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宗

明朝第8位皇帝

明憲宗朱見濡(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1]),或稱成化帝,原名朱見深,後改名朱見濡[2][3][4][5][6],為明英宗皇長子,明朝第9任皇帝。明憲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間恢復其叔朱祁鈺的帝號,又為于謙等忠臣平反,初年勵精圖治,體恤民情,任用李賢商輅彭時等賢臣,頗為時人所傳誦;在軍事方面,整飭戎政,對內平定荊襄群盜和西南傜蠻,對外抵禦韃靼女真、收復河套、經略哈密,立下不少功績。是明朝自仁宣之治後評價較高的皇帝。

明憲宗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憲宗純皇帝御容
明朝第8位(第9任)皇帝
統治1464年2月23日-1487年9月9日(23年198天)
前任明英宗朱祁鎮
繼任明孝宗朱祐樘
立儲悼恭太子朱祐極(1471年-1472年)
明孝宗朱祐樘(1475年-1487年)
出生正統十二年十一月初二日
(1447-12-09)1447年12月9日
大明北直隸順天府紫禁城
逝世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1487年9月9日(1487歲—09—09)(39歲)
大明北直隸順天府紫禁城
安葬
王后廢后吳氏
孝貞純皇后王氏
配偶孝穆皇后紀氏
孝惠皇后邵氏
恭肅皇貴妃萬氏
子嗣子:
共14人
女:
共6人
年號
成化
諡號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廟號
憲宗
父親英宗睿皇帝朱祁鎮
母親孝肅皇后周氏

但憲宗寵嬖萬氏、中晚年信用汪直梁芳萬安等宦官奸臣,又擴置「皇莊」大肆侵占土地,使明朝政治日壞。成化朝是明朝自仁宣以來文治武功較卓越的時期,但與此並存的弊政使其有所缺憾。在大他十多歲的寵妃萬貞兒過世後,他因傷心過度而早逝,諡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朱見深出生於正統十二年十一月初二日(1447年12月9日),為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母親是孝肅皇后周氏。《明史》寫為朱見濬。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英宗被瓦剌擄去,兵部侍郎于謙等立皇弟朱祁鈺即位,是為景帝,改元景泰,同時立見深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鈺將見深廢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7]。朱見濟夭折後,有人主張復立朱見深為太子。

五年後(1457年),英宗因奪門之變復辟,見深被重立為太子。《萬曆野獲編》中記載憲宗皇帝玉音微吃,而臨朝宣旨,則瑯瑯如貫珠,其本人可能或多或少有口吃的情況。重立太子的詔書上太子的名字是見濡,但沒有寫改名的原因。百姓知道詔書上太子的名字後大驚,以為被立為太子的是另一人[2][3][4][8][9]

英宗臨終前因他人離間而對太子產生猜疑,或有意於錢皇后所撫養的二皇子德王朱見潾,問內閣首輔李賢是否一定要傳位太子。李賢多次勸英宗不要易儲,說傳位太子則宗社幸甚。英宗最終沒有易儲,太子順利繼位,是為憲宗。

在位

編輯

憲宗寬仁英明,任用李賢彭時商輅等人,即位之初就為于謙平冤昭雪,當時曾有大臣追論景泰廢立事往,憲宗切責說:「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且非臣下所當言。」;一方面展現了自己為君的品格,另一方面起了安撫臣下,阻止結黨營私之效。另䆁放了浣衣局婦女和願歸宮人,又恢復明景帝帝號。文治上憲宗體諒民情,蠲賦省刑,任用賢臣,考察官吏,勵精圖治,善政史不絕書,儼然為一代明君,當其時朝廷多名賢俊彥,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堪稱與仁宣之治媲美,朝鮮琉球哈密烏斯藏暹羅吐魯番撒馬兒罕日本蘇門答剌等國紛紛入貢。人口方面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中成為終明一代的登記人口峰值,達9,496,265戶,71,850,132人,反映當時明朝仍然處於盛世。

憲宗在位初期,天下稱頌其統治;但專寵萬貴妃後,朝政轉向晦暗,萬安開始得勢。成化十二年(1476年),設立西廠,命太監汪直提督外事,於是汪直便隨意羅織罪名生事。汪直仗勢將陳鉞,威寧伯王越變為自己的羽翼,依附自己之人便任用,不聽自己話的人就排擠打擊,權勢極為顯赫,天下都懼之三分。汪直又想在外立功,胡亂進行邊界挑釁。憲宗命汪直掌管十二團營。當時有個名叫阿丑的中官,善演詼諧幽默戲,經常在憲宗面前表演,頗有漢朝東方朔用滑稽方法進諫之風。一天阿丑假裝喝醉酒,旁邊一個人在佯裝說:「某官到!」阿丑任裝醉意大罵,人又說:「皇駕到!」阿丑還是醉罵如故,那人又說:「汪太監來了。」阿丑所裝的醉人趕緊起來驚恐的站在一邊。旁邊的人問到:「天子駕到都不害怕,為什麼害怕汪太監?」阿丑說:「我只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自此以後汪直逐步失寵。此時王越和陳鉞討好汪直,三人結為死黨。阿丑一日有在做戲,自己扮演汪直手持雙斧向前前行,有人問其緣故,答說:「這雙斧是王越和陳鉞。」憲宗聽後微笑了一下。御史徐鏞等人彈劾汪直欺君枉法,擅開邊釁,憲宗後漸疏遠汪直。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被調出京城,西廠也隨之解散[10]

憲宗在位中後期,好方術[11],沉溺後宮,極度寵信大他17歲的萬貴妃,又生活奢靡,取國庫填內帑並擴置皇莊[12][13],同時又任用太監汪直梁芳等奸佞當權[14],以致西廠橫恣,朝紳諂附,且明憲宗直接頒詔封官,是為傳奉官,這使得傳奉官氾濫,舞弊成風,朝政荒蕪。但整體而言,成化晚年,朝廷依然能有條不紊地對天災人禍有迅速的應對[15],因此仍幸稱歌舞昇平,太平無事。

駕崩

編輯
 
茂陵,明憲宗朱見深與紀皇后、王皇后、邵皇后的合葬墓。攝於2022年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皇貴妃去世,憲宗患病為太醫劉文泰所殺。[16]日漸消瘦,最終於同年八月廿二日駕崩。葬於北京昌平茂陵。臨終前誨示太子要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太子頓首受命[17],他的三子朱祐樘繼位,即後來的明孝宗。

遺詔

編輯

為政舉措

編輯
 
明憲宗朱見深作《一團和氣》,他藉此畫中教諭群臣。「合三人以為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和以召和,明良其類。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備。豈無斯人,輔予盛治?」

處理荊襄流民

編輯

成化初年,土地兼併嚴重,造成大量流民依山據險,荊州襄州安州沔州之間,「流民不下百萬」。[18]湖廣荊襄地區成為流民的聚居區,賊盜嘯聚。成化元年(1465)三月劉通石龍馮子龍等於房縣大石廠立黃旗起義,擁眾數十萬。成化六年十一月,又有劉通舊部李原小王洪起義,流民附和者達百萬人。史稱鄖陽民變。憲宗派撫寧伯朱永討伐,將之平定。又有陝西周原土官滿四占據石城,荊襄復反。憲宗力排眾議,命白圭項忠指揮,四路圍攻,荊襄賊平,明軍擊斬萬人,首領劉通、苗龍等四十人被生擒獻俘京師。憲宗又專門派出了楊璇撫治荊、襄、南陽流民,設立鄖陽撫治以及鄖陽府等州縣進行管理,史載「大會湖廣、河南、陝西撫、按、藩、臬之臣,籍流民得十一萬三千餘戶,遣歸故土者一萬六千餘戶,其願留者九萬六千餘戶,許各自占曠土,官為計丁力限給之,令開墾為永業,以供賦役,置郡縣統之。」此後流人得所,四境乂安,直至明末,荊襄再也沒有出現大亂。

蠲賦省刑

編輯

蠲賦省刑是成化一朝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善政之一,史記憲宗「一聞四方水旱,蹙然不樂,亟下所司賑濟,或輦內帑以給之;重惜人命,斷死刑必累日乃下,稍有矜疑,輒從寬宥。」「憲宗好生,每奏讞大辟(死刑奏章),多所寬宥,或不得已而行刑。其日必卻八珍之奉,默坐焚香。哀矜之意,惻然見於玉色。」自他即位自駕崩唯止,僅在官田減免稅糧一項則已達一千九百多萬石,在民田稅額的蠲免和下內帑賑濟更是不計其數,僅以成化二十一年為例,實錄記載當年減免天下官田等項稅糧一百零八萬五千九百石,然而憲宗除此之外在該年正月從內庫中撥帑二十萬五兩賑濟災民,四月又撥漕糧四十萬賑災,同月與十月又免山東濟南、山西平陽、四川成都、河南開封、南直隸鳳陽等州府稅糧,總計連同官田稅賦該年蠲免三百萬石,相當全國稅額十之二一,可見憲宗不吝恤民。因此儘管成化一朝水旱災變不斷,在荊襄流民問題處理完後,再也沒有出現較大的社會波動。

改革漕運

編輯

橫觀成化年間的最值得稱道的善政,除了處理荊襄流民與蠲賦省刑外,其次莫過於改革漕運,自明成祖永樂遷都以來,北京便依賴南糧北運,其中需要每年徵集大量民伕運糧,路途波折,時常耽誤農時,自成化七年後,朝廷減省少了民伕的運輸路程,改由官兵漕軍長運,雖然朝廷的加耗增加了,但節約了百姓的農時,有利農業生產,同時又制定了各類考課規條,自此以後明代的漕運才有了完備的制度,此制一直沿用至明末[19]。另外由於漕運改革,每年節省下來的輸輓之費,總共米十萬石之多。[20]

匠戶制度改革

編輯

手工業者在成化年間身份有了進一步的自由,明太祖建國時,分天下百姓為軍民匠灶四類,手工業者便被歸類在匠戶中,他們各分「住坐」和「輪班」,他們必須義務定期(通常五年一班,每班服役三個月)為朝廷工作,有時還要無償服役,於是逃役者越來越多。成化二十一年起,朝廷允許輪班匠不願服役者可以每月出錢免役,改由朝廷直接僱工造作,這不但令朝廷毋須再終年追捕工匠,勞官擾民,手工業者只要付出二三月的銀子,便可以免除三月的工役之苦和回來花費的時間,也換來四年的人身自由。[21]

屯田

編輯

屯田上,明朝自正統以後,邊境多事,屯政稍弛,其後屯田多為內監、軍官佔奪,制度大壞,憲宗在位後,頗銳意整頓。成化初,宣府巡撫葉盛就買官牛千八百,並置農具,遣軍屯田,收糧易銀,以補官馬耗損,邊入稱便,然而經過一番整頓後,視舊所入,屯田收入仍不過盛時的十分之一罷了,後來到了弘治年間,就變得更加廢弛了。[22]

文學

編輯

明朝皇帝多擅畫像,作字運筆,憲宗亦擅畫神像,曾為張三丰畫像,神采生動,超然塵表,又曾親筆御製一團和氣歲朝佳兆等畫流世,畫法老練嫻熟,頓挫自如。成化十八年,憲宗又親自編寫了《文華大訓》一書,以教導太子人倫治國之道,垂訓子孫。而《貞觀政要》自唐流傳至明,版本注釋繁亂,明憲宗即位後,立即組織儒臣對其進行校定,把宋元史纂輯的綱目皆寫入書中,頒示天下,即流傳至今的成化本,又為重修的孔子廟碑和《貞觀政要》親自作序。憲宗在《貞觀政要序》中寫道「朕萬幾之暇,悅情經史,偶及是編...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己,所可惜者,正心修身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朕將遠師往聖,允迪大酋,以宏其治。」

明憲宗行樂圖》,創作於1485年。

武功

編輯

武功上憲宗恢復十二團營制度,幾次親閱騎射於西苑,巡查禁軍[23][24],整飭軍備,考試士兵訓練[25],還任用王越余子俊秦紘朱永朱英等能臣處理軍務,修建邊牆[26],並從不斷南下入侵盤踞河套的韃靼部手裡,一舉收復河套地區,使得套寇問題基本解決。在紅鹽池大捷中,明軍大破韃靼大營,擒斬三百五十人,獲駝馬器械不可勝計,史書記載「虜自是不敢復居套內者二十年,則此捷為所震懾故也。」「自是不復居河套,邊患少弭;間盜邊,弗敢大入,亦數遣使朝貢。」甚至在後來威寧海大捷中夜行晝伏直搗蒙古可汗王庭,生擒幼男婦女一百七十,斬首四百三十七級,獲旗纛十二面,馬駝牛羊六千餘,盔甲弓箭皮襖之類又萬餘,達延汗巴圖蒙克僅以身逃。另外自從明英宗以來,盤踞在建州的李滿住董山屢寇掠遼東,逐漸成為邊患,明憲宗在多次招撫不果後決定用兵撻伐,先後於成化三年[27]與成化十五年[28],明軍與朝鮮聯手進攻屢次犯邊的建州女真,生擒數百人,斬首千餘級,破四百五十餘寨,奪回被擄人口數千人,擒斬罪魁禍首的董山。史稱成化三年的進剿為丁亥之役。當代亦稱為成化犁庭。[29][30]

任用宰輔和宦官

編輯

被憲宗先後任用的宰輔有:李賢陳文彭時呂原商輅劉定之萬安劉珝劉吉彭華尹直。對成化一朝,世有「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之謠,三閣老指萬安劉吉劉珝,六尚書指尹旻殷謙周洪謨張鵬張鎣劉昭,意諷這些朝廷重臣不作為,私德不佳,但也有意見認為他們之所以被抨擊,並非庸懦無能,貪贓枉法,而是因為對明憲宗專寵萬貴妃,往往濫賞爵位寶物,又有內批傳奉官的行為,他們身為大臣卻沒有進行有力勸諫,使明憲宗符合傳統儒家人君規範,因此被時人詬病無能。其實從成化後期朝廷對災區和地方事務的應對裁決,可見他們還是各有所長、恪盡職守的,因而即使是萬安這種世稱的奸倖之臣,卻也見容於當其時彭時商輅等名臣官員中。

成化朝重要的宦官包括

  • 汪直:西廠第一任總管,權力大於東廠。掌兵權,且屢興大獄。並且喜兵,立邊功自固。飛揚跋扈,後為尚銘等人中傷而失勢,被罷。
  • 懷恩:宣宗時,兵部侍郎戴綸族弟,因戴綸罪及而為黃門。深受信任,掌司禮監,曾力保明孝宗免被萬貴妃所害。性情正直,與王恕交善。
  • 尚銘:東廠總管。善於欺壓富人,藉以斂財、或賣官求財,無所不做。
  • 陳准:尚銘後掌東廠,與懷恩一派。
  • 覃吉明史中載,弘治之世,政治醇美,君德清明,端本正始,吉有力焉。
  • 梁芳:當時最貪黷諛佞的太監為梁芳、韋興。諂萬貴妃,身受寵信。
  • 韋興:汪直門下,敲詐權貴,濫用酷刑無所不為。於汪直第一次被罷黜時下台,發配宣化府。
  • 錢能:雲南鎮監,極為蠻橫。梁芳門下。
  • 鄭忠:貴州鎮監,恣縱有名。
  • 韋朗:遼東鎮監,恣縱有名。
  • 韋眷:梁芳門下。廣東市舶太監,善於收集珠寶。
  • 王敬:梁芳門下。偏好左道,竟偽造詔令,括書畫、古玩,聚白金十萬余兩。

評價

編輯

正面

編輯

明憲宗本人曾經向兒子朱祐樘概括自己的一生作為:「修文史而究武略,飭內治以攘外侮,戡靖僭竊,應寧邦家,猶宵旰靡遑,懼功業未茂,德惠未周,而治平之效未臻也。」

  • 明實錄》:「蓋上以守成之君,值重熙之運,兵革不試,萬民樂業,垂拱而天下大治矣。」
  • 名山藏》何喬遠:上聰明仁恕,淵默勤恭,孝事母后如古帝王。郊廟齋祭,必極誠敬。景皇帝嘗有封沂之命,未嘗一語及之。委任大臣,略無猜忌,或即干紀,屏斥無疑。一聞四方水旱,戚戚然下所司賑濟,或輦內帑給之。重惜人命,斷死刑累日乃下。夙興視朝,但遇雨雪輒放常參官而不廢奏引。隆寒盛暑,或減奏事,以恤衛士侍立之勞。間有游豫,不出大內,如南囿祖宗時不廢遊獵,上未嘗一幸焉。時御翰墨,作為詩賦,以賜大臣。諸司章奏,手自披閱,字畫差錯,亦蒙清問。臣下益兢業職事,莫敢或欺。葢上以守成之君,值重熙之運,兵革不試,萬民樂業,垂拱而天下大治矣。
  • 國榷》談遷:恤飢察冤,求言課吏,先後史不絕書,而於胡僧幸閹斜封墨敕之濫,亦不能為帝掩也。當其時,朝多耆德,士敦踐履,上恬下熙,風淳政簡,稱明治者,首推成弘焉。而或有遺議,則在汪直、李孜省繼曉輩蝕其一二,於全照無大損也。尺璧之瑕,烏足玷帝德哉!末諭太子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之道,儼然成周之遺訓也。說者謂帝初欲易儲,以泰山屢震而止。噫!帝能尊錢後,復景帝,俱事出常情之外,而乃輕視東宮?必不然也。
  • 國榷》鄭曉:帝仁恕英明,少更多難,練達情理。臨政蒞人,不剛不柔,有張有弛。進賢不驟而任之必專,遠邪不亟而御之有法。值虜寇數侵邊,惟遣將薄伐,不勤兵以竭我財力,虜亦離散,內外寧輯。荊襄嶺海,時有寇竊,推轂之際,戒勿妄殺,或不用命,賞罰兼行。崇上理學,褒封儒賢。江淮大祲,截漕賑饑。星文示變,側身省過。臣僚進諫,即涉浮偽,時有干忤,薄示譴謫,旋蒙牽復。若乃尊禮孝莊,尊景帝,保護汪後,褒恤于謙,其於愛憎恩怨,絕無芥蒂,帝諄然於天理彝倫者也。以故雖屢有彗孛之災,而國家康靖,有繇然矣。
  • 國榷》李維楨:詩有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人情哉!純帝初載,亦何其斤斤也。中官幸,禱祠繁,而治隳矣。錢後之祔廟食,景帝之復位號,此兩者,雖甚盛德蔑以加已。
  • 明史》贊曰:「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 《朝鮮成宗實錄》:上(成宗)御宣政殿, 引見明澮等, 謂曰: 「中國有何事?」 明澮對曰: 「(憲宗)皇帝勤於聽政, 天下太平, 民物富庶。」(時成化十一年)
  • 《劍橋中國明代史》中寫道:「朱見深與他的有軍事頭腦的祖父和父親相同,嚮往他們的生氣勃勃的、甚至具有侵略性的軍事姿態,並且厚賞有成就的軍事將領。」

負面

編輯

負面事蹟主要與其大17歲的萬貴妃的感情和鬆散的管理有關。

  • 罪惟錄》論曰:災異之警,無有酷於此二十三年者也。宮中位一女戎,而群小相緣益進,惑匿導誘,顛例黜陟,以致傳升無己,監督四出,閣輔阿循,廠衛搜射。而帝又旋悟旋迷,嘉言罔入,邊釁苗殘,幾無寧歲。天乃至仁,歷以所警,貫耳而呼,而其如溺柔聽者,袖不聞也。祗幸蠲賑免租,無少稽吝,猶不致啟中原之怒。且內外寡大故,無所藉以起,幸稱小康。嗟乎!哲婦傾城,危矣哉!
  • 明史紀事本末》:「憲宗躬法桓、靈,養奸甫、節。卿貳大臣,直皆收問;局司近侍,直得更張。檻車逮治,南署空曹;緹馳行邊,北門不守。明世中人,多竊寵靈,亦未有顯挈利器,授人斷割如憲宗者昔。」
  • 明史演義》:「憲宗非無一隙之明,觀其優答李俊,立斥佞人,何嘗不辨明善惡。至於內帑用盡,責及中官,泰山連震,保全太子,雖得謂非明主之所為。誤在小人日多,君子日少,內嬖近臣,互相煬蔽,於是中知之主,往往為所蠱惑,忽明忽昧,有始鮮終,憲宗其較著者也。」
  • 明史講義》:凡此皆成化時朝政之穢濁,而國無大亂,《史》稱其時為太平,惟其不擾民生之故。
  • 《朝鮮成宗實錄》:(司憲府掌令李琚)更啓曰:「臣於丙午年往中國,中國人言,成化皇帝非賢君也,然一用《大明律》,故朝廷寧謐,四方無虞矣。臣今所啓,別無他意,欲殿下遵守舊章而已。」(朝鮮成宗)傳曰:「爾陪臣也,而褒貶天子,則我諸侯也,何不褒貶我乎?爾非新進之儒,曾經弘文館,爾不知予心而如此言之耶?」

其他

編輯
  • 《明朝時代上卷第38章陳獻章和他的心學》:成化王朝是明王朝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正是在這個時期基本結束了朱元璋一百年來禁錮帝國的政策,從此帝國又重新恢復到唐宋元的那種自由、奔放的年代,商業開始復甦、城市開始繁華、思想文化開始活躍、士紳的生活開始奢靡,在這個社會整體鬆動下,起到穩定、凝聚作用的理學思想也開始搖搖欲墜,它必將被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思想所代替。
  • 《成化皇帝大傳》:成化朝君臣們是預測不到的,他們留給弘治朝君臣的,乃是一個外無強敵,內無大敵,百業興旺,萬民樂業的太平世道。

家庭

編輯
明憲宗家族
 
 
 
 
 
 
 
 
 
 
 
 
 
 
 
 
 
 
高祖父:成祖文皇帝朱棣
 
 
 
 
 
 
 
曾祖父:仁宗昭皇帝朱高熾
 
 
 
 
 
 
 
 
 
 
 
高祖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祖父: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外高祖父:彭城伯張麒
 
 
 
 
 
 
 
曾祖母:誠孝昭皇后張氏
 
 
 
 
 
 
 
 
 
 
 
外高祖母:彭城伯夫人
 
 
 
 
 
 
 
父:英宗睿皇帝朱祁鎮
 
 
 
 
 
 
 
 
 
 
 
 
 
 
 
 
 
外高祖父:(追封)會昌伯孫士英
 
 
 
 
 
 
 
外曾祖父:永城縣主簿孫忠
 
 
 
 
 
 
 
 
 
 
 
外高祖母:(追封)會昌伯夫人丁氏
 
 
 
 
 
 
 
祖母:孝恭章皇后孫氏(一說為宮人
 
 
 
 
 
 
 
 
 
 
 
 
 
 
外高祖父:董彥恭
 
 
 
 
 
 
 
外曾祖母:(追封)安國夫人董氏
 
 
 
 
 
 
 
 
 
 
 
外高祖父:齊氏
 
 
 
 
 
 
 
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外高祖父:周得清
 
 
 
 
 
 
 
外曾祖父:周福山
 
 
 
 
 
 
 
 
 
 
 
外高祖母:杜氏
 
 
 
 
 
 
 
外祖父:(追封)寧國榮靖公周能
 
 
 
 
 
 
 
 
 
 
 
 
 
 
外曾祖母:郭氏
 
 
 
 
 
 
 
 
 
 
 
母:(追諡)孝肅皇后周氏
 
 
 
 
 
 
 
 
 
 
 
 
 
 
 
 
 
外祖母:(追封)寧國公夫人甄氏
 
 
 
 
 
 
 
 
 
 
 
 
 

后妃

編輯
  1. 廢后吳氏
  2. 孝貞純皇后王氏,諡曰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廟
  3. 恭恪莊僖淑妃紀氏,孝宗生母,暴薨,後諡曰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皇后,遷葬茂陵,別祀奉慈殿
  4. 邵貴妃興獻帝母,明世宗祖母,宸妃,後進貴妃,諡曰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祐聖皇后
  5. 恭肅皇貴妃萬氏,皇貴妃,全諡曰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31],本名萬貞兒,因擔任皇帝保母而生情形成姐弟戀,比朱見深還大十多歲,明憲宗即位後生皇長子,作為明憲宗最重要的寵妃,葬天壽山。
  6. 端順賢妃柏氏,生悼恭太子
  7. 莊懿德妃張氏,弘治十年(1497年)薨。
  8. 端懿安妃姚氏
  9. 恭懿敬妃王氏
  10. 榮惠恭妃楊氏
  11. 康順端妃潘氏
  12. 莊靖順妃王氏
  13. 靖僖榮妃唐氏[32]
  14. 昭順麗妃章氏[32]
  15. 恭惠和妃梁氏[32]
  16. 靖順惠妃郭氏[32]
  17. 和惠靜妃岳氏[32]
  18. 端榮昭妃王氏[32]

天順八年春四月戊申日(1464年),錢太后諭禮部選得吳俊之女為皇后。[33]

天順八年夏七月壬申日,遣太保會昌侯孫繼宗充正使、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李賢及禮部尚書姚夔充副使,持節奉冊寶行奉迎禮,冊立吳氏為皇后。 [34]

天順八年夏八月癸卯,廢皇后吳氏。[35]

天順八年冬十月壬辰日,命太保會昌侯孫繼宗為正使、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李賢為副使,以金冊金寶冊王氏為皇后。[36]

成化二年正月辛亥日(1466年),遣中使祀諸山川,以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李賢為正使,太子少保戶部尚書馬昂禮部尚書姚夔為副使,冊封萬氏為貴妃、柏氏為賢妃。[37]

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紀氏暴崩。乙巳日,追封為恭恪莊僖淑妃。[38]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月初八戊寅,明憲宗以定西侯蔣琬為正使,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萬安為副使,持節冊貴妃萬氏為皇貴妃,邵氏為宸妃,王氏為順妃,梁氏為和妃,王氏為昭妃。[39]

萬皇貴妃死後,於同年,明憲宗於臨終一個月前,即成化二十三年七月甲子(1487年),以太傅英國公張懋為正使,少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萬安為副使,大封後宮:封宸妃邵氏為貴妃、張氏為德妃、郭氏為惠妃、章氏為麗妃、姚氏為安妃、王氏為敬妃、唐氏為榮妃、楊氏為恭妃、潘氏為端妃、岳氏為靜妃。其中除邵氏外,其餘本無封號。[40]

兄弟

編輯
  1. 德莊王朱見潾
  2. 朱見湜
  3. 許悼王朱見淳
  4. 秀懷王朱見澍
  5. 崇簡王朱見澤
  6. 吉簡王朱見浚
  7. 忻穆王朱見治
  8. 徽莊王朱見沛

子女

編輯

明憲宗是除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外子嗣最多的大明君主

  1. 皇長子,未命名,母萬貴妃,成化二年正月生,本年十一月薨(未滿周歲)。
  2. 皇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極,(1469年-1472年,滿3周歲),母賢妃柏氏(無子)。
  3. 皇三子,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1505年,35歲),母孝穆皇后紀氏。
  4. 皇四子,(追封)明睿宗朱祐杬,(1476年-1519年,43歲),母孝惠皇后邵氏(明世宗之生身父親)。
  5. 皇五子,岐惠王朱祐棆,(1478年-1501年,23歲),母孝惠皇后邵氏(無子國除)。
  6. 皇六子,益端王朱祐檳,(1479年-1539年,60歲),母德妃張氏。
  7. 皇七子,衡恭王朱祐楎,(1479年-1538年,59歲),母德妃張氏。
  8. 皇八子,雍靖王朱祐橒,(1481年-1507年,26歲),母孝惠皇后邵氏(無子國除)。
  9. 皇九子,壽定王朱祐榰,(1481年-1545年,64歲),母安妃姚氏(無子國除)。
  10. 皇十子,末命名,(1483年8月19日-1483年10月8日,未滿周歲),母敬妃王氏。
  11. 皇十一子,汝安王朱祐梈,(1484年-1541年,57歲),母德妃張氏(無子國除)。
  12. 皇十二子,涇簡王朱祐橓,(1485年-1537年,52歲),母恭妃楊氏(無子國除)。
  13. 皇十三子,榮莊王朱祐樞,(1486年-1539年,53歲),母端妃潘氏。
  14. 皇十四子,申懿王朱祐楷,(1487年-1503年,16歲),母恭妃楊氏(無子國除)。
  1. 仁和公主,母王順妃,弘治二年下嫁齊世美。嘉靖二十三年薨。
  2. 永康公主,下嫁崔元
  3. 德清公主,下嫁林岳
  4. 皇女,早薨。[41]
  5. 長泰公主,成化二十三年薨
  6. 仙遊公主,母岳靜妃,弘治五年薨

藝術形象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明史卷十三》,出自《明史
 明史卷十四》,出自《明史
 明史卷一》,出自《明史
 明史卷二》,出自《明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憲宗實錄》「英宗睿皇帝之長子,母今聖慈仁壽太皇太后,於丁卯十一月二日生。」
  2. ^ 2.0 2.1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天順丁丑,英宗睿皇帝為眾所擁戴復辟,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復立上為皇太子。上初名見深至是更名見濡,詔書失寫其故,頒行天下人皆驚相問曰:『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蓋上為天下人心歸向久矣。」
  3. ^ 3.0 3.1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五十六》:「乙未,上大行皇帝尊謚,是日早遣太保會昌侯孫繼宗等告天地,宗廟,社稷。上親告大行皇帝幾筵,上大行皇帝尊謚冊,文曰:『孝子嗣皇帝見濡謹百拜稽首言,臣聞德之大者必表以鴻名,功之高者必加以顯號,粵自上古以至於今聖帝明王咸由斯道...』」
  4. ^ 4.0 4.1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八十八》:「辛未...上由左門出至拜位,奏拜傳唱樂,作四拜,樂止,致詞官於丹陛上。上左跪致詞曰:『嗣皇帝見濡伏惟皇太后陛下功德兼隆,顯崇徽號,永膺福壽,率土同歡...』」
  5. ^ 《朝鮮成宗實錄》:「(同知事徐)居正又啓曰:『高皇帝欲譴責我國, 凡上表箋時, 多作諱避字, 使不得犯。 臣持承文院諱避字樣示天使, 問曰: 「如元字、仁字、德字, 於文義美, 而亦爲諱避, 今皆不得犯乎?」 天使以指書於掌中曰: 「今皇帝諱見濡, 然二名不偏諱, 獨用見字何害?...」』」
  6. ^ 《大越史記全書》:「春,正月十七日,明英宗崩。二十二日,太子見濡卽位,改元成化,是爲憲宗。」
  7. ^ 《明史》卷13: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諱見深,英宗長子也。母貴妃周氏。初名見濬。英宗留瓦剌,皇太后命立為皇太子。景泰三年,廢為沂王。
  8. ^ 《朝鮮成宗實錄》:「(同知事徐)居正又啓曰:『高皇帝欲譴責我國,凡上表箋時,多作諱避字,使不得犯。 臣持承文院諱避字樣示天使,問曰:「如元字、仁字、德字,於文義美,而亦爲諱避,今皆不得犯乎?」天使以指書於掌中曰:「今皇帝諱見濡,然二名不偏諱,獨用見字何害?…….」』」
  9. ^ 《大越史記全書》:「春,正月十七日,明英宗崩。二十二日,太子見濡卽位,改元成化,是爲憲宗。」
  10. ^ 《新編中華歷史五千年—明朝》,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37—638頁。
  11. ^ 《李朝實錄》「皇帝酷好道佛, 大內設法會, 則著僧衣; 設道場, 則著道衣, 或浹旬不罷」「但侯門年少之輩, 酷好其術, 著道士服者多。疑是上有好, 而然耳」
  12. ^ 《明史》:「十六年十一月戊子,取太倉銀三分之一入內庫。」「憲宗即位,以沒入曹吉祥地為宮中莊田,皇莊之名由此始。其後莊田遍郡縣。」
  13.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三》:「丙子,詔取太倉折糧銀四十萬兩,並各衙門去任官皂隸柴價銀三千四百四十餘兩,入承運庫供用。」
  14. ^ 《明史》:憲宗末年,閹宦竊勢,奏討淮、浙鹽無算,兩淮積欠至五百餘萬引,商引壅滯
  15. ^ 《本紀第十四 憲宗二》:「二十二年,正月乙丑,免河南被災秋糧。二月庚辰,免畿南及湖廣被災秋糧。夏四月乙未,清畿內勛戚莊田。六月,免南畿、陝西被災稅糧。乙亥,敕群臣修舉職業。甲午,諭法司慎刑。九月,免河南、廣東被災稅糧。十二月,免江西、廣西被災稅糧。二十三年正月,免陝西、湖廣被災稅糧,三月癸亥,免山東被災稅糧,五月丙辰,敕群臣修省,六月,免陝西、南畿被災秋糧。」
  16. ^ 《萬曆野獲編》卷三
  17.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九十三》:「戊子 上大漸召 皇太子至命早即帝位敬天法祖勤政愛民與凡國事之切要者誨諭備至 太子頓首受命」
  18. ^ 《明憲宗實錄》卷六一,成化四年十二月丁酉條
  19. ^ 《成化皇帝大傳.是非功過》
  20. ^ 《明史食貨三》
  21. ^ 《成化皇帝大傳》
  22. ^ 《明史志第五十三 食貨一》「成化初,宣府巡撫葉盛買官牛千八百,並置農具,遣軍屯田,收糧易銀,以補官馬耗損,邊入稱便。」「憲宗之世頗議釐復,而視舊所入,不能什一矣。」
  23.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五》壬午,閱騎射於西苑,上以武備懈弛,乃禦西苑命將官騎射,諭總兵官撫寧侯朱永等曰:「朕親閱公侯伯,都督,都指揮,指揮坐營,把總等官騎射於西苑,其間中三矢者僅四人,中二矢者二十三,人中一矢者九十九,人餘皆全不能中間,又有止發一二矢者甚至馳驟失節,不能開弓,發矢及墮弓於地者,此皆爾等不嚴訓練之過.......。」永等會同請罷京營把總都指揮指揮李勝等四十六人。上人諭之曰:「此輩先皆爾等選補,何不精?若是自後有缺,務宜精選以補之。」
  24.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丁酉,重閱騎射於西苑,先是夏四月,上於西苑親閱公侯伯都督坐營把總將官騎射時,武臣有差遣在外,及新授職不及試者,乃再閱之。把總指揮安通等九人以射八中,及定襄伯郭嵩,安鄉伯張寧,富陽伯李輿,成安伯郭鐄以不任事俱罷之。
  25. ^ 《明史》:「二十一年,敕各邊軍士,每歲九月至明年三月,俱常操練,仍以操過軍馬及風雪免日奏報。邊備頗修飭。」
  26. ^ 《明史餘子俊傳》:「明年,又用紅鹽池搗巢功,進右都御史。寇以搗巢故遠徙,不敢復居套。內地患稍息,子俊得一意興役。東起清水營,西抵花馬池,延袤千七百七十里,鑿崖築墻,掘塹其下,連比不絕。每二三里置敵臺崖寨備巡警。又於崖寨空處築短墻,橫一斜二如箕狀,以尞敵避射。凡築城堡十一,邊墩十五,小墩七十八,崖寨八百十九,役軍四萬人,不三月而成。墻內之地悉分屯墾,歲得糧六萬石有奇。」「子俊之築邊墻也,或疑沙土易傾,寇至未可恃。至十八年,寇入犯,許寧等逐之。寇扼於墻塹,散漫不得出,遂大衄,邊人益思子俊功。」
  27.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九十七》:「靖虜將軍撫寧侯朱永等襲敗建州夷,上章奏捷謂:「建州賊巢在萬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險狹,臣等分為五路,出撫順關半月抵其境,賊據險迎敵,官軍四面夾攻且發輕騎焚其巢穴,賊大敗,擒斬六百九十五級,俘獲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餘寨,獲牛馬千餘盔甲軍器無算。」
  28.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七》:「提督遼東軍務,左都御史李秉奏臣同武靖伯趙輔征剿建州虜寇,所統官軍分為左右哨掖,九月二十四日從撫順關出境,歷賊張打,必納等寨俱空。二十九日了見賊約百餘眾俱在薄刀山屯聚,急麾兵進,賊占大山□□處險迎敵,官軍奮勇功退賊眾,比暮屯兵賊複乘機來襲,又用神槍攻打賊退。次日督兵追襲,賊俱在五嶺及迤東密林隘口阻截官軍,當調都指揮柯忠等選精奇三千,徑趨賊屯處所至十月初四初五日抵巢功剿,賊先將妻子藏匿,而以精壯二百餘眾□□處險迎敵,忠等隨督官軍奮勇與賊連戰數十餘合,賊潰,生擒二十七人,斬首五十六級,俘獲男婦二十四人,奪回被虜男婦二百五十二人,並獲其牛馬器械,燒其廬舍。及左哨右監丞韋朗等各統官軍亦抵戴咬納等寨。於九月二十九日四散衝擊,賊見勢盛奔入深山,官軍粘蹤襲至朗家等寨連戰十餘合,賊敗,生擒六人,斬首一百二十五級,俘獲男婦五十四人,奪回被虜男婦二百四十七人又獲其牛馬器械,並燒毀賊舍。左掖副總兵王瑛,游擊將軍王銓等督兵由渾河口出境,歷賊嘹哈等寨俱空,賊聚深山迎敵。是月三十日至次日追至五嶺等處與賊交鋒,攻戰二十餘合,賊潰,生一十八人,斬首六十四級,俘獲男婦二十八人,奪回被虜男婦二百一十八人又獲其牛馬,搜出敕書朝先國帖文及番書器械等件,賊舍俱焚之捷至。」
  29. ^ 《平夷賦》:「盡虜酋之所有,罔一夷而見逃。剖其心而碎其腦,粉其骨而塗其膏。強壯就戮,老稚盡俘。若土崩而燼滅,猶瓦解而莫消。空其藏而瀦其宅,杜其穴而火其巢。」
  30. ^ 《李朝朝鮮實錄》:「臣汝輔竊惟,建州等衛,本東方黠虜也。臣訪得,自成化年間,大肆猖獗,一歲間入寇,九十七次,殺虜人口,十餘萬。憲宗皇帝震怒,命將搗巢,誅滅旣盡。延今五六十年,東土晏然。」
  31. ^ 國榷》作恭肅端順榮靖皇貴妃
  32.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國榷
  33.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四》戊申 皇太后諭禮部今選得都督同知吳俊長女為皇后大婚有期合行禮儀爾禮部會同翰林院定議以聞
  34.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七》壬申遣太保會昌侯孫繼宗充正使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李賢禮部尚書姚夔充副使持節奉冊寶行奉迎禮 皇后受冊寶自其第至大內行禮皆如儀冊制曰朕纂紹鴻圖統御天下永惟夫婦之道實為治化之源故關睢得賢詩所以為之風首家人正內易所以顯於象中自古聖帝明王率資碩媛之輔咨爾吳氏毓秀勛門賦質純粹有端莊靜一之德有溫和慈惠之仁姆師之訓素間禮度之容不爽茂簡貞淑式契元龜肆加褕翟之榮俾冠軒龍之位特遣使持節以金冊金寶立爾為 皇后於戲克誠克敬恆遵圖史之規惟儉惟勤尚佩詩書之戒奉 八廟之祀享衡紞是將極 兩宮之歡心膳羞是視化臻樛木之詠慶衍螽斯之祥表正六宮母儀四海誕膺福履永振徽音欽哉
  35.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八》癸卯廢 皇后吳氏居於別館初 上在東宮 英宗為擇配榜諭中外分命中官往採得十二人皆至 英宗親選王氏吳氏柏氏三人留於宮初意在今 皇太后會 章皇后崩既而 英宗崩左右竊有不利之疑 上即位 皇太后複命禮部榜諭京師採擇三人者仍在選而立吳氏王氏柏氏皆入副宮俄有旨牛玉壞朝廷大婚下都察院獄並吳熹鞫之玉熹皆太監也玉辭連後父都督同知俊逮俊及其子雄下獄獄詞謂將立後時玉以王氏非其所選說 太后欲易之而俊雄以玉嘗選吳氏因熹賂玉故卒立後具以聞 上重其事命多官集議於是公侯伯都督尚書侍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給事中御史等官孫繼宗等皆謂吳氏系 先帝所退且有過決不可共承 宗祀遂白 太后廢之敕諭後曰朕惟皇后所以共承 宗祀表正六宮非德性淳淑禮度閒習者不足以當之爾言動輕浮禮度粗率留心曲調習為邪蕩將何以共承 宗祀表正六宮其上皇后冊寶退處別宮仍諭文武群臣曰朕勉遵 先帝之命冊立皇后不意太監牛玉偏徇己私朦朧將 先帝在時選退吳氏於 母后前奏請立為皇后朕觀吳氏輕浮粗率詩云靡不有初初尚不謹何以堯終朕負天下之重處禮之變冊立中宮為風化之原不幸所遇如此豈得已哉敷告群臣悉予至意遂謫玉熹南京 孝陵種菜俊戍登州衛雄隨之後立朱逾月而廢當時傳言或謂後宮先有擅寵者被後杖責故及然宮禁事秘莫得而詳又謂有惡牛玉之專者欲奪其權有所承望而然故罪獨歸於玉雲○升陝西富谷縣知縣秦紘為葭州知州紘以進士授監察御史坐事謫驛丞天順初遇例進知縣以廉能聞巡撫都御史徐廷章薦之故有是命
  36.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十》壬辰立王氏為 皇后是日早遣太保會昌侯孫繼宗告 天地撫寧伯朱永告 宗廟 上躬告 英宗幾筵出御奉天殿命太保會昌侯孫繼宗為正使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李賢為副使以金冊金寶冊王氏為 皇后冊曰朕惟帝王致治之道必先於正家人君敦化之端尤資於得配故慎選六宮之表率實圖為萬國之母儀義重綱常訓昭典冊此有國之儀範其來尚矣朕恭膺大寶景仰宏<娛訃>詎意蔽於偏回臨婚誤於倒置尚賴 先帝之遺言未泯因知中宮之妙選已成爾王氏天賦柔順躬履純和生長良家言動無違於禮度比倫懿德幽閒允協於群情雖久育於別宮而清稱益著用超登於正位而光複惟宜今以金冊金寶立爾為皇后於戲配我宸嚴輔茲化理以承 九廟之祀以奉 兩宮之慈以端表率之原以重母儀之託惟誠惟敬為百行之先惟儉惟慈為萬福之本善翼予治同享天休汝其欽哉○禮科都給事中張寧等奏釋道之教三代所無至漢唐而盛歷代英君誼闢非不深惡而痛革之特以化導愚昧存之以備治外之一術耳非謂其能扶世立教延永國祚而為之崇奉也 皇上即位之初不許增例寺觀乞請額名固可傳法將來今禮部尚書姚夔等因 皇太后誕日建設齊醮乃會百官炷香赴壇行禮則是儒者自失其守矣夫臣之於君願其福也當勸以修德善願其壽也當勸以去逸欲今乃不能盡所當為以瓣香尺楮列名其上宣揚於木偶之前相率而拜曰為朝廷祈福祝壽通朝之人靡然相從既不能闢而排之又不能以正自處天下後世謂何 英廟初複位屬有足疾其時一二大臣不察古人行禱之意故嘗舉行此事蓋出於一時臣子迫切之情非 祖宗之舊典先帝之本心因循至今尚沿故習夫臣之於君猶子之於父一指一發皆其長餋使齋醮可以助國殺身亦所不辭但以無益事情徒傷大體其於聖孝不無貝少私損乞敕禮部凡遇齋醮不許百官於寺觀炷香行禮其僧道坐食無所效勞自願焚修以為盡心者聽如此庶可以扶名教全治體而與三代之時並隆矣 上曰爾等所言有理今後僧道齋醮不許百官行香
  37.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七》辛亥冊封萬氏為貴妃柏氏為賢妃。上御奉天殿,命太保會昌侯孫繼宗、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李賢為正使、太子少保戶部尚書馬昂禮部尚書姚夔為副使,各持節行禮
  38.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四二》乙巳 皇子 母紀氏薨追封淑妃謚恭恪莊僖輟朝三日 上服淺色衣御奉天門視事命禮部定喪葬儀注
  39.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十八》戊寅以定西侯蔣琬為正使,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萬安為副使,持節冊貴妃萬氏為皇貴妃、邵氏為宸妃、王氏為順妃、梁氏為和妃、王氏為昭妃...
  40.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九十一》「甲子以太傅英國公張懋為正使,少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萬安為副使,持節冊宸妃邵氏為貴妃、張氏為德妃、郭氏為惠妃、章氏為麗妃、姚氏為安妃、王氏為敬妃、唐氏為榮妃、楊氏為恭妃、潘氏為端妃、岳氏為靜妃。前期鴻臚寺設節冊寶案,即案居中冊東寶西設節冊寶彩輿於丹墀,內教坊司設中和韶樂,內官設貴妃、德妃、惠妃、麗妃、安妃、敬妃、榮妃、恭妃、端妃、靜妃受冊...」
  41. ^ 《明書》卷二十一
明憲宗
出生於:1447年12月9日逝世於:1487年9月9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父親明英宗朱祁鎮
中國皇帝 繼任:
三子明孝宗朱祐樘
明朝皇帝
1464年-14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