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史

中國與俄羅斯雙邊關係的歷史
中俄关系史
中国 时间 重大事件 俄罗斯
清朝
大清帝国
1652年 乌扎拉村之战 俄罗斯沙皇国
俄罗斯沙皇国
1689年 尼布楚条约
1721年 大北方战争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
1911年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俄罗斯关系
1917年 二月革命 俄罗斯共和国
俄罗斯共和国
十月革命

苏维埃俄国
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苏关系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8年 北伐结束
1949年 国府迁台
1991年 苏联解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关系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

中俄关系史叙述的是有史以来中国俄罗斯之间的双边关系。当今中国和俄罗斯境内的民族于唐代时已有接触,在元朝也有交流;17世纪时,俄军入侵中国,与清军拔剑弩张,两国其后订立条约,此后时有往来,并保持密切的双边关系,但俄罗斯亦获得了不少中国领土。1910年代,中俄两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国原来的君主统治(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分别被推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苏联)成立。中华民国和苏联互相向对方示好,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站在同一战线;同时中华民国与俄国之间陷入矛盾,因为苏联鼎力支持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苏联率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适逢朝鲜战争爆发首先进行军事援助,斯大林死后,接班人又需要中国的支持,苏联领导阶层处处援助中国,派出的驻华大使罗申受到元首级接待。可是195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出现分歧,更爆发军事冲突,苏联甚至一度向中国展开核威胁。因此,苏联撤销一切对华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把苏联视为敌人,交恶30多年。中苏关系在苏联将要解体时有所改善;时至今天,总体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有着友好且紧密的关系,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俱有合作,这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时尤甚。2019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是战略盟友,但不是针对任何国家的军事联盟。

早期历史

编辑
 
贝加尔湖曾是唐朝前期的领土,汉代苏武也曾于此放牧,当时称作“北海”,图为贝加尔湖东南部的风景。

中国和当今俄罗斯境内的民族于唐代时即已进行过互动;当时,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及其附近的一大片土地均是唐朝前期的领土[1]:121。公元8世纪时,活跃于当今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蒙古国的回纥人协助唐室平定安史之乱小宁国公主因此下嫁族人的国王英武可汗;根据俄罗斯学者的推断,英武可汗为小宁国公主兴建了一座城堡,城堡位于捷列霍尔湖俄语Тере-Холь中央,外观与唐代的宫殿相似[2]

蒙古人兴起前,俄人最早接触的东亚人应是西伯利亚鲜卑人后裔[3]。到南宋末年,蒙古帝国挥兵直捣俄罗斯,军队沿着伏尔加河北上,并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钦察汗国,统治俄罗斯逾200年[4]:16;一些俄裔士兵随蒙古大军抵达元朝大都,他们部分人参加了蒙古攻打金国和南宋的战争[5]:16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起源于公元13世纪至公元14世纪的元朝。据《元史》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被俘的俄国人作为元朝的军事移民,保卫了边境,开垦了土地。他的政府给了他们耕牛、种子和农具。元朝政府北京设立了一个特别机构,负责管理这些俄罗斯人。元朝的政府善待他们,给他们银子、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6]

明朝曾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控今中国东北地区,范围曾一度扩大到黑龙江江口以及库页岛(当时被称为“苦兀”)[1]:169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其治所奴儿干城建立了永宁寺,并留下了石碑[7]。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于1434年废除。

清朝与俄罗斯帝国

编辑

军政关系

编辑

后金时代两国并无直接往来,在各自征服了周边的蒙古部落后,清朝俄罗斯沙皇国才开始接触,清廷称俄罗斯皇帝为“察罕汗”,而俄国在一段时间内沿用蒙古人的称呼以“博格达汗”来称呼清朝皇帝[8]。1652年,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同时来到黑龙江沿岸地区,与清军发生了第一次军事冲突。1657年俄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雅克萨修筑城塞,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9年,两国最终达成《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被拨进俄国版图,并认可边境贸易[9]:214–215

1725年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认为清政府在准噶尔之役时有求于俄国,便派遣萨瓦·弗拉季斯拉维奇-卢古辛斯基来华,商议签订通商条约一事;清朝没有地图供参考,俄国则暗中制图,更改中俄两国早前在《尼布楚条约》中确定的边界[10]。清廷没有察觉到这点,便和俄国于1727年签下《恰克图条约[10]雍正帝曾派遣正式使团前往莫斯科,1731年1月26日,托时使团在克里姆林宫,觐见俄国女皇安娜一世,恭贺其登基,1732年德新使团还访问了圣彼得堡[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把约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拨归俄国版图,又规定一片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由中俄两国共同管理。1860年,俄国与清政府签下《中俄北京条约》,把海参崴在内的一大片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时至今天,海参崴是俄属远东第一大的港口城市[12]。19世纪末,俄国干涉清朝和日本关于辽东半岛的纠纷,并强行租借大连旅顺[13]:25。1871年,俄国趁阿古柏天山南路宣布独立之时,出兵新疆伊犁地区[14]:125。1881年,上海公共租界开通中国最早电话,清朝与俄国缔结《伊犁条约》,决定其中亚国境[14]:119。清国赔偿俄国军费,并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等地,但俄国取得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14]:125

 
俄军八国联军的一员,图为八国联军中的俄罗斯士兵。

19世纪晚期俄国开始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由于之前割让给俄罗斯的阿穆尔河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俄国开始酝酿修建横穿满洲地区、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的铁路。为使清政府同意其筑路计划,俄国开始拉拢与清政府的关系。1894年甲午战争后,俄国联合德国和法国反对日本割让辽宁,作为干涉的结果,满洲里奉天府等城市落入俄国的势力范围[9]:243。1896年,尼古拉二世加冕,清廷遣李鸿章赴俄国致贺;期间,双方订立秘密条约,以中俄两国联合抗日为名,容许俄国把西伯利亚铁路伸展至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东清铁路[15]:6,8,又赋予俄国在铁路沿线的执法权力英语Law enforcement agency powers采矿权英语Mineral rights[16]:167。1900年8月,爱国军民对沙俄还击,成功收复被占的瑷珲[17]

1890年,义和团在中国冒起,团员破坏基础建设、又占据多个城市,其后更包围公使馆街,引起俄国在内的八国联军侵华[9]:246。俄国以平定义和团为由出兵中国,攻占吉林及奉天等地,中国东北大部分土地也落入了俄国势力范围;惧怕俄国势力的英国在1902年与日本结盟,以防止俄军再下一城[9]:246。战火平息后,清廷向多国支付合共为45,666万两的赔偿金;俄罗斯取得约13,243万两(占总金额的29%),是获得最多赔款的国家[9]:247

尼古拉二世在位时的俄国推行了多项带有帝国主义色彩的对外政策;当时的俄罗斯为了称霸太平洋而侵略满洲地区,因此爆发日俄战争[13]:25。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罗斯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而爆发的冲突,主战场为中国东北地区;因此,中国东北地区受到深重的影响,大量平民死于战火中、或是流离失所,粮食短缺严重,房屋、田地和财产均受损坏[18]

自17世纪起,俄国以渗透的方式扩大其在清朝领土唐努乌梁海的影响力,20世纪初年,俄罗斯以“保护”为借口吞并唐努乌梁海,事前没有与中国签订任何条约[19]

经贸关系

编辑
 
中药“大黄”在俄罗斯一度非常畅销,图为波叶大黄

中俄两国在明代已有大规模的贸易往来[20]。清朝初年,俄国主要希望透过与华贸易来获取商业利润,清廷与俄国贸易则是为了处理两国之间的政治纠纷;1861年以前,清廷负责管理中俄双边贸易事务的部门为理藩院[21]。清朝时,俄罗斯是山西一带商人的主要对外贸易伙伴[22]

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在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后正式展开;《尼布楚条约》被称为中俄贸易的起始性条约,容许两国持护照的人民越界贸易[20]。两国其后签订《恰克图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及《天津条约》等协约,进一步规范中俄贸易的地点、性质,以及有关的税务政策英语Tax policy[20]。中药大黄在俄罗斯一度非常畅销,利润也颇为可观:大黄的进口价约为12卢布,转运到圣彼得堡后,价钱随即上升至110卢布[23]。由于大黄主要在恰克图进口,恰克图的贸易曾因大黄而繁荣起来[23]

1851年,清朝和俄罗斯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允许俄国在伊犁乌鲁木齐塔尔巴哈台设立贸易圈,大量俄国商人因而移居到中国[24]:382

文化关系

编辑
 
俄罗斯汉学家彼得·卡法罗夫,他翻译了一些关于中国宗教的文献。

一些学者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认为中国文化在汉朝时已传到俄罗斯,但当时的中俄文化关系是单向的,俄国文化没有传到中国;另外,蒙古人在13世纪时把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和工艺品带到俄罗斯,令中俄文化有了直接的接触[25]:5

17世纪中旬,俄国占据黑龙江雅克萨,在当地兴建东正教教堂英语Eastern Orthodox church architecture修道院[26]。1680年代,一批俄国俘虏把一座清廷给予他们的佛教庙宇改建为东正教教堂,该座教堂即是现在的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他们又在中国生儿育女、开枝散叶,2个世纪后发展为五大家族[26]

俄罗斯东正教会在18世纪开始派遣使团来华,该使团在1727年达成明确条文,开始长驻北京,使团其后获得康熙帝赏赐俸禄、封授官衔,比其他派驻北京的教士更能获得清政府优待[27]。赴华传道的俄罗斯教士团在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扮演重要角色;当时,遣使来华是俄国培养汉学家的方式[25]:1–2。一些教士在中国学会了汉语满语蒙古语以至藏语,回国后在俄罗斯教授这些语言;他们又翻译不少中国典籍,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25]:2。18世纪初的清朝渴求通晓俄语的人才,而当时的俄国也希望培养能操汉语和满语的国民[25]:31。于是,俄国在清廷同意下派遣留学生来华;他们跟随传教士到北京,是近代欧洲第一批官学生[25]:31。清廷十分重视他们,为他们安排教师和饮食[25]:31

18世纪后期,俄国出现了一股中华文化热潮,中国文化盛行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喀山等城市,其后更扩展至西伯利亚和俄属远东;当时,王公贵族的宫殿、府第收藏了不少中国工艺品和文物(如古钱英语Ancient Chinese coinage扇子剪纸等),也有很多中式家具和布置,有些皇宫的大门前更有石狮子[25]:41

19世纪时,尼古拉一世向中国求书,又特别索要佛经丹珠尔》,道光帝便把约800册藏于雍和宫的佛教经典送给俄国;为了答谢清帝赠送典籍,俄罗斯政府精挑细选了700本具学术意义的俄国图书,回赠予中国[25]:35–36。清政府赠予俄国的典籍只有宗教经典,俄国回赠中国的图书却涵盖了357个领域,如科技、外交、军政、数学、文学等,大多是由学术权威所撰;但是,这些书的语言都是甚少中国人明白的俄语,清政府又不知道这些书的价值,因此有人主张把书送还,朝廷最终决定封存这些图书,但不怎么重视它们[25]:36–38。后来,有学者建议把书译为汉语,并出版这些书籍,惟未能成事[25]:38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致函辜鸿铭,表示自己对中国人的生活感兴趣;他曾阅读孔子孟子的著作,也曾尝试了解中国的宗教信仰[28]

俄罗斯汉学没有受到西欧汉学的影响,是一门独立的学派;俄罗斯帝国时期的著名汉学家包括瓦西里·瓦西里耶夫英语Vasily Vasilyev伊万·扎哈罗夫英语Ivan Zakharov彼得·卡法罗夫阿列克谢·列昂季耶维奇·列昂季耶夫俄语Леонтьев, Алексей Леонтьевич尼基塔·比丘林等,他们翻译了大批中国书籍,其中比丘林撰写和编译了中国不少地方的地方志,瓦西里耶夫和卡法罗夫则翻译了一些关于中国宗教的文献[25]:16–17

1900年,俄罗斯人把秋林洋行引进到哈尔滨,在当地贩售大列巴等的俄式小食,颇为畅销[29]:71

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位于哈尔滨,由一个姓考布切夫的俄罗斯人于1902年设立[25]:138

整理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学者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曾在1900年代建议俄罗斯与中国缔结紧密的联盟,又表示中国会成为如同俄国的泱泱大国;他认为中俄结盟可避免黄祸,并确保世界太平[30]

双方敏感问题

编辑
 
海兰泡惨案中,俄军绑缚中国人准备屠杀

1900年7月17日至21日,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俄罗斯帝国义和团破坏东清铁路为借口,对海兰泡清朝管辖下的江东六十四屯两地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共造成约7000名中国无辜居民死亡[31]。因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所以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被合称为庚子俄难。“庚子俄难”一名来源自周继功的《庚子俄难》一文,该文被收录于《瑷珲县志·第八卷》。

庚子俄难中,海兰泡惨案的目睹者,无不感到“毛骨悚然和为之心碎”。[32]一位参与大屠杀的义勇兵对屠杀场景有如下描述:杀人的一方,完全灭绝人性,他们不是魔鬼,便是畜牲。在人世间竟能看到如此惨景,简直就是一场恶梦。如果被杀的人都是些还有挣扎能力的男子的话,也许不会如此凄惨,但是当看到一些紧搂婴儿、企图逃脱的母亲被纷纷刺倒,从怀中滚落的婴儿被碾得粉碎时,只有那些完全没有人性的野兽才能禁得住。[33]连俄国的一位将军也在日记中写道:黑龙江悲剧是俄国人避而不谈的话题。[34]

重要事件

编辑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编辑

军政关系

编辑
 
中苏两国曾因东清铁路问题而爆发冲突,图为几名掳获东北军旗帜的苏联红军。

日俄战争失败后,俄国改为侵略蒙古地区,又推动蒙古独立为国[13]:25。1912年,蒙古与俄罗斯签署协定,打算让外蒙古成为俄国的保护国;后来,中华民国与俄罗斯签下《中俄蒙协约》,可保留对外蒙古的宗主权,但已损失不少利益[13]:25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量华工摩尔曼斯克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等地从事工业;5万名华工被俄国政府编入作战部队,也有逾10万名华人被遣到前线,负责军事工程,不少华工因而战死沙场[35]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成了奉行社会主义的国家,即苏维埃俄国(后演变为苏联)。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随即对俄国局势展开干涉;苏俄为了抗衡这些国家,宣布无条件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又取消两国间的秘密协议[9]:210列宁也曾经表示要废除全部中俄两国的不平等条约[36]:662

1918年,十月革命开始牵连到中亚地区,不少白军将领等军官逃到新疆,对当地人的生活造成扰乱;一名姓阿连科夫的帝俄军官策划暴动,事败被捕,他被软禁了一段时间,其后被引渡到苏联处死[37]。新疆督军杨增新坚持没收白军将领和军官的兵器,又妥善地安置他们,试图避免苏联红军前来追捕,但后来苏军多次到新疆作战[37];追捕期间,苏军再次占据中国在1919年收复回来的唐努乌梁海[19]

1919年,成立于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派员来华,与知识分子会面,建议成立中国共产党,又表示愿意提供协助[38]:12。192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苏联和第三国际的推动下联手合作,是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又决定“联俄容共”,采用苏联共产党民主集中制,接受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苏联同意援助中国统一和独立,第三国际则派遣军事顾问来华[9]:210。1925年,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签署《致苏联遗书》;他在遗书中称苏联为“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不朽的列宁遗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又希望中国与苏联会在往后的日子里通力合作,并“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25]:64–65

第三国际曾经对中国共产党拥有最高权力;虽然第三国际大力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但他们其后给予中国共产党错误的指导,令中共领导人没有打击国民党内部的右派势力,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39]。国共两党合作期间,蒋介石到苏联进行考察,回国后随即致函辛亥革命元勋廖仲恺;他在信中表示,苏联图谋令共产党成为正统的中国政府,又有意吞并一些少数民族在中国的聚居地,批评苏联是改名易姓的帝国,反对中华民国与苏联合作[40]:136

1924年,苏联当局与张作霖奉系军阀签订《奉俄协定》,是苏联首次与中国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于苏联是主权国家、奉系军阀则只是地方政府,此协约被质疑抵触国际法中的规定[41]

1927年11月17日凌晨,张发奎黄琪翔等人在广州发动政变,改组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即广州张黄事变。南京国民政府认为,此事为苏联一手操纵。12月11日又爆发广州起义。12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了对苏联的断绝邦交令。

1929年,张作霖之子张学良试图收回苏联在满洲地区北部的特殊权益;他首先夺回苏联在东清铁路的特权,苏联抗议并要求赔偿,但没有进一步行动[42]。其后,张氏辖下的有关部门就东清铁路一事提出交涉,苏联同意让中国人出任铁路要职[42]。1929年中旬,张学良派员搜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又逮捕大量苏方人员,试图夺取东清铁路路权;苏联当局提出抗议,宣布中国驻苏联的外交代表机构不再享有治外法权,但张学良不为所动,在1个月后以苏联违背《奉俄协定》为由,收回东清铁路管理权,又派人查封苏联企业、拘捕苏联人员[42]。苏联方面起初希望召集会议,和平解决事件,但国民政府仍然态度强硬;同月,苏联政府宣布断绝与中国的外交关系[42]。中苏两国随后激战3个月,是为中东路事件;最终,中方落败,与苏联签署《伯力会议议定书[43]:201–202。事件中,苏联和第三国际要求中国共产党“武装保卫苏联”,但当时中国的民众普遍不支持此主张[44][页码请求]

1928年,蒋介石搜捕共产党人,中共中央因此决定在莫斯科郊外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唯一一次在中国境外举行的党代会[45]:146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军制、政制以至国号均是仿效苏联,也有不少以俄国历史人物命名的学校(如“高尔基戏剧学校”),宪法大纲明文确定苏联为其盟友[46]:109–110。1932年12月12日,中苏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溥仪与一名苏联军官,摄于1946年8月。

1937年,日军在七七事变后大举侵略中国[47]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国与苏联都意识到最大的威胁是大日本帝国,两国外交关系恢复[48]。苏联与中国签下条约,运送物资来华,又派遣飞行员和军事顾问南下,援助中国抵抗日军[47]。1939年,苏联将领朱可夫诺门罕战役中率兵击败关东军,歼灭了逾13000名日本兵,击落约200架日本军用飞机[49]:125–126。作为《非战公约》签署国的苏联在七七事变前不干预中日之间的纠纷,这是因为苏联的利益在事变前并未受威胁,苏联也担心介入远东会对自身构成危险;苏联援华抗日,既加快了抗战的结束,也成功取得战略主动[48]

1941年,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承认“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则表示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50]:357;条约签订后,中国舆情太多批评苏联的决定,但中国共产党表示相信苏联是中国抗日的可靠合作者,又认为条约能改善苏英关系英语Soviet Union–United Kingdom relations美苏关系国共关系,引起舆论指责中国共产党[51]

1944年,唐努乌梁海被苏联并入其领土,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图瓦自治州;中华民国不予承认,又通过大使向苏方提出抗议,惟苏联方面没有回应[52]

1945年上半年,苏联和英国、两国举行雅尔塔会议。为了使苏联加入与日本交火,令太平洋战争提早结束,美国承诺容许苏联恢复在旅顺大连和东清铁路,又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要求美国设法让中华民国接受上述条件,中华民国与苏联最终在同年8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中苏两国合作抗日[53]。1945年8月8日,苏联以日本坚持战争、破坏和平为由,对日宣战;同月,苏军攻占满洲国首都长春,又逼令满洲国皇帝溥仪乘坐的航机回航,把溥仪俘虏,并将他押至西伯利亚[50]:395–396

经贸关系

编辑

1939年中旬,中华民国和苏联的代表在莫斯科签订《中苏通商条约》,规定两国须在税项、通关手续等事宜上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又容许两国在双边贸易时检验和限制另一国出口的货物[54]

文化关系

编辑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一所专门为中国劳动者而设的学府,图为该校的一群学生。
在伏尔加河听到长江的声音,
中国人民看见克里姆林宫的光芒。
我们不怕军事风暴,
人民意志比风暴强;
我们的胜利受举世称颂。
苏联歌曲英语Music in the Soviet Union《莫斯科-北京》

十月革命后,苏联独有的汉学开始形成;莫斯科东方学研究所、全俄东方学家学会等学术机构先后成立,也有不少东方学杂志刊物出版[55]。当时的知名汉学家包括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阿列克谢耶夫、博里斯·弗拉基米尔佐夫等人,他们的研究涵盖中国考古学英语Archaeology of China中国文化史蒙古学文言文蒙古學等范畴[55]

瞿秋白是十月革命后首个到苏联采访的知识分子;他在当地创作了大量的散文时事通讯,又开始研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文化,撰写相关的书籍[25]:45, 57。瞿秋白在俄罗斯生活了2年;回国后,他专心钻研和推广俄国文化[25]:59–60

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又称莫斯科东方大学)由布尔什维克创立,专门负责培训东方世界人民和俄罗斯东部的少数民族,使他们成为共产主义者;大学招收不少中国学生,他们大多由中国共产党选派,需接受严格和具纪律性的训练[56]。截至1924年,莫斯科东方大学约三分之一的的外国学生为中国人;该校首批中国学生包括罗亦农刘少奇任弼时曹靖华蒋光慈等人[56]

孙中山病逝后,苏联当局决定在莫斯科开办一所专门为中国劳动者而设的学府(即后来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又向国民党招募学生;虽然统计数据显示中山大学的学生多为国民党人,但当时的“联俄容共”政策允许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因此有学者估计身为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的学生实际上占了近68%[57]:243–245

1945年8月,苏军进驻被日本占据40年的旅大(即现在的大连);为了使当地人民能对苏联有更深的了解,苏军于翌年创办一份名为《实话报》的中文报章,介绍苏联的文化经济地理历史,报导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新闻事件,抨击国民党和美国,宣传中苏友好[58]

双方敏感问题

编辑
参见:苏联进军中国东北

1945年美国为了尽快结束太平洋地区对日战争,降低美国的损失,于是于1945年在雅尔塔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三国领袖达成《雅尔塔协议》,要求苏联进军中国东北,苏联于1945年8月8日日本投降前夕对日本宣战,进军东北,占领城市后最早动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的要冲,兴建“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苏联红军对战败的日本人进行抢掠施暴,苏联屠杀日本战俘和日本侨民,许多来不及撤回日本的侨民被苏军屠杀。[59]典型的例子有牡丹江事件麻山事件葛根庙屠杀。此外还有来不及撤退的日本兵和日本女兵或被俘虏的日本兵和女兵,一同送往西伯利亚集中营强迫奴役或非人道虐待(殴打、强奸、处死、酷刑)据说这些日本俘虏在西伯利亚集中营里,每年死亡人数大约5万左右,红军高层军官默许对俘虏的虐待,苏联因为战后男女人口严重失调,苏联女兵和苏联男兵将目光注视到俘虏,进行强奸或轮奸的行为,据说苏联俘虏日本兵的总数是60万,从西伯利亚送回日本的俘虏在20万左右,外加几船的骨灰。

同时,苏联亦对中国东北的平民进行骚扰。当时,苏联占领军统帅部是设在长春市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内,其首领为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而沈阳市的防卫,则是由俄国城防司令卡尔可夫少将负责的。然而,苏联军队军纪败坏,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洗劫来往行人,在市内,一入黄昏,便人人自危。因为俄军会随意用卡车搬走老百姓的东西,再怎么喊叫、呼救都没有用,反而会被一脚踢倒在地上,撞得头破血流。年轻的妇女们,早把头剃得光光的,胸部也紧束起来,穿上男人装,以求自保。苏联士兵甚至使用机关枪射杀,对孩童施暴。[60]龙应台对此评论道,在纪念碑落成、要求“长春各界人士”向红军致敬的同时,红军正在城里头烧杀掳掠。在大街上对妇女施行强暴,[61];连中共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也因制止苏联红军抢劫而遭枪击致死[62][63]。而苏联军队任意进入住宅,以刀枪威吓强夺物品与奸杀妇女[64][65]苏联当地进行的抢劫和强奸妇女的行为引起了当地人的恐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当时东北人均抱怨:“走了个小鼻子,来了个大鼻子。”当地人对苏联红军的厌恶远超过日本殖民者。在此期间苏军的行为甚至影响了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关系。[66]

重要事件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于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纪念邮票,可见毛泽东和斯大林正在握手

军政关系

编辑

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认为苏联的授助对中国的“革命胜利”很重要,主张新中国应站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战线上,认为只有反帝国主义阵营才会给予中国真正的援助[67]:16;当时的中共领导人把苏联的现代化经验视为模范[38]:49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是首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立邦交的国家;1949年10月2日,苏联表示愿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方于翌日同意两国建交[68]:4。同月7日,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罗申到达满洲里,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董必武等人亲自迎接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此种礼遇接待大使,在现代外交史上并不常见[69]。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在1949年10月20日起程离国,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他送行;当天,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亲自致函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向后者介绍王稼祥的职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一次由最高领导人亲自为驻外大使写介绍信[70]

1949年12月,毛泽东以给斯大林祝寿为名,出访苏联[71];同时,中国国内也举行了各式各样的祝寿活动,如酒会、巡游等,不少团体和学校均有致送贺礼[72]。毛泽东乘祝寿之机,和斯大林商谈签订条约一事,但斯大林刻意回避[71]。祝寿完后,毛泽东待在孔策沃别墅内发牢骚,不肯出外参加活动,令斯大林尴尬,更有谣言指斯大林软禁毛泽东,亦有传朱德刘少奇政变;后来,毛泽东向记者暗示,如果中苏两国无法签订条约,他就不会回国[71]。斯大林只好让步,在1950年1月2日同意订立同盟条约;于是,毛泽东致函周恩来,派其赴苏跟斯大林谈判[71]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另外两份协定,规定如中苏其中一方遭到日本或其盟国攻击,陷入战争状态,另外一方便需尽力援助;苏联方面也承诺在1952年前把东清铁路移交中国、在5年内给予中国合共3亿美元贷款(年利率为1%),又同意把大连交由中国管辖、把苏军撤离旅顺[67]:18。同时,中苏两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67]:18

 
苏联第64航空军队旗,该部队于朝鲜战争期间曾驻屯中国东北部、以当地为行动据点入朝作战。

1950年,为了要求联合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表明中苏两国是团结的,苏联退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苏联又声明,只要安理会内有国民党人员,苏联代表就不会参与其中[73]。同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国将支持大韩民国,毛泽东在翌日的会议上抨击美国的决定[67]:37。其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出兵朝鲜半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兵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本决定派空军支援,但其后改变决定,令志愿军要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形下渡过鸭绿江[67]:39。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派遣部队入朝作战,得到苏联的援助[67]:40,而苏方也组建了第64航空军驻华,该部队编制存在期间,曾以鞍山[74]:194安东中国东北部的机场作为基地和赴朝参与空战的据点[75]:199。朝鲜战争加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之间的军事和政治合作,也帮助苏联实践其在远东地区的战略目标[30]:165–166;此后,中苏两国进入“蜜月期”[38]:48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全国志哀3天,举国下半旗,全国各地的企业、学校、团体须暂停娱乐活动;毛泽东又在翌日致电苏联领导人吊唁,感谢斯大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帮助和支持[76]。后来,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先后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1956年上半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否定斯大林,中国共产党对上述言论的看法并不一致[68]:74

苏共二十大后,一些东欧国家和苏联出现了矛盾,其中波兰匈牙利两国更在1956年先后爆发危机,赫鲁晓夫向中国共产党求助;苏联在事件后期接受中国的意见,成功维护了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77]。1957年11月,毛泽东赴苏联出席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和莫斯科会议;他在十月革命庆典上表扬苏联的成就,又在莫斯科会议上表示只有苏联才能做社会主义阵营的首领[68]:74

中苏两国在苏共二十大后已开始论战,两国在意识形态等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又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争论[78];苏共组织约40个共产主义政党发表批评中共的决议或声明,中共则分别以九篇文章批判赫鲁晓夫(即“九评苏共”)[68]:78。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恶化[45]:58。史学界对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有不同说法,分别主张中苏关系恶化是因为国家利益、意识形态、领导人和发展道路的缘故;中苏交恶引起了两国的边界冲突,也大大影响两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并造成共产主义运动分裂[79]

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共中央曾尝试修补中苏关系,惟未能成功;其后,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在中苏边界部署更多兵力和军备,又在远东地区配备了能够进行核攻击的轰炸机[80]

 
珍宝岛事件中被缴获的T-62坦克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边界争议主要围绕珍宝岛七里沁岛,冲突多数发生在这一带地区;1968年1月,苏军以装甲车撞死争议岛屿上的4名中国居民,是中苏最为严重的冲突事件之一[80]。事后,中共中央军委立下规定,容许中方在苏联挑衅时有限度地反击,以达到自卫的目的,又派兵员镇守七里沁岛附近地区;同时,苏联也减少在中苏边界主动挑衅[80]。因此,两国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武装冲突[80]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在珍宝岛一带发生冲突,是为珍宝岛事件[68]:96。史学界对珍宝岛事件的缘起和经过抱持不同主张:一说指苏军侵入珍宝岛,袭击中方边防兵员,造成死伤,中方因此反击[68]:96;另一说则指中方事前已准备好兵器,想以主权问题破坏苏联的威信[81]:125–126;更有一说指珍宝岛事件只是偶然的枪战,是苏联以中方攻击为借口,企图掩饰苏军在事件中的失败表现[81]:125。同年,中苏两国在新疆铁列克提爆发军事冲突[45]:58

珍宝岛事件后,苏联军方内部的强硬派主张向中国进行核打击;消息传出后,中方严阵以待,全国进入临战状态,开始生产军备和挖掘防空洞[82]:229–230。同时,苏联亦有高层主张与华对话,虽然中方一度拒绝[82]:231,但周恩来其后和苏联政府高层阿列克谢·柯西金会谈,达成中苏不该因边界冲突而兵戎相见的共识[68]:96

19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一条线”的外交方针,主张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争取第二世界国家的支持,和美国建立一道反对苏联霸权的战线;同时,由于中苏关系陷入紧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名存实亡,中国亦决定不把条约延期[68]:98, 112

其后,苏联决定调整战略,希望能缓解与中国的矛盾,改善对华关系[45]:59。1982年3月,勃列日涅夫发表“塔什干讲话”,指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施行的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但苏联从不否认中国有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有主权,不会支持两个中国;他否认对中国有领土要求,同意就边界问题与中国谈判,又回忆中苏两国关系友好紧密的时期[83]。同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派代表就边界纠纷举行会谈,虽未能解决边界争议,却改善了民间的气氛[45]:60

后来,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3月上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职;同年7月,他发表“海参崴讲话”,计划与中国磋商边界问题,又表示考虑从蒙古撤出一定数量的苏联兵员[45]:60。1988年12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正式访问苏联;翌年中旬,戈尔巴乔夫到访中国,中苏关系终于得以正常化[45]:60–61。此后,中苏关系发展顺利[45]:142

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等领导人,是自中苏交恶三十年来两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谈。这时正值六四事件前夕,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大批群众,接待仪式从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改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陪同戈尔巴乔夫在停机坪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84]

1991年5月,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出访苏联,与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会面。中苏双方签署《中苏国界东段协定[85],成立勘界委员会,又决定了一些争议岛屿主权谁属,解决了97%的中苏东段边界争议[86]:228–229

经贸关系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贸易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截至1950年,苏联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截至1953年,苏联出口到中国的总额占苏联对外贸易额的18%[87]。在中苏两国最为友好的时期,苏联向中国供应的工业器材多是重工业设备,这些设备的价钱一般比美国、英国的市场价格便宜[87]。此外,苏联也向中国提供援助,派遣专家来华,协助改善经济[45]:58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承诺援建逾百个大型项目,如制药厂火电厂飞机制造厂英语Aerospace manufacturer拖拉机厂等,促进了经济建设[68]:74–75;为补偿苏联在华援建,中国向苏联供应了橡胶等物资[67]:73

1958年,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单方面撤销援助中国核工业的协定,又撤回全数在华专家[68]:191。由于中苏交恶,中国与苏联及其东欧卫星国的双边贸易额大幅下降,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亦因而有所发展[88]。中苏交恶后,有指中国被苏联逼使偿还债项、而致出现饥荒(即“苏联逼债”),这说法曾被广泛流传;但有史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文献和记录,认为“逼债”之说子虚乌有,而苏联更曾在三年困难时期容许中方推迟还债[89]

文化关系

编辑

在中苏关系密切时,俄语成了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普遍选择,中国的教育政策也全面地仿效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大规模裁减综合大学、建立单科大学,剔除教会大学等,制定统一的教材教案,并减少文科学生、增加理科学生[38]:48,这些合并后的高校在1990年才重新编制回英美式的综合大学。

在1950年代,中苏两国音乐的交流高度政治化;当时的中国引入苏联在音乐教育创作、表演等方面的经验,也有苏联音乐家来华[90]。中国音乐学家薛范合共翻译了近1000首俄罗斯或苏联的歌曲,当中既有俄国民俗音乐、也有苏联音乐作品[91];他的译作包括《斯拉夫送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顿河好汉》等[92]。俄语歌曲《喀秋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苏联耳熟能详的军歌;这首歌在中国非常著名,还成了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军乐[93]。当时,苏联电影在中国也很流行[72]

后来,中苏之间的学术交流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在此期间,中方曾驱逐苏联的记者,苏联当局也曾和中国留学生爆发冲突[81]:123–124。文化大革命期间,苏联经常以霸权、独裁等负面形象出现在中国的文艺创作里;中苏纠纷稍为缓和时,关于苏联的中国文艺作品有些是描写异国人反抗沙俄或苏联侵略,有些则以缉捕苏联间谍为题[9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

编辑

国情比较

编辑
国名

(简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
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
国徽    
国旗    
疆域    
面积 9,640,011平方千米(3,717,813平方英里) 17,125,242平方千米(6,612,093平方英里)
人口 1,365,700,000 146,880,432
人口密度 140/平方千米 8.3/平方千米
首都 北京 莫斯科
最大城市 上海(23,019,148) 莫斯科(14,837,510)
政府 单一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党制共和制 联邦制半总统制共和制
建国者 毛泽东 鲍里斯·叶利钦
现任最高领导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注 1] 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注 2]
现任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习近平[注 3]
现任政府首脑 国务院总理李强[注 4] 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注 5]
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 统一俄罗斯
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常务委员会 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
官方语言 现代标准汉语 俄语
GDP (国际汇率) $14.14万亿(2019) $1.637万亿(2019)
GDP (购买力平价) $27.80 万亿(2020估计)[95] $4.17 万亿(2020估计)[95]
人均GDP (国际汇率) $10,098(2019) $11,162(2017)
人均GDP (购买力平价) $20,984(2020估计)[95] $30,820(2020估计)[95]
人类发展指数 0.719 ()[96] 0.816 (极高)
外汇储备 3,990,000 (百万美元) 467,200 (百万美元)
国防预算 $131.57 百万[97] $90.7 百万(2013)[98]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尔钦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俄罗斯中国

1991年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俄罗斯联邦领导人(俄罗斯总统)。

政治关系

编辑
 
图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馆

1991年末,苏联解体,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分别成为了独立的国家[99]。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当年12月27日宣布承认俄罗斯联邦政府[68]:142;同日,中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致电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部长安德烈·科济列夫,表示中方决定改任原来的驻苏联大使王荩卿为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99]

俄罗斯联邦成立后,中国对中俄关系的原则有“三好”和“三不”,其中“三好”是指中俄两国是好伙伴、好朋友和好邻居,“三不”则是指中俄不会结盟、不会彼此对抗、也不会联手针对第三方[68]:170–171

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邀请访问中国,[100]叶利钦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等中方领导人进行了会晤,两国领导人签订联合声明,把中俄关系提升至“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层次;1994年下半年,江泽民出访俄罗斯,两国领导人再次签署联合声明,决定使中俄关系成为“建设性伙伴关系”[101]。其后,叶利钦在1996年4月再度访华,与江泽民举行会谈;中俄领导人签署第三次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俄之间“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02]

2000年,中俄两国签订团体旅游互免签证协议,两国公民可以以跟团旅游的方式免签证入境对方国家。

2001年7月中旬,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订有效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了中俄两国合作的原则;其后,江泽民表示条约将以法律形式巩固中俄友好,并规划了中俄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103]。2004年10月中旬,中俄两国签订《中俄边界东段补充协定》,成功勘分98%的东段和西段国界;翌年,剩余部分国界的勘分和相关立法程序亦告完成,中俄领土争议到此为止[30]:185

2008年5月,四川发生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中国政府在地震后接受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援助,其中俄罗斯既向中国提供救灾物资,又派出救援队伍来华[68]:182–183。同年10月13日,半个黑瞎子岛正式交付中国,至此中俄东段边境最终确定[104]

2012年7月15日,一艘中国渔船被俄方指控非法捕鱼而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被扣。16日,俄罗斯一艘海岸巡逻船在日本海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向一艘载有22.5吨鱿鱼中国渔船开火,造成1人失踪,并将渔船押往纳霍德卡。7月1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约见俄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谴责俄国海警向中国渔船开火。程国平表示中方对俄方粗暴执法表示强烈不满。[105]

2013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发表演说,形容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和“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45]:207

2014年,乌克兰爆发武装冲突,俄罗斯被指干涉该国事务,引起西方国家抨击;中国没有批评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的角色,但也没有予以支持[106]。有分析指,中俄关系因乌克兰冲突而更密切;分析认为,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批评迫使俄罗斯只能致力发展对华关系,没有其他选择[107]

从2010年起,俄罗斯开始考察越南金兰湾。2014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后,中越南海冲突击亦不断升级,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随之声称,俄罗斯关于在越南和新加坡建立军事基地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108]。2016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突然发布消息称正在考虑在金兰湾建立军事基地,而越南官方却回应称不会把金兰湾交给俄方使用。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海平在记者会上表示:“越南的一贯立场是坚持军事不结盟,不与其他国家结盟对抗第三方。我们不会允许任何国家在越南设立军事基地[109]。”

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2018年9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出访期间,习近平与普京共同出席中俄经贸、人文、地方交往等活动。此次出访是习近平自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最高领导人以来第7次访俄,也是2018年内中俄两国元首的第3次会晤。2019年6月5日,正值中美贸易战激化期间,习近平访问俄罗斯,中俄领导人决定将中俄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10]英国广播公司对此认为,两国关系已经发展成为准盟友关系,并为日后可能发生的第二次冷战结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11]

2022年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并出席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112]

2022年10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视中国为亲密的朋友。[113]

2023年2月2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俄国家官方媒体“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专访时表示,俄中没有建立军事联盟,但双方关系高于传统军事联盟质量,没有限制、界限和禁忌话题,两国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最好状态[114]

经贸关系

编辑

2013年,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为683.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516.9亿美元到俄罗斯,俄罗斯则出口166.4亿美元到中国,逆差350.5亿美元;截至2013年,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第六大的出口市场,亦是俄罗斯主要逆差来源地之一[115]。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产品包括矿产化学工业产品等,中国则主要出口机电产品英语Electromechanics纺织品(及其原料)、卑金属(及其制品)等商品到俄罗斯[115]

 
2016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
2020年9月27日 俄货节:7000余俄罗斯商品上架

2011年,中国合共对俄罗斯直接投资3.03亿美元(不包括金融业),涉及的领域包括能源矿产资源林业等,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则涉及制造业、运输业等领域;同年,中俄两国合共签署了总金额为13.8亿美元的工程承包合同[116]

除了官方贸易外,中俄之间也曾出现大规模的民间贸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极度缺乏轻工业产品,这使中国小商品及服装产业经营者开始从事民间边贸活动。这些国际“倒爷”大多乘火车(尤其是3/4次列车)自行带货,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每停一站即有中国倒爷站在车窗口售货,经常是车还没到莫斯科,货便已售罄。[117]这种暴富现象也引起了不法分子的注意,1993年更因此发生了一系列抢劫案[118]。同时,一些倒爷将劣质产品带到俄罗斯销售,中国货的声誉受到一定程度损害[119]

中国的绥芬河市是中俄两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贸易口岸,提供各式各样的货品,货物出口到近乎半个俄罗斯的地区;在绥芬河市,一些商场内的店铺专门招待俄罗斯人,不欲华人光顾[120]。同时,俄属远东的市场几乎被中国货物垄断,一些俄罗斯人对此感到忧虑[120];曾有民意调查在2007年询问俄罗斯人对国家出现中国劳工、中国企业和中国货品的喜恶,发现21%的俄国人厌恶当地商铺出现中国货品、48%的俄国人厌恶当地有中国企业、41%的俄国人厌恶当地中国劳工日益增加,这是因为到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不认识当地文化和法律,也不愿融入当地社会[121]:288–289。虽然俄属远东地区劳动力不足,但俄罗斯近年推行了新措施,赶走俄属远东的部分中国人[121]:289

有些中国人企盼着到俄罗斯工作,也有俄罗斯人要为生计而在华就业[120]。逾万名华人在海参崴定居和营商,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包括饮食业、房地产业、第三产业等,经常遭受俄罗斯警察帮会勒索[122];中国则有俄罗斯人在专门服务自己同胞的餐厅工作[120]

军事关系

编辑
2010年纪念卫国战争胜利阅兵仪式的完整片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向俄罗斯采购大量军备,如导弹直升机驱逐舰潜水艇等,亦有购买零件,为俄罗斯国防工业带来收入,但中俄的军火贸易和军事合作曾在2006年至2008年陷入停滞[123]

201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赴莫斯科出席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阅兵仪式,又在无名烈士墓前献花;他表示,中国和俄罗斯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缔结的友谊,是现在中俄友好的基础[124]

2013年8月中旬,中俄两国在切巴尔库尔进行反恐军事演习,名为“和平使命―2013”;演习旨在令中俄两军能在沙场上并肩作战,以及提供两军交流反恐策略的机会[125]

201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俄罗斯海军东海举行名为“海上联合-2014”的联合军演,两军派出参与军演的军备有舰艇潜艇固定翼飞机等,是中俄两国海军在东海举行的第一次军演[126]。演习过程中,曾有日本自卫队军机进入演习区域,但遭到解放军战斗机的阻拦,亦有传闻称日本方面有侦察船伪装为渔船,到军演区域搜集情报;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批评日本的上述行为危险和挑衅[127]

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共110名军人组成的仪仗队,应邀参与2015年红场阅兵[128];阅兵仪式上,普京在演说中特别提及中国对二战同盟国胜利的贡献[93]。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俄军在地中海举行军事演习,是解放军海军曾参与、距离中国本土最远的演习;有西方媒体认为军演显示中国的野心日益增加,两国国防部则否认军事演习是针对第三方[129]。分析认为,解放军可在军演中学习俄军应对北约监视的技巧,以提升应付外国骚扰的能力[130]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出席2007年“中国年”。

2016年4月份两国国防部宣布进行反导系统的首长司令部计算机模拟演习[131],连线双方的导弹指挥系统形成一个共同的防空网,央视称此一动作为了反制美国四处部属的反导系统。

2018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共识,在俄罗斯举行举行了“东方-2018”战略演习,9月11日至15日双方在俄后贝加尔边疆区楚戈尔训练场共同组织联合战役行动演练[132]。中方参演兵力约3200人,各型武器装备900多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30架,主要演练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等课目[132]。图-95、图-22、苏-27、苏-34、苏-35、米-26、卡-52等先进战机和T72B3坦克、2S19自行榴弹炮、“旋风”火箭炮、“山毛榉”-M2防空导弹、“伊斯坎德尔”导弹等俄军“明星”主战装备成系列公开亮相[133]

2019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开始参与俄罗斯空天军的“东京急行”行动,两国的轰炸机每年共同绕飞日本一次[134]

文化关系

编辑

远东联邦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梁赞国立大学英语Ryazan State University喀山联邦大学等18所俄罗斯学府均设有孔子学院[135]。其中,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由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大学合作建立,开设汉语、书法中医武术等课程;截至2014年5月,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共有约2000名已毕业的学员[136]

2005年7月,中俄两国宣布将在2006年和2007年互办“国家年”活动,中国在2006年举行“俄罗斯年”活动、俄罗斯则于2007年举行“中国年”[137]。中国“俄罗斯年”活动包括音乐会书展科技论坛等,不单是文化交流,也牵涉到中俄两国的经贸和军事往来[138];俄罗斯“中国年”的活动则有影展邮票展览英语Philatelic exhibition烹饪比赛等[139]。继互办“国家年”后,中俄两国在2009年和2010年互办“语言年”,“俄语年”的活动包括俄语教师评比、写作比赛等[140],“汉语年”的活动则有美术展、文艺晚会等[141]。其后,中国在2012年举办“俄罗斯旅游年”,俄罗斯则在2013年举办“中国旅游年”[142]

重要事件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一党执政下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地位在国家主席之上,权力也高于国务院总理。习近平的头衔依官方次序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2. ^ 俄罗斯总统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和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并担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3.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最高代表为国家主席,且国家主席一职属于“国家机关”,并非个人,单独职务没有行政权力和军事统帅权,仅代表国家从事外交活动,处理与外国元首对应的涉外事项时,一般使用“国家主席”职衔。
  4. ^ 国务院总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同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共产党国务院党组书记
  5. ^ 俄罗斯为半总统制国家,总理(政府主席)为联邦总统所任命之行政首长,亦主持政府工作。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陆运高. 中國歷史版圖紀年新編. 中华书局. 2013. ISBN 9789888263189. 
  2. ^ 俄罗斯古城堡遗址疑似唐朝公主夏宫. 北京日报. 2008-01-06 [2015-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9). 
  3. ^ 刘, 萧翔. 俄羅斯的黃禍觀念 (PDF). 东亚观念史集刊 (国立政治大学&韩国翰林大学翰林科学院). 2013年12月, (第五期): 177-225. 
  4. ^ 许湘涛. 俄羅斯及其周邊情勢之研究. 秀威出版. 2008. ISBN 9789866732577. 
  5. ^ 中国近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 1999. 
  6. ^ Первые россияне в Китае – Начало российской эмиграции в Китае. Китайский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й Интернет-центр. [200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1). 
  7. ^ 刻于宣德八年(1433年)的《重建永宁寺碑记》记载:永乐中,上命内官亦失哈等(愿)锐十航,五至其国,扶谕慰安,设奴尔干都司。其官僚抚恤,斯民归化,遂捕海东青方物朝贡。
  8. ^ 阿拉腾奥其尔. 从“罗刹”到“俄罗斯”——清初中俄两国的早期接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4, (8)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宫崎正胜; 叶婉奇 (译). 圖解東亞史. 易博士文化出版. 2004. ISBN 9867881400. 
  10. ^ 10.0 10.1 杨尔瑛. 恰克圖條約. 中華百科全書 1983年典藏版. [2015-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2). 
  11. ^ 王希隆. 托时、德新奉使俄国及其有关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 (2) [2023-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12. ^ 沈平. 世界看中國:海參崴對中俄關係的意義. BBC中文网. [2015-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1). 
  13. ^ 13.0 13.1 13.2 13.3 娄壮行. 俄國史. 岳麓书社. ISBN 9787807617495. 
  14. ^ 14.0 14.1 14.2 宫胁淳子. 《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來自日本右翼史家的觀點》. 新北市: 八旗文化. 2015 [2011]. ISBN 978-986-5842-66-6. 
  15. ^ Tao-hsing Chang. International Controversies over The Chinese Eastern Railway. Ch'eng Wen Publishing Company. 1971. 
  16. ^ 简江作. 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5. ISBN 9789570519891. 
  17. ^ 1858年5月28日 《瑷珲条约》签订. 人民网. [2015-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8). 
  18. ^ 闫冬. 日俄战争中日俄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暴行研究 (学位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9. ^ 19.0 19.1 王春良; 李蓉. 简论沙俄侵占中国唐努乌梁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20. ^ 20.0 20.1 20.2 张杰. 17~19世纪清朝与沙俄商贸关系探究.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10, (6). 
  21. ^ 叶柏川. 17—18 世纪清朝理藩院对中俄贸易的监督与管理 (1).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2012 [2015-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7). 
  22. ^ 明清晋商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选择原因分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1). 
  23. ^ 23.0 23.1 雪珥. 沙俄大黄转卖利润逾十倍 大黄成中国制裁武器. 南方网. [2015-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1). 
  24. ^ 葛剑雄. 中國移民史.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ISBN 9789571139494. 
  25.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25.10 25.11 25.12 25.13 25.14 黄定天. 中俄文化關係史稿(17世紀-1937年). 长春出版社. ISBN 9787544515313. 
  26. ^ 26.0 26.1 乐峰. 东正教与中国文化. 世界宗教文化. 2002, (3). 
  27. ^ 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使团的由来. 人文丛刊 (学苑出版社). 
  28. ^ 蒋肖斌. 托尔斯泰曾尝试理解孔孟与老子. 中国青年报. 2014-09-30 [2015-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4). 
  29. ^ 中國百科之為食走天下. 明报出版社. 2011. ISBN 9789888134212. 
  30. ^ 30.0 30.1 30.2 邢莉. 不可不知的俄罗斯史.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60977515. 
  31. ^ 海兰泡惨案:数千中国人被杀_资讯_凤凰网. news.ifeng.com. [202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32. ^ 列奥·多伊奇. 《在西伯利亚十六年》. 英国: 伦敦. 1903年: 第330页至第331页、第332页、第335页、第336页、第339页至第340页、第346页 (英语). 
  33. ^ 石光真清; 赵连泰. 《谍报记》.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9年: 第17页、第20页、第21页、第22页、第23页至第24页、第28页. ISBN 9787805281339. 
  34. ^ 伦森. 《俄中战争》. 英国: 伦敦. 1904年: 第91页至第96页 (英语). 
  35. ^ 李志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时期的赴俄华侨.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 (5). 
  36. ^ 张曙光; 周建明. 中美解凍與臺灣問題--尼克松外交文獻選編. 中文大学出版社. ISBN 9789629962463. 
  37. ^ 37.0 37.1 苏联红军多次进入新疆作战:扶植军阀.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3-12 [2015-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5). 
  38. ^ 38.0 38.1 38.2 38.3 周子峰. 圖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789628931255. 
  39. ^ 郭荣华; 贺瑞虎. 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江西师范大学马列部). 1998, (2). 
  40. ^ 康正果. 百年中國的譜系敘述.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11. ISBN 9789570838169. 
  41. ^ 滕仁. 再论《奉俄协定》. 西伯利亚研究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 2014, (2). 
  42. ^ 42.0 42.1 42.2 42.3 中東路事件與"保衛蘇聯" 英雄氣短張學良.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 [2015-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43. ^ 苏墱基. 亦狂亦俠亦溫文. 远流出版. 2003. ISBN 9789573250272. 
  44. ^ 中共党史珍闻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 ISBN 9787220085192. 
  45. ^ 45.00 45.01 45.02 45.03 45.04 45.05 45.06 45.07 45.08 45.09 余非. 當代中國國情與外交拓展 增补版.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ISBN 9789620436727. 
  46. ^ 茅民. 复兴记. 2014 [2015-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47. ^ 47.0 47.1 王真. 解放軍教授:蘇聯援華抗日的動因與效果. 北京日报. [2015-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1). 
  48. ^ 48.0 48.1 肖洪. 试论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政策演变 (学位论文). 
  49. ^ 陈敬堂. 寫給香港人的中國現代史. 中华书局. 2014. ISBN 9888290827. 
  50. ^ 50.0 50.1 陈水逢. 日本近代史.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8. ISBN 9789570505801. 
  51. ^ 曹艺. 中共对《苏日中立条约》的态度论析. 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52. ^ 樊明方. 唐努乌梁海并入苏联始末.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7, (2). 
  53. ^ 杨尔瑛.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中華百科全書 1983年典藏版. [2015-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54. ^ 朱杰勤; 黄邦和; 张劲草; 林远辉; 张祥晖 (编). 《中苏通商条约》. 中外关系史辞典. 
  55. ^ 55.0 55.1 白云飞. 苏联中国学发展述略. 西伯利亚研究. 2009, (3). 
  56. ^ 56.0 56.1 王奇. 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培训中国早期共产主义志士的摇篮.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57. ^ 余敏玲. 國際主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1925-1930 (PDF).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6 [2015-0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3-31). 
  58. ^ 刘影. 一份苏军办的中文报纸. 党史纵横. 2006, (11). 
  59. ^ 重整河山二十天. 看天下. [2016-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3). 
  60. ^ 蘇軍暴虐瀋陽紀實.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6). 
  61. ^ 譬如说,1945年8月,在接受日本人统治十四年以后,当苏联红军以“解放者”姿态进城,并在长春和沈阳中心建起那些高大的战机、坦克纪念碑时,长春和沈阳的人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在那纪念碑上落款,说“长春各界人士”共同纪念?事实上,在纪念碑落成、“长春各界人士”在向红军致敬的同时,红军正在城里头烧杀掳掠。 大江大海1949,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龙应台 节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2. ^ 人民军队的坚强指挥员——卢冬生,人民网,于2011-11-13查阅.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63. ^ 刘达,我在哈尔滨工作的前前后后,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八辑)(纪念哈尔滨解放四十周年专辑),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6年
  64. ^ 苏军暴行调查表,中华民国外交部西亚司
  65. ^ 苏军驻金县状况,傅万杰整理。苏联红军在旅大,王珮平,孙宝运,大连市史志办公室。p.209
  66. ^ 苏联出兵东北始末 人民出版社 汪宇燕 何明. [2016-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6). 
  67. ^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杨先材; 张岂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ISBN 9789571129136. 
  68. ^ 68.00 68.01 68.02 68.03 68.04 68.05 68.06 68.07 68.08 68.09 68.10 68.11 68.12 耿向东. 圖解當代中國外交.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789628931460. 
  69. ^ 马保奉. 开国迎外使 罗申第一人. 世界知识. 2007, (8). 
  70. ^ 邁向世界第一步——新中國首位駐外大使履新記. 新华社. [2015-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71. ^ 71.0 71.1 71.2 71.3 吴皓 (编). 揭秘:毛泽东首次访苏逼斯大林重签友好条约. 人民网-文史频道. 2011-01-10 [2015-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72. ^ 72.0 72.1 外交方略. 百年中国. 第29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73. ^ 沈志华. 蘇聯為何沒否決聯合國出兵朝鮮的議案?. 文史参考. [2015-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5). 
  74. ^ Robert Jackson. 戰鬥機. 知书房出版集团. 2007. ISBN 9789578320727. 
  75. ^ Sergeĭ Nikolaevich Goncharov, John Wilson Lewis, Litai Xue. Uncertain Partners: Stalin, Mao, and the Korean Wa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0804721158. 
  76. ^ 毛澤東緣何沒有出席斯大林葬禮.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11-06 [2015-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5). 
  77. ^ 沈志华. 1956年10月危機:中國的角色和影響——“波匈事件與中國”研究之一. 历史研究. 2005, (2). 
  78. ^ 李壮. “中苏论战”的历史回顾 (学位论文). 
  79. ^ 李鹏. 中苏同盟破裂原因探析 (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80. ^ 80.0 80.1 80.2 80.3 朱岩. 中俄双方视角下的珍宝岛事件. 党史博采. 2012, (6). 
  81. ^ 81.0 81.1 81.2 何函洁. 中共處理邊界爭議的戰略選擇(1949-2009)-守勢現實主義的驗證. 思行文化. 2013. ISBN 9789868995567. 
  82. ^ 82.0 82.1 茅民. 复兴记(下册) 3.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83. ^ 吴跃农. 从“塔什干讲话”到“海参崴讲话”——中苏关系正常化历程(上). 党史纵览. 2011, (8). 
  84. ^ 李景贤.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会见追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7-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85. ^ 张慧玲. 1991年5月15日 江泽民访问苏联.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年11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1月29日). 
  86. ^ 姚占新. 中国通史. 玲子传媒. 2013. ISBN 9789810751289. 
  87. ^ 87.0 87.1 徐长萍. 中苏“蜜月期”文化关系出现的背景分析. 黑龙江史志. 2009, (11). 
  88. ^ 经济史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 2001, (1-6).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97
  89. ^ 陈永 (编). 苏联人从未在三年困难时期“逼债”. 大公网. 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2015-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1). 
  90. ^ 李然. 社会学视域下的中苏音乐交流 ——以苏联音乐专家在中国(1954-1960年)为例 (学位论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 
  91. ^ 倪绍陆. 永不疲倦的薛范——记薛范先生在歌曲译配领域的成就. 人民音乐. 2014, (8). 
  92. ^ 薛范. 薛范主要著译作品一览. xuefan.net. [2015-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4). 
  93. ^ 93.0 93.1 9/5,3/9. 時事多面睇. 2015-05-13 [2015-05-14]. 无线新闻.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94. ^ 孔源.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大众文艺里的苏修形象. 俄罗斯文艺. 2012, (3). 
  95. ^ 95.0 95.1 95.2 95.3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20.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2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96.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 [2016-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 
  97. ^ Michael Martina and Greg Torode. China's Xi ramps up military spending in face of worried region. 路透社. 2014-03-05 [2016-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98. ^ 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Думы по обороне — Комитет по обороне рассмотрел законопроект "О федеральном бюджете на 2013 г. и на плановый период 2014 и 2015 гг.". [2016-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99. ^ 99.0 99.1 中國同獨立後的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100. ^ 1992年12月17日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人民网. [2015年4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日). 
  101. ^ 殷卫国. 中俄国家利益交合及安全合作前景评析.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0, (3). 
  102. ^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103. ^ 2001年7月16日 中俄两国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人民网.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1). 
  104. ^ 中国新闻网. 半个黑瞎子岛今日回归中国(组图). 2008-10-14. [201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105. ^ 中国谴责俄罗斯炮击和扣押中国渔船. BBC. [202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106. ^ 烏克蘭危機:中國立場備受關注. BBC中文网. 2014-04-17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4). 
  107. ^ 英媒:俄羅斯與中國關係的「不平等」. BBC中文网. 2015-05-08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4). 
  108. ^ 俄媒称俄扩建海外军事基地重返越南防范中国.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09. ^ 俄罗斯考虑重返金兰湾设军事基地 越南回应:不允许
  110. ^ 习近平会晤普京 中俄关系升级为“新时代战略伙伴”.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111. ^ 中俄關係70年:從兄弟、仇敵到好朋友的滄桑. BBC中文网. 2019-09-18 [2021-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112. ^ 中俄联合声明: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4). 
  113. ^ 普京强调俄罗斯视中国为亲密的朋友,外交部回应. [2022-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114.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俄中没有建立军事联盟,但双方关系高于传统军事联盟质量. www.jiemian.com (界面新闻).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115. ^ 115.0 115.1 2013年俄罗斯货物贸易及中俄双边贸易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116. ^ 2011年中俄经贸合作简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经商参处.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117. ^ 安轩. 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全揭秘——公安部“清网行动”系列报道之一. 啄木鸟 (北京市: 群众出版社). 2011, (12): 4–25. ISSN 1002-655X. 
  118. ^ 18 年的跨国追捕:中俄列车大劫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三联生活周刊. 2011年第32期
  119. ^ 中俄“倒爷经济”:存在即合理.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120. ^ 120.0 120.1 120.2 120.3 中俄邊境-綏芬河(中國). 邊城故事. 第9集. 2014-11-30. 高清翡翠台. 
  121. ^ 121.0 121.1 海外華人之公民地位與人權. 独立作家. 2014. ISBN 9789869082501. 
  122. ^ 刘琼 (编). 深入俄罗斯滨海边疆:辛勤华人经商初具规模. 中国新闻网. 2005-05-25 [2015-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7). 
  123. ^ 俄罗斯希望中俄之间的武器交易不要“停滞”. 环球时报•环球网. 2008-05-28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0). 
  124. ^ 胡錦濤出席俄衛國戰爭65週年慶典後返京. 中国新闻网. 2010-05-10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7). 
  125. ^ 刘威 (编); 王玉山. 中方副总导演详解“和平使命—2013”四个亮点. 新华网. 2013-08-15 [2015-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7). 
  126. ^ 中俄海軍在東海舉行海上聯合軍演. 人民网. [2015-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7). 
  127. ^ 日艦偽裝漁船 刺探中俄軍演. 文汇报. 2014-05-27 [2015-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3). 
  128. ^ 俄羅斯紅場閱兵綵排 陸解放軍方陣亮相. 世界日报. 2015-05-07 [2015-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9). 
  129. ^ 中俄地中海舉行聯合軍演 西方關注. 香港中国通讯社. 2015-05-07 [2015-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9). 
  130. ^ 軍情直播間. 2015-05-16. 深圳卫视.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31. ^ 央視-中俄聯合反導. [2016-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132. ^ 132.0 132.1 中国军队将赴俄罗斯参加俄军“东方-2018”战略演习-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1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4). 
  133. ^ 关于“东方—2018”,干货都在这105秒里!. baijiahao.baidu.com.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134. ^ 郭媛丹. 白皮书首提大国军事关系:中俄关系排位第一. 环球网. 2019-07-24 [2021-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135. ^ 关于孔子学院/课堂.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7). 
  136. ^ 曹昆 (编); 刘旭; 屈海齐.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中俄青年论坛. 人民网. 2014-05-19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137. ^ 岳连国. 俄第一副总理高度评价中国“俄罗斯年”活动. 新华网. 2006-12-13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6). 
  138. ^ “俄罗斯年”圆满成功:伟大的创举 丰硕的成果. 新华网. 2006-11-10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2). 
  139. ^ 关健斌. 俄罗斯“中国年”下基层活动丰富多彩. 中国青年报.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7). 
  140. ^ 张光政. 中俄“语言年”增进了解. 人民日报. 2009-03-26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41. ^ 丁洋 (编); 姜辉; 曹曦. 俄罗斯“汉语年”中俄青少年联谊活动在黑河学院开幕. 东北网. 2010-10-23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5). 
  142. ^ 2012-2013中俄旅游年. 国际在线. [2015-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外部链接

编辑

使领馆网站

编辑

其他网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