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

清朝海軍隊伍

北洋水师大清帝国建立的现代化海军,1880年代筹建,1888年12月17日在山东省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北洋水师是清朝新式海军四支舰队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巨者,规模一度号称[1]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2]。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对现代海战的残酷性缺乏认识,李鸿章的政敌户部尚书翁同龢不给北洋舰队拨款购买新舰与炮弹,及清政府内部存在的贪腐问题,导致这支清政府倾全国之力打造的近代化军队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3]

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总部,位于刘公岛提督署
存在时期1875年5月30日-1909年
国家或地区 大清
种类海军
规模约3,000-5,000人
直属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 海军处
参与战役甲午战争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李鸿章
丁汝昌
标识
军旗
镇远号铁甲舰是当时北洋水师主力舰,也是亚洲少见的铁甲巨舰,曾引起日本国民极大恐慌,从此日军便以北洋舰队为假想敌,展开十年军事扩张,最终成功击败北洋水师
定远号铁甲舰是当时北洋主力舰,也是北洋水师的旗舰

发展历史

编辑
 
平远是北洋水师首次自行设计建造之全钢甲军舰,也是19世纪末中国造船工业的巅峰之作。(图为黄海海战后之平远舰,舰身弹痕累累,被击毁的主炮炮罩未来得及修复,只以帆布暂时遮护)

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1874年,日本以“保卫当地侨民”为借口派兵登陆台湾,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其驱逐。这一事件促使了海防大筹议的召开。李鸿章以“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的论据上书。刚刚亲政的同治帝在与两宫太后讨论后,决定每年拨出白银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加快建设海军。

江苏巡抚丁日昌拟出“海洋水师章程”六条,建议沿海建立水师。大清海军计划分为三支海军舰队:北洋水师负责山东直隶及以北之黄海南洋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粤洋负责福建南海[4]:865。后来时任之南洋大臣沈葆桢,以四百万年费同建南、北两洋舰队经费分散力量不足。而北洋舰队负责守卫京师,奏准优先集全力建造。

1875年5月30日,慈禧太后谕令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李鸿章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英国订造4舰铁甲舰。1879年,又向英国订造撞击巡洋舰扬威超勇。次年,李鸿章派李凤苞出使德国,以三百万两白银,向伏尔铿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北洋水师先后选定在旅顺威海卫两地修建海军基地。超勇、扬威由中国海军军官驾驶下回国。李鸿章又在大沽建造船坞一所,并派陆军提督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4]:866。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成立,醇亲王奕𫍽总理海军大臣,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为会办,着力建设海军。李鸿章委托驻外公使许景澄曾纪泽“帮同办理”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定远、镇远二舰回国,被日本视为威胁。

1888年1月29日,平远在中国(清朝)福州船政局下水。同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海军章程》。然而,北洋水师的发展渐渐停滞。1891年以后,北洋海军未能新增一炮一舰。时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不少旧舰又过量使用,部份应进行之改造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施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被日本海军重创,没有沉没的军舰全体投降,半停于威海港遭日陆军炮队击沉。次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紧接着,光绪皇帝下旨,撤销海军衙门,撤销北洋海军的编制,撤销各地海军学堂,解散战后幸存的海军人员。战后,清廷开始重组海军。1896年,从英国购买"海天"、"海圻"号巡洋舰,向德国订购三艘穹甲巡洋舰。福州船政大臣裕禄奏请选派第四批海军留学生,光绪帝批准了这一计划,中断多年的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的工作得以恢复。1899年4月17日,慈禧太后召见前北洋海军副将叶祖珪、参将萨镇冰,开复他们的革职处分,命他们统领和帮统新购各舰。1907年夏,慈禧太后批准于陆军部内增设海军处。

 
北洋水师成军纪念章

1909年,筹办海军事务处设立,载洵、萨镇冰被任命为筹办海军大臣,北洋水师与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合并为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而从日本订购的14艘舰艇也全数到华,构成了中国长江舰队的主力。同年8月,隆裕太后派遣载洵、萨镇冰率团出国考察海军,洽谈购买外舰事宜。9月2日,载洵、萨镇冰到达浙江象山,经过实地考察后,象山被敲定为未来的海军基地。10月,载洵、萨镇冰出访欧洲,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和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并向这些国家订购了多艘军舰。1910年7月,隆裕太后再次派遣载洵、萨镇冰率团出国考察海军,洽谈购买外舰事宜。载洵一行遂又访问了美国和日本,并向日本购买了两艘炮舰,分别命名为"永丰"、"永翔日语永翔級砲艦"。同年12月,隆裕太后批准改筹办海军处为海军部,各项机构设置、制度编列都参照英国。

1911年,墨西哥、古巴发生排斥驱赶华侨事件,隆裕太后调派赴英参加英皇乔治五世加冕典礼的海军将领程璧光,率"海圻"舰转往北美抚慰、接运难侨。同年8月10日,"海圻"号抵达美国纽约港,随即前往华盛顿波士顿一带展开外交活动。

编成

编辑
船名 船式 吨数 马力 速力 炮数 主炮口径 管带 船员 下水年份 结局 图片
铁甲舰
定远 铁甲舰 7220 6200 14.5 22 4门305mm 刘步蟾 330 光绪八年

1882年

1895年受重创后于刘公岛自沉  
镇远 林泰曾 1895年于刘公岛被俘  
杨用霖
巡洋舰
经远 装甲巡洋舰 2900 5000 15.5 14 2门210mm 林永昇 202 光绪十三年

1887年

1894年黄海海战中战沉  
来远 邱宝仁 1895年威海保卫战中战沉  
致远 穹甲巡洋舰加护巡洋舰 2300 5500 18.0 23 3门210mm 邓世昌 光绪十二年1886年 1894年黄海海战中战沉  
靖远 叶祖珪 光绪十二年1886年 1895年威海保卫战中战沉  
济远 2300 2800 16.5 23 2门210mm 方伯谦
林国祥
光绪九年1883年 1895年威海保卫战失败后被俘  
平远 海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

近海防御铁甲舰

2640 2400 10.5 10 1门260mm 李和 145 光绪十四年1888年 1895年降于刘公岛  
超勇 撞击巡洋舰无加护装设巡洋舰 1350 2400 15.0 18 2门10吋 黄建勋 130 光绪七年1881年 1894年黄海海战中战沉  
扬威 15.5 林履中 130 光绪七年1881年 1894年黄海海战中烧毁
广甲 无防护巡洋舰木壳铁胁通报舰 1300 1600 14.2 11 3门150mm 吴敬荣 145 光绪十三年1887年 1894年沉于大连湾  
广乙 鱼雷炮舰 1,000 2,400 16.5 11 3门120mm 林国祥 110 光绪十五年1889年 1894年战沉于丰岛附近海域
广丙 鱼雷炮舰 1,000 2,400 16.5 11 2门120mm
1门150mm
程璧光 110 光绪十七年1891年 1895年降于刘公岛  
炮舰
镇东 伦道尔炮艇英语Flat-iron gunboat 430 350 8.0 5 1门11吋 陈镇培 55 光绪五年1879年 1895年威海保卫战失败后被俘  
镇南 430 350 8.0 5 1门11吋 蓝建枢 55 光绪五年1879年 1895年威海保卫战失败后被俘
镇西 430 350 8.0 5 1门11吋 潘兆培 55 光绪五年1879年 1895年降于刘公岛  
镇北 430 350 8.0 5 1门11吋 吕文经 55 光绪五年1879年 1895年降于刘公岛  
镇中日语鎮中 (砲艦) 440 400 8.0 5 1门11吋 林文彬 55 光绪七年1881年 1895年降于刘公岛  
镇边 440 400 8.0 5 1门11吋 黄鸣球 55 光绪七年1881年 1895年降于刘公岛  
练习舰
威远 炮舰 1268 750 12.0 11 1门190mm
6门120mm
林颖启 124 光绪三年1877年 1895年降于刘公岛
康济 1300 750 12 11 萨镇冰 124 光绪七年1881年 1895年降于刘公岛
敏捷日语敏捷 (練習艦) 700 戴伯康 60 1894年在旅顺被俘
补助舰
镇海 炮舰 950 480 9.0 10 2门160mm 张炳福 100 同治十年1871年 民国时期除役
泰安 炮舰 1258 600 10.0 6 6门102mm 吴世忠 98 光绪二年1876年 1937年自沉于镇海
操江日语操江 (砲艦) 炮舰 950 400 9.0 4 4门160mm 王永发 91 同治五年1865年 1894年被夺于丰岛  
湄云 炮舰 578 400 9.0 5 1门170mm 吴世泰 70 同治八年1869年 1895年在旅顺被俘
鱼雷艇
福龙 一等鱼雷艇 144 1,597 22.5 2 2门37mm 蔡廷干 20 光绪十二年1886年 1895年被夺于刘公岛
捷顺 布雷艇 160 15 光绪十七年1891年 被夺于大连湾
左队一号 一等鱼雷艇 108 1,000 24 2 王平 28
左队二号 一等鱼雷艇 108 600 19 2 李仕元 28
左队三号 一等鱼雷艇 108 600 19 2 郑得春 28
右队一号日语第二十六号水雷艇 一等鱼雷艇 108 900 18 2 徐永泰 28  
右队二号 一等鱼雷艇 108 600 18 2 刘芳圃 28
右队三号日语第二十七号水雷艇 一等鱼雷艇 108 600 18 2 曹保赏 28  
定远一号 舰载鱼雷艇 16 15 1 1895年在阴山附近遇风浪沉没
定远二号 舰载鱼雷艇 1895年在烟台搁浅,自毁
镇远一号 舰载鱼雷艇 1895年在烟台搁浅,自毁
镇远二号日语第二十八号水雷艇 舰载鱼雷艇 1895年与威远碰撞沈于刘公岛,后被日军捞起,改名为“第二十八号水雷艇”

军制

编辑
 
济远舰

官制

编辑

甲午战争后,清末海军军衔等级

编辑

都统、副都统、协都统、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舰长称为管带

人员

编辑
 
丁汝昌
 
北洋水师提督旗
 
北洋水师诸将旗
 
致远舰军官合影,其中有管带邓世昌(二排左四)、海军总查琅威理(二排左四)

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管带)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而且不少人有留洋经济,多位指挥曾前往英国留学或实习,其中包含方伯谦林永昇李鼎新萨镇冰等人毕业于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70%以上的舰长曾赴英、法、德等国深造或训练。中层军官内不少为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后服役。舰队内一直亦有外籍军事专才担任教官负责人员的技术培训。成军初期的总监督(或作总教习、总查)为英国人琅威理,至甲午战争时则为德国陆军上尉汉纳根。甲午黄海之战时,十二舰共有舰长(管带)十四人(镇远、济远二舰均一死一继)。这十四位管带多出身自福州船政学堂。十四人中,至少有十人是“第一期”(1867年入学/1871年班)的同班同学。

北洋水师(至甲午海战前)主要将领有:

  • 丁汝昌──水师提督(威海卫之战时自尽)
    • 林泰曾──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军舰触礁后自尽),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高士堡学堂英语Burney's Academy
    • 刘步蟾──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威海卫之战中自尽),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英国皇家海军见习
      • 方伯谦──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黄海海战中临阵脱逃处死),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 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黄海海战中阵亡),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
      • 叶祖珪──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 林永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黄海海战中阵亡),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 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
        • 黄建勋──左翼右营参将,超勇号管带(黄海海战中阵亡),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
        • 林履中──右翼右营参将,扬威号管带(黄海海战中阵亡),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期
          • 杨用霖──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大副,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威海卫之战后自尽)
          • 李鼎新──右翼中营游击,定远号副管驾,福州船政学堂第四期,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 林颖启──精练前营游击,威远号管带,福州船政学堂第二期,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 萨镇冰──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管带,福州船政学堂第二期,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 戴伯康──精练右营游击,敏捷号管带,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期
          • 陈恩焘──提标游击,充全军军械总管,福州船政学堂第五期
            • 李和──后军前营都司,平远号管带,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
            • 吴应科──提标都司,充督队船大副,第二批留美幼童赴美国学习,瑞萨勒工学院,福州船政学堂第八期
            • 陈金揆──中营中营都司,致远舰帮带大副(黄海海战中阵亡),第四批留美幼童赴美国学习,天津水师学堂
            • 沈寿昌──中营左营都司,济远舰帮带大副(丰岛海战中阵亡),第四批留美幼童赴美国学习,后入挪威大学学习
            • 蔡廷干──鱼雷左一营都司,福龙艇管带,第二批留美幼童赴美国学习,麻省罗沃尔机械厂,大沽水雷学堂
            • 黄鸣球──后军前营都司,镇边舰管带,福州船政学堂第六期
            • 蓝建枢──后军右营都司,镇南舰管带,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期
              • 郑汝成──精练左营守备,康济号大副,天津水师学堂第一期
              • 陈杜衡──精练前营守备,威远号操练大副,天津水师学堂第一期
              • 吴敬荣──精练右营守备(1892年加都司衔),广甲号管带,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国学习
              • 陈京莹──左翼左营守备,经远号驾驶二副(黄海海战中阵亡),天津水师学堂第一期
              • 翁守瑜──左翼右营守备,超勇号帮带大副(黄海海战中阵亡),福州船政学堂第六期
              • 郑文恒──中军中营守备,致远号管轮(黄海海战中阵亡),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期
              • 祁凤仪──中军右营守备,靖远号驾驶二副,天津水师学堂第一期
              • 黄祖莲──中军左营守备,广丙舰帮带大副(威海卫之战中阵亡),上海方言馆,美国海军学校官费生
              • 谢葆璋──右翼左营守备,来远号驾驶二副,天津水师学堂第一期
              • 沈寿堃──右翼中营守备,定远号枪炮大副,天津水师学堂第一期,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 郑文超──右翼右营守备,扬威号帮带大副,福州船政学堂第六期。

逸闻和辨伪

编辑

军纪废弛说

编辑

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的说法是取自日本作家小笠原长生小说《圣将东乡全传》的记载。1940年,中国剧作家田汉在《整建月刊》上发表《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当北洋舰队回航关西时济远舰略有损坏,于横须贺军港入坞。当时任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东乡平八郎曾经微服视察我济远一周,归来与其海部建议‘中国海军可以击灭’。……人家问他怎样成立那样的观察呢?他说:‘当他视察济远时,对于该舰威力虽亦颇低首,可是细看舰上各处殊不清洁,甚至主炮上晒著水兵的短裤。主炮者军舰之灵魂。对于军舰灵魂如此亵渎,况在访问邻国之时,可以窥见全军之纪律与士气……’。”由于田汉对于海军并不熟悉,因此错误地把小说《圣将东乡平八郎》做为历史书翻译介绍到中国,“主炮晾衣服”的谣言也随之流传[5]

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书中称﹕“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七月九日,循日本政府之邀请,李鸿章特派丁汝昌率定远、镇远等六舰驶往东京湾正式报聘。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那时恭迎恭送,敬陪末座的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和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就显得灰溜溜了。东乡原为刘步蟾的留英同学,但是当东乡应约上中国旗舰定远号上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的西式舰队军容虽盛,却徒有其表不堪一击,他发现中国水兵在两尊主炮炮管上晾晒衣服。海军水兵眼里,主力舰上的主炮是何等庄严神圣的武器,而中国竟在炮上晾晒裤子,其藐视武装若此;东乡归语同僚,谓中国海军终不堪一击也。”。(然教授马幼垣在《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书中指称东乡平八郎与刘步蟾应无同学关系)

2008年,海军史学者陈悦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撰文《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通过辨析史料,认为关于北洋海军在火炮上晾晒衣物的说法应为子虚乌有的讹传,指当时的谣言没有广泛检讨装备体制为何落后的原因,却过度的渲染特定人的问题。[6][7]

2022年,山东搜索了甲午战争沉舰“靖远”舰遗址,并进行水下考古作业,发现其购买的克虏伯哈奇开斯公司等承制的炮弹仍跟得上当时时代,而且未有渗沙假造等情事,在沉没前仍在进行反击行为,专家也指出这些发现是正确认识甲午战败之历史的重要研究物证[8][9]

邓世昌养狗说

编辑

与上述将问题怪罪在带兵的说法相似,认为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军舰上养是破坏军纪,并以此作为北洋水师军纪废弛的证明。然而军舰上豢养宠物是19世纪各国海军的传统,例如德国军舰上养过狗熊小猪,以及日军旗舰松岛号上养的动物是一只大黄牛,并且在海战中被北洋水师击毙,此事在日本史料中也找到相关记载。日军的记录亦显示,当时在舰上饲养大黄牛不仅是当成吉祥物,还有“一旦断粮可以吃牛肉”的考虑。该只忠犬在1894年黄海海战时被邓世昌带上舰,见邓世昌落海也跳至海中欲救邓,与邓一起落海殉国。

慈禧挪用海军军费说

编辑

近现代史学家认为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修筑颐和园,结果导致清朝政府缺乏资金提升军备水平。例如北洋水师1889-1890年预算一百三十万两,只能维持日常开支,无钱更新舰艇武器。1890年建成的旅顺海军基地花了三百万两。[10]海军衙门是清朝一个新设的中央级洋务机构,虽冠以海军之名,但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总理衙门的权力。光绪皇帝的亲父也就是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在接收颐和园的新修工程后,就从海军衙门的经费里向工程挪款(因颐和园修完,意味著慈禧已远离紫禁城,光绪皇帝就可以渐渐独立)。陈悦认为颐和园工程所挪用的“海军”经费,和北洋海军军费并无关系,而是出自海军衙门的经费。同一时期北洋海军的军费并没有受到任何的侵占,海军衙门经费与北洋海军军费并不能混为一谈。

另一笔挪至颐和园的海军经费,被称为“海军巨款”,是醇亲王授意一些沿江海省份的总督或巡抚,让他们筹资报效颐和园工程,但为颐和园筹资之事易使民间观感不佳,于是想出了海军的名义,后来共集得260万两,即“海军巨款”。然而,当各地的资金陆续认缴后,并没有拨入颐和园工程,而是全部存在天津的外国银行和洋务企业,以所得的利息贴补颐和园,而本金则号称用于将来的海军建设。甲午战争爆发后,慈禧颁懿旨命令将“海军巨款”本金全数提出,用以购买军火,但因为存期未满等原因,先期并提出一百五十八万两。陈悦指出,颐和园工程实际上是以海军名义敛财,却并非直接挪用了海军的经费,在颐和园工程修建期间,翁同龢领衔的户部上奏禁止海军外购军火,致使海军失去了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军舰和武备更新的途径,所以推卸于慈禧并非是客观现实,内部路线打压才是海军洋化发展彻底停滞的真正原因[11]

相关影视作品

编辑

相关著作

编辑
  • 《北洋舰队》,作者:戚其章,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 《清末海军史料》,作者:张侠,海洋出版社,1982年出版,
  • 《中国近代海军史》,作者:吴杰章/苏小东/程志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ISBN 7-5065-1056-1
  • 《中国近代海军史略》,作者:张墨,海军出版社,1989年出版,ISBN 7-5070-0035-4
  • 《中国近代海军史》,作者:胡立人/王振华,大连出版社,1990年出版,ISBN 7-80555-269-X
  •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作者:姜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ISBN 7-108-01748-2
  • 《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编著:姜鸣,三联书店,1994年出版,ISBN 7-108-00737-1
  • 《晚清海军兴衰史》,作者:戚其章,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ISBN 7-01-002648-3
  • 《北洋海军舰船志》,作者:陈悦,现代舰船杂志社,2006年出版,ISSN 1003-2339
  • 《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作者:陈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ISBN 978-7-5601-3767-4
  • 《北洋海军舰船志》订本,作者:陈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出版,ISBN 978-7-80713-801-3
  • 《龙旗馀晖:大清帝国船舰图集1895-1911》,作者:姚开阳,苍璧出版社,2016年出版,ISBN 978-986-929-746-2
  • 《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作者:马幼垣,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9年出版,ISBN 978-957-083-418-5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此处存疑,1881-1894年间,吨位排名第10的荷兰海军约有5.8-6.9万吨,而1894年的北洋海军仅有3.3万吨,日本联合舰队也仅有4.5万吨,二者皆达不到世界前十,更无论“世界第八”
  2. ^ 王双印. 甲午战后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述论(1896~191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3, (6): 92–96+112. ISSN 1000-2952. CNKI ZSKY200306019. NSSD 8872169 . 
  3. ^ 《从经济角度看帝制中国的公共工程》. 杨联升. 
  4. ^ 4.0 4.1 吴瑕主编 (编). 《中國古代軍事三百題》. 上海古籍出版社. 
  5. ^ 甲午三大传言:主炮晾衣服邓世昌养狗慈禧挪军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08-21
  6. ^ 陈悦. 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8). 
  7. ^ 央視-甲午海戰謠言迷思. [2014-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2). 
  8.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304/2452018.htm
  9. ^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4%B8%AD%E5%9C%8B/873676/%E7%94%B2%E5%8D%88%E6%88%B0%E7%88%AD%E6%B2%89%E8%89%A6-%E9%9D%96%E9%81%A0-%E8%89%A6%E7%99%BC%E7%8F%BE%E5%A4%A7%E5%8F%A3%E5%BE%91%E7%82%AE%E5%BD%88-%E5%B0%88%E5%AE%B6%E8%AD%89%E6%9B%BE%E5%AD%98%E5%9C%A8%E5%8F%8D%E6%93%8A%E8%A1%8C%E7%82%BA
  10. ^ Denis Crispin Twitchett; Kwang-Ching Liu; Herbert Franke; Paul J. Smith; Frederick W. Mote; Willard J. Peterson; Albert Feuerwerker; Roderick MacFarquhar; John King Fairbank; Michael Loew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53–256 [2018-09-17]. ISBN 978-0-521-220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11. ^ 陈悦《沉没的甲午》 ,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180-186页,ISBN 9787807296706

来源

编辑
书籍
  • 梁启超:《李鸿章——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1901年
  •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台北:远流,1998年,ISBN 9573235137
  • 钱纲:《大清海军与李鸿章》,香港:中华,2004年,ISBN 9628820435
  • 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1990年