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21年5月

修订WP:CAT

将“青岛”、“中国青岛”或“山东青岛”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是否有必要

有关在条目导入新闻影片的一些规范

有关某年代相关分类命名统一事宜

关于CSD A5的请教

请教各位,WP:A5有一排除适用的情形为“不包括……引用相关资料之条目”,不知道“引用相关资料之条目”指的是怎么样一种情况。如有知悉者,恳请指教。--Kirk # 2021年5月1日 (六) 07:55 (UTC)

不清楚,但估计指“引用的来源和另一条目几近或完全相同”的情形。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日 (六) 08:11 (UTC)
@Sanmosa:感谢,有启发。这种情况下,可能尤指描述不同对象但部分内容有重合的两条目。--Kirk # 2021年5月1日 (六) 15:39 (UTC)
不过部分内容重合就不符合“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条件啊。--Xiplus#Talk 2021年5月1日 (六) 16:11 (UTC)
@Xiplus:就跟“拆分、合并或重组”即使“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也能豁免一样,这里的“不包括”就是用以排除一部分合理相同或相似。--Kirk # 2021年5月1日 (六) 17:02 (UTC)
以下是目前针对适用该情形总结的参考性规则:
第9条 情形二的适用范围
创建新条目时在必要地引用资料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由于所引用资料与其他现有条目中所使用的部分资料重合,导致部分内容与其他现有条目或其历史版本的部分内容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适用情形二。
所创建条目实质上是拆分、合并或重组现有条目,而不是独立描述与现有条目不同主题的,不适用情形二。
第10条 必要引用和归纳总结
引用资料和归纳总结满足以下条件的,认为本章所称“必要地引用和归纳总结”:
  1. 所引用的资料明显是描述某部分内容所需的最恰当或最主流的资料;
  2. 所进行的归纳总结明显是对所引用资料最凝练、准确的表述,而不是为寻求便利或为其他目的而纯粹复用现有条目的内容。
原载于个人编制的《中文维基百科方针指引·实施导则集》的“PL402.A5 - 快速删除方针A5准则实施导则”。--Kirk # 2021年5月1日 (六) 17:07 (UTC)

专题命名空间(第一至二阶段)

伪命名空间(阶段二:布署)

滚回CSD#G14的修订,以保留未完成翻译的计划页面

修订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

页面命名一致性的通用(普遍性)条文

伪命名空间(阶段一:设立前)

修订CSD#G14

参考英文指引,为页面分类指引引入可查证性的要求,同时引入Uncited category维护模板的提案

问题的提出:

近期IRC站内对特定条目是否应该加入特定分类的问题有一些争议。有用户于IRC主张“cat的添加不像条目一样需要citation needed”,因此“受到的限制较少”。查阅现行本地页面分类指引,其已于相应章节阐明条目的分类也须遵守中立性原则
然而与中立性相辅相承可查证性,该指引却未阐述;仅仅阐述中立性的要求,而没有阐述可查证性的要求,未免也会导致上方如“cat的添加不需要citation needed”的疑虑。为从根源上消除这一疑虑,可借鉴现行英文站的对应指引——其在相关章节规定
现行英文指引不仅对分类的中立性有所要求,还对分类信息的可查证性提出了比一般条目内文信息的可查证性更高的要求:须考量可靠来源中描述的条目主题的“定义性特征”——即诸可靠来源为条目主题所普遍、一致地作出的定义(而不仅仅是可靠来源行文中顺带提及的一笔乃至繁杂列表中的一项)。这一更高的要求显然也有助于解决卡达君于IRC提出的关于“可以去找品质低落的文献来帮助维基百科建立垃圾分类?”的疑虑。而对于不符合可查证性要求的分类,英文站专门设置了Uncited_category模板加以维护管理。
本人认为现行英文站的指引与维护模板有助于解决目前本地关于条目分类的部分疑虑;考虑到本地指引的行文,现将英文站相应要求整理、合并,提出如下修正案:
现行条文
  1. 一个条目可以归属于几个分类,但是归属过多的分类会失去其重心。
    • 请注意基本原则:分类越多,每个分类的作用越小。
  2. 一个条目通常不应该同时既属于某个分类又属于这个类别的子分类。
  3.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Wikipedia:中立的观点。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请您宁可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也不要贸然分类。
  4. 空的分类与只有一个条目的分类因没有功能性,请尽量不要建立,空分类有可能会遭管理员快速删除。
  5. 草稿页不使用分类(用户页的草稿除外),如[[Category:分类]]应当以[[:Category:分类]](Category前加半角冒号)取代,或使用<nowiki></nowiki>包裹。用户页只添加用户页分类(如[[Category:喜欢蓝色的维基人]]),而不添加条目分类(如[[Category:XX国科学家]])。侵权重写草稿、条目建立专题等所使用的管理维护性分类除外。
提议条文
  1. 一个条目可以归属于几个分类,但是归属过多的分类会失去其重心。
    • 请注意基本原则:分类越多,每个分类的作用越小。
  2. 一个条目通常不应该同时既属于某个分类又属于这个类别的子分类。
  3. 条目分类须满足可查证性的要求。为条目添加分类时,须考量可靠来源所描述的条目主题的“定义性特征”——即诸可靠来源为条目主题所作出的普遍、一致的定义。若条目分类不符合上述可查证性之要求,请以{{Uncited category}}模板标示条目。
  4.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Wikipedia:中立的观点。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请您宁可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也不要贸然分类。
  5. 空的分类与只有一个条目的分类因没有功能性,请尽量不要建立,空分类有可能会遭管理员快速删除。
  6. 草稿页不使用分类(用户页的草稿除外),如[[Category:分类]]应当以[[:Category:分类]](Category前加半角冒号)取代,或使用<nowiki></nowiki>包裹。用户页只添加用户页分类(如[[Category:喜欢蓝色的维基人]]),而不添加条目分类(如[[Category:XX国科学家]])。侵权重写草稿、条目建立专题等所使用的管理维护性分类除外。

同时引入{{Uncited category}}维护模板。该修改妥否?请社群审议。

--Antigng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10:01 (UTC)

{{Uncited category}}模板已导入,各位可以修改措辞及doc页面。--东风留言2021年4月24日 (六) 15:39 (UTC)
目前出了什么问题?没坏别修。Fire Ice 2021年4月25日 (日) 10:01 (UTC)
“有用户于IRC主张‘cat的添加不像条目一样需要citation needed’,因此‘受到的限制较少’。”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纠正的问题。分类——如同另一位IRC用户所述——是在给一个条目主题贴“标签”,下“定义”,理应和内文内容一样受到可供查证方针的制约——甚至理应受到比普通内文内容更多的制约,但现行方针指引完全没有体现这一理念和精神。--Antigng留言2021年4月25日 (日) 10:27 (UTC)
如果{{Uncited category}}是放在条目页,我认为有过度彰显之嫌,并可能会促成游戏维基规则(没悬挂/讨论则不能移除)。如果是放条目讨论页或单独页面并通告添加者/先行移除,我则没意见。另外当仅看标题,我以为在谈给分类页面放定义或者参考来源——如果谈这个,消歧义页也很缺且不能放来源。--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25日 (日) 22:07 (UTC)
消歧义页面一般只会从正文首段截取关键介绍,所以一般不会有类似问题吧。--Yangwenbo99 2021年4月26日 (一) 00:03 (UTC)

第二稿

现行条文
  1. 一个条目可以归属于几个分类,但是归属过多的分类会失去其重心。
    • 请注意基本原则:分类越多,每个分类的作用越小。
  2. 一个条目通常不应该同时既属于某个分类又属于这个类别的子分类。
  3.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Wikipedia:中立的观点。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请您宁可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也不要贸然分类。
  4. 空的分类与只有一个条目的分类因没有功能性,请尽量不要建立,空分类有可能会遭管理员快速删除。
  5. 草稿页不使用分类(用户页的草稿除外),如[[Category:分类]]应当以[[:Category:分类]](Category前加半角冒号)取代,或使用<nowiki></nowiki>包裹。用户页只添加用户页分类(如[[Category:喜欢蓝色的维基人]]),而不添加条目分类(如[[Category:XX国科学家]])。侵权重写草稿、条目建立专题等所使用的管理维护性分类除外。
提议条文
  1. 一个条目可以归属于几个分类,但是归属过多的分类会失去其重心。
    • 请注意基本原则:分类越多,每个分类的作用越小。
  2. 一个条目通常不应该同时既属于某个分类又属于这个类别的子分类。
  3.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中立的观点。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请您宁可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也不要贸然分类。
  4. 条目分类须满足可查证性的要求。为条目添加分类时,须考量可靠来源所描述的条目主题的“定义性特征”——即诸可靠来源为条目主题所作出的普遍、一致的定义。{{Uncited category}}模板可用以标示不符合上述可查证性要求之条目分类。
  5. 空的分类与只有一个条目的分类因没有功能性,请尽量不要建立,空分类有可能会遭管理员快速删除。
  6. 草稿页不使用分类(用户页的草稿除外),如[[Category:分类]]应当以[[:Category:分类]](Category前加半角冒号)取代,或使用<nowiki></nowiki>包裹。用户页只添加用户页分类(如[[Category:喜欢蓝色的维基人]]),而不添加条目分类(如[[Category:XX国科学家]])。侵权重写草稿、条目建立专题等所使用的管理维护性分类除外。
  • 参考@EdwardAlexanderCrowleyYFdyh000:君的意见,现提出第二稿。相较于初稿,该稿有三处调整,一是将新增条文转移至中立性条文之后;二是修改{{Uncited category}}模板相关的措辞,以减小“没悬挂/讨论则不能移除”这种错误理解/游戏规则的生存空间;三是顺手修改了中立性条文中链接的格式,以保持上下文的一致性。--Antigng留言2021年4月26日 (一) 02:10 (UTC)
  • 基于本案之立论言减低争议,然有关引入查证规例实际于本地尤其于政治等领域,条目探讨中案所指出是可以各自解读而令争议持续,并有沦为政治观点审查手柄等风险。谨此,询提案人与支持提案者等,(?)疑问是否能提出更多细节处理之方案,以避免本案沦为新的争议催化剂?如无法遏制有关争议之严重风险,本案之立基即难以可信,而本编会维持(-)反对存有有关风险之本案。——约克客留言2021年4月27日 (二) 02:46 (UTC)
    • 第一,您所列举的讨论——即使假定相关用户的言论属实——也至多能证明“可供查证方针在特定情况下无法减少争议”,而不能证明您所疑虑的“可供查证”“沦为新的争议催化剂”。逻辑上,无法减少争议不等同于加剧争议。
    • 第二,争论与争论亦有所不同,有的争议比另一些更具有建设性。在可供查证的框架下,编者之间的争议是以列举来源、列举事实、评估来源可靠性的方式体现的。如无可查证性之要求,编者纯粹叙述个人意见想法,亦能成为争议的焦点。即使可查证性不能缓解特定领域的争议的“激烈程度”,将争论限定为事实与来源之争,也显著地提高了争论的质量。+1
    • 此外,本案引入的查证性标准甚于一般内文内容的查证性标准:本案明确规定条目分类需考量“诸可靠来源中普遍、一致作出的定义”,出现来源中定义不一致的情况、抑或是来源间接带过而未有明确下定义的情形,均不支持分类的列入。如IRC上一位用户所言,添加分类是在为条目主题“下定义”,言下之意为不可不慎;在维基百科的框架下,这种慎重理所当然地应该体现为“可靠来源下了定义,维基百科才能下定义”,亦即本提案的精神。比内文内容更高的可查证性标准理应更有助于消减相关争议,和/或改善争议的质量。--Antigng留言2021年4月27日 (二) 07:10 (UTC)
    • (:)回应:我认为,可以在条目内容引文中提供,如果编辑争议产生,在这样的方针下,双方可以在讨论页面讨论并交换相关的来源。--痛心疾首 2021年4月28日 (三) 07:04 (UTC)
      能否提供几个实例观摩一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4月29日 (四) 02:11 (UTC)
    • 在维基百科的语境下,可供查证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所有百科条目的内容,都必须有支持其的可靠来源存在(而无论是否文内引注)( en:WP:V: This means all material must be attributable to reliable, published sources. );二是对任何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争议的内容,都须以文内引注的形式标示(en:WP:V: Additionally, quotations and any material challenged or likely to be challenged must be supported by inline citations.)。具体运用到分类问题上,大部分不引起争议的分类以条目内文中的来源及其所提供的可供查证信息加以证明即可,如痛心疾首君所言;对于少数引起争议的分类,则可通过在分类后面加注释标明来源的方式满足引注的要求。--Antigng留言2021年4月28日 (三) 13:39 (UTC)
      在分类后面加注释,可行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4月30日 (五) 03:05 (UTC)
      做了一个测试User:Shizhao/Uncited category,似乎在分类后面加注释行不通?--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4月30日 (五) 03:09 (UTC)
      在下所指的注释是,在页面中以<!--的形式标注来源,不是reftag。--Antigng留言2021年4月30日 (五) 03:50 (UTC)

提案进入公示阶段。若有意见请尽速提出。--Antigng留言2021年5月1日 (六) 12:24 (UTC)

注意到提案人已付诸公示,虽然本编已根据提案人之回应等追加修正模板以衡平有关疑虑,但本编强调仍未撤销上述中所提出的反对意见,现仍保持必要继续检视和观察的态度。如社群实际已有对为斯大林、毛泽东等人加入极权主义领导人分类展开议案,论述共识和来源的时候就有非常多争议,引子可归结到足量不同的观点——这个也是本地一个比较麻烦的论点
AINH君也提到了很关键的审查问题,这点也是本案目前似乎仍未彻底解决的疑虑,本编见到是提案人现版本处理上也改进了很多,但就审查可能扩大的问题仍然比较担忧,因为不断地实践可以发现整体中文语境正越趋于模糊化,而背离普世基本的原本理解引发无限的泥潭。
百无一用是书生阁下其实已经算提出了本案需要的本地化检视,也是之前本编提出议案需处理细节问题时未有展开的一点,即需要以本地个案来检视本案是否可能达成提案人提出的愿景成效?认为基于现有本地个案有必要再完善后续,本地化应可考虑指明相关查证不得用于政治观点审查,相信这样指标会是有助减低本地持续部分问题。--约克客留言2021年5月3日 (一) 04:41 (UTC)
  1. “论述共识和来源的时候就有非常多争议”:该事实与本提案目标之间的不相关性已于上方“第二、争论与争论亦有所不同”一节中回应,不再赘述;
  2. “本地化应可考虑指明相关查证不得用于政治观点审查”:“用于政治观点审查”是针对动机的负面论述——正如假定善意指引该用户论述所述,揣测他人的动机是坏主意。在指引中要求编者处理争议问题时考量动机明显与该原则背道而驰,故不予以采纳。--Antigng留言2021年5月3日 (一) 10:47 (UTC)
  • (-)反对我反对的是下面一句“没有争议”,套用回我之前说的那句话(也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就算有可靠来源,但来一个人什么也不用证明,只说一句“我反对”,是不是仍然不可加入?那么倒不是永远都不用加入负面分类了?这提案完全没有解决现在的审查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可靠来源,而是“没有争议”这一句被滥用。如果直接以第四条取代现在第三条我就会支持-某人 2021年5月3日 (一) 05:45 (UTC)
      • 违反内容方针之内容自然地被移除,而不受NOTCENSOR之限。故在现行方针的框架之下,在涉及到强化内容方针执行的讨论中以NOTCENSOR为由来反对,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Antigng留言2021年5月3日 (一) 13:35 (UTC)
        提案人仍无法举出可评议有良好效能之个案等加以诠释,无法认可提案人仅以非本地之英文文本分析有关风险,维持已提出之意见--约克客留言2021年5月4日 (二) 01:29 (UTC)
        • 第一,本人没有提供案例的义务。可查证性是本站三大内容方针之一,其引言部分写明“可供查证是维基百科内容的门槛,这意味着写入维基百科的内容须要能被读者在可靠来源中得到验证”,亦即任何不符合可供查证这一门槛性条件的内容本站都会拒之门外。然而现行分类指引以及其它任何涉及分类的指引均无规定可查证性的要求,以至于发生了前文述及的“IRC用户出现困惑以为分类不要citation needed”的情况。无论有无案例证明,这都是原则上的漏洞,值得填补。第二,本人没有“以非本地之英文文本分析有关风险”,而是明确指出,非审查原则在原理上不足以凌驾可查证性这一内容方针。前述英文条文实则为本地方针条文,只因过于翻译腔(判定违反维基百科的生者传记方针,或违反其他维基方针与指引(尤其是中立的观点),或维基百科服务器所在地美国佛罗里达州法律的内容,会遭到移除)而援引英文条文加以说明。故以担忧审查为由来反对可查证性方针的落实与执行,本质上没有说服力。最后,“增加审查风险”是您的主张,而您负有举证责任——然而在过往的讨论中您没有列明任何牢靠的证据证明该案为何会提高审查发生的风险。即使上述第二条不成立(即内容方针不能凌驾非审查原则),您也没有有效地证明您的反对意见。
          此外,对于想了解本案现实效果的维基人,在此试举一例:该案通过之后,可以预期Category:名数这个分类树下几乎所有的节点都会被删除,因为其收录的条目绝大部分没有可靠来源去分析其“名称含有数字”这一特征,以至于五大诉求,缺一不可北约五国两样截然不同的事物同处一分类。然而现行规则对这一现象无能为力——按照现行分类指引,分类须遵守中立性原则,如有争议则不得加入。但是纯粹数字鲜有会导致争议,该条规则无法排除上述不合理现象。--Antigng留言2021年5月4日 (二) 05:04 (UTC)
  • Antigng阁下的例证充分地证明了欲新增的规则很有可能受到滥用。“五大诉求,缺一不可”和“北约五国显然都是名称中包含有“五”的条目,依照社群惯例,不需要有参考资料。阁下若认为Category:名数因为同一分类中条目关系不大、可以删除,大可以此为由另行提删。(事实上指引中也确实有要求分类需要告知读者相关条目的主题)依照阁下对此新增规则的解释,可能有编者认为没有参考资料明确地将“范特霍夫方程”描述成是一个方程式,故应当将其Category:方程的分类删去。
另外,经仔细思考过后,在下发现“定义性特征”本身与现行指南矛盾。依照常理,“蒸气压”是热力学的研究对象,故依据现行指南,将其归入热力学的范畴完全合理。然而如果按照阁下的提案,这个分类却变成是错误的了——我不相信有书籍会明确地将“蒸气压定义为热力学的一部分,尽管依照常识来看确实如此。类似地,也不会有来源将“厦门鹭岛足球俱乐部”定义为厦门的一部分。
有鉴于此,在本规则被滥用的风险解除,并且与指南的矛盾消除之前,我只能投出(-)反对。--Yangwenbo99 2021年5月4日 (二) 14:11 (UTC)
您所列举的三个反例均与事实不符:关于范特霍夫方程蒸汽压,事实上只需简单google搜索即可分别找到可靠来源1(The van't Hoff equation is an equation used to calculate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a certain adsorption reac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和2(in thermodynamics the term “vapor pressure” is unambiguously defined)来满足拟引入规则的要求;关于厦门鹭岛队,简单百度搜索即可找到相关来源以满足要求(厦门鹭岛,是厦门新组建的一支劲旅,由前国脚杨林挂帅,实力企业趣店集团投资支持)。这与上例所述名数的情形有天壤之别。
此外,WP:孙中山不是为分类避免可查证性方针的合适理由。倘若按照常识,含有数字“五”就可以合理归入分类,那么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含有汉字“汉”的条目的分类?本人非但不认为这种做法是社群惯例——如名数一例,从跨语言链接来看只有本站、日文站和韩文站有相关分类,执行本条拟引入指引的英文站就没有。退一步说,即使是,这种做法也是不符合本站的基本精神的,有充分的必要予以纠正。
至于Help:页面分类入门,考量其所列举的所有正面案例,可发现均有可靠来源满足拟议条文的要求,例如“学科”一节中提及的案例:
意识型态/Category:政治学意识形态是政治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新闻自由/Category:新闻学李瞻教授早在1972 年初版的《新闻学》即曾指出“新闻自由是新闻哲学的中心议题(引自李瞻,1994: 32)”;
位能/Category:力学1853 年, 朗肯引入了 “势能” 的概念,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困难, 使力学研究获得了巨大进步
从而与拟议条文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Antigng留言2021年5月4日 (二) 16:09 (UTC)
就阁下为范特霍夫方程提出的来源,在下没有异议。但在下依旧认为,条文中必须要清楚地阐述当中的“定义性特征”和“定义”应当作何解释。倘若不能对此有详细解释,则几乎所有分类都会有争议。如果“定义”一词取最严格的定义,基于学科、年份和地点的许多分类便不合理。
  • 厦门鹭岛足球俱乐部”不可能被定义为厦门,她只会被描述成厦门的一部分。
  • 毛泽东”不可能被定义成“1893年出生”,尽管1893年出生是他的显著特征。
  • 位能”不可能被定义成力学,尽管它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而如果将“定义”解作“属于”,仍旧不可解决下列问题:
  • 严格来讲,这份问答当中,对蒸汽压下定义的句子是“The “vapor pressure” of a component is identical to (i) the saturation vapor pressure for a single component system or(ii)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a component in equilibrium with a mixed condensed phase."”,此定义不足以说明蒸气压属于热力学的一部分。而且本档案本身是否是可靠来源,本身就存在争议。Vapor pressures of substituted polycarboxylic acids are much low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是一篇受过同行评审的文章,但这份问答本身仅仅是同行评审过程中,作者对于质疑的简要回应。最后出现在 paper 中的内容是“Note that throughout this article, the term “vapor pressure” is used as defined by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to denote ”
  • 此来源仅能证明“厦门鹭岛足球俱乐部”成立于厦门,但她是如何能够依照定义被归如“厦门”这一分类?(即,她为何属于厦门?)类似地,地点或者时间这些特征不总会出现在“定义”当中(甚至一些社会概念本身就无“定义”一说),但是却明确地可以被作为分类。
  • “位能可以由力学定义”、“蒸气压可以由化学热力学定义”是否代表“位能属于力学概念”、“蒸气压属于化学热力学概念呢”?假如抛弃常识,这个问题是无法作答的。
  • 即使所有可以由WP:孙中山支持的分类都可以由可靠来源支持,为了消除某个不合理质疑便要大费周章翻查资料,也是不合理的。WP:孙中山的核心,是对于任何可能引发合理质疑的内容才必须有参考来源。质疑“五眼联盟”的名字中是否含有“五”或者质疑“厦门鹭岛足球俱乐部”是否属于厦门,绝对不是合理质疑。
至于Category:名数相关分类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已经有条文直接规管,毋须将新增规则做扩张解释。--2021年5月4日 (二) 23:40 (UTC)
  1. 关于蒸汽压,即使您认为上面的WP:SPS不够好(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援引的文字是署名作者而非匿名审稿人所留,对于介绍蒸汽压这个基本概念而言可能已经足够了)尚有另一篇文献对纯物质的蒸汽压做出如下定义:"Vapour pressure is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a vapour in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with its condensed phases at a given temperature in a closed system. "该定义很清晰地将蒸汽压与热力学关联了起来;关于厦门鹭岛足球俱乐部,上方列明的来源中摘录的文字“厦门鹭岛,是厦门新组建的一支劲旅”本身即是定义,将厦门鹭岛“定义为”厦门新组建的一支球队,按照拟议条文厦门的分类就允许加入这一条目;这与上述名数的情形根本上不一样。
  2. 拟议条文中的“定义”不限于“属于”,而是“具有的性质”,如英文条文原文所述:"A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is one that reliable sources commonly and consistently define the subject as having",已于第三稿调整措辞加以明确;
  3. “即使所有可以由WP:孙中山支持的分类都可以由可靠来源支持,为了消除某个不合理质疑便要大费周章翻查资料,也是不合理的”,不同意。按照同样的论述方法,您也可以主张为了消除一个标题的争议不必大费周章翻查资料;但事实上现行命名常规方针要求条目的命名者考量“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不仅要查阅一个来源,还要遍查可靠来源看哪个名称最为常用。可供查证里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举证责任,编者永远要为自己撰写的内容的可查证性提供举证责任;编者从撰写条目的一开始就应该保证其所撰写的内容满足可查证性的要求,而不是想当然地草草创建一个条目,然后被质疑了才去到处翻查资料。
  4. 按现行指引,既然读者可以一眼看出条目为什么属于这个分类,“如果使用者从分类页面点选了条目,他是不是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个条目会被列在这个分类”这一问题的答案即为是;“可以就这个分类的主题写几小段文字,解释一下这个分类”,当然可以——“条目主题含有数字五+量词的条目”,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为是。因此,按指引的条文(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都为“否”)就不能排除这一不合理分类。--Antigng留言2021年5月5日 (三) 02:33 (UTC)
  1. @Antigng:之前忘记回复最后一点,现加以回复。指引中要求,“条目的页面分类应该告诉读者这个条目的主要主题。这比较像是论文中或搜索引擎中的关键词。”阁下之前的论点“两个不同的事物会被放入同一分类”,似乎就是指这个分类无法体现条目主题。--Yangwenbo99 2021年5月6日 (四) 18:42 (UTC)

第三稿

现行条文
  1. 一个条目可以归属于几个分类,但是归属过多的分类会失去其重心。
    • 请注意基本原则:分类越多,每个分类的作用越小。
  2. 一个条目通常不应该同时既属于某个分类又属于这个类别的子分类。
  3.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Wikipedia:中立的观点。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请您宁可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也不要贸然分类。
  4. 空的分类与只有一个条目的分类因没有功能性,请尽量不要建立,空分类有可能会遭管理员快速删除。
  5. 草稿页不使用分类(用户页的草稿除外),如[[Category:分类]]应当以[[:Category:分类]](Category前加半角冒号)取代,或使用<nowiki></nowiki>包裹。用户页只添加用户页分类(如[[Category:喜欢蓝色的维基人]]),而不添加条目分类(如[[Category:XX国科学家]])。侵权重写草稿、条目建立专题等所使用的管理维护性分类除外。
提议条文
  1. 一个条目可以归属于几个分类,但是归属过多的分类会失去其重心。
    • 请注意基本原则:分类越多,每个分类的作用越小。
  2. 一个条目通常不应该同时既属于某个分类又属于这个类别的子分类。
  3.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中立的观点。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请您宁可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也不要贸然分类。
  4. 条目中的非管理性维护性分类须满足可查证性的要求。为条目添加分类时,须考量可靠来源所描述的条目主题的“定义性特征”——即诸可靠来源普遍、一致地定义条目主题所具有的特征。{{Uncited category}}模板可用以标示不符合上述可查证性要求之条目分类。
  5. 空的分类与只有一个条目的分类因没有功能性,请尽量不要建立,空分类有可能会遭管理员快速删除。
  6. 草稿页不使用分类(用户页的草稿除外),如[[Category:分类]]应当以[[:Category:分类]](Category前加半角冒号)取代,或使用<nowiki></nowiki>包裹。用户页只添加用户页分类(如[[Category:喜欢蓝色的维基人]]),而不添加条目分类(如[[Category:XX国科学家]])。侵权重写草稿、条目建立专题等所使用的管理维护性分类除外。
基本同意此案(上面说到“可查证性”的事情,我自己是支持的,但可能需要另外研究才好)。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7日 (五) 14:06 (UTC)

另提方案

现时核心问题,在下看来,共有两点,一是对于分类真实性的可查证性,二是对于分类重要性的可查证性。原本条文中“没有争议”,应当是指对可查证性的限制,而非对于观点的限制,故应当将其移后。又之前在U:Antigng君的提案中,“没有争议”这几个字可能会造成对某些条文的误解。综合上述原因,提出以下提案:

现行条文
(节删)
3.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Wikipedia:中立的观点。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请您宁可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也不要贸然分类。
(节删)
提议条文
(节删)
3.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中立的观点[注 1]
4. 所有分类都必须是条目的重要特征,而所有重要性可能受到质疑的分类,其重要性都应该受到可靠来源支持。[注 2]
5. 所有分类都必须能够被认定为事实,所有真实性可能受到合理质疑的分类,其真实性都应当能够轻易地受到可靠来源的支持。而若有一个分类在多个可靠来源中互相矛盾,或有可靠来源中记载了对该分类的合理争议,则并不适合以此为条目分类。[注 3]
6. 条目中的管理性维护性分类不受上述可查证性要求限制。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不然应对条目归类。如对分类有疑惑,编辑可在加入分类之前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Uncited category}}模板可用以标示不符合上述可查证性要求之条目分类。
(节删)
  1. ^ 例如爱德华·斯诺登可以被归为Category:美国持不同政见者,但不适合被归为Category:反贼
  2. ^ 明仁天皇而言,质疑Category:日本鱼类学家是否为其特征属于合理质疑,但质疑Category:近现代天皇则不是。而对于Category:日本鱼类学家明仁天皇的重要性,条目中已有可靠来源证明他在鱼类研究方面从事过大量研究工作。
  3. ^ 例如,孙中山可能会被质疑是否是Category:香港大学校友,而参考来源中可以明确地展示出孙毕业于香港华人西医书院,而后者是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故认为孙属港大校友尚属合理。但如果某个分类的真实性需要很仔细地查阅资料才可确认,则这也不适合作为条目分类存在。

以上。--Yangwenbo99 2021年5月5日 (三) 15:17 (UTC)

 
关注度的两重筛选
(:)回应几点:
  1. 重要性这一概念由于过于主观,给予编者的自主权过大,在英文站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弃用,本站甚至从未采用过;其替代品关注度指引完全将其归入了内容方针的逻辑之中。现时内容方针天然地就融合了“重要性筛选”和“百科性/真实性筛选”两重目的,如可查证性方针所言:“如果某一主题得不到来自可靠第三方来源来的支持,则关于该主题的条目不应出现在维基百科上”;英文站的著名论述en:WP:2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内在逻辑(见图)。该分支版本在执行内容方针时,人为将“重要性筛选”和“百科性筛选”割裂开来,乃至重提“重要性”这一概念,个人认为皆与站内规则的演进方向有所违背;
  2. 可查证性方针规定:“可供查证是维基百科内容的门槛”、“所有内容和引用,都可能被质疑,须带有可靠、公开的来源,以供检验”、“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可能被质疑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换言之依现行可查证性方针的精神,本站的收录门槛是可供查证(而不是真实正确);所有内容都必须有可靠来源支持;所有可能被质疑的内容都必须以文内引注的形式标明来源。该分支版本则一方面声称“所有分类都必须能够被认定为事实”,有违于“可供查证而不是真实正确”的精神,另一方面,将可查证的门槛从“所有内容”放宽到“可以被质疑”的内容——这是人为地将可查证性中的两条要求平移降低了一个档次(即,原本所有内容都必须满足可查证性的要求,现在变成只有可以被质疑的内容有此要求;原本被质疑的内容要求以文内引注的形式列明来源,现在只要求来源存在可以被轻易找到),同样与现行方针的精神不符;
  3. 本修正案不涉及原有的第三条条文(中立性);本人的提案不包括“没有争议”四个字。该分支版本修订第三条条文与本人的修订目标不符;
  4. 退一步说,即使本人决定修改中立性条文,该分支版本的修改方式亦存在冗余内容的问题:在维基百科的语境下,“若有一个分类在多个可靠来源中互相矛盾,或有可靠来源中记载了对改分类的合理争议,则并不适合以此为条目分类”是典型的中立性问题,应归入中立性条文,而非与可查证性条文并列;
  5. 最后,拟修订章节的标题为“几点重要的共识”,该分支版本将使得这一章节内容过于冗长而不再简明扼要。
综上,本人不支持这一分支版本,而仍然坚持本人自己的修订版本。--Antigng留言2021年5月5日 (三) 16:25 (UTC)
  • 关注度指引乃是对条目内容之指引,而分类所需之重要程度,应当是要大于一般的条目内容的。鄙人提议中第四条对应阁下提议的“定义性特征”。
  • 同样作为对WP:V的解释,WP:孙中山是作为社群共识而出现的,而可供查证而不是真实正确则并非社群共识。社群的共识(WP:孙中山)是WP:V中的“质疑”指“合理质疑”。
  • 就此再举一例,请各位思考如何证明“梁丘姓”是“复姓”?如果要在单一可靠来源中出现“梁丘姓是复姓”,似乎非常困难。如果诉诸复姓的定义,即“二字或以上的汉姓”,那么各位又如何证明梁丘姓有两个字呢?(如果按照Antigng君的方式解释“质疑”二字的话,“五眼联盟”中含有“五”字都需要参考资料)而倘若诉诸某些来源中所述《百家姓》的后面部分是复姓,那么诸位又如何证明“梁丘”在《百家姓》中呢?(Again,Antigng君认为“五眼联盟”中含有“五”字都需要参考资料)
  • 就条目分类而言,“没有争议”二字可以指对事实没有争议、对其重要性没有争议、以及对于解释此事实的观点没有争议。而对观点没有争议是建基于对事实没有争议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想要增加涉及可查证性的要求,难以避开详细规定“没有争议”这几个字的意义。就条目分类而言,WP:VWP:POV似乎联系得比其他情景下更加紧密——因为条目正文的要求是 verifiable,而分类的要求是 consistently verifiable as a fact。
  • 除要求分类 consistently verifiable as a fact 之外,WP:POV对条目分类的管束,便只有用词问题,因为条目分类不可能分述不同观点。
以上。--Yangwenbo99 2021年5月8日 (六) 01:03 (UTC)
(:)回应@Yangwenbo99:本人主张的“定义性特征”与您主张的“重要特征”之分,就恰恰有如关注度与过往遭否决的重要度之分——“定义性特征”和“关注度”讲求可靠来源中的实在证据,而“重要特征”与“重要度”则引入了额外的编者主观价值判断——毕竟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编者之间的想法可以大不相同——这在在涉及条目内容的收录问题时,是特别需要加以避免的,但您的分支版本却没有;
WP:孙中山是作为社群共识而出现的”并不是。WP:孙中山是一篇论述,既非方针也非指引,其下则更有一篇与之针锋相对的反论述WP:孙中山是男性须引用
“如果要在单一可靠来源中出现“梁丘姓是复姓”,似乎非常困难”,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使用google图书搜索即可找到证明梁丘是复姓的定义性可靠来源描述(词典),以满足本人拟议条文的要求。
“难以避开详细规定“没有争议”这几个字的意义”,同样并非如此。本人拟引入的条文仅仅是一条额外的排除规则而非收录规则,“没有争议”也是一条排除规则而非收录规则,在已有排除规则之上引入另一条排除规则只会排除更多的项目,而不会导致原先可以排除的项目现在允许收录这样的矛盾情形。本人承认“没有争议”的行文有不理想之处,但是该次修订明确不涉及此处,因为争议过大,与其它争议性相对小的议案捆绑无助于其它较无争议的议案的通过。
以上。--Antigng留言2021年5月8日 (六) 01:38 (UTC)
在下提议中的“重要程度”依旧需要可靠来源支持。这是将当前版本指引的笼统概述“条目的页面分类应该告诉读者这个条目的主要主题。这比较像是论文中或搜索引擎中的关键词”具体化。但同意阁下对限制社群酌情权的主张。与此同时,阁下版本中的“特征”二字,依旧可能引入编者的主观判断,若采此方案,则必须同时引入en:Wikipedia:Defining中所提及之例证及所引述之英文维基百科指引,以减少争议。
阁下的“可查证性”中包含两部分,依照在下之前提案中的说法是“重要性”和“真实性”,依照英文维基百科指引的说法,这两部分分别是“可查证性”和“定义性”。但无论如何,此二者互不包含。阁下提议中将“定义性”作为“可查证性”的一部分,恕难接受。
WP:孙中山是作为WP:信息页存在的,而后者是用于“描述编辑社群……的共识”。因此,根据对WP:共识的理解,在下看来其地位高于一般的、没有达成共识的论述(包括关注度指引WP:孙中山是男性须引用,而后者并没有和WP:孙中山直接矛盾)。
感谢阁下为其寻得来源。但阁下的这一提案依旧是问题——如果有好事者依照阁下对此条文的解释为Category:复姓中的所有条目挂上{{Uncited category}},阁下认为如何?如果社群对此达成共识,那么在下可能会成为这个好事者。
最后询问阁下对在下所总结的“consistently verifiable as a defining fact”的意见。
以上。--Yangwenbo99 2021年5月8日 (六) 03:16 (UTC)
  • 阅览认为该提案版本可厘清多个争议问题,合乎编辑支柱的有关开放性原则,(+)支持以该提案版本为本案后续之基础。——约克客留言2021年5月7日 (五) 02:25 (UTC)
  • 本人支持Antigng的观点,本人认为维基百科的第一性是百科全书性,而百科全书性的第一性是可供查证,而不是解决争议,故(-)反对以该提案为本案后续之基础。--痛心疾首 2021年5月7日 (五) 02:34 (UTC)
  • (:)回应“可查证的对象,是一切可以产生合理争议的内容”错误。可查证性方针规定“所有内容和引用,都可能被质疑,须带有可靠、公开的来源,以供检验”、“所有引言以及任何被质疑或可能被质疑的内容均应使用内嵌引用来提供可靠、公开的来源”。可查证的对象乃“所有内容”而非“产生合理争议”的内容,“产生合理争议”的内容不仅要满足可查证,更要以文内引注的形式确保“已查证”。--Antigng留言2021年5月8日 (六) 01:42 (UTC)
  • 前文已述,“梁丘姓”的案例中您的断言与事实不符。--Antigng留言2021年5月8日 (六) 01:46 (UTC)
  • 或有可靠来源中记载了对该分类的合理争议”,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句话,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全球变暖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般会有100个科学家认为这是真实发生的[1][2][3][4],有1个科学家认为这是谎言[5][6][7][8],难道就可以直接无视这100个科学家的意见?我认为这则条文基本是与Wikipedia:UNDUEWikipedia:REDFLAG所对立。--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1年5月8日 (六) 03:47 (UTC)
  • 全球暖化是否真实,似乎并不影响其分类。这一点并非是在下引入的,现行指引仍旧是要求“没有争议”,而在下的提议反而是限缩了“没有争议”的意义。WP:UNDUE是指条文篇幅的问题,但是条目分类不可能又篇幅多少的问题,只有“有”、“无”的问题,故WP:UNDUE无法适用。--Yangwenbo99 2021年5月8日 (六) 04:02 (UTC)
  • 首先,的确,您和我在这里显然能达成共识,这几则文献不够可靠,但是我认为RSN目前的风气整体就偏向包容,所以即便我们这次达成了共识,“屋子里的大象还是在那里”。如果中维RSN的风气倾向严苛(而不是什么审查,毕竟我一直觉得中文下reviewcensorship混着翻译且混着用简直就是灾难,cc User:Longway22君,我想听一下您对这两个词的翻译和区分),那么我会支持您的提案。其次,(当然,如果对来源本身严苛一点就不会有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您的提案那一行叙述可能没审视现在日益严重的Wikipedia:边缘学说问题。我拿0.999和全球变暖这两个例子出来是为指明有些可靠来源不够可靠的问题,我还能举出一大把类似的问题:占星术在中文维基百科、英文维基百科和维基数据目前都被认定是伪科学且在伪科学分类下,但是很容易能找到一些极少数但不认为或倾向不认为占星术是伪科学的相对可靠的来源[10],再比如全球变暖这个主题,可能在您的条文下全球变暖这个条目本身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但是与之相关的全球暖化否定说在您的条文下很可能被归为“一种猜想”而非“伪科学”。您当然可以用一系列方法否掉我举出的一手来源,但是问题没有解决,下次再出现一个新的(部分维基编者不认同,但实际上学界已有统一共识的)争论点的时候,若使用您的版本条文,我认为会造成实际上包容更可能错的理论的结果(我知道您本意并非如此,但我认为的确相当有可能造成这个结果),综上所述,很抱歉我目前仍然持怀疑的态度,但是我还是期待您的进一步回应。--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1年5月8日 (六) 12:37 (UTC)
    ときさき阁下提出的切入点,粗鄙理解前者是出于认为有更新课题的想法,而对有关课题提出更新的理据或进行研究校验;后者是出于要排除课题中内容的目的,而对有关课题内容提出排除的理据(同时有机会也进行研究校验)。就本案提出的分类争议而言,目前的问题是在于中文维基中,如上边提及过的一些个案可见排除(remove)会是议案部分意见的目标,而来源查验等过程与更新(review)之进路有所重合,这个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可阅存档记录,在RSN到互助版是有过不少的来源评定可能影响整个查验过程,政见立场争持压低来源而变相导致论证链可能无法完成。以上应是本案后续需要留意的一些--约克客留言2021年5月8日 (六) 13:19 (UTC)
    感谢longway22君的意见,我还是比较认可他在这里的粗略划分(review:a formal assessment or examination of something with the possibility or intention of instituting change if necessary. /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a book, play, movie, exhibition, etc., published in a newspaper or magazine.、censorship:the suppression or prohibition of any parts of books, films, news, etc. that are considered obscene, politically unacceptable, or a threat to security.),不过说到底我还是倾向于认为高引用量的同行评审过的学术性文献相对目前提议条文第五条应有豁免权(Wikipedia:可靠来源#来源的类型),但是我个人又觉得,如果给予高质量文献豁免权,那么最后还是会回到Antigng君的版本(或者版本的精神)上。--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1年5月8日 (六) 13:31 (UTC)
    Antigng君提案中的“没有争议”一词,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问题。--Yangwenbo99 2021年5月8日 (六) 14:57 (UTC)
    再次强调“没有争议”是现行指引的原文,非本人修订案的内容,谢谢。--Antigng留言2021年5月9日 (日) 15:19 (UTC)

参考资料

  1. ^ Edenhofer, Ottmar; Pichs-Madruga, Ramón; Sokona, Youba; et al (编).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Working Group III contribution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1107058217. OCLC 892580682. doi:10.1017/CBO9781107415416. 
  2. ^ America's Climate Choices: Panel on Advancing t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ng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dvancing t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ng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0. ISBN 978-0-309-14588-6. 
  3. ^ Unger, Nadine; Bond, Tami C.; Wang, James S.; Koch, Dorothy M.; Menon, Surabi; Shindell, Drew T.; Bauer, Susanne. Attribution of climate forcing to economic secto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0-02-23, 107 (8): 3382–7. Bibcode:2010PNAS..107.3382U. PMC 2816198 . PMID 20133724. doi:10.1073/pnas.0906548107. 
  4. ^ Committee on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for the Last 2,000 Year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for the Last 2,000 Years.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6. ISBN 0-309-10225-1. 
  5. ^ 31,000 scientists say "no convincing evidence". — OSS Foundation. OSS Foundation. [2021-05-08] (美国英语). 
  6. ^ Anderegg, William R. L.; Prall, James W.; Harold, Jacob; Schneider, Stephen H. Expert credibility in climate chang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07-06, 107 (27): 12107–9. Bibcode:2010PNAS..10712107A. PMC 2901439 . PMID 20566872. doi:10.1073/pnas.1003187107. 
  7. ^ Oreskes, Naomi. The Scientific Consensus on Climate Change. Science. 2004-12-03, 306 (5702): 1686. PMID 15576594. doi:10.1126/science.1103618. 
  8. ^ Doran, Peter T.; Zimmerman, Maggie Kendall. Examining the Scientific Consensus on Climate Change (PDF). Eos. 2009-01-20, 90 (3): 22–23. Bibcode:2009EOSTr..90...22D. doi:10.1029/2009EO0300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4-29). 
  9. ^ 多个来源:
  10. ^ 多个来源:

另提方案二

参照Antigng君意见,暂时不改动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一项,及改用与英文维基百科类似的用词。删除了所有例证,而删除的例证可以由资讯页补充。将可查证性改以英文维基百科的用法——是分类的缘由需要依靠条目中的可供查证的资讯得以明确,而非分类本身;这对于解决〇〇〇方程是不是方程、〇〇姓是不是复姓以及“五〇〇〇”是否含有“五”有巨大帮助——条目名称来源于可靠来源,而这个分类由条目命名本身便得以明确。 可以期望,如果本修正案通过,一些本来仰赖于第三条的问题,可以直接由第四、五条解决,之后再提案修改,应该争议会小很多。

基于英文维基百科方针及指引,引入“‘定义性’的意义”一章。同时也在其中处理了ときさき君的关注点。

现行条文

几点重要的共识

(节删)
3.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Wikipedia:中立的观点。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请您宁可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也不要贸然分类。
(节删)
提议条文

几点重要的共识

(节删)
3. 分类条目时一定要注意Wikipedia:中立的观点。除非显而易见而且没有争议(例如张国荣一定是香港人),不然不要对条目归类。
4. 分类应该注重可查证性。任何条目的分类的缘由,应当依靠条目中的可供查证的资讯得以明确。[注 1]{{Uncited category}}模板可用以标示不符合上述可查证性要求之条目分类。
5. 分类必须满足“定义性”要求。但部分依照社群惯例豁免的类型,如与条目本身名称相同的分类英语WP:EPON,除外。
6. 条目中的管理性维护性分类不受上述可查证性和“定义性”要求限制。如对分类有疑惑,编辑不应贸然分类,而应当在加入分类之前先到分类的讨论页提出问题。
(节删,而编号顺延)

“定义性”的意义 “定义性”特征,指普遍、一致地确立的条目主题所具有的特征,例如条目内容所属国家、人物广为人知的职业、地区 (region) 或地方 (place) 的类别。例如,徐悲鸿的定义性特征可以包括宜兴人、画家、教授。在Wikipedia:过度分类#非定义性特征有对此更加详细的论述。为同时符合中立性可查证性和“定义性”,其“定义性”特征在诸可靠来源中,不能有矛盾,亦不能有合理争议,但可靠性极高的来源对于可靠性低的来源的否定,并不构成对此规则的违背。

  1. ^ 对“可供查证”的审查,主要在于分类的缘由。编者不应机械化地要求可靠来源中直接以判断句写明。

以上。--Yangwenbo99 2021年5月8日 (六) 14:52 (UTC)

关于“个人贡献”之“机械翻译工具”所衍生问题相关讨论及方案探讨

“请勿使用机器翻译翻译条目,无论使用哪种机器翻译软件或网站,条目的质量通常都会差到让人难以理解。我们强烈不建议在机器翻译基础上进行编辑。”

如题,见维基百科:翻译指引#翻译注意事项。是否需要为避免机翻或以此衍生相关的问题(如是否可将此视作“特例”)为由增修该指引或者废除“翻译”页面之机械翻译工具?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18:49 (UTC)

否,答案是否定的,有时翻译整篇条目会很花时间,有这样工具的协助,能缩减使用者翻译的时间,最后可能只需要改一下语气、用词和通顺度而已。您在这发起讨论也没用,全域几乎都有开启翻译工具,应该不可能只让中文维基百科成为例外。更何况,如果机器翻译后,修改的部分没有很多,也不会让您发布条目。 2021年4月22日 (四) 02:20 (UTC)
是,一来这种工具的存在是鼓励翻译者不查看外文版原始文献,即将条目连带来源整个搬运过来,如外文版本中有错误(错误解读文献、或文献无法佐证条目内容等),会直接将其错误移植到中文维基之中;二来使用此工具再“改一下语气、用词和通顺度”而成的条目正是相当危险、完全不值得鼓励的,英翻中的机器翻译技术仍不成熟,翻译结果充满错误难以参考,使用机器翻译后再人工修改(假设翻译者中文功力了得,可以完全解决翻译腔的问题),可能消除了翻译腔,却产生“通顺的错误内容”,后者对中文维基的危害显然更大。
但是如上所述,全域几乎都有开启翻译工具,基金会本身也非常支持这些工具的开发,所以我们在这里讨论也不会有什么作用.....--Labyrinthulomycetes🧬 2021年4月22日 (四) 06:58 (UTC)
只停用机器翻译可行的。--Xiplus#Talk 2021年4月22日 (四) 09:15 (UTC)
遇到看不懂的、拙劣翻译的条目提删不就好了。--Googol19980904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03:31 (UTC)
@靖天子:您觉得DeepL翻译的翻译品质如何?--Googol19980904留言2021年4月23日 (五) 07:59 (UTC)
没有用过,不清楚。但即使比现有的机器翻译工具好,我仍不认为应该用来写作条目。因为即使是翻译条目,也应该是个“编译”的过程,即重新组织、增减、修改原文的内容(过程中经常需要参考其他文献),而非直接将条目翻到中文。熟悉外文的人,直接翻译会比使用机器翻译再修改快得多,而不熟悉外文的人使用机器翻译就更危险了。--Labyrinthulomycetes🧬-分生全扫 2021年4月23日 (五) 09:24 (UTC)
1. 直接翻译和依托外文条目重新整理和编译我认为是两回事,如书籍的译者至多调整一些顺序、添加译注,而不太会较多改变原文和新增内容。2. 熟悉外文的编者自然有,但可能不少人没兴趣将“一看就懂”的条目译到中文维基,并也有不熟悉中文用语等情况。3. 直接翻译时,确实有缺乏查证的情况,除非译者特别认真,或者熟悉该主题而注意到不对劲。但同样,如果译者自行查证和修订谬误,也可能产生误读等现象,而且很多人不对修改处做注明,以及未修改外文版本而造成不统一、缺乏评审。谬误及传播主要还是相关条目缺乏足够关注和良好评审。4. 对于停用翻译工具是否能减少劣质翻译的条目,我持怀疑态度。--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25日 (日) 22:27 (UTC)
(▲)同上 2021年4月27日 (二) 09:09 (UTC)
这里应该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外文版原文本身的问题,一个是翻译过程产生的问题。1.像翻译书籍般的翻译条目,主要的前提是原文版条目内容正确无误,可以直接翻译过来,然而很遗憾的,英文维基的内容远非如此,就我阅读、翻译英文版一些专业条目的经验,除了少数数条特例,几乎没有可以直接翻译过来的条目,有些是内容编排不妥,有些直接有内容错误,有些干脆整个离题,令我经常边写边骂英文版条目品质差劲,中文版是人力缺乏,你们人力充足怎么还写成这样(离题了,发个牢骚)。我不是主张不要翻译,或原创好于翻译,而是说我们应该“不只是”翻译,而是必须有个“编译”的过程,自己去思考、查证英文版条目是否有不妥之处。当然可能是我看的条目领域问题,可能还是有些条目,特别是优良或特色条目可以像翻译书籍那样直接翻译过来,不改变原文和新增内容,但多数条目(至少是许多条目)没有这种捷径。2. 没有看懂您的意思,您是指因为很多编者不熟悉外文,内容翻译工具对他们有帮助? 3.假设原文有5个错误,译者查证过程可能通通发现,可能发现3个,总之都比直接翻过来不修正的好。如果是原文没有错,译者自己误解而改出了错误(您是这个意思吧),那显然译者不熟悉该主题,不应该翻译该条目。至于修改外文版本,如果英文版是小笔误我会随手修改,如果是整段写坏了则爱莫能助。 4.这个大概是每个人观点不同。
不过我很想请教一件事,“内容翻译”的功能到底对译者有什么帮助?如果帮助是如上面所讲“有时翻译整篇条目会很花时间,有这样工具的协助,能缩减使用者翻译的时间,最后可能只需要改一下语气、用词和通顺度而已”,为何认为这样的写作方法不会产生翻译错误?我很想听听支持者对此的看法。--Labyrinthulomycetes🧬-分生全扫 2021年4月28日 (三) 10:36 (UTC)
@靖天子:可以将新条目自动连接到wikidata、直接翻译category和[[xxx]]、直接建立{{Translated page}}--Googol19980904留言2021年4月28日 (三) 10:55 (UTC)
@靖天子:从维基百科作用本身来说,追求内容完美是一个颇有难度的理想,读者需对条目抱有参考而非听信的态度,并在有怀疑时提出质疑或修改。即便是通过评审的优质条目,亦难保证内容未被破坏或存有问题。所以,我不认为‘直接翻译’的门槛需要过高,准确表达了原始正文即满足基本要求,内容在专业性、准确性乃至全面性等方面的提升应该交给同行评审/专业人士/提升计划,并在发现问题时一道指出和尽量跟进原文的修订,而不须竭力保证译本的完美、有所改进。2. 用上工具有助于对比原文和译文(如发现遗漏或笔误)、了解全文概况(虽然应该在翻译前通读,但并无强制性)、自动保存草稿、延缓处理源码及格式,对于未达到{{user en-3}}或以上级别的译者以及不精通维基源码的编者来说,我认为有所帮助。3. 发现错误理应纠正,但纠正的部分应作指明乃至经过评审(比如同时修订原条目),因为确实存在译者想当然而出错的情况,这与水平相关但不绝对。对于查证所有来源和重新编译,见上文,我认为这是进阶任务。对基于机翻的结果来修改润色是否会导致误译,这在不同领域下可能有很大差异,专业性条目下或应避免,但我建议交由相关专题作规范处理,避免一刀切。而普通知识、程式化内容的总结归纳,机翻的结果不一定比人工翻译差太多,人工翻译更可能掺杂不标准的口语和译法。--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29日 (四) 11:04 (UTC)
YFdyh000虽不完全赞同,但可以理解您的意思,感谢分享。--Labyrinthulomycetes🧬-分生全扫 2021年4月29日 (四) 23:10 (UTC)
我在站内遇到过人工翻译出错而机翻比人工翻译更好的情况,比如Jarodalien的这笔翻译“Frederick again called for a British naval deployment in the Baltic to deter Russia and an increasingly unfriendly Sweden, though nothing came of it.”,被他翻译成“腓特烈二世再度呼吁英国海军进驻波罗的海,威慑俄罗斯和越来越敌视普鲁士的瑞典,不过瑞典始终没有从海上加入战斗。”,deepl翻译成“腓特烈再次呼吁英国在波罗的海部署海军,以威慑俄罗斯和日益不友好的瑞典,但没有任何结果”。Comrade John建议翻译为“腓特烈二世再度呼吁英国海军进驻波罗的海,威慑俄罗斯和越来越敌视普鲁士的瑞典,但英国对此置若罔闻。”[1],若是阅读deepl机翻的结果,可以准确理解意思,Comrade John的推荐结果和机翻意思相差不大,而Jarodalien的翻译则已扭曲英文原意。--Googol19980904留言2021年4月29日 (四) 16:59 (UTC)

采行方案

鉴讨论有一周有余,对上述问题的意见可包括:

项目 认为违反方针指引 认为不违反方针指引(或某些情况下可作为特例)
各方论述
  • 此类编辑工具涉嫌鼓励用户在不查询外文文献的前提下直接挪用、且翻译工具并不具有可靠性,容易拉低条目品质(质量)
  • 哪怕使用此相对良好的翻译工具并进行润色翻译也不值得鼓励,引起可能产生“通顺的错误内容”相较于明显的翻译错误(及不通顺)的内容危害更大。
  • 此类编辑工具有时翻译条目会消耗较多的时间,有该工具的协助,能缩减翻译;另只需改善语气、用词和通顺度即可。
  • 直接翻译或参考外文条目翻译应该区分,另对停用翻译工具是否能减少劣质翻译的条目持怀疑。
所属支持者 靖天子 Googol19980904Pseudo ClassesYFdyh000

现拟定四个方案供各位参考,请在各方案底下以支持行之,不接受反对。此次表态仅作为参考,用意在筛选主流意见与/或排除显然不受大多数使用者支持的方案,将在最后一位使用者表态后七日进行统整。

一、违反方针指引,依据维基百科:翻译指引#翻译注意事项将其关闭。
二、不违反方针指引,可修改Wikipedia:翻译指引内容,将可以“减少翻译时间”之类理由允许用户使用机械翻译。
三、现阶段得不到社群共识,日后讨论,但因与现行方针指引冲突暂时关闭机械翻译选项。
四、现阶段得不到社群共识,日后讨论,不用关闭机械翻译选项。

各方案均应欢迎反对意见,不应剥夺用户对各方案提出反对意见的权利,这本就是表决进程应尽之义务。再有表决时各方案同时欢迎赞成和反对意见有利于对比各方案赞成和反对意见的比例以及各用户对各方案的赞成或反对倾向,更易于总结表决结果。另由衷感谢Xiplus之查证。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4月28日 (三) 09:11 (UTC)

@Pseudo Classes、@靖天子、@Googol19980904、@YFdyh000。也欢迎之后的用户参与讨论。--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4月28日 (三) 09:18 (UTC)
你应该做的是,加强提案的说服力,好让持反对意见的我们能够被说服,不要动不动就发起表决或投票,投票不能代替讨论。 2021年4月28日 (三) 09:24 (UTC)
@Pseudo Classes您好,首先十分感谢您参考了我的名字所提出的合理要求,然而在这次提案由于各位的反对/支持理据均有道理,故我本人将在此次讨论中持中立态度。另外,对相关方案采行讨论并非是投票,而是请各位对方案内容提出建设性发言。如果主流意见没有形成,我本人也不会贸然开启投票。另我将把主题更名为《就翻译方针之机械翻译的内容规范讨论》--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4月28日 (三) 09:39 (UTC)
别玩语文游戏,难道“表决”就不是投票的一种形式?你之前也有将讨论认为是投票的前科。 2021年4月28日 (三) 17:39 (UTC)
你要发起民意调查我没意见,但是请注意,“民意调查”和“表决”是截然不同的方式。如果你发起的是民意调查,那么你的用词有错误。 2021年4月28日 (三) 17:43 (UTC)
原谅我本人在措辞上的疏失,我稍后会修正。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4月29日 (四) 16:02 (UTC)
@Pseudo Classes此外,我对您使用“前科”和“玩语文游戏”之类词汇表示遗憾及感到愤怒。故我个人郑重请阁下以后不要再使用此类言辞。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5月9日 (日) 14:36 (UTC)
陈述事实,何有不当?明明就是在讨论,你却让社群不要将部分留言纳入票数的统计?如果你不能接受我的言论,请你忽略,但是事实不会因此而改变。 2021年5月9日 (日) 15:17 (UTC)
然而,如果我的言论造成你的不适,请接受我的道歉。 2021年5月9日 (日) 15:21 (UTC)
四。减少翻译用时“可能”是事实,亦可能不是,双语精通的译者可以阅读原文并查证来自制译本,所以不必写入指引,也无需鼓励或抑制工具,加强对条目翻译和译者的评审才是核心。--YFdyh000留言2021年4月28日 (三) 10:02 (UTC)
我的意见是三。我认为长远而言应为机械翻译设立具体的细则指引,以协助新用户正确利用机械翻译工具。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30日 (五) 05:39 (UTC)
如果是三的话,需要说明一下,是可以使用翻译页面,但不提供机械翻译工具。不过鉴于目前各个语言都默认开启机器翻译工具,在达成共识前不如维持现状,也就是第四种方案。--Googol19980904留言2021年4月30日 (五) 06:41 (UTC)
(?)异议:wp:共识不是点票,提案没任何共识,不应以点票取代讨论。--虫虫飞♡♡→♡℃留言 2021年5月1日 (六) 08:36 (UTC)
(:)回应本次讨论为对各方案采用之可行性及主流意见表态及梳理,并非代替投票。--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5月9日 (日) 14:47 (UTC)
(!)意见:倾向于后者,但是根据我浅薄的翻译经验,机器翻译仍然会出现曲解原文含义的错误。如果译者没有能力或者不能保证排查出这类错误,那么我建议不要使用机器翻译。我猜测这次讨论可能会以无共识结束。——ClayM300(留言讨论🧐) 2021年5月9日 (日) 15:10 (UTC)
(+)倾向赞成毕竟如果译者没有能力使用该工具“可能”会有翻译上的问题。如果在已经熟悉外语的基础上或许会减少一些翻译的时间。不如暂时订立一篇论述以对不熟悉外语的用户、熟悉外语的用户提供编辑意见?--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5月9日 (日) 15:42 (UTC)
@ClayM300,@Googol19980904,@Pseudo Classes,@Sanmosa,@YFdyh000,@虫虫飞,@靖天子
(!)意见经两周的讨论过后,我可总结出以下主流意见
1,得不到共识,日后讨论且不用关闭机械翻译。
2,直接关闭机械翻译。
3,修正方针指引,在那之前暂时关闭。
在综合上述讨论后,本人认为设置该工具对精通双语者来说“可能”会减少翻译时间,但同时也要顾虑到不熟悉外文的用户选择使用该工具时会仍会造成翻译错误(比如近期在DYK就发生几起疑似案例);
故我认为可否设立一篇WP:论述(但现阶段暂时不直接立为指引)以对新进及其他编辑使用该工具时提供适当的建议,同时劝告如果用户不熟悉他国语言就不要使用该工具。--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5月9日 (日) 15:25 (UTC)

UAA处理相关

专题命名空间(第二点五至四阶段)

设立过滤器禁止将维基百科用作来源

限缩{{电视节目的变迁}}模板使用范围

—以上未加入日期时间的留言是于2021年5月16日 (日) 02:48 (UTC)之前加入的。

为什么点开新链接时不打开一个新窗口

—以上未加入日期时间的留言是于2021年5月16日 (日) 02:48 (UTC)之前加入的。

订立编辑松相关规章制度

上次中塞编辑松由于主持人Walter Grassroot的一些行为对社群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实际上截至目前本地并没有对编辑松的举办、规则的订立相关的方针或指引,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于中塞编辑松的恶劣事件,本人提议在本地订立编辑松的相关指引。我认为至少可以作以下要求:

  1. 在提出举办编辑松时,需将举办计划提交至互助客栈由社群审阅;
  2. 编辑松规则订立时,不得订立任何歧视维基人的规则;
  3. 规则订立完成后,同样需要交由互助客栈审阅;
  4. 编辑松开始之后,除非规则有重大问题,否则不得修改编辑松规则。

以上。--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1年4月17日 (六) 18:46 (UTC)

(+)支持。完善制度比指责个别人对维基百科更加有益(但这不代表无人需要为之前的纷扰负责)。--Yangwenbo99 2021年4月17日 (六) 22:35 (UTC)
(-)反对,提议者本身就是此次闹剧的编造者,此事本身就是对大陆社群的污名化行动。目前又想伪造社群共识以实现对中国大陆社群的侮辱既定事实。对此我表示坚决反对。门可罗雀的雾岛诊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神社的羽毛飘啊飘 2021年4月18日 (日) 03:53 (UTC)
  • 我也是中国大陆人,而且现在就生活在中国大陆,大陆人和大陆人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确信)--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1年4月18日 (日) 04:54 (UTC)
    • 其实我也好奇为什么热衷于打压和破坏大陆社群的老管理员为什么都是大陆人。。。。。--飞贼燕子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23:22 (UTC)
      “规管和(要求)遏止不恰当的行为就算是‘打压’和‘破坏’”这种歪理是不会被社群认可的。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0日 (二) 04:50 (UTC)
      当年某位把占海特一家领到活动场地进行蹭热度和政治活动的时候可没听说过那条管规和指引让他们这么玩,但这并不妨碍那些管理员把反对和知道真相的用户一个一个封掉以企图掩盖的行为。不过有一点你说的很对,后来的事实证明那几个管理员的歪理确实没有被社群认可。--飞贼燕子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07:50 (UTC)
      这是站外的东西,站内无权管,没必要将这些站外的恩怨带进站内,反正当事人以外的任何一个人都对此没有兴趣。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0日 (二) 12:53 (UTC)
      • 站内无权管当初干嘛心虚的不得了,封人家捂人家嘴还处处针对别人,大家早就都知道他几个是干什么职业的了,掩盖的多了吧那叫歪理。--飞贼燕子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02:10 (UTC)
        你不先想想在站内讨论不断张贴一堆和本站无关的东西(i.e. 离题讨论)是否恰当?我不清楚事件的大概,但至少这点是肯定适用的。现在讨论页指引是被废了吗?(我不只是说你上面提及到的事件,我也是说你现在的留言本身。)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2日 (四) 04:02 (UTC)
  • 我不知道忒有钱君什么时候成为“此次闹剧的编造者”的。Eric君被Walter君踢出WMC编辑群,忒有钱君在互助客栈请求取消Walter君的WMC编辑群管理员职务。后来该讨论才演变成对Walter君移除编辑松条目的讨论。 ——羊羊 [ 留言 贡献 维猫报 古典音乐专题 ] 2021年4月18日 (日) 05:30 (UTC)
  • 上面那个投反对票的不关注忒有钱的提议是否有道理,上来就诉诸人身。提议有提到“不得订立任何歧视维基人的规则”,所以你是不反对此类歧视性规则咯--Googol19980904留言2021年4月18日 (日) 11:20 (UTC)
你们组织的所谓社群,党同伐异,异己者唯除之而后快,连制定规章都要反对。--𢿃𠫱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04:44 (UTC)
这里明明是在谈防止公报私仇行为的再次出现,不要扯到地域问题上来。--🔨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10:53 (UTC)
呼吁各位理性讨论,另雾岛圣阁下“闹剧的编造者;就是对大陆社群的污名化行动;又想伪造社群共识以实现对中国大陆社群的侮辱既定事实“均已涉嫌针对用户个人的人身攻击,以个人经验敬请阁下不要这么做。---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19:11 (UTC)
(▲)同上WP:AGFWP:CIV轻率鲁莽地指控他人行为不当。--Steven Sun留言2021年4月24日 (六) 12:57 (UTC)
(▲)同上。--14-5-2@维基抗生素协会 2021年4月18日 (日) 04:09 (UTC)
上面那个投反对票的本身就是很多争议的制造者,甚至假定恶意来封锁使用者,真是八两笑一斤。 2021年4月18日 (日) 16:09 (UTC)
八两笑一斤?百步笑五十步比较准确吧。--Yangwenbo99 2021年4月18日 (日) 16:53 (UTC)
我是指他自己分量太轻,竟然指责(笑)比自己分量更重的人。 2021年4月19日 (一) 00:38 (UTC)
不限于编辑松,任何对外合作的编辑活动建议在开始前将活动规则在公开讨论中报备一次,并且避免产生会对特定或所有编辑不友好的行为。我认为这个提议可以考虑,——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4月19日 (一) 01:00 (UTC)
同上。提案本身是没有问题的。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19日 (一) 01:35 (UTC)
(+)支持,强烈谴责因为一己私欲败坏社群名声的行为。--Newbamboo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04:36 (UTC)
(+)支持,同上。----𢿃𠫱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04:40 (UTC)
一、你这个编辑松的定义是什么?动员令、亚洲月(及其附属活动)算不算?安可牌条目提升计划算不算?如果动员令、亚洲月算,我认为两者都应该获得豁免(近十年来,曾经有两三个人意图扰乱动员令,但最后都折戟沉沙)。二、个别编辑松的主办者制定规则排斥个别用户,这应该用NPA、CIV处理。三、可以考虑为编辑松的举办流程制定原则、指引和违规处理机制(不要求为综合文本,可散见于不同页面),但不赞成举行什么编辑松都要上客栈报备,这样容易横生枝节。--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1年4月19日 (一) 10:39 (UTC)
一:动员令只是中维站内活动,当然不算;亚洲月本就是与其他语言联合举办的编辑松的一种形式,需要算在内。二:(✓)同意,但最好还是先定下规则(我认为我草拟的规则中第四条非常重要)。三:未必是上客栈,可以用专用页面(比如Wikipedia:编辑松的子页面)。--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21:07 (UTC)
一、你这个定义标准是站不住脚的,编辑松的本质就是鼓励别人做编辑,写条目的活动啊,而动员令和亚洲月都是条目竞赛。二、暂时不回复。三、我的意思是说报备这一步是不必要的。一个通知还不够吗?如果通知以后,有一群人认为事情不对劲,也就是在客栈事后审查,一如目前的做法。--春卷柯南-发前人所未知 ( ) 2021年4月20日 (二) 13:46 (UTC)
@春卷柯南:(1)认同你的见解,但需要考虑到的是协调各维基百科的亚洲月的相关人士未必清楚本站内负责的主持人的主持方式是否恰当,因此不赞同豁免亚洲月。(3)2月的事件已经证明了事后审查的成效不大。虽然说那三个核心人物之一已经获得处理,但明明问题就已经存在而且非常明显了,到现在还是有人敢公然向大家说不存在问题,就已经证明了现在编辑松的举办者会走通知程序的漏洞,然后恣意妄为,并且把这当成常态。如果没有人滥用现行程序,我相信他也不会走出来提这案。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1日 (三) 03:16 (UTC)
支持社群采取一切合理措施阻止个别有过公报私仇前科且拒绝认错及改善的编者担任往后一切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动员令和编辑松等)的主持人,及阻止活动中一切存在显著问题及争议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如果无法阻止编辑松由有公报私仇前科且拒绝认错及改善的编者担任其中一位主持人,或无法阻止存在显著问题及争议规则在编辑松当中的出现,则支持社群采取一切合理措施阻止相应编辑松在本站的宣传。--🔨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11:44 (UTC)
(-)反对,好像每次举办社群活动的时候一般会向社群发通告吧,几位的意思是不经过几位批准以后大家都别搞了是吧。不知几位是打算怎么审批呢?是打算投票比人头呢还是在客栈聚众扯皮呢?个人觉得这个提议当个笑话看看完了没必要去较真。--飞贼燕子留言2021年4月19日 (一) 23:06 (UTC)
社群讨论的共识或大方向一旦不合己意就胡乱声称其已失效,这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正在做的事情,但大家都在看着。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0日 (二) 04:50 (UTC)
我也不见得筹办编辑松的程序开诚布公是坏事(所有社群成员都能就此发表意见),除非筹办者意图利用编辑松进行违反使用条款和方针指引的事项。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0日 (二) 04:55 (UTC)
  • 怎么办活动怎么办好像参与和组织者都会写在公告上谁都可以看吧,不觉得谁会举办前就在公告里刻意违反规则指引啥的,再者个人不觉得谁会听一个完全无关闲人去批准同不同意。--飞贼燕子留言2021年4月20日 (二) 07:31 (UTC)
    但举办期间这样做的情况已经出现了。社群作为编辑松的参与者,怎么可能是“闲人”?不然编辑松是开来做什么的?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0日 (二) 12:53 (UTC)
    “不觉得谁会举办前就在公告里刻意违反规则指引啥的”——上一次活动是在活动中更改规则,违反指引的。--Yangwenbo99 2021年4月21日 (三) 03:34 (UTC)
  • 操作涉及操作问题一次不行下次可以修正,社群活动的参与者不少但是那些喜欢捣蛋的闲人也一样不少。方针规则这东西这次你能用下次别人一样能拿来用,届时就社群活动就谁都别搞不了只能在互助客栈扎堆审查扯皮,我看这个提案就是为那些闲人在社群活动时审查扯皮捣蛋准备的提案。--飞贼燕子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02:10 (UTC)
我不介意重复一次上面的话:“社群讨论的共识或大方向一旦不合己意就胡乱声称其已失效,这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正在做的事情,但大家都在看着。”“社群作为编辑松的参与者,怎么可能是‘闲人’?”(还是说,你已经把特定的社群参与者,不当成是社群的一分子,然后要把他们排挤出去?)你的反对理由是完全无效的。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1日 (三) 03:07 (UTC)
“届时就社群活动就谁都别搞不了只能在互助客栈扎堆审查扯皮”——所以阁下认为举行“社群活动”不需要取得“社群共识”?会导致“扎堆审查扯皮”的操作必然是争议性操作, by definition, 而阁下是否认为在社群活动的规章之中进行争议性操作是适当的?“操作涉及操作问题一次不行下次可以修正”——制订规则就是为了防止之后出现类似问题。我明白阁下希望维基百科都是举手机器,但是残酷的现实是,维基百科有一批编者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而这当中有一部分人愿意为维基百科的益处进行争论。--Yangwenbo99 2021年4月21日 (三) 03:34 (UTC)
(竟然有这样一句来着)“操作涉及操作问题一次不行下次可以修正”——之前2月的时候都已经“不行”了,之前的“下次”不就是现在吗?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1日 (三) 03:44 (UTC)
  • 其实我感觉您和我一样现在很想尝试下去给别人捣蛋让和毫不相关的人必须听我摆摆的感觉,但为了保证以后不出什么大家担心的长期的大乱子我感觉您还是哪里凉快上哪里歇,冷静下的好。--飞贼燕子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08:59 (UTC)
    不要一来就直接不断说其他人“捣蛋”(我超想说这句很久了),不然按照你的逻辑,现在气候暖化这么严重,冷静不下来的人很有可能是你。“站外的东西,站内无权管,没必要将这些站外的恩怨带进站内”,这句话容许我再抄送一次,可惜有很多人一直都不懂。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21日 (三) 09:03 (UTC)
    “个人觉得这个提议当个笑话看看完了;感觉您和我一样现在很想尝试下去给别人捣蛋让和毫不相关的人必须听我摆摆的感觉;我感觉您还是哪里凉快上哪里歇,冷静下的好。”上述语句个人认为涉嫌轻蔑其他编辑及诉诸人身,容易引起争议,请投下否决票的两位用户注意言辞。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19:28 (UTC)
(+)支持(!)意见对于未就本次提案提供建设性意见、诉诸人身且屡次树立稻草人论证之类的发言及投票(包括以此无理理据之“同上票”),我本人建议按照维基百科:建设性意见在内的方针指引将其作废,不纳入讨论共识之考量。另同Newbamboo阁下对于任何为主张/阐释/维护个人立场及观点败坏本站名誉的行为表示最强烈之谴责。--维基百科最忠诚的反对者留言2021年4月21日 (三) 19:42 (UTC)
现在并没有投票。--Yangwenbo99 2021年4月22日 (四) 18:52 (UTC)

根据上方的意见,现将提案内容调整如下:

  1. 举办编辑松需要在本地创建专题页面(具体用编辑松专用子页面还是单独的项目页面另行商议),列出编辑松的举办时间、规则、主持人等必要信息;
  2. 编辑松活动不得有任何歧视维基人的规则;
  3. 编辑松开始之后,除非规则有重大问题,否则不得修改编辑松规则。

以上,欢迎补充。--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1年4月27日 (二) 11:48 (UTC)

  • 编辑冲突 我暂时不认同将编辑松相关事务方针指引。因为本人认为,上述多项内容是已有而不必要的,且有一部分属于部分维基人私意自治或可以自行协商的内容。
    举办编辑松需要在本地创建专题页面,列出编辑松的举办时间、规则、主持人等必要信息——任何正常举办的编辑松都不可能存在不明确的上述内容。如果有这种什么信息都没有的编辑松,可以理解为扰乱行为,相关页面应该是符合纯粹破坏而被快速删除的。
    编辑松活动不得有任何歧视维基人的规则——任何歧视维基人的行为当然违反文明方针Openness决议的。
    除非规则有重大问题,否则不得修改编辑松规则。——这个纯属相关举办方的私意自治范畴,我不认为社群应该直接介入,除非涉及上一点。
    至于出事了怎么处理,无疑是处罚主持人。WG都被禁止了,这就是结果。--痛心疾首 2021年4月27日 (二) 12:08 (UTC)
    (:)回应请注意第一条的“本地”,之前中塞编辑松只在meta有专题页面,本地没有。--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1年4月27日 (二) 12:37 (UTC)
    注意到了,修改一下意见:如果有类似的规定,我仅能支持第一条。--痛心疾首 2021年4月27日 (二) 13:14 (UTC)
  • (-)倾向反对在本地订立编辑松的相关指引。一来主办方对编辑松的呈现方式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而且在提供连结和必要资讯的情况下,在本地建立页面跟在meta或任何其他地方建立页面的意义是相同的,为此不同意第一条;至于第二条和第三条,我相信之前的事情纯属特例,一般编辑松不会出现这么离谱的事情,为了一次特例而去对往后的众多社群编辑活动订立规范是没有必要的。真的再出现像上次的情况怎么办?痛心疾首阁下已经提供了解答。按本地和基金会方针处理应当足矣,社群的执行力才是重点。——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4月27日 (二) 15:24 (UTC)
(1)同意。(2、3)不然,此类事件有一即有二(就像出轨一样),因此我认为编辑松规则的修改需要得到社群授权方可为之,以加强社群监察之效。规章制度的订立本身有加强社群执行力的效果。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4月30日 (五) 05:46 (UTC)
我收回我“暂时不认同将编辑松相关事务方针指引”的看法,我认为将相关内容综合为一个指引或信息页是有必要的,有助于后来者避免触及一些错误。忒有钱Ericliu1912Sanmosa --痛心疾首 2021年5月5日 (三) 15:27 (UTC)
建立一个资讯页(而非指引),整合涉及的全域、本地既有方针与指引或许是比较好的方案。——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5月6日 (四) 00:09 (UTC)

有关用户讨论页及其存档的删除事宜

标题黑名单设置事宜

背景
== 请协助建立模板:印度独立运动 ==
我想要把en的模板[[:en:Template:Indian_Independence_Movement]]搬运到zh并创建{{tl|印度独立运动}},但是因“独立”二字被AF挡了(创建草稿也不行,这个AF设计得有点不太好啊)。请哪位帮个忙创建一下页面,再拿链接翻译器跑一下,谢谢。

居然把互助客栈保护起来了,对新手十分不友好啊。--173.75.41.7留言2021年5月2日 (日) 07:17 (UTC)

是啊,想求助却被阻挡在门外QAQ --61.222.202.137留言2021年5月4日 (二) 15:00 (UTC)
@Xiplus:可能要调整一下AF。另建议立规定以后不应对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进行任何保护。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9日 (日) 01:16 (UTC)
不是AF,是标题黑名单。--Xiplus#Talk 2021年5月9日 (日) 10:23 (UTC)
@Xiplus:这究竟是谁设置的标题黑名单内容?应尽快取消该限制。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0日 (一) 03:20 (UTC)
跟我讲没用啊,我也不知道,还不如去客栈整个讨论要不要移除。--Xiplus#Talk 2021年5月10日 (一) 03:43 (UTC)
提议

现提议不再让标题黑名单阻挡含“独立”两字的页面标题(可以只不阻挡草稿空间)。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8日 (二) 02:46 (UTC)

当初添加的原因?现在因为破坏而建立带有“独立”二字的新页面的可能性?这个可以通过请求移动来解决,有必要移除可能带来管理风险的限制?——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5月18日 (二) 08:52 (UTC)
还不如直接让非自动确认用户创建条目都走AFC比较稳妥,这样不会天天有人问何为黑名单。--痛心疾首 2021年5月18日 (二) 09:18 (UTC)
这个早晚会实行的,只不过要先等AFC成熟。--Temp3600留言2021年5月19日 (三) 15:33 (UTC)
@cwek:他们是连草稿也建不了,故无法通过请求移动解决。我上面也说明可以只不阻挡草稿空间。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8日 (二) 23:55 (UTC)
各种沙盒页面,也可以不同名。——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5月19日 (三) 00:41 (UTC)
@cwek:不便执行移动请求者处理。执行移动请求者有机会误以为相关用户是在建立什么破坏性页面,然后误送快速删除。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9日 (三) 13:48 (UTC)
不会写请求的,和不会理解请求者的意图的,大概是蠢货吧。 ——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5月20日 (四) 01:03 (UTC)
不会写请求的有好一部分是新手。不理解请求者意图的(或对请求者抱持过大的防备心理的)大有人在。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20日 (四) 01:14 (UTC)
翻查记录,此黑名单规则于2009年因原创研究破坏由时任管理员PhiLiP增加,后于2013年由另一管理员乌拉跨氪移除相关注解。以上供参。--SCP-0000留言2021年5月18日 (二) 12:24 (UTC)
另外,现时仅管理员才能查看 Special:日志/titleblacklist,可能有劳管理员查看日志以便确认现时是否仍有相关破坏,破坏的频率及误判情况。谢谢。--SCP-0000留言2021年5月18日 (二) 12:28 (UTC)
@Xiplus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8日 (二) 23:55 (UTC)
该日志一直以来都没有运作,没有任何日志。--Xiplus#Talk 2021年5月19日 (三) 00:38 (UTC)
Special:日志/titleblacklist是什么状态?是废弃了还是设立后从来没有使用?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么个log--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5月19日 (三) 02:28 (UTC)
加了说明。--Xiplus#Talk 2021年5月19日 (三) 02:42 (UTC)
@XiplusMediaWiki:Titleblacklist对页面标题的限制技术上可以只限定在个别空间吗?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9日 (三) 13:48 (UTC)
应该是靠MediaWiki:Titlewhitelist调节吧。--Temp3600留言2021年5月19日 (三) 15:35 (UTC)
那现在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取消标题黑名单阻挡含“独立”两字的页面标题的规则(可能需要设置阻挡含“【某地】独立”的页面标题的规则以作递补),另一种是在MediaWiki:Titlewhitelist允许建立含“独立”两字的页面标题的草稿。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20日 (四) 00:57 (UTC)
可。--Xiplus#Talk 2021年5月20日 (四) 01:10 (UTC)
那我明确我的提议为只取消阻挡草稿空间好了。 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20日 (四) 01:14 (UTC)
考虑到标题黑名单是比较老旧的方案,现在有比较多适合的解决处理:我想到有放在用户子页沙盒+noindex,或者直接放到草稿空间中。如果能过滤器实现允许前面两种提及的情况的话,可以考虑将部分有涉及投诉或求助的标题黑名单改用过滤器处理。否则还是维持黑名单+手工协助的处理。——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5月20日 (四) 01:52 (UTC)

目前,MediaWiki:Redirectedfrom页面的内容是这样子的:

(重定向自$1)

个人建议,将上述内容修改为:

([[Wikipedia:重定向|重定向]]自$1)

理由如下:

  1. 突出提醒访问者,其访问了一个重定向页面,而不是一个正经的页面命名。
  2. 让用户能点进去看这个指引,了解维基百科指引中对待重定向的态度。

上述两条理由,最终都能归结到避免访客的误会。本案曾在去年12月份提出过,但没有人响应,现寻求更广泛共识。--14-5-2@维基抗生素协会 2021年5月18日 (二) 09:25 (UTC)

有过度连结的问题。我反建议进行粗体处理。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9日 (三) 00:01 (UTC)
@Sanmosa:粗体在编辑摘要不可行-- Sunny00217  2021年5月19日 (三) 13:03 (UTC)
我以为这里打算处理的是由重新导向页面导向到目标页面时目标页面顶部显示的东西。如果是编辑摘要的话,那我只能表示这提案无用,因为能为页面进行重新导向处理的人本身就只可能是熟悉重新导向的编者,而非读者,读者一来未必有心机翻查页面历史,二来即使有心机翻查页面历史也不会特地去翻一个重新导向页面导的页面历史。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9日 (三) 13:42 (UTC)
并非编辑摘要,就是你第一句所言。--Lt2818留言2021年5月19日 (三) 13:58 (UTC)
@Sunny00217:请你先搞清楚MediaWiki:Redirectedfrom的性质。@Lt2818:技术上由重新导向页面导向到目标页面时目标页面顶部显示的东西应该是可以进行粗体处理的吧。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9日 (三) 14:06 (UTC)
刚刚测试过,加粗、加内链都可行,但个人偏好都不加。--Lt2818留言2021年5月19日 (三) 14:19 (UTC)
没事了,反正我那个是反建议而已,粗不粗体不要紧,不加连结即可。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9日 (三) 14:29 (UTC)
这个议案放在方针区不就是要探讨方针/指引页本身的可见性吗? 如果只是调整字体模式还是排版的,就只是技术区的议题而已。“重定向条目X”,就算读者误点成了Wikipedia:重定向应该也会意识到这是方针/指引页吧,总不会觉得“Wikipedia:重定向”就是“条目X”吧?更何况Wikipedia:重定向开头就写着“本页是中文维基百科的指引,经社群商议并采纳。”-- 五岁抬☎️·☘️2021年5月19日 (三) 14:24 (UTC)
@A2569875:如果加了连结或粗体,会影响由重新导向页面导向到目标页面时目标页面顶部显示的东西的显示效果,从而导致WP:重定向的图片(File:EnWiki redirect - Pichilemo.png)需要更换,以符合中文维基百科实际状况。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9日 (三) 14:29 (UTC)
(此留言意在回应修改显示效果联动修改指引页的问题。)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20日 (四) 05:13 (UTC)
用户怎么做都有可能(无数的程序员笑话不都是在说这个问题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5月20日 (四) 01:54 (UTC)
(此留言意在回应读者误点的问题。)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20日 (四) 05:13 (UTC)

提议在指引层面对移动页面的机器人或机器用户做出规范

首先前因就用道歉声明来说明吧:

道歉声明

由于维基专题案的页面移动由于JSON页没有重新导向功能导致移动后部分页面出错,未能在3个月内完成修正造成社群严重困扰,在此感到非常抱歉。

由于当下申请机器人的同时,我和批准机器人的管理员都未能及时发现JSON页没有重新导向功能,运作后也未及时发现并修复相关问题,导致部分页面出错。
而后续讨论因故未能足够积极的将相关问题做一个全盘分析,导致问题拖延了3个月而未获解决。
未来机器人在开发尚将会更加谨慎。我会全盘检视所有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做最高谨慎的评估,以让类似事件不会再发生。
再次为相关事故感到抱歉,并且我会极力避免未来再发生类似事务,希望能获得社群原谅。 并感谢User:痛心疾首的修复
最后,再次为这次对社群造成的严重影响道歉。希望能获得社群原谅。-- 五岁抬☎️·☘️2021年5月13日 (四) 09:35 (UTC)
提议

提议未来申请移动页面相关的机器人或机器用户需要提出对所有不同页面内容模型的处理计划,以全盘考量,避免发生类似问题。—- 五岁抬☎️·☘️2021年5月13日 (四) 13:15 (UTC)

(+)支持这个提议。--痛心疾首 2021年5月13日 (四) 13:45 (UTC)
建议细化提案,如容易涉及的名字空间和内容模型、通常如何处理,不然没法“全盘考虑”,仅能凭用户经验和摸索。也可提案为WP:移动的子项,因为手动移动(包括剪切移动)也会导致某些模块或页面出错。--YFdyh000留言2021年5月13日 (四) 21:15 (UTC)
已知一般页面与模板都能重导向。分类页面则必须移动所有包含的页面。module 可用return require( 'Module:name' );重导向。--Kanashimi留言2021年5月13日 (四) 21:29 (UTC)
有些内容模型不支援重新导向,例如js和css 。—- 五岁抬☎️·☘️2021年5月20日 (四) 15:59 (UTC)
这两个支援,不支援的只有MMS、sanitized-css、JSON这三个。--Xiplus#Talk 2021年5月21日 (五) 00:21 (UTC)
可以通过引用页面(@import、importScript())的方式解决。--痛心疾首 2021年5月21日 (五) 10:34 (UTC)

放宽维基百科:维基荣誉新人奖励的获得条件

澄清 或修改 Wikipedia:共识#互助客栈草案 -- 现条款中没有给出客观公正判断“有说服力的理由”的方法,并且否定了民主客观的判断原则,与“公示无异议”才能通过冲突

重写是否在繁简破坏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