |
卢甘斯克州 | 卢甘斯克 | 26,672.5 | 37 | 109 | 780 | 2,121,322 |
利沃夫州 | 利沃夫 | 21,823.7 | 44 | 34 | 1,850 | 2,497,750 |
尼古拉耶夫州 | 尼古拉耶夫 | 24,587.4 | 9 | 17 | 885 | 1,108,394 |
敖德萨州 | 敖德萨 | 33,295.9 | 19 | 33 | 1,122 | 2,368,107 |
波尔塔瓦州 | 波尔塔瓦 | 28,735.8 | 16 | 20 | 1,805 | 1,371,529 |
罗夫诺州 | 罗夫诺 | 20,038.5 | 11 | 16 | 999 | 1,148,456 |
苏梅州 | 苏梅 | 23,823.9 | 15 | 20 | 1,455 | 1,053,452 |
捷尔诺波尔州 | 捷尔诺波尔 | 13,817.1 | 18 | 17 | 1,023 | 1,030,562 |
哈尔科夫州 | 哈尔科夫 | 31,401.6 | 17 | 61 | 1,673 | 2,633,834 |
赫尔松州 | 赫尔松 | 28,449 | 9 | 31 | 656 | 1,016,707 |
赫梅利尼茨基州 | 赫梅利尼茨基 | 20,636.2 | 13 | 24 | 1,414 | 1,243,787 |
切尔卡瑟州 | 切尔卡瑟 | 2,0891 | 16 | 14 | 824 | 1,178,266 |
切尔诺夫策州 | 切尔诺夫策 | 8,093.6 | 11 | 8 | 398 | 896,566 |
切尔尼戈夫州 | 切尔尼戈夫 | 31,851.3 | 1 | 29 | 1,464 | 976,701 |
基辅 | 323.9 | 1 | 2,962,180 | |||
塞瓦斯托波尔 | 416.6 | 2 | 1 | 29 |
军事
编辑乌克兰军队建于1991年8月24日,其军事势力主要继承前苏联,当时有约70万武装部队成员驻扎在乌克兰境内,还包括约1,300件核武器。[d]:181-182乌军独立之后,一直保持“无核、中立、不结盟”的政策,参与了里斯本议定书,销毁所有战略核武器。建国之初,乌克兰主张不对周边国家提出领土要求;和周边国家和平共处;有争议问题不使用武力。[d]:191 在此政策下,乌克兰裁减了数十万的军队。[d]:183目前的军队包括196,600名现役人员和大约900,000名预备役人员。[56]乌克兰军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预备役组成,行征兵制,18至25岁的男性必须服兵役。[57]
外交
编辑乌克兰处于欧洲地缘政治中心的敏感地带。1990年10月19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修改宪法,规定奉行独立、中立、不结盟和无核化的政策。
在克拉夫丘克任总统时,乌克兰致力发展与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以制衡俄罗斯。1991年,乌克兰加入“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1994年,参与了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美国方面,乌克兰政府虽然重视对美关系,但乌克兰议会迟迟没有批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乌美关系一度陷入紧绷。俄罗斯方面,分割黑海舰队、克里米亚、销毁核武器等问题使两国关系陷入疆局。1992年,俄乌签定了《达戈梅斯协议》,确定两国“双方将作为友好国家来处理彼此关系”。[p]:93-95
库奇马执政其间,他同时重视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同时重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美国方面,1994年、1995年,两国元首先后互访。美国给予乌克兰经济援助,以支持乌克兰进行经济改革。在俄罗斯方面,库奇马任内,俄乌间的紧张关系得到融解。1997年,俄乌双方签署协定,解决了黑海舰队的问题。1997-1998年,双方签订了多份的经济合作协议。2003年,刻赤海峡危机影响了双方的关系,其后,双方签定协议,将亚速海和刻赤海峡归为俄乌双方内水,并共同组建组织以管理刻赤海峡的事务。欧盟方面,1994年,欧盟通过了“对乌克兰的行动计划”,拨款8500万欧洲货币单位,以协助维持乌克兰财政支付平衡。1995年11月,乌克兰加入欧洲委员会。1998年,乌克兰正式提出《乌克兰与欧盟一体化战略》,将加入欧盟定为战略目标。[p]:96-99
尤先科任内,他的外交政策上“排俄亲西”,乌俄关系降至冰点。美国方面,2005年,两国元首先后互访,美乌两国发表联合声明,美国承诺协助乌克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签署多份协议。2006年,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并给予经济援助。俄罗斯方面,橙色革命后,两国在能源、黑海舰队驻军,边境问题龃龉不断。2005年,乌克兰和其他国家成立了“民主选择共同体”,引起了俄国不满,继而引发2006年初的俄乌天然气危机。[p]:99-100
亚努科维奇任总统其间,极力改善恶化的俄乌关系。他任内,和俄方签定了天然气价格和黑海舰队等协议,黑海舰队得以在乌克兰再驻扎多30年。欧盟方面,推进了与欧盟的互免签证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推动乌欧一体化。同时,乌克兰拉达签定了《乌克兰内外政策原则法》,明确规定乌克兰不加入北约。2012年底,乌克兰和欧盟草议了联络国协定,但在俄方压力之下,亚努科维奇当局决定暂缓该协定,引起不满,爆发大型示威(广场革命)。[p]:101-102,此后,亚努科维奇叛逃至俄罗斯并随即被议会解除总统职务。俄国趁此机会派兵侵占了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部分地区。
2014年俄国入侵乌克兰后,乌克兰以欧盟、北约为优先发展方向,实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2014年9月,议会批准了欧盟的联络国协定。2014年12月23日,乌克兰以绝对多数票通过放弃不结盟地位法案,决定加强与北约合作。2016年1月,乌欧的自贸区协定正式生效。2020年6月,乌克兰取得北约机会增强伙伴国地位(Enhanced Opportunities Partner)。自俄罗斯于2014年2月20日派兵入侵克里米亚以来,乌俄关系急速恶化。2018年,乌方宣布废除《乌俄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同年年末,三艘乌海军军舰进入刻赤海峡,俄乌双方爆发冲突。同年,乌克兰自主东正教会宣布脱离俄罗斯东正教会。2022年2月,俄国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同月乌俄断交。[58][59] 2022年6月23日,乌克兰成为欧盟候选国。[58]
文化
编辑文学
编辑乌克兰最早的文学是民间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则产生于11世纪初,有《往年纪事》、《伊戈尔》等。在13世纪,因为先后被多个外族入侵,文学衰退。16世纪中叶,乌克兰文学脱离了宗教,成为了世俗文学,有格拉西姆·斯莫特里茨基《天堂的钥匙》。17世纪,乌克兰文学体裁起了变化,出现了勇士小说和较为原始的戏剧。[60]
在18世纪乌克兰文学作品迎来井喷期之前,许多乌克兰作家创作时仍使用拉丁语和古教会斯拉夫语写作。有说法认为,乌克兰文学最初始于1798年伊万·佩特罗夫奇·科特利亚列夫斯基的诗作《艾涅依达》——该作是首部使用乌克兰语进行创作的出版文学作品。[61][62]科特里亚列夫斯基也凭借这部作品和自己在乌克兰文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被后人称作“乌克兰文学之父”。[63]1834年,赫利霍里·科维卡·奥斯诺维亚年科所做的小说《玛鲁西亚》开创了现代乌克兰散文的先河。[61][62]
艺术
编辑- 建筑
乌克兰建筑风格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都各不相同;建筑的设计也受到了对应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64]
从基辅罗斯时期起,由于战争频繁发生,所以建筑艺术具有“筑城”特点,主要突出城堡的威严和雄伟,忽视了建筑的美观程度。13世纪至18世纪中期,乌克兰的建筑风格在基辅罗斯时期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叶,乌克兰建筑艺术逐渐转向欧洲古典主义,乌克兰开始流行建设罗曼式建筑,并尽力追求几何学上的精确性与建筑的合理使用性相结合。加入苏联后,乌克兰建筑逐渐丧失欧式建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矩形高层建筑。[d]:221
- 造型艺术
8世纪与9世纪之交,基辅罗斯国开始形成独特的艺术文化。10至11世纪,基辅罗斯在壁画和镶嵌艺术画两方面逐渐有所建树。这种画与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有机艺术合成体。16至17世纪,受西欧工匠的影响,乌克兰的既有艺术风格开始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有所结合。17至18世纪,乌克兰民间传统造型艺术逐渐与巴洛克艺术相结合;17世纪后,人像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特别盛行。18世纪初时,已有不少精美的陶瓷雕塑诞生。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及20世纪初,乌克兰在架上雕塑(如半身人物像、塑像等)创作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同时,木雕、漆画、不同材料粘合组合画、水彩画也得到广泛发展。[d]:222加入苏联后,乌克兰的艺术作品大多是具有政治宣传意义的装饰城市的大型雕塑和绘画,其中包括英雄人物、工农兵群像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目前藏于基辅卫国战争纪念馆的雕塑群。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由于多元意识形态的影响,各种艺术创作思想、流派均自由发展;乌克兰的艺术发展也因此进入了新的时期。[d]:223
近几年来,每年5月份举办的基辅城市节,均有艺术品展卖活动,其中有不少专业美术家和民间的造型艺术作品。[d]:223
音乐
编辑乌克兰音乐有浓厚的东西欧音乐元素相融合的特点。[65]乌克兰还是俄罗斯帝国时期的音乐中心;帝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于18世纪中叶在乌克兰境内开办,培养了一众音乐家和作曲家。[66]著名的作曲家有米哈伊尔·韦尔比斯基、尼古拉·莱森科、列夫·卢布斯基、格里果里·韦列夫卡、康斯坦丁·丹克维奇等等。[q]:118
戏剧和电影
编辑乌克兰最早的戏剧要追溯至17世纪初耶稣会为宣传教会在乌克兰各个学校表演的西欧风格戏剧。有记载称,利沃夫在1619年8月29日曾有过两场乌克兰语戏剧表演。[67]17至18世纪,乌克兰各地掀起了一股表演圣诞剧的浪潮。[68]1789年,哈尔科夫建成了乌克兰第一座戏院。[69][70]19世纪后,剧院在各地逐渐开始涌现;[71]1864年,利沃夫建成了乌克兰第一家职业戏院。[72]
乌克兰电影风格持续受到来自俄罗斯和西欧的影响;对于双方影响究竟孰多孰少,目前仍有争议。[73] 1911年,首部乌克兰制作的无故事影片《扎波罗热塞契》上映。[q]:119目前为止,乌克兰电影业比较成功的作品普遍着眼于乌克兰劳动人民、乌克兰的故事和事件[74];其中较为著名的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持摄影机的人》等[75]。乌克兰著名的电影制片厂有基辅国家电影制片厂、敖德萨电影制片厂、雅尔塔电影制片厂等。[q]:119
体育
编辑在十月革命前夕,乌克兰全国已建立起196个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及其他体育组织。1929年为止,全国已有1950个体育团体。1950年,乌克兰建立了全国志愿体育运动协会;1951年时,加入这一协会的人数已达92.2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为了把加强群众体育运动与提高运动技巧结合起来,乌克兰一些重要工业企业成立了工业企业运动俱乐部,其中一些大型俱乐部具有全国性行业性质。在农村,也建立一批跨农庄的运动俱乐部。在1971至1975年期间,乌克兰新建了52个体育场、2940个体操馆;1985年,乌克兰全国拥有的体育场总数达到954座,另有游泳馆396座、室内体育馆1.47万座,运动广场12.29万个。[d]:225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体育运动的相当大一部分遗产,其中就包括这些体育设施。[76]然而,由于解体后全国经济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整个90年代乌克兰体育设施的发展完全处于停顿状态。[d]:225
足球方面,乌克兰最高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是乌克兰足球超级联赛[77],其中最著名的两支队伍分别是基辅迪纳摩和顿涅茨克矿工。其中,基辅迪纳摩曾夺得欧洲优胜者杯2次、欧洲超级杯1次,并夺得苏联顶级足球联赛冠军13次、乌克兰足球超级联赛冠军12次。很多乌克兰人对足球感兴趣是因为受到前苏联国家足球队队员伊戈尔·别拉诺夫和奥列格·布洛欣的影响;两者都曾获得过金球奖。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唯一接受过金球奖的球员是安德烈·舍甫琴科;该球员在2006年带领乌克兰国家足球队一度挺进世界杯8强,最终输给了当年的冠军意大利。[78][79]
除了足球,乌克兰在重量级拳击领域亦有不错的成绩——世界冠军兄弟维塔利·克利奇科和弗拉迪米尔·克利奇科也来自乌克兰。[80]
1994年,乌克兰首次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81]此后,乌克兰参加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4次,夺得96枚奖牌,表现比冬季奥运会好得多——乌克兰国家队仅在4次冬奥会中获得5枚奖牌。目前,乌克兰历届奥运会的金牌总数位列全球第35位。[82]
除此之外,手球、网球、橄榄球、篮球、体操和冰球运动在乌克兰也很受欢迎。[76]
媒体
编辑乌克兰电视台有乌克兰国家电视1台、国际电视台、新频道、1+1、ICTV、五频道和基辅电视台等。其中乌克兰国家电视1台为国营,其他为私营。乌克兰全国有40多个全国广播的电台,100多个地方电台,影响较大的有乌克兰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基辅市广播电台、“自由”电台、“金门”电台等。 [83]
注释
编辑- ^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їна,罗马化:Ukraina;乌克兰语音标:[ukrɑˈjinɑ]),意指“在边缘”或“边疆”[a]:1。这个词在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时,见于乌克兰各地方诸候(公爵)的文书,自称自己是某某偏远地方之一。本来是地方诸候向基辅大公国投书时的自谦之辞。乌克兰另有“小俄罗斯”(俄语:Малороссия/Малая Россия,罗马化:Malaya Rossiya/Malorossiya; 乌克兰语:Малоросія/Мала Росія,罗马化:Malorosiia/Mala Rosiia)之称。[b]:1-2
- ^ 关于罗斯是由何族人建立的,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据《往年纪事》记载,在826年,诺夫哥罗德(Novgorod)的居民刚将瓦兰人(Varagian)赶走,但该城市陷入了没有法律、秩序之中。当地居民集会决定,为自己找一个王公。其后,留里克和他的两个兄弟接受了邀请,建立了罗斯。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斯堪的纳维亚人或者维京人为了寻找资源(如毛皮和贵金属)并控制通往君士坦丁堡和中东的水路,因此“接受了邀请”。也有些史学家认为这些记载是依据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传说所写,认为不可信。[a]:22德国历史学家戈特利布·西格费德·巴耶在《罗斯的起源》(1726年)中,提出罗斯是通过诺曼人的征服而成的,并得到一些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学者所支持[o]:19-24。但无论如何,这些管治者即使不是斯拉夫人,也应该已经被斯拉夫化了。[a]:22
参考
编辑来源
编辑- ^ UNITED24. 乌克兰驻华大使馆.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4).
- ^ 2.0 2.1 2.2 Population by ethnic nationality, 1 January, year. ukrcensus.gov.ua. Ukrainian Office of Statistics. [201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3).
- ^ 3.0 3.1 3.2 3.3 Ukrain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23-04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0).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he Next Frontier: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Anthropocene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20-12-15: 343–346 [2020-12-16]. ISBN 978-92-1-12644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5).
- ^ 5.0 5.1 5.2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of Ukraine. Number of Present Population of Ukraine, as of January 1, 2021 (PDF). [2023-02-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06).,数字不包括克里米亚半岛
- ^ Linguistic divides: Johnson: Is there a single Ukraine? . The Economist. 5 February 2014 [12 May 2014].
- ^ Petrukhin 2007,第245页.
- ^ Noonan 2001,第81页.
- ^ Korobkin 1998,第xxvii页.
- ^ Golb & Pritsak 1982,第15页.
- ^ Petrukhin 2007,第257页.
- ^ 12.0 12.1 12.2 Kohen 2007,第107页.
- ^ Noonan 1999,第502–3页.
- ^ Noonan 1999,第508页.
- ^ Petrukhin 2007,第259页.
- ^ Howorth 1870,第182–192页.
- ^ Petrukhin 2007,第262页.
- ^ 乌克兰大选:喜剧演员泽连斯基高票胜出. BBC News 中文.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中文(简体)).
- ^ 俄羅斯開戰轟炸多處城市 烏克蘭宣布與俄斷交. 中央社. 2022-02-24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中文(台湾)).
- ^ 普丁下令開戰烏克蘭宣布斷交 俄軍進基輔周遭地區火箭砲攻擊國防部情報總部竄黑煙. Yahoo新闻.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 ^ 烏克蘭概況. 中国人大网. 2011-06-02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0).
- ^ Peterson, Nolan. Why Is Ukraine's Population Shrinking?. Newsweek. 2017-02-26 [201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 ^ Population.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of Ukraine. [201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 ^ 24.0 24.1 24.2 谢国斌. 烏克蘭的族群政治 (PDF). 台湾国际研究季刊. 2015, 11 (3): 129-53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4).
- ^ How many Ukrainians have fled their homes and where have they gone?. BBC News. 2022-05-13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 ^ 《大英百科全书》中的条目:乌克兰(英文)
- ^ Тітарова, Дарія; Український культурний фонд. Ким ми є? : Національні Спільноти та Корінні Народи України. 基辅: УКРАЇНЕР. 2021-10-15: 621-667. ISBN 978-617-642-593-9. OCLC 1349229780.
- ^ Kyiv Saint Sophia Cathedral.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sation (UNESCO). UN. [200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 ^ Religious Belief and National Belonging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2017-05-10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 ^ Orthodox Christianity in the 21st Century.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2017-11-10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 ^ Press releases and reports - Religious self-identific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attitude to the main Churches of Ukraine: June 2021 (kiis.com.ua).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 ^ Релігія, Церква, суспільство і держава: два роки після Майдану [宗教、教会、社会与国家:独立广场事件两年后] (PDF), Kyiv: Razumkov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ll-Ukrainian Council of Churches: 22, 27, 2016-05-26 [2019-01-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4-22) (乌克兰语)
- ^ ПРЕС-РЕЛІЗ ЗА РЕЗУЛЬТАТАМИ СОЦІОЛОГІЧНОГО ДОСЛІДЖЕННЯ «УКРАЇНА НАПЕРЕДОДНІ ПРЕЗИДЕНТСЬКИХ ВИБОРІВ 2019». socis.kiev.ua.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乌克兰语).
- ^ 34.0 34.1 Релігія, Церква, суспільство і держава: два роки після Майдану [宗教、教会、社会与国家:独立广场事件两年后] (PDF), Kyiv: Razumkov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ll-Ukrainian Council of Churches (sample of 2,018 people): 22, 29, 2016-05-26 [2019-01-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4-22) (乌克兰语)
- ^ 谭武军. 高考只准用乌克兰语 俄语在乌克兰地位急降. 环球日报. [200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
- ^ Ukrainians are breaking their ties with the Russian language. The Washington Post.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0) (英语).
- ^ Enemy tongue: eastern Ukrainians reject their Russian birth language. The Guardian.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9) (英语).
- ^ Ukrainians who grew up speaking Russian learn a new mother tongue. Al Jazeera.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英语).
- ^ DYNAMICS OF ATTITUDES TOWARDS THE STATUS OF THE RUSSIAN LANGUAGE IN UKRAINE. KYIV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OLOGY (英语).
- ^ Шосте загальнонаціональне опитування: мовне питання в Україні (19 березня 2022) – Україна – Дослідження – Соціологічна група Рейтинг. [202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4) (乌克兰语).
- ^ Как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оккупации дети учатся в украинских школах. Deutsche Welle. 2023-12-14 (俄语).
- ^ Русификация оккупированных регионов Украины. Euronews (俄语).
- ^ Маніпуляція пропаганди про підтримку української мови на ТОТ Запорізької області. 2024-05-17 (乌克兰语).
- ^ Ukraine: Forced Russified Education Under Occupation: Imposition of Russian Curriculum; Anti-Ukrainian Propaganda. Human Rights Watch. 2024-06-20 (英语).
- ^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должны помочь Украине возвратить на родину сотни тысяч депортированных детей» – Екатерина Рашевская.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1) (俄语).
- ^ Кремль проводит «путинизацию» детей из Украины, оправдывая их вывоз. Voice of America. 2023-05-08 [202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0) (俄语).
- ^ Wanted Russian Official Whitewashes Deportation of Ukrainian Children on Vice News. POLYGRAPH.info. 2023-05-05 [202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英语).
- ^ 刘国远. 乌克兰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成为第152个成员. 新华网. 新华社. 2008-05-16 [200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3) (中文(中国大陆)).
- ^ Total production of crude steel. worldstell association.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7).
- ^ Global and regional tourism performance.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3).
- ^ Ukraine's parliament backs changes to Constitution confirming Ukraine's path toward EU, NATO. www.unian.info.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 ^ Офіційний портал Верховної Ради України. static.rada.gov.ua.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5).
- ^ Regions of Ukraine and their compos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erkhovna Rada website.
- ^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Ukra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Paul D'Anieri, Robert Kravchuk, and Taras Kuzio, Westview Press, 1999, ISBN 0-8133-3538-8 (page 292)
- ^ 梅科萊夫省(尼古拉耶夫省) - Mykolaivska Oblast (Nikolayev Oblast). terms.naer.edu.tw.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 ^ Walters, Alex. In numbers: How does Ukraine's military stack up against Russia?. Forces Network.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 ^ Hajda, Lubomyr A. et. al. Ukra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 ^ 58.0 58.1 乌克兰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2-09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 ^ 黄登学; 丁一飞. 乌克兰危机以来的俄乌关系及前景.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20, 143 (1): 84-91.
- ^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外國文學卷,烏克蘭文學).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2.
- ^ 61.0 61.1 Ukrainian literature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5th ed. (second version, Micropædia) Vol. 12: (1985–2010). 948 p.: p. 111 (英语)
- ^ 62.0 62.1 Ukrainian literature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19 (英语)
- ^ Parody and Burlesqu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ardie, Philip. The Last Trojan Hero: A Cultural History of Virgil's Aeneid.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4. 264 p: 187 (英语)
- ^ Folk architecture. 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
- ^ III. Ukrainian wandering bards: kobzars, bandurysts, and lirnryks. Internet Encyclopaedia of Ukraine.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2001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 ^ (untitled). Nat Geo Musi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5).
- ^ Дмитро Антонович. Український театр. Українська культура. Збірка лекцій.. litopys.org.ua. [2021-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 ^ 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1929—1939, Article "Вертепная драма".
- ^ Ivan Katchanovski; Kohut, Zenon E.; Nebesio, Bohdan Y.; Yurkevich, Myroslav.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Ukraine. Scarecrow Press. 2013-07-11: 254. ISBN 978-0-8108-7847-1 (英语).
From the early 19th century, Kharkiv became an important center of the Ukrainian cultural renaissance. Classicist writer Hryhorii Kvitka-Osnovianenko lived and worked there, as did the writers of the Kharkiv romantic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Ukrainian literature. Many of the early Ukrainian miscellanies were published there, as well as the first periodicals in Russian-ruled Ukraine, including Ukrainskii vestnik (1816–19) and Ukrainskii zhurnal (1824–25). The first professional theater troupe in Ukraine was established in Kharkiv in 1789, and the earliest modern Ukrainian plays were performed there. A clandestine hromada functioned in the city from the early 1860s, and a Prosvita branch was active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05.
- ^ The Ukrainian Quarterly. Ukrainian Congress Committee of America. 1947: 253 (英语).
Kharkiv was the first Ukrainian city to boast of a permanent theatrical group (1789).
- ^ Академія наук Української. Soviet Ukraine.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Ukrainian Soviet Encyclopedia,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krainian S.S.R. 1969: 525 (英语).
- ^ Ukraine, a Concise Encyclopedia. Ukrainian Orthodox Church of the U.S.A. 1987: 176 (英语).
- ^ Zalesʹka Onyshkevych, Larysa M. L.; Revakovych, Marii︠a︡. Contemporary Ukraine on the cultural map of Europe. Armonk, N.Y.: M.E. Sharpe, Inc.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Shevchenko Scientific Society. 2009 [2023-02-04]. ISBN 978-0-7656-2405-5. OCLC 6086914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 ^ Posts misrepresent video of Ukrainian film production. AP NEWS. 2022-08-12 [202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 (英语).
- ^ Five of Ukraine's finest movies. Emerging Europe. 2022-07-18 [202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9) (英国英语).
- ^ 76.0 76.1 Sport in Ukraine. Topend Sports.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2).
- ^ Ukraine Vyscha Liga. BetsAPI.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 ^ Ukrainian Andriy Shevchenko wins Golden Ball. CBC.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 ^ List of Ukraine national football team captains. Hyperleap.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 ^ Klitschko Museum. Klitschko Museum.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6).
- ^ Ukraine at the Winter Olympics. Topend Sports.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 ^ Ukrainian Medals and Results in the Olympic Games. Olympian Database. [202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克兰大使馆. 乌克兰概况. [202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6).
书籍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保罗·库比塞克. 烏克蘭史. 由颜震翻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82422.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王承宗. 烏克蘭史:西方的梁山泊. 台北: 三民书局. 2006. ISBN 9571445487.
- ^ 3.0 3.1 3.2 3.3 3.4 3.5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编).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第23冊).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3: 397-400.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马贵友 (编). 烏克蘭.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ISBN 7801499220.
- ^ 5.0 5.1 5.2 5.3 5.4 浦洛基. 歐洲之門:烏克蘭2000年史. 由曾毅翻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08671185.
- ^ Whittow argues however that: "The title of qaghan, with its claims to lordship over the steppe world, is likely to be no more than ideological booty from the 965 victory." (Whittow 1996,第243–252页)
- ^ Korobkin citing Golb & Pritsak notes that Khazars have often been connected with Kiev's foundations.[9] Pritsak and Golb state that children in Kiev were being given a mixture of Hebrew and Slavic languages names by c. 930.[10] Toch on the other hand is skeptical, and argues that "a significant Jewish presence in early medieval Kiev or indeed in Russia at large remains much in doubt". (Toch 2012,第166页)
- ^ The yarmaq based on the Arab dirhem was perhaps issued in reaction to fall-off in Muslim minting in the 820s, and to a felt need in the turbulent upheavals of the 830s to assert a new religious profile, with the Jewish legends stamped on them. (Golden 2007b,第156页)
- ^ Scholars are divided as to whether the fortification of Sarkel represents a defensive bulwark against a growing Magyar or Varangian threat. (Petrukhin 2007,第247, and n.1页)
- ^ MQDWN or the Macedonian dynasty of Byzantium; SY, perhaps a central Volga statelet, Burtas, Asya; PYYNYL denoting the Danube-Don Pechnegs; BM, perhaps indicating the Volga Bulgars, and TWRQY or Oghuz Turks. The provisory identifications are those of Pritsak. (Kohen 2007,第106页)
- ^ Al-Mas'udi says the king secretly tipped off the Rus' of the attack but was unable to oppose the request of his guards. (Olsson 2013,第507页)
- ^ The letter continues: "I wage war with them. If I left them (in peace) for a single hour they would crush the whole land of the Ishmaelites up to Baghdad." (Petrukhin 2007,第257页)
- ^ From Klavdiy Lebedev (1852–1916), Svyatoslav's meeting with Emperor John I Tzimisces, as described by Leo the Deacon.
- ^ Henry Hoyle Howorth argued that the Khazars were the ancestors of contemporary Circassians.[16]
- ^ 15.0 15.1 赵云中. 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ISBN 7561735537.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16.16 16.17 16.18 16.19 16.20 16.21 16.22 16.23 16.24 16.25 16.26 16.27 16.28 16.29 16.30 16.31 16.32 16.33 16.34 16.35 16.36 16.37 任飞. 烏克蘭歷史與當代政治經濟.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7-06. ISBN 9787514178562.
- ^ 17.0 17.1 17.2 17.3 孔林. 黑海上的明珠:烏克蘭.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20. ISBN 9787517832638.
延伸阅读
编辑- 闻一. 烏克蘭:硝煙中的雅努斯.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865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