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欧洲联盟

(重定向自Portal:歐盟

欧洲联盟

欢迎来到维基百科的欧洲联盟首页!

欧洲联盟(英语:European Union;法语:Union Européenne;德语: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英语:EU;法语:UE;德语: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现拥有27个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规范欧盟的条约经过多次修订,目前欧盟的运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条约》以及其它欧洲联盟宪制文件。政治上所有成员国均为民主国家;经济上,在与美国、中国处于在不同经济总量排名中均属于世界上前三大经济体之一,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八大工业国成员;军事上绝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同时也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

欧盟在当前世界各项重大议题上均有很大的话语权。欧盟委员会主席也会受邀参加G7或是G20等的重要场合,参与全球决策。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难民问题、英国脱欧、欧盟的扩大、落实《里斯本条约》、全球暖化问题、非欧元区成员国加入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等。[注 1]


  1. ^ 本文部分选编自欧洲联盟条目。


大国小鲜

波罗的海之路爱沙尼亚语Balti kett拉脱维亚语Baltijas ceļš立陶宛语Baltijos kelias)是发生于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和平示威。大约有200万人加入这场活动,他们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超过600公里的人链,穿过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一示威是为了希望世界能够关心三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纳粹德国秘密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该三国被苏联占领。 该示威也是波罗的海三国追求脱离苏联、各自独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此事件场景震撼、牵动情绪,在国内外均大收宣传之效。社会运动家借此宣扬对独立的看法;他们认为,苏联占领三国是不合法的,三国独立并非政治议题,而是道德议题。莫斯科的苏联政府以激烈的言辞回应,但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修补三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示威后6个月,立陶宛成为首个宣告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

东欧剧变之后,8月23日成为波罗的海三国、欧洲联盟和其他国家的纪念日,称为“黑丝带日”或“欧洲史太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受害人纪念日”。
波罗的海之路的人链,事件之后加速了苏联解体和东欧民主化,事件发生的波罗的海三国后来都加入了欧盟

核心人物

默克尔近照

安格拉·多罗特娅·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1954年7月17日),婚前姓卡斯纳(Kasner),德国政治家,素有铁娘子之称,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女性领导人之一,被认为是欧盟的实际领袖。2005年,她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联邦总理,她也是两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

2015年12月,默克尔当选《时代周刊》2015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总编赞扬她在欧洲主权债务、中东难民及俄罗斯干预乌克兰等危机期间所展现的非凡领导能力。近年,默克尔处理欧洲难民危机的表现受到争议及批评。不少国家及政治人物批评德国总理默克尔为代表的难民政策,有些认为这样的政策实现了右派民粹主义的预言、而造成了右派民粹主义的崛起。

新闻报导

2017年11月15日

EU PESCO的参加国(深蓝色)

欧盟的23个成员国签署了一项历史性协定,在防务领域进行更紧密合作。这项名为《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要求签署国参加联合防务项目,并增加相关开支。英国作为这个集团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长期以来一直反对这种举措,但它的退出说服了其他成员国推进这件事。

这项协定拥有58亿美元的资金,用来购买武器,还有额外的现金用于运营和防务研究。各国领导人对这项协议表示欢迎,认为它对于欧盟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资料来源

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来自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美国之音网站的《欧盟签署历史性协定 增进防务领域合作》文章。根据版权条款(英文)和有关美国政府作品版权的相关法律,其官方发布的内容属于公有领域

城市风采

捷克首都布拉格城市景观
捷克首都布拉格城市景观

你知道吗?

分类

维基主题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